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二十年以来第一次,银行勒紧腰带,“钱生钱”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复制链接]
90072 5
醉于山水间 发表于 2024-4-18 22:15:3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好,我是蓝白。
降本增效的风,终于还是刮到了银行。
看到有人发帖子,他们银行为了省钱,把保安岗给取消了,大堂经理兼职保安。
印象里,以前都是保安兼职大堂经理,进门问你办什么业务取什么号。
你别说,现在拨乱反正了属于是。
格局打开,下一步,柜员是不是可以兼职保洁?
其实现在除了大点的分行支行,对公业务、老年人办业务、开卡挂失打流水需要排队之外,很多小网点,已经越来越冷清了。
去年,六大行累计有773家网点结业关门,5年时间,我国减少了近25万台ATM机。
数字化改变了银行,既然都没啥现场业务了,保安保洁大堂柜员,都是一家人,就别分什么彼此了。
这是银行业“广进计划”的一部分。
当然,领导是需要坐办公室运筹帷幄的,还是小兵们发光发热,为大局分忧吧。
在数字化之外,银行降本增效的另外一个背景,是赚钱越来越难了。
甚至我们可以说,是20年以来最难。
银行靠什么赚钱的?
一是吃息差,这是基础的存贷业务。
二是中间业务收入,卖保险基金理财啥的,挣手续费。
二十年以来第一次,银行勒紧腰带,“钱生钱”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第1张图片


先看息差。
国家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银行业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1.69%,比2022年同期降了22个基点。
1.69%是什么概念?
这个水平,已经突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降到了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再看中间业务。
2023年,21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降6.4%。
财大气粗的国有大行好一些,只降了2%。
但是,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降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哪怕是零售之王的招行,非息收入也在下降。
二十年以来第一次,银行勒紧腰带,“钱生钱”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第2张图片


用信用卡的越来越少了,原来信奉“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大妈们,也开始对理财敬而远之。
截止去年年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是26.80万亿,降了3%,22年降了4.66%。
2021年是银行理财的巅峰,也是楼市的高峰,基金热销的高峰,如今已经连降两年,这肯定不是巧合。
显然,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越来越难做了。
在十几年前,银行的息差能达到3%,只靠左手倒右手,就能躺着数钱。
以至于,在2011年年底的一次论坛上,民生银行的行长来了一句:“银行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其实他原话表达的是担忧:企业经营压力很大,银行利润太高。
自己向自己开炮,那个年代,还是很敢说的。
放到现在,算法流量安排上,分分钟让他领教什么叫口不择言。
当时,15家上市银行,三个季度营收1.66万亿,超过西部六省同期GDP总和。
手续费也收到手软,异地有手续费,信用卡有年费,ATM跨行要收费,U盾要收费,电子口令还能要钱,卡里钱少了还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就连挂失还要钱。
真是银行们赚钱,不,捡钱的好时代啊。
那时候基层员工的待遇,不说傲视同龄人,也绝对称得上体面光鲜。
《上海证券报》曾经举过一个国有大行对公业务基层员工的例子,刚入职一年奖金3万,转正后翻倍,年终奖6万,每三个月一次季度奖有3万,不算基本工资,一年光奖金十几万,还有过节费,餐补,绩效工资。
这可是十几年前。
现在呢?
说几个现象吧。
1,反向讨薪。
是的,你没看错,把已经发出去的钱再要回来。
目前已披露追索薪酬具体数据的10家银行,既有招行,中行这样的巨头,也有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
二十年以来第一次,银行勒紧腰带,“钱生钱”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第3张图片


这10家银行,去年向员工成功追回薪酬金额接近1个亿。
2,被定存搞疯了。
前几天,大行都在收紧大额存单。
招行不再新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上了头条,人家解释说不是停发,是没额度了。
再查一下,工行3年期20万起存的额度已售罄,中行农行没有5年期的,3年期利率只有2.35%,也都显示额度不足。
我不是停了,而是没额度了,买不到,总不能怪我吧?
除了反向讨薪和暂停大额存单,银行的种种操作,包括且不限于:不断下调定存利率,15家银行高管带头降薪(降多降少咱也不知道),少分红甚至0分红。
为什么会有反向讨薪?
这可不是个新词,2021年,原来的银保监会就规定了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那原来为啥不讨薪?原来努力工作,现在躺平了?原来员工长的帅,现在变丑了?
都不是,银行这门生意,天然就是风险后置的,钱放出去之前,要审核抵押物和资质,贷出去之后还要复查,查贷款用途,查是不是逾期,查有没有坏账。
原来钱好赚,你好我好大家好,资质有问题,钱挪用了,只要不捅出篓子,发出去的绩效泼出去的水,你的就是你的。
现在到处都是雷,罚个万把块钱意思意思,这就是不尽责的下场,杀鸡给猴看罢了。
银行为什么会被定存搞疯,搞这么多骚操作?
负债端快顶不住了。
兴业宏观的数据,2024年2月,居民定存在居民存款中的占比达到72.1%,创下2004年12月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巧不巧?
从2004到2024,息差创20年以来新低,定存占比,刚好也是20年以来最高。
兴业的报告里提到了一个点:“存款利率曲线期限,比较贷款更为陡峭”。
啥意思呢?
你看,银行是靠低存高贷赚差价的对吧。
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不一样,都是跟LPR调的,只有1年期和5年期两个档。
二十年以来第一次,银行勒紧腰带,“钱生钱”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第4张图片


这两年,央行说降就要降,简单粗暴,新房贷款利率降了,存量房贷利率又降了,还要承担地方化债,心里有苦说不出。
相比起来,降存款利率就费老劲了,活期就不说了,光定存利率有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6个档。
看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距。
今年2月份,代表中长期贷款的5年期LPR比1年期高了50bp。
但是,代表长期限存款的3年期和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比1年期分别高出62.3bp和58.8bp。
二十年以来第一次,银行勒紧腰带,“钱生钱”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第5张图片


贷款利率下降,息差不好赚了,长期存款利率又明显高的多。
谁都不傻,老百姓懒得知道LPR,利率曲线之类的名词,大爷大妈们只知道:
房子不敢买,理财需谨慎,钱又不敢大手大脚花,眼瞅3年期和5年期还有利可图。
愣着干嘛?存就完事了。
所以这是银行在见招拆招,你存,我就继续降,降了还存,我就不发了。
所以,今年存款利率还会继续下降。
现在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似乎很像段子说的:现金拿在手里怕贬值和投出去怕亏钱之间的矛盾。
不管对银行来说,还是对储户来说:钱生钱的时代,算是过去了,也有可能彻底过去了。
当然了,银行再难熬,也比其他行业安稳踏实,不信你问有坐办公室的有几个愿意辞职的,只是干的活更多,弦绷得更紧罢了。
大家也不必为这个事纠结,全当吃瓜见证一个行业的起落,大家都在共克时艰,凭什么银行不能?
我一直说,咱们的银行业,从来不是利润最大化导向,而是政策导向,是调控之手、货币政策的工具。
存量房贷减负是担当,新发贷款是冲刺,地方化债是责任。
说白了就是:要听话。
看一段人民日报4月份的文章: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放水养鱼,才能鱼肥水美。
这不还是那个经典句式么:没有银行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银行。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上一篇:安徽即将迎来首家苹果自营店丨新款 Plus 机型将缩小屏幕尺寸
下一篇:礼嘉惊现最牛违章房!房东砸穿屋顶建阁楼,据说还通过了审批?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黄泫铭 发表于 2024-4-18 22:43:2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的会这么惨,股价就不会涨啦,银行稳定金融才一定稳,如果降息,存款利率一样降的。银行怎样也没小老百姓惨,买个房就没了30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丑木 发表于 2024-4-18 23:00:14 | 只看该作者
 
银行是国家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许景洲 发表于 2024-4-18 23:12:19 | 只看该作者
 
银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银行要是不行,那经济真不行了。看数据目前还是正常调整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沙拓创意 发表于 2024-4-18 23:27:32 | 只看该作者
 
胡说,看看银行股股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卓二号 发表于 2024-4-19 00:19:57 | 只看该作者
 
要听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8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