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普通家庭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复制链接]
24 0
没有信仰为自己活 发表于 2024-5-7 22:31:1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通家庭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第1张图片


阅读,
就是帮孩子见世面最好的方式。
作者:洞见MK
曾仕强教授曾说:
“一个人的基础教育不是在学校,不是在社会,而是在家庭。”
教育到最后,拼的是父母。
父母有多高的眼界,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和资源,直接影响了孩子未来能达到的高度。
普通家庭想要富养孩子,做到以下四点就够了。
1
在书籍里,富养认知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导演选取了14个孩童,追踪记录了他们从7岁到63岁的生活轨迹。
这些孩子,有人出身贵族,有人出身寒门。
半个世纪过后,几乎所有人都停留在了原来的阶级,只有一个男孩尼克例外。
尼克出生于一个贫穷偏远的村落,祖孙三代都是农民,父亲拼命干活也只能满足家庭温饱而已。
但和其他底层家庭所不同的是,尼克父亲尤其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小就坚持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
而书籍,给了尼克一个超越现实的广阔天地。
在书里,他第一次知道了飞机的存在,开始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
在书里,他看到了山村之外,还有像纽约、伦敦这样的繁华都市;
在书里,他意识到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不知不觉中,尼克就拉开了和身边小伙伴的差距。
当他们都想着早早辍学,打工赚钱的时候,尼克坚决要继续读书。
后来,他成功考入牛津大学,从事了自己喜欢的物理研究,并成为世界名校的教授。
如果不是因为读书,恐怕尼克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家周岭说:“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
作为家长,我们个人的阅历总是有限的。
有时即使你想帮孩子解决问题,难免也会囿于有限的学识,心有余而力不足。
阅读,就是帮孩子见世面最好的方式。
在书籍中,让他们纵览古今,与历史名人对话,向自然万物学习。
那些读过的书,自会为他铺下长长的路,帮他横渡人生的万丈迷津。
普通家庭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第2张图片


2
在自然里,富养灵魂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曾公布过一项数据:
我国2022年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18岁以下青少年占了30%以上,其中50%是学生。
抑郁问题,真的离孩子越来越近了。
有人不禁提问: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是很脆弱呢?
对此,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指出,多数家长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户外运动。
如今大多数孩子,一天几乎24小时被困在室内,不是在学校里上课,就是到兴趣班去学习。
沉闷的环境,禁锢了孩子的天性,吞噬了孩子的能量。
长此以往,身心都不能得到舒展和成长。
这时候,就需要户外走走。
和大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人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家池莉在《和女儿一起长大》一书中,记录了和女儿相处的点滴。
女儿自小就内向敏感,脆弱爱哭,不喜欢补习,也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池莉就为孩子私人定制了一套教育方式——让她到户外去玩。
她带着女儿去野外奔跑、攀爬,锻炼其体力和胆量;
让孩子经受日晒和雨淋,提高她的抗挫力;
看各种各样的昆虫和植物,激发其探索欲和好奇心……
这样特别的教育方式,很快就收到了成效。
不到一年,女儿一改之前的怯懦,变得勇敢独立,也乐于参与到伙伴们的活动中去。
即使离开父母,遇到难题她也不会手足无措。
英国小说家谢恩·布赖恩特曾在诗中写下:“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
自然,就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它能教会孩子生存,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滋养、丰富孩子幼小的灵魂。
有时间的话,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吧。
可以走访名胜古迹,领略山川胜地。
即使没条件远游,也可以就近转一转。
哪怕到家门口的公园里、小河旁,看看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也能给孩子的童年带来受益。
普通家庭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第3张图片


3
在家务中,富养生
看过一档很感人的真人节目。
日本福冈县福冈市,有个叫阿花的小女孩,从5岁开始,就会自己踩着凳子做早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的妈妈。
阿花9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千惠患了乳腺癌,医生说她最多还能活4年。
在仅剩不多的日子里,千惠开始思考,该给女儿留下些什么。
竭尽全力的陪伴?备下足够的衣物?还是攒下一大笔钱?
可这些,都只能提供暂时的便利,女儿长大了又该怎么办呢?
再三思考过后,她决定教阿花做饭。
她告诉阿花:
做饭这件事和生存息息相关,我要教会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
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于是,阿花四岁生日那天,千惠精心为她准备了一条围裙。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千惠都会叫醒女儿,一起去买菜做饭、洗衣服、扫房间……
但家务这件事,并非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每次女儿拿起锋利的菜刀,千惠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但她却强忍着没有出声,也没帮忙。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次又一次训练后,阿花终于熟练掌握了切菜的诀窍,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
就这样,在千惠的教导下,阿花变得越发独立。
母亲离开后,她照常扛起了自己的生活。
现如今,阿花已经21岁了,她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顺利考入大学,并读了食品研发专业。
家务教育,让她的一生都将受益。
哈佛大学曾耗时78年,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成年后生活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小就会做家务。
因为家务看似琐碎,却能极大地锻炼孩子的生活力。
一粥一饭,是温馨平淡;一碗一碟,能自力更生。
教会孩子做饭,便是教会他谋生与谋爱。
在家务中养大的孩子,即使在没有你陪伴的日子里,也可以自食其力,茁壮成长。
普通家庭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第4张图片


4
在陪伴中,富养感情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更优越的环境,拼了命地赚钱,脚不沾地地奔波。
然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
物质条件更好了,但孩子却和他们疏远了。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
在高质量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得到爱的滋养。
在《梁启超家书》中,了解过梁启超和子女相处的故事。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济世救国,在国内海外四处奔走,可工作再忙,他也不曾放弃关心儿女。
即使在外地工作,他也会熬夜给家里人写信。
1917年,小女儿梁思宁出生时,他甚至果断辞去了国家财务总长的职务。
每天和儿女们围在一起,谈文学、说历史、讲故事,一待就是一整天。
得益于梁启超的陪伴,孩子们从小都养成了乐观自信的性格,后来也成了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
陪伴,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被爱意环绕的孩子,就像幼苗有了阳光和雨露,才能健康地生长。
关于如何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提出了“三个一”建议:
一席话:陪孩子聊天谈心10分钟。
一段路:饭后和孩子散一下步,或者小跑一下。
一盏灯:一家人灯下一起共读,或者孩子学习,父母在边上安静做自己的事。
真正的陪伴不在于时长,而在于是否耐心,是否走心。
这些被父母用心陪伴的一个个时刻,就像点点星火,终将汇聚成炬,不断丰盈孩子的内心。

有一句话说得好:“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给孩子锦衣玉食,而是教他们自食其力。”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独立行走于世间的能力。
比如富足的精神、正确的三观、丰盈的内心。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点个赞吧,与朋友共勉。


上一篇:“家访”让孩子亲手砸玩具 你关注的是孩子?还是问题?
下一篇:小学生沉迷废烟盒超过奥特曼?我问了一线教师怎么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0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