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热门] 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德总理朔尔茨再次表态,德国多个工贸协会发声

[复制链接]
52961 17
游子博士 发表于 2024-5-16 16:33:4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据德新社(dpa)15日报道,就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至100%,当地时间周三,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举行的工商总会会议上再度表态。他警告不要采取切断德国经济与海外潜在市场联系的措施,“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昂贵。我们需要的是公平自由的全球贸易。”
朔尔茨强调,全球自由贸易对德国经济尤为重要,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经济在过去两年中已经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确保开放的市场不会受到损害”,他说。
此前一天(14日),朔尔茨在访问瑞典时已经提出警告。他表示,欧盟不应该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方面“步美国后尘”,必须考虑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好处。
他对此补充道,与北美市场相比,欧洲市场同中国的联系和交流可能不尽相同。同样不应忘记的是,欧洲制造商正在中国市场上成功地销售他们的汽车。“目前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至少有50%来自西方品牌。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销售汽车,还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德总理朔尔茨再次表态,德国多个工贸协会发声 第1张图片


当地时间5月13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德国总理朔尔茨(左)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等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图自视觉中国
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分析称,朔尔茨对美国这一严厉措施感到震惊和担忧,因为对于一贯强调世贸组织(WTO)重要性的他来说,美方此举是违反了WTO规则。而一旦WTO的权威性被削弱,美国这一开创先例的举动就有可能掀起保护主义浪潮,这将重创依赖全球贸易的德国经济。
德国外贸协会(BGA)在回应“德国编辑部网络”(RND)时也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加征关税,并警告欧洲不要效仿美方做法,称美国提高关税及其效果“非常值得怀疑”。
BGA主席德克(Dirk Jandura)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提高4倍,这一举措应该结合美国竞选活动日益激烈的背景加以分析。我们反对此类措施。因为这么做最终会导致所有产品变得更昂贵,输家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欧盟照搬美国操作,德国汽车工业将首当其冲遭受最大损失,“欧盟没有一辆汽车不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我们的制造商还从中国进口电动车车型。因此,我们必须接受竞争,必须争取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否则将伤及自身。”
dpa提到,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对美国关税可能对欧盟和德国市场的潜在影响感到担忧。但根据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发布于周三的最新模拟报告,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对中欧贸易可能“影响甚微”。
这份报告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非常少,每年只有1.2万辆,因此即便转移至其他目标市场也几乎不会引发关注,而且最有可能的替代市场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不过也有贸易研究员认为,由关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和反作用,有可能将欧盟和德国至于不利境地。
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德总理朔尔茨再次表态,德国多个工贸协会发声 第2张图片


2023年12月25日,江西省赣州市,工人在冲焊生产线上焊接组装出口南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 图自东方IC
除了电动汽车,拜登14日宣布的对华关税政策中,还对许多其他类别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包括中国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
同一天,德国太阳能工业协会(BSW)也做出回应,对美方这一声明表示担忧,并“强烈”建议欧盟不要采取类似措施。
该协会高管科尔尼(Carsten Körnig)在一份发给媒体的声明中写道,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关税的提高对欧洲太阳能市场的影响程度暂时还无法预测,但他认为影响可能将比较“有限”;同时考虑到欧洲对亚洲太阳能进口的依赖,强烈建议欧盟不要采取类似的关税政策或任何贸易壁垒行动,“我们无法在螺旋式上升的保护主义中获胜。关税会使欧洲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的成本大大增加,并且放慢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
港媒《南华早报》指出,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等同于在迫使欧盟方面采取行动,同时也为欧盟提供了施加更高关税的基准。
报道援引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贸易和地缘政治专家柯尔特维格(Rem Korteweg)的话预测称,美国关税畸高加大了欧盟加征关税的压力,下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可能会定在20%至60%之间,且更偏近这个范围上限。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荣鼎集团上个月的一项研究,欧盟的平均反补贴税率为19%,分析认为布鲁塞尔需要将对华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定在50%左右才能阻止中国汽车“涌入”。
在美国宣布关税新规后,荣鼎主管阿加莎·克拉茨(Agatha Kratz)对CNN分析称,美国此举会让欧盟“更容易”将关税“一直提高到30%”,也就是目前水平的三倍。但布鲁塞尔“很难”追上美国的关税水平,因为欧盟所采取的关税政策需要与其发起的“反补贴调查”结果保持一致,这让欧盟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去宣布一项远高于30%的税收政策。
《法兰克福评论报》网站等欧洲媒体也注意到,在美国政府宣布以高额关税阻挡中国电动车和其他产品后,欧洲方面整体呈现审慎态度。欧盟委员会发言人14日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委员会注意到了美国的决定,正在评估这一决定可能对欧盟产生的影响。
意大利经济部长贾恩卡洛·焦尔杰蒂则指出,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措施。作为今年的七国集团(G7)轮值主席国,焦尔杰蒂将作为意大利代表在5月24日至25日负责主持G7财长会议,他透露将针对美国的最新举动就全球贸易碎片化的风险展开讨论。
他补充说,“这反映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我们所了解的那个世界正在走向终结。”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同朔尔茨持同一观点,也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当被问及欧盟是否应效仿美国政府时,他说:“我们不想瓦解全球贸易,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但一场更广泛的贸易战会让我们互相封锁对方的产品,这不是德国和瑞典等工业国家应该走的道路。”
当地时间14日,芬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赫尔辛基日报》也发表社论文章《现在轮到西方向东方取经了》。文章指出,美国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严厉措施,是因为中国产品在质量上赶超西方制造,并且价格更加便宜。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西方国家应该做的是学习,试图遏制中国只会减缓西方自身向无化石燃料社会的转变,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并不能解决西方生产落后于时代步伐的问题。
欧洲气候变化智库E3G绿色贸易研究员科尔斯滕斯(Emilie Kerstens)警告称,虽然征收关税这一措施“极具诱惑”,但欧盟应当心,不要落入保护主义的陷阱。
她直言,“与美国不同,欧盟更加依赖与中国的贸易。同中国发生贸易争端,不仅削弱欧盟自身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身中两弹,斯洛伐克总理遭枪击细节曝光,专家怎么看
下一篇:绍伊古被换下后,继任者表态:可以犯错,但不能撒谎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7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实沉贫 发表于 2024-5-16 18:08:14 | 只看该作者
 
相对的反制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季军 发表于 2024-5-16 18:26:10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中美战争己开始,只不过现在还在经济领域,说不定那天一觉醒来,美国就会对我国进行军事突袭,这对我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把美国打疼了,打怕了,中国人民才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台湾才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唐僧骑龙妈 发表于 2024-5-16 18:27:24 | 只看该作者
 
问一问,加税会减少制造商的收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蚂蚁的力量 发表于 2024-5-16 19:40: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正常的国家应对这些事件应有一个正常的记忆让后人分辨谁好谁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日月的等 发表于 2024-5-16 20:00:0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汽车很多都是欧洲有合作关系,美国加税就是动了欧洲蛋糕,肯定不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光荣哥 发表于 2024-5-16 20:38:00 | 只看该作者
 
徳国人看来比美国人聪明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陈优秀 发表于 2024-5-16 20:43:07 | 只看该作者
 
赢麻了,弯道超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唐大可 发表于 2024-5-16 20:58:0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佬可以随便印钞,其他国家不可以的话还是务实一点吧!大家和和气气把钱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范律师 发表于 2024-5-16 21:23:0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汽车进口关税是多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3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