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复制链接]
45052 20
山水相逢疑无路 发表于 2024-5-20 11:26:4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前几天,我去医院给发烧的女儿开药。
路过儿童精神科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
一对母子从里面走出来,男孩明显情绪不佳,低头往前走,母亲却在边上不停地絮叨:
刚才医生的话你听到没有?一天天心不在焉的;
别人家的孩子都好好的,怎么就你这么多毛病?
别以为抑郁了你就可以找理由不学习,晚上回去赶紧写作业听到没!
男孩一言不发,默默往前走着,仿佛早已对这样的话麻木。
记得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
开学一个多月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就已人满为患。
听到这对母子,我有些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孩子会抑郁了。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孩子走向抑郁,往往是因为父母这几句口头禅。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1张图片


“你为什么不XX?”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精神科医生不愿意搭理年轻抑郁患者?”
有个高赞回答特别扎心: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2张图片


去北医三院隔壁挂号大厅待半天就知道了。
“你怎么不会插卡?”
“把钱拿出来”
“卡没放正”
“收据你折它干嘛?”
“把衣服帽子放正。”
“都说了XXX”
“你为什么不XXX?”
这些句子很常见,但是我几乎一早上看到了4个家庭,他们的孩子每做一个动作,就会迎来一句“指导”。
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说,而且都是那种无所谓对错的小事。
想起之前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叫“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3张图片


事情有多小呢?
就是哪怕鞋子放的位置不对,吃饭掉了一块肉,衣服上弄了污渍、默写错了一个字……父母都要挑孩子毛病,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像这样——
孩子无心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过失,父母却始终揪着不放,喋喋不休、哪怕再小的事,都觉得他在犯错。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心力交瘁、如履薄冰,活得痛苦且压抑。
可家庭,应该是让人放松的、治愈的地方,而不是让人紧绷的地方。
一个家最大的松弛感,是给孩子足够的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4张图片


“你怎么这么笨啊?”
一位老师讲述道:
她有一个女学生,平时很聪明,成绩也好,只是上课从来不会举手发言。
为了鼓励女孩,她向学生妈妈建议可以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没想到她一张口,女孩妈妈当着女儿的面就开始抱怨:
“她从小到大都是这副没出息的死样子,根本站不到台前去,上去了也是丢人现眼……”
女孩看了看妈妈,眼里的星光骤然黯淡下去……
原来,这才是她从不主动举手的真正原因:有一个经常贬低、打击她的母亲,她很难生出自信。
郑渊洁说,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渴望欣赏,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如果一个孩子被贬低得多了,内心就会失衡,会不断自我否认,质疑自己,形成向内攻击。
心理学上,有一张很著名的图片: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5张图片


只看黑色部分,看到的就是恶魔,若只看白色部分,看到的就是天使。
其实父母看待孩子亦是如此,平常和孩子沟通,不妨换一个角度:
把“笨”、“懒”、“猪脑子”等贬低的语句,换成:
“没关系的,你已经很厉害了!”“这段时间你已经很努力了!”“你真棒,比上次进步了许多”等正向反馈。
多称赞孩子,肯定孩子,孩子才能阳光自信,进步越来越快。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6张图片


“爸妈养你不容易”
看过一个视频,爸爸苦口婆心地教育女儿:
“爸爸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开车到工厂,停下车后空调都舍不得吹,只能跑别人仓库里睡一小会儿,就热醒了。
36度的高温下,中暑了都没舍得休息,就怕你以后像我这样。”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7张图片


一字一句像是一块块石头压在女儿身上,她满脸愧疚地低下了头,双眼蓄泪。
见过很多父母,都喜欢和孩子倾诉生活的艰辛:
我天天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啊;
爸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东西都可着你了;
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吗?
本意是通过卖惨换取孩子的亏欠感,逼迫孩子努力学习。
实际上,言语中流露出的付出感牺牲感,会让孩子被愧疚裹挟,充满压力和自责,心理内耗严重。
绘本《可以不去工作在家陪我吗》中,有一段很温暖的对话。
孩子问:“妈妈,你工作那么辛苦都是因为我吗?”
妈妈回答:“不是的,宝贝。工作辛苦是因为工作是辛苦的,不论谁做都会辛苦。就像柠檬是酸的,不论谁咬一口,都会觉得酸。”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疲惫、压力、无奈。
可是这和我们的孩子没有关系,他们也不应该被迫接受父母的负能量。
不要再和孩子诉说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引发孩子的愧疚了。
为人父母最大的善意,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阳光,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8张图片


“你怎么就考这点分啊?”
一个男孩考了630分(满分700分),全班第四,年级排名也在前20名,但回家还是被父母骂了一顿:
“才排全班第四!”“一看你就没努力学习!”
无比委屈的他忍不住和父母吵了一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个人蹲在马路边痛哭。
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要怎样,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想起《小舍得》里,子悠一直活在妈妈的高期待下,妈妈每天的喜怒哀乐几乎都与他的学习成绩挂钩。
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终于走向崩溃,得了抑郁症。
在密不透风的家庭环境下,当成绩成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指标,他就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最后压抑成伤。
之前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妈妈收到了女儿的一条信息:“你会不会觉得生了一个很垃圾的小孩?”
妈妈暖心回复道:“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尽全力就好。”
女儿依然表示苦恼,说如果成绩不好,就没有工作了。
这时妈妈的高光发言出现了: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9张图片


“有工作啊,你可以开个下午茶小店,你可以去做民宿管家……
你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吃好、喝好、睡好,人来到这世上就是要不断地体验。”
拥有这样的妈妈,是孩子的幸运。
请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成绩好坏,你都永远爱他,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这才是对孩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10张图片


“你有啥好抑郁的?”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贵阳一位13岁的男孩患上了重度抑郁,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来。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11张图片


原来,男孩的学习成绩本来挺不错,在班上名列前茅。
母亲却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不断给他施加压力,告诉他家里多么不容易,一定要考上好大学改变家庭等等。
重压之下,孩子成绩开始退步,内心极度自责,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讽刺的是,在他确诊后,他的妈妈还在病边喋喋不休:
“你有啥好抑郁的,我们挣点钱,全都给你花了,我们现在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我们一天天的压力多大啊,你还抑郁了,你愁死我算了。”
简直让人心寒。
孩子本来就抑郁了,父母的不理解、不接纳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一个孩子开始抑郁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而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那份不相信和不接纳。
其实每个“生病”的孩子,之前都可能跟父母发出过求救信号:
妈妈,我最近感觉心里不太舒服,什么事都不想做;
妈妈我好累啊,明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学?
可是很多父母不仅选择性地忽视了孩子的痛苦,还反过来说孩子矫情、不懂事。
要知道,抑郁并不是小孩的“无理取闹”。
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疾病,最需要的是足够的正视和包容。
当孩子有抑郁倾向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我理解你”、“我一直都在”。
父母的共情和理解,对孩子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第12张图片


诗人安琪洛说过:
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说话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掌握积极正向的话术,在日常沟通中给予孩子力量,才能帮助他们更积极、快乐地生活。
希望未来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变成一股连绵轻柔的细流,推动孩子勇敢向前,乘风破浪。
点个“在看”,与所有家长共勉。


上一篇:“11岁男孩跳楼案”二审宣判班主任无罪,家长不服。网友既有同情也有质疑
下一篇:3岁男孩被狗咬伤18天后身亡,除了打疫苗我们还能做啥?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大海的声音 发表于 2024-5-20 12:57:56 | 只看该作者
 
说对了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要说父母粗暴,再怎么也比不上40-50年前吧,那时的自杀人数反而很少。成因是多方面的,小孩自身、家庭、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所以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因为被专家们教训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做父母,那就不做了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爱新觉罗琳诺 发表于 2024-5-20 13:09:2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要抑郁了。自己生的说话要注意这个那个。生我的说话也要注意,在公司对领导对同事也是小心翼翼的,对孩子的老是更是言听计从,对自己的另一半也照顾情绪,看个新闻各种PUA,真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魄牛仔 发表于 2024-5-20 13:10:26 | 只看该作者
 
恨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对他的孩子说一遍,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和吃 发表于 2024-5-20 13:15:45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孩子特别爱发脾气,跟小朋友在一起经常一点小事就炸毛,我每次出门都要提醒他不要计较小事情,每次发生了我就要一顿数落并且说谁谁谁都不会像你这么爱吵架发脾气,让他下次改正改正,不知道我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属于我说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嘢杺 发表于 2024-5-20 13:17:42 | 只看该作者
 
个个多说的好像很有道理,都是拿我们以前小时候父母怎么怎么样,现在还不是很好。完全忘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说的时候那个难受劲,并不是以前你不在这个环境,而是以前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信息闭塞也不关注心理健康。其实问题一直存在,只是你幸运的走过来了。孩子有不良习惯可以教,可以说,但不是唠唠叨叨碎碎念,想想自己被父母妻子唠唠叨叨的时候,你也会心烦。更加可怕的是一直在贬低自己的孩子,想想你自己被配偶天天贬损你的时候,你又是怎么想的?现在的孩子都很极端,有胆识的就会反抗你,没有胆识的只能默默的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心里承受不住,抑郁是开始,结果可能是他会结束自己的生命。天天骂孩子笨的人得想想自己又有多聪明、多有能耐,有大本事的人通常都不介意,因为他们是真的聪明,他们有钱或者权,完全可以保护孩子的一生。只有中产或者无产才会这么焦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农民叔叔 发表于 2024-5-20 13:22:47 | 只看该作者
 
有点误导的意思,孩子不教育行吗?西方的一套扰乱了东方的一套。多学祖辈教育孩子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猫儿哥 发表于 2024-5-20 13:23:4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评论,都说家长难做!肯定难做啊,生儿育女本是浩大工程。第一次做父母,养育子女又不是游戏,不可以推倒重来,怎么养好子女都在摸索中进行,所以很容易就将自己的经历、期待等加工简单代入,导致孩子与之对抗。我觉得育儿应该向认真对待工作、对待事业那般认真,定期复盘,认真观察子女成长状态,改进错误,学习她人父母育儿优点等。要种花一盆花都不简单,何况养一个娃。如果养不好娃,应该先反醒自己!我老是希望娃不要玩那么多手机,其实发现自己也在刷手机,所以我一般不会骂娃,而且让自己学会放下手机,然后带动娃也放下手机。经常批评娃的家长啊,你看看自己是否也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如果自己都达不到,你让孩子向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迎福丰福 发表于 2024-5-20 13:27:04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不用检验就可以上岗的职业,无论是谁,价值观如何,能力如何,品德好坏!哪怕就是极度自私,杀人放火的人,谁投胎做了他们的子女,估计是来这个世界还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5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