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神经系统的功能

[复制链接]
18025 0
殇白衣渡我 发表于 2021-12-17 16:54: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要点
1.活动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有四个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中枢兴奋(突触)传递有六个特征(单向、延搁、总和、节律改变、后发放、敏感易疲劳)。
2.内脏痛:定位不清、缓慢持久,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常伴牵涉痛。
3.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4.自主神经:按功能不同分成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二、名词解释
1. 突触: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除极化。
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超极化。
4. 脊休克: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5. 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而伸长时,反射引起的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有哪些?
(1)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传给突触后神经元。
(2)突触延搁:突触传递要有递质的释放、扩散、结合、反应等一系列活动,需要耗费一定时间。
(3)总和:阈下刺激可通过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出冲动的频率和传人冲动的频率不同。
(5)后发放:在反射活动中,当传人神经的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继续发放冲动,使反射活动仍持续一段时间。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突触对内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同时突触也是反射弧中最容易疲劳的环节。

2. 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1)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传至突触前膜,使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引起Ca2+内流,进而促使囊泡释放递质,递质扩散至突触后膜。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除极化,即产生兴奋性后电位,达到阈电位时,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3. 简述牵张反射的分类及其生理意义?
牵张反射可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类型。
(1)腱反射:是快速有力牵拉肌肉引起的牵张反射,其意义在于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病变损伤的部位。
(2)肌紧张:是缓慢持久牵拉肌肉引起的牵张反射,其意义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反射。
四.图片小结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1张图片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2张图片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3张图片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4张图片


上一篇:大家都是如何缓解神经衰弱的?
下一篇:这样是不是又抑郁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3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