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美食中国

[复制链接]
428 0
happylong 发表于 2017-3-21 01:44:1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餐饮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人发明了炒、烧、煎、炸、煮、蒸、烤、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经历代名厨传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
美食中国 第1张图片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美食中国 第2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3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4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5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6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7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8张图片
美食中国 第9张图片


除影响较大的八大菜系外,还有东北菜、赣菜、京菜、津菜、豫菜、冀菜、鄂菜、本帮菜、客家菜、清真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传统特色烹饪技艺。

美食中国 第10张图片
客家梅菜扣肉



美食中国 第11张图片
京菜




历史
简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期,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

1、宋代——北甜南咸
根据《梦溪笔谈》卷二四中记录到:“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人的口味主要根据地域不同,分为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到了南宋的时候,北方人大量移民南方,因此,甜的口味逐渐传入南方。因为当时辣椒还未传入中国,故“麻辣”口味还未形成。
美食中国 第12张图片
苏菜 西瓜鸡


2、明代——京苏广三式
随着南宋时期,北方人大量迁移到南方,逐渐影响了南方的饮食文化。在南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到了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



美食中国 第13张图片
苏菜 凤尾虾



3、清代——四大菜系
清代中期的时候,川菜已经形成,到了清末就成为四大菜系之一。鲁菜也属于京式菜系,因为鲁菜影响力远远大于北京菜系,所以往往用鲁菜代表京式菜系。粤菜大部分在广东。苏式菜系绝大部分是在江苏地区。于是就形成了京(鲁)、川、广(粤)、苏四大菜系。


美食中国 第14张图片
粤菜 佛跳墙



美食中国 第15张图片
鲁菜 九转大肠



4、民国——八大菜系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因为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


美食中国 第16张图片
苏菜 松鼠桂鱼



美食中国 第17张图片
湘菜 麻辣子鸡



形成
因素

一个菜系的形成与其历史和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也受到了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
鲁、如君临天下的北方帝王;
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的公子;
苏、浙和徽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美食中国 第18张图片
鲁菜 糖醋鲤鱼


美食中国 第19张图片
川菜 夫妻肺片


01

习俗原因

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如中国北方多牛羊,常以牛羊肉做菜;中国南方多产水产、家禽,人们喜食鱼、肉;中国沿海多海鲜,则以海产品做菜。

美食中国 第20张图片
粤菜 白灼虾


02

气候原因

各地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口味,一般说来,中国北方寒冷,菜肴以浓厚,咸味为主;中国华东地区气候温和,菜肴则以甜味和咸味为主,西南地区多雨潮湿,菜肴多用麻辣浓味。

美食中国 第21张图片
川菜 麻婆豆腐



03

烹饪方法


各地烹饪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菜肴特色。如山东菜,北京菜擅长爆、炒、烤、熘等;安徽、江苏的炖,蒸,烧等;四川菜擅长烤、煸炒等;广东菜擅长烤、焗、炒、炖、蒸等。


美食中国 第22张图片
山东菜




欢迎关注南科大实验学校美丽中国公众号:
美食中国 第23张图片


文稿:赵珊

排版:陈美君



上一篇:美食推荐——探鱼
下一篇:今日美食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3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