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军事] 百年前美国人预言中俄都不是敌人,如今成真,只有此国最可怕!

[复制链接]
36228 0
pink猪猪 发表于 2019-2-28 01:11:2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前美国人预言中俄都不是敌人,如今成真,只有此国最可怕! 第1张图片

当今世界的就是波云诡谲,变幻莫测。实际上亚太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中心,其形势早就受到了世界其他大国的关注。实际上,早就在100年前,一位著名的美国将军就提出过一个说法,他称在亚太地区,有一个国家是非常可怕的。很巧的是,在中国,也有一些知名的人士和这位美国将军持相同的看法,那么,这个国家到底是哪个国家呢,我们就一起从文章中去看一下,看看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同时引起中美两国的警惕。

百年前美国人预言中俄都不是敌人,如今成真,只有此国最可怕! 第2张图片

众所周知,在清朝末年,各大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争相在中国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新兴强国也不例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凭借着技术优势,战术优势和装备优势,成功打垮了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的北洋舰队。中日战争,日本的胜利使得日本成功跻身了列强的队伍,曾经和中国一衣带水,称兄道弟的友好邻邦,在那时则变成了一个十分危险凶恶的敌人。清军战败之后,中日之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明治政府成功跻身为东亚的“新霸主”,清朝势力的弱化也使得洋务运动彻底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的国内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公车上书运动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出现,而清政府外交的颓势也更加暴露无遗的显现出来。清朝在此时不得不进行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来保护住自己的利益。

百年前美国人预言中俄都不是敌人,如今成真,只有此国最可怕! 第3张图片

对于日本来说,日本则成为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地缘势力,一方面,从清朝索取的大量赔款,有效的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于此同时,日本在教育,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治维新之后也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包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在外交方面,日本由于取得了在东北亚地区的一定优势,开始逐步在在东北和朝鲜问题上,和俄国产生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的纠纷。

百年前美国人预言中俄都不是敌人,如今成真,只有此国最可怕! 第4张图片

在这个时候,一位美国军人来到亚洲考察,这位美国军人当时的军衔还仅仅是个上尉。由于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成功的攫取了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等众多地区,所以美国也在这时候凭借菲律宾这个跳板向中国进行扩张。这位军人的父亲一直对中国文化怀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一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来到中国。所以他就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帮他实现这个愿望,当日本和俄国围绕东北问题展开日俄战争的时候,这位军人就怀着父亲的期待来到了中国。担负起了战场观察员的职务。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这位军人为了提高自身对于军事情况的预判力,特地在中国各地展开了一场全面考察,考察的内容也包括参观中国当时的军事基地,在对比和考察之后,这位军人就在他自己的努力之下,开始撰写对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考察报告,这个报告可以说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百年前美国人预言中俄都不是敌人,如今成真,只有此国最可怕! 第5张图片

根据这位军人的分析,他发现日本在当时的日俄战争中表现出来一种十分狂热的心态。尤其是日本陆军大将乃木希典所用的“肉弹战术”更是让他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日本军队的作战,更像是在赌博。日本军队为了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的来达到作战目的,甚至,还动用了自杀等不人道的战术。所以这位军人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预判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以后亚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美国必须要把自身的生存根植于远东,而不是血缘密切的欧洲。日本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将来必定会扩展南太平洋军事实力,届时将会直接极大的威胁到美国利益。”这位军人就是后来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而他得出的结论是十分醍醐灌顶的,后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对美国宣战,直接印证了麦克阿瑟这重结论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引发了亚洲众多国家的愤怒,而日本不论是军事实力,亦或是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就比不过美国,所以自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失败。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2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