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复制链接]
26886 4
神°祸水゛ 发表于 2019-10-30 07:19:4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源:新闻晨报 记者:孙立梅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张图片

33岁的法国创意制作人Benoit Petrus(中文名沛本诺)至今还记得自己5年前在上海第一次吃到生煎包时的情景:
一口咬下去,浓郁的汤汁一下子飙出来。在周围顾客一片善意的哄笑中,这个老外觉得既新奇又尴尬,手忙脚乱地去抓餐巾纸……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2张图片

没想到,5年之后,在没有经过任何商量的情况下,一位插画师通过作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一幕。
Benoit说自己看到这个作品时非常激动:“我相信这是很多人刚到上海时的共同经历,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了我认为最‘上海’的感觉。”
这幅作品,正是由Benoit发起的The ShanghAIren(虚拟杂志《上海人》)项目的入选作品之一。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3张图片
作者:Peter ZHANG 咖喱牛


从今年年初开始,Benoit发起The Shanghairen项目,广撒英雄帖,邀请艺术家们借鉴美国杂志《纽约客》标志性的插画封面,用创意插画的形式,来表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和无穷魅力。
迄今为止,The Shanghairen已经收到80多位中外插画艺术家的作品。11月1日-12月1日,部分画作将在衡山·和集展出。
在Benoit看来,每一个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画给魔都的“情书”,都代表了艺术家们看待、理解上海和上海生活的个性化视角。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4张图片

01
上海给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纽约客》创刊于1925年,以刊登新闻、小说和评论为主,并很快形成独特的大都会文化风格。这本杂志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即便在海外也拥有众多读者。
内容之外,《纽约客》的封面以鲜明的插画风格著称。杂志社邀请当代最优秀的插画师进行创作,展现纽约人的生活日常,每期封面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5张图片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6张图片

《纽约客》的封面作者当中,最为中国读者熟悉的当属让-雅克·桑贝。
从1970年代起,桑贝开始为《纽约客》创作封面,迄今为杂志画了100多张封面图,这在《纽约客》是史无前例的。
桑贝也被中国画家几米视为偶像,在几米绘本中,不难看出桑贝的影子。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7张图片

正是因为《纽约客》封面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2013年,在法国,超过100名艺术家被邀请创作虚拟杂志The Parisianer(《巴黎人》)的封面,来展现不同视角下的巴黎。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8张图片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9张图片

2016年,东京发起名为The Tokyoiter(《东京客》)的在线杂志封面设计项目,主题就是“尽可能地展现东京的美和特点”
这批封面上线之后,读者还可以付费下载、打印喜欢自己的作品。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0张图片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1张图片

在看到The Tokyoiter和The Parisianer项目之后,Benoit萌生了做The Shanghairen的念头。
“做这个项目首先是基于非常私人化的理由:我喜欢上海,过去5年我经常钻进上海的大街小巷,体验城市生活。但是在西方世界,很多外国人还不是很了解上海,更不了解中国。
在我来上海之前,我身边的朋友对上海基本一无所知,觉得整个中国差不多就是他们从电影中看到的那种老旧的样子。
我希望以一种原创又有趣的方式将它表现出来。让熟悉上海的人们找到惊喜,让世界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精彩。”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2张图片

更重要的是,Benoit认为上海与纽约、巴黎、东京一样,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城市面孔”。
“上海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共存,新的和老的,东方的和西方的,特别摩登的和非常古旧的,城市生活和文化非常丰富多元,这给了艺术家们足够广阔的创作空间。
我们收集到的作品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插画师都将这种多元性表现了出来,非常有趣。”
02
最重要的标准是“上海气质”
今年1月份,Benoit将自己所做的The Shanghairen项目介绍,发给从网上搜到的20位插画师。没想到,绝大多数插画师很快就给出了积极的回复,表示愿意加入。
Benoit随即扩大了约稿范围。他笑言原本只是期待能拿到三、四十位插画师的作品,没想到最终收到超过80个作品,并从中精选出了70个。
Benoit告诉晨报记者,The Shanghairen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插画师们的想象力和原创性,但毕竟有“上海人”这个大主题,所以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征集标准。
首先是必须紧扣主题,具有“上海气质”。
“在我们收到的作品中,有的表现画中人在跑步,还有的表现失恋者捧着一颗破碎的心,但这些跟上海没什么直接关系,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城市,所以就被我们回掉了。”
另一个标准是画面不能过于抽象,否则普通观众会看不懂。
“有的作者交上来的作品非常抽象,我们也看不懂到底在说什么,他就解释哪个元素是在表达什么意思。但我们希望这个系列是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插画师要通过作品来说话,而不是通过文字解释来说话。”
最终精选出来的70幅插画作品,呈现出上海城市的方方面面:
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黄浦江上的外白渡桥,幽静深远的老马路,弄堂中的石库门建筑,是天南地北的旅人对上海的最初印象;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3张图片
作者:Shane LI


热闹的麻将桌,弄堂里戴花镜的老爷叔,日渐消逝的剃头挑子,是老一辈上海人的闲适情怀;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4张图片
作者:Yulong Lli


飞速驶过的地铁,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光,路边的炒面摊头,是年轻人逐梦魔都的精彩与孤独;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5张图片
作者:Peter ZHAO


轻挽发髻、旗袍袅娜的女人,西装革履、叱咤风云的男子,则刻画着上海滩浪奔浪流的不朽传奇。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6张图片
作者:郝小好


Benoit说,他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跟画面呈现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的情景。比如七浦路上老式居民楼外的晾衣杆,公园里打牌的人,弄堂里的老式理发师,等等。
“通过这批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虽然中外艺术家们对上海的印象都不一样,但他们共有的,是对这座城市和城市生活的热爱,以及有创意的、个性化的表达。”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7张图片
作者:Changxin LEE


03
上海充满“女性气质”
有意思的是,为了呼应“上海人”这个主题,在个性化的表达之外,艺术家们的创作也有不约而同的细节巧合。
Benoit回忆,在他刚开始收到的插画作品当中,发现很多插画师都用东方明珠作为背景甚至作为主要构图。于是他主动跟插画师们沟通,希望他们能在东方明珠之外,多多表现其他具有上海特色的地域性标志。即便一定要用到东方明珠,也尽量不要作为整张画的主图。
虽然很多插画师听取了Benoit的建议,但记者也看到,在最终入选的70幅插画当中,东方明珠依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上海地标。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8张图片
作者:Shirley GONG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19张图片
作者:尹昕


最令Benoit意想不到、觉得特别有趣的一点是,只要插画师们主要表现的对象是人,那他们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女性。
“这太好玩了!给我的感觉是只要一说到‘上海人’,艺术家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女人’,还有经常出现的旗袍。之前无论是The Parisianer还是The Tokyoiter,都没有这么明显的倾向。”
在这些充满“女性气质”的插画当中,有一幅选择以上海女作家张爱玲作为主构图。
“她想象张爱玲坐在凯司令店里写小说,然后画面上还有她自己最爱的大闸蟹和小笼包,这一切都很‘上海’。”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20张图片
作者:Zoe LIU


在上海生活的5年当中,Benoit拍下了大量具有上海城市气息的图片,并拿出来与艺术家们分享,希望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Benoit说,还有一些他自己印象深刻、但没有在目前征集到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上海画面”,比如:
货物多得扑出来的平板车,“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长乐路富民路上梧桐树叶把天空整个遮住的情景,“特别美,希望有人能画出来”;
广场上、公园里无处不在的广场舞大妈,“特别生机勃勃的群体”;
还有,上海的名字用英语直译过来就是“on the sea”,“希望有一些跟海有关的插画作品”。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21张图片

04
首选“生煎包”做封面
在这些作品当中,Benoit自己最喜欢的,是一张关于外白渡桥的黑白铅笔画作品。
“五年前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公司在外滩附近的黄浦路上,我每天都要经过外白渡桥,这座桥上充满着我个人的回忆,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作品时就被打动了。”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22张图片
作者:左旋


这幅作品的作者来自云南,目前在上海居住。他在写给Benoit的邮件中透露了作品的灵感来源:他经常在黄埔江边散步,看着江水和人流,有一天发现江面上有一个木头,他就想这木头从哪里来,去向哪里,又看过什么样的风景呢?
就在那一刻,作者有了创作的冲动。画面中江面上的物体,其实是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羊角编钟。“我想让这个来自云南、来自春秋时期的造物,跟黄浦江外白渡桥,跟上海群星闪耀的夜,一起对话。”
如果像《纽约客》那样,做一本名为《上海人》的杂志,您会用哪个作品做为首期封面?
面对这个问题,Benoit直言太难选了,因为‘上海人’必须是一个系列的组合,很难用单独的一幅画来表现。
申晨间 |《纽约客》《巴黎客》《东京客》之后,《上海人》来了 第23张图片
作者:棱小宇


但是,他随即话锋一转,幽默地说:
“如果要推荐给从未到过上海的法国人,我一定会选‘生煎包’这幅。我记得5年前我第一次在上海吃生煎包时,第一口咬下去汤汁扑出来的情景,那真是又尴尬、又新鲜有趣的经历。
法国人对吃的东西最感兴趣,这幅画一定能吸引他们。”
Benoit笑言,在观看The Shanghairen作品的时候,观众几乎可以从画面中,“闻到”到生煎包的香味,“听到”街上车水马龙的声音,“会触动你的每个感官”。
也因此,他正在寻找一个更大的展览场馆,希望将来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这些插画作品,让上海变得可观可感。


上一篇:还需要内马尔?大巴黎新三叉戟火力全开,伊卡尔迪完美适应球队
下一篇:法国西南部发生一起枪击事件2人重伤 嫌疑人已被捕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15820748719 发表于 2019-10-30 07:20:03 | 只看该作者
 
Shanghaining會不會更加好一點?上海人都應該明白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0ca53a0 发表于 2019-10-30 07:20:24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井凛寒 发表于 2019-10-30 07:21:04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penglangshuma 发表于 2019-10-30 07:21:42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6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