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华人(包括留学生)在德国的生活孤独吗?

[复制链接]
79230 20
梦里天下m 发表于 2019-11-4 03:34:4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生活寂寞吗?像柏林这样的城市,有哪些娱乐活动? 子问题:华人欧洲(德国)留学生活无聊是因为经济问题吗?


上一篇:二战德国鲁格手枪为何受欢迎?日本军队又有什么东西受欢迎呢?
下一篇:为什么两次世界战争都是德国发起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linjiang7000 发表于 2019-11-4 03:35:3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题目有所改动,增加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限定语,所以视野可能会偏向在留学生上面,针对这一人群而言,我非常认同 @谢苇 的答案。「德国大部分留学生都待在缺乏调节手段的小城市里」基本上就是问题的重点所在:如果能在小城市里悠闲自在地生活,那么德国的生活就不会寂寞。而能否在小城市里悠闲自在地生活,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最正确——但也最没用——的答案是:「要看性格」。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能跟在德国的日常生活对上盘,所以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不是每个人都会或者不会觉得德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聊的地方,别人的答案给你的参考价值不会大于你对他的了解程度。

当然「悠闲自在」是非常理想的状况,德国大学难念,税高物价高,投资和技术移民门槛也不低,大部分华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所以悠闲只能算「可遇」;但反过来,德国基础设施完备,社会安定、福利好,贫富差距小,生活节奏慢,故而自在倒是「可求」的。总结来说,性格比较「闷」——包括但不限于闷骚——的人可能在德国小城市生活得比较自在,寂寞的因素也少一些。这里所谓「闷」并不是指自我压抑,而是内敛、谨慎、温和、平淡、注重细节(我已经在努力挑选比较中性的形容词了谢谢)这样。如果觉得以上形容词没办法套用在自己身上,那德国的生活就很可能是寂寞的。在德国若干个一万到六万人的小城市里生活七年之后(作为对比,我在国内生活过的最小地方是某市郊区,三十三万人),我的主观感受么,呃,还好。

对于寂寞感的第一影响要素大概是爱好。如果迄今为止人生获取幸福感的主要手段集中在「吃(中式美食)」和「唱K」两个主题上,那德国大部分地方都是无聊的荒漠;而只要能随便爱好点什么,像踢球、骑车、徒步、登山、攀岩、滑雪、溜冰、健身、观星、飙车、烧烤、钓鱼、园艺、射击、空手道、莎莎舞、高尔夫、摩托车、国际象棋,或者做模型、看建筑、逛博物馆、观赏艺术展览、在动物园散步,乃至听除去C-、J-、K-Pop之外任何genre的音乐——尤其是现场的,那德国大部分地方都很不错。有爱好就容易找到同好,有同好就能削减很多无聊。而寂寞多半是无聊催生出来的。

其次可能是融入的心态。不是说人一定要融入德国文化、德国社会,事实上别说只是短期在德的华人,哪怕后半辈子都活在德国的第一代移民都很难真正融入德国社会。有融入心态的意思是,暂且把固态的、自我保护的、非黑即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观融化开来,认识清楚自己是个身处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异乡人这一状况,那不妨就此试试重塑生活方式,看看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听到什么国内听不到的声音,做些什么在国内做不到的事,认识哪些国内难以接触到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在德国寻找中国的影子——这就像在第二任女友身上寻找第一任女友的影子一样,对你对她都不好。而且,如果找不到的话,人很容易宅起来,放着那么好的山林和原野,的那么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那么优质的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那么便利的申根区中心位置,那么黑的木炭和那么新鲜的香肠,不出去探寻、游玩、吃喝,非要窝在住处打游戏或者抱着iPad看狗血韩剧,那寂寞起来也是活该。

第三应该就是性了。性是很切实的需求,不论男女。华人普遍回避谈论它,但是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它。我其实也想不出我能对此说些什么,只是倾向于认为前两点解决得好的话,这一点就不成问题。(插入一句,被折叠的答案里说德国妓院是合法的,这并不假,而且也并不简单:法国卖淫违法,英国虽然合法,但是开设妓院违法。德国人婚外情没那么泛滥,电话亭里也没有小广告。我没有暗示前两个句子之间任何的相关性。)

最后,德国虽然面积不大(德国面积比日本小,大概相当于三个半浙江省),也还是有地域差别的。依照个人看法,如果能在柏林区域感觉到寂寞,一定是你感觉的姿势不对 - 请参读 @Kornephoros 对 柏林的魅力何在?的答案再来考虑什么是寂寞;柏林区域之外的东德大概是连德国人都容易感觉到寂寞的地方;北德(指前西德地区的北部,鲁尔区到汉堡一代)中型城市连成片,所以活动很多,华人也多,不容易寂寞,法兰克福也差不多;南德(通常指巴-符和拜仁两个州)则是一个大城市加一堆小镇的格局,取决于你住在哪里,寂寞程度差别很大。

- - - bitte - - nicht - - knicken - - -

似乎题目又把「寂寞」改成「孤独」了……好吧,如果按照「孤独是你不想搭理别人,寂寞是别人不想搭理你」来理解的话,我上文所有「寂寞」应部分解读为「孤独」。至于是哪些部分,留给读者做练习题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only筱默默 发表于 2019-11-4 03:35:5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答题的男知友比较多,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德国人烟稀少的小城市上学孤独,在北京的地铁里被人挤得找不着北你就不孤独了?其实孤不孤独完全取决于个人,在于你内心够不够强大,能不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从而得到充足的养分。

如果你定义的娱乐是吃吃喝喝和去KTV,对不起,欧洲真的无聊到爆了,千万不要来。但如果你喜欢文化和历史,喜欢旅行,喜欢博物馆,喜欢夜晚不被打扰地看书看电影,欧洲欢迎你。


看到子问题说,无聊是因为经济问题。我想讲一个故事。
在这边有一个同学,澳洲来的交换生。他有一段时间就非常穷,然后就决定做一个挑战,每天靠1欧(大概人民币8.5元)生活,然后他就开始逛各种超市,想出搭配膳食的方法,每天见到他都特别开心的说,嘿,我又找到一种土豆的新做法了。然后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在家里请客做饭,约了他去,他也是坚持不吃朋友的食物,自己带燕麦片煮了吃,坚持说不能吃别人免费的食物,要不然这个挑战就没有意思了。最后这个事情传到当地的报纸,被报道了,这个朋友还小火了一把。
另外一个同学是奥地利人,他特别忙,首先学的是物理,课程特别多,其次还在学校网球队打巡回赛,好几次看到他都是风风火火蹬着自行车往哪儿赶。去年圣诞节前我问他怎么过假期,他说这个学期累死了,我要和我家里人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度假。我才知道他家这么有钱,因为瑞士物价很贵,即使能去得起滑雪度假村的人,大部分也是在奥地利境内滑雪。
然后,这两个人是最好的朋友。

说这两个故事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来上学,有钱没钱其实差别不会那么明显。

有其他知友说工作了以后经济条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特别明显,我觉得肯定也是大实话。不用说德国了,北京好的小学的择校费加各种灰色支出又需要多少钱呢?


关于融入的问题。绝对的,你永远也成不了他们,可是你为什么要成为他们呢?

你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中国人,他/她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德国人。我的朋友我不当他们是中国人或者德国人,我只当他们是一个人。如果你能摘掉种族的有色眼镜,朋友并不难交。

世界越来越小了。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的火车是三十多个小时,现在法兰克福到北京直飞的航线是九个小时。距离是心理概念而不是地理概念。你可以在德国学习工作,假期回国,时间不一定会比在北京上海的白领回老家时间少(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春节只有七天假期);你也可以在国内工作,每年或者隔几年出国散散心。不要被所谓的“遥远”“差异”所牵绊,学着做“世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囖瞳 发表于 2019-11-4 03:36:20 | 只看该作者
 
更新于2014.4.28(多图,手机慎入)
————————————————————————————————————————
我在一开始想要回答问题的时候并没想到这个回答会这么热闹,就是那天觉得有同胞要来给点建议而已,讨论的范畴也仅限于孤独的问题。后来楼下反驳我的前辈后辈我不觉得是吐槽,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处在不同的阶段,为了这个讨论意义真的不大,所以我也一直没有修改答案。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劲爆到这个程度了,我觉得不仅仅是我和题主的讨论了,这里所有的回答都会影响到今后来德国的同胞,所以我觉得有义务补充一些。补充部分放在文章最后面。
——————————————————————————————————————————
-------以下是原文-----------
——————————————————————————————————————————
引用一下留德华的经典答案:
国内是好脏好乱好欢乐,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但是

你能在德国挺过来,你就能在任何环境挺过来。

无论如何,至少你能成为一个好厨子。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犹豫了好久要不要回答,因为有些事要自己经过一遍才知道。写出来仅仅算是给所有留德的娃们一个共勉吧。德国式的寂寞不是鸡汤和鸡血能摆平的,大风大浪过后沉淀下来的,才是你最后得到的。

题主是刚来德国么?如过是的话做好一个过渡期的心理准备,寂寞的不是德国,而是德国留学生。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必须蜕去一颗浮躁的心。有人爬山涉水,有人读书练字,还有的直接信教了……

究其原因是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来德国留学的中国人以工科为主,而且由于德国免学费,所以来德国留学的人中有一大部分在国内是中产或是工薪家庭,因此这边的留学生都是紧衣缩食在过日子,大部分人都有打工经历。(我宿舍对门的山东妹子去打工,手直接被机器绞了一大块皮,然后没跟家里说,自己从医院做完手术单手又回家复习准备考试。)

另外一个是德国课业紧,能按学校推荐的大纲按时完成学习进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几年时间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但换来的价值就是一张含金量超高的学位证。

这两个条件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没钱、没时间,拿什么娱乐?

是的我承认有一部分华人的确是可以做到融入外国人的圈子,但是你需要想清楚的是:一旦融进去了,你就很难回来了。中国礼仪之邦,现在这代留学生素质高的不得了,甚至出现列车查票检票员直接跳过中国学生的情况。你想跟德国人交朋友理论上不难,但是你必须同时接受他们独存于另一个世界的三观,接受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还要了解他们的基础文化。只是你确定你喜欢喝点酒蹦蹦跳跳一晚上到凌晨两三点么?去听唱诗班或者音乐会能听出里面的哩哏咙么?你确定你的家人也能认同大学可以直接上到三十岁,不用管父母,经济独立了天涯海角爱哪去哪,生了孙子好几个月爷爷奶奶都没见过面的这种家庭观么?

你接受了,你就回不来了。

除非你压根就想留在德国呆一辈子,那就做好这个文化洗礼脱胎换骨吧。

我现在来德国读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高中来这边做了一年交换生,一起来的还有 @Singzy,你可以去看看她写的经历。而我来当交换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初中时参加机器人世界杯被德国队踢了个5:16.(但是我们当时的水平是虐了日本、英国和葡萄牙的,所以德国孩子的实力你自己想吧)

当时住在一个德国家庭,几年来关系一直不错。但是我不能让自己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还是那句话,接受了,你就回不来了。

德国人本身就是一个寂寞的民族。老头老太太周末自己种花养草,柱个助推车自己购买一周生活用品的满大街都是。蛋疼到一定的程度的老头老太太是惊人的,每周去教堂唱歌祈祷,自己养个豆苗天天浇水,报纸上的数独和填字游戏不写完了不离桌。年轻人呢?平时泡酒吧,期末泡图书馆。你看他们经常一大帮人围个圈一聊一个小时,其实就是互相低笑点的冷吐槽。但是,不交心。

郁闷了想找个人倾诉?抱歉,德国人觉得给你提供心理咨询是高等级心里侵犯。一句:ah,ok就给你打发了。

我们经常赞扬国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摔了不管哄。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孩子冰激凌掉地上,他爹直接扔垃圾桶,小孩哭着往垃圾桶里掏,爹妈扭头就走。小屁孩哭的撕心裂肺我都看不下去了,后来小孩自己屁颠屁颠去找爹妈居然找不着了,爹妈早出去八丈远了,还是好心游客给领过去的。

所以这个民族独立的心理空间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我就靠我自己,别人,毕竟是别人——哪怕爹妈。

所以即使有人融进了德国人的生活,你还是要回过头来面对自己那颗在国内被朋友家人惯坏了的心。

有人说中国是酱缸文化,德国亦然。

你在一群心里独立,抗心里压力8.5级的人群中生活,你也起码要能抗个5、6级才行。你可以指望同学帮你,但不能指望同学救你。别忘了,每一个德国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个哭天抢地时父母转身离开的背影。

我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上课点名大家就互相短信,要么绞尽脑汁帮别人交临堂作业,学习委员拿着写好的实验报告挨个屋催着你抄,期末了学霸的笔记全拿出来共享。这在德国,没戏。

刚来时一个学姐教育大家说:“帮你不是义务,不帮你也是应该的。”有时候必须靠自己。在国内,我是个把朋友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但是在这边,有时真的没办法。自己的事一大摊,除了一堆课程实验考试、然后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应付银行保险房租签证,你留给别人的时间还剩多少?

在这种社会关系下,恋爱就成了一个出路。至少有个人可以彼此理解,彼此关心。但大前提不变,你把时间放在爱情上,你的世界就只剩下你和她(他)了。你没办法认识新的朋友,甚至现有的朋友维系下去都是难题。但萝卜咸菜各有所爱,尊重自己的选择就可以了。

在德国,时间真的是宝贵的。晚一分钟去银行,人家关门了;邮件没及时回,很多机会就没你什么事了。所以在德国的孩子心里都存着好多时间表:除了课表和考试安排,还有列车公交时刻表、银行超市营业时间、每月什么时候该走钱,什么时候该补货,几点约了谁谁谁,要提前做什么车过去。每一点都要算的清清楚楚。

另一方面,在德国经历的事情。国内很多人没法理解。很多人不知道你在德国经历了什么,极小一部人认为你出过了就是去玩了,每天蓝天碧水,花前月下,随随便便玩一圈回国还万丈光芒。但是也就是这个时候你也才能知道,究竟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谁还关心着你,同时也让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变得更加宝贵。

在所有一切的压力与孤独下,必然能催生一个全新的自己。只有真正静下来了,有些事才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习亦是如此。所以德国人能研究出牛拜的家伙也不得不说就是他们闲的。心无旁骛才能做点事情。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学,学而后能得。

其实我们都不曾寂寞,小时候一盒积木能开心一下午不是么。只是国内的环境让我们学会和人相处,彼此分享快乐和痛苦,我们也适应了活在一个群体中。换了个一个环境,不能叫寂寞,只能说是不适应。

适应适应就好了。
———————————————————————————————————————————
---------------------------------------------后面是多图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04年和德国队交手的,项目是机器人足球。给大家上一张德国队的机器人  第1张图片
这是两个16岁的孩子制作的啊!!红外搜索,超声波测距,轮盘吸球加气泵弹射(注意显示器,那是c语言啊!比我们用的高级多了。)

这台德国战车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所以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当时对我的冲击就是我一定要去德国看看,为什么人家这么厉害。

一年后恰好有个国际交流组织AFS,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了解,途径是通过将各国年龄14-17的学生派往其他国家家庭居住来体验异国文化。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去了,就是因为曾经那场比赛给我留下的冲击。

16岁的我就这么来到了德国,住到了一户及其典型的德国家庭——老沙家。
 第2张图片
图中前排的夫妇就是老沙夫妇,分别是技术中学的物理老师与小学的音乐老师,途中除了卷发的年轻人,剩下的是老沙的三个孩子,他们三个人都参加过这个AFS项目,先后到美国进行了一年的文化交流。

老沙除了教物理,自己的业余爱好就是造东西,他有两个完备的车间,一间加工木材,一间加工金属。这一年的时间老沙教会了我所有机器的使用方法。他曾经在他儿子12岁生日的时候和他儿子一起拆了一辆摩托车并重新修好,所以老沙觉得跟自己一起学木工金工就是最好的方法。
下图是老沙的木工车间。
 第3张图片
下图是老沙的金工车间
 第4张图片
下面就是是我做过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老沙家每年冬天要做一个给鸟投食的鸟巢,怕附近的鸟冬天找不到吃的饿死。
 第5张图片
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吧:
 第6张图片

除了金工和木工,老沙自己还要料理一个花园,里面种了各种蔬菜,所以夏天的时候老沙还教我翻土。

 第7张图片

然后老沙家里冬天是要烧柴火的,每年开春的时候要去森林里把木头拉回来,自己再劈成柴火。这件事我现在依然在做,每年都去帮老沙进山砍柴,今年木头的话说又要来了。想着就腰疼。
 第8张图片

除此之外,老沙太太还教我做各种德国菜,点心,我也给他们做过好多中餐。所以那一年我和老沙家建立的关系可以说是如同亲生的父母与孩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我本以为老沙太太会哭,但是她没有,而一向淡定的老沙却抱着我哭了起来。那个时候我就跟自己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到这片土地。

所以就是哪一年我终于知道了德国的青少年都是在怎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是,他们心中有一个哭天抢地时转身离开父母的背影,但还有一个永远在言传身教的父母的背影,一个教会他们独立,一个教会他们生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德国家庭都这样,也有父母酗酒,孩子泡吧的家庭,我很庆幸没有遇到这样的家庭)

而这仅仅还是我对德国家庭的了解。然后在学校那就更爽翻了!每天7:45上课,然后中午12:55就放羊了。而在数学和物理课上我又可以轻松完爆他们,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外加一个反证法就把全班震惊了。当时我所在的班级是11年级,还有两年考阿比托(德国高考)啊!连因式分解都要计算器的学生啊!

凭着这点在国内谁都会的数学知识,我有幸认识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去啤酒节,一起打台球,一起去看世界杯。
 第9张图片

那么我当时是什么感觉呢?

德国太好了!德国教育制度也好!彻彻底底素质教育啊!德国工业牛逼啊!德国人友好啊!德国人靠谱啊!德国好山好水啊!

所以 @啊啊提  和@苏玮 所说的那种初来德国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感觉我是有过切身体会的,因为一切都是新鲜的,不同的,这种新鲜的刺激感是可以让一个人瞬间对德国产生五体投地的崇拜感。自然德国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国家,但是这一切真的只是初到德国可以看到的最外面的东西。

就比如以我当时的理解,你看德国孩子素质教育,考试压力也不大,每天那么多课余时间,但是还是创造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机械技术,这都是素质教育的伟大啊!

可是当时的我没有看到德国大学里面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没有看到残酷的毕业率。一个如此茂盛的科技树绝不是一群下了课就去喝啤酒聊天的民族所能创造的。

下面这种图片是我当时所在中学的毕业庆典:
 第10张图片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老师们被同学从课堂上拉出来,跟毕业生一起疯玩啊!校长出来跟同学踢球啊!

这就是我在06年离开德国前一周对这所学校最后的印象。

今年恰好是我所在的班级毕业5周年,大家约好回到学校所在的小镇聚会。
 第13张图片
所有的人样子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心灵上都有了巨大的成长。原来最爱逃课的Mich现在居然在读教育学并励志要做一名老师,原来班里的学霸Stefi居然gap了一年去学汉语,上学时已经抽烟的Kerem已经成功戒烟。我的好朋友Kris,Simon目前在卡鲁读机械,而对我最重要的Heinrich不知何故跟班里所有的人断了联系。(就是因为他和老沙都叫Heinrich,所以我才给自己的德文名字也取为Heinrich)

这几年有人念大学,有人进行职业培训,那种经过德国大学历练之后的改变虽然没有印在他们脸上,但是却透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告诉着我他们已经不再是当年偷偷带啤酒去上课的那些人了。

如今,转眼已经过了8年,我和老沙家还保持着每两三个礼拜就去去蹭顿饭再帮忙干点活的习惯。但是这里我不得不将话题重新拉回到本文的主题——孤独。

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我已经融入了德国的社会,但是我不得不说——依然没有。相对于他们,我依然是个局外人。

有本书解释的特别精确,叫做《遥远的救世主》,我觉得可以推荐给所有留德的同胞们去看看。
摘抄如下:
丁元英问:“你为什么要当警察?为什么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病态?”
芮小丹说:“怎么又回到这个问题了?类似这种话我听多了,要么说我傻,要么就是想挖掘点思想火花什么的,我从不回答这种问题。那么多人都干警察,怎么一到我这儿就不一样了?说到底就是因为我有德国居留身份就金贵了。”
丁元英说:“德国居留没有价值吗?我就曾经为一纸永久居留身份在柏林熬了10年,为这个去工作、买房子、纳税。德国居留身份意味着很多东西,高收入、高福利,不愁生老病死,自由出入欧美国家,在国人面前有身份、有面子,过去甚至还有华侨商店的待遇。”
芮小丹说:“出国的人肯定得为居留权奋斗,我母亲连国籍都加入了。但是……这个我不说了,你把但是后面的东西说出来。”
丁元英说:“但是,你得到的,是人家德国人能够给一个中国人的东西,包括你在中国人面前的优越感。总有些东西是人家不能给你的,比如你永远是边缘人,你融入不了别人的主流社会。你不用表白,也不用提醒,人家错待不了你。警察是主流社会的标志,你在德国做不到,在中国就能做到,这是国籍和血统给你的权利,这就是祖国。”

没错,当我在老沙太太的母亲的葬礼上没有看到抱着棺材嚎哭的人时,我知道对于亲人的别离对于我们和他们是不同的。当我在Stefan的车里听着同学们一起随着广播唱着我不会唱的歌曲时,我知道我喜欢的音乐和他们是不同的。当我看到他们的同学聚会没有重逢的眼泪,也没有深深的拥抱时我知道,我所理解的友情和他们也是不同的。

这一点点的不同都是我依然在德国是一个边缘人的原因。我想即使是 @刘硕前辈这样在德国工作了很多年的前辈也是应当有所体会的。亲戚、同窗、朋友这些关系都将被重新定义,否则很容易对德国人太过热情反而因此被人疏远。德国人对我们的礼貌与客气,微笑与谦虚,都是他们对自身素养的要求,并不是对一个外国人的热心与友好。相反可能对你越是开过分玩笑,越是在你面前放下礼仪的人才是走的最近的人。

想要真正拥有融入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我们就要放弃国内那种温馨与依赖并存的亲情,放弃国内那种真挚的友情,还有对于个别人来说的人脉观。

试问当放弃这一切之后,回到国内还能生存下去吗?

很多人都在纠结我说的变了就回不来,就是这样的意味。

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放弃祖国给我的灵魂,无论是传统或是糟粕,因为我注定是要回家的人。我能从德国带走的,将只有一些阅历以及一些知识。

以这样一个社会边缘人在德国生活,就免不了内心的孤独,可以夜夜笙歌,也可以人声嘈杂,但是内心的孤独不是这些花花绿绿可以填补的。

在这样孤独的情绪下,的确如 @谢苇前辈所说,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去调节。旅游以及体育运动无疑是最好的,德国有数不清的城堡庄园,大量内容丰富的美术馆博物馆。这些的确是对于留学生宝贵的资源。但不幸的是,对于我来说是无用的。因为大部分地方我都去过了,单单一个DEUTSCH MUSEUM我就去了三次才草草全部看完。这里我可以推荐一些博物馆给大家:柏林的柏林墙纪念馆、柏林科技馆、黑森林的钟表博物馆、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SInsheim的装甲车博物馆,以及前面说到的德意志博物馆都是必去的,读研的两三年能把这几个转过来就已经不错了,其他小的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但是包括博物馆与旅游这种形式,都逃不开这终究是旅游,并非生活。想象如果你去了一次丽江,第一次一定是新奇与兴奋,但是你不可能说将去丽江放松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去过一次也就没了新鲜感。所以当我看够了足够多的教堂、城堡、森林、湖泊之后,一切也渐渐变得索然无味。而能排解自己孤独的,终究是一种生活习惯,而远非旅游可以彻底解决的。

现在的我就是在试图寻找一种节奏,一种让我可以平静下来的规律生活。只有找到这种节奏,即使是到了任何环境,都不会感到孤独。就像老沙现在的生活一样——充实,忙率且规律。

最后说说本问题最大争议的关于有钱不孤独的回答,我只能说是没错的。有钱的确可以换来精彩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相信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至少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都是还在用着父母的辛苦钱。不要说富二代官二代如何如何,即使是他们的父母的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有的时候,除了必需品,我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就是:如果一件东西可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或者一件东西的价值是我可以带回国继续使用的,那么我会去买。其他能省的我都会省下来,况且,年轻时吃点苦没什么坏处。

说了这么多,总之希望所有来到德国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寻找的东西。无论它对于别人是否珍贵,是否重要,只要是自己所追求的,就尽力去寻找。也许未必找得到,也许找到了也不是一开始自己要的那样了,但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莫过于寻找这一过程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CelestiaForum 发表于 2019-11-4 03:37:02 | 只看该作者
 
######## 看了后面两个答案想补充两个意见 ###########
1)我在德国的时候也跟人有过“完爆北美”之类的讨论,后来去美国交流之后发现这个想法根本不值得讨论。美国疆域辽阔(考虑到中国大片高原,加拿大和俄罗斯大片高寒地带,美国事实上给人的辽阔感还要更高),不同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印象来概括整个美国。

以及我不知道你留意过没有,知乎上每次讲到德国话题,都有人站出来拉着美国比——我后来发现,美国人非常少说“完爆德国”,“完爆日本”,“完爆中国”,“完爆俄罗斯”之类的话,少数情况下他们会说“完爆世界上其他国家”,多数情况下他们直接自黑……

2)我很反感“觉得寂寞的都是找不到男女朋友的屌丝”这种腔调,如果一个城市中的人的生活丰富程度只能靠男女朋友提供,那这城市的建设该多糟糕,人文环境该多差劲……同样的,如果一个城市除了“米其林星级餐厅”就拿不出有吸引力的餐饮服务,这个城市的美食文化同样是枯竭的——我不认为德国是这个样子。

######### 以下原答案 ##############
很孤独啊,不过没有第一名讲的那么可怕。第一名的 @Heinrich 同学应该还没读完,或者刚刚被虐完还没有calm down。我以数年前在德国完整读下来一个Dipl.-Ing的经历负责任地说,德国的学业和人际压力都没有那么夸张,文化冲击更是每个国家留学生都会遇到的。但是人的压力是需要靠各种娱乐方式调节的,德国大部分留学生都待在缺乏调节手段的小城市里,原有的压力会几倍几倍地放大而且得不到纾解,最后累积成一个夸张的高度,甚至把人压垮。这才是德国留学最特别的挑战。

客观来讲你到哪里都有各种压力,都会有觉得孤独的时候,但如果你所处的环境有非常好的reach out的空间,你可以迅速找到有趣的事情做做,无论是逛街,逛博物馆,听音乐会,还是几个好友坐在一起喝茶吃饭八卦,都可以迅速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但如果你处在一个不开放的小城市里,没有剧院,没有音乐厅,商业街上没几家破店,你的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都不知道可以往哪里消遣;你想找朋友聚聚,可永远就是那么几家小破馆子早就吃腻了,聚餐也逃不脱包饺子/吃火锅/炖肉烤蛋糕的模式……这样的生活你会觉得无聊,心思没有办法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开,你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通,然后继续堆积。

(我当年就是这样。唯一的解脱就是旅游,背上书包跳上火车,在德国期间所有开心的时光都是这样开始的。但因为学制原因和经济条件,旅游机会毕竟有限。另外一个解脱方式是谈恋爱/滚床单/同居,我没有尝试过,麻烦了解的补充下吧。)

所以孤独寂寞冷这种状态,与其说和国家相关,不如说和城市相关。德国倒霉就倒霉在这儿了——
上数据:
Popul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more than 1 million (% of total population)
数据来源:The World Bank
对比世界各国生活在大城市(以2000年辖区urban人口100万为界限)的人口百分比(仅列举2009-2013这五年的数据):
摘录中国及主要留学国家数据:
China:               20;21;21;22;22
United States:   47;47;47;48;48
Canada:            44;44;44;45;45
United Kingdom:26;26;26;26;26
France:             22;22;22;23;23
Japan:              49;50;50;51;51
Australia:          60;60;60;60;61
New Zealand:    32;32;33;33;34
(高潮来了)
Germany:         9; 9; 9;10; 9
(我想插一句这里没有摘录的事情:就连人口少少的北欧诸国,其大城市人口比例也在15%左右……)

德国的人口主力居住在百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这些小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建设,相对较小而便于管理的community,非常方便的城际交通……但它们都长不大。世界各地好吃好玩的都不会优先到这样的城市发展,所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保持着几乎一成不变的德国风。

(我在某小城呆了五年,这五年里,每年圣诞集市出摊的摊主,商品,摊点位置,连摊主大妈的花围裙都是一样的!五年之后我走在小城街头,感觉恍惚间又穿越回了刚来的那一天,真的一,点,改,变,都,没,有!

中国学生留德的主力是工科学校,除了TU Muenchen和TU Berlin,工科名校基本都在小城市。其中我真的不想说慕尼黑也只是听着NB而已,实际上仍然只是个百万出头(市区估计还不到百万)的稍大一点的旖旎小城……百万人口在中国是什么概念呢?我老家某四线城市,人口250万,中国人口100万的城市可以排到一百名开外。

德国留学生可以说95%都生活在人口不超百万,很多甚至只有十来万的小城市里(达姆的同学别哭了,还有Erlangen垫着呢)。所以你问德国留学生生活如何,这95%基本都会告诉你,寂寞到死……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柏林。
在德国,柏林真的算个异数了。她有340万+的人口,完爆全体德国城市(排名第二的汉堡没超两百万),在中国大概也能勉强排进前50了。
有多个中心区,每个中心区的繁华程度都可以完爆慕尼黑的玛丽安广场。
有一整座博物馆岛(是真的指一个岛上遍布博物馆哦,不是慕尼黑那样一个岛上有一家博物馆……)。
有国际电影节。
有世界各地的餐馆(粤菜好正,完爆整个南德的中餐馆,追平美国唐人街)。
有个超大的动物园。
有多个购物中心。
周边还有outlet。
还有文艺腔的卫星城波茨坦。
有三所重量级大学(德国除了柏林三所,慕尼黑两所,其他城市最多一所重量级大学)。
有开阔的广场(大部分德国城市的platz还没我家小区的花坛大)。
对了,物价还比较低,比南德低多了啊太有良心了!
……
总之这是一座繁华的,有相当文化艺术水平的,国际化的大城市。以我这个暴走族的旅游经历来看,德国大部分城市最多一天就可以踩遍,慕尼黑要2-3天,柏林如果深度游,一个星期都走不完。

在柏林你肯定还是会觉得学习不顺心,人际交往不顺心,但我想说你换个地方也差不太多,没了这个问题会出那个问题,但是柏林有足够的容量供你排遣负面情绪,虽然没有国内大城市那么热闹,但对于善于自我调节的人,也是有足够资源,可以过得不错的。

至于其他德国小城的童鞋,如果你不是真的适应这种生活,还是赶紧念完换地方吧,绝对不是你的错……我离开德国小城之后,厨艺直线下降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真是这几年来最正确的决定啊泪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aKa積信 发表于 2019-11-4 03:37:17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刚写完今天的论文任务的我来答个题吧
关注这个题目很久了一直不知道应该什么状态在来答题
来了德国整整三年了
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状态应该怎么来形容


孤独 应该怎么来分析这个词语呢
从好的来讲 来德国这三年
我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我
越来越觉得要把爱自己放在第一位
越来越习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去做而不是去求助别人
不愿意去社交不愿意谈恋爱
每天的生活 学习 兴趣爱好 安排的满满当当
忙起来的时候哪还有时间去想孤独不孤独的问题
能把自己照顾好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了


所以越来越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德国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朋友
跟国内的朋友之间的差距以及沟通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困难
所以也就越来越习惯一个人生活
有着自己一个人的作息一个人的规律
不愿意被别人打破也不愿意被别人改变


想到刚来德国第一年在柏林的时候
其实就跟在国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我也会经常跟朋友出去喝酒吃饭
去参加facebook上的各种小组活动
可是最终发现
等回到家关上门 你还是你自己
那些活动里认识的人终归还是存在于活动中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
但是自从来到德国以后认识的人都没有特别投缘的
想说我在国内也是交际小达人
也不知究竟是我变了还是碰到的人变了


来村里上学以后 尤其是今年
一开始认识的好多朋友该回国的回国该工作的工作
而我每天还在为究竟什么时候毕业而担忧
明明是一个超级有仪式感的人
但是在过元旦这种日子反而都觉得在家写论文也可以接受了


你说我看着万家灯火我还在奋笔疾书的时候
那些为了考试压力大到边哭边学习的时候
那些看着国内的好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
那些想家可是不得不回去的时候
我孤独嘛?
孤独。 是孤独到无极限的那种孤独
尤其是因为时差到了夜晚玻璃心却一个人都没有说的时候
孤独到爆炸


但是我总觉得
孤独也是可以去选择的
就比如开始去兼职
开始不抵抗去社交
开始不在一个人总是呆在家里
也就不会 那么孤独了吧


总的来说 在德国的生活
孤独是真的 但是也可以选择不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8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19-11-4 03:37: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名的答案写的真好。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不一样,答案就会不一样,而且同样的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孤独的感受也会非常不同。比如,我在德国生活的3年多时间里,经历的就是一个在孤独和不孤独之间来回波动的曲线。

刚到德国的第一个半年的时光可以说是我在德国生活的顶峰:摆脱国内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拥有自己的Appartment,开始自由独立的生活;德国干净,绿色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毫不拥挤的街道,友好的德国人民,悠闲的生活方式。。。那半年我就像刚从笼子里逃生的鸟儿,在德国的蓝天里欢快地飞翔,来不及忙着张望这个新世界,哪有没有什么孤独和寂寞可言。

再后来换了个城市,换了所大学,需要融入新集体的时候,才意识到孤独。因为意识到自己在外表,文化,语言上跟他们的不同,意识到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或者集体。如果我不主动地跟人说话,不主动表达我的兴趣,我在群体中就很容易被忽略,被边缘化。这是孤独的开始。虽然也有很好的其他外国朋友,但毕竟不在主流圈子,内心孤独感很强。

我原以为这跟文化有关,我作为中国人在德国人的圈子里混,寡不敌众,自然会感觉孤独。但是,我后来在一家主要都是中国同事的旅行社打工,大概是因为年龄不同吧,彼此之间也没有很多共同话题,所以在这个集体中我没觉得自己有多少融入,孤独感依旧存在。倒是公司里的一位外国同事,据我的观察,他作为边缘人的存在倒是显而易见。

所以,并不同意很多人把孤独感归结于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比如在德国生活就孤独之类的,我觉得,孤独与否跟你所处环境中的人有关:你身边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友好?你跟他们相处是否融洽?你能否融入他们的圈子?而他们是否接受你加入他们的圈子?而他们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反而是其次的。

再后来,大概是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己身上了,关注自己的一切,每天写日记与自己对话。那也是我非常愉快的一段时光。虽然不怎么频繁出现在人群中,跟人交往的频率也没有之前那么高,但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又恢复到了自由和愉快的状态,不给自己压力去融入任何一个集体,而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孤独,但内心其实非常充实和丰富,没有孤独感。

所以,我觉得,孤独还跟一个人的心境有关,跟一个人能够多大程度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有关:你是否清楚自己的方向?你是否知道什么对自己重要?你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你自己?你是否喜欢你自己?喜欢你目前正在做的事情?等等等等。

在之后起起伏伏的故事就不描述了,我只知道在这些经历中,我对孤独的感受变得越来越迟钝,我似乎变得越来越独立于我所处的环境了。现在无论我身处哪个城市,哪个国家,无论我身边的人是谁,是友好是冷漠,无论我是形单影只,还是结伴而行,我的内心似乎都不那么容易被影响。不过同时,我也赞同:一段亲密的关系,无论它是友情还是爱情,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余春英 发表于 2019-11-4 03:38:01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又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
谷歌了一下孤独的定义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1]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
所以我在想什么算孤独呢,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买家具装家具,一个人看医生,这是孤独吗。这些事我都做过,可我没感到一点儿孤独或者不开心。可能同一种环境人和人之间的主观心境是不同的吧。我有的同学就是特别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做什么事情都希望有人陪着。我属于完全无所谓,甚至非常享受一个人独处。一个人上课,听着喜欢的歌走在校园里,春暖花开的时候校园美极了。一个人吃饭想吃多久吃多久多自由,回家之后没有人等你,没有饭灯是关的那又怎样。自己开灯,我叮2分钟三明治也挺好吃的。至于一个人听冰箱滋滋的声音到天亮,我每天上课白天累的要死,睡眠质量好的跟猪一样,真的听不到任何杂音哈哈。已经成年了,生活上的事就应该自己一个人解决,出国不就是为了锻炼自己么,学习阶段还不用我赚钱,我操心的只是我自己,已经很幸福了。远离舒适圈,有挫折才有进步,要是啥困难都没有,一难过就想哭,那出国干啥。


 第25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72356336583958528


孤不孤独不是环境决定的,是你自己决定的。你是什么人,在哪里都会是什么人。在国内你喜欢安静的食堂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在德国也如此。在国内你是喜欢交往旅行参加活动的人,到了德国也是一样,都看自己。
我性格属于闲不住的那种。由于课业很紧张感觉自己已经把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学习上了,但是回想一下还是有一些活动的。

坐标德国马格德堡大学 专业BWL(企业经济学)研究生

学习篇
教室
 第26张图片

图书馆
 第27张图片

 第28张图片

最经常去的就是教室和图书馆了,我感觉我专业真的很难,不花时间静下心多学真的跟不上。德国公立大学基本都是自己选课,不会规定这学期必须上满几节课,甚至这学期你不考试也行。学哪一门课考哪一门试都是自己决定,只要最后学分够了就行。然而恐怖之处就在于基本每个学校都有必修课,只有两到三次考试机会且通过率低,过不了轻则换专业,重则直接转学。
所以我不想退学!也不想好几年都比不了业虽然这个现象非常正常。学习最重要!
我们教室和校园真的蛮美的,刚开始觉得哇在这么美的教室上课好幸福!后来。。啊也还是不忘初心的哈哈哈。
 第29张图片

 第30张图片

课余活动
可以参加的活动还是很多的 运动的话有羽毛球馆 游泳馆 篮球馆 健身房
下水前
 第31张图片

社交的话有话剧社 摄影社……嗯这些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还有老年中心 德国老年人绝大多数都不跟子女一起生活 其实他们也需要有人陪伴所以过节的时候去陪伴老人也是蛮不错的选择

老年中心
 第32张图片

这是基督降临节的时候 我们一起做的小饼干 一起唱歌庆祝节日到来

 第33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809848002674688


这是我当天在旁边教堂弹了一段手风琴哈哈 小时候练的钢琴这是第一次弹手风琴

中国节
不得不说我们祖国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了,在德国的国际中学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会推荐孩子学习中文,学中文真的成为一种怎么说,潮流!很酷的事儿。国际中学会举办中国节,传播中国文化,我们大学生也很乐意参加这些活动,把我们中国的国粹介绍给他们。
教小朋友学毛笔字
 第34张图片

我负责的是书法 虽然他们不会最基本的拿笔 但是真的非常认真 很多家长也过来学 还有京剧脸谱 茶艺 功夫 围棋 剪纸等等 十几间教室 都是留德学生们来参与讲解演示的
 第35张图片


 第36张图片

活动特别成功
 第37张图片


春节晚会
哈哈哈哈春晚真的是留德华们最重要的节日了!每个学联都会组织的,然后临近的学联都会互相帮忙。2018年我参与了马格德堡春晚的主持工作 搭档是一位中国男生和两位德国学生 他们俩也很喜欢中国文化 我们的主持词都是用中文!说!的!d不是我们说中文他们翻译那种,真正做到了文化输出哈哈哈。
 第38张图片

排练的时候
 第39张图片

 第40张图片

后台
排练了一个月一起吃了好多顿饭 合作非常愉快

节日篇
圣诞市场
圣诞节就是最隆重的节日啦 圣诞前一个月每个城市都会开设圣诞市场的 是这种一个一个的摊点 卖一些充满圣诞气息的食品 挂饰 衣物等等
这一个月大家每天都可以在这里边吃边逛边玩 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息  第41张图片

 第42张图片

 第43张图片


柏林御林圣诞市场
 第44张图片

布拉格圣诞市场(过几天写旅行篇!)
 第45张图片

 第46张图片

杜塞尔多夫圣诞市场

狂欢节
在杜塞尔多夫和科隆都有狂欢节游行
 第47张图片

 第48张图片


游行的人会撒糖!北威州就是有钱嘛嘿嘿!会捡到很多糖!
 第49张图片


日本节
杜塞尔多夫一年一度的日本节 杜塞日本人特别多 喜欢日本文化的人也多 所以这一天很多人都会穿上喜欢的cos走在街上 路边都是买动漫玩偶 大家走到莱茵河边 晚上会有盛大的烟火

 第50张图片

 第51张图片

 第52张图片


樱花节
每年4月末左右是波恩最美的时候 大约有300株樱花树盛放 是举世闻名的樱花小镇

 第53张图片

当时在北威州读本科 所以周边的城市的节日都去了个遍 现在看还是蛮怀念的 周末出游怎么会孤独!(当然是保证周一到周五好好学习的情况下!)
今天先更到这里!今天本来想绑定微博发现这个号国内手机绑定的用不了。。。平常不经常上知乎所以私信不及时回请见谅!微博就是这个名字JoinMyFantasy 不经常玩但是会发照片hhhh!

更新
又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 这个4月去柏林看樱花了
 第54张图片

冷战时期的Glienicker Brücke格林尼治桥连接了东西德 日本送给德国1000株代表和平的樱花就栽种在了这附近

 第55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594256857571328
周末好去处之台球保龄球
 第56张图片


 第57张图片


周末是上天的恩赐

夏天来了 又到了烧烤的季节
 第58张图片

柏林狂欢节!

 第59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488574832484352

最近总在易北河边跑步 夏天真的是最美的季节

 第60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489521436598272


 第61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489678307741696

0612忙里偷闲去看了场交响乐 是一位75岁的老奶奶赠与朋友和我的票 关于这位老奶奶 真的有好多想说 以后再说

 第62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90657895419256832


更新————————————————
广场看球赛!怎么会孤独!
昨晚德国队2:1胜瑞典。前半场看得我心灰意冷,周围大家一点声没有,并开始抽烟。
后来进第一球的时候乐疯了
最后2:1胜瑞典

 第63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94358264296919040


 第64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994276013999714304

身在其中就知道什么是“足球是第一运动”。那种荣誉感真的会感染每一个人。和德国同学在一起看完了比赛,他问我你觉得中国队什么时候能进世界杯。我知道他没有恶意,我说唉,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哈哈。他说哈哈不会,说不定下次!德国赢了以后大家疯了一样庆祝,拥抱,流泪。他说Lily谢谢你,谢谢你们来支持德国队。我说不客气 。
事实上想告诉他 ,德国是你的国家,但你不知道我也很爱她。为她的浴火重生骄傲,为她的坚持到底感动。坚持到底是德国队的传统,要用这种心态面对后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张丽2010 发表于 2019-11-4 03:38:36 | 只看该作者
 
很孤独!
今年再过四个月,就是我来德国的第五年。
大。
写。
的。
孤。
独。
因为太孤独,我这几年学会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本领。
学会了摄影。
学会了拆卸组装家具。
学会了平面设计。
学会了丝带绣。
学会了基础法语。
学会了不喜形于色。
学会了画画。
学会了花草养殖技巧。
学会了开车,虽然还没有开始驾照考试。
现在画风变了,请注意---
!!!
学会了做拖鞋。是的,你没有看错,做拖鞋,德国的冬天,四点天就黑了,于是我开始拿出不织布做拖鞋。做完之后,感觉还萌萌的。
学会了做衣架-是的,因为我觉得动动手自制衣架也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
学会了和最不会聊天的人聊天-比如广大德国人民-他们的聊天技巧之少,情商之低,让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大多数德国人(注意,是大多数,人精型德国人公司里也见过,惊为天人)还不会聊天的民族。
学会了侦探学的基本原理-我能从德国超市买东西大妈的购物筐里面知道她买这些东西是准备接下来做哪些菜,并且是什么时候准备吃的,给几个人吃的。家里人胖还是瘦,穷还是富。。
学会了如何快速搬家-去年一年搬了六次家我会告诉你?
现在我要放大招了,因为这是检验人是否孤独的最高标准。
我。
写。
完。
了。
一。
本。
书。
写完了一本关于德国职场的书。准备修改几个月之后出版。一个人连书都能写完,证明她是有多无聊啊。
==================================================
下面是原答案。
最近偶然翻出自己十年之前写的日志,发现自己是从14岁开始就决定去德国了。陈年日志现在看起来真的是羞耻感满满。虽然这篇文章看起来现在是何等的卧槽,但是有一段话让我目瞪口呆-现在在德国生活的状态,就如日志里面所说的,"晚上的时候,特别是冬天,会一直痴人说梦。穿温暖颜色的大衣,围米色的流苏围巾。一个人去德国。坐火车。(那也太久了不是)。然后去德国过一个人的圣诞节和平安夜。"
听起来很玛丽苏不是?让你一个人坐德国火车,让你一个人过圣诞节和平安夜。。。在德国快五年了,孤独的时候真的是大多数,虽然有德国朋友也不能改变德国屌丝国的属性。。
以下为羞耻感满满的正文。

-------------------------------------------------------------

亲亲柏林这只熊

大概是从2年前开始,喜欢德意志.小学时候,光知道德国法西斯残忍地杀害尢太人。而自己认为法西斯是一个很变态的德国人,自己还很郁闷为什么总强调德国的法西斯。后来想想明白,欧美人的名字看不出国籍的。而那些死日本,比如东条英机,一看就是武大郎的子民。所以是个人就明白他是日本人。
那时喜欢美国。因为好像就知道美国。并且十分弱智的认为英语就是只有美国和英国说的,大家也好像只知道美国多好多好。
所以我们小学生,被中国素质教育弄得半死不活时,都会很得意很不屑一顾地说,我将来是要去美国的的。哼,我才不做个书呆子呢。尤其是妈妈又把自己和第一名的小女孩相提并论时,大人问你将来上清华还是北大时,老师又在批评你数学97语文79时。
我们小孩子都这样说。
嗳,我们小孩子。现在这样说,会被别人说是矫情。而说自己长大。。。-----装成熟。
而当自己上初二时,才开始喜欢德意志。
上网胡搜索,竟然发现德国是公认的盛产帅哥的国度。而不是什么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盛产美女的当然是法国了。从此开始喜欢德国。柏林的意思是,熊城。历史上这个城市有好多熊呐
当然帅哥不是喜欢德国的唯一原因。
德国有童话之路,浪漫之路。有童话一样的白天鹅城堡,还由荆棘公主住的萨巴堡。
国花是矢车菊.海的女儿中那种透蓝清亮的颜色。
一直觉得德国是童话色的,所以所以,它的建筑也应该是糖果颜色的吧。那里盛产阳光。帅哥。矢车菊。
我去旅游的时候途经宝鸡,很惊讶的发现这个不很发达的地方,建筑物的颜色居然是我一直希冀的糖果色的,很喜欢很喜欢。
晚上的时候,特别是冬天,会一直痴人说梦。穿温暖颜色的大衣,围米色的流苏围巾。一个人去德国。坐火车。(那也太久了不是)。然后去德国过一个人的圣诞节和平安夜。
仰头的时候会看见纷纷扬扬的落雪。从南向北,自西向东。那些雪被鹅黄色的路灯光染的昏昏欲睡。
握有这样细碎的小幸福,我很安心。
买了德语书。知道暂时没有用,还是买来,觉得会与梦想近一步。
我们都有自己温暖的梦想不是吗。
Schlaf gut.
(祝好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Xizi_3nupfP4t 发表于 2019-11-4 03:39:27 | 只看该作者
 
我2015年七月底来了德国,到今天三年多了。
刚开始在北威州一个小城市读语言,住在一个德国人家里。他们家孩子不是工作了就是外地上学,于是跟语言学校合作把空房间出租给该语言学校的学生。连我一共六个学生住在三层高的白色小别墅里。由于我在国内读本科时就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到德国后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国内期间的娱乐方式我在德国也基本都能找到,除了吃。即便如此,我还是感受到一些“荒凉感”,主要原因在于这里人少安静,且除了夏天外阳光少光照弱,难以打起精神。这种荒凉感很容易加剧情绪上的波动。读语言期间压力有但是相对来说非常小,一方面看是好事,不过对我这样长期自我找虐的人来说也意味着无聊没挑战,于是不得不从别的方面找寄托。自然而然,我开始了人生第二段感情。由于初恋发生在中学时代且仅止步于牵手,这第二段感情对我来说算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情感体验。异国他乡,又目标相同,情感发展比较顺利。渐渐我体会到了谈恋爱是多么浪费时间同时又是多么有效的获得温暖的方式,而后我也明白了不基于对对方真正欣赏和喜爱的感情是多么脆弱。
半年后,我换到了北威州另一个城市的大学语言班继续读语言。我前半年已经厌倦了群居生活,便找了单身公寓。不得不说,安静的环境然我更容易专注,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我也顺利仅仅通过一个月的高强度冲刺考到了满意的语言成绩。很开心。但是在这之后到正式开学的六个月时间里,我度过了人生至今可以说最迷茫最后悔的时光。拿到语言成绩后我回国度假一周便回来准备申请学校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在帮当时的女朋友和其他中国同学辅导德语。我非常愚蠢,竟然让后者也成为了我那六个月的生活重心之一。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圣母心,我觉得帮助别人很快乐,融入生活圈很快乐。我现在仍然不能理解那六个月我的心理状态,毫无斗志,漫无目标。之前的我没有这样过,之后的我也不会再这样。我给自己找的合理的解释是,之前我一直对自己太苛刻,本科期间没有旅游过一次,寒暑假不是去新东方上课就是在新东方上课,过年只在家待一周。客观讲,很辛苦,但是我很快乐。另外,第一次体验到爱情的温暖也让我难以抗拒。自责也好,后悔也罢,我堕落了六个月,放纵了六个月。这六个月我本可以考驾照,或者旅游,或者打工。庆幸的是,客观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我也能看到积极的意义,那就是我更理性更冷情了,同时我也绝不会再允许有这样的阶段再出现。虽然过程很颓废,好在最后拿到了理想的学校的录取。
来到慕尼黑后,便捷的交通,高密度的人流让我重新嗅到了大城市的气息,也让我重新拾回了奋斗的本能,也终于我和当时的女朋友闹翻了,分手了。我觉得人生焕然一新。我也可以全身心为了自己的学业和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了。第一学期认识了一个北航来的学霸,虽然没有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他让我再次看到了一名优秀学生应该有的样子。多亏了他,我得以重新找回学习的节奏。学习和运动占满了我的生活,久违了的充实感又回归,我很开心。第二学期成功找到了学生工的职位,这让我不得不更佳合理地安排时间。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个学期后的今天,我毕业了,11月开始工作。我已安排但未做的事情很多,未安排但想做的事情更多,我没有时间孤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2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