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职场]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复制链接]
40826 2
lena_td 发表于 2019-11-5 14:37:1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1张图片

引言:

在工作中是否觉得同事很难相处?调岗或辞职后怎么快速融入新团队?还有怎么做能得到老板的认可?

这些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怎么与他人相处,怎么做能获得同事老板的喜欢和认可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是竭尽全力去帮助同事,多干活,积极参加公司的活动,完成主管安排的任务等等来实现与他人相处和融入集体,但常常事与愿违。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一种与“帮助他人来获得认可”截然相反的方法,即想获得他人的喜欢和认可,就要让别人先来帮助你,反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这个方法正是“富兰克林效应”表达的含义。

一、什么是“富兰克林效应”?

说到富兰克林效应,其实就是发生在本杰明·富兰克林本人身上的经典故事。

【以下故事改编自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一书】

1736年,富兰克林还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级议员,想争取到另一名重量级国会议员的认同与支持。但这个议员不但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在演讲中公开抨击他。

长此以往,富兰克林的职业生涯将岌岌可危。富兰克林决心扭转这位先生的态度。怎么做呢?主动帮对方的忙吗?这样一定会引起对方的怀疑乃至蔑视。精于世故的富兰克林当然不会因此落下话柄。他的对策截然相反——他竟然请对方帮他的忙。

他听说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见的书,便写了一封信,非常诚恳地说:“我听说您的私人图书馆里藏有该书,我对这本书有强烈的兴趣,但其他地方都没有找到,恳请您将这本书借我几日品读”。这位议员立即将书寄了过来。富兰克林则于一周后原样归还,并附言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当他们在议政厅再次见面的时候,这位议员主动向富兰克林问好(此前从未跟他打过招呼),并表明在任何场合都乐意助他一臂之力。于是他们冰释前嫌,成了终身好友。

富兰克林曾说: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后来行为学家就把在人际交往过程,出现的“想得到别人的帮助,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人来帮助你”的现象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应用“富兰克林效应”,即想得到同事或者老板的认可和喜欢,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先帮助你。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2张图片

二、为什么会产生富兰克林效应?

大家肯定有个疑问,我还没有帮助别人,别人怎么会帮助我呢?其实不然,主要原因有3点: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3张图片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举个例子,媛媛是公司的室内装修设计员,不到1个月时间就和她组内的金牌设计员琳琳成了好朋友。通过这个例子观察琳琳在被媛媛求助时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1.接受请求:满足了人性中渴求被尊重和重视的弱点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到:人性中最普遍的弱点之一是需要被尊重和重视。

人的本能弱点是想被人尊重和重视,因此我们在求助他人的时候,对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否被尊重和重视。因此只要你求助时足够诚恳,他本能反应在第一时间就会帮助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你有没有帮助过他。即人的本能行为快于思考。

媛媛在对室内色彩调配时,一直调不到舒适的色彩。

她通过了解,知道琳琳是她设计组最会调色彩的,因此她诚恳的向琳琳求助:“琳姐,我调这个方案的色彩已经快一天了,也没有调好,都知道您调的色彩客户百分之百都很满意,希望您能教教我怎么调色彩。”

琳琳听到此话的第一反应:“那是,调色彩是我的强项,来,把你的色彩要求发过来我先看下。”

2.请求纠结:“认知失调”引起的选择性困惑,是帮还是不帮?

艾克纳恩·戈德堡在《智慧大脑》一书中以大脑的角度对认知失调重新做了解释:大脑就像一个外部观察者,不断地观察我们的行为。当行为和意识发生冲突时,大脑就会困惑和纠结,出现认识失调。

即当人们的行为和意识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这时大脑会拉响警报,产生焦虑和紧张,为了消除认知失调带来紧张和焦虑,大脑会指导个体采取有利于自我心理平衡的方式作出选择。因此会考虑行为和意识哪个对自己有利,出现选择困惑。

如上例中的琳琳,在接收到媛媛的请求后,冷静下来,会想到自己也有工作要做,也很忙,为什么要答应媛媛的请求?从而出现“已经答应帮忙”的行为和“自己有工作怕耽误不想帮”的意识相冲突,从而引起琳琳是否会继续帮助媛媛的困惑。

3.确认请求:“路径依赖”式的自我调节,帮大脑确定继续帮的选择

“路径依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提出的,指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这种选择的惯性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直白来说,就是人们做了某种显性的选择之后,会继续按着这个选择做下去。

同理,为了消除认知失调,避免这种焦虑和纠结,大脑要找到理由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大脑会重新比对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从而得出:内部的意识认知相对容易改变,外部的行为认知做出改变相对不易,所以依据路径依赖原理会继续做出已有的行为选择,即继续帮助对方。

如琳琳遇到的两个冲突矛盾分别是:
    内部的意识是“自己有工作怕耽误不帮忙”;外部的行为是“已经答应帮忙”。

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她会选择外部的行为,即继续帮助媛媛,而在私人时间调节自己的内部意识,即自己抽空完成自己的工作。

因此,提出的请求在对方的大脑里,经历的过程如下:

01.本能行为上的帮;

02.心里上的困惑:帮与不帮?;

03.认知调节后,行为上继续帮助。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4张图片

三、怎么做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既然我们知道了,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喜欢,从请他人帮忙开始。但并不是所有的请求都会令对方答应帮忙,那怎么请求不容易被拒绝?我分享如下: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5张图片

1.请求帮助前的“三准备”环节

我结合“富兰克林成功取得国会议员支持”的故事,来理解三个环节的准备,看他是怎么取得对方的帮助的。

01.心里上的准备:要先跨过“麻烦别人”这道坎

这里的“麻烦”不是真实的麻烦,而是尊称的麻烦,一切占用他人时间的求助都是在麻烦别人。

由于我们从小的教育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要麻烦别人”,所以首先要告诫自己,“麻烦别人”不仅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认知,也可以在“麻烦别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情感。这样才能让对方进一步了解自己。

富兰克林为了得到议员的支持,抛弃了主动帮助议员这个常规的做法,而是选择“麻烦议员借书”来取得认可,正是富兰克林深知“麻烦他人”时他人的心理变化机理,从而做出“麻烦别人”的选择。

02.请求内容的准备:是经过自己努力寻找而未得到的请求

请求帮助,肯定要占用帮助者的时间,因此,我们不能有困难就求人,那是真给别人找麻烦,甚至会得到对方的拒绝。所以请求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是自己经过实际努力而未得到的请求,这样的请求才能让帮助者得到满足,才容易被接受。

富兰克林想议员借书,借的书是非常稀有的,是他找了很多地方没找到的书,因此这一请求令对方非常乐意帮助,因为这一请求满足了对方的虚荣心,让对方禁不住洋洋自得,还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富兰克林对其学识与成就的仰慕。

03.态度上的准备:请求帮助的态度要谦虚和友善,适当运用示弱效应
    首先请求要做到谦虚和友善

在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沟通始于友善。

我们在请求时,要做好态度上的准备,即不管请求者是答应还是不答应,我们都要保持谦虚友善的态度。而且你越是谦虚和友善,令对方得到尊重和重视越高,更令对方不忍心拒绝你的请求。

富兰克林在信中写到了对该书的强烈兴趣(友善)以及恳请(谦虚)他借书。充分说明了他的谦虚和友善,而不会刻意表达自己借书是有目的性的,是发自内心的谦虚和友善。
    其次要是在请求的过程中,能运用示弱效应,效果会更加。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而向人示弱正是一种让对方觉得自己受重视的表达方式。在自卑者面前示弱有助于唤起对方的自信。在竞争对手面前示弱,有助于获得对方的支持。

富兰克林请对方帮忙实际上就是在向对方示弱(因为富兰克林本身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人),给了对方一个面子,使议员觉得帮助他能给自己一种成就感,所以才会立即将书寄了过来,并在以后的场合中继续帮助富兰克林。

综上,首先请求的态度要谦虚和友善,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请求,如果只是一味的示弱,对方也能察觉到你的目的性,从而拒绝你。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6张图片

2.帮助过程中的“三点注意”

在帮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需要注意许多帮助的细节,主要有三点: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王强,原是公司技术部的技术员,目前已升职为机械组组长,他的升职过程说白了就是请人帮助的过程。

01.让对方主导帮助的过程

既然我们是求助于人,那就要让对方主导整个帮助的过程,而不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帮手,切记喧宾夺主,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王强在做技术员期间,他有个习惯,主管安排他的项目方案。他在思考草案后,都会请求主管帮助查验一遍,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02.尊重对方的观点,尽量不在帮助中争辩观点的对错

帮助的过程中,难免要引用其他相关的观点,或者对方在具体细节上不清楚,容易表达出有争议或者错误的观点。我们可以表达和探讨此类观点,但尽量避免对观点的对错进行争辩。此时我们要尽可能保留自己的观点,对于后续论证其确实为错误的观点,也需找合适的机会与对方探讨。

王强对于主管提出的观点、建议及时记录,与客户的诉求结合考量。对于符合双方利益的建议采纳,对于具体的操作细节不合理的及时改正。从而保证了公司和客户的整体要求得到满足。

03.对帮助的结果表示真诚的感谢

请人帮助自己,都是占用了对方的宝贵时间,因此不管帮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要表达真诚的感谢。在感谢中,如能附带对方建议中的成功点,更具诚意。

王强每次项目完成,都会和主管汇报下完成效果,感谢主管在项目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如上次零部件设计完成后,他向主管表达感谢:“多亏主管及时发现设计缺陷,避免了二次返工”。主管高兴的回复:“应该的,应该的”。

3.运用“登门槛效应”,得到对方更大的帮忙

登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因此称做登门槛效应。

直白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因此运用登门槛效应取得对方更大帮助的步骤有三步: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7张图片

我们还采用朋友王强升职的例子做出说明。

01.先提出一些小的请求得到他人的帮助

在工作中,我们要对对方先提出小的请求,令他们在认知中习惯性帮助你。

如王强经常向主管请求其对项目方案的建议等,这些小的请求得到帮助,使主管在认知范围内产生帮助惯性,令其一直愿意帮助你;

02.在帮助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谨记,请求帮助不是一味的索取。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实质就是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对帮助者的漏洞做出无形的补充,让他认为你是值得信任的人。

如王强对于主管的建议,均结合客户的要求来处理,但做出成果,再与主管分享方案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主管的观点。这些请求的小帮助多了,不仅让主管了解了他的工作进度,也给主管留下了靠谱的印象。

03.提出较大的请求,令对方顺其自然的帮助你

在帮助过程中积累的喜欢和认可后,当有机会来临或者你有较大的需求时,就可以放心的提出来,由于对方已经养成帮助你的认知习惯,大的帮助也会大概率接受,再次帮助你。

前段时间,机械组组长辞职后,留出组长一职,王强在一次请求主管方案的同时,表达了自己愿意做组长的请求。主管通过考虑,向公司做了申请,从而王强顺利升职为了机械组组长 。

综上不难看出,王强的升职之路是:

第一步:请主管帮小忙,培养“主管帮助他”的行为认知;

第二步:在请求帮助中侧面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成果,强化“主管帮助他是对的”的心里认知;

第三步:抓住机会,提出更大的请求,运用“主管帮助他”的习惯认知,得到升职。
职场中,一直受同事排挤?成熟的人,不讨好,只做这三步 第8张图片

俗话说的好:“人脉都是麻烦出来的”

如果你想得到同事和老板的喜欢和认可,也想在职场之路有所突破,不妨试试上面这三步,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一朵荷花 发表于 2019-11-5 14:38:09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好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小飞123 发表于 2019-11-5 14:38:37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