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复制链接]
85951 0
1号囝 发表于 2019-11-16 09:27:3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设想一下,当教育开始鼓励孩子不要学习,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下午2-3点必须放学回家。

课余时间不许拿作业本问老师题目。

题目能出多简单就多简单,不许增加一点难度。

写家庭作业超过规定时间,可打电话举报。

一旦发现孩子书包里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作“违禁物品”处理。

听起来是不是很爽?

换做南呱小时候,也会拍手叫好。

然而现在来看,这事就有点过于疯狂了。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张图片

先是南京,大刀阔斧推行减负教育试点。

突袭学校,翻书包检查,督查组蹲点,上演游击战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2张图片

再是浙江,推出减负征求意见稿。

孩子作业没写完,到9点可拒绝完成,小学所有学科不得组织期中考试。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3张图片

然后重庆也出台了中小学减负方案。

严控孩子作业量,严禁公布成绩排名。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4张图片

滚滚而来的减负浪潮下,南京的家长率先疯了。


喊出“用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变成活泼灵动的学渣。”

过去,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我们说“别学习了,尊重孩子的天性吧”。

这不是减负,这是一个时代的倒退!

为了减负,他们疯狂上补习

减负,素质教育,多好的事啊,家长干嘛要抗议呢?

2009年,教育部发文提出“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十年减负,也没见孩子负担变轻,素质提高。

倒是家长负担更重了,抢补习班名额的手速也更快了。

新一轮减负一来,南京的一位家长就速度给女儿抢了三个补习班。

公立学校按要求3点半放学的时候,民办学校5点还在上课。

每天多学2小时,除去假期,每年多学200小时,6年就是1200小时。

孩子间的差距就这样被拉开了。

这位南京的家长说,“要想具有竞争力,至少要和别人处于比较平等的教育情况,只能额外上辅导班。”

“中考、高考,大家考的是一张卷子,考试面前没有同情。”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5张图片

首先,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庭,绝不会选择减负。


从学区房,到各种私立的名额,都得抢。




北京海淀区的精英家庭,孩子4岁就开始学核聚变原理、上奥数班,钢琴班,一口贼溜的英语更不用说。

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学习填满,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谁选择减负,谁就得从这场竞争中出局。

就算考不出好成绩,还可以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6张图片


其次,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削尖了脑袋也得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那些默默给孩子抢学而思名额的家长,他们也不想输给精英家庭。

月薪不到一万,也会把全部工资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然后自己过着节衣缩食,啃馒头的日子。

实在不行的时候,自己还得撸起袖子亲自上阵。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7张图片


减负到目前最大的贡献就是,多家补习机构成功上市。

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呢?没人关心他们怎么样。


没钱上补习班,放学后就只能玩泥巴。

然后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

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8张图片


学习的痛苦,能比得上学不到知识只能处在社会底层的痛苦吗?


南呱上学的时候,没经历过减负,也没上过补习班。

晚自习上到晚上10点多,第二天5点多就得起去上课,有时候困到连站着都能睡着。

但是每天过得却无比充实,无比有成就感,这种感受是以后的人生中很难再有的。

说实话,南呱那时候不是没向往过英美国家的快乐教育。


感觉他们读书很轻松,没负担。

小时候只需要玩,长大后随随便便就能进个常春藤。

后来发现,这是个天大的误解。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9张图片


国外的快乐教育只存在于公立学校,而公立学校是为中下阶层和穷人准备的。

上学晚,放学早,老师不管,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也不留作业。

确实很快乐。




快乐的结果就是,竞争力差,依然处于中下阶层。

而有钱人绝不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去公立学校。

他们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因为私立非常严格,完全不输中国的应试教育。

最后,社会80%的要职都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0张图片

发现了吗?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就是要用钱铺路的。




而穷人家的孩子在素质教育体系里,注定无路可走。

减负把底层出生的人最后一条路都堵死了。

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寒门再难出贵子。

喊素质教育前,先摸摸自己的口袋,没钱就别为减负叫好。

宽松教育,越减越渣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就发布了中小学减负的规定。

2019年年初,教育部再谈学生减负:

减负再难也要减,不然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

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这大概是近30年最令人费解的一项教育改革措施。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1张图片

减负的本质,跟“宝宝高不高兴”有啥关系?

想让宝宝高兴,一人发一台游戏机不就好了,还上什么学!

说快乐教育就得“尊重孩子,释放孩子天性”。

人的天性是什么?可不就是“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吗?

基础教育减负后,我只看到了负面影响。


第一个就是中国再也没在国际奥赛上拿奖。

上一轮减负出台后,中国奥数水平直线下降,连续四年与金牌失之交臂。

继续减下去,我们不知道未来又会在多少领域出局。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2张图片


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实行减负的国家。





我们前面有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模板,就是邻居日本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3张图片

30年前,日本文部省提出教育改革。

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广,学习西方的宽松教育。

他们教育改革的原因和我们一样:孩子学得太辛苦。

“只认分数”的应试教育和负担过重的学业,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




他们采取的减负措施也和我们一样:大规模削减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




总结起来也就是,少学东西、少上学、少考试。

“宝宝”玩得确实很开心。

而最终结果是,这一代人口素质雪崩式下滑,日本产业竞争力断崖式下降。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4张图片

减负让日本吃了大亏。

过去的基础教育体系下,让日本涌现了十几个诺贝尔奖得主。

宽松教育后,再也没出过一个。

日本人均GDP也从1995年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全球第24。

这一代年轻人因为能力太差,被讽刺为“平成时代的废物”。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5张图片

2016年,日本政府彻底叫停了宽松教育,反对无压力教育。

重新增加了课时和内容,倡导恢复“六天上学制”。




而今天,我们却在走日本的老路!

过去我们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但短短几十年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正是那群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

基础教育并没有扼杀孩子的天性,快乐教育倒是让孩子废了。

30年的自我欺骗,我们也该醒醒了。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6张图片


别让盲目减负毁了中国孩子

以前我们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前我们还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绝对信仰。

中国家庭的教育理念都是,“再穷不能穷孩子”、“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上学”......

南呱小时候,那些没读过多少书的长辈都无一例外会对我说,“一定要多读点书”。

因为他们吃过没读书的苦。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7张图片

而如今减负却“不以努力学习为荣,反以为耻”。




这不是反智吗?




很多人其实没搞清楚,教育是极度稀缺的资源。

在大学文凭泛滥的今天,实际全国占比还不到10%,本科文凭只有4%。

升学考试会因为减负降低难度吗?不会。


大企业会因为你没有文凭录用你吗?

他们会优先录用211/985的毕业生。

不努力学习,全市学生排名比成绩,一半学生上不了高中,上不了高中就上不了大学。

一考定终生不变,社会分层不变,减负就只能是个笑话。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8张图片

南呱相信,减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社会竞争不允许。

“一刀切”式减负也只是改变了表象,减负只减形式,才是最大的问题。

减负不是不学习,而是少花精力和时间在低级重复上。

比如学校在减负政策下,只会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抄写十几遍拼音,或是把课本后习题抄在作业本上。

抄了之后还是不会用拼音拼读,有什么意义?

流于形式的素质教育只是占了应试教育的时间。

二十年前,《东北一家人》中就有段台词:

减负不减负,高考还得凭分数。

高考一旦落了榜,孩子长大没出路。

如今这句话依然适用。
在学校减负,去补习班抢位!这届家长太难了… 第19张图片

应试教育是唯一让所有人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方式。

什么时候中高考不再越来越难,人人都有工作,成绩不好的孩子毕业后也能拥有相对舒适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减负。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5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