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美国这个国家有凝聚力吗?

[复制链接]
5748 20
洛阳时珍 发表于 2020-1-9 01:01:3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有,是靠什么凝聚起来的?资本主义精神?基督教?WASP精英对民众的领导?


上一篇:中国-美国淘宝集货集运 国际物流
下一篇:店铺助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风吹走的故事 发表于 2020-1-9 01:01:37 | 只看该作者
 
准确地说,没人知道。
如果你在美国待上几年,你会发现美国人爱国爱到爆棚。
 第1张图片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几年前在罗德岛州某餐厅拍的留言墙,内容全是人们自发写的,全是感谢大兵们话,中间不乏god bless America。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骨髓,所有的体育赛事,都会有人领唱国歌。各种官方的、民间的活动,永远都有人在自发或者半自发地宣传爱国。其感染力之强,完爆大洋彼岸的我们。
如果你真的去问美国人,到底爱美国什么,很多人都会冠冕堂皇地说一大堆关于你能想到的自由民主。可是实际情况更多的是,美国人爱的是美利坚天下第一的感觉,很多人偏执地认为出了美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实现个人理想。这个固执的偏见套上一层精英主义的壳子,构成了大部分美国人爱国的内核。
有些人神话了美国人爱国的凝聚力,是因为美国人做事从来都是用一堆大道理去粉饰其霸道的行为。大明天下第一的时候,你是想不到这些动辄要杀身取义的大明仕子,一个个跪在城门之外。美国这个国家曾经遭受到最大的入侵,也只是1812年战争,二战的时候连夏威夷都没有丢。至于伤亡,所有其他战争伤亡之和都没有他们自己内战多。亡国灭种的感觉,从来就没有出现在这个国家的记忆中。我们无法考量美国人的凝聚力是什么,因为真正的考验从来都没有降临到美国人头上。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其真正的勇气与毅力,永远都不是顺风顺水时表现出来杀伐决断,而是在逆势之下不服输的精神。383年的寿阳城下,1278年的伶仃洋上,1937年的南苑城外,在那样的时间地点,仍然有人坚信这个国家、民族不会灭亡,虽然胜利的那天他们不一定能真的看到,但是正是他们的信心,给了后来人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凝聚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水中月1981 发表于 2020-1-9 01:02:10 | 只看该作者
 
有钱。
我还是那句话,不要去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
夫妻之间都可能因为钱的关系劳燕双飞,说美国能有多强的凝聚力有点扯,自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每一仗,哪一次是美国占劣势的情况下打的?我看到下面说日本攻击美国的事情,日本和美国国力差的有多大?美国七八千万吨的钢铁产量,日本七八百万吨的钢铁产量,说句不好听的,至少从物质上来看,这就是殴打小朋友,越南战争时期美越之间的国力差的有多大,把美国社会几乎打崩溃了。
二战期间美国大兵是吃的最好的,物资供应是最充足的,能特么没凝聚力么?
兜里有十亿,王思聪的朋友都满天下,兜里没钱了呢?
什么时候美国经过中国二战时期的那种流离失所,再来谈什么凝聚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laoyuqw 发表于 2020-1-9 01:02:48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个觉得自己理应天下第一的群体,无论是什么制度,都是有凝聚力的。因为只要别人侵犯你,你都会解读成“你TM竟然敢看不起老子我天下第一?”然后就干起来了。
如果大家觉得不太能理解的话,我换一种说法:“凭什么别人都能换新我就只能保修?”
什么国家凝聚力差?祖上没阔过的,凝聚力都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1+1=MONEY 发表于 2020-1-9 01:03:34 | 只看该作者
 
讲个以小见大的地方吧。
我之前看国内出的美国历史书,都是从13个殖民地讲起。感觉平平无奇。
前段时间看美国原版的历史课本。在讲13个殖民地之前,还有一个开篇小章节。
该章节一上来就说:17世纪初,涌向北美海岸的移民潮,只是人类在地球上无休止的移民运动的一个小阶段。
然后介绍了人类(其实是欧洲)历史上多次大型的迁移行动。
比如古希腊人扩张殖民地,西至高卢,穿过地中海,东至小亚细亚,一直到印度的边界。等等等等。
写了一大堆。
最后关键点来了。该章节是以下面这段话结束的:
In one vital point, it must be noted, American colonization differed from that of the ancients. The Greeks usually carried with them affection for the government they left behind and sacred fire from the altar of the parent city; but thousands of the immigrants who came to America disliked the state and disowned the church of the mother country. They established compacts of government for themselves and set up altars of their own. They sought not only new soil to till but also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liberty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children.
大意就是:
有一点至关重要,必须被铭记。移民美利坚的人,和人类早期的迁移不同。古希腊人无论殖民到哪里,都带着对原来政府和宗教的喜爱和崇敬。但成千上万移民美利坚的人,不喜欢他们原来的国家和宗教。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契约政府,自己的教会。他们一无所有地来到美利坚,不仅要开辟土地养活自己,更是为了自己和子孙的政治和信仰自由而奋斗。
整个开篇小章节,看起来是介绍人类的迁移史,其实就是为这最后一段“美国精神”做铺垫。
整个的目的,就是拉全人类的历史来给自己贴金。
然后才开始介绍13个殖民地。
这样的历史(洗脑)教育所形成的群体认同感,我感觉能形成独特的凝聚力。
而且不同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群体认同感。
老美历史课本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塑造价值观的手法非常厉害。
感觉我国的历史教育可以学学人家。
先给中华民族来点伟大的精神上的东西。而且得放在历史课本的最前面,开篇点题。
然后再介绍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样可能会形成更强的群体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梦剧场92班 发表于 2020-1-9 01:03:58 | 只看该作者
 
1940年,纳粹德国已经出动了136个师占领了西欧。可作为当时GDP世界第一的美国,其陆军仅有职业军人1.4万,只能编为5个师。陆军的武器装备也很寒碜,1939年美国仅生产了6辆中型坦克,因缺少装备,士兵训练用水管当反坦克炮、以笤帚当步枪的情形并不罕见;还有18个州的国民警卫队更是形同虚设,平时每人每周补贴一美元集训一次,要么是对着橄榄球场门柱练刺杀,要么演习包抄当地纪念碑……其时美国陆军的规模和作战能力,排在世界17位,甚至居罗马尼亚之后。


恩格斯1890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里写得很明白:“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


美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和国防潜力印证着恩格斯的论述。1940年,随着战争动员令的发出,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就显现出来——国会拨款90亿美元,远超此前20年陆军军费的总和;当年即征兵160万,其后以每天1.1万人的进度征召,至二战结束,兵员已达800万,投入欧洲战场的陆军就有89个师……


在海军方面亦是如此。1939年,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宣称:“我们在半年到一年之内能够上演令人惊讶的海上胜利。”他敢出此狂言,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海军并不比日本海军强多少,而在太平洋上,则明显弱于日本——1941年,海军上将尼米兹在狭窄的潜艇上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偌大的舰队竟只能以潜艇为旗舰。


但到了1945年8月,美国海军的规模则让日本人充满无力感——海军1年的军费,就超过日本海军10年军费总和,人员扩充了约20倍,舰艇数量更是惊人地增加了60倍(航母就达27艘),海军飞机是原来的24倍……


日本在珍珠港得手后第4天,德意法西斯就一起对美宣战,这等于一下子激活了美国巨大的战争潜力,使胜利的天平逐渐倾向同盟国一方。丘吉尔在事后写道:“获悉美国卷入战争,我怀着蒙救和欣慰的心情上床睡了一觉。”


战略是国家目标和军事行动之间的桥梁。一个国家只有确立并执行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使战争潜力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之上,并有完善健全的体制机制使经济实力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军事实力,才能在战争到来之时,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而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引自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7-06/09/content_179597.htm



在一戰中動員的美國物理學(Mobilizing US physics in World War I)



撰文者:Johannes-Geert Hagmann (譯者:常雲惠,Teacher in Cambridge Primary School, Cambridge, New Zealand )
美國於1917年4月6日正式對德宣戰並加入戰局,此即眾所周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傳統的觀點認為這是「化學家的戰爭」,因為在戰鬥當中大量使用了惡名昭彰的化學武器。然而,其它科學 ,包括物理學在內 , 也扮演了至關緊要的角色。其中最顯著的是偵測與干擾技術的發展。


儘管物理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成就不如化學那麼顯著,但是戰時的經歷卻改變了整整一代的美國物理學家。本文旨在追溯大戰期間,物理學家動員的歷史以及科學參與的故事。這場衝突大幅提升了美國物理學家的地位與政治影響力。他們的成就所造成的影響,到了戰後更是顯而易見。


為戰爭而做的科學準備


「對於你被迫離開實驗室,參加軍隊的工作,我心裡的遺憾真是無以言喻。這場戰爭所造成駭人聽聞的損失,令我深切地同情所有被迫必須忍受的人。但願和平盡快來臨,讓我們能再次回到從前幸福的時光。」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黑爾(George Ellery Hale,參見圖一)在1914年底對一位德國同事寫的那些話,表達出遠觀者的簡單願望:希望盡速恢復戰前的科學生活常態。但是,黑爾的願望未能立即實現。在損失了令人驚駭的數千萬條生命之後,整個歐洲地區徹底崩解,加上在停戰後政治的急遽變化,因此不論是世界局勢或是科研生活,都不可能再回到戰前的狀態。


作為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NAS)院士的外交大臣,黑爾在開戰後的第一年,仍舊與德國及其它國家的科學家們保持密切聯繫。但是,黑爾和他的同事們並未置身事外太久。儘管在1917年整個春季,美國仍舊維持著政治中立,但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早就已經開始針對戰爭所引起的軍事問題尋求解答,並積極備戰。

美國的科技動員,在歐陸戰爭爆發不久之後便開始了。1915年5月,德國海軍擊沉西塔尼亞號(Lusitania)這艘搭載了一千二百名乘客,其中包括一百二十八名美國人的英國遠洋郵輪之後,這個動員的熱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此次攻擊事件發生不久之後,愛迪生(Thomas Edison)倡議為美國海軍籌組一個實驗室,這個提議,促成了海軍諮詢委員會(Naval Consulting Board)的設立。由於組成委員的偏見,認為學術研究無法提供任何實際用途,因此刻意地避開與學術機構合作,轉向民間徵求各項發明與改進技術,從而收到超過十萬件以上的提案。不幸的是,大多數的提案品質都很差,以至於在整個大戰期間只有魯戈斯定向儀(Ruggles Orientator)這一個計畫得以落實;它是一個懸掛於空中,可以三百六十度翻轉的載人容器,用於訓練新進飛行員的飛行模擬訓練器。簡而言之,愛迪生期望從普羅大眾中尋求軍備知識或技術的願望,以失敗告終。

另一項科技動員,是由黑爾在1916年4月透過國家科學院所發起的。在美國參戰期間,科學院批准了支持威爾遜總統的臨時法案。最終,國家科學院成立了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專職協調以國防為目的之基礎與應用研究,並支持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跨學科合作。 黑爾成為委事會的第一任主席。





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共有二千多萬移民湧進美國;其中大多數來自南歐、東歐與中歐。時至1910年,德國移民已達美國總人口數的8%左右。在1917年美國參戰之後,反德(anti-German) 情緒逐漸高張;這個現象從1917年時,由霍普斯(Harry Ryle Hopps)製作的軍事招募海報當中,便可略知一二。有關國家少數民族的忠誠,以及該如何處理敵方外僑等問題開始浮現檯面。

正如歷史學家拉斯金(David Laskin)所呈現的那樣,社會大眾與政府針對少數族裔的監督實無必要; 一般說來,移民們都有著很高的忠誠度。不過,對德國移民的不信任相當普遍。 此外,對於沒有計畫成為美國公民的敵方外僑與移民,在徵兵上得以豁免這一點,讓那些可能受到徵召的民眾感到非常憤慨。

各式的懷疑與不信任態度也在科學界中蔓延。某些協約國的科學家有著「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想法,認為所有的德國科學家都是一個樣。特別是在1914年10月,共有93位德國教授與知識分子連署了〈告文明世界〉(To the Civilized World)宣言,明確地表態支持德國的軍事行動;簽署的人員包括普朗克與倫琴等著名物理學家。這份宣言在整個戰爭期間成為眾矢之的,引發協約國科學家對德裔科學家的諸多批評。

美國的物理學家被迫面臨這些難題。因為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在歐洲完成部分的科學養成教育,而且大半是在德國。例如,密立根在芝加哥找到他的科學棲身之地以前,便在柏林待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入侵比利時的暴行讓他感到非常震驚。儘管密立根的想法未必完全準確,然而他在自傳中聲稱,他在柏林的時候便已預見德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可能會採取的野蠻行為;參見佩里(Michael Fletcher Perry)在《今日物理》 (Physics Today),2007年5月第56頁的文章。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科波皮斯(Otto Koppius)身上。這位密立根芝加哥研究小組的物理學家是德國移民,在1912年時歸化為美國公民。他所面臨的難堪狀況是,他感受得到自己身為德國後裔的諸多障礙。在戰爭爆發後,他向密立根懇請參戰的機會,最好是能到法國前線作戰以證明自己的忠誠。 然而,密立根卻建議他留在學術單位,以教物理的方式來為戰爭做出貢獻。

政治立場的衝突也發生在密立根的私人生活中。1917年8月,密立根的兒子格倫(Glenn)因其友人保羅・尼茨(Paul Nitze)的極端親德立場,雙方之間有些爭執。保羅的親德立場來自於他的父親,任教於芝加哥大學的語言學教授尼茨(William Nitze)。於是,對老尼茨,密立根不得不出言相勸:「慎選你希望服務的對象。如果你選擇了這個國家的敵人,別忘了考慮一下你自身的安全,至少不要再繼續散播這個會讓你與美國都陷入危險境地的想法。假設最後,你心心念念都在這裡,那麼徹底認清當前的局勢,不失為補救之道。」保羅在日後的「冷戰」期間,成為美國防務政策的重要戰略家。


保密和忠誠也是美國研究實驗室的重要關切點。藉由小心奕奕的人才篩選制度,黑爾希望能夠避免聘任具有親德傾向的科學家。在1917年初,密立根注意到物理學家習慣於與外國同僚溝通與討論,因而警告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委員要認真對待保密問題,因為他認為「德國的諜報機制不僅相當完整,並且效能很高。」



本文感謝Physics Toda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同意物理雙月刊進行中文翻譯並授權刊登。原文刊登並收錄於Physics Today, August/2017 雜誌內(Physics Today 70, 8, 44 (2017);
Mobilizing US physics in World War I

原文作者哈格曼(Johannes-Geert Hagmann) 是德國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的策展科技部主任。本文是哈格曼於《物理學報》( Physik Journal),2015年11卷14期上發表的〈物理應如何被聆聽〉(Wie sich die Physik Gehör verschaffte) 一文的延伸 。中文譯稿:常雲惠 老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小灾大难 发表于 2020-1-9 01:04:2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美国待过四年。美国人很爱国,是那种天然骨子里的爱,而且爱的是国,不是华盛顿、林肯或者哪个总统,所以他们骂总统和他们爱国一点也不冲突。或者说,因为美国以自由立国,他们是在拥护“自由”这种立国精神。这是美国电影最爱歌颂的,如果仔细观察欧洲会发现,欧洲人并没有美国人这么崇拜“自由”。这可能和美国从没有君主制有关系。
美国人非常以在军中服役过为荣,在美国开车经常看到美国人的车贴写着“我孙子在海军服役”之类。而且因为他们长期有战争,参军是真要经历枪林弹雨的。一旦有对外战争,我很少见有美国人不支持自己的军队的,哪怕是伊拉克这种事后认为错误的战争,他们也认为是总统决策错误,而他们的军队都是英雄。
美国做了多半个世纪的世界霸主,他们的心态当然是高高在上,并且非常以祖国为荣的。这一点我们中国人看不惯,俄国人、日本人、欧洲人应该都看不惯,所以想掀翻他们世界第一位置的其实先后有很多国家,可至今还没有成功过,这当然因为美国是民族熔炉、精英荟萃,也和美国每次遇到外敌的空前团结有关。他们不是忠于某个总统,而是忠于“自由”这种立国精神,所以每个人可能更会觉得是为自己而战。
写了这么多,好像我对美国很有感情似的。美国人是对我很好,可能和大部分留学生不同,我在美国毕业工作的两年是在一个纯粹的美国白人公司,周围几乎没有外国人。而我和美国人混在一起时,我很惊讶于喝醉的美国人会大喊愿上帝保佑美国,他们对祖国之爱是那么根深蒂固。
可我的祖国是中国,所以我真想说的是,我亲爱的祖国,您千万不要犯当年日本的错误,轻视了强大的对手。如果可能,我们不要去碰这样的敌人,如果不能,请您一定要谦虚小心,因为俄国人、日本人都失败了。
我衷心的希望祖国的繁荣不是昙花一现,我们好不容易熬到世界第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14亿中国人戒骄戒躁、砥砺前行,我们才有不输的机会,不要指望别人会有什么破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火星城 发表于 2020-1-9 01:05:2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是个人主义国家,一盘散沙,很好打。”
——《男人们的大和》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风筝哭了 发表于 2020-1-9 01:06:01 | 只看该作者
 
凝聚力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一战的沙俄腐败松散,轻轻松松被德国人吊打;但是二战的苏联则如同钢铁,陷入极端逆境依然完成了翻盘。这中间,也不过是几十年时间,中间还发生了两次革命,打了一次内战。
要讨论这个问题还是要回的具体的历史进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美苏都是意识形态立国的超级大国,不同于普通的民族国家,其立国基础不在于民族意识和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国是多种移民组成的国家,而苏联是多个民族形成的联邦。
用人类简史的理论来解释,人类是靠头脑里面虚幻的故事和概念,从而才能组织和团结起来的。民族国家和美苏这种意识形态国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故事。
上一个一意识形态立国的超级大国是苏联,已经死了三十年了,死因:经济失调,财政崩溃,根本死因是赖以立国的意识形态和背后的思想精神,被本国统治阶级和精英集体抛弃。最终下场:被民族主义思潮所分裂解体。
而很多人忽视的是,美国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立国的超级大国。它的立国思想是自由和宪法(民主口号是从苏联抢过来的)。目前美国出现的问题是财政上遭遇困难,经济数据虽然表现良好,但是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造成了政治力量失调。特朗普上台后,依然坚持了“自由”的旗帜,但是对于“民主”“人权”等等从苏联等汲取的左翼思想非常不感冒。可问题在于,美国这些年建立的世界金融帝国,美欧联盟的意识形态基础,就建立在就是这些上面。
这也是美国国内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之所以分裂的原因。特朗普是美国保守主义代言人,他代表了红脖子们试图回到“good old days”这种朴素而天真的思想。问题是王权这种东西有进无退,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金融帝国,现在美国人一方面不愿意放弃帝国红利,一方面特朗普为首这伙人又放弃了帝国的思想基础,这种自相矛盾啥便宜都想占的想法,必然是会失败的。
虽然美国现在陷入了精神分裂,但是两派人好歹在自由和宪政这块美国传统思想上面依然有共识,所以其分裂和斗争还没有陷入最恶劣的情况。不过随着两党斗争越来越激化,其实也是在不断的破坏宪政的政治框架。现在美国经济表面看数据很好,但实际上根本固疾已经深入骨髓。随着美国国内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也会最终破坏自由精神的基础。因为饿肚子的人只想找一个救世主来把自己救出绝境,根本不会在乎虚无缥缈的自由精神。
新罗马共和国到新罗马帝国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要么是帝国,要么是毁灭,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羽灵血蝶 发表于 2020-1-9 01:06:37 | 只看该作者
 
结论:美国有凝聚力,但是有两个凝聚核心,所以整体上分裂了。
地理和法理上说,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从经济上说,世界上有两个美国,你说的是哪一个呢?
美利坚世界帝国:以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家(犹太)、IT资本家、国际媒体为统治阶级,外在表现为民主党以及共和党建制派,群众基础为白左小将(不只美国的,全球白左小将都是)以及黑墨绿,意识形态为普世价值(全球化,LGBT、环保等等)。
美利坚红脖国:以美洲工农业经济为经济基础,被打压的剩不下什么统治阶级,外在表现为神皇川普,群众基础为红脖子,意识形态为民族主义(逆全球化、红脖子、福音派)。
这两个美国都是很有凝聚力的,美利坚世界帝国万众一心团结在以希拉里同志为XX核心的民主X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的走全球化道路,确立了以LGBT、环保、自由民主为旗帜的三个X信。
然后就被全球化下受损的白人底层选上来个川皇,美利坚红脖国也团结起来了。
经济上的美利坚世界帝国是有凝聚力的,经济上的美利坚红脖国也是有凝聚力的。当他们两个只有一个强大时,法理上的美利坚合众国都很有凝聚力。
但现在两个都强大了,法理上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分裂了。
这本质上是美国经济基础的分裂,非全球化主义下受益者和全球化下受益者之间的分裂。
 第7张图片 “让我们为美利坚而战!”
 第8张图片 “是你的美利坚,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7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