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复制链接]
31749 0
润滑油的秘密 发表于 2020-2-8 13:38:3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1张图片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2张图片

嘉宾: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 谭雪涛

精神卫生博士 汪冰

中小学家庭教育百问百答手册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3张图片

汪冰:这本书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凸显了家长自己是不是正确行为的示范者。

谭雪涛:不光是教给家长正确教育的方法,也是和家长做个交流,家长看了这个问题,他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自己的一些转变。

如何有效的利用好手册,真正的落实到家庭教育中?
    汪冰: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看完了这类书以后,他觉得我一用应该有效我才会坚持往下用,恰恰相反。其实很多方法,特别是跟教育有关的方法,是需要坚持才能会慢慢看到效果的。


案例分析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4张图片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5张图片

我遇到很多青春期的家长都说,我已经够有耐心的了,他为什么还跟我发火?其实就是没有注意到我们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不是把青春期的孩子变成人到中年的通情达理,而是我们在发脾气之后还能干什么?我们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后变成了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孩子和父母都变成了针尖对麦芒,但是如果孩子发现父母示范了一种更高情商的更宽容的方式之后,他慢慢会有成长。这里边其实有一个重要的潜台词,就是你相信不相信你的孩子会变得更好!

所以,好多家长的焦虑就在于我用这种方法不起作用,不起效我就觉得没用,因为他没有变好,但是变好,就像我们的树木成长一样,是需要过程的,也许我们在按照这个小册子使用的时候,前期可能会觉得并不是立竿见影,所以请家长一定要坚持,同时我们要有耐心,静待花开。

——汪冰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6张图片

第1个彼此都要有反思,在关系里我做的有什么不好,我做的什么不对?第2个要有改变的意愿,就是我愿意试一试,我们都知道父母爱孩子有三种,一种是给钱,第二种给时间,第三种是改变,这其实非常困难的,比如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已经成年了,我们并不指望他们改变,但是我们特别希望她什么?我希望偶尔他能把我当大人,或者看到我成长的部分,我就心满意足了。

——汪冰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有哪些不同的分工?

谭雪涛:让能沟通的这个家长多跟孩子沟通,另外一个父亲或者母亲她在旁边不能添油加醋,应该在旁边应该确立容易沟通这个人这个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你得比如说他妈妈跟那个孩子的沟通特别好,那爸爸就应该在孩子面前多说她妈妈一些优点,多树立她妈妈在孩子们权威。那么这孩子就觉得我听妈妈的话肯定是对的,我就更愿意跟妈妈交流。也就是说把这空间多让给容易交流的父母一方,这样就更有效。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父母的角色定位应该发生哪些衔接和转变?

汪冰:小时候,父母像一个安全的港湾,也像一个保护伞,在生活在世界和孩子之间,它是一个温柔的屏障,他给了孩子很多的支持和照顾,甚至有的时候会帮孩子做一些他做不到的事情。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从在孩子前面去帮他做是抵挡一些压力,到站到他的旁边,成为一个肩并肩的陪伴者,因为他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了,所以你在撤退。然后随着孩子长的更大,比如书里讲到高中了一个非常关键得孩子选择专业的问题,我觉得书里所描述的家长更像什么?更像比在我们的左右两边更靠一后一步,站在我们的背后,是一个支持者,他更多会选择尊重我们的意见,所以其实父母是个不断后撤的过程,就是不断从孩子的生活中分离,父母之爱就是为了松手的。

「家有儿女」给家长“会诊”找病因 家校共育有方可依 第7张图片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绝不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要构建共谋、共建、共生的新型的家校社关系。只有在这种新型的家、校、社的关系上,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 谭雪涛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6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