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职业教育不应低人一等——来自德国、日本的启示

[复制链接]
56987 1
iris_is_tired 发表于 2020-2-14 18:23: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教育不应低人一等——来自德国、日本的启示 第1张图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能够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因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均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因此两国在职业教育培养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特点,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


德国教育体系完备,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四大类,其中职业教育尤为发达,75%的16-19岁青少年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选择了接受职业教育。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的学习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交叉进行教学。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课程设置上,约60%是专业课,40%是普通教育课。这种由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的“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必需的学习时间,提高职业教育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因此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一)办学出资主体多元

按照法律规定,职业教育经费分别由企业、联邦政府、州政府承担。企业承担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的全部经费支出,还要负责设施费用、支付学生的生活津贴。职业学校的教学经费,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州政府负责教学监督、教师培养、教师工资和养老金等学校支出,这也是支出的主要部分;地方政府负责校舍建筑与维修、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习设施的购置等费用。公立学校不收学费,仅收杂费。除“双元制”职业学校外,州政府负责全日制职业学校的教学经费。跨企业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经费,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资助。

(二)教学注重实用性

“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专业理论同企业生产紧密联系,专业设置以职业技能为基础,教学内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学生进行的学习方式多数为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所接受的设备正是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技术培训不再是传统的粉笔黑板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企业现场进行,获得技术知识更直接,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性也更加明确,使得学生完成学业后即可投入工作,同时也为企业减少了费用。

(三)考核评价客观公正

“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再把学校作为考核主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实习操作,以技能见长。培训的结果并不是由所承担培训的企业进行考核,而是由与培训无关的行业协会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是在国家标准体系下进行,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能使企业之间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利于企业的协同发展,也使得职业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四)就业渠道畅通

德国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由行业协会负责,录取过程是学生通过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获取培训位置,毕业考试由企业所在行业协会组织,分配则强调毕业生所拥有职业资格对企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对企业用人的匹配性。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的适应期短,可直接创造价值,因此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学生就业率高。

(五)师资队伍素质过硬

“双元”师资队伍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大特点,是指同时具有一支学校教师队伍和一支实训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多数来自于技术学院,也有来自综合大学,大学毕业后到职业教育机构或师范院校学习教育学理论;实训教师是有经验的工程师或一线管理人员,包括培训师傅、培训工程师、培训负责人、培训资询员等。在受训人员较少的企业,实训教师是兼职,而在较大的企业,则是专职工作。法律对企业实训老师应具备的能力有明确规定,原则上不要求有大学学历,但在能力方面应具有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一般都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往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六)教育形式相融互通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随时相互通融。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同时,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已经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可以从头接受职业培训,从而在进入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这种相融互通的教育形式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灵活性和便利性。
二、日本“产学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


日本的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校内职业教育、企业内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部分构成,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由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构成,以大专学历为主。进入21世纪后,日本职业教育鼓励民间力量发展职业教育,日本政府科学制定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标准,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个人、企业、行业机构以及社会团体都可以兴办职业学校和技术培训机构。日本职业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产学合作,是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立起来的。产学合作强调教育界与企业界的联合。企业界为职业教育提供毕业的资金援助,与学校合作进行相关项目的科研,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同时,学校更能够满足产业界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也常常会受聘于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或培训讲师等。“产学合作”职业教育模式也因此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办学主体多元化

日本的职业教育已实现包括政府机构、学校、企业、个人在内的多元化办学。分属于不同办学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日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企业与个人是其办学主体。政府将实施职业教育的权利下放给企业,后期给予扶持,扶持的手段亦有所创新,即为企业提供信息、资金等帮助。在日本,办学主体在达到政府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即可创办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政府则在政策上加以支持,资金上加以资助。这一灵活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使得日本的职业教育广泛化、普及化,能够为不同人群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掌握各种职业技能、更新现有知识结构、开展职业技能再训练提供更多平台,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储备数量。

(二)企业密切参与职业教育

日本大学与企业界的合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产业界向大学提供资助。这种合作一方面是产业界向大学投资,另一方面接受投资的学校要按照产业界的要求培养人才。第二,科研项目委托。企业界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委托大学进行科研。大学研究成果由企业付给报酬,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企业界和大学双方须就有关研究范围、期限、经费、专利、版权所有和保密等事宜签订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三,人员上的双向交流。这种人员交流主要是理工科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如有的大学教师兼任企业研究开发部门顾问或者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大学也聘任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专家为讲师、客座教授等。这些合作既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使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地反映产业部门的需要。“产学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使企业拥有的物力和财力与大学拥有的智力得以强强联合,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需要智力援助与大学科研需要财力和物力资助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三)职业学校学制多样灵活

日本各种职业学校的学制根据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呈现出灵活化、多样化的特点,使学生能根据其时间、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自由选择所需课程。除此之外,各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均安排了岗位实习内容,教材选择由各校自主决定。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讲授、实验实习、课外小组活动、资格考试集训等,尤其是课外小组开展得十分活跃,方便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和训练。教师根据学校规定的毕业生标准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效地保证了全体学生在总学制内完成学习任务,并确保了毕业生的基础水准。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日本职业学校为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设专门的资格集训班或相应课程。此外,日本的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上灵活多样,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等来相互补充。

(四)人才评价机制标准化

日本职业教育有其独立的标准化评价机制,可供用人单位参考,且这种评价机制是日本实施人才开发管理的重要途径。日本的文部科学省为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运用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鉴定制度驱使职业教育为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政府相关机构对鉴定程序有明文规定,对各类考题、考务和具体时间有严格要求,最终由地方依照地方具体实际来实施。日本的职业教育在人才的评价机制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与其产业、服务标准化进程步调一致。

(五)教师队伍专业化

日本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的最低门槛是必须具备国立工业大学或综合大学工业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水平,而有些专业的任职资格是必须具备硕士学位,未来即将从事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修学分也比普通专业毕业生多。另外,日本还设立有职业能力开发大学,主要包括技术师范类院校或技术教育类院校,在培养职业训练指导员、职业指导员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职业教育教师在任职前要经过理论课讲授与实际操作技能检验,要求高,最终所修学分比一般普通专业多,并且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并修满教育学科的学分。为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日本政府给予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优厚的待遇,工资比担任其他课的同级教师高出百分之十,在课时上也相应有所减少。
三、启示与借鉴


(一)引导树立正确职业教育观念

我国一直存在着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教育观念,因此政府应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和聘用观念,改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间愈加激烈的竞争,我国应重视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同时,要将终身学习理念贯彻到职业教育当中去。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其了解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政府通过政策宣传、课堂教育、讲座等形式,将职教活动开展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更需要与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职业学校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校企合作之所以没有深度融合,原因还是在于政府主导的模式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内生需求没有释放出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没有根本改变。从政府层面来看,应当调整办学体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解决企业办学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障碍,为企业办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也应通过宏观管理,鼓励企业主动加强战略调整,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以终身职业教育为办学理念,这既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只有鼓励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职校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三)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经费投入还有很多局限性,但主要经费来源仍然是国家,多渠道筹资能力不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职业教育投入体系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而且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同时,财政投入效率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学生生均拨款制度,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使职业教育经费水平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同时,进一步拓宽经费筹集渠道,在保障国家投入方面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机构加大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

(四)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需与企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将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建设符合学校和专业特点的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室、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校外教育企业等技能培养站点,为学生开展各类实习实训提供企业工作情境和岗位;采取“校企结合、顶岗实习”机制,鼓励职业教育中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储备职业素养,为未来进入企业岗位做好职业准备。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多层次的国家,有必要通过客观公正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备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来激发全民的学习热情。未来,在政府引导下,高职院校联络行业协会组织可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中,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标准制定培训的考核标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把行业培训认证工作与职业学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定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促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与一线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考核评价在高职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六)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职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未来我国仍需大力改革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从高校引进应届毕业生担任教师的单一渠道,增加招聘企业人员的比例,重点引进有一线工作经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组织表达能力强,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选派专任教师到对口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拓展专任教师的视野和观念,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研发新产品、新工艺;聘请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搭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切磋与研讨,相互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从而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文 丨 张雨陶)


上一篇:对话波尔 | 遇见球场内外的“德国传奇”
下一篇:眼前一亮的无奈之作——德国“追猎者”自行反坦克炮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席地幕天 发表于 2020-2-14 18:24:33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而平等,985与普通职业技校毕业生工作、收入、福利等应该差不多才对,消除阶级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这样人人相互尊重,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