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对汽车一窍不通,怎样选购汽车?

[复制链接]
94341 20
李露 发表于 2020-4-20 17:49:2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在短期内通过些什么指标来判断汽车的好坏?如何避免陷入一些购车陷阱?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好好开车 · 购车指南 ,更多「汽车选购」讨论欢迎关注。


上一篇:25岁,阿特兹作为人生第一台车合适吗?
下一篇:全新马自达3有朋友已经提车了吗,说说具体感受怎么样?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Lay的lover 发表于 2020-4-20 17:50:23 | 只看该作者
 
一、很多4S店要求驾龄2年才可以试驾,所以最好至少提前两年考个驾照。而且在买车之前,可以多租车(记得买不计免赔),一来练练手,不至于自己买车的时候还很楞提车第一天就把车蹭了;二来租过几辆不同的车以后,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车会清楚很多!可以尽量试一下两厢轿车、三厢轿车,SUV,MPV都是什么感受,品牌和价位也尽量差异化。

二、刚开始看的时候,车展是个不错的地方。对于不经常关注车的人,车展是最好的可以一次性看到大量实车的外观,还可以坐进去体验空间、内饰、人机工程的地方。有过租车经历,再看过车展以后,应该可以把筛选范围缩小到某个价位的几款车上面。

三、去网上查资料还是必要的。汽车之家是个好网站,大家重点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东西:
    车主价格。这个比网站上查到的经销商价格要靠谱很多。官方售价高一个档次的车型也可以看看,有一些车型优惠幅度很大,比如奥迪A6优惠后实际上跟奔驰C级起价差不多,凯迪拉克CTS优惠后实际上比奥迪A4还便宜。不注意看车主价格的话可能完全想不到这些车型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车主口碑。虽然车主不是专业车评人,但是口碑整体上比较真实,而且反映了一些长期使用才能有的体验或问题口碑中的用户平均油耗。用户提交的油耗数据远比工信部数据接近实际情况。
    口碑中的新车每百辆故障数(PP100),这个类似于JD Power和Consumer Reports做的事,但完全公开,没有充值,而且免费。可以大体上反映出一款车的可靠性。车型详解里面的保养费用。经常被忽视的一点。
    车型详解里面其他的测试数据比如0-100km/h加速用时,刹车时间,噪音测试,内部空间尺寸都可以参考一下,但不要迷信。加速测试不等于动力感受(跟变速箱的标定和响应速度,油门的标定,涡轮迟滞,低转扭矩关系更大),空间尺寸不等于乘坐舒适度、储物空间便利度和行李空间的方正度,噪音分贝数不等于噪音感受。这些主要还是要通过试驾来比较。
    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单一车型的车评了。虽然不见得车评都是扯淡,但是新手不可能区分出哪些充值了哪些没充值,也不能从看起来都很美好的叙述中发现委婉表达的弱点。但是,汽车之家上的对比测试一般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这一来因为多半不是某个车厂的单方面充值,二来因为对比过程中缺点和优点暴露的比较明显。特别如果是你选购的范围缩小到某个价位的某个类型,比如20万元以内的SUV,那么会有很多对比测试可以看。
    可以想想自己最需要哪些配置(这也是需要有租车经验的),然后比较一下意向的几个车型要买到差不多的配置对应型号的车主价格是多少,配置选择的合理性又如何。这要比根据起价来选车要科学得多。有些车型的低配虽然比较简单,但必要的配置都有了,但有的车型就明摆着只有中高配才能买。不要迷信轴距决定空间和级别的鬼话。轴距对于比较不同类型的车体比如说两厢车和三厢车,轿车和SUV有意义,在座椅布置上也有意义。但其实我个人更注重车长,其次是车宽和车高。同样是三厢车,车内那些空间无非就是布置动力总成等机械结构,安排乘坐空间和后备厢空间这几项。其实轴在哪都差不多至于什么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结构、四驱结构的种类,愿意看可以看看,汽车之家上有不少技术类的文章。但是不看也无所谓,消费者其实完全可以把车当成一个黑盒子,不用管里面怎么实现的,用户体验好就行。最怕的反而是半吊子,看了网上键盘车神的一点东西就开始骂双离合变速箱,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扭力梁悬挂。汽车之家产品库里面的对比功能很好用,可以多用用。
除了汽车之家以外,还可以去了解一下不同车型的保值率。去网上搜搜也有这方面内容(有个自媒体精真估发布有这方面数据)。另外有了保值率,可以根据你估测的每年用车里程,计算一下不同车辆的全周期持有成本,方法是用购车全款(含购置税、车船税、手续费、保险费)减去折现(可以用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后的二手残值,再加上每年的燃油费、保养费用和车船税(都需要折现)。有的车看起来便宜,但持有成本并不低,如果不是手头现金紧张的话,不是好选择。

四、买车之前一定要试驾,一定要试驾,一定要试驾!虽然外观、内饰和空间很重要,但车毕竟是用来开的,只有开了才知道好不好。开的时候可以留心一下车评里面提到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自己能感觉到,那么就确实是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最后决策的时候重点考虑;如果自己感觉不到,那么即使真的存在其实对你也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觉得也没有必要像从业人员那样刻意的去找奇怪的工况来试车,就按照平常的开法试试就行。按你平常加速、刹车、巡航、变线超车、过弯的方法来试试这车怎么样,日常工况远比极限工况更重要。不过要格外注意的是,可能需要刻意的试试拥堵路况车开的怎么样,4S店一般设在市区边缘这样交通比较不繁忙的地段,试车路段一般也选的是格外空旷的地方,需要自己模拟一下走走停停的时候车的感受如何,会不会顿挫,会不会动力反应很慢等等。

另外,一些小细节,比如多功能方向盘上的按键是否顺手,倒车时视野如何,中控大屏操作是否方便,蓝牙/USB连手机能不能正常播放音乐等等,很少有人注意,但其实对长期用车的体验影响还挺大。

试驾前问一下优惠多少,试驾以后,再问一遍销售优惠额度能有多少(往往能更低点),有没有需要强制加装东西的情况,加装的话是否原厂原装,保养保修的政策是什么。多看几种颜色的外观和内饰,有的时候自己想好一定要买某种颜色的,但其实这款车的另外一种颜色的车漆/内饰配色更好看。

五、经过试驾以后,应该可以将范围缩小到2-3款车型,这个时候推荐你再去做件很少有人做的事情——去租车公司找找能不能找到这两款车,去开上个一两天认真比较一下,也能看看开过一段时间以后各自的车况情况如何,对车的了解会比4S店10分钟的试驾深入得多。

六、提车的话可以尽量选择3、4月,7、8月,11月/12月初这几个月份,优惠一般大一些,一定要避开在春节前买车。签合同的时候注意关于有无强制保养以及订金是否能退的条例。讲价的时候可以用A店的价格跟B店讲,确实有用,甚至还可以再用B店的价回过头来跟A店讲。当然紧俏的车这一套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繁华林宇 发表于 2020-4-20 17:50:59 | 只看该作者
 
谢邀,好久没回答选购类的问题了
因为做过汽车销售顾问,真的见过很多一窍不通的人买车。选车完全靠缘分,看到哪家进哪家,你跟他讲发动机变速箱属于对牛弹琴,那种特别迷茫的眼神跟我听老婆讲化妆品好坏时一模一样。说越多他越乱。对没兴趣的人讲车评都是瞎扯淡,真的想了解汽车就不会一窍不通了。
我先反驳下有回答说购买销量最高车型是误导。他提到曾经FO畅销但是质量很差,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你回想下F0的价格和竞品会发现是它确实是“最好”的,3万块钱哪里买到更像样的新车?这个好就是相对意义上的好。所有新车对比到最后比的就是价格,就跟拳击比赛的公斤级一样,绕开价格谈好坏的都是耍流氓。
从众不是贬义,一辆车能卖得好,除了本身的质量,还有售前网点和售后服务,就像我承认观致是好车,可是我们当地没4S店根本买不到啊,更不用说维修了。
主流品牌在渠道和售后上的优势给对车一窍不通的人提供非常多的便利。销量越高,线下4S店网点越多买的人也越多。每个人身边肯定有开大众或者丰田的朋友,想买的车能优惠多少钱问问身边开同样车的朋友就八九不离十了。顺便问问朋友的用车感受和4S店服务态度,好坏心里也有概念。更重要的是不怕没地方修,即使是小县城的维修厂也会储备主流车型配件,价格公道,维修保养也方便。
所以买销量最高的主流车型对于只是想当作代步工具的人还是最好的方法。你手上有12万就可以网络搜索同价位销量最高的车型,比如朗逸、英朗、轩逸和卡罗拉。这时候你再去4S店或者网上看下每一款车的外观是不是喜欢,内饰是不是迎合你的胃口,顺便试驾一下感受下路感,对于一窍不通的普通人买辆车就是这么简单。
回头说叫好不叫座的小众品牌,很多小众品牌在三四线城市网点很少,而且4S店生存情况堪忧。再举个我卖车时的例子,菲亚特致悦刚上市的时候广告满天飞,车漂亮性价比又高,很多人原价就买了。结果几个月后广告一停,4S店各种底价清库存,第一口优惠就是2万。售后更糟心,因为销量低维修少,4S店售后不敢备货,只有你要修车才临时进配件,所以车一修就好几个月是家常便饭,价格还死贵。当时有个车主跟我聊的时候肠子都悔青了,最惨的是一年后这家全市唯一的菲亚特4S店也退网了(就是倒闭),可以想象车主一万只草泥马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敌人已死亡 发表于 2020-4-20 17:51:3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也是很多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的共同疑问。 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说。 一、对于主观方面,就是个人对于车的了解以及对于自己需求的思考。 汽车作为一款价格昂贵的特殊商品,为了不使自己购买时过于盲目,一些基础概念还是应当有所了解的。 比如车型级别的分类,简单来说就是字母越靠后,车子越大;轴距(前轴到后轴的距离)越大,空间一般也越大。
 第1张图片 不过现在很多车企都喜欢不断加长,所以轴距的指标只是大概的范围。
至于轿车、SUV、MPV、旅行车等等这些简单的概念,只要百度就好。
而那些更加复杂的概念,比如发动机曲线、悬挂类型、驱动模式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搜相关资料,不愿意麻烦的话,也不必纠结,不会太影响买车。
接下来,就是要缩小自己选购汽车的范围。市场上的车型有成百上千种,要想选出自己心仪且合适的车子,确实需要费一番脑筋。那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自己的预算,也就是具体选择哪个价位,或者说,自己最大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确定了预算,就应当坚决地按照预算上限来选车,切忌因为纠结而不断增加预算。比如本来预算是15万,看到一款17万的车空间更大,然后又看到18万的车配置更高,接下来发现20万的车动力又更好,这样下去就没头了。想要贷款的话,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偿还能力,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舒适更便利,如果为了还贷款使自己的生活水平明显下滑,是得不偿失的。我个人的建议是参考一下八十年代末的新婚家庭购买彩电。那个时候,彩电是三大件之一,21寸的显像管彩电当时的售价大约是一两千元,而那个年代的普通工人或职员,家庭月收入大约有一百多元,也就是要花掉差不多1-1.5年的收入。买车的预算依照这个标准来估算,对于普通家庭,一般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在确定了预算的范围以后,下一步就是要明确需求。是更看中性能,还是侧重家用?是想要体验新功能,还是只想省心?经常跑高速还是只在城市里开?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简单举几个例子:
1.如果比较看重在拥挤的道路中灵活穿梭,并且停车相对容易,那么两厢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两厢车车身短,操控好,灵活性高,停车方便,后备箱空间比较灵活,适合放倒后排座椅。但是总体来说,由于两厢车最大也只有A级车,空间会相对小一些,后备箱的总容积也不如其他车型。只有少数两厢跨界车型会在乘坐和储物空间方面做一些提升,比如大众高尔夫嘉旅和本田杰德。
2.如果经常要跑高速,那么高速上的稳定性、后段加速能力和油耗就比较重要了。高速稳定性的好坏这个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选择那些最高车速比较高的车型。因为车型在设计时,都必须满足在极限状态下的运行状况,如果极限比较高,那么在低于极限很多的情况下运行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所以极限车速高的车型,在最高车速仅为120千米/小时的高速上运行表现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后段加速能力影响到需要加速超车时的表现,有时也会影响到安全性。这方面也可以参考最高车速,以及1-100千米/小时的加速时间。油耗的话,直接看工信部油耗就行,虽然和个人实际使用状况不一致,但由于测试方法是相同的,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3.如果想要侧重家用,需求较大的空间,可以考虑轴距大一些的轿车以及SUV车型。这些车型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也都比较大,乘坐起来不会感觉很挤,储物空间也比较充裕。具体选择SUV还是轿车,可以考虑一下日常使用的路面状况。如果有不少烂路或乡村道路,那么SUV提供的良好通过性还是很必要的。如果几乎都是铺装路面,SUV的必要性就没那么高了。因为从车型规划的角度,同价位的SUV是比轿车低一级的,油耗表现和加速能力也要差一点。旅行车则兼顾了轿车和SUV的优点,空间不错,通过性良好,而且动力、操控和轿车差别不大,造型一般也比较好看。不过旅行车的价格一般都是同级最贵的,对于钱包不太友好。
像上述这类和自己用车需求有关的方面,一定要考虑清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选择,千万不能头脑发热。
二、在经过考虑,确定了用车类型和基本需求之后,就应该考察车辆的客观信息了。
对于车子的基本参数、配置信息和指导价,可以去网上搜索。汽车之家是个不错的参考网站,里面的数据比较全,而且还能够进行对比,还有不少高清图片可供浏览,很方便。不过里面的口碑排名和质量问题反馈就不建议采信了,这几个方面都是“充值”的重灾区。
车子开起来的实际感受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方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所以网络上的信息往往莫衷一是,也充斥着不少水军言论。如果想要找比较靠谱的数据,建议参考美国《消费者报告》的统计结果。这家机构的背后是美国的保险公司,不接受主机厂的送检,更不接受“充值”,相对来说比较客观。他们的评价由预期可靠性和路试得分组成,下图为2016年-2018年的评价结果(2018年只公布了可靠性预期,不过路试得分16年和17年差别不大,估计18年也差不多):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一般来讲,可靠性达到中等就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了;路试得分达到70以上,驾驶感受应该可以被大部分人接受,要想体验一定的驾驶乐趣,恐怕至少要达到75分。《消费者报告》的评价可以认为是在美国销售车型的权威评估,虽然国内和美国的车型设置和受众人群有区别,用车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可靠性和路试感受这两点,像人机工程、安全性、内外饰设计、原材料选择,工艺水平、配置等等也很重要,不过综合来说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像J.D.POWER这类机构,虽然公布的评价范围既广又多,但是“充值”痕迹明显,不太建议参考。
在了解了许多基础信息之后,最重要的是要亲眼去看,亲自去体验。车展是个不错的机会,可以一下子看到大部分市售车型。既可以看到实车,大部分也都可以到里面坐坐,摸摸,近距离感受一下目标车型的静态质量和造型设计,能有个对比,也可以和高端车型做个比较,让自己心里有个数。
如果在做了这么多功课后,还是难以做出决定,那么就建议在同级车里面至少最近6年销量都很高的车型或品牌里选。因为一款车的生命周期一般是6-8年,如果质量稳定,整个生命周期都不会出现大批量的问题;选择的人数量庞大且稳定,说明这款车符合这个价位多数人的需求,用户体验良好。而且销量高的品牌和车型,车辆保有量大,4S店的数量也多,无论是去体验实车,还是将来保养维修都更方便。由于用车群体庞大,二手车的价格也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跳水的情况,对于车辆的保值也是有利的。况且销量大的品牌,往往都是主流品牌,这些大品牌对于4S店的管理也比较正规,服务也相应比较到位,销售人员对车型的特点和配置的介绍也会很详细,对于不太懂车的人来说,是很便利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去试乘试驾!在最终圈定了一个小范围之后,就要去各个4S店看实车,并且预约试驾。联系4S的销售顾问,约个时间,带上驾照就可以(实习期好像不行),自己亲身去体验一下驾驶的感受,比较一下各个目标车型的细节。比如加速能力的强弱、隔音效果的好坏、转向是否灵活、视野是否充足、人机工程是否合适等等。
在这一切都结束之后,就是谈价格,不要相信什么网络报价,一切以4S店店内的实际报价为准。除了现金优惠,是否有保养或工时券的赠送,有没有什么附加费用,如果贷款是否有利息补贴等等,都要详细地了解。4S店有很多套路会坑钱,什么出库费、上牌费、服务费、强制装潢、强制保险之类的,在暗处坑你个万把块钱是很有可能的,能避免的话一定要避免。另外,非原厂零件,尤其是功能性配置的加装,一定要谨慎。没有主机厂的认可过程,这些零件的可靠性、匹配效果和功能都无法保证,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丧失整车质保。
末了再补充一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和选择,毕竟自己花钱要自己决定才不会后悔。不要因为谁说了一句不知道哪听来的优缺点就动摇,尤其是网上的那些鱼龙混杂的视频和评测。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是这些来路不明且无法证明的言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若小柒1 发表于 2020-4-20 17:51:40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如何选购汽车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一些购车陷阱。
购车预算
车身形式
造型风格
车型关键属性
低中高配车型选择
一,购车预算
即便你对车一无所知,你也一定知道你口袋里有多少购车预算。
所以购车的第一步是:明确购车预算。不同的预算水平,可以买不同的车。以紧凑型SUV市场为例。
如果你的预算是在15万以内,那么可能主要关注的是荣威,吉利或者传祺等自主品牌。这一类车型解决的主要是用车的刚性需求,并且性价比都很高;
如果你的预算可以达到15-30万,基本上主流的合资品牌如大众,别克,丰田本田都任您挑选了。这一类车在满足刚需的同时,还能附带一些品牌背书,无论是品质上还是面儿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如果你的预算达到30-50万,那么恭喜你土豪,可以考虑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捷豹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了。这个层次的消费已经开始超出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的体现。
什么?预算超过50万?
超过50万预算您还是把购车这件事交给您的助理去处理吧……
注意!花什么样的价钱,就要买什么样的品牌。
 第9张图片 大号帕萨特
举个反例——大众辉腾。
一台大号帕萨特卖100万,无论产品怎么优秀,都是注定难以成功的产品。大众品牌就如同其名字一样,主卖的都是30万以内的“大众车型”,定价远高于品牌天花板的车型,往往是整车厂做的尝试,个人不建议购买。


二,车身形式
在确定了购车预算后,便需要确定要买什么样的车身形式了。
 第10张图片 车身形式一览
车身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主流的车身形式是最为保险的做法。而平时路上最常见的,就是主流的车身形式。
非主流的车身形式往往受众比较小,以奔驰为例,如果奔驰GLC属于主流市场,那么GLC coupe就属于小众的缝隙市场,销量上GLC的销量是GLC coupe的数倍,虽然大家都是奔驰标。
 第11张图片 美人豹
不要跨越价格段去买一些不应该存在的车型。比如,不要花几万块去买双门轿跑,那点预算只能买到吉利美人豹。
 第12张图片
美人豹经典广告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7846093840302080
三,造型风格
确定车身形式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造型风格。个人的喜好往往跟年龄,背景,文化程度等很多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年轻人喜欢更运动和科技的风格,中年及以上人群更喜欢比较大气中庸的风格。
汽车的造型风格种类相当多,硬朗大气时尚精致柔美运动科技,形容词一堆一堆的,关键还是要看是否顺眼。这里的顺眼不仅是自己要顺眼,最好开在路上大家看着也比较顺眼。因为有的时候,一些奇葩的造型会在短时间内懵逼消费者的双眼。
 第13张图片 外星人
 第14张图片 外星人
千万不要加入“买的时候看着哪哪都好看,回家后开都不敢开出去”俱乐部。


四,车型关键属性
所谓汽车关键属性是指某款车的为消费者传达的核心价值。比如宝马主要卖的是操控,奔驰主要卖的是豪华感,丰田主要卖的是空间和低油耗。
正如实况足球中对球员评分的蛛网图可以反映出球员的核心特点一样,汽车的关键属性可以用产品规划的一个常用工具——属性蛛网图来表示。
获取汽车属性蛛网图最方便的途径是汽车之家上的口碑。


 第15张图片 从宝马三系的蛛网图可以看出,其最突出的表现时操控,性价比和外观,最大的弱点是油耗。这与大家对于宝马三系的印象基本相同。其他特征如内饰,舒适性,空间,动力等,表现也相当不错,因此宝马三系是一款相当均衡的车型。
 第16张图片 相比较而言来自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a则“偏科”很多,主要卖的是造型,动力和操控,而在内饰,舒适性,性价比,油耗,空间等方面表现较差。作为偏科生的代表,Giulia的表现可以形容为,好的地方特别突出,不好的地方也特别突出。
普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目标车型核心传递价值是否与自身需求相匹配。对的,关键词是匹配。
例如平常主要是用作家庭出行使用的车型,就一定要选空间,舒适性指数高的。而平常主要是个人使用,注重驾驶乐趣,则可以选择GIulia这种核心传递动力操控的个性化车型。


五,低中高配车型选择
一般来说,汽车低中高配车型中,最推荐购买的是中配车型,其次是高配车型,最不推荐购买的是入门车型。详细的分析和推导可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回答(最低配版本的汽车真的是一个系列里唯一值得购买的的版本吗?),在此不赘述。
在此我要另外分享一个汽车产品规划的小工具——消费者感知价值分析(Customer Percive Value Analysis)。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来自于消费者调研,体现的是某个配置在消费者心中的价格,这与零件成本不同,有时候差别还很大。
以“一脚踢”式感应电动尾门为例,从调研来看消费者感知价值大概比普通电动尾门高1000元左右,但是实际成本增加仅50-80元。此类配置乃是车企最喜欢的配置,因为花钱很少,但是效果奇佳。(此处一不小心又爆内幕了)。
介绍这个工具是为了让大家在选车型的时候,有一个验证的过程,以此可以大致推断厂家希望走量的车型,防止踩雷。
还是打个比方。
 第17张图片 GS8的四驱至尊版比四驱豪华智联版增加的配置如上,从消费者感知价值来看大概价值5000元左右,但价格相差了整整6万,极其不合理。很明显四驱至尊版只是一个起拉高产品定价作用的车型,性价比极低,因此非常不建议购买四驱至尊版车型。
在做车型配置规划的时候,消费者感知价格合理是一个很基础的验证工作,所有厂家希望走量的车型,基本上必须保证价值的合理性。


以上




想了解更多汽车相关的,可以关注一下我 @嘉名和我的专栏嘉名的汽车超市,我会定期分享针对汽车市场和最新产品的各种”料“。
推荐阅读:
买车前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有哪些很重要,教练却没有教的驾驶技巧?
最低配版本的汽车真的是一个系列里唯一值得购买的的版本吗?
你为什么买中国国产车?
15-18万之间的家庭第一辆车,怎么选?
买车是买低配、中配还是高配?
一年当中买车的最佳时间为何时?
如果有10万元,你会怎么买车?买啥车?
十五万以内预算(包含所有)买车,求推荐?
为什么有些人瞧不起奔驰 C 级车?
魏和领克之间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吗?
你所在的行业,有哪些行外人不知道的「骗局」?
领克01的竞争对手究竟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soldierzhy 发表于 2020-4-20 17:51:45 | 只看该作者
 
贴一篇我专栏里的文章,挺适合这个问题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82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亚当那个当 发表于 2020-4-20 17:52:2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摸胸自问:我真的要买车吗?
买了车,我会开吗?从经济学考虑,汽车属于易贬值品,因而后期使用功能尤其重要。驾照考了没?上牌指标有木有?买完车后平时会驾驶不?使用次数多吗?有固定安全地方可长期停放吗?……如果连停车位都保障不了,那么还是缓一缓再买吧。
 第27张图片

如果我们是专业做汽车的或略懂汽车,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这篇回答可以做来补充参考。如果不懂车,看到这篇回答一定很有用。在这里我也长话短说,尽量说的详细顾及重点而又不啰嗦。


如何选车?

现在的汽车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实在太快,低端车开始研发生产中高端价位的汽车,进军中端消费市场。高端车也不断研发上市新的车型进军中端车市场,没有任何一款车是可以将所有优点兼顾,所以买车经常会非常纠结,根据我接触过的众多消费者来看往往是越看越纠结,越转越眼花迷茫,车型太多,每个车型都有亮点,如何在众多品牌中选择一款车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综合来讲,买车要看 安全性,故障率,零配件售价,油耗,保值率,操控和驾驶性能,后排空间舒适性和尾箱容积,科技配置。


1、坚定预算。
车子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当然也包括最适合自己当下经济能力的。
不过买车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下自己的购车资金。许多买车的朋友有这样的经历:
买车之前往往计划预算购买一个13-15万落地的车子,但看着看着自己的预算就涨了,为什么呢?因为看到17万可以买一个更好的,18万又可以买一个更漂亮更好的,20万又可以买一个更喜欢的。所以买车子一定要理性,量力而行,不忘初心。
不要忘了一点,买了车子基本的更换周期是 4-6年更换甚至更短的时间就有可能会换下一台,所以没必要太纠结,为了能开上更喜欢的车子而去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消费,造成经济压力就有违初心了。 如果这样不如去挑一台二手车了。汽车和电子产品一样会不断出新款,不断的淘汰,所以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度花费大量的精力放在纠结上。


通过些什么指标来判断汽车的好坏?

2、看安全性。
安全性的判断对一个新手来讲是一个难以从外观观察到的。但不可否认,一台车子一年基本要行驶上万公里,甚至数万公里,所以安全性是必须要首当其冲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然如果是绝大部分时间在市区开,就可以适当的考虑安全因素,因为市区的车速一般都不快,而且安全是相对的,不是决定是否选择这台车子的最终因素,所以要理性消费。
一般要看车子的自重和汽车骨架构造,当然自重高一些,往往安全性和抗撞击能力要高一些。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ESP(车身稳定系统),这点非常关键,不同的厂家对车身稳定系统的称呼不一样。这个功能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对,遇到紧急状况需要急转向时这个功能非常关键。可以上网自行查询。还有车身的材质,外观可以去敲击引擎盖和车身感受对比车身硬度和材质。另外一个比较直观的配置就是安全气囊。还有一个就是刹车制动系统,切记最好选择四轮碟刹或叫盘刹的。制动距离会短很多,确保行车过程中紧急刹车制动的效果。
记住五点:车辆自重、车身稳定系统和车身材质以及安全气囊的个数,四轮刹车系统。


3、故障率。
这个也极其重要。很遗憾的是,很多人买车时往往没这个概念。许多朋友买车的时候,只看外观,自己试驾时候的感受和车辆科技配置,比如天窗一键、启动电尾门、真皮座椅、自动泊车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台试驾车往往都是顶配,而且精心保养打理,开起来当然都很舒服。
故障率说白了就是要看车子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悬挂系统。这故障率方面,德系日系美系车相对国产车是非常有优势的,开上5年基本不怎么出问题,这点上国产车确实要加紧脚步,许多国产车第一年驾驶的时候还是比较舒适的,第二年开始就逐步不行了,小毛病就多起来了。(关于「低故障率车型」我就不在这里推荐了,避免被说成被“充值”!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查“汽车故障率最低排行”即可~)


4、零配件。
很多冷门的车型,买的时候非常亮眼,很多人买来讲究的就是追求个性,但一旦出现故障或者交通事故需要更换配件的时候就比较纠结了。
零配件比较贵而且经常备货不足,报保险维修周期会很长。如果是小故障,比如雨刮器,后视镜,大灯灯泡等等坏了,或者其他不至于报保险的故障,还比较好处理。假如买了一台冷门车型买配件就比较麻烦,所以建议买热门车型,零配件到处买的到,而且更换非常简单,市场价格透明,有时候甚至自己都可以动手搞定。


5、油耗。
这个是许多车主都肯定会关注的一个指标。往往很多朋友在选车时都会看这点。关注资料上的理论油耗和综合工况油耗,这个固然要参考。
可以大致这样来说,在众多车系血统中,日系车的油耗是偏低的,其次就是法系车和德系车,油耗高的就是美系车。


6、汽车保值率。
这点也是众多朋友买车非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在我们没有沉入了解汽车之前,买车只会看外观配置天窗等等,保值根本没有考虑到。有两个朋友同样10万买了不同品牌的车子,同样开4年多,有台车子带着天窗卖价3万没人看,有的配置低没天窗4.5万+还很抢手,所以保值情况一定要了解要考虑,不然到卖车的时候就要哭鼻子了。
保值上,日系车和德系车的热门车型就略占上峰了。


7、操控性和驾驶性能。
操控性主要从车辆的「助力系统」和「差速器」及「驾驶配置」上来观察。
综合来讲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操控性要略优于常规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助力更轻巧,转向更精准一些。另外如果预算30万左右购买轿车,可以选择后驱车型,操控性好,油耗略低。


8、后排空间和舒适性。
如果家庭成员较多的要考虑后排的空间。这时候选择车辆要偏向于轴距大的车型,另外一个参数就是尾箱的容积,这样可以在外出或者长途自驾旅行的时候更舒适,如果后排空间小的话,那么后排的乘坐人员固然就比较压抑了,一趟下来估计没心情看景色了。
尾箱容积大一些可以放一些日用品和旅途用品食品和水以及在沿途购买的特产等等,如果尾箱不足的话你会发现后风挡处也要放东西,会影响倒车视野,以及行车过程中对后方观察。
舒适性主要取决于悬挂系统和轴距,最好购买前后排四轮独立悬架的车型,在遇到凸凹不平的路段时,独立悬架的后排颠簸感就会被吸收很多,从而后排舒适性就会提升很高。


9、科技配置。
很多人买车的时候希望自己车子的配置高一点在高一点。有全景天窗一键启动,真皮座椅,座椅加热、按摩,自动空调,自动泊车,氙气大灯,电吸门,电尾门,电子导航,倒车影像,温控杯座,车载冰箱,并线辅助,自动泊车等等。
我要提醒广大车主的就是,功能越多越方便的同时,电路复杂,故障率也会提升,一旦有故障的时候,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麻烦就来了,你会发现在日常驾驶中有些花哨的功能根本用不上,只是摆设,甚至还存在隐患。所以买车的时候功能差不多就可以了,并非多多益善,另外有些品牌的功能技术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吃透这项技术,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而增加配置吸引消费者。这点广大朋友要时刻保持理性。
确定车型以后,「如何选择卖的商家,怎样的方法技巧可以让你获得商家的底价以及提车验车......」可以看:什么时候买车好?-易车的回答
希望对准备购车的新手朋友有帮助。

写了这么多,您在如何选车上应该也通了几窍了。我想说的是,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更贵的车。许多人在车型比较过程中都会陷入无限纠结,对于家庭够用的车辆,我们不能要求尽善尽美。车型各有所长,要在自己最看重的方面去筛选。哪些是你格外看重的,哪些缺点是你可容忍范围之内的。
祝各位早日买到 Dream Car~
---------------


如果你想看更多有料的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知乎账号: @易车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汽车试驾、汽车导购、汽车资讯以及汽车干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点点玩炮炮 发表于 2020-4-20 17:52:44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看结论:选车前花5分钟看这两个测试榜单,不吃哑巴亏。
1、碰撞安全测试看C-IASI:
中国汽车保险指数评价结果
http://ciasi.org.cn/home/safety/index/typeid/15.html
 第29张图片 网友汇总版:
「中保研测试汇总」https://www.zhoumushui.com/


2、车内空气质量测试看C-AHI: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
http://c-ahi.caeri.com.cn/evaluate?type=0
 第30张图片

——以下是正文——
汽车是家庭消费大件,一辆车买下来少说也要用上三五年,长的开上十年也不奇怪。大家选车时对发动机、变速箱、马力、油耗等性能都想弄个明白。
车辆性能当然重要,但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其实也也很重要啊,除了上班和在家,日常接触得最多就是自己的车了,生活中大家对健康和安全都很重视,但买车时却很少去了解汽车的安全性、健康性。
这也不能怪消费者,汽车的安全性和车内环境是否健康,普通人的确很难感知,就算是专家,只是试驾或者静态观察,也很难评价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高低。
买车之前查一查权威机构的评级,了解下安全性和健康性,避开一些不靠谱的车款就显得很有必要


就像我之前专栏写过凯迪拉克XT4的体验文章,有朋友看完后问我XT4安不安全,车内有没有 “毒气”,虽然我开过几天,但我也不知道啊
 第31张图片 那该怎么办?这时候就要查权威的第三方的测试成绩


一是查碰撞安全测试——找「中保研」

简单地就是说遇到碰撞、侧翻等意外事故时,车辆能不能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目前国内较有参考价值的碰撞安全测试是C-IASI,简称中保研。
中保研的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侧翻安全的车顶强度,到座椅安全、行人保护、自动刹车辅助装置管不管用都有测试,测试项目十分全面,而且测试标准十分严苛,哪怕是大品牌高价车型,也可能在中保研测试里发现安全短板。
 第32张图片

中保研的网站支持手机端搜索,首页就可以方便地查到具体车型
 第33张图片 点击这里就可以查询http://ciasi.org.cn/


搜索到XT4的测试结果,重点是看红圈里面的几项指标。黄框里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主要反映指低速碰撞下的修车成本,「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反映正面低速撞到行人时,对行人的保护,黄框里的这两项相对没那么重要,但也可以参考
 第34张图片

而中保研采用的评级和国内常见的“星级”不一样,从最好到最差分四级:
 第35张图片 凯迪拉克XT4在关乎乘员安全的「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拿到了G(优秀)的最高评级,在细分项里,正面25%偏置碰撞拿了A(良好)评级。
 第36张图片 中保研正面25%碰撞(车外)
 第37张图片 中保研正面25%碰撞(车内)
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都是G(优秀)评级。
 第38张图片 中保研侧面碰撞(车外)
 第39张图片 中保研侧面碰撞(车内)
 第40张图片 中保研座椅/头枕测试视频


车辆搭载的「自动刹车辅助」功能靠不靠谱,就要看「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XT4的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也是G(优秀),说明该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效果良好,在20km/h和40km/h面对静止障碍物都能在碰撞前刹停。
中保研自动紧急制动视频
 第41张图片 中保研自动紧急制动视频
中保研各个项目的详细得分,慢动作视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官网都能查询和下载。
总体来看,XT4在红框里的关键项目,「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整体成绩拿G(优秀)评级,里面的细分项目里,正面25%偏置碰撞拿了A(良好)评级,其他细分项都拿到G(优秀)评级。「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也拿G(优秀)评级,成绩还算不错。


抛开具体车款,看测试成绩总表的话,「车内成员安全」成绩拿G(优秀)的车款安全性会较好,选车时可以优先考虑,其他项目也一片绿都拿G(优秀)就更好了。「车内成员安全」拿M(一般)和P(较差)评级的,安全性就一般般了。
 第42张图片 注意这里有坑:
大家应该还记得有个历史更悠久,更「出名」,更受厂家认可的碰撞安全测试机构C-NCAP。
由于C-NCAP评测的「五星安全」车款比例过高,所以在C-NCAP拿五星的车款安全性不一定好,但连五星都拿不到的四星、三星车款,安全性就比较糟糕了。
C-IASI中保研测试由于选用低配车测试,且测试标准严苛,较少品牌车型可以拿到优秀成绩,所以在4S店、厂家宣传资料都很难看到中保研测试结果的宣传。相反,大家熟悉的C-NCAP由于碰撞测试标准较低,且倾向采用中高配车测试,大多数都能拿到「五星」的漂亮成绩,经常被厂家和媒体用于新车宣传。在C-NCAP拿「五星安全」的,看上去很安全的车,在C-IASI中保研测试里也经常栽跟头拿到较差的安全评级,因此C-NCAP安全成绩的参考价值相对比不上C-IASI中保研的测试。


二是查车内空气质量测试——找C-AHI

车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员的健康,如果是经常长时间驾驶,或者家里有抵抗力弱的孕妇、幼儿、老人,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就更需要重视车内空气质量。
目前国内较有参考价值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试是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
 第43张图片 包括车内挥发有机物VOC(甲醛和苯等有害气体)、车内气味强度VOI(异味)和车辆电磁辐射EMR(比手机辐射要强多了,但很少人关注),未来还将增加车内颗粒物PM和车内致敏风险VAR的评测。
 第44张图片

并生成下图的汇总成绩表
 第45张图片

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官网要进入二级菜单才可以搜索车型测试结果
 第46张图片 点击这里可以直达:
http://c-ahi.caeri.com.cn/evaluate?type=0


查询凯迪拉克XT4的测试成绩,在2019年第一批评测报告的VOC和VOI版块(车内空气质量),凯迪拉克XT4以89.5分得总分第二名(四星),沃尔沃XC60以90.5分得总分第一名(五星)。
 第47张图片

原因在于XC60和XT4都采用了新型的液态可喷涂型阻尼隔音材料(LASD),沃尔沃称为SSD,用来代替老式较不环保的「沥青阻尼片」,「沥青阻尼片」来自于石油提取物,由于成本低廉,广泛用于汽车之中,但其中的毒害物质在高温下会释放到车内空气中,容易导致车内异味和有害气体超标
新型的可喷涂型阻尼隔音材料(LASD)作为一种水基涂料,其生产过程依靠水作为分散介质,含有的VOC很少,有效的解决了有毒异味的问题,减振和轻量化效果也较好。但目前价格高昂,比沥青阻尼片贵好几倍,只有部分车厂开始采用。
 第48张图片

 第49张图片 LASD采用机械臂自动喷涂,能降低人力成本,将越来越普及
喷涂完成的可喷涂型阻尼隔音材料(LASD)
 第50张图片

车身钢板上看起来像双面胶,有明显臭味的弹性黏胶就是沥青阻尼片。
 第51张图片

在EMR(电磁辐射)版块XT4拿到了96.4分的五星成绩,仅次于100分的江淮瑞风S3。
 第52张图片 电磁辐射的得分差距主要在于「通信」部分的测试,即车辆开启外界通信时的电池辐射程度,第一名瑞风S3得100分,XT4得91.25分,远远抛离第三名的49.25分,这又是为什么呢?
瑞风S3的测试版本没有手机互联、车联网功能,没有装备T-BOX天线,因此通信工况的电磁辐射低。


XT4车联网功能丰富,能通过手机APP遥距监控车辆,进行开锁、启动发动机等一系列操作,但通信工况电磁辐射也控制在一个低水平,根据C-AHI的官方报告,原因在于XT4将T-BOX车载联网终端的天线集成到车顶的鲨鱼鳍中,相比于其他参测车型的内置T-BOX天线,车内电磁辐射会明显较低,信号也会较好。
 第53张图片  第54张图片

抛开具体车型看总表的话,在VOC和VOI版块、EMR版块两大项能拿到四星、五星的车辆环保安全性较好,三星及以下车款则较差,要慎重考虑。(强叔个人偏向于认为VOC和VOI版块的成绩更重要一些)


注意这里有坑:
甲醛不是很多商家所说的「无色无味」,而是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甲醛就是福尔马林,想想那个味儿),甲醛含量达到安全阈值0.1 PPM时,鼻子也能闻到(吸烟者的灵敏度会较低),同时鼻子可以闻到大部分VOC有害气体。
所以到4S店看车、试驾感觉到味道明显,甚至有刺激感(眼睛喉咙干涩不舒服),不要轻信销售的套路:“新车味道大是正常的,不是甲醛,甲醛是无色无味的,送包竹炭给你吸吸就好了。”相信自己的鼻子吧。


最后,看安全测试要擦亮眼睛
不要轻信同款车型在国外的安全测试结果:由于各国法规、市场偏好不同,同款车型的不同国家/地区版本往往在车身强度、安全配置、用料环保程度都有差距。所以当商家告诉你某某车拿了美国/欧洲某安全大奖,对你在中国买车没多少参考价值。
延展阅读:如何看待国产汽车减配被「实锤」?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867427/answer/5825292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高敏658 发表于 2020-4-20 17:53:0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真的不懂车,也不愿意花时间了解看车,那就直接将汽车资讯APP打开,看下销量排行榜。前几名重点考虑。什么朗逸,轩逸,卡罗拉等等都是好车,而且保有量大,对你的配件保养都有优势。可以不去花时间了解什么生产平台,工艺水平等等。你要想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慎重考虑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你拿来直接参考就好。
然后根据自己的预算以及意向的车型,基本可以缩小范围在3台左右。再去4s店看看优惠情况以及自己的喜好,基本可以确定。
还有就是关注下油耗,实际油耗可以看看小熊油耗,里面实际油耗都是广大车主分享的。油耗还是后续用车成本的大头。
有什么选择困难的车型,欢迎来聊。
其实买车的过程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长你的谈资毕竟汽车这个话题如今已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买车的时候也是什么也不懂,虽然自己是汽车行业的,但是真正选一台自己认可的车子,发现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毕竟是自己买车,希望自己对选购的车子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就是对比,从各个维度对比,最后找到一个平衡。
当时为什么要买车,2015年最先是公司团购福克斯,当时是75折,自动挡乞丐版10万不到的裸车价,我当时觉得福克斯也就是个多连杆后悬架比较有优势,而且油耗也没有什么优势。奔腾B50也是多连杆,马自达睿翼的底盘,而且当时还便宜,裸车7万多,而且空间还比福克斯大,虽然动力差点但是开车也不要太快。于是犹豫中错过了福克斯。差点买了B50,因为后来想法发生了变化,好像发动机确实老了点,老速腾的发动机105马力,动力差且费油。后面又考虑了刚刚上市不久的全新英朗,优惠不是很大,动力也就那样1.5L的发动机,1.4T又太贵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关注动力了,可能汽车评测看多了,那些牛人都非常关注动力水平,油门调教。更主要是英朗旁边放着的威朗,让我眼前一亮,感觉不甘心买英朗,总觉得low了点。心态再一次发生变化,以前连B50都看的上眼,现在连英朗都看不上了。威朗也是刚上市,价格没有什么优惠,感觉不适合现在买。接着目光放到大众,先看了宝来,朗逸,不愿意买个满地跑的出租车,而且1.6L的发动机没什么亮点,110马力,也就比老速腾的多了5,不考虑。又看了新速腾,这次是看中了,1.4t发动机+多连杆独立悬架,加速体验深入我心,而且真实油耗7个以内。可是因为当时上这套动力总成,裸车将近15万,落地16万多,超出了预算,pass。然后去看了斯柯达,我理解,就是上海大众,速腾的竞品明锐1.4T总成也就便宜了1万的样子,裸车13万多,又觉得内饰实在太老了,而且小问题还是比大众多的,也是板车,最后犹豫了下还是没买。后来又关注到同事买的标致408,第一感觉车子外形很雅致,空间大,而且1.2T发动机配合稳定的爱信6AT变速箱,兼顾动力和油耗。油耗大概在7.5以内的样子,悬架的话法系车的底盘调教还是业内公认的。但是当时优惠2.2万,法系车定价都比较高,当时这个车子在15年也是很火的,裸车达到13万。正准备入手时,发现隔壁的雪铁龙C4L,了解了以下,这个车型就是标致408一个平台搞出来的。动力总成,轴距,公司都是神龙汽车。最重要的是优惠还大,优惠3万,裸车价12.1万。悬架方面还比标致408多了一个横向稳定杆,雪铁龙的底盘也是非常好的,调教出了独立悬架的舒适度。空间方面,轴距比速腾还大,2710mm。内饰属于比较低调的全黑内饰,但是该软的地方不吝啬,比大众系的看着舒服。然后1.2T发动机也是在当年小排量发动机的佼佼者,缸内直喷136马力,是PSA和宝马联合开发的,当年三缸机还不太流行,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勇气的,主要是抖动确实没那么大。当时年少冲动,怀着一颗爱国情怀就是不买日系车,现在想法也有所改变,卡罗拉轩逸的可靠性确实牛逼。
最后,综合考虑了发动机技术,动力,油耗,悬架水平,内饰,外形,空间轴距,以及优惠幅度保养费用周期(雪铁龙7500公里保养一次),达到了一个平衡,就选择了雪铁龙C4L。现在看来,可能有一点的后悔,当时没有加钱上大众速腾,或者选择日产轩逸,雪铁龙的保值率真的是辣鸡。还有1.2T发动机设计问题,把正式皮带放到机油缸中,导致皮带掉毛堵塞问题。但是官方也提供了免费更换皮带的服务,还是解决了。小问题也有以下,比如换了玻璃升降器,转向柱,水箱,还好都是质保期内。现在不敢乱造了,再坏就要自己掏钱维修了。下面秀下我的小四,保养还不错吧。
 第80张图片 说了上述的买车过程,我从一个小白,变成后来汽车选购话题中的畅所欲言,20万以内的车子,基本看车头就知道是什么车子,什么动力配置,口碑,油耗等等,中间的想法,关注点也在不断的变化,不断建立,推翻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希望你也能买到自己心爱的车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jack40709 发表于 2020-4-20 17:53:4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一般购车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按重要性的先后顺序排列:

一、价格
       价格决定了车型的选择范围。10万元以下基本只能选择A0级的小型车,比如本田飞度、福特嘉年华、铃木雨燕等。10~20万可以选择A级的紧凑型车,这个也是市场上竞争最激烈、车型选择最多的一个范围。目前国内大部分人购买家用汽车的预算都是处在这个区间内的。常见车型有大众速腾、福特福克斯、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等。预算上到20万元以后就可以选择普通品牌的B级车了。空间、舒适性、安全性较A级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福特蒙迪欧、马自达阿特兹等。如果预算是30万元往上,就可以看去看高端豪华品牌了。比如德系BBA三家,还有凌志、英菲尼迪、沃尔沃等。
        价格还跟购车人的收入相关,因为车首先是作为代步工具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如果咬牙买了个高档车却舍不得开,不如买个普通品牌的车经常开更能提高生活质量。一般来说,车的裸车价与购车人(家庭)年总收入相当是比较合适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一些。

二、用途
        用途也同样决定了需要购置什么样的车型才合适。在城市内代步通勤用的话轿车比SUV更适合。
        一般来说轿车在操控、油耗方面都比同等级的SUV出色。如果需要更大的载物空间和乘坐更多的乘客的话可以选择MPV或者轿车的旅行版。但如果要经常行驶在路面状况不太好的地方的话,SUV更高的离地间隙的确可以带来更好的通过性能。但除非4驱,一般两驱的SUV和普通家轿在脱困能力上不会有太大区别。

三、安全性
汽车的安全性也是选购的考虑重点,这部分比较复杂、专业,分成下面几个小点来细说。
1,车身结构。这个主要看车身的钢材用料,是否在关键部位使用了高强度钢材。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去搜索各测评机构的评分,比如C-NCAP、E-NCAP、IIHS等。网上的很多测试视频都有浓浓的民科味,日系车车轻钢板薄不安全、日系车不装防撞钢梁没良心等说法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如果有意多了解一些汽车知识的话,推荐Top Gear。
2,底盘系统
①悬挂结构,一般来讲独立悬挂比非独立的好。但是具体到每辆车上还是要看厂商的调教,多连杆的车未必会比扭力梁的车驾驶感更好。考虑到多连杆等复杂的悬挂结构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具体到家用车这个领域,使用非独立悬挂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毕竟家用车还是以大空间和平顺性为主要目标,基本不会有人天天把一台家用车开到极限。
②刹车。盘式比鼓式的好,通风盘比普通盘好。另外可以查查意向车型的刹车成绩,距离越短越好。
③轮胎。总的来说宽的比窄的好,宽胎可以提高车辆的弯道极限和刹车能力。但是太宽了会影响起步和油耗,所以得综合来看。另外就是看品牌,米其林、普利司通、倍耐力等属于国际大品牌,韩泰、锦湖等属于不靠谱品牌。
3,电子辅助系统。包括各种车身稳定、刹车辅助、制动力分配等,总之越多越好。
4,其他安全设备。比如安全气囊、大灯随动转向、日间行车灯、雾灯等。

四、便利性配置
我认为汽车上最需要配备的便利性设备应该是无钥匙进入和无钥匙启动,这两项都配备的情况下每次开车就不用拿钥匙出来,方便性大大提升。很多厂商只配备其中一样,在我看来都是脑残行为,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其他的比如座椅加热、导航、倒车雷达等就看个人需求了。

最后总结,购车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应当选择意向车型的低配或者中配版本。同一车型优先选择高功率发动机的版本。因为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才是一辆汽车的根本,买中低配是确保有限资金的大部分都花在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上。其他诸如导航、雷达、倒车影像之类的装置可以选择后期加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