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游戏力》:亲子游戏充满挑战,你知道如何克服吗

[复制链接]
24226 0
32区孤独冈本 发表于 2020-5-7 05:31:2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时代对于游戏的分类越来越细化,提到游戏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手游、网游、单机游戏等各色游戏。电子游戏产业化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也让人们遗忘了最原始的游戏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玩耍互动。对于父母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游戏邀请,也不知道要如何通过游戏走进孩子内心。

心理学家、游戏疗愈师、撰稿人劳伦斯·科恩博士工作时,发现成人在心理治疗中会花大量时间谈论自己的童年,当他将研究领域向儿童游戏治疗和家庭支持的领域时,发现父母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产生强大而正面的影响。在《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以下简称《游戏力》)中科恩博士将几十个具体案例、几百种方法与理论结合,期望帮助家长通过亲子游戏,给孩子创造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游戏力》:亲子游戏充满挑战,你知道如何克服吗 第1张图片

本文以90后职场人士为例,分析为什么身为家长我们不会游戏、如何通过游戏与孩子建立联结、家长应该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什么三个问题。

亲子游戏:将创作权交还给作者

    阻碍父母加入亲子游戏的因素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第一个游戏的重点并不是要联结,而是要确定我能都跟随她的带领,如果我做到了,那么说明我能跟她一条心,这时我们才可以一起玩耍。

科恩在《游戏力》里各用一章来说明如何跟随孩子与必要时主导孩子,但只要你仔细阅读,仍能看出在主导孩子的章节中所写内容还是以跟随孩子为主,而科恩博士强调的必要时可以概括为孩子出现危险或有不当行为时。因此,不难看出对于亲子游戏,科恩博士建议让孩子当剧本的创作者。

然而当我们预留时间和孩子玩耍时,总会发现自己难以“扮傻”,真正进入到孩子的游戏世界,或者总想指手画脚告诉孩子如何玩耍。科恩博士认为这源于父母没有放下身段,进一步探寻父母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童年时,成人很少与我们玩耍,自然我们也缺乏这项技能。

新生代父母中90后是最为年轻的一代,回顾90后的原生家庭,他们的父母大多是60后。据《中国共产党史》第二卷记载:“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2年)粮、油、蔬菜、副食品等极度短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出生率大面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只有在低层次需求得以满足后才会有高层次需求。而60年代出生的父母,在生存率不高的情景下,自然第一需求是最底层的生存需求,不会追求安全、社交、尊重、自我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为人父母后对孩子社交、尊重、自我需求的关注会减少。同样当这些孩子为人父母后,学习过科学育儿知识,却还是会对亲子游戏的认知产生偏差,当亲子游戏进行到自己童年时某个相似场景,极有可能唤起曾经的记忆,将科学育儿知识抛诸脑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游戏力》:亲子游戏充满挑战,你知道如何克服吗 第2张图片
马斯洛理论金字塔模型


    坐下来开启一场亲子游戏

“放下身段”有两重含义,一是说大人必须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才能和孩子真正玩到一块。第二重含义则是一种比喻,指的是大人在心态上要降下来,要跟随孩子,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科恩博士建议父母“放下身段”与孩子玩耍,来源于实战经验。不管是与女儿艾玛相处还是与前来“咨询”的孩子相处,科恩几乎都采用追随孩子脚步的方式,而那些原本封闭内心的孩子也慢慢打开自己的内心,让科恩窥探一二,使其能够给孩子父母正确的建议。

“放下身段”也与科恩博士说的保证安全前提不谋而合。儿童教育博主大J同样建议家长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眼睛,与其交流、玩耍。她表示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关注到孩子的表情变化,还能从孩子的角度发现隐藏的安全问题。
《游戏力》:亲子游戏充满挑战,你知道如何克服吗 第3张图片
“放下身段”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着重于情感交流,将孩子看成平等个体,放下干预孩子的心态,跟随孩子的脚步,才能享受到亲子游戏的乐趣。

联结:亲子关系的双向修行

    蓄满孩子的情感杯子

双职场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人带娃,于是大部分家庭的常见现象是父母上班,老人带娃。这中间由于育儿理念、陪伴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最容易出现的状况是亲子间联结断裂,需要重新联结。

2019年3月,智联招聘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对90后求职者进行调查,62%的90后表示择业时更看重企业是否能提供符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这表明,超一半的90后更看重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当面对父母这份特殊工作时,宝爸宝妈也会希望在亲子游戏中自己的情感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然而矛盾的是,众多90后年幼时缺乏亲子游戏的体验,不知道如何在游戏中令双方情感都得到满足,进而促进亲子关系紧密联结。

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中将依附理论(指个人为了寻求安全感而亲近另一人)比喻为蓄满孩子手中的情感杯子。不难看出,科恩博士认为父母在与孩子建立联系时,应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和喜好出发,满足孩子的情感联结。

外婆很辛苦,但是她的时间花在扫地、洗衣、做饭上,她关注的是孩子冷不冷、饿不饿,这只是生理层面的满足,而妈妈却做到了第二层,她和孩子的情感联结更紧密。——李丹阳《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中年糕妈妈李丹阳讲述了朋友作为职场宝妈,设计了一套睡前程序,顺利巩固了亲子关系,比起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外婆,妈妈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注重情感联结的高质量陪伴,也得到了孩子的积极反馈,并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加深了亲子感情。
《游戏力》:亲子游戏充满挑战,你知道如何克服吗 第4张图片
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记得给自己的充电

为了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职场父母回到家不得不放下自己渴望休息的念头,优先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而这意味着我们自身情感杯子将慢慢被掏空。科恩博士建议父母,在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时一定要记得给自己充电,保持自身的情感需求,以更好的浇灌孩子。

你可以找一位愿意愿意倾听并尊重你的人员进行交谈,也可以寻求家人的帮助,给自己缓解的时间。如果不幸的是暂时无人能帮助你,你可以学学育儿博主的建议,和孩子来一场偷懒游戏,假装自己是一名病人,让孩子充当医生为你治病。

亲子关系是场双向修行,在满足孩子情感联结的同时,我们又身为榜样,让孩子明白如何兼顾自身又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良性循环,促使游戏发挥真正的价值。

感受:给予孩子坚强的力量

    情况正在悄悄变化

传统上,我们不太鼓励女孩自由探索,因此她们的翅膀一直就显得软弱无力。而男孩呢,经常不得不彷徨在自己的情绪里,孤零零地面对自己,没有拥抱、没有体贴。

在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处于母系社会,女性承担着繁衍生息的重任,在氏族中处于核心地位。距今五千年前,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女性地位一落千丈。而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下,女性在职场、教育在诸多方面享受到不平等待遇。

1791年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女性开始慢慢觉醒,为了获得更多平等待遇而发声。到了今天,90后可以说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女性和男性仍然有遭受到部分职场歧视。而这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现到育儿中,则是带有刻板印象看待孩子。习惯于用娃娃、粉红等词语指代女孩;用变形金刚、蓝色等词语指代男性,在情感上的关怀也不尽相同。

澳大利亚知名教育家史蒂芬·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中阐述了男孩与女孩大脑结构的差异,同时指明了婴儿不关心性别。由此也不难看出,父母养育时根据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情感联结由刻板印象造成。
    男孩需要关怀,女孩需要力量

亲子游戏的初衷是进行情感上的联结,化解孩子的无力感。当下,父母已经越来越正视对女孩的才智、运动细胞、力量的培养,然而对男孩情感上的支持与关怀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希望他们能更加坚强。

对此,科恩博士建议男孩与女孩一起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孩子对异性与同性的认识,也让男孩能从中学习建立联结,让女孩从中获得自信和力量。当然如果这样的机会不多,父母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拥抱、安慰不会让人变得懦弱,只会让人在情感上更为坚强。
《游戏力》:亲子游戏充满挑战,你知道如何克服吗 第5张图片
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利,父母给孩子的照顾不应该剥削任何一种体验,而是应该让孩子充分享受到各种体验,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结语

游戏在疗愈孩子负面情绪、培养孩子自信、加强亲子情感联结方面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家长只需要放下身段,跟随孩子的步伐加入游戏,给予孩子坚强的力量,将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4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