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纽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复制链接]
49884 20
德福德芙 发表于 2020-6-23 21:38:4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是纽约的特点,也可以说说纽约最值得去的地方~


上一篇:纽约市进入重启第二阶段
下一篇:目击纽约市二阶段重启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吴迪 发表于 2020-6-23 21:39:10 | 只看该作者
 
2017年11月3日更新
 第1张图片


以下为原回答:
1.这里有全世界最棒的城市夜景!!!
先直接上图,再说别的。(分别拍摄于去年和今年)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2.这里是建筑爱好者的圣殿。纽约象征的 Empire State Building,代表着曾经资本主义巅峰的Rockefeller Centre, 经典Art Deco尖顶的克莱斯勒大厦,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建筑(1952年)Lever House,贝聿铭设计的Four Seasons Hotel,人来人往的Grand Central Terminal,当然,还有华盛顿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大厅(Federal Hall)等等。每一座都充满了故事/历史与辉煌。
 第5张图片

3.这里有影响世界历史的轨迹。美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罗斯福家族:西奥多.罗斯福(Teddy)与富兰克林.罗斯福(FDR)和他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均来自纽约。西奥多在20世纪打破了行业的垄断,促进了工人的福利,制定了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等沿用至今的现在企业福利待遇的基础(Square Deal),并建立了最早的国家公园宣扬环保意识。富兰克林则在大萧条中成功的挽救资本主义世界于悬崖之边(New Deal),并在随后的二战中采取的措施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格局和走向;埃莉诺则是美国最早推动有色人种和妇女平等运动的发起人,并在1946年伦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会议,主持拟定《世界人权宣言》。
 第6张图片

4.这里有世界上顶级的博物馆与艺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当代艺术博物馆( MoMA),古根海姆博物馆等等。著名的Museum mile,从80街一直到105街。只有你不想看的,没有你看不够的。
 第7张图片

5.这里是你不会迷路。曼哈顿的街道都是横平竖直,竖的是大道(AV),横的是街道(ST),就如坐标一样。
 第8张图片
在Rockefeller,偶遇曼 哈顿悬日

6.这里没人把你当外国人或另类。基本上只要自己不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没人会另眼相看你。
 第9张图片

7.这是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大街上都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公司/银行等等,汇聚着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这里的价值观是work hard,play hard或fuck hard。
 第10张图片

这些年国内,无论一线还是三线城市,都有建立国际化城市(商务区/住宅区/CBD)的口号。但到底什么是国际化城市,除了能用投资建立的高楼大厦/市政工程/道路桥梁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的海纳百川。大家汇聚到这里,互相之间更在乎交流喜欢的事务,聊天的话题,工作的成就,努力的方式,奋斗的目标等共同价值观,远大于在乎你是本地外地,你是城市农村,你是博士或高中肄业等地域或固有化价值观。

而纽约,是我目前去过的,见识过的,住过的,最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城市。
这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everywhere."
 第11张图片

第一稿
20150702
14: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冰蓝世界 发表于 2020-6-23 21:39:28 | 只看该作者
 
括号内为更新实时备注
Futago中午的烤排骨肉(lunch menu已取消)
Takashi晚上的蒜香神户
牛角的happy hour6元一碟的小牛排
川山甲的晾衣白肉
Nuaa的烤鸭包(此店倒闭)
西安名吃的羊肉酸汤水饺和牛尾干扯面
Ktown的烤五花肉盖饭(质量下降)
新世界美食广场的麻辣香锅和法拉盛美食广场的牛肉粉
江边城外的烤鱼
Terakawa的拉面
xu’s public house的墨鱼面
金丰的豉汁凤爪和蒸排骨
Jukai的寿司、烤牛舌和巴掌大的牡蛎
大户屋的寿喜锅
老城一锅足够分量的羊排和孜然烤串
Muji的葡萄干小饼干
......
噫!吾生也有涯,而吃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胖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fccffsds 发表于 2020-6-23 21:40:01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是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四个公园,它们可以说是到访纽约必去的地方,分别是:中央公园、高线公园、佩雷公园、以及巴特利公园城。
首先,中央公园。号称纽约「后花园」的中央公园,是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闲地,更是世界各地旅游者喜爱的旅游胜地。
这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里面有大片绿色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溜冰场、旋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还有湖泊可以泛舟水面,以及许多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大片的中央公园出现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邻近公园的上东区等地产成为纽约城市型高尚社区的代名词呢?
中央公园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 1850 年前后,以纽约为首的美国大城市正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人口激增,经济发展优先,加上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尚未涌现,那时候的城市人口密集,住房拥挤不堪,带来大量卫生疾病问题。人们急于需要新鲜空气和充足的阳光。
另一种说法是,赚足了第一桶金的商人们向往欧洲古典城市的贵族生活,他们呼吁,纽约需要像巴黎和伦敦那样拥有华美的公共场所,而一座宏大优雅的公园可以为上层社会提供马车活动场所。不同阶层的人们的需求不谋而合,中央公园应运而生。
最终,在激烈竞赛后,Olmsted 的方案中标。历时 15 年的建设后,中央公园在 1873 年全部建成。
它长约 4 公里,宽 800 多米,共占地 3.4 平方公里。我有好多朋友住在纽约,他们中的好多人,都喜欢清晨和傍晚在中央公园跑步。身处其间,仿佛进入了郊野森林,浑然不觉正身处城市的正中心。
中央公园的成功,在于设计者和管理者极富有远见卓识。早在建设伊始,政府就颁布了「严禁侵占条例」,并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和监督。因此,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间,有无数机构和财团觊觎公园的土地,最终还是没有突破这一底线。
而在公园的周边,是著名的第五大道、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汉姆博物馆、上东区、特朗普大楼等重要街道、地标和片区。功能活动带来空间内容,而开放场所为其增加了空间价值,二者相得益彰,成就了中央公园无法比拟的成功。
如果说中央公园是规划当权者为城市留出的一片绿肺,那么还有一些公园,是经由了民众和社区的力量,才得以变为现实。和中央公园不同,它们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是纽约的「网红公园」。
那么,它是哪个公园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韵玉儿 发表于 2020-6-23 21:40:52 | 只看该作者
 
谢邀。正好我最近就这个话题写过好几篇随笔。贴其中一篇,权当做回答。其他文章欢迎到我的公众号里看(搜公众号“假装在纽约”或“mr-jiazhuang”)。

比选择在哪里生活更重要的,是选择怎样的生活

过去十年,我在北京和纽约之间几度来回,横跨太平洋搬家了好几次。这两座城市几乎瓜分了我整个青春,也携手掠夺了我对城市所能怀有的所有情感,这些情感很难简单地用喜欢或者不喜欢来简单地定义,其中混合了热爱,感激,失落,挫败,留恋,厌倦等等许多难以言说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还在上海度过了大学时代。许多年以前,我坐长途夜车从南方的一个小县城到上海求学,一路上经过无数的城镇和村庄,听到车窗外不同的方言渐次变化,我彻夜未眠,18岁出门远行的少年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未来生活的雄心。黎明之前,车子驶进上海,两边渐渐出现一栋栋高楼,一盏盏路灯。下了车,我呆呆地看着一城灯火,那是我第一次和一座大城市相遇,直到现在我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动。

城市对人的刻画无形而深刻,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你的喜好乃至性格。北京是一座在空间使用上极度粗放而奢侈的城市,它大得无边,大得丧心病狂;许多办公大楼前的空地,在有些城市已经可以算是市民广场;就连许多街道,都宽得让人绝望。在北京时,我对这样毫无节制地铺陈所造成的不便心生怨恨。直到我去了香港,那是一座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与北京作为一组工整的反义词出现的城市,走在那里逼仄得让人无法喘息的街道上时,我无比地怀念北京的宽广和自在。那时我才明白,北京已经定义了我对城市的审美。

纽约是另一种形态的城市,有世界上最独特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北京和上海的综合体,既有北京那种对一切满不在乎的粗粝和豪迈,又有上海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精致和漂亮。

在纽约去快餐店点餐,服务员都会问上一句:Stay or to go?意思是在这吃还是打包带走?对于大多数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说,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偷渡客,无论是漂泊了数十年的老华侨还是刚刚扎下根的新移民,stay or to go其实是一个时时需要面对的隐喻。留下来,还是回国?每一个人都会经常在心里这样问自己,这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选择题,很难抉择,也没有完美的答案。这个问题像一个怪兽,永远躲在一角,逼视着每一个在异乡漂泊的灵魂。此中的种种撕裂,不亲身经历过是很难完全感同身受的。

留在纽约还是回国,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要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而对大多数困惑于此的中国人来说,它可以简化成在纽约的生活与北京或者上海的生活之间的一个比较。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和专栏作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有一篇散文《城市与雄心》(Cities and Ambition,国内流传的一篇中文译文翻译成《市井雄心》),对人和城市的关系有非常精到的描述。他说,伟大的城市总是吸引着有雄心壮志的人,有些城市因此成为了某种远大理想的聚集地,这样的城市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时时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随之而来。比如说剑桥(波士顿地区的一个大学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所在地) 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你需要更聪明”,加州的帕洛阿托(旧金山附近的一个小城,斯坦福大学所在地)传递的信息则是“你需要变得更有权势”。

至于纽约,保罗·格雷厄姆说,它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你需要赚更多的钱”。这个判断不算错误,但有些过于绝对。事实上纽约是如此复杂而多样,剑桥和帕洛阿托那样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只能传递一种声音,而纽约传递出来的可能有上百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对于我来说,纽约传递的最让人感动的信息是,“你要成为你自己”。这座城市以一种罕见的宽容和漠不关心,纵容和鼓励着每一个人做真正的自己。在这里,没有人对你说你应该做什么,没有人禁止你不能做什么,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你到底在做什么。这里没有年龄的概念,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人仍然在意气风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里甚至没有性别的概念,我在这里遇到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女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无比的独立而强势。这种强势不是对人吼叫或者蛮横,而是一种因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而无所畏惧的强势。她们同样可以温柔可人,可是却散发着迷人的让人无法忽视的自信。

也没有人在乎你来自哪里,说什么样的语言。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生命最舒展的状态绽放。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所以这座城市能够吸引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群,让他们看似矛盾却和谐地共处。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艺术家。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常青藤大学的思想领袖,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和画家,来自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普通人,还有无所事事异想天开的懒汉,他们每天搭载着同一列地铁,各自心满意足地奔向自己的远大前程。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纽约呆久了,你甚至会觉得这样毫无拘束的自由是不真实的,因为它让你忘记了在这个世界其他地方你会遭遇到的现实,而这可能正是它让许多人无法割舍的原因。

中国的城市呢?如果我们不那么苛刻,我们可以说北京和上海都是伟大的城市,或者终究会进入伟大城市的行列。

北京是一个不太容易能够让人一下子就喜欢的城市,它有无数让人诟病的缺陷,喜欢它有很高的门槛,你得适应、容忍它的种种不便。

北京的问题,在于它太粗糙了。它有一种别的城市罕见的傲慢,让它能够心安理得地忽视生活在这里的人。这让北京成为了世界上最不适合生活的城市之一。比如说,这座城市没有便利店文化,便利店的数量屈指可数,半夜出去想买瓶水都不太容易,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上海很多地方的便利店就已经密集到了一两百米之内有三四家的程度。

可是一旦你跨过那些门槛,就会非常喜欢。北京也在传递着“你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声音,尽管这声音还很微弱,但是北京可能是最接近纽约的中国城市,说它是中国版的纽约也不为过。至少相对于别的中国城市,北京是最能够让你感受到“我不在乎你在做什么”这一类信息的地方。它按照自己的方式野蛮生长,接纳,但不模仿也不迎合,反而成就了独特的气质。

上海有它的雄心,它的问题在于太努力了,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想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于是迫不及待地寻找模板,最后无非是成为更好的香港,更好的东京。

但是,上海有着北京和其他任何一座中国城市都无法企及的舒适生活。这种舒适部分地源自对细节和优雅的不懈追求,因为上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你要活得更加精致”。有些人会害怕这种信息传递出来的压力,但是另一些人沉浸其中并以此作为衡量生活品质的要求。此外,南方的城市通常都有浓厚的市井气息,相比北京的不近人间烟火,上海自然随和得让人感到亲切和感动。

我有时候会开玩笑地把我身边的朋友分成两种人,一种喜欢北京,另一种喜欢上海。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即使在老外身上也有这样的区别,在北京生活的老外和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没有哪一座城市更好或者更不好;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本质上其实是选择归顺哪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共处。因为无论在哪里,最终我们要面对的无非都是两个同样的问题:怎样和自己相处,以及怎样和世界相处。我们都希望能够选择一座伟大的城市,但是比之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远大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洛辰天殇 发表于 2020-6-23 21:41:0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甚至没有性别的概念,我在这里遇到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女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无比的独立而强势。这种强势不是对人吼叫或者蛮横,而是一种因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而无所畏惧的强势。她们同样可以温柔可人,可是却散发着迷人的让人无法忽视的自信。" @假装在纽约 的这句话深深地的打动了我,我的朋友去了美国一年,我就在他身上感受到了迷人的自由的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wuquinn 发表于 2020-6-23 21:41:21 | 只看该作者
 
纽约精彩得你可以和这个城市谈恋爱而不感到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妞妞小丫头 发表于 2020-6-23 21:41:37 | 只看该作者
 
围困纽约 | Trapped in New York

 第23张图片
原文/@natepoekert via Medium
翻译,编辑/爱尔文

五年前我来到纽约时,身边带来的是一张单程票,两个粗布袋子,没有工作,甚至没有一件冬天的外套——飞机降落的时候,迎接我的是零下15度的气温和死寂的暴风雪。五年后,带着骄傲或无奈的心情,我可以宣布:纽约并没有杀死我,却困住了我——我被牢牢地困在这个天使与魔鬼并存的城市,动弹不得。

她困住了我的工作,也许我竭尽全力,能够在同行中保持中上的职业水准,但是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二十三四岁刚从哈佛或者沃顿商学院毕业,径直杀入职场,就能每年赚50万美元的人——他们时刻关注的词汇是“效率”;他们让公司们不再选择相信那些更老的、却不那么聪明的员工的决策;他们大概会在24岁左右拥有公司的股份而现在的我仍要紧盯自己的银行账户余额——看看我能不能付得起去加州参加朋友婚礼的机票。

她困住了我的爱情,纽约的无数人群,也包括我,长期处于自己会孤独过完余生的忧虑中。我来纽约之前的朋友在此时全都结婚生子而我在纽约的朋友只有20%结了婚,生子的更是少之又少。纽约之外的城市,人们结婚的原因是“你让我变得无比快乐。”而在纽约,这句话变成了“感谢上帝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结婚的人,我们什么时候去领证?”我曾亲眼见到一个同事和我一起工作到深夜,临走时对我说,“我得早点回去了,明天要结婚。”


 第24张图片
就是如此疯狂的一个城市将我困住,更准确地说,是我“陷入”了纽约。男人健身、女人化妆,大家都试图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沿着Broadway走1分钟,你甚至会觉得人人都像个模特——光鲜的外表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你的面具,没人会在第一眼就想到你的房间有多脏乱,或者你是不是住在布鲁克林的贫民街区。我陷入了无止境的全方位证明自己的需求中——这里有太多比我长得好看的人,有更多比我有着更好工作的人,我试图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己生活的精彩,但很多时候我让自己感到虚伪和愧疚——我尝试着打破这座城市的生存规律,却不断地陷落其中,外在的知觉和身份是这座城市的一切。


 第25张图片
我被困在这里,但庆幸的是,我没有丢掉我的活力,相反,来纽约之前,我无法想象我能像现在一样工作,充满精力、充满创造力,每天和这个世界上最聪明和最具创造力的人共事,人们成功时的快意会被分享,失败时的沮丧会被共勉。这里大概有你要的全部,这座城市从来不反对什么,一切似乎都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即使你三十四十,即使是在周一的晚上,你也可以和朋友聚会喝酒直到凌晨,第二天依然精力十足地去上班。她从来不管你的生活,不管你的价值观,不管你的性取向——只要你明天还继续生存在这座水泥森林,即使是在边缘。

经常有人问我是否爱纽约,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沿着第五大道向北走,逆着夕阳看到那座103层的帝国大厦时,爱或不爱似乎都并不重要,只是这个场景,已然成为了一次次支撑我和无数人在这座城市走下去的原因:

“I can't believe I live here. ”


原文发表在我的公众号:出国这些年(man_in_US),欢迎关注。
http://weixin.qq.com/r/yUwbAxHEPExDrVVg9xnb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石头剪刀布布布 发表于 2020-6-23 21:42:23 | 只看该作者
 
在繁华的闹市里,转身便是静谧安逸的生活。
周三下午五点半,穿过一大片Tribeca铺满石子的小路,去China Blue吃蟹粉豆腐;周六早晨十点,在惠特尼的天台上眺望High Line和远处的奇异建筑;周日下午两点,在MoMA PS1的餐厅里看着院子里灰色水泥墙上的艺术装置泡沫;周日晚上六点,坐着East River Ferry,去北威廉斯堡的Blue Bottle买(雀巢)咖啡;周二中午一点,去Dumbo看白天人迹寥寥的旋转木马,脑补电影布鲁克林的开场镜头;周五晚上九点,在Grand Central看打烊却依然亮着灯的面包摊位…… 这些日常经验穿插在忙碌的工作间,让生活充满了美学的意义,而其美化的客体--工作本身--足够再写出几千个为什么爱纽约的理由,这大概就是纽约最迷人的地方了。纽约自身就是双城记,是喧哗高效的商业机器,又是慵懒潇洒的艺术桃源。在这里,生活方式是可供挑选的,而非被强加的。纽约没有东京香港那种压倒性的单一气质,没有伦敦的繁文缛节,比北京自由,比上海富足。这里充满了移民,却莫名最像每一个旅人的精神故乡。
明明是异乡异客,待久了,却对这个城市,甚至这一词汇、意象、衍生的概念拥有比家乡更深的乡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JQ218 发表于 2020-6-23 21:42:46 | 只看该作者
 
杜尚曾兴奋地说:「纽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如果你想快速领略美国的艺术,去纽约吧!这座城市里的大都会、惠特妮美术馆和 MoMA,已经勾画出了美丽的美国愿景—新移民、新思潮、新标准。
 第29张图片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世界大战之后,那些来自不同艺术方阵的大师们,在美国这片充满了「机器文明」的大地上,重新建立起崭新的当代艺术标准。其中,杜尚曾兴奋地说:「纽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相比于那些动不动就号称「上千年历史的古城」,纽约是一个绝对的新人。它没有历史,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它试图把世界上所有的历史文化都收入囊中。就在这样一个杂糅、矛盾的城市里,它有最脏的地铁,也有最豪华的公寓;它能容纳各式各样的怪胎,也能捧起绝世无双的天才。而在这个大熔炉里,文化每天都在激烈地碰撞和生产着。如果你想快速领略美国的艺术,在纽约有几个地方一定要去。
「百宝箱」大都会

如果说美国的美术博物院「群星璀璨」,那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而当你近距离观看这颗星的时候,又必定会惊叹于它的异彩纷呈。作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和艺术品有 200 多万件,涵盖了世界各地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可谓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866 年巴黎布洛涅森林举办的一次美国独立日庆典。美国最高法院首任大法官的孙子约翰·杰伊律师宣称,美国人是时候建立自己的艺术博物馆了。当时的发起人包括商人、理财家、卓越的艺术家与思想家。最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 1872 年开幕。
目前,博物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 82 街 1000 号,建筑物总长约 400 米,占地 18 万平方米,比 19 世纪 80 年代的馆址大 20 倍,现有藏品超 300 万件,与中央公园西侧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天文馆遥相呼应。
大都会里除了 5 個主展厅—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展厅,还有大大小小将近 300 个陈列室—包含了服装、希腊罗马艺术、原始艺术、武器盔甲、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古代近东艺术、中世纪艺术、远东艺术、伊斯兰艺术、中国艺术、版画、素描和照片、20 世纪艺术等,而且还在不断丰富中。
第一次逛大都会的时候,面对如此繁多的艺术品,总有过度兴奋后的缺氧之感。
除却数量众多、跨度巨大、品质优秀所带来的震撼之外,让人敬佩的是它尽量还原了艺术品的生态。所以,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具神像,还有一座埃及神庙;所以,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画,还有挂画的房间。作为观者,你大可沉浸其中,畅想往昔。
中国游客到大都会,必看的是原位于山西洪洞的广胜寺元朝壁画《药师经变》。1929 年,寺里僧人以 1600 元大洋将壁画卖给了两个美国人,所得款项用于维修庙宇,令人唏嘘不已。「中国:镜花水月时装展」曾将这里作为主展厅。展览由电影导演王家卫担任艺术总监,呈现中国美学对西方时尚的影响,并探讨中国如何催化着几个世纪以来的时尚想象。
这个展览引起了许多讨论,不少人批评大都会歪曲了「中国」的形象。但博物馆服装学院策展人安德鲁·波顿这样解释道:「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展现的不是真正的中国,而是一个关于中国的幻想,一种东西方的相互分享。」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在这里得以看到中国不同的绽放形态。
 第30张图片
壁画《药师经变》
 第31张图片
希腊罗马雕像
此外,大都会还举办过多次和中国相关的主题展览,像是「秦汉文明」「神奇生物:中国丝绸和漆上动物展」「水墨:中国的书写艺术」「丝竹:中国音乐与艺术」,目前展出的是「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传统」。
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北端翠亨堡的大都会修道院分馆(The Met Cloisters),建筑外形是一座古堡,许多建筑材料来自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 5 个中古修道院,就连植物园里的红陶花盆和植物样本,也还原了中世纪的风味。这一创意,来自美国慈善家、收藏家约翰·D·洛克菲勒。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8 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