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复制链接]
71076 10
懂你1 发表于 2020-7-11 23:12:1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上一篇:川普再次要挟德国:必须多掏军费,否则面临俄军入侵美军可不管
下一篇:德国国防部长:猛批中国只是让自己舒服点,但会阻碍后续接触
标签:德国二战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重庆华爱鼻科 发表于 2020-7-11 23:12:24 | 只看该作者
 
机会渺茫的纳粹德国,单从军事角度去看,怎么才能取胜?从后来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曼帅角度去看德国的战略战术,确实浪费了巨大机会。

 第1张图片

其实不止曼施坦因的视角,如果历史能够重来并且德国修正犯下的全部战略错误,纳粹真的有可能会赢,虽然赢面不大。
总结起来,德国有五胜三败。
五胜:
第一: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机会。当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击发前所有的拉栓动作,而且英国刚刚上任的首相丘吉尔已对撤回军队不报希望,预计只能撤回几万人,而不是几十万大军。如果希特勒不是脑子秀逗了,让装甲部队暂停进攻,就会彻底把英法军队逼入死角,伤及英国根本。
第二:早些进行全国战争总动员,彻底完成巴巴罗萨计划,这才是决定德国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但直到1943年的时候,德国才进行了全国动员,之前的经济只能称得上是半战时混合性经济,还没有完全步入战时经济状态。德国进攻苏联的总兵力不过550万,后期德国动员的兵力更高,德国的最高动员能力在1000万以上。很不幸的是,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动员兵力的潜力,正如德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于1941年8月11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但现在已经察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而到1941年底,苏联重建和扩张了等同825个师级单位的数量,而且这还没有到达苏联一千万兵力动员潜能。
当时的西线,德国还有超过一百万的陆地部队戍守,防止英国登陆!虽然英国的确需要提防,但是这说明巴巴罗萨计划实在是对苏联掉以轻心了!
第三:德国应该重视北非的战略意义,并尽快控制其以多方面保证石油资源。一开始隆美尔横扫北非,但是苦于兵力不够,资源稀缺。若是足够重视北非,拿下英国控制的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并不困难。石油如果可以得到保障,德国在进攻苏联时的战略或许就可以有很大的改观。
也有朋友会问,为啥重视中东呢?首先中东大规模石油开发晚于二战,要到50年代,再有德国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密友,不能妄自攻击而失去中东影响力。
第四:应该积极利用乌克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民族主义势力。一开始乌克兰人看到德国入侵苏联,本想高举欢迎大旗,没料到猪去狼来,德国人在当地地盘上又搞屠杀又抢粮食,让乌克兰人既反苏又反德。
第五:德国应该尽力避免,至少延缓和美国开战。当德国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的时候,就很可能标志了其失败不可避免,美国在战争期间并没有竭尽自身全力,而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就已经把每一点人力资源都用上了,是彻彻底底的赌上国运的战争。要怪只能怪德国的猪队友,总的来说日本对德国从战略角度讲作用为负。
当时最好的结果就是,德国控制苏联的东部领土并能够成功守住,德国的潜艇切断了美英运往苏联的补给线,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失去了反抗能力,与德军处于僵持状态,随后德国和美国先后造出原子弹,由于核威慑达成停战协议。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德国赢面都不大,有三点必败:
第一,整个二战,战略层次的重要性远远胜过了战役层次。很多人说,如果德国早些时候进攻苏联躲过严冬会如何,如果德国于1942年春季进攻苏联会如何,但翻翻历史,当年拿破仑可是至少控制了莫斯科呢,二战德国军队只不过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就算德军打入莫斯科,恐怕也要遭受巷战以及巨大的伤亡。
退一万步讲,就算德国控制了莫斯科,那和拿破仑又有什么不同呢?德军一样会受到严酷的寒冬的折磨。而早在二战前,斯大林也准备了大雷雨战争计划,同时已经在西伯利亚等纵深进行了工业转移,苏联在大后方依旧有足够的力量组织人力和工业产能组织反攻,而德国脆弱的补给线和缺乏冬季装备,依然会成为致命伤。
第二,苏联的高层军官在前期虽然有诸多指挥失误,但是苏联总体的军事实力并不逊于德国甚至比德国还强。苏军的装甲技术出色而且数量众多,人力雄厚而且装备齐全,空军在中后期也完全不处于劣势。
一旦进入城市巷战阶段,德军的优势便不那么明显,这也是德军很难在兵力并不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拿下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主要原因。
第三,德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资源的匮乏,以及美英对德国工业区的战略轰炸。而德国空军对付英国尚且吃力,美国一旦参战以后,生产飞机20万架,仅B-24重型轰炸机就生产了1.9万架,即使战略轰炸机和德国截击机战损比1:1都不怂,德国的工业能力如何得到保证?而且德国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也没有大规模的登陆能力,所以很难遏制美国和英国。一旦英美苏三国同时与德国作战,德国多面受敌,战争能力立即捉襟见肘。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theng 发表于 2020-7-11 23:13:05 | 只看该作者
 
说实在的,对于德国来说,从其闪击波兰的开始,就意味着它是必定失败的,德国人口仅有8000万人,这个条件根本不能让其同时和世界三大强国交战。
如果完全只考虑军事问题的话,那么想赢得二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1940年或者更早直接进入战时经济以及总动员,争取在最快的速度打垮整个西欧,不惜一切代价登陆英国,接着不远征希腊,北非,利用所能动员的全部兵力进攻苏联,不说别的,兵力上就不显得那么捉襟见肘了。
仔细看看,这根本就不可能嘛,纳粹上台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希特勒绝对不会在战争前景貌似很好的情况下下达动员令的。
征服英伦三岛我是有些异议的,有人认为只要占领了英伦三岛就意味着消灭了跳板,有了稳固的后方,接着就可以进攻苏联了。
这么看,好像确实有道理,但仔细想想,是有问题的,首先征服英伦三岛和不列颠空战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换句话说,就算不列颠空战德国人赢了,你觉得英国人就会投降吗?或者说大英帝国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军队也会放下武器?不可能嘛,丘吉尔是个强硬到死的人,就算你取得了制空权又怎么样,总不能靠空降去占领英国吧。。
也就是说,想征服英国的唯一可能就是登陆英国本土,先不说德国的潜艇部队能不能彻底消灭大英帝国的海上抵抗力量。
就算你成功登陆了英国,你下一步面对的就是无休止的英国游击队和政府军的袭击,德国一样要耗费巨大的兵力去摧毁英国本土的防卫力量,等到你好不容易把这些问题全部搞定之后,最后你还要有大量的陆军驻守英国本土,否则就可以参考阿尔巴尼亚之于意大利,屁大点地都有个一两万人的游击队。
最要命的是,在丹麦战败之后,冰岛和格陵兰岛就交给了英美来共同管制,那现在问题来了,美军完全可以把冰岛和格陵兰岛南部作为跳板,利用冰岛进攻英国本土,在美帝重新光复英伦三岛之后,下一步还是登陆欧洲大陆,所以所谓的消灭跳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多拖了一点盟军可以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而已。
到了苏联这一边,实际上在大雷雨计划之前苏联就开始扩军,斯大林以为1941年打不起来了,所以闪电战才能这么顺利,但这不意味着斯大林不会于1942年或者1943年对德国发起进攻,两个意识形态完全相反的国家必定会有一战,而且关键是,时间拖得越久对德国越不利,苏军在疯狂的扩军备战,最佳的进攻时机就是1941年,所以想要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要在1941年就结束西线战争,即征服英国,不然你就是如鲠在喉,永远要担心屁股被人踹一脚,但征服英国的这种可能性又回到了我之前的假设,几乎等于零,时间拖到1942年,就算你解决了英国,所面对的苏联,可就不是那个1941年边境兵员300万人的苏联了,因为机械化兵员的组建和军校全面扩招的原因,到时候,苏联将是更加难以解决的对手。
苏联,尤其斯大林,是绝对不能允许一个无比强大的西欧国家的崛起的。
所以实际上,不管怎么打,一个领土仅有5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8000万的国家想同时打败一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一个领土最大的国家加上一个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这个可能性我感觉除了造出纳粹僵尸以外没有任何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非常亲切 发表于 2020-7-11 23:14:04 | 只看该作者
 
机会当然是有的,希特勒前期决策大部分正确,后期过于考虑政治因素,进退失据,造成一败再败,局面不可挽回。改进的办法有:
一、以封锁英国为主要目标,坚决争夺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制海权
针对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实力薄弱的短板,应放弃得不偿失的对英轰炸,保存空军实力优势,扬长补短采取以下策略:
1.可以学习日本成功经验,以齐柏林号航母为主,再改装部分辅助航母,在俾斯麦和提皮里茨两艘主力舰和其他水面舰艇、潜艇掩护下,于某个大雾有利天气奇袭英军本土舰队主基地,一举改变海上实力对比,完成对英伦三岛的海上封锁。
2.如果上策失败,则开出合适价码,邀请日本联合舰队远征印度洋和大西洋,与意大利、法国海军(同样要开出高价利用)配合,力求发挥日军航母战力远超对手的优势,彻底打垮英国海军主力,掌握制海权,迫使英国求和。
3.在日本和意、法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可采取引蛇出洞之计,以潜艇伴随主力水面舰艇徉攻北海航线薄弱环节,将英军本土舰队主力引诱到挪威与法国间海上三角区域,突然集中空军主力从多个方向持续饱和轰炸,待击沉炸伤其航母和大部分主力战舰后,再由诱饵舰队的潜艇和战列舰回头追击补刀,消灭英军残破舰队。
4.在地中海方向:在夺取希腊克里特岛后,应在意大利海军配合下,马不停蹄采取空降与两栖登陆相结合的战术,不惜一切代价夺取马耳他岛,拔掉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对德意非洲军团威胁最大的海空“钉子”,压缩英国地中海舰队活动范围,以空军和潜艇部队配合意大利舰队主力围歼英军巡航分舰队。
5.获取地中海战略优势后,软硬兼施逼迫西班牙开放通道,集中驻法陆空军和巨炮部队向直布罗陀要塞进攻,夺取英国海军基地,封闭其本土与地中海之间的海上联系。下一步,就可以畅通无阻向非洲军团输送补给,为隆美尔攻占埃及提供兵力和装备物资保障,则蒙哥马利和坎宁安无力回天。中东和利比亚油田到手,德国有油可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6.引进日军氧气鱼雷,利用潜艇优势远距离偷袭英、美国舰队、军火船、运兵船和港口设施,提高海上封锁的效率。
7、加强空军先进战机研制,在开发喷气式战机的同时,提高FW190产量,确保海陆制空权。装备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使用云爆弹,对英.苏大城市和军工企业实施毁灭性轰炸!
二、以歼灭苏、英陆军有生力量为目标,通过占领支柱城市、主要资源地巩固胜利成果
1.在结束法国战役时,在装甲部队过度疲劳参战困难的情况下,针对英国“发电机计划”,应果断向敦刻尔克败军集结地投掷毒气弹、集束子母弹和凝固汽油弹,以最小的代价迫使英法联军投降,消弱英军陆军精锐主力,为下一步进攻中东消除障碍。别怕英军以毒攻毒,难道他们会向法国占领区扔毒气弹不成?真的投了,德国空军就向英国伦敦等大城市投毒,看谁神经更坚强!
2.在发起对苏作战前,可先置南斯拉夫不理,让意大利支撑一段时间。集中两个装甲集团军,从利比亚和土耳其(或伊朗)方向,向埃及夹击,一举打垮韦维尔的北非英印集团,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
3.取胜后回师,顺手牵羊收拾南斯拉夫,然后修整一年,以参战精锐为骨干,将德国陆军扩充到千万以上。同时,与日本协调立场,确保关东军主力能够在德军下年攻苏时,从东线配合夹击。同时,通过外交麻痹苏联,引诱其出兵伊朗、印度、阿富汗抢占地盘,与英美翻脸,看斯大林如何抉择。
4.如果苏联在1941年夏天选择先发制人,则待其“大雷雨”计划展开后,先在波兰、罗马尼亚,依托河流、山地内线防守反击,等苏军久攻不下头破血流时,乘胜追击,夺取波罗地海三国、白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在冬季到来前,争取攻克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如果达不成目标,则答应斯大林求和,割据已占地盘加固防线,编练伪军。到第二年5月,与日军东西对进,会师乌拉尔,送斯大林到北冰洋当岛主,将苏联肢解成若干小国,建立傀儡政权。同时建立反英美的欧盟体系,整合已占各国和中立国资源,迫使美帝同意谈判结束战争,形成德日美英主导的世界格局。
5.如果苏联保守不战,则次年以第一波绝对优势兵力碾压过去,不仅要重演真实历史上“巴巴罗萨”计划的辉煌,而且要连续集中优势兵力打闪电战,彻底歼灭苏军主力,将斯大林政府赶到亚欧交界狭小区域,在德日威胁下惶惶不可终日。
6.在真实历史上攻破基辅后,应在冬季到来前,徉攻莫斯科,在与苏谈判(可表面答应斯大林求和要求)烟幕掩护下,集中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主力合围列宁格勒,争取在冬季前达成苏对德割地赔款协议,和平接收俄国旧都这一重要港口城市。否则,就让列宁格勒全城当饿殍,迫使军民投降。这样,可以解放北方集群大部分兵力, 在1942年度,从背后包抄斯大林格勒,配合南方集群发起高加索战役,夺取里海油田就胜利在望。
7.在1942年夏季挫败苏军哈尔科夫反攻后,可以步兵主力徉攻斯大林格勒,集中大部分空军、南方集群和两个装甲集团主力,带领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炮灰,直取高加索,夺取里海油田,迫使土耳其参战就是胜利。
8.斯大林格勒失败后,应在南线库尔斯克左右区域后退拉平防线,挤出兵力加强北线,与芬兰军队配合,坚决攻克列宁格勒,解放北方集群兵力。同时将格林手中的200万空军陆战师全部拉上来补充到东线,放手让曼施泰因和古德里安配合作战,诱敌深入,打几个漂亮的歼灭战,恢复因失败低落的士气。
9.在库尔斯克失败后,应大踏步后退缩小正面,依托河流防线顶住苏军攻势。接着,采取后方征集女兵执行本地和占领区警备任务的方式,调集所有后备兵力,组织200-300万以上预备队到东线乌克兰战区,居中策应整个东部战线,继续采取放弃次要城市的办法,诱敌深入打防守反击,以高交换比防御作战消耗苏联人力资源,争取转变双方实力对比。
10.将集中营中的战俘和犹太人组织起来,抽调精壮充当伪军,顶在一线消耗苏军兵力,其余的编入工厂加强军工生产或者在后方从事运输、警戒、反游击队任务。
三、以削减敌方战争潜力为目标,创新战术绝地反击
1.大批装备作战、救护直升机,以火箭弹和多管机炮居高临下对苏军装甲集群进行打击,形成不对称优势。提高被击落飞行员和伤员抢救效率。
2、学习日军特攻战术,组织后方伤残军人和狂热分子,驾驶人操导弹、回天鱼雷、汽车炸弹等特战兵器,在夜间与敌兵工厂、弹药库、军舰、兵营、车站等目标同归于尽。
3.给被包围部队空投炸弹背心,让他们像恐怖分子一样,与攻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本土人民冲锋队要装备铁拳和自杀手雷,在国境外交通沿线埋伏袭击敌军装甲力量和步兵纵队,争取在苏军、美军打进德国本土前,以少换多把敌人血放干净。
4.撤退前,对占领区采取“三光”政策,抓光壮丁不让敌人扩军,把一片焦土和老弱病残包袱甩给苏军。这样,就没有什么乌克兰第一、二、三方面军和白罗斯一二方面军了,斯大林只能继续靠老幼男性和妇女充数,苏军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向苏军后方空投生化武器,制造瘟疫,迫使对方顾此失彼,人人自危。
5.组织占领区反苏分子游击队,以牙还牙在苏军后方搞破坏,袭击医院等目标,破坏苏联粮食生产。
6、发动美洲德裔间谍,组织黑人、印第安人,采取自杀袭击、烧毁农田、投毒传疫等恐怖活动,针对英美社会薄弱环节搞地下斗争,掀起反战浪潮,迫使对方士气动摇,为和平谈判提供砝码。
7、以特战敢死队潜入苏联、英国、美国,刺杀其元首、将帅,制造政治动乱。破坏美帝原子弹工程,伞兵突击乌拉尔工业区。

 第17张图片


 第18张图片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洞源人 发表于 2020-7-11 23:14:19 | 只看该作者
 
二战,德国根本打不赢,除非德国在英法发出保证波兰领土安全的外交声明后“悬崖勒马”见好就收。当然,这样一来也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一些人看到曼施坦因等人的回忆录,就天真认为德国有机会赢得战争。这些人忽视了曼施坦因等人的回忆录是“应诏之作”,当时美国为首的“北约”饱受苏联“钢铁洪流”威胁之苦,美国人需要借助德国军官的“回忆录”来编故事贬低苏联军事力量。曼施坦因等人是在美国控制下帮美国人“写作文”,他的观点当然是“扯淡”为主,不足为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同时挑战英国(英联邦)、法国,还在1941年挑战苏联,这就陷入了欧洲强国的“群殴”之中。德国偷袭苏联1个月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发表了《大西洋宪章》,直接宣告了纳粹德国的死刑,完全是把德国当成“死人”来商量“战后”国际安排。这说明美国已经明确要参战,只是寻找参展时间与参战机会。德国就是再有能力,同时面对“欧洲内战”都力不从心,何况还有美国‘’摘桃子”。
1938年全球工业“五强”排序是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法国,1913年全球工业“五强”排序是美国、德国、英国、俄国、法国。这说明1938年德国比起1913年的德国其实国际优势要弱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德国就面临英法联军与俄军“东西夹击”,马恩河会战一结束,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就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汇报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说明只要是英法俄联手,德国必败。
1939年德国是在苏联“中立”、美国“观望”、英法“静坐战争”的情况下击败波兰,然后是在美国与苏联作壁上观、英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情况下击败法国。德国的“辉煌战绩”是建立在波兰、法国等国对“闪电战”不熟悉与美国、苏联“不出力”、英国“坑队友”的情况下取得了。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就不是英国那样“出工不出力”,而是“全民总动员”打一场生死之战。在德国进攻苏联那一天开始,德国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美国人只会“下注”到胜利者一边。莫斯科保卫战进入反攻前夜,美国的第一批战略物资刚刚运到北冰洋港口摩尔曼斯克,苏联人是在没有美国援助的情况下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几天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宣战,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向德国宣战,德国彻底陷入美苏英“群殴”之中,败局更是不可改变。
德国不可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除非不打世界大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岳桦林 发表于 2020-7-11 23:14:31 | 只看该作者
 
 第25张图片


当时的德国对原子弹的研究已经是领先世界的,如果调集所有资源全力支持原子弹的研发,赶在美国之前把原子弹造出来,那德国的整个战略态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好帅的蟋蟀 发表于 2020-7-11 23:15:2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当时德国不进攻苏联,而是南下拿下整个非洲和中东!或许还有的玩,毕竟那个时候中东的大油田还没有被发现,那可是一大笔资源财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米哪 发表于 2020-7-11 23:15:36 | 只看该作者
 
获胜的关键是在1943年打败苏联,下面来分析。
1. 德国获胜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我们不抖机灵,有两种选择是不予讨论的,即:
1) 占领捷克之后就收手,二战也就没了,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元首的心理的。
2) 横跨大西洋,彻底打垮美国,以德国的实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当然元首也没期望过(征服全球的说法乐乐就好)。
那么,符合当时德国实力、能够实现德国利益最大化的胜利目标就是:
1) 打垮波兰、法国、东欧(清除英国、苏联势力),打败苏联并把其势力逐出欧洲。
2) 在美国实力增长到能够渡海入侵欧洲之前结束欧洲大陆的主要作战。
3) 整合欧洲资源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联盟体系,对抗英美并且逼其放弃入侵欧洲的想法。
4) 至于英国,还需要看后续的德国(欧洲)力量与英美的发展对比,但保住欧洲大陆是问题不大的。

 第27张图片



2. 德国获胜的方式是什么?
这里我们继续不抖机灵,不考虑敦刻尔克放过联军、进攻苏联被拖后等不靠谱的事情,先从战争进程整体考虑。
1) 进攻波兰战役:德国打得很好,可以了。
2) 西欧战役:经典之作,可以了。
3) 不列颠战役:虽然打得不好,但事后理性分析,当时的德国确实没有实力打垮英国空军(德军实力并无绝对优势,并且此时英国的飞机生产速度与德国并无差距,作为进攻方的德国是无法完全打跨对方的)进而发动渡海战役(德军的海军实力更是处于更大劣势)
4) 巴巴罗萨战役:虽然有一定的失误,但相比苏联打的已经很好了。但是,终究没有打垮苏联,随着莫斯科的失利,对苏战争也日渐艰难,直至斯大林格勒惨败。到了1943年,德国已无明显优势,7月份的意大利战役结束了德国两年单线作战的美好时光。
5) 对盟军作战:英国虽然没有被打垮,但是其陆军力量在1943年前是可以忽略的(不扯北非了,那都是英吹、隆吹喜欢玩的);美国在1943年之前的战事也是以小规模、积累经验为主,尚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跨海远征(毕竟要训练数百万士兵、海陆空三军武器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两栖作战的摸索,强大如美国也要两年时间)。随着1944年到来,盟军完成大规模跨海远征,美、苏、英三国的人力物力优势彻底压垮德国,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第28张图片



从上分析,德国获胜的唯一机会,就是在1941夏季到1943年夏季的两年时间里打败苏联,并在1944年春天之前把大部分陆军调至西线,防御英美的入侵(此时,虽然英美依旧具有优势但不再是压倒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要跨海把优势部队投送到欧洲已基本不可能)。至于再之后,就要看德国(欧洲)与英美的长期发展了,本文不做讨论。
3. 德国怎么获胜?
下面重点分析,德国如何在1943年夏季彻底打垮苏联,并将其势力逐出欧洲。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无法打垮苏联?
2) 莫斯科失利后,德国是否还有打败苏联的机会?
3)德国在1943年夏季彻底打垮苏联的唯一办法是什么?

 第29张图片



下面逐个来深入分析。
1) 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无法打垮苏联?
德国巴巴罗萨计划的构想,是以波兰战役、西欧战役的经验为基础,意图以一次快速闪电突击打垮苏联以结束战争。由于波兰、西欧战役的过于顺利,使得德军高层对苏联战役过于乐观,对于苏联的超大纵深、极强的动员能力未引起重视,以至于最终闪电战发展成为总体消耗战,而一旦进入总体战、消耗战应该怎么打,德军高层基本是忽视的,以至于发展成后续的失败。
首先回顾波兰战役、西欧战役。
波兰战役:波兰纵深较小,且其国土被德国的东普鲁士、捷克(已被德国占领)包围。1939年9月1日战争开始,德军也分两路从东普鲁士、捷克开始突击,利用兵力、武器、战术优势快速包围波兰主力,至9月中旬波军主力已被消灭,国土沦丧半数,失败已无可挽回。
西欧战役:法国实力强于波兰,但依然存在小纵深问题,在初期受到重大损失后无力挽回。战役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德军三路突击。北路进攻荷兰,英法联军北上迎击;中路从阿登森林突破直插英吉利海峡;南路佯攻马奇诺防线。由于联军判断失误,中路德军的突击取得快速进展,在突破色当之后在北方的联军即将被包围,唯有撤退,这就是有名的敦刻尔克撤退让无数元首的粉丝扼腕痛惜,其实德军当时也有各种考虑,这三十万联军对战争整体进程的影响也没那么大。注意:这只是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未进攻敦刻尔克也是为下一阶段保留装甲实力。法国政府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征召500万兵员,英国的后续远征军也在准备中,但是但是但是,小纵深的问题来了。德军已经逼近巴黎,大片工业区即将失陷需要时间搬迁;新征召的兵员形成战斗力需要时间;新的防线需要时间来巩固;可是,已经没有空间来换取时间了;所以,第二阶段的战役呈一边倒之势,很快以法国投降结束。

 第30张图片



这里顺便提一下不列颠战役:法国投降后的英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陆军与德军比几乎可以忽视,但正是有英吉利海峡这个短时无法逾越的纵深,英国可以总动员,空军暴兵、加强海峡防御,德军只能望洋兴叹;后续德国再要征服英国,只能以总体战的方式和英国拼海空军,虽然德国总体实力强于英国,但是有苏联的巨大威胁,德国无法全力投入海空军发展;那么对于德国,更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英国陆军虚弱无法染指欧洲大陆的空隙,利用陆军优势打垮苏联,再来和英国拼海空军。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闪电战的精髓在于以兵力、兵器、机动等优势发动快速突击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摧毁其战争潜力;一旦敌方利用纵深优势空间换时间,不断的投入新的力量,那么战争就演变为总体战;到总体战的时候,拼的主要就是人口资源、动员能力、工业生产效率等,战术退居其次。巴巴罗萨的失败正是因为如此,下面来分析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及其战争过程。

 第31张图片



巴巴罗萨的总体目标:
集中德国陆军主力以及仆从国力量,分北、中、南三路发动闪电突击,快速消灭苏联北方、西方、西南地区的苏军主力,占领列宁格勒、莫斯科、高加索地区并建立防线。
巴巴罗萨的总体发展:巴巴罗萨计划的初期发展是符合德军的预期的,德军在最短的时间内包围、消灭大量苏军。开战近一周,便在明斯克达成一个大规模合围苏联西方方面军主力,以至于当时德军高层估计战争会在6周之内结束。但是,后续德军虽然一次次的达成大的合围、胜利,但是苏联快速进入总动员不管损失多少都能在下一次战役投入多少;反观德军依旧盲目乐观不搞总体战,兵力兵器的损失无法补充,再加上漫长的补给线,以至于到莫斯科战役时德军终成强弩之末并失利。
以上四个仅为实力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主要战役的俘虏,再加上南北两个集团军群的战果,苏军的总损失已达到400万以上。德军的损失相对较低,但绝不轻微,减员已超过60万(战死10万左右,但重伤者返回战场需要时间)但补充兵员不到一半,特别是一线装甲部队的损失比例更高,最为重要的是坦克等技术兵器的损失极为严重,部分部队的坦克损失达到80%,已严重影响了德军的进攻能力。

 第32张图片



莫斯科失利:
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从9月底基辅包围战结束时就开始了,首先就是形成了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包围,消灭苏军60万,又是一个辉煌的胜利,但为了消灭这部分苏军消耗的时间,苏军的莫扎伊斯克防线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继续进攻开始变得吃力,实际上德军的进攻能力已经大为削弱。随后就是近一个月的秋雨,漫无边际的泥泞让德军寸步难行,这时候德国战时工业的薄弱暴露无遗,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如此漫长的补给线上维持如此规模的军队补给,秋雨泥泞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至11月初路面冰冻德军恢复进攻时,德军的兵力、兵器数量及战斗力远没有数字上那么强大(兵力、兵器均占优势),再加上严冬导致的大规模冻伤减员(其实这也是德国战时工业的薄弱导致,连冬衣都无法补充),而苏军的防御力量再次恢复至100万以上,而且远东的生力军正在回调,补充兵员也以比德军快得多的速度补充,这一切都导致德军的进攻不断被消耗、阻挡;
至12月初被全面遏止,而此时德军的总减员已超过100万,大量技术兵器被损毁(冻伤减员几严寒导致的兵器损坏、丢弃占很大比例)。而在这短短一个月内,苏军虽然损失重大,但至12月初已经集结了110万反攻部队,反攻开始了,德军被逐出莫斯科100-300公里;虽然元首坚守的命令稳定了慌乱中的德军,减少了损失,但德军的进攻终于被遏制了。
巴巴罗萨至莫斯科战役的半年中,是苏军损失最大最快的半年,苏军总损失超过500万(俘虏、战死等绝对减员),相当于开战时的苏军已完全重建,在这样的灾难性损失下苏军仍能够及时补充力量;而德军损失较小,但因为补充不足战斗力仍有下降。在这样的对比下不难看出,随着莫斯科失利以及整个冬季战役,苏军的力量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实际上,莫斯科失利后,再也没有过一次重要战役德军占有数量(兵力、兵器)优势。

 第33张图片



莫斯科还是基辅:
在斯摩棱斯克之后,中央集团军群到底是直取莫斯科、还是先进攻基辅包围苏联西南方面军,是长期的口水焦点。实际上没有必要太纠结这一点,从现有材料来看这两种策略孰优孰劣是不好判断的。先进攻基辅可以极大的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保障中央集团军群侧翼,但结果是莫斯科失利;至于先直取莫斯科,那么近百万的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群侧翼,德军如何保障其脆弱的补给线和侧翼安全,而一旦直接进攻莫斯科,苏军肯定会重点防御中央防线(包括抽调远东部队等),德军能否在秋雨之前(一个月时间)攻下莫斯科?我觉得是不现实的。一旦秋雨来临部队被困,将面临被苏联西南方面军切断补给甚至被包围的风险。总之,即使直取莫斯科,不能说完全不行,至少成功的把握是不大的,甚至后果将更具灾难性。
从上文的长篇分析,主要由于德国未做好总体战准备,而苏联从开战就转入战时体制,导致苏德在兵力、兵器补充能力上的巨大差距;虽然德军依仗其军队素质、战术修养等因素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仍不断被消耗,同时由于战线的推进补给线的拉长(其实仍是德国战时工业的不足所致)德军进攻能力不断下降,而苏军虽然因为准备不足、军队清洗、战术劣势等原因损失巨大,但能够及时补充恢复,同时由于冬天到来加强了相对优势,此消彼长在莫斯科达到临界点,德军的进攻终于被遏制了。也就是说,巴巴罗萨计划是无法打败苏联的。

 第34张图片



2) 莫斯科失利后,德国是否还有打败苏联的机会?
莫斯科战役,德军虽然遭到失败,但其损失并不大(1941年损失超过100万,
但战死只有20万左右,战伤、冻伤的大部分可以再1942年重返战场),并且德军高层的盲目乐观情绪有所好转,从西欧调了生力军到东线,仆从国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同时德军在兵器、军队素质等方面依旧拥有明显优势,所以随着冬季的结束,德军开始恢复进攻并且在夏季取得了辉煌胜利,似乎1941年的胜利要重演。反观苏军,由于斯大林及苏军高层的忙碌乐观,导致其发动的冬季攻势超过苏军的能力而损失巨大,随着德军的恢复噩梦再一次开始,似乎仍要承受巨大损失。
但这一切都是表象,实际上德军已没有可能在战胜苏军了。首先来看苏联,苏联从开战就进入战时体制,至1942年已完全进入总体战模式,重要军火工业也已完成动迁,每一个人力都用起来了;实际上1942年苏联的军火产量就已经达到最高峰(43、44年有所增长但不明显)并且相比德国具有明显优势(考虑到德国要造军舰、潜艇等海军设备,优势将更明显);在人力上,虽然苏联损失了大量国土和人口,但依旧拥有人力优势,再加上苏联的动员能力,使其能够在接下来的战争里始终保持人力优势并且越来越明显;在军队素质上,虽然至1942年初苏军相当于重建,但经过半年的血与火,依旧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老兵、基层指挥官,高级指挥官也越来越适应闪电战(从战争学习战争,不适应的老人都被淘汰了),再配合苏联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坦克、火炮的数量优势非常明显),苏军相对于德军的素质劣势逐步缩小。反观德国,优哉游哉的生活仍在继续,当苏联每一个妇女都投入战争及生产时,德国女人仍在家做家庭主妇;
1942年,是苏德之间军火产量最悬殊的一年(而且,德国之前的军火库存在1941年基本耗尽,进一步加剧其劣势);在人力上,因为未进行总动员,其补充能力依旧堪忧,在与苏联拼人力时往往力不从心;在军队素质上并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士气有所下降,同时由于苏联人对战争的适应闪电战的威力正在下降,更致命的是由于人力不足补充的大量仆从国军队战斗力较差,将在后续的战争中引起致命的后果。所以,1942年的德军实际上是不可能战胜苏联的,甚至失败也是必然的,战争的进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来看1942年的战争进程。首先,德国已没有能力像1941年那样全线进攻,只能在北线、中线保持守势,集中力量经营南线;同时像1941年那样的大规模合围已基本不可能,导致德军的战斗效能大为下降,德苏的战损比对德军越来越不利。克里木的胜利虽然辉煌,但相比1941年仍要逊色不少,对苏联的打击有限。后续对高加索、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初期依旧比较顺利,但是随着补给线的不断深入,德军攻势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以至于后来无法同时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进行全面深入。我们重点来看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个真正决定战争的转折点。前期德军较为顺利,在确定进攻后很快就功至城下,但后续德军始终未能攻下斯大林格勒这一城市,为什么?苏军的英勇、瓦西里的神射、巷战的残酷等等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军通过顿河源源不断地将生力军送至城区(兵临城下电影的开头就是讲的这一幕)不断消耗德军,而德军的补充远远不足始终不能攻下全城;当然德军此时仍掌握主动权,攻不下就慢慢攻啊,问题是为了攻一城就让自身的侧翼(第六集团军)薄弱不堪,其实侧翼的薄弱德军自身也明白,但高层并不认为苏军仍有预备力量(认为苏军有生力量都被斯大林格勒消耗掉了);
反观苏军,在源源不断地往斯大林格勒绞肉机添加炮灰死死缠住德军重兵集团的同时,尽然在短时间内集结了100万的预备队(生力军),在1942年11月19日突然发动反击,仅一天就突破德军薄弱的侧翼(罗马尼亚人驻守),第六集团军33万人被包围;后续的解救行动也由于力量有限、冬季恶劣的气候无果而终(尽管有曼施坦因的出色指挥,德军战士的拼死奋战);更糟糕的是随着斯大林格勒及第六集团军的覆灭,苏军不断向东发展进攻,德军高加索方向的集群面临被整个包围的风险,德军终于下决心撤退避免了更大失败,但整个南线几近崩溃;更让德军绝望的是,在南线苏军集中百万预备队反攻的同时,在中央集团军群一线也集中了近百万生力军发动了规模不亚于斯大林格勒的反击(天王新星计划)),当然由于苏军指挥失误以及德军莫德尔的出色防守,未造成战线的崩溃,但德军依旧损失重大,也让德军对苏联的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巨大损失,虽说不能说德军败局已定,其仍有力量在1943年发起夏季攻势,但德军打败苏联已不可能,苏德战争的最好结局就是不断消耗苏军力量、缩短防线,最终在保有一定占领区的情况下停战;也许没有西线盟军的入侵还有一定可能,但随着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的反击以及之后1944年的大反攻,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就像一位德军军官所哀叹的,我们浪费了两年单线作战的美好时光。

 第35张图片



3) 德国在1943年夏季彻底打垮苏联的唯一办法是什么?
从上文对“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无法打垮苏联?”“莫斯科失利后,德国是否还有打败苏联的机会?”的分析,德国在1941-1943年始终无法打垮苏联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德军未进入战时体制而苏军自开战就进入战时体制,从而导致德军的人力、物力始终无法达成优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劣势愈发明显,军队的优秀素质不断被苏军优势力量消耗,最终被反推。那么很明显了,德国要在1943年夏季前打垮苏联,只有一个办法,即:
1)不要指望以一次快速突击就打败苏联,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准备
2) 战争开始就转入战时体制,至1941年底完成转型达到人力、物力的最大值
3) 在苏联建立傀儡国(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消耗苏联国力的同时增加自身力量。
1) 不要指望以一次快速突击就打败苏联,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准备:
上文已经详细分析,靠一次快速突击是无法打垮苏联的(至少是无把握的),
也不要指望在1941年就结束战争,从一开始就做好持久战准备。1941年的主要任务是消灭苏军有生力量,北线攻下波罗的海三国及列宁格勒(攻不下就围困),中线攻下斯摩棱斯克并配合南方集团军群消灭苏联西南方面军攻克基辅(莫斯科视情况而定,不作为1941年的首要目标),南线在攻下基辅后进至第聂伯河,之后全线转入防守并过冬,消耗苏联的冬季攻势。
从1941年的实际战事来看,要达成上述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莫斯科不一定能攻下(暂且认为1941年不进攻莫斯科)。在逼近列宁格勒、莫斯科、第聂伯河一线修筑防线,按照苏联的一贯做法,必定会在冬季发动反击,德军可利用防守消耗苏军力量,相比进攻莫斯科之后的惨败损失应该小很多而苏军的损耗不会低。而随着战线的稳定,苏军相比开战时已损失近30%的人口和大量的工农业产区,损失巨大。
1942年开始,随着德国的战时体制转型完成,德国依托略优于苏军的人力、武器(下文分析),以及尚有明显优势的军队素质,重点进攻莫斯科、高加索,将战线推至伏尔加河一线并沿河构建防御工事。从1942年的实际战事进程来看,德国在占有人力、武器的优势情况下,完成上述的战略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至1942年结束,苏联将失去70%的人口及工业,以及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其战争潜力被基本摧毁,失去反击德国的实力。同时,将波罗的海、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仆从国参与防线的驻守。

 第36张图片



1943年开始,若苏联依旧能够维持斯大林政府并且继续战争的话,那么德军集中一支突击力量(可类比1942年的南线,不需要投入全部力量)攻占乌拉尔工业区,彻底摧毁苏联的战争潜力。并且抽调可观的陆军力量充实大西洋防线、意大利阻挡盟军进攻(实际上1943年的盟军进攻规模有限,只要德军投入部分主力即可挫败盟军进攻),1943年底将陆军主力充实至西线,彻底打消盟军大规模渡海作战的企图。
至于后续怎么发展,按我的理解不是短时间能够决定的。盟军将长期无法进攻欧洲,德军也无力进攻英国,至于后续德国能否整合欧洲和英美进行决战还是长期对峙或者和谈,都不是能预料的了。
2) 战争开始就转入战时体制,至1941年底完成转型达到人力、物力的最大值
实际上德国从1943年斯大林格勒失败后才开始战时体制转型,军火生产快速增长并于1944年达到顶峰。1944年德国的军火产量超过1941年2倍以上,其中飞机产量甚至达到6倍以上(实际上如果1941年就转型的话,由于盟军轰炸未成气候,可以将飞机改造更多的坦克、大炮),与同时期的苏联相比各主要技术兵器各有高低(德军的飞机卡车有明显数量优势,苏联在坦克火炮数量有优势)并且总体有一定优势,同时考虑德军武器的质量优势,德军的总体武器优势将更明显;要知道当时盟军的战略轰炸达到最高潮,并且主要资源产区已失守,乐观估计没有战略轰炸及资源产地失守的话还可以增产30%。
再来看人口,德国当时有6500万人口(主要为德意志人,其他民族可忽略),在占领奥地利、捷克、东欧之后,总共可以动员9000万德意志人。苏联战前人口1.6亿,其中俄罗斯族9000万,在1941年底损失30%的人口(白俄罗斯、乌克兰居多)情况下,尚余人口1.1亿,其中俄罗斯族已不足8000万;从上述对比,苏联已没有人口优势,甚至在战争意志最坚决的俄罗斯族已处于劣势。那么,在相同的动员能力下,同样转入总体战的德国至少将与苏联具有同等的人力。
从上分析,假设德国从1941年6月开战就进入战时体制,到1941年底完成转型,那么在1942年,德军在拥有与苏联一样的军队数量的情况下,装备着超过1941年两倍以上的技术兵器(略超苏军),牢牢掌握制空权,军队素质仍保持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要实现上文分析的攻占莫斯科、高加索并把苏军逐到乌拉尔的战略目标是没有悬念的。同时随着战线的推进,苏联的人力、工业将进一步萎缩从而进一步加大德国的优势。1942年目标达成,那么苏联的战争潜力将基本被摧毁。

 第37张图片



3) 在苏联建立傀儡国(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消耗苏联国力的同时增加自身力量。
为保证德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利用占领区人力壮大自己削弱苏联,可以在占领区建立傀儡国,利用苏联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削弱苏联。分别来看;
波罗的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的俄罗斯化较浅、德意志化较深,从1918年独立后一向与德国比较亲近。1940年苏联重新占领三国后,短时间内进行了野蛮的国有化,并将近6%的人口投入古拉格,激起了强烈的反苏情绪。1941年德军进攻后,三国是箪食壶浆迎接德军,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只是由于后续纳粹的民族政策让三国失望没有起到很大作用;随着1944年苏联的反攻,三国出于对苏联的恐惧依旧有大量的人加入德国党卫军与苏联作战。因此,当时德国如果许诺三国独立,将轻易瓦解三国。
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苏联的集体化、工业化过程中损失较大,特别是乌克兰在30年代的饥荒中损失了近百万人口,这都是德国可以利用的。实际上,在白俄罗斯、乌克兰欢迎德军的场面也很常见。所以,德国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傀儡国的方式拉拢苏联国内的少数民族,进一步削弱苏联,具体可如下;
1) 将苏联在1939-1941年占领的东欧领土割让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仆从国,把东欧国家绑在战车(战争失败将一无所获)。
2)允许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独立建国并签订合约:德军帮助独立国家清除苏联势力稳固政权,独立国家加入轴心国对盟国宣战,并提供治安部队帮助德国巩固交通线以及提供正规军事力量与德军一起继续进攻苏联。
3)在占领的俄罗斯地区建立总督辖区,由德国直接统治并进行以战养战。

 第38张图片



以上措施将使德国以较少的力量巩固占领区和补给线,有效削弱苏联力量(战意最坚决的俄罗斯族毕竟不到60%),同时通过俄罗斯领土的直接占领区依旧可以以战养战;从而进一步配合德国的总体战略保障战争的最后胜利。文章主体到此结束。以上只是一个二战爱好者的推理。当然本人是坚决希望反法西斯同盟胜利的,不然中国怎么办,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欺负小逗比 发表于 2020-7-11 23:15:49 | 只看该作者
 
德国要赢得二战并非是一件登天的难事。

 第51张图片

其实,原本德国的需求是推翻《凡尔赛条约》,统一德意志,为德国人民恢复美好的生活。从敦刻尔克说起,德国应该迅猛进攻,攻下敦刻尔克,灭掉里面的英法联军。并坚持完成海狮计划,灭掉英国,不给美国登陆的机会。

 第52张图片

巴巴罗萨计划,也就是进攻苏联。一个合格的战略家一定会知道备足过冬的物资,用德国庞大的装甲集团发动闪电战,并联合日本在两大洋拦截盟军送给苏联的支援物资。推到三大城市的时候,如果强攻无果,应将三大城市团团围住,夺取制空权,切断其物资补给。

 第53张图片

如果还未能攻下三大城市,就要严防苏军的冬季反攻,利用曼施坦因的“弹性防御”战术,并备足过冬物资,等到来年春天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攻下三大城市。
纳粹德国有能力做到这些。
如果纳粹德国真的攻下了整个苏联西部,应当召集日军北上攻击西伯利亚,在打垮整个苏联后,再出兵帮助日本攻下中国和东南亚。

 第54张图片

但日本是绝对打不过美国的,因为轴心国的海军只有日本还看得过去。即使德国拥有了整个欧洲和苏联工业区,还是无法造出和美国一样强大的舰队。但德国可以利用他的空军配合日本舰队快速打垮太平洋舰队,再迅速登陆美国。如果能够在美国占得一席之地,整个二战其实就结束了。

 第55张图片

如果德国空军真的能配合日本舰队打垮太平洋舰队的话,德国强悍的陆军足以推平整个美国。拥有了整个欧洲和苏联的德国即使和同盟国死磕,也能磨死同盟国。

 第56张图片

在二战中,德国有很多机会可以赢下整个二战,是希特勒的病态心理和纳粹党的黑暗统治,葬送了整个纳粹德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落羿斌 发表于 2020-7-11 23:16:26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小编认为,探讨二战时德国有没有赢的机会,必须先搞清楚德国为什么会输掉二战,然后再探讨德国有没有机会能避开这些会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进而知道德国二战有没有赢的机会。
小编认为,导致德国二战失败的最大因素是它树敌太多,以德国的国力没有能力同时和美国、苏联、英国,这三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交战,这在当时和与全世界宣战没有两样。所以当这三个国家带着一众小弟群殴德国的局面形成时,无论德国怎样努力、在战术上如何成功,在战略上也赢不了了,所以说德国从战争爆发时其实就已经输了。其实,本来苏联和西方世界矛盾重重,德国如果和平发展的话,世界很可能也会发展成后来的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局面。德国不需要着急打仗,只需要在站队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在时机成熟时帮着其中一方打另一方就行,这样它必然会渔翁得利,获得发展的空间,得到长大为世界一极的机会。
小编认为,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等原因,加入西方世界对抗苏联对德国来说是最合理的发展路线,可惜由于一战失败的原因,德国把西方世界当成了敌人而不是战友。德国发动二战时也许胃口没有后来这么大,它当初只不过是为了拿回一战丢失的国土,或者说想把全体日耳曼人都纳入到一个民族主义国家里而已。要实现这个目标,闪击波兰拿回但泽走廊其实已经到了这个计划的最后一步,但这时西方世界对德国的容忍也已经到了极限。德国最终因为攻击波兰和西方世界彻底决裂,并不幸最终和全世界为敌。
既然这个战争打不赢,那战争爆发后及时抽身才是正确的。那德国有机会吗?小编认为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开始的时候机会很大,越往后机会越小。最好的机会是法国投降时,如果当时德国拿法国和现在一样当亲兄弟,打败法国后主动安抚并退出法国本土,并一再示好英国摆明自己的立场,苏联才是我们的敌人,也许二战可以在当时就结束,德国也可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7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