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人为什么会抑郁?

[复制链接]
35611 10
蜂蜜加水 发表于 2020-10-5 21:54:3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为什么会抑郁


上一篇:忧郁症怎么办?
下一篇:什么是神经衰弱?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kanxiong5 发表于 2020-10-5 21:55:1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见解,仅供交流。
心理学家、哲学家佛洛依德提出“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心理发生问题,很多都是源于“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匹配。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他的意识里告诉他“好好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但是他的潜意识里告诉他“别学了,休息休息吧”,那么这个学生就特别容易在学习的时候疲倦、懈怠,而随着意识和潜意识交锋的持久,那么就发生了问题:我明明在学习,但是学不进去。
问题就在于,意识控制你的保持行为,潜意识控制你的行进行为。保持行为和行进行为的目标如果不统一,那么就会产生问题。
但是有的人产生问题后化解不了,长期堆积在心里得不到很好释放,就会产生抑郁。
为什么现代社会抑郁的数量递增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现代社会中人的角色更加多元,工作、生活中的目标更加多样,每件事情都会造成意识与潜意识的冲击,多重积压就会造成抑郁情绪的累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宋宸奕 发表于 2020-10-5 21:56:08 | 只看该作者
 
抑郁可以是一种心境、情绪表现,也可能心理疾病、甚至是严重的精神障碍。
当我们遇到一些挫折、打击,心情郁郁寡欢、情绪低迷,这便是抑郁的心境,心境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可能是几天,可能是自己想通了,或者是自己有意识的调节,这种心境便会发生改变,尤其是生活中发生一些令人愉悦或者是体验个人能力、成就的事情时,这种心境便会迅速发生转变。
然而,比如考试落榜,遭遇失恋、亲人离世等这一类特别严重的丧失事件,情感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对于某些人可能会激活内心的痛苦、创伤,而体验到明显的抑郁情绪,失眠,感觉人生都是灰暗的,身体特别的疲劳,有种被耗竭的感觉,对自己有很深的自责和负罪感,或者是对自己价值感的怀疑和否定。在此时此刻,这些人便深处抑郁之中。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确能够很快的从丧失中调整过来,恢复正常的生活。
为什么,经历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有些人会抑郁,而有些人确不会呢?
用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说,当内心里“坏”的东西被激活的时候,一个人格整合相对完整,功能比较好的人,是不太会受到影响的,如果这个被激活的“坏”的东西,特别的强烈,出于自我保护,人会变得抑郁,此时的抑郁是一种心理功能,一种心理防御组合群,保护由于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导致人格(也可以说自我)的碎裂、甚至是解体,避免体验到的更为严重的痛苦,抑郁让尖锐的情感冲突变得缓和,让剧烈的情绪体验慢下来。当冲突所有缓解,那些曾经“好”的东西,便开始慢慢发挥功能,来帮助一个人自我治愈。
如果一个人本身的人格整合度相对不足,或者是有缺陷,对于他来说,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在抑郁的同时,可能会伴有很多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是精神障碍,此时是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是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来帮助他治愈和长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chaote261 发表于 2020-10-5 21:56: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平台邀请。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了,可能是因为抑郁症患者频频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重视抑郁症了。针对这个疾病,我们只有积极的进行治疗了,才能够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而老年人也成为了抑郁症侵袭的群体之一,了解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才能够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


抑郁症的原因




一、躯体疾病:据调查显示,在综合医院里面的内科病人里面,1/3的人伴有抑郁症,在许多的外科患者中,也有很多人伴有抑郁症。资据资料显示,抑郁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是5.8%,在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身上是9.4%,在住院患者身上是33%,在住院癌症患者的身上是42%等,这就说明了躯体疾病是很有可能会造成抑郁症出现的。



二、负性事件:当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负性刺激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和失落感就会出现甚至增加。当我们的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等发生变化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出现。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在下降。



三、性格原因:那些心里不存事情、大大咧咧、总爱说说笑笑的人一般不会患上抑郁症,而那些自卑、自责、多愁善感的人却很容易会患上该病,同时,那些过于追求完美,自尊心极强,对自己极为严苛的人也很容易会患上抑郁症。



四、社会、家庭因素:现在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很多的年轻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外面去打拼,这时候,家里就只剩下老年人了,年轻人忙于工作,对老年人的关心也越来越少,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就会增加,抑郁症出现的几率就会上升了。


五、遗传和药物:基因遗传这点不细说,但是肯定会有类似的风险,主要讲讲药源性抑郁!生活中,我们服用某些特定的药物会导致情绪低落,即出现药源性抑郁症。如降压药物复方利血平片、降压灵、降压片、复方降压平片、安达血平片、新降压片、降压静片、脉舒静片及脉乙啶、肼苯哒嗪、心得宁、心得安、美加明、甲基多巴等引发抑郁。抗厌氧菌药甲硝唑,抗结核药异烟肼,强心药洋地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帕金森药左旋多巴、金刚脘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消炎痛,胃肠功能调节药甲氰咪胍、胃复安,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催眠药安定以及口服避孕药等都有引起药源性抑郁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_请叫我小号 发表于 2020-10-5 21:57:11 | 只看该作者
 
灵魂,思想和身体有一个跟不上了,是该停下来等一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懒散中的梦 发表于 2020-10-5 21:57:25 | 只看该作者
 
抑郁是精神放血
慢慢最后你会一点劲都没有,不知道为什么,抑郁严重你会想去死
麻木埋怨周遭- [幼儿园]
反省发现问题-开始求学- [小学]
迷茫外求神通,投机取巧- [初中)
觉察慢慢的不在完全相信周遭所接受的讯息,开始独立思考独立感悟- (高中]
觉悟中发现自己所有果都有因,试图去从因改变,而不再纠结于过去的果- [大学]
觉悟接纳所有,为造物赞叹,彻底明白周边都是自己的投射,爱自己,爱他人- [一个人]
一个湖北石堰的人,当过老师,工作顺意,和同事相处不好,和领导关系不好,生活中可能受到了一些刺激,回到了家。在村子里什么都不做,也不下地干活,他的老师过来看他劝他,没有用,他老师给了他一根烟就走了…最后他活活饿死了,你说为什么,他是傻子吗?
当一个人处于奔溃边缘的时候,其精神的支撑点已经岌岌可危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恢复平静,而多数人需要借助于外力来平衡心态。
借助于外力
运动跑步,打球,爬山,看书,找事情做,无论做什么,只要有事情做,你就不会多想,哪怕一天到晚拿个手机玩游戏,只要有事做,身体累了,大脑就不会多想了。
通过心理医生或者心理专家的干预来疏导治疗。最近这些年,在国内每当某个地方发生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时,比如地震、煤矿发生事故造等成人员伤亡,有关部门派出救援人员的同时及时的派出心理专家前往灾区。另一个是通过向自己的亲人或者是最知己的朋友吐槽诉说心中的不快,怨恨,来缓解心中的压力。还有就是宗教,它是另外一种生活,它的核心是了解人,解释人,让人圆满
自我疗法,一个就是改变现有的环境,让自己跳出受精神打击的氛围,眼不见心不烦。环境改变人,让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来使自己走出压抑在心里的阴影。不至于在一颗树上吊死,一条道走到黑。
换个工作,换个城市,换种活法。其二就是,自我心里治愈。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安静的地方,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把委屈对自己讲出来,发泄出来,使内心的声音得以吐露,得到释放。这样既保证了自己隐私,又不会使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他人。
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来排解怨气,以达到平衡心态的目的。因为,人在冲动或是崩溃边缘的时候,思维方式是片面的、冲动、不完整的,甚至是激进的,已经无法再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了。
而当以书写的形式进行记录时,比如很多人习惯写日记,因为写日记也好写文章也好是需要思考,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这就相当于在整理自己的情绪,当你把最近的不顺心都条理清楚的记录下时,那么,压抑在心中的负能量也就消磨殆尽了。自己会重新对整个事件进行再分析


 第1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秋风落日 发表于 2020-10-5 21:57:4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结论来自瑞士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的童年研究,在她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里就有探讨过抑郁与童年情感创伤的关系。
抑郁症的原因就是因为童年创伤性情境与遭遇中所导致的我们必须要压抑在那些关键遭受上的真实情感反应,而这些真实情感体验被压抑、遏制,以及对于糟糕情境的适应使得人们未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情感上的自主性!也即真实自我其实是遭受了侵夺。而因为我们并不被允许依照自己的真实情感做法反应,从而得被迫屈从于父母无意识的情感体制的要求、适应其价值观、情感心理上的压抑与防御,在此情境孩子出于生存所需,往往得发展出一个“假自我”来适应环境,以此特定角色应对于关系。(温尼科特的概念)这个无形之中适应的角色后来承认了我们的基本“性格特征”,成为了我们在他人印象和观感之中不自觉维持或扮演的“人设”。它通常也都是我们内心将自身价值观所系之其上的“false self”(有时用“ego"),基于此而产生的身份上的优越感、幻象,或者 营造出的良好自我感觉。其存在的基础与依托是外界的认可,而非真实的自发自主的情感发展的状态,故而其并无真实的情感发展作为根基。(真实自我并未在长大过程当中有机会发展。)就像是水仙花的寓言里那喀索斯所爱上的自己映在水面上的美丽倒影一样,我们在头脑里为自己营造(且往往也被一些人配合着)的宏大的自我投影,并将此认为自己的真实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当假自我在后来的生活当中因为现实的挫折、出现动摇、坍塌、瓦解的时候,原本的假自我的感觉中所遮蔽下的问题就不免暴露了,抑郁的状态也就不免出现了。
抑郁症的状态表现为缺乏活力、对事物丧失兴趣,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被挫败、沮丧、恐慌所笼罩着,并难以从中走出来。抑郁症与抑郁状态的区别就在于抑郁状态常常是阶段性、暂时性,而非是长时性和全面性。抑郁的反面并非是愉快等积极情感体验,而是活力的状态,是能够自发地感受到自己真实情感体验的自由。那种明显能够体验到痛苦感受的状态,恰恰并非是抑郁状态。
自童年乃至婴儿时期起便在情感上过度调整,照顾父母的情感需要与外界要求,导致的真实自我缺失。
抑郁的爆发最直接的促因常常是旧的虚假的自大幻觉的坍塌所引发,这些旧的自大幻觉由于借助一些外界的认可常常得以维系着。而真实的自我和情感发展程度的缺失与滞后永远是其背后的核心。
我们文化里由于特定原因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意愿、感受的习惯,所以很多的创伤其实被隐匿在了我们的文化习惯和语言方式,也即是我们的意识之外了。事实上的创伤数量远比被揭露和公开讨论的极端情况多得多。少数被讨论的多为极端情况。比如被严重家暴等等,但是其它的情感虐待的做法通常因为习惯缘故并未被我们严正地用它的真名予以指陈。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被自己的父母以自身的方式所要求着,部分父母本身的情感发展状态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则会将太多的情感需要寄托于孩子去满足,当孩子的自我发展是以照顾父母的情感需求为核心时,这时孩子便难以表达及发展出自己的真实自我了。为了维系与父母之间的联结,孩子会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与感受,服务于父母的情感需要,在这种模式下发展出来的自我是一个以外界的目光和认可为依托的 false self,有时也称“假自我”。它与那个依托于孩子自身真实的感受与需要而发展出的 true self 相对。trueself是真实而富有内生的感受与活力的,假自我的状态则并不自由的。哪怕是感觉良好时不免也有踩高跷,或者膨胀的气球之感。抑郁的发生时常出现在内心幻象破灭,假自我里的 Ego 坍塌的之后。此时人们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得到那些我们依赖着的认可,无法实现与维持我们理想自我当中的形象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小便活在父母(后来为别人所替代)的期待之中,并通过符合某些外在标准而不断获得认可以维系自我感觉的人来说常常是极为恐怖的。就像是我们的生命失去了“导航”、“锚”的感觉。此时自己的真实自我并未得到发展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这种梦醒时分的残酷现实是人们往往极难以接受的。在没其它的借助物以平衡这种窘状和落差的时候,抑郁 是必将接踵而至。
而应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于自己自童年里的情感世界进行发掘,将那些在创伤过程当中所压抑与分离出去的真实情感与合理反应(如被伤害时的痛苦与绝望,受侵夺或遭受不公对待时的愤怒,以及委屈里的悲伤等等)进行重新体验及宣泄,如此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虚假的自大是对抑郁的抵御,而抑郁则是对那些深层的童年创伤中的悲痛、无助与愤恨的分离与抵御,当受创者能穿越恐惧(这些恐惧也是童年里的恐惧的延续与变种)触碰到内心压抑潜藏多年的真实的情感时,这个强烈的情感爆发常常会带来久违的释放与解脱。而对于真实自我的遗失的持续性哀悼可算作是在抑郁之中进行治愈的过程,那些原本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情感才能得到重新的生长与发展,许多的活力才会重新从我们的内心生长出来。要知道抑郁的反面并不是没有愉快这么简单,抑郁的反面是活力、是去体验自己真实的自己与情感的自由,哪怕这些情感是痛苦、是悲伤。纵使是悲痛,那也是我们真实命运里的重要内容,它是我们自儿时里的故事的重要真相,那些被自己的虚假的 ego所把持着的人必须要依赖源源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认可与关注进行补血,只要那个ego持续得以被维持着,他们是可以免于被抑郁困扰的,但是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心深处压抑隐藏着的真实遭遇的及其情感真相。(emotional truth)
另一方面,抑郁情绪的出现有时又是一个信号,那是关于无意识的压抑经验(repressed experience)被靠近了的缘故,是那些潜意识中原本未能被触及的强烈感受,即将要被带到意识层面的感受中的先兆。(这同时也意味着原先关于这些压抑经验的心理防御、否认,将被动摇)这些内心深处压抑着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可能是痛苦、无助绝望,深切的悲伤、亦或是我们不敢触碰与表达的关于某些真实遭遇的强烈愤怒、憎恨、攻击性。这些情感体验都与特定的创伤性情境相关,而因为太过难于承受故、或者表达会遭遇惩罚的危险而被压抑着。而真实强烈的情感体验、情绪反应的压抑,常常都要以我们丧失部分生命活力作为代价,而抑郁就是这些自发的鲜活生命体验被无形禁锢着的状态。
2. 抑郁爆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的伴随物
此话怎讲呢?因为在过去我们大多数的人所生长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原生环境,我们只需要适应这个环境里的人与人的互动方式及其要求,适应和扮演好特定的角色 便可以免于抑郁的造访了。(虽然彼时同样也并没有“活出真实自我”)在现代社会,适应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产生了全新的要求,而人们难以依托于旧的熟人社会中所具有的身份和角色去应对复杂动态的生活环境,此时人们内心真实自我缺失或发展滞后、低水平的缺陷才得以暴露。抑郁有时也会以人们走出熟悉适应的环境之后,原有的行为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新的环境而产生,一个充分发展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才能有效应对斡旋不同生活环境的各种挑战。而原生环境里其实人们只要适应了某种这个环境里的特定文化的期待、认定、要求,便基本可以应对各种社会交往了。因为虽然并无独立自我,但大家在关系中是“共生的”。有无真实的自我的意义与差别显现得并不算太大。(甚至于比较传统、僵化的环境之中,你有独立的自我、“个性”或“任性”有时反而是一件会引来批判的状态!因为你跟大家所普遍认为合适的状态“不一样!”)
想一想我上面的这种描述,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有多少人主要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中而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甚至其实根本就是缺失了真实的自我呢?数量其实是极为庞大的,只是许多问题暂且还处在潜在的阶段,尚未充分爆发出来而已。比如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是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原生长大环境,或者在所谓新的环境其实也只是延续着 旧环境之中所适应的人际相处模式。我们文化里的习惯与价值观无形之中所导向出来的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拥有自己的独立自我,不是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而总是屈从于外界规范要求,压抑与隐藏自身真实自我与情感。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乃至早几十年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自我、真实的自我则是个体主义文化价值里的产物)要求我们的不过是去扮演好那个文化和群体所要求的角色。而现代化过程之中的中国,旧的价值体系不再能给我们容身以寄托安全的需求的情况下,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就会得以暴露。曾经有一偏文章揭示 称 留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的程度高,其实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抑郁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才使之暴露而呈现的“问题”,在旧的时代纵使我们本身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也不致受抑郁困扰,因为有旧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网络作为容身之所的缘故。
3.抑郁症患者常常还会出现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这也是创伤遗留的影响
虽然在前面说到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与价值正在失去对人的真实约束和容纳的功能,,但是它遗留的惯性依旧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看待事实的方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讲求以孝道为重的过去,并不鼓励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对待,甚至默许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与财产几乎无异。此时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的情感发展简直是一个奢侈与例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滥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力给孩子强行摊派自己的意志,进行情感索取,社会并不将此当作错误或不当。如果孩子有反抗那将成为众矢之的,还会面临失去父母的“爱”的危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们都只能妥协。无形之中背负着父母潜在的情感债务,并受这些背负所塑造着,当孩子逐渐放弃自己本来的自我表达,将自己的真实需要压抑下去并努力扮演父母的要求与期许以为维持着父母接纳时,可以说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而后在长大经历当中,父母被我们深度内化,成为我们发展自身人格的重要塑造力量。而我们所内化的父母的方式,也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模式。我们在与父母的关系之中真实感受与意愿越是被压制与侵夺,我们往后在社会当中的人际关系角色也会依此而形成。无形之中适应和默认那种自身感受和意愿遭受压制的关系默契。并身处其间难于挣脱抗争。


 第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枪响鸟落狗叼走 发表于 2020-10-5 21:58:24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合理的解释: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娜娜的崽崽 发表于 2020-10-5 21:59:24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可分为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反应性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所致,比如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比如离婚,失恋,亲人去世等,生物学的因素较少些。而内源性抑郁则呈现出与反应性抑郁不同的症状表现,会出现体重减轻、早醒、身体的异样感等症状,其生物学因素致病的可能大于反应性抑郁。并且内源性抑郁者在发病前似乎是抑郁性人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中国好运 发表于 2020-10-5 21:59:49 | 只看该作者
 
如今,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这些变化均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损害。
  在听说吧心理咨询中,每年有上百人因抑郁问题而寻求专业帮助,他们的程度有轻有重,年龄有老有少,或主动求助,或已经绝望到放弃。36岁的美琪便是其中一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长期抑郁,让她对一切感到绝望
  36岁的美琪,结婚10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长达8年的抑郁而被丈夫老赵(化名)送来接受心理咨询。
  第一次心理咨询时,她非常悲伤、无力,苍白而拘束,她无法独立表述自己的情况,需要依赖丈夫从旁协助和指导,似乎她所有的能量都耗尽了,难以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互动。
  在咨询中,她慢慢打开自己,但依旧习惯采用一种自我保护的姿势,把抱枕抱于胸前,整个人缩成一团,似乎很冷的样子。她大部分时间在哭,断断续续地告诉心理咨询师她生活的一些事情。她重复地表达她对改善自己的状况不存希望,她不能信任任何人。她常常整夜整夜的失眠,为了能睡着,会吃一些安眠药物,但现在好像药越来越无效了。这加深了她的绝望感。
  目前她还是在继续工作,丈夫和同事认为她很胜任这份工作。然而,她常低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觉得自己力不从心,难以集中精力,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并经常想辞职。好在同事和丈夫经常劝她继续工作,她的工作才能持续。同时,因为难以保证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家庭和工作,她常为此感到自卑自责和罪恶感。
  她的自尊总是处于波动状态,偶尔会有适度的自我价值感,但较多的是常常感到自我厌恶和罪恶感,她甚至会用自残,比如打、揪和割,伤害自己。在她的自我厌恶背后,有着被遗弃感和焦虑。有时候想到死亡(自杀),心灵才有了一丝平静和解脱感。
  长期抑郁,多与早期依恋关系有关
  长期的较严重的抑郁,大多是早年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有着创伤,比如母婴关系。婴儿在妈妈眼中看不到喜爱和亲密,母婴互动中极少有愉悦的感受,这是抑郁症形成的土壤之一。后天可能由于感情失利、工作受挫等诱因陷入抑郁,也可能没有外在原因,内在长期感受到痛苦的煎熬。而一个母婴关系较为健康愉悦的人,或许遭受同样的挫折,也会失落痛苦,但却不会持续的陷入抑郁。
  美琪的情况就是这一个典型,美琪父母婚姻不和,年轻的时候经常吵架、闹离婚,妈妈有着抑郁的人格结构,并在孕期产生过不想要这个女儿(美琪)的想法。在美琪的长大过程中,妈妈难以传递给女儿温暖的爱和积极的感受,及正面对待自己和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反,女儿一直体验到的是女性的无价值感,被冷漠对待,被抛弃感和存在的焦虑。
  对待抑郁患者,更需要耐心与爱心
  正如大多数抑郁症来访者一样,在讨论咨询计划时,美琪未表达她对咨询抱有怎样的期待,她甚至不相信她能够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第二次咨询她如约而至,并坚持做了半年的咨询,直到她早年的伤口得到疗愈,自我得到重建,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和外界环境。
  在咨询的前期,美琪的丈夫很难理解妻子的抑郁状态,觉得妻子的抑郁是意志薄弱和无能的表现。丈夫的态度和指责让美琪的自卑感和罪恶感加重,她觉得自己太脆弱,拖累了家人,给别人带来麻烦,陷入更深的抑郁中。因此,咨询师也给其家人进行相关指导,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协助美琪的康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