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你在 25 岁面临的焦虑和 30 岁后的焦虑有何不同?

[复制链接]
81604 20
tanshuhua 发表于 2020-10-7 22:08:3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在 25 岁面临的焦虑和 30 岁后的焦虑有何不同?


上一篇:完美主义导致的焦虑已经影响得我彻底上不成学了怎么办?
下一篇:心脏植物神经紊乱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瑟瑟的岁月 发表于 2020-10-7 22:09:15 | 只看该作者
 
焦虑的字面解释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光看解释就觉得一股揪心感油然而生,再看25岁这个字眼,不免想长叹一声:假如时间能重来。
我仔细回想25岁时的自己,那时我刚工作两年,正经历着公司内部重组,部门新领导上任,一切还都带着新鲜感。工作上还没有焦虑到什么职业方向,事业发展的问题,很多时候我都喜欢说这么一句:看看再说。有关工作上的事,焦虑最多的是今年给不给我涨工资,年终奖我能拿到多少钱。


这一年我还在谈恋爱,房子、车子、金钱比起爱不爱我这个问题,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身边单身的朋友会很佛系的说不着急,该来的缘分总会来。大家可能更多的会焦虑这月工资按不按点发,还完了信用卡,周末到底吃火锅还是烤虾。


学习和充电这事我在这一年更多的也只是嘴上说说。书我看不下去,单词也是今天背了明天就忘,然后会说学东西这事太不适合我了,我会更焦虑今天领导千万别说什么集体加班,我还要去看首映,这事现在大过天。
上班之后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岁数这事在你回想起来的时候,就像逆行却还很牛逼的三蹦子,一下子就窜过去了。


依然在30岁还单身的朋友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淡定,特别明显的例子是之前在办公室大家闲聊天,有个刚刚25岁的同事一脸傲娇的说她要等到过40再去考虑谈恋爱和结婚生子,像是已经胜券在握似的又补了一句:只要在43岁之前生孩子就好了。她说到这儿时我回想了一下前两天一个马上要30岁的朋友问我:你说我是不是就找不到了,或者我不管下一个相亲对象怎么样,就这么嫁了算了?


找工作的时候有些用人单位会对30岁已婚未育的女性另眼相看,能力这件事姑且不谈,他们会很怕你是来骗产假的。事业和孩子变成了让30岁女性焦虑的头等大事,一觉醒来发来前面那些年真是虚度了,回头看现在到底重头开始还能不能来得及?选择了事业就要先放下生孩子这事,那等到事业稳定了,焦虑的不是还生不生,而是变成了还能不能生的出来。


年轻的时候觉得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些可以自己奋斗,但结果是真去奋斗了,你可能成功了,而过过嘴瘾的人,时间一晃才发现,好像有点来不及了。其实不论是25还是30岁,亦或是18、20、40、60岁,焦虑依然都会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经意识到有焦虑向自己袭来,却依旧无动于衷的你,后面困扰你的,可能远不只焦虑这么简单。
俗人说俗事,咱们就这么遇见了,祝看见这篇文的你一切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清水之沉泥 发表于 2020-10-7 22:10:11 | 只看该作者
 
25岁觉得时间紧迫,人生底色在25岁之前画成,每一笔都很重要,此为“求实”之虑。
反而是30岁以后,底色既成,知道有一些东西已永无可能得到,也知道哪些已确定在手,所以可以慢慢来,到死还要好几十年,还有好多个机会可以去等待,在“实”方面已无焦虑可言。


25岁以前,好几个决定,都是一转身就是一生。最近看新闻,新加坡呼声很高的下一代领导者候选人王瑞杰,年届55岁,提到他的第一句话还是他30年前读过剑桥和哈佛,职业生涯起步是做老国父的秘书。
一个人到了晚年的硕果,来自30年前的种子,在年复一年的雨露阳光中长成。
25岁之前,怎能不焦虑自己这颗种子,会被投到哪一块土地上?会遇见怎样的气候?
从18岁到25岁,那个7年,选了写进自己一生简历的学校,选了影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起步行业,选了彼此成全、不负此生相遇的人,它们是土壤、阳光和雨露。
在新加坡与南洋理工的一个老师吃饭时,他提到他一个从政的同学,一生的功业来自参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建。诚然,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可是,如果那位同学没有这一历史机会,毕业于海外名校并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他,也能安安稳稳在新加坡的精英里面混到退休。
25岁之前,底子打得好,只要没遇到极端战乱和动乱,一辈子怎么都能过得不错。
底子太重要,重要到让25之前的每一天,都在无形的命运初判中隐约惴惴不安。


30岁以后,红尘的底子在那里,更好也没有,更差也不会。所以,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市场有机会的时候就去尝试一下,没机会的时候,靠着自己一点微不足道的本领,总能找到一口饭。
没什么可为现实焦虑的。
如果说焦虑,那就是“求真”。越学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不知何时才能大彻大悟。
在十几岁时候,初见一些优秀著作,惊为天人,它们写的与教科书、媒体和大众流传的,都非常不同。到如今,逐渐能辨别一些红尘中骗人的幻术,但是仍有许多事情没看明白。
求真的漫漫长路,凄风苦雨,这就是30岁以后的焦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箜篌璇花染碧珠 发表于 2020-10-7 22:10:46 | 只看该作者
 
30 岁的人,之所以那么焦虑,就在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清醒而明了地看到了接下来的几十年要过的生活。
这是和 25 岁时的焦虑有所不同的。
我们还能在 30 岁时逆袭吗?
这是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记载的一段场景。
1984 年冬,北京的气温比现在要低一些。
一大早,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一名人事干部按时上班了。走进办公室前,他先到传达室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保安开了几句玩笑,然后从写着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当日的《人民日报》。一般来说,他整个上午都将在读报中度过。过去的 10 多年里,在这个曾经参与研制过两弹一星的老牌国企里,他一直过着这种清闲如水的生活。
企业里只有 150 多人。可悲的是,因为对科研并不太感兴趣,他在这 100 多人里也默默无闻、毫不出众。但就在 1984 年的冬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
他联合了单位里的几个同事,一起创办了一家毫不起眼的公司。为了省钱,公司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计算机所的传达室里。这一年,他已经 40 岁。整个公司 11 个人,全部都已经过了 40 岁。怎么看,这都是一帮「油腻」的中年人不甘寂寞在瞎折腾。折腾的结果是,就在这个不到 20 平方米的传达室里,诞生了一家《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联想。
这个 40 岁才创业的中年人,叫柳传志。
30 多年后的今天,联想集团一个月的营收已经和一个县城一年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相当。
柳传志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三年后,另一个和柳传志同龄的人,才第一次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这个比柳传志创业还要晚的人,名叫任正非,他创办的公司叫华为。
在这之前,任正非的职业是基建工程兵。
这两个「大器晚成」的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据说,任正非每次到北京中关村,只见一个人,那就是柳传志。


我写下柳传志和任正非 40 岁后才创业的故事,并不是想写一个大器晚成的励志故事。
恰恰相反,我想要说的是,这样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到了他们这样的年龄,人生就已经没有太多意外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晚才创业,过了 40 岁才跨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并不是因为他们到了这个年龄才想着改变,而是直到他们已经在蹉跎中到了这个年纪,国家和社会才给了他们能够有所改变的大机会。他们是被一些「弯路」耽误了青春的一代人,但 90 年代后的中国已不再是这样。
在柳传志创业 10 年后,1995 年,一个跟当年柳传志处境很像的年轻人也做出了和柳传志同样的选择。他从宁波邮电局辞职,花 1000 多块钱买了张飞机票,飞到了广州。他的梦想是做一个小老板。
3 年后,这个叫丁磊的年轻人,创立了一家名叫网易的公司。而足以让柳传志汗颜的是,这时候的丁磊才 26 岁。有意思的是,就在丁磊辞职的前一年,有一个叫杨致远的人,创立了一家名叫雅虎的公司,正好也是 26 岁。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后来一度做得非常大,市值数百亿美元,大到很多创业公司都没被它放在眼里,在可以收购这些公司的时候雅虎丧失了机会。
其中有两家创业公司,一家叫谷歌,一家叫 Facebook(脸书)。
但在雅虎风光不再的时候,反倒做了一笔伟大的投资,那就是以 10 亿美元投资了阿里巴巴。
正好也是在那一年,后来创立了阿里巴巴的马云,刚满 30 岁。在杨致远创立雅虎的时候,他正在严肃而认真地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一年后,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正式辞职,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然后带着这个听起来很有「内涵」的正经网站,四处推销。当时,央视《东方时空》跟随马云拍了一部专题片——《生活空间·书生马云》。记录了马云在北京推广中国黄页,却到处被人当骗子的窘境。刚过而立之年的马云,坐在车里非常沉默,疲倦而伤感。
在离开北京时,他发誓说:「北京,我一定会回来的!再回来时,北京一定不能这么对待我!」
多说一句,当时给马云拍片子的人名叫樊馨蔓,那年 29 岁,后来嫁给了张纪中。
人生真是充满了让人唏嘘的巧合。


中国现在的变化速度比 90 年代时快得多。一茬茬的年轻人冒得比雨后春笋还快,关于 00 后创业的文章看得我都不禁老脸一红。
因为互联网的存在,10 来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更早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拥有了和世界对话的平台和可能。
在知乎上,我和小我 10 多岁的外甥女可以一起谈论一个问题,她获得的赞数比我还多。我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老鸟了,而我的外甥女刚上高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表示甘拜下风。
2018 年春,联合国干了一件挺不地道的事儿,他们把 1992 年出生的人定义为中年。
于是,30 岁上下的我,也在毫无准备之中,快速地向着中年大叔一路奋进。和 30 岁的马云一样,这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思考着关于「三十而立」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句话:三十而立,什么叫立?立什么?靠什么立?
就是在思考的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让人悲伤的事情。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konshon 发表于 2020-10-7 22:11:13 | 只看该作者
 
25岁时候焦虑的是【未来】,30岁时候焦虑的是【现在】。

25岁的时候对很多人是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一小段时间的年纪,对我是因为之前的种种即将大学毕业的年纪,焦虑感来自于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同龄人此时可能刚刚开始工作没多久,对自己的未来还很模糊,而我当时比同龄人悲剧的多,完全对未来没有方向,所以焦虑感更重,现在的自己一无所有,只有即将毕业工作的焦虑,实习时候看着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人们的状态,羡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达到这样的等级,他们的谈吐,生活方式,收入等等,都让我充满了憧憬,同时回头看看自己,更加的着急,没办法接受自己的处境。【以后我要怎样怎样】,但是究竟怎么才能变成这个【以后】。喜欢的姑娘因为你这样那样的原因跟着你在受委屈,你对自己此时的无能为力非常的愤怒,却没办法改变此时此刻的现状。

30岁以后问题都在眼前,再也没办法说【以后】就好了,因为你25岁时候憧憬的,计划的,吹牛逼时提到的【以后】,就是你30岁的【现在】。你要拿出一些结果来,这是你前面人生的一个阶段,犯错误的那一刻你不能再说【我这是现在走弯路为了将来多学点东西】,因为你没有那么大把时间让你再慢慢走那些所谓的弯路,也没那个时间去【学东西】,30岁还天天混着,用【学东西】,【积累经验】麻痹自己,用【我还小,可以试试】做借口就特别的不靠谱了,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在当下解决,因为你是30岁,而不是18岁,不是25岁。你没有时间去打怪升级,你需要现在这刻就把你眼前的魔王磕死,因为你的档就存在魔王面前了,没有怂的空间,没有回去练级的时间了。

并不是说30岁就没有未来,而是30岁所有的事都在提醒我,你没有什么【年轻】可以当做资本,你就需要现在去对跟着你的姑娘好,现在去搞定眼前的问题,现在去完成手边的事情了,再混下去,恐怕只能一辈子在混了,而我讨厌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龙凤基地 发表于 2020-10-7 22:11:55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开头打个广告:
新书《只工作不上班》上市啦,里面记录了20种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上个周末一群人一起聊天,一桌子人中有人提起自己的前男友,25岁对自己的生活不满,焦虑得不行,甚至因此和她分了手。在座的其他男生纷纷表示不解:才25岁焦虑什么?
当时我没有说话,心里却疑惑:难道女生的焦虑会比男生提早到来吗?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2017年我25岁,确实是从这一年开始,才真切感受到或者说开始正视来自生活、社会、父母、人生目标等多方面的压力。有30岁的男生感到不解,才25岁你着急个什么劲儿?那语气就像初次听到“90后已经开始步入中年,注重养生”这类新闻时的好笑。
但25岁这一年的焦虑,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学生时代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独立、来去自由的大人。在什么城市工作、住什么样的房子、和什么人谈恋爱、买什么牌子的衣服,全由自己决定。
毕业以后也确实这样做了,两手空空的去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积极地结交新朋友,毫无由来地认为未来一定是闪闪发光的。
房子、车子、落户政策、结婚对象...谁管这些?20岁出头的年纪,干嘛要考虑那些老人家才考虑的东西,把自己搞得乌烟瘴气、紧张兮兮。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很俗,或者离我们太过遥远。它们存在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束缚一个人来去自由的脚步。
后来也确实年轻快乐了那么几年,在别人为了还房贷忍气吞声地加班,缩衣减食地过日子时,享受着月光族的快乐时光。
可不知不觉间,25岁就来了,我推开门,与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撞了个满怀。
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谁谁谁最近要结婚了,谁谁谁又回老家了,谁谁谁贷款买房了,这样的消息总是不经意间溜进耳朵。就连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时,从来不过问我的情感状态的他们话语间也开始透露出一丝催促。
我们怎么就突然长大了呢?
与朋友见面越来越多会聊起房价与婚姻,也开始在经过房产中介时,不再目不斜视,而是停下来算算自己工作一年能在北京上海买下几平米房。
25岁,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也小的年纪,似乎已经成为了从青年迈向成熟大人的临界点。无论是生活、感情还是工作,都需要重新定义。
从前,面对“你怎么还不谈对象?”“你怎么才赚这么点钱?”“你怎么还不找个正经工作?”这类话题,还可以用“我年纪还小”搪塞过去,现在这招行不通了,“25岁了年纪还小?”人家可以一句话堵得你哑口无言。
于是,很多人因为不能再以年龄为借口逃避问题而感到恐惧。这个世界不欢迎行走的巨婴,25岁以后,现实逼迫你脱离襁褓,靠自己的力量长大。


就像常常有人给自己的人生设定节点一样:25岁之前一定要完成几件事,30岁要达到哪种人生高度,40岁之前要财务自由,60岁以后要环游世界...
很多人也会在每年年末给自己列下一条长长的to do list :今年要早睡早起,要脱单,要升职加薪,要出国旅游,要学会一门语言...定计划的过程本身像完成某种仪式,一旦“定”的这个动作结束,定计划这件事情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至于计划的执行率,谁管它呢?
然而很多时候,虽然你把计划丢在一边,像从前一样毫无计划地过着懒散日子,那个计划本身却像一根扎进内心深处的刺,会在你松懈下来的时候,扎得你隐隐作痛。于是你会发现:25岁了,原来自己还是一事无成。
就像某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般,无论你心中是否已有明确目标,到了这个年纪,你就觉得自己应该完成些什么,来取代这一无所有的虚无。


所以难以免俗的,25岁这一年,我和许多人一样,多了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担忧。
去年过年时,有一天晚上和我妈躺在床上聊天,我试图说一些自己关于未来的模糊的想法,我现在的局限在哪,不开心的点在哪,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很多很多悬而未决的片段和呓语。
然而我妈直接把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成家、买房、定居...这些我以前刻意去规避和细想的话题,终于还是被迫去一一面对。一下子我就哭了,吓得我妈赶紧跟我道歉,说并不是在逼我或批评我,一直以来他们还是给我自由让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有时也需要考虑一些现实问题,不能太不切实际。在最基本的现实问题都没解决之前,她们没办法放任我再去追逐那些在他们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
“不能太自私,永远只想着自己。”我妈说。
但其实我哭,是觉得人和人之间的鸿沟是血缘都无法消除的,成长环境的不同使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般的理解。同理,大环境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刻下的烙印也难以剔除,虽然很多人拼尽全力想证明自己可以摆脱世俗观念照样活得很好,最终却还是不得不向世俗举起白旗宣布投降。
就像那些年轻时宣称自己打算一辈子不结婚,一个人生活更幸福的人,不知哪天就会顶不住压力结婚了一样。如果一个人不是足够坚定和强大的话,是很难与世俗做长久斗争的。
哪怕你的盔甲能够抵挡来自外界的一切人言可畏,还有房价、疾病、政府政策可以刺穿你。
这才是我忍不住哭的原因,好像知道了要与过去那个无忧任性的自己彻底告别了一样,25岁的这一刻起,需要直面太多人生问题。


那么焦虑只有25岁时才会有吗?还是会一直存在?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前阵子我做了个问卷调查,想看看这个时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在焦虑什么。
结果令我吃惊:96%的人都有焦虑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虑。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当代人的焦虑程度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呢?根据问卷结果显示,这群人的画像大概是:


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第3张图片 26-30岁之间
 第4张图片 年薪小于10万
 第5张图片 单身汪
 第6张图片 最让他们焦虑的事情 Top 3 分别是:人生目标、物质金钱和事业。翻译一下就是:没目标,穷,还做着不喜欢的工作。
 第7张图片 “单身狗,又没有那么强的事业心。人生没有重心和目标,只有当下的焦虑和急切的填充时间。”一位26-30岁,生活在北上广深,年薪10-30万的朋友在问卷里这样写着。
所以我设想,大部分人焦虑的生活状态是不是这样的呢?
工作之后与日俱增的只有年龄,而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无事可做的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朋友圈。每次打开看到的,不是忙着全世界旅游的白富美,就是打满鸡血在创业路上狂奔的c某o,平均每几天就能刷出一条结婚证,再不济也是小城市里的“有车有房,岁月静好”。
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男票女票,别人家的豪宅豪车,衬托着人近30,却依旧没存款、没对象、没目标的你活得像个人生loser。于是关掉朋友圈的你,似乎真的就只剩下焦虑了。


在“你给现在的生活打多少分?”这个问题里,大多数人选择了60-70分,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
 第8张图片 “赚更多钱的话,会比较容易幸福吧?”
“换份工作的话,会更开心吧?”
“有对象的话,会更好过吧?”


很多人认为自己离100分生活的那几十分距离,也许就差在现在不曾拥有的那些东西里——那些想要而不得的东西。
“如果可以挣到满意的数字买得起房子,应该可以解决目前的大部分焦虑吧。”一个网友在问卷中这样写。
但一个因钱而焦虑的人,如果更有钱了,真的会减少焦虑吗?
我想起一个曾经在工作中采访过的程序员:上海本地人,28岁,年薪50w+,有车有房,已婚且有一份外人眼里还不错的工作。我问他你最近有焦虑的事情吗?
他说:“前阵子老婆想换房,在市中心看中一套1000多万的房子,这让我有点焦虑。”以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不是换不起,但是要卖掉现有的房子,同时再背负更高的贷款,每年两次的海外旅游要取消了,各种生活质量也会因此降低很多。
“国内的人总在追求这些,没房的时候想要房子,有了房子后想换更好更大的。我觉得挺没意思。”他说。

所以你看,物质追求是个无底洞。年薪10万的时候,你渴望年薪20万的生活,等你真的挣到了20万,又会把目光投向年薪30万的生活。你的目光永远都望向别处那些你觉得你再努力一点,或许也可以触及到的地方。那里有更好的西装、更高档的餐厅、更大的房子、更炫酷的跑车...这世上更好的东西永无止境,就像你因物质而产生的焦虑一样,永无止境。


同样,对工作不满的人,换一份工作就会停止焦虑吗?
“现在的生活,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工作不开心,不喜欢也没有出路,主要还是对自己失望。换一份工作的话,会比现在更开心吧?”另一个网友在问卷里写。
但其实在一家公司工作得不开心,除了外在因素,更多问题一定出在自己身上。这个网友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主要还是对自己失望”,这句话才是关键。换一份工作只是在他找不到方法摆脱“对自己失望”的情况下,抱着侥幸心态胡乱抓住的一跟不能救命的稻草。
没看清楚自己身上的问题,想清楚自己在一份工作中真正想要什么,就妄想通过换一份工作摆脱目前的困境和焦虑、迷茫的状态,结果只会重蹈覆辙。这种案例我在生活中遇见太多,结果总是下一份工作也做不长,工作一换再换。


那么,究竟要怎么摆脱焦虑呢?
有一年夏天,还在北京的时候,我曾有过一段焦虑时光。那段时间其实是我工作最清闲的一段时光,每天除了上班,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我却焦虑了,感到自己在虚度时光,浪费大城市浪费自己,迷茫得找不到方向。
那个夏天,同居的女孩子每天花枝招展地出门social,我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饭、看书、画画、写小说,做一切让自己看上去不像在虚度光阴的事。
有时焦虑得无法缓解,我就大晚上出去跑步。跟着跑步APP沿着整个望京街道跑一大圈,一边跑一边思考人生:我是谁?我在哪儿?在做什么?生活的终点在哪里?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
后来焦虑怎么散去的忘记了,好像是找到了短暂的人生目标,又好像是换了一份工作。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焦虑的事情,似乎自然而然地消失了,新的生活溶解了它们,让它们还来不及发生就销声匿迹。
后来,又有新的焦虑生长了出来,但我对它们的态度,渐渐变成了置之不理。任它自由生长,自生自灭。
这种感觉很像长跑。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跑步,有没有尝试过跑30分钟以上。我一般跑到某个阶段,就会觉得双腿有千斤重,每一次抬脚都很艰难,很想就此放弃不跑了。但这时如果转移注意力想些别的事情,熬过这段时间,会发现后面跑起来没那么累了,你还可以再跑10分钟、20分钟甚至30分钟,却再也没有最初的那种酸胀感。
我把这叫做痛苦的临界点。


每当我觉得日子难熬时,就会安慰自己: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然后什么也不做,该怎样还是怎样地过。然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难熬的日子真的就这样过去了。没有被延长,也没有被匆忙虚度,它就这样,在无意识中,过去了。
而那些曾经焦虑的事情,最后一件也没有发生。


前几年央视有一部纪录片叫《客从何处来》,里面有一期讲的是某位明星追溯自己的祖辈在战乱年代曾经度过的艰苦岁月: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时刻都在担心明天轰炸机会不会来,一家人还能活着在一起多久。对死亡的恐惧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最大的焦虑。
“很想穿越时空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焦虑和恐惧的事情,在将来一件也不会发生。”那位明星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记住了这句话。
如果30岁的我依旧焦虑,真想穿越到那个时候去告诉她:“25岁时你焦虑的那些事情,后来一件也没有发生”啊~
嗨,我是林安,一名靠写字为生的自由职业者,正在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
第一本记录“自由职业者”生活方式的书《只工作,不上班》已经上市。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179851472173539328">欢迎来这些地方找我玩:

公众号:土土土槽,都市青年生活观察室,回复关键词“100个不上班的人”,收获N种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b站/微博:林安爱拍照,这里有好看的不上班的人物视频哦。
豆瓣:林安,我标记自己看了哪些有趣的书影音,碎碎念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willy 发表于 2020-10-7 22:12:19 | 只看该作者
 
曾在马薇薇的微博上看到过这么一段话:

成年人的生活是很疼的

前阵子去买鞋,鞋子很美,穿上不大舒服。店员淡淡的跟我说:“好看的鞋子穿起来都疼。”

今天去健身,教练拉伸的时候,我痛到飙汗,他从容的说:“疼就对了,深呼吸吧。”

我小的时候不是很顽皮,但是也犯过错,挨过揍。我挨揍的时候不喊疼也不哭,因为我妈说:“不疼你不长记性。”

更小的时候,会哭,会闹,会怨恨摔跤,然而在长大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告诉你:疼是应该的。

你失恋会疼,失业会疼,被人欺负会疼,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会疼。疼死了,整个心都揪起来,然后你会习惯,你会适应,你会觉得理所当然。

那个时候,你会跟自己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不疼的。”

没有什么能治愈疼痛,你只能用收获来安慰自己。

所以,不要怕疼,该怕的是:什么都得不到。"

我想,在25岁,我们面对的焦虑更多是如何不再疼

30岁后的焦虑,大概是:疼过之后什么都得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紫ぷ川秀 发表于 2020-10-7 22:13:04 | 只看该作者
 
25岁,焦虑。这两个词真的是既美好又压抑。
我不知道30岁会是如何,但是即将过完25岁,迎来26岁的我真的还是挺焦虑。


比如今晚和一个同事吃饭,他说我感觉你现在的生活不平衡,我说哪里不平衡,然后他跟我绕了半天我也没搞明白他究竟想要说啥。
这个同事,既是公司股东,又是领导又是朋友,亦师亦友,包括我建社群,做副业,他都知道,甚至于入了我的付费群,曾经有一度我很想把他移出去,因为实在觉得好像不合适,然后跟他隐晦表达了我的意思,他说懂了,然后退了群,这下我反倒觉得更不好了,弄的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而且我知道他退群了我给他退回群费他肯定也不会收,虽然并不多但也觉得不合适,我又默默的把他拉回群了。


后面我就该干嘛干嘛,也没有管他,没有问他,在公司几乎也不会和他聊社群的事。今天他突然那样一说,我就在想他是不是觉得我做副业影响了我的工作,他说的不平衡是不是指我没有把主业的事情做好,然后我就直接问他了,他说没有,你做这个也是用下班时间做的嘛。他说就觉得我生活不平衡,大概意思是觉得我现在的状态很亢奋,一心只围绕着赚钱。


现在我才突然反应过来,一定是我跟他说你别看我外表还像个女孩子,其实内心还是很汉子的,激发了他想要表达我活的太糙了这个事实,不过他只是淡淡的提了一下我都不太注意打扮自己。


晚上回家的路上,他又间接的表达了这个看法,只是他很隐晦的说,他说是不是因为北京的缘故,以前出差到别的地方,大家都穿的挺靓丽的,一回北京就大多是黑白灰了~当时我还在那里傻呵呵的跟他说对啊对啊,你看北京的地铁都挤成啥样了,谁还有心思去捯饬自己。


后面又说的我的衣服太大了,是故意这样买的吗?我说我喜欢这种大一点的感觉,有安全感,总之我真的是很认真的在回答他的问题了,完全没有去思考他的言外之意。


直到,晚上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朋友聊天说起来这事,他附和到,对啊,你是该好好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了,以前我不好意思跟你提,噼里啪啦一堆,然后还说我现在的形象都没法跟某某(平时特别不爱打扮自己的一个女孩)比,平时就有说我化妆就跟胡乱涂的似得,今天又这样说,真的是备受打击了。


 第17张图片

你们知道一年之内被三个异性朋友这么直接或者间接的去强调我要注意形象,让自己精致一点的感受吗?真的,太气了。
一直以为自己还是挺收拾自己的,平时出门也画个小淡妆,却没有想到在他们的眼里那就跟没化妆一个道理,我才意识到问题究竟有多么严重。


25岁,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1.事业
都说25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有的人事业小有成就,有房有车,工作稳定,家庭圆满,有的人还挣扎在生存线上,事业无起色,银行卡没余额,没有老婆孩子,没有男女朋友。
但无一例外,大家都焦虑,只是所处的阶层不同罢了,大家都在比,也都在为生活忙碌。有的为孩子的奶粉钱焦虑,有的为事业的方向焦虑。
在这个分水岭上,我也很焦虑,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经济还算独立的女孩,却也会因为这份独立还没有达到自由,不能够实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随心所欲的买车厘子,不能买衣服不看价格而让我深感惶恐与不安。
我们都是对美好生活有许多向往的人,不愿意将就就要努力让自己去为想要的生活而争取机会和条件。


2.婚姻与爱情
马上就是春节了,有多少25岁+单身女青年深感无奈,及其想要躲避年底的狂潮。焦虑吗?真的还是有点焦虑的,所有人都在告诉你女孩子要趁早将自己嫁出去,要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里有选择权的时候把握好手中的方向盘。
一个人说你不觉得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说你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当你的同龄人抱着孩子叫你阿姨,当你的同学和男朋友老公度假旅行,当你看见自己眼角有了小细纹,你开始焦虑了,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真的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婚姻大事?
然而并没有,你会用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宣言告诉自己,不要着急,要因为爱情。可是即便身体里的两个声音总是在平衡,也总会难免有失衡的时候,那时候的焦虑是真的。
所以,25岁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大概就是以上吧,但焦虑归于焦虑,现实却是我们必须向死而生。
此时不努力,待何时?就如今晚的火锅,吃的我内心五味杂陈,站在一个男性的角度,一个女孩子这样把钱挂在嘴边,努力想要挣钱显得太没有乐趣可言。
但是我说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阶段只能集中全部精力做好一件事,如果我现在都不努力赚钱,没法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拼一把,我该如何度过我接下来漫长的一生,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大事,而单身是人生最好的增值期,我必须要快速提升自己,让自己变的值钱。
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法和别人比家庭,比人脉,再不努力奋斗一把,你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自己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些长的漂亮,年轻,家庭出身又好,赢在起跑线上的姑娘一抓一大把,然而即便如此她们也丝毫没有懈怠自己,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所以,面对这些焦虑,我们究竟该要怎么办?
1.努力赚钱
赚钱这件事,从来都是一项能力,当你解决了钱的问题,其实好多事情都不算事了,剩下的就是实现人生价值。但如果你连钱这关都过不了,又何谈人生呢。
刚看见团队群里说3月要去三亚,无敌海景房,2天一夜的奢华之旅,我的内心真的砰砰跳,好想去。
 第18张图片

 第19张图片 所以,你说赚钱究竟重不重要?当你看见好看的风景,想爱的人,那些奢华的酒店,网红餐厅,你需不需要钱。
其实我真的不是在制造焦虑,只是将美好的生活呈现在了眼前,而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努力去配的上这些美好的事物。


2.保养和收拾自己
除了赚钱我们还能做什么?关于婚姻和爱情,我们需要的是保养和收拾自己,形象很重要,女人大多都是颜控更何况男人呢?在他们的眼中,即便你很优秀,你的形象不好,真的是件很掉价的事。
从小到大,没有人教过我如何穿衣搭配,没有人告诉我要好好打扮和收拾自己,我也从未重视过这方面的问题,直到毕业几年后,接二连三被打击,我才知道,形象真的非常重要,重要到大过于才华。
从初中开始就有人夸我长的好看,虽然那时候满脸都是痘痘,但是他们会说你的痘痘没有了你肯定是个美女,可是我的痘痘一直持续了我的整个青春,直到大学才消退,而这期间有很多女孩和男孩夸过我长的好看。
也许是因为长痘痘的原因我也从未太在意他们所说的好看,但也同时听多了人夸内心也就默认了这件事,所以从未在自己的脸上下过太多功夫,我不喜欢化妆,嫌麻烦,穿衣服偏爱宽松范,让自己舒服很重要。
直到今年,备受打击之后,我才恍然发现,我已经25岁了,已经过了那个不化妆都可以的年龄,是时候学会收拾自己,开始保养,让自己保持年轻的状态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平平淡淡的身材,娇小的个子撑起来我的颜值,不让自己过于平凡。毕竟就如朋友所说,女人的青春就那么几年,干嘛不好好收拾自己?更何况如果想要让自己的青春更持久不更应该好好保养自己吗?
 第20张图片 所以,综合以上,赚钱和保养相辅相成,我们既要有赚钱的能力,又要保持美丽的状态。
所有的焦虑,都化成行动吧。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抵御焦虑的良方。
我是个人品牌咨询师,但愿每一个25岁左右的女孩都能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然后我们一起努力赚钱,变的更美更精致,若你如我一般平凡普通,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热情,但有着足够的行动力和赚钱的想法,来找我吧,2019,注定不平凡。


【文末彩蛋】


你也许还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擅长的,还在焦虑迷茫,不自信 。尝试了很多努力,还是无法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将能力变现。


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从零基础小白,到找到擅长领域,仅半个月时间,建立自己的野蛮成长付费社群, 为50位小伙伴输出价值,极致利他。


欢迎关注 @一只行走江湖的猪,一个以帮助零基础小白打造个人品牌通过朋友圈变现为使命的90后女孩。


最后,还给点赞,很有想法的你,准备了《零基础小白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干货。


关注公众号:一只行走江湖的猪
与我联系,免费送你,让你少走弯路。


我是鸳谷,希望遇见那个行动派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纳豆君 发表于 2020-10-7 22:13:19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对“青年”的定义是15至24岁之间的群体,所以25岁无疑已经是中年了,但是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中30岁才真的是要撑起一片天的强壮中年,会有职场危机、家庭危机、身体危机等各种问题在等着30岁的人们。


30岁后的焦虑,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自己内心的。
30岁,未婚未育的职场女性,可以温饱,没房没车,可能正在焦虑过年串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如何回答那一长串的疑问。
 第25张图片 (PS:穿这件衣服出门应该能省很多麻烦)
30岁,已婚,又要面临被催子的问题。
30岁,已婚有小孩的,可能被催二胎。
同学聚会参不参加,青涩的少年否都变成了油腻中年,是否都跟你一样变得只吃素、只喝茶。
 第26张图片 以上是外界可能造成的焦虑,自己内在的焦虑又有哪些呢。
其实无非也是七大姑八大姨那些问题的答案,也可能是我们对自己人生的拷问。
但更多的焦虑已经转移到身边的亲人身上,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的健康、养老问题,只有一少部分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更像汪峰唱的一句歌词“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一样。
 第27张图片 25岁面临的焦虑,更多的点是在自己的身上。
这份工作是我喜欢的吗,可以提高自己多少能力?
我要换一份工作吗?要转行吗?
去那里学自己最喜欢的烘培呢?
身边这个人是我认定牵手一生的人吗?
以后我在这座城市发展,还是要回老家……
 第28张图片 25岁虽然会有焦虑,但仍然
是一个可以肆意挥洒青春的年纪,
是一个有时间纠正错误的年纪,
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分认识的年纪,
是一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年纪,
是一个让自己在30岁时觉得有遗憾但仍会羡慕的年纪。


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焦虑,15岁时我们有青春期时的焦虑,20岁时我们也有对自己未来选择的焦虑。
忍不住洒碗鸡汤,
“时间是最伟大的作者,必将写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生就像四季开放的花,有的在春天开放,而有的却开放在冬天”。--《猎场》
只要我们做好人生的规划,定能度过每个焦虑阶段,解决要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的焦虑问题。




点个赞再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into雅儿 发表于 2020-10-7 22:14:17 | 只看该作者
 
焦虑都是瞬间被点燃的。有一次和闺蜜出去玩,在地铁站寄箱子,我一直都在找两个离得比较近的柜子,据说她一直在找比较大的可以放两个人的箱子的柜子。然后我找到了以后,很开心地给了她一把硬币,我觉得我已经很为她着想了。她突然说,你的心里是不是从来都没有“我们”。我很惊讶。
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负责。
(一件小事,后来我想了好几个月,虽然很委屈,但我觉得也许是这样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1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