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职场]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可以更好的适应职场

[复制链接]
50931 0
syy11小小苏 发表于 2020-11-15 19:31:2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可以更好的适应职场 第1张图片 </img>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把握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君子不器”的观点在今天依然适用,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干事业,都应该博学多才,这样才不会像一个器物一样,只能用于某种场合、某种目的。“君子不器”也可以这样理解:不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应该片面地看待和限制自己的作用,盲目地将自己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范围之内,而应该善于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在更高的起点上整体谋划、周密布局,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拓展视野、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个人的最大潜力,力争将工作做得更快更好。

按照孔子的设想,真正的君子应该博学多才,能够担当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能够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使命。三国时期诸葛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不能通晓天文地理、熟谙兵法谋略、洞悉天下大势,他就不可能提出著名的“隆中对”,也不可能帮助白手起家的刘备成就西蜀大业。受此启发,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掌握本职工作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不仅要在某个方面出类拔萃,而且要在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才能,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只有这样,在危急时刻才能做到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妥善应对、游刃有余。

孔子就是以此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就多达人(当时全中国的人口不超过万)。

其实,孔子自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论语子罕》中有这样的记载: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看来,孔子不光学识渊博,在射术和马术上都有涉猎。不仅如此,孔子还发扬“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精神,以充实自己的学问。

在《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段话: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之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总之,君子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的,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此外,“君子不器”还可以这样引申:在个人的气度方面,不应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在待人处世的原则方面,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应该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举止言行,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君子不器”四个字言简意赅,意义广泛且深远,尤其是在当今非常强调复合型人才的时代,“君子不器”的人生哲理更能成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谈我国教育问题时指出:“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知识太单一,比如,你只懂得找铁矿,看到金矿就不知道了,这就是问题。”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