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移民欧洲真的到了天堂吗?

[复制链接]
10739 0
xz151288 发表于 2020-11-24 01:26:5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七年,现在移民德国了。移民没什么可后悔的,因为地球是圆的。当时上交中国护照,宣誓加入德国籍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无惊也无喜,就有点像当年国内街道办事处领“暂住证”,走个形式而已。
移民欧洲真的到了天堂吗? 第1张图片 很多人从北方移民到南方,从小城市移民到大城市。从国内移民到国外,不过只是时间空间拉长了,而科技却又日新月异的压缩时间空间。现在睡一晚就到了,十几个小时而已。国内从北到南,如果不坐飞机也是幅员辽阔的,也要自驾个昏天黑地。只是选择一个地方长期生活,重新拿个当地“许可证”,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工作生活。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老外对中国人有偏见”,但个人感觉这些不需要被考虑进去。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一个小区的人都会对外来人产生自然而然的抵触,外来人需要融入,需要被接纳,还可能抢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工作职位等等,所以网上经常有人地域炮,说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等等等如何“歧视”外地人,这里歧视不是个贬义词,而应该是个中性词,指的是一种暂时彼此不适应不能完全接纳。当你能流利的操控当地方言,在某领域风声水起之时,这种“歧视”就会大大的降低,因为你融入了社会,你不再需要当地人“艰难”的理解你的语言,不再需要“消耗”当地资源,而是更多的为当地经济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有人也许会说,哪怕再努力爬的再高,也可能获得不了当地人的认同,我觉得一方面是你爬的不够高,另一方面你这里指的当地人肯定是少数的一部分人。就好象我爸从未在口头上觉得我有过出息,我妈也嫌弃了我爸一辈子抽烟喝酒,有时候事实并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你无法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和肯定,到底怎么样,你的心里应该有数且坚定。
如果说一定有什么区别,基本都是文化和国家背景方面的,根据自己这些年的经验体会大概说说,中德生活的差异和优劣。
德国是穷人的天堂
德国对于生活非常困难的人,有比较好的福利。先看下一组数据:长期失业者家庭平均每个月可以领取包含房租在内的937欧元的救济,单身的失业人士全德平均救济金为754欧元,最低的城市是海尔德堡豪森,每月救济金为629欧元。
也就是说德国可以在你短期或者长期失业时,都给予你绝对的保障,让你有饭吃有房住看病不愁。虽然某方面来说,这种福利白白养活了很多懒汉,但是,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真的非常安心,有国家福利依靠,无论如何,日子都能过,不会看不起病,也不会饿死街头。而且过的还不算太差。
相对于穷人享受的保底福利,德国对于”富人“可以说是非常残忍了。拿单身的纳税人举例吧。
应纳税年收入(欧元) 应纳税率
低于8354欧元 零
8355至52881欧元 14%至42%的累进税率
52882至250730欧元 42%
250731欧元及以上 45%
也就是说收入越高,缴纳的税就越高,而且不仅如此,高收入者以后结婚生娃上公立幼儿园,花的钱都比别人多,低收入者甚至可以免费享受幼儿教育
感兴趣的可以搜搜相关内容,在德国除非真有好项目,一般来说都不愿意开公司做老板,相反做个大公司员工更舒服,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有问题找工会,不爽的话还可以罢工抗议。
中国有富人的天梯
中国人想在德国做个富人不易,税就是一把刀,而且对于职业的晋升也有天花板。而国内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机会”暴富“。一方面因为税收存在一些盲区,另一方面因为高速发展和泡沫经济带来的机遇。最近在看创业时代,很有感触,现在不少创业者,都是有一个想法,包装一下出售,第一桶金就来了。热钱还是比较多,没地方投,买十个项目,成功三四个,一个上市可能就赚了。诸如此类都可能一夜暴富。
另一方面对于雇员也是非常友好的,只要人家需要你的经验技术,有不可替代性,钱通常不是问题。虽然说起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是高端的还是少。所以行业的精英,在中国通常可以赚到更多,可以说根据你的水平无上限,薪水都可以谈,这家不行,要你的多了去了。因为中国公司太多,相对于人才来说,钱太多了,央行发新钞,加上通货膨胀。
不得不说的吃饭问题
出来前没想过吃饭会成为问题,但吃了一个月的面包巧克力,一切假想和坚持都化为泡影。中国的胃受不了德国的美食(如果真的有美食),香肠,面包,沙拉,快餐吃个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感觉胃空空的,哪怕吃很多,也满满的饥饿感。于是之后就过上了三天两头下馆子的生活,大概坚持了三四个月,发现撑不住了,一般吃一顿中餐人均20-30欧元,吃饭不能一个人啊,有时候再请朋友吃吃,一个月伙食费要小1000欧,工薪阶层实在负担不起。
自那之后就减少一些外出吃饭频率,安安心心照着食谱学做了几个菜,虽然食材不丰富,但是几乎每天吃到中餐的感觉真的很棒。我虽然不是一个标准的吃货,但是吃好了干活才有劲,心情才会好。不少留德华,几年后再见,感觉身材外貌真的变化很大,都认不出来了。也许饮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适应并喜欢德餐当然是最好的,但我身边这样的比例非常少。还有外嫁十多年的妹子,依然看到中餐两眼放光,因为平时吃不到,都是跟着老公吃德餐。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很关键,需要考虑清楚。
融入不了,不要强融
国内的时候,我在几个城市住过,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但我一个都不会说,可能有一点口音,但总体还是普通话。而有人的住小半年就能流利的操作当地语言,年轻的时候我是非常羡慕的,等年长了就慢慢看淡了。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个性。
有人出国后就入教了,学着吃西餐,和外国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和party,按他们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这样很好,语言进步非常快,能够认识不少当地朋友,之后无论是入职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不再有交流方面的障碍。但这条路并不简单,因为要放弃很多习惯甚至文化信仰。如果是真心喜欢当然最好,但如果是为了融入而放弃其实意义不大。
可能我的人生追求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过的舒服。这种舒服很大程度上是不为其他人和事勉强自己的意愿。有些意愿是一种自然而然,就像吃东西一样,吃到嘴里发现不好吃。这种感受是无法去精确分析计算的。但如果正在参加一个晚宴,你就很可能把盘子里的东西吃掉,哪怕不好吃的,也会装作非常欣赏的夸奖好吃。这是一种自欺欺人,也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方式。换句话说,并非人人都要遵循自己原始的意愿,当然也可以违背,但前提是你的目的值得不值得。如果目的只是为融入而融入,意义不大,如果是想因此找个好工作或者有一些现实的目标,那么之前的放弃会值得很多。当然最好的就是心甘情愿的改变。
无聊不无聊
国内一天24小时,想玩什么有什么,ktv,火锅,烧烤,逛街,夜店,郊游,任何时间,只要你想,吃什么玩什么,你说了算。德国一般晚上8点街上就没什么人了,周末商店一般不开门,晚上也有西餐外卖,一般送到10点左右,品种比较单一。德国人通常娱乐项目是喝酒聊天party,周末可以徒步等户外活动,野外露营,滑雪,摩托车,划船,射击等等都是好选择。年纪大了,老头老太会晒晒太阳喝喝咖啡,或者买个跑车开出去兜兜风。总体而言,德国人的休闲除了喝酒之外更健康运动一些,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比较腐败一点。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唐人街,比中国还中国。但欧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健康和腐败往往难以兼得。有人说好山好水好无聊,也有人乐在其中。
哪里才健康
雾霾这个词,近些年在中国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及,中国大陆自1970年代末期,因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工业活动迅速增多,人们生活逐步现代化,在整个华东地区,因冬季取暖而燃烧的煤炭和木材越来越多,经常引起覆盖广泛的雾霾。其中华北及华东地区为显著。一是因为地形,华北/华东地区地势较低,同时,这一区域人口集中,绿色植被较少,又是开发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区,污染物被大量产生,却得不到及时的自然清除。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更是为空气污染敲响了警钟。
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是指起始于2013年10月20日,也就是哈尔滨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统开启的第二天,以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为中心,和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在内的地区发生的大规模雾霾污染。东北地区大部均被浓密的雾霾覆盖。在哈尔滨市,PM2.5的日度平均值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40多倍,甚至比北京还要严重。能见度降至20米,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雾霾也导致黑龙江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10月22日至23日,东北地区依旧被雾霾覆盖,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00微克以上。
具体请看百度链接:
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_百度百科
德国是不是就山青水秀,无痛也无扰了呢?前者是肯定的,德国在环境治理上确实有一套,根据美国大使馆在北京测出的PM2.5指数,3月29日,最好的空气在天坛,指数为95,前门东大街则高达150以上。而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13年1月份北京城区多处PM2.5指数突破900,最高接近1000。德国以柏林为例,柏林政府在官方网页上公布了相关数值,2012年柏林空气PM2.5平均值为18, 而2006年时情况最糟糕,当时平均值是29。关于空气质量的对比一目了然,然并卵,千说万说,也逃不过七年之痒啊!
在德国,春天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是如临大敌。据统计,德国大约1/5的人有花粉过敏。很多中国人在祖国一切都好,来德国前两年也还好,等到了七年左右,花粉过敏就会不期而至。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及至哮喘,并伴随流眼泪,眼睛红肿,奇痒无比。而有些比较严重的会发展到很多水果、蔬菜也出现过敏,如苹果、樱桃、杏子、甚至豆芽,还有一些坚果类,如榛子等都不能吃。再后来,连去一些塑料制品店,都会立即出现过敏反应。
关于过敏这种事情,病因还特别复杂,没有一家医院和医生能说出确切的原因,为什么刚来的前几年没事,后来就会患病,为啥空气这么好还会过敏,为什么一旦过敏就会越来越严重。网上搜索过不少,基本都是在说免疫系统受创,从而引发诸多问题,说了等于没说。
如果偶尔来玩一趟,确实好山好水,空气真新鲜。但是德国住久了,自有苦恼。哪里都没有完美的环境,只求各自安好。
亲友和爱人
说的极端一点,在德国你必须有亲友或者爱人,为什么呢?为了不得抑郁症。人是群居动物,长久的不交流或者缺少关爱,人会低沉甚至抑郁。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么多年所见所得。退一万步,宁可“浪”一点,多点朋友,多出去玩玩,也好过经常一个人待着。没事多和朋友出去走走,吃吃饭,聊聊天。这是有关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一定切记,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圈子。另外,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很内向,总宅着,也希望你能偶尔联系一下,打个电话关心一下。人在异乡,彼此温暖。
消费不多,保险很贵
如果单身,在德国中等城市生活一个月基本消费基本如下:
住房:一室一厅,包括水电暖网,约500欧元
手机:全网通,4g流量,约20多欧,当然也有很便宜的套餐
吃喝:自己做饭,含零食和水果,一般不超过300欧,偶尔外面吃算150,一共450欧
交通:如果公交火车一般80欧左右,如果开车,汽车油费含保险算200欧
保险:因人而异,收入少的交的少,收入多的就多,暂且算200欧每个月
(德国约 86% 的居民在公立保险投保,有工作收入的人理论应缴纳税前收入的 14.6% 作为医疗保险,如果有雇主,则自行负担税前收入的 7.3%,雇主缴纳另外 7.3%。此外雇员还需要多交一点额外保费(Zusatzbeitrag)给保险公司,依照公司不同可能是 0% 到 1.5%,平均值是 1.1%。所以一个月收入 4000 欧的雇员需要交大约 315 到 336 欧的医疗保险。)
一个月累计1400欧不到,如果换成人民币不算少,我所有的费用都是按非常宽松的消费来计算的,如果节省一点很多费用都可以缩减,比如吃饭,如果不讲究也不在外面吃,一个月150就ok,住房如果接受和别人合租,一个月300就行,这样一算一个月900基本花费就行。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的收入吧,比如廉价超市Aldi员工的月薪总额在1600至1800欧元之间,看起来收入不多是吧,但问题是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18.5小时,按5天上班时间计算,每天工作不到4小时,基本可以算是半职了。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超市收银员,可以凭自己收入在德国中等城市过的相当宽松,类比国内就好比联华超市工作人员在杭州工作,租房一室一厅紧邻市区,开车往返,平时自己做饭,偶尔和朋友出去吃吃。收入刚刚够,不多不少,不用考虑医疗,医保全部涵盖。
我不知道国内现在同行业的收入和生活情况,以之前的了解来看,德国的消费不算高,生活质量也算性价比很高。付出的不多,收入的不多,但是生活的还算舒服,压力小人不累钱够用。
观念差异和之前的误解
首先是关于金钱的理解和需求。说个之前经历的小事吧,之前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接到一个活儿,要拍个小广告,需要几个外国的年轻人客串一下。非常简单,基本就是露个脸,一小时拍摄时间不到,一个人一两百欧元。我找同学去问,他们关注的基本都是,拍什么产品,做什么用途等等,没有一个人问到报酬。对产品或者拍摄没兴趣的同学,也没有在我提出报酬可观之后改变主意。我不能说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因为很多学生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咖啡厅打工,他们非常需要钱。但想通过钱的多少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兴趣或者决定,似乎不是那么简单。当然我没有试过更多的利益诱惑,但对于普通10欧左右的小时工来说,十几倍的报酬不算少了。最后模特当然是找到了,找到两个非常有兴趣的同学。但这段经历是我之前没想到的。
其次是关于性和爱的误解。之前觉得老外比较开放,现在反而觉得他们比较保守。老外对于身体确实比中国人开放不少,但对于内心和情感却相当保守。相比而言,德国人更诚实一点。刚开始有好感,多半是一种身体上的吸引,年轻人干柴烈火很正常,上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喜欢一个人接受一个人,一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了解,所以他们对于性开放一点,而确定关系通常会慢一拍。中国人一般首先需要一个”名分“,再谈其它。
说到这个,不由想到家庭。他们的家庭观念比我想象的强很多,没有太多之前网上或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经常出轨“,我接触的都比较稳定负责,节假日一般都是家庭一起团聚度假。有可能是年轻的时候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所以结婚会找真正喜欢的,也愿意长久一起厮守,如果真过不下去,就离婚,不会为了双方父母或者孩子勉强彼此继续在一起。
德国人没有我想象的开放,确定关系的情侣或夫妻,比我想象的有责任心。
不守时,也不傻。看过太多德吹关于守时的文章了,但真正接触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学校上课公司上班这些暂且不论,就说约朋友见面吧,经历过完全忘记这回事的,也经历过临时说不来的,还有迟到一小时的,更有突然有事提前走的。五花八门,根本没发现守时守规矩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也许曾经是他们的特点,但明显在新一代德国人身上看不到丝毫。地铁和火车更是常规性晚点,虽然有时候是有人卧轨或修路。但经常性的延迟或取消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德国人脑子一根筋,这是事实。他们习惯一件事一件事的做,一步一步的来,每步做好踏踏实实的,所以有时候觉得他们可能过于呆板,比如说他们在看浏览邮件的时候无法听你说话,手上在整理文件的时候也不方便与你交流,人和人只能一对一交流,另一个人在旁边只会被忽视。不像中国人是多线程的,可以一边发邮件一边听你倾诉,同时几个人一起聊天。关于这方面,个人感觉是各有千秋。无法说哪一方更好,中国确实更有效率一点,因为很多是小事情,如果都是一对一,处理起来相当的慢,中国的工作压力明显更大,都这样事情肯定做不完。
但是在大事大非上,我站德国人的方式。世界上最早建设高速公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德国,于1932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从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目前,它拥有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加拿大的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德国的高速公路很多路段是不限速的,你在高速公路上想开多快就可以多快,开到时速180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开到250的也大有人在,在这驾车简直是享受。德国高速公路的质量自然比较好,据说德国的高速公里要比绝大部分国家的高速公路要厚,比美国洲际公路厚两倍。德国的高速公路不宽,大都是标准的双向四车道,非常平整。而且他们也很少修路,一旦修筑,多少年都不用大修,反观国内,路况参差不齐年年修路。
尊重对方,或者说服对方。中国人比较喜欢或者习惯性的用经验感染对方,比如酒桌文化在职场的重要性,比如什么都要吃才会健康,比如对父母无条件的包容才是孝顺,等等。而德国人每个人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彼此互相尊重,比如饭局你说不喝酒,他们就过,不会勉强不会劝酒。有什么食物不吃,比如一些素食者不吃肉,或者某些就是单纯的不喜欢吃,比如我不太喜欢沙拉,每次参加婚宴,很多道菜,蔬菜太多的都吃不完,服务员来收盘子的时候看我剩很多,我说不好意思,不喜欢吃菜喜欢肉,他就笑笑说,蔬菜确实太健康了。
成年人关系到个人习惯的,一般都会彼此尊重。但如果是一些共同完成的项目或者工作,又有一些不同。这时候德国人一般来说不会含糊,有什么说什么,动用自己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表达,如果遇到不同的观点,无论对方是同学还是教授,甚至是各个部门的官员,都可以针锋相对。他们比较崇尚雄辩,遇事讲道理,能说服对方,对方会尊重你,并接受你的观点。比如某些政府部门办事不给力,只要你有道理一投诉一个准。而中国人这方面反而模糊一点,同学同事如果遇到一些矛盾,特别是有领导参与进来,可能大多数人会有些犹豫,很少会直接说,甚至不说。这里说的不是语言艺术,有教养的德国人有意见有时候也会慎重选择用词,不会直接怼。但要表达的意思一定是清楚的直接的,不会模棱两可。
凡事要预约,效率极低!德国看病要预约,有时候等排到号病都好了。装个宽带,可能要等半个月。手机出了问题,客服电话半小时打不通,电话还要按时收费。买房子都要一对一约销售谈。连理发都要提前一两天约好上门时间。相比而言,中国的效率真是神速。任何事情基本都是24小时在线客服,随时随地给你回复解决。急性子一开始受不了,住久了就变成了慢性子。
说说穿衣打扮。德国适合亚洲妹子的衣服很少,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目标市场不一样。这边基本都是黑白灰,同一个品牌也经常被妹子们吐槽款式少而丑。当然了,大牌的服饰这边确实便宜一些。总体来说,德国衣服是男人的天堂,特别是正装类型,西装衬衫风衣等都有不错的品牌。所以不少妹子回国买衣服,然后帮国内小伙伴代购这边奢侈品。男士衣服基本不用愁,德国本土就很棒。
除了穿衣,还有打扮。这方面,感觉国人还有不少空间。除了比较爱交际的或者二代们,其他中国人总体不是特别注意打扮。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学生,而且已经穿的整整齐齐了,有的还自己撸了一个妆,自我感觉很好。但是和老外对比一下,整体还是有差距。他们很多初高中就开始打扮自己,女孩的妆非常精致,男孩子的头发也梳的油亮整齐。开始还觉得他们有点“夸张”,以国人的理解就是不好好读书,天天想着打扮了。后来慢慢感觉,没有人会嫌弃对方好看,能把自己打扮的好看得体真的是个技能,不少人其实收入不高或者说平时实际上根本用不着打扮,比如工人比如一些保安,但是他们都会把自己收拾的比较精致养眼。这样没什么坏处,也很值得国人学习一下。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学学怎么剃胡子,梳头发,化妆,穿衣等等。这些其实是门学问,很多需要上网看教程或者和小伙伴学习的,而不是单凭自己的审美和直觉折腾。
特别想说说景点和博物馆
起因是今年春节回国度假,顺路去了一趟天柱山,登高望远,青松怪石让人非常震撼,祖国的大好河山果然不同凡响。本来一切都好,但是因为平时回去的少,基本吃喝玩乐都是亲友招待,我也没操心过费用,后来顺口问了一下,嘴上没说,心里一惊。
上山门票成人130元,但是从售票窗口到登山起点还有很长很长一段盘山路,基本没有人选择徒步上去,都是坐景点大巴,路费是30每人,因为天柱山很高,如果完全自己爬山,上下一天时间都紧张,于是缆车应运而生,80每人,但这只是单程,下来还要80。也就是说99%的游客都要花费130+30+80+80=320元,山是好山,但是贵是真贵。
有人可能要说320元不就是40欧,是的,这么算起来不多,只是德国两人吃个火锅。但是我觉得帐不能这么算,天柱山地处安徽省安庆潜山县,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看完是不是一下觉得值了?我查了一下安庆人均月收入,约在3000左右,也就是说玩一个景区,就花掉了1/10月薪。
为表示公平,我也列举两个德国当地的例子,欧洲好象很少有把自然风光圈起来收钱的,这里就说说人文景点费用。一个是德国十三世纪建立的海德堡城堡,具体历史可以参考百度词条:海德堡城堡_百度百科,天柱山与此相比,应该不算委屈。刚查了一下城堡官网,目前成人票价是8欧元,未成年和学生等半价。包括上下缆车,也包括山顶的城堡参观,还有内部的博物馆。海德堡作为德国最贵的十大城市之一,人均收入一定不会少。因为还在国内用不了google,我暂且把海德堡人均收入等同于全德国平均月收入,大约在税后1700多欧,也就是说海德堡景点门票费用仅占月薪不到1/200,中国同等景点竟然比德国贵了20倍。除了历史城堡,还有科技类博物馆,比如说大众汽车博物馆,全票才6欧,未成年和学生等半价。还有很多博物馆对于学生则是完完全全的免费。
以上所有的中德感受,基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事实也和我描述的一样各有千秋,但是关于景点、博物馆这些教育类的资源,中国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都是自然或者历史给予全人类的馈赠,为了维持正常运转收费非常正常,但如果远远超过当地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势必会大大减少游览人数,那些想看而口袋没钱却又正是需要接受这些教育和感染的学生们,真的太遗憾了。参观的游客付一些,成年人多付一些,学生少付或者免费,剩下的缺口国家来补贴。象这种占山为王,坐地起价的真的可以拉出去XX了。
还有一些迟点慢慢更
关于为什么出国,之前写过一篇个人经历:
还有一篇当时申请艺术学院的总结,想出来读艺术的可以参考:
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天的点赞和评论,现在德国时间23:16分,有些话我很想说说。
    我不是移民中介,至今为止我没有因此赚过一分钱,包括私信给我咨询的朋友,我都没有收过一毛钱的咨询费。是的,我的咨询费用不低,一般是10元,我是100元,因为我需要按时间等比我的日常收入。但我不是靠这个生活的,所以我觉得赚不赚无所谓。而且很多人还是学生,手上紧我都可以理解。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有的多有的少,不收钱并不代表这个“应该免费”。术业有专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年轻的时候各方大神给予我很多支持,希望我也能提供一些“便利”。但即使这样还是被其它中介的黑,一口咬定我写的是软文,是为了吸引大家移民。我很好奇,当你看完这篇文章想移民吗?说实话,十年前如果能看到这篇文章,我连出国都不想出,单单吃饭这一条我就忍不了。看完这篇还觉得我写的是移民软文的中介,那是对中国有多嫌弃对德国有多爱啊??我从小就爱写点文字,如果我做移民还写成这样,那真的是对自己智商和文笔的极大侮辱了。所以移民的中介们,你们如果想抢客户,我完全不是你的对手,相反,我还是你的朋友,因为我不排斥任何一个职业和工作,你靠本事赚你的钱,只是我目前没有涉及这个行业,也不想和你们竞争,如果评论中有人喜欢德国,你可以尽管去私信去联系,都和我无关,哪怕你赚钱很多很容易。只是不要为了客户来黑我喷我,为了黑而黑就行,全文我自认为写的很“中正”,没有德吹,也没有德黑。 对于文章中的观念有不同想法,欢迎随时探讨,但希望不要再听到“叛国贼”“卖国贼”等侮辱性的词汇,我做的工作和两国文化艺术还是有点关系,自认没有辱没中国或者中国人。我还是中国人,这是一种血脉上的,国籍是一种法律上的承认。不能什么事都讲法律,不然你骂我“叛国贼”就是犯法的,因为这是语言的污蔑。另外,也请就事论事,尽量不要涉及到个人,我提到的很多都可以找到原始网页和数据,如果有不同观念,都可以拿网页数据来说话。我说7年不到入籍,就有人说官方明明是8年,我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很多条件都开始放宽,官方文件也完全没有定死8年,我和朋友的亲身经历,这有什么必要说谎,而且我可以上图为证。诸如此类,请就事实说话,我没有去忽悠你们入籍,只是就事论事,我经历了什么就说什么,我不能把7说成8也不能说成10更不能说成5,是多少就是多少。也不要摆不出事实,就开始喷我德语不好,喷我这样的一个“汉奸”,我们评论说的是中文,怎么看出我德语不好,而且德语好不好和事实有什么关系?我德语不好就不能说大实话了?我承认自己的德语是真的不好,年龄大学习慢,自己也没有语言天赋加上懒,前前后后一共只学了半年语言,虽然拿了C2证书(母语水平),但我很客观的说一句,我的德语真的不好。只是这不是我要为事实妥协的理由。 写贴子的初衷不是为了鼓励移民,也不是为了显示移民的好处,而是真实对比中德两国的优劣,所以麻烦“秀优越”的可以仔细看完再说话。我所有的对比都是首先基于最最普通甚至可以说两边底层人民的生活,因为这些人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你也不用来和我说什么留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你认识的某某学长亲戚现在都年薪上百万了,那我朋友中资产十亿以上的没有一百也有二十呢,有什么意义呢,能说明我是有钱人还是说明社会上人人都是富豪?这篇是写给大多数人看的,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应该收入都在1万以下,德国人均也是1700欧左右,如果想创业想发财又是哪边更好,原文都有涉及。所以哭穷的或者炫富的都可以绕道了,如果你想说,也可以,但请出示统计数据,新闻链接也可以。比如有人提到某师兄做科研回国一线城市近市区包分房还年薪几十万项目资金近千万,这样的举例很好,但我需要的是这个专业有多少比例可以到这个学历和科研水平,又有多少到达这个水平的人可以拿到这个薪资待遇,我不排斥个例,也不排斥举例朋友,但我需要的是数据,如果全国100个此专业里有10个人都能达到,那就相当好,也相当有说服力,能说明这个专业国内前途无量,但如果是万分之几,我觉得意义不大,就跟一万个人创业,总有一两个成功人士。虽然听起来很hi,但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我没有在秀优越感,我从来不觉得“户籍”有什么可优越的,如果你来自小地方,也许会因为没有大城市户口考不上大学或者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或者被爱人嫌弃,产生了自卑心理,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一点不赞同,你该做的不是妥协,而是不接受不屑甚至抗争。就象评论中很多人提到的歧视问题,我就从来不觉得是个问题,世界上有太多“问题”,很多并不正确,难道我们要为不够正确的“问题”去买单?你越怕越自卑越逃避就会越无处可逃、退无可退,把自己逼死。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不是“想”移民,而是年龄大了图个方便,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跑很多国家,而中国的签证去英国、美国等都要去使馆办理,英国的收费高时间还短,非常不便。选择入籍完全是老了懒了,不想为这些琐事操心。本来就是一纸“居留证”而已。或许到了一定年龄的人就能理解我的这种“懒惰”。一个比较两国特点的回答,不懂为何能看出来“秀优越”?如果真的在秀,请出示我写的文字为证?有的评论也提到了,大意就是德澳这些“破地方”还好意思来秀,我非常同意德国真的“村”和“破”,但我自认为“比较文”本身没有错,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好”与“破”,让大家少踩雷区。也许在你的眼中,美国等才是你最想去的地方,也无可厚非,但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喜好也不同,希望能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因为既然是你来自“更好”的地方,更应该有“高姿态”。我只是对比下驴肉火烧和麻辣烫哪个更美味,你要是顿顿在米其林餐厅吃饭,你看到这样的我,会觉得我在秀?还是上流社会的人,甚至无法容忍任何一个贫下中农开口说话?只能为你的米其林餐厅叫好? 非常谢谢大家关心我的安全和未来的安全,我自己也大概了解过一些不同种族的相关新闻,我的答案是无解,不知道将来政治局势会怎么样,因为我以往的个人经验告诉我,我连自己什么时候结婚都无法把握,更不要说通过目前一些新闻动态预测未来了,我对自己的了解应该远远大过于对于政治局势的评测吧。所以我承认自己做不到,相信大部人也是参考历史和当前新闻为我担心。我很感激,但目前我只能看眼前,结婚生子好好工作。其它的暂时无法去考虑,天灾人祸哪个先来,我也不知道。 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免费回复大家的私信咨询,如果不涉及隐私的问题,我建议最好在评论中提问,方便想了解的人都看到。如果我个人能力不及或者完全不了解,我会尽力推荐给你们网页或者专业的人士去了解。至于到底要不要出国要不要移民,好处坏处,我也写了不少,其它的需要自行分辩。总体来说,习惯安稳度日岁月静好的人德国很好,但是如果一腔热血想好好奋斗的,中国环境更好,空间更大。
还有人评论或私信,问为什么只是写文字,不上一点图片说明一下?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因为我老本行是摄影,所以我知道图片有“夸大”事实的功效,我喜欢的人和物,就能通过照片把5分变成10分,不喜欢的就能把5分变成1分。相比而言,我觉得中外的风景没有高下之分,各有特点,相对来说,中国的更有味道一点。既然说起来,我就贴几组之前拍的,中国和欧洲的风光照片。但慎重提醒大家,照片虽美,可不要贪杯哦。。。
十多年前拍的南京
去冰岛玩随拍的
西西里岛环岛
还有不少风景照片我做成手机壁纸了,上面都有拍摄地点,可以看看,喜欢的自取


上一篇:为什么国人现在越来越喜欢出境游?
下一篇:王宝山直言:恒大和卡纳瓦罗就是足坛的笑话!归化球员仅2人合格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0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