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海外不少华人攒病回国看?

[复制链接]
37614 20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0-11-26 02:09:0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海外不少华人攒病回国看?


上一篇:刑法有私力救济吗?
下一篇:华侨生的二三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丨RwR丨 发表于 2020-11-26 02:09:41 | 只看该作者
 
在加拿大学医,谈谈加拿大的情况。
加拿大华人回国看病绝对不在少数,这个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最主要的有这么四个:
    一些医疗项目等待时间比较长信息不对称,对于医疗系统的不了解阶级错位,在国内因为社会关系而享受的便利在加拿大相对难获得语言问题
大多数华人回国看病都或多或少的受这四点影响,我们一个一个来聊一聊。


    一些医疗项目等待时间比较长
这个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等待时间长其实是大多数以家庭医生为中轴的医疗系统的通病,而加拿大在诸多类似医疗体系的国家里又是比较差的。尤其是各种非紧急的医疗操作,比如医学影像和关节置换。在加拿大安省,非紧急核磁共振MR预约的平均等待时间是63天。非紧急的髋关节置换,平均等待时间也在60天左右。两个月的时间对于患者来说确实度日如年,一些本地人会选择去美国,对国内熟悉的华人当然也会选择回国治疗


2. 信息不对称,对于医疗系统的不了解
中国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非常不同。在中国,遇到个头疼脑热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去家旁边的大医院挂个号,找个专家看一看。生活经验上,大家多少也对医疗系统有一些了解。比如作为一个北京人,我知道眼科五官科找同仁,心血管找阜外安贞,如果不知道哪个医院好我就去协和。但是在北美,普遍来说大家对医疗系统和医院水平了解的并不多。换句话说,很多人生活经验上并不懂得如何在北美看病。
举一个例子,在多伦多的朋友可以自测一下:一位50岁的移民,吃完早饭发现左脸有些面瘫,肢体不协调,在怀疑中风的情况下,请问他应该去多伦多哪三家医院的急诊能够得到最快最全面的治疗?应该打911吗?是否会被收钱?
(答:多伦多三家中风中心是:Toronto Western, St. Michael's, 和Sunnybrook医院。在怀疑中风的情况下要坚决的打911,接线人员会做一个初步分析,派出救护车。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会确认中风情况,在转运中风患者的时候,就会把信息录入系统,让中风中心做好准备,等救护车到了急诊,患者就会被迅速收治。救护车在安省不打表,45加币一口价。)
另外,在加拿大这种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体系里,找到一位心善又负责的家庭医生也非常重要的。很多华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e.g., 语言,不了解,没有很重视),并没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不舒服,就只能选择walkin或者急诊。虽然医生水平没有本质不同,但是这样的话每次见的医生并不一样。对于很多相对复杂的慢性病,或者以查体问诊为核心鉴别手段的疾病来说,5-10分钟左右的问诊时间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充分,就可能出现一些沟通上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实际上体现了政府在公共教育上的缺失尤其是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新移民来说,学会如何看病其实是每个家庭必需的。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留学生/ 新移民的求医问药之路并不顺畅,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严肃问题。


3. 阶级错位,在国内因为社会关系而享受的便利在加拿大相对难获得
这个现象其实在新移民和留学生身上尤其常见。很多留学生本身来自于国内医疗发达地区(e.g., 北京,上海),相对来说家人在国内的社会资源也比较丰富。突然到了北美“乡下”大锅饭,面对“阶层滑落”自然还是有不适应的。特别是国内有家人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方面的体会会比较深。本来一个电话就能找到各个科室的叔叔阿姨,在异国他乡却很难实现。
社会关系带来的信任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就认识几位运动伤需要做骨科手术的朋友,在“加拿大找不认识的骨科医生做手术”和 “回国找XX医院找爸爸妈妈好朋友X主任做手术”当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国。一方面国内大三甲医院的技术水平非常有保障,另一方面有一位信任的医生,又不差钱,回国治疗的选择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4. 语言问题
我自己在国内上完的高中才出国,我发现国内英语教育里对于疾病的介绍其实相对比较少。很多人想到医疗词汇,脑子里浮现的主要就是以ache结尾的几个单词,比如headache, toothache, 和stomachache。但是疼痛也分很多种,从刺痛,酸痛,到隐隐作痛,甚至撕裂痛,它们英文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举个例子:“我这两天有点感冒,有的时候有黄色的痰和绿色的鼻涕。”这样看似非常简单的形容,对于一个英语非母语的患者来说,也是有一定挑战的。
用母语形容身上的病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还是最顺畅的,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小毛病等到放假回国看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一些以问诊为核心的科室,比如精神科,流畅的交流是整个判断体系里的重中之重,患者说话医生听不懂,医生说话患者听不懂的话,诊疗就很难进行。
另外加拿大能讲中文的医护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以我读的医学院为例,能够达到国内小学生听力口语水平的医学生大概不到10%,如果把要求提高到能识字,看google着大概看明白患者带来的国内病历的程度,应该就要降到1%左右了(当然读手写病例肯定还是做不到的)。这样的比例对应多伦多12%的华裔人口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上各种论坛,朋友圈里,你也会发现其实讲国语的家庭医生和产科医生在市场上也是比较抢手的。(所以讲中文的朋友们,为了同胞们能得到更好的医疗,多多申请医学院啊,护士学院啊!)


Reference:
https://www.ontario.ca/page/wait-times-diagnostic-imaging
https://www.hqontario.ca/System-Performance/Wait-Times-for-Surgeries-and-Procedures/Wait-Times-for-Orthopedic-Surgeries-including-Hip-Replacement-and-Knee-Replacement/Time-to-Patients-First-Orthopedic-Surgical-Appointme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香鱼 发表于 2020-11-26 02:10:24 | 只看该作者
 
保险差别太大了。同样是在学校,我当学生的时候换眼镜拔牙都要等到回国,当老师以后眼科和牙科保险都免费。大公司的朋友虽然赚的多,但是保险基本都不如我们。
提醒留学生,自己可以在外面买保险,比学校的便宜,需要买一份遗体运送回国的保险(一定都用不上!!)。学校没有主动强调过,可以自己问一下。
As a reminder, F-1 visa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MedicalEvacuationcoverage of at least $50,000  andRepatriationof Remains coverage of at least $25,000.  I am aware that some students have had their personal health insurance waiver denied due to not havingMedicalEvacuation andRepatriation of Remains benefit coverage on their plan.(学校曾经的声明)
以前觉得学校的东西肯定都是又便宜又好,比如国内的大学宿舍和食堂。来美国以后才知道学校的东西普遍比市场价格高,比如宿舍并不便宜,校内的保险也比校外的贵。如果你没什么看病的需要,可以在外面买一份,再单独买遗体运回国的保险就可以。我记得Emergency Evacuation and Repatriation 大概一年50美元?
眼睛和牙齿的保险美国认为是美容项目,所以一般保险都不包括这两个,要单独买。我当学生的时候曾经牙疼发烧了一个月硬是扛着回国300人民币拔了一颗智齿。
后来当老师以后保险包牙齿,全麻,几乎免费拔了另外三颗智齿。这就是差别啊!
我现在看病几乎不花什么钱,还要经常去和医生聊一聊就当学习。每年的三次洗牙、深层清洁等很多项目都是免费……眼睛也是,每年可以免费换眼镜,不过没什么时间去。
大公司的保险贵一点,但也都挺好,就是太麻烦。一般身体不适,约家庭医生一个星期,再去lab约抽血化验一个星期,再回到家庭医生这里看结果一个星期,再去药店买药(没有现成的还要等),再去专门的医生那里对症治疗,再约医院……一个月就过去了。
国内的治疗都是一站式,虽然排队长,但是一天基本门诊化验开药都能解决。很方便。缺点就是我们的医生太辛苦!尤其是现在。
身边有医生朋友的,平时一定多投喂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cc铖铖cc 发表于 2020-11-26 02:10:34 | 只看该作者
 
坐标欧洲,专门回国看过病的人来现身说法。
朋友说这问题适合我回答,特地让我来回答的(笑
给大家捋一捋我这里看病的流程:
1. 预约社区医生,基本上第二天、第三天都能预约到。
2.由社区医生诊断是否严重,是否需要拍X光片,做B超、CT或预约专科医生。
3.预约拍片、B超、专科医生大约需要10天—2个月不等。
4.由专科医生诊断是否需要继续接受治疗、手术等等。
5.如需安排手术,则要再约几次时间,一次给专科医生,另一次给麻醉师,做完以上这些步骤大概过去快半年了。看完麻醉师后,医院会在手术前一个星期通知病人。
好了,流程说完了,说点细节。
一般这些社区医生的经验并不十分丰富,我曾经被误诊过几次,都是看起来年纪颇大,有过至少十几年行医经验的医生。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因为慢性肠炎导致的头痛,医生只开了止痛药让我回去吃,直到2周后病发紧急入院。一开始是在南部的一家小医院(那个地方只有北部有大医院,然而当时我住南部)接受检查,拍过X光片,照过CT,验过血,医生说我可以能是肺炎,检查完之后说没多大问题就让我回家了......我爸不放心,因为我妈就是被那个医院给坑过,然后非要我往北部的大医院跑一趟。现在非常庆幸我爸当时做的这个决定,不然我现在还能不能在这里打字都不知道了。
去了北部大医院,在急诊挂号排队的时候,突然发高烧呕吐全身无力,医生就先把我拉到病房去,按了肚子说应该是肠炎(那个医生看起来最多才30啊,经验比那些社区医生丰富的多,大概是因为大医院每天来来往往太多病人)又检查了一遍,做了B超发现真是肠炎,差点要开刀,最后就是住院10天,把病给治好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复发过。
手上的腱鞘囊肿动过2次手术,一次是在国内,一次在国外。
在国内花了3000软妹币,第一天去看医生,第二天就动了手术,应该是实习医生动的刀,本人高度近视,当时又打了麻醉,脑子比较混乱。但是伤口缝合不错,伤疤也恢复的好。半年后复发了.....
第二次在国外花了半年时间预约才动了手术(就是我最开始说的流程),动刀的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头,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拆线的时候一直在和护士吐槽,这伤疤缝的真特么丑,你看看我上面那刀也是因为腱鞘囊肿,缝得多好看。2个月后复发了.......
老子白挨了2刀!(╥﹏╥)
按照我这边国外一个学医的朋友说的话就是,其实很多病人初期就马上接受治疗的话,很多病都是可以治好的,很多病人都是被硬生生拖死的。
所以很多华人都愿意回国看,国内的医疗比国外好得多。在国外想要像国内一样看病快,只能每月支付额外的医疗保险(具体金额看各保险公司和套餐,一般50€—100€不等),很多套餐里面不包括CT、X光片之类的检查,也不包括手术费用。假如在私人医院动个手术,费用相当昂贵,一个B超检查大约需要80—100€左右,手术费用得看具体是什么手术,像一个小小的腱鞘囊肿手术最起码要300€+,其他的大手术的话,如果不回国看,要么被拖死,要么被贵死。
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啦~如有疑问再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hijia0218 发表于 2020-11-26 02:11:3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觉得美元的购买力真的强,汽车便宜,手机便宜,麦当劳便宜(还量大)。
后来现实告诉了我,人民币的“购买力”,那才是真的强:
    5块人民币就够支付外卖小哥不分节假日的不分天气地送外卖(迟到还能给差评,只赚你个饭菜钱),50块就能在房价世界都领先的一线城市坐很久的出租车(回国打的,我眼睛都不眨,但是我每次打的,都会连连感谢司机,因为我知道我占了便宜),500块就能雇佣985在校大学生替你写代码给你搞ppt弄短视频,以及几乎可以说是不要钱的请全世界可能是专业度+临床经验最丰富的医生给你看病(只赚你个医药费)。
所以你明白了为啥海外华人牙疼要命都要熬到过年回国了拔了吗?


其实我还是希望人民币“购买力”未来能在有关人的方面弱一些,在其他方面强一些,就好了。
谢大家赞,评论区讨论很热烈。这个我并不是高级黑或者嘲讽。只是最近体会到国内的劳动力实在是很低廉(不贱)这回事:
在国外做个手术,会提前给你讲好请麻醉师要多少钱(突出了手术贵的是麻醉师,而不是突出麻醉剂贵),连手术前的咨询费都是按次收费的,对于在国外做手术你甚至都不敢货比三家,因为这意味着你要掏三倍以上的咨询费。在国内,只要你没有真正决定做手术,你可以以极便宜的价格找各个医院各个城市的医生给你提供咨询服务。
有些人没看懂我说的我再说的细致一点。国内是看病贵,国外是看医生贵看病贵,贵在医疗资源,贵在药物。看医生贵,贵在人工,贵在别人在你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国内,假如你并不想真的做手术看病,你只是单纯想要看医生听听他们对你的病(甚至是医美)的建议和看法,这花不了你多少钱。但是在国外这样思路找医生,足可以产生一笔让中产阶级都承受不起的费用。
——————
说真的这个回答能拿千赞吓死我了(两百赞的时候我就慌了),希望大家看看就好了,就别赞了。我本质上就是想回答一下华人为什么喜欢回国看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能从中国良好的医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低廉(不是贱)的人工服务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华人是受益者,我没有嘲讽攻击任何群体的意思,也没有做对比。
最后我必须最最最强力的谴责欺压医务人员让剃光头作秀的恶心行为,跟医闹一样恶心,强烈谴责!

如何评价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为援鄂队伍护士集体剃光头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vgwo74q 发表于 2020-11-26 02:11:4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部分回复,称赞英国人不管你什么身份,都一视同仁的对待(其实李光耀还是打电话找了首相开后门,才在约三小时后插队做了CT),或者中风确实不如心脏病危险,心脏病优先治疗,中风不会马上死,所以确实应该等待。发现有的人可能没有理解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述什么。


这个问题关键不在于英国是否不论你是谁都一视同仁,也不在于心脏病和中风哪个该优先,而在于在中国,通常心脏病和中风都会认为是应该优先处理的,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检查和救治,回复中至少两个人说了身边家人中风了,到医院检查后结果还没出来,第一时间就开始用药了,而不是像英国这种三个小时后,找首相打了招呼才刚刚做了CT,不打招呼可能要等到天亮才做CT,什么时候用药甚至什么时候安排手术都不知道,可能手术要等几周甚至几个月甚至更长。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英国是全民免费医疗,但是因为政府开支有限,所以只能尽可能的压缩免费医疗,英国可以提供的免费医疗资源有限,但是需要免费医疗的人太多,所以什么都需要排队,而回答中,有肠炎发作去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给你开两片止疼药就打发你走了,有卡鱼刺被告知需要等十几小时的(国内是等待半小时 然后医生用15分钟把鱼刺取出),甚至中风这种也需要排队等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轮到检查,再用药甚至手术还是需要排队。以及我后面举例的,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等80周(一年只有53周)。


事实上英国的有钱人不会和穷人们一起排队,他们会去私立医院享受及时和最好的治疗,而公立医院只留下穷人们互相内卷化。


以下为原回答:
——————————




第一个故事:2003年,李光耀携夫人柯玉芝到英国访问。10月26日,82岁高龄的夫人突然中风,李光耀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等待了45分钟之后救护车才过来,送往酒店附近的皇家伦敦医院。路上的行程仅用了10分钟。
 第1张图片

根据伦敦救护服务部门的日志记录,救护部门是在27日凌晨零时20分接到电话的,他们40分钟后赶到现场。


达医院后,直到深夜也没有人为柯玉芝提供电脑体层扫描(CTScan)服务。李光耀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夫人送到他们所下榻酒店附近的一所提供免费医疗的公共医院。


李光耀回忆说:“到了医院,负责检查的是护士。我们随行的医生说病人中风了,是紧急状况,必须马上接受扫描检查,但护士说,医院里还有三四名心脏病突发的病人等着急救。我的夫人只是中风,呼吸没问题,因此需要排队等待治疗……”


情急之下,李光耀只好“动用”他的关系寻求唐宁街10号首相府的协助。在首相府的干预下,在凌晨3时30分接受了CT扫描。


27日凌晨时分,李光耀同身为脑科专家的女儿李玮玲医生联络上,她随后安排新加坡全国神经科学院的一名中风问题专家李金恩医生飞到伦敦。经过急救,柯玉芝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鉴于对英国医院的不信任,新加坡医生决定冒险在李夫人的脑部停止出血后,把她送回新加坡治疗。10月31日,经过长达12小时的飞行,柯玉芝安全抵达新加坡。


回忆起伦敦就医的过程,李光耀觉得这件事情表明,相对于新加坡的半自费医疗制度而言,英国的免费医疗制度弊病不小,并且表情,“40年以后……(英国免费医疗)制度已经不能运作,其中的内容已经脱离病人的需要。”


李光耀认为,如果柯玉芝当初在新加坡的医院接受急救,不消一个半小时,就能检查出病因何在。新加坡《今日》报援引他的话说:“我们的制度是你必须承担一半(医疗费用),但你能获得关注。而在那里(皇家伦敦医院),你得不到关注,只能排队。”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你一个外国国家领导人的夫人中风了,十分钟的路程,急救车等了四十五分钟,而且没人给她进行脑部检查。转到酒店附近的医院,被告知,前面还有心脏病患者需要救治,你这种一时死不了的慢慢等吧。在找首相打了招呼之后,才在发现中风约三小时后接受了CT扫描。如果没有首相打招呼,中风病人天亮了,在中午之前能不能接受CT扫描还是个问题。


来访的外国领导人都如此,你让普遍的本国公民情何以堪?


第二个故事:2019年的时候,英国威尔士有一名86岁男子盖拉德在2004年(71岁时)接受过关节置换手术,本以为即使会旧病复发自己也没这么长命等到这一刻的发生,没想到2018年年底关节就隐隐作痛,让他难以忍受,于是来到当地一家公立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个关节手术并不复杂,只需要换一个人工关节就可以了,当患者表示希望能尽快安排手术时,医生说做这个手术起码要等候80周(一年是53周)的时间,因为手术太多,做手术的医生的日程表已经安排满了。
患者表示不能接受,自己今年已经86岁了,等不了近两年,于是愤然离开了那家医院。本以为英国其他公立医院会有更近的排期,可是问遍了周围的医院都需要等一年半载的时间,于是盖拉德找了当地的私立医院。可是在私立医院做这个手术就要花费1.2万英镑的费用,如此高昂的费用他是难以承担的,这让盖拉德十分绝望。


在无意中上网的盖拉德发现,立陶宛一家医院做这个手术只需要花费6000英镑的费用就够了,加上来回的飞机标总费用不超过8000英镑,在查询该医院的底细与咨询完信息后,盖拉德马上飞到立陶宛进行了关节置换的手术,从完成到可以出院只花了不到15天的时间,更让盖拉德意外的是,回国后立陶宛医院的医护人员告诉他,如果英国国民保健署无法在合理时间为他安排手术,他可以向保健署申请本次手术的费用,最终盖拉德通过立陶宛医护人员的帮助拿回了6000英镑的医疗费用,这一次治疗总花费不到2000英镑。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香港人告诉我的,他说,有一个香港医生告诉他,有一个住笼屋的人来看病,医生检查后发现病人得了很严重的一种病,必须马上做手术,而公立医院的免费手术要等很久,所以问病人有没有钱,有的话,建议病人赶紧去私立医院接受手术,那个病人沦落到住笼屋,自然是没钱,那个医生只能让他回家慢慢等死。当然他在中国或者美国,如果没有慈善组织的医疗援助,也是等死。
 第2张图片 香港笼屋里住的是比住公屋的人更穷困的人。很多好吃懒做,有过前科,甚至是吸毒的瘾君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暖朵儿22 发表于 2020-11-26 02:12:39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在澳大利亚吃鱼 鱼刺卡到了喉咙里,我先去看的家庭医生,连检查都没检查就给我了推荐信让我去看专家门诊
打电话预约眼鼻喉科的专家门诊,被告知最快要两周后才可以见到医生,初诊费用1500rmb 不包括治疗手术,预计拿出来鱼骨头一共需要5000rmb. 不说费用多贵的事,我想想刺卡嗓子里2周估计小病也成大病了。
于是跑去眼鼻喉医院急诊补挂号排队,(我去的还是私立的),排队等了半小时跟护士说了症状,给她看了家庭医生给我写的推荐信(就是介绍病况的) 被告知他们现在很忙,这样的没有太大影响的疾病可能需要10-16小时的等待时间(估计是我还能说话,疼痛难受还不伤及性命)。 然后如果决定看先交2000rmb的急诊挂号 然后其他的治疗后会给我寄账单。 交完钱默默地在那等待等待,直到我在等候大厅里吃完了午饭,晚饭 和宵夜后,妻子给我带的面包居然把鱼刺冲刷了下去。默默地跟急诊前台打了一个招呼说我没事了,急诊前台表示挂号了就不能退款,然后我就默默回家睡觉了。
现在想来我是幸运的,最终这样的小病自愈了,以后吃东西一定要小心才是。 想起小时候大年三十吃饭鱼刺卡到喉咙,被我妈带去国内医院,等待半小时 然后医生用15分钟帮我把鱼刺取出,我还来得及回家继续看晚会倒数的往事,我觉得等30年后退休了还是回国养老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说累了c 发表于 2020-11-26 02:13:3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你这个好指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年,有永久居住权,也进过医院的人,完全没觉得澳大利亚医疗系统好。如果您所谓的好是指
    免费公立医疗系统,在澳大利亚叫Medicare。好像美国没这玩意。不同地区的同等级医疗系统。
那我还挺同意的你的观点的。
先说说1吧。
这个东西挺扯淡的,说是免费医疗系统,其实嘛,这个是收钱的,而且免费是有前提的。 例如,不是所有医院都是免费的,一定要去公立医院才行,而且要在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过了这个上班时间呢,您属于outpatient,计划外病人,急诊除外。outpatient这个钱,Medicare只负责25%,其他自付。
然后咱要说道说道这个看病。刚才说了,你上班时间去看医院才免费。可是医院是不接受挂号的。澳大利亚有严格的等级。一定要先家庭医生看过,家庭医生认为您有必要看专科医生的时候,您才可以看医院的专科医生。而且,您需要出具家庭医生给您开的介绍信,这个介绍信包含了您啥毛病(初步观察)、所有初步检查结果、家庭医生给您开了什么药、结果是啥。如果没有这个信的话,不好意思,不能预约。
等您预约到专家,您可能要经过很多次检查,再预约看结果,再检查(我不知道为啥,澳大利亚取结果只能找你的家庭医生或者专家,不可以自己去取),如果要检查两次的话大概就一个月过去了。我不是开玩笑。因为除了私立医院,公立免费医院因为排队众多,你看一次医生基本要等一周。然后你的检查(抽血,ct随便啥),根据检查项目不同,可能也要排队才能做上,然后要等至少一周才能拿到结果(这个和国内不走关系做检查啥的差不多,你应该很好理解上去,可惜的是国外不能走关系,除非你在急诊而且医生判断你要挂了)。来来回回一个月。
您终于等到可以做手术了。然后发现前面排队的依然超多。我刚才回答问题之前看到前面加拿大的同胞回答,干,北美真快啊。髋关节置换才排队50多天。干,澳大利亚排队时间是170多天。你不信可以去Medicare查询,这些是公开的。就连基本的扁桃腺切除手术也要50多天。这就是您所希望的免费医疗。
再来给您总结一下小病的诊疗时间(病毒感染类,并附加以我真实案例)。前面说过了,有事情先找家庭医生。通常预约时间在两到三天,你走运的话能加号,但,这通常不行。医生一般会给你开个澳洲万能药 - 潘那多(后面介绍),让你顶两三天看看。好转了呢,没事,没好转,请再预约。
两三天后您觉得没好,打电话预约,告诉您最快在两天以后上午。但是你需要上班,你只能告诉他有下午吗?人家告诉你可以,但要四天以后。没办法,等。四天过后,您看到了家庭医生。一顿问候后可能会给你开个抗生素或者让你去看专科医生。这时候去看专科医生您已经经过了半个月,还不算以后专科医生的。如果这时候给您开抗生素,那不好意思,又和第一次诊疗一样,回去服用两到三天,不好您再回来。一周过后,您回去再看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很抱歉告诉你他搞不定,请您去医院看专科医生,这时候您就拿到前文所说的介绍信,就可以预约专科医生了。再几个日月后的等待,终于到了看专科医生的时候,他给你随便看了看便开了检查通知,告诉你先做个血常规啥的。你拿着单子去了,抽血,然后被告知,大概三个工作日你的结果会出来,到时候再订医生去拿结果。你很无语回家,等结果。结果出来了你可以看医生了,但被告知下一个空位是四天以后,没办法等。就在这种来来回回的预订医生,等结果,预订医生,等结果中,你会发现你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三个月。真是要命啊。终于告诉你可以做手术了,但是最近一场在四十天以后。你告诉我,你崩溃不?这就是免费医疗。
顺便提一下我最快一次诊疗,三周。是我小孩,大概七八个月时候。湿疹反复,后来被病毒感染。第一次预约家庭医生等了三天,告知我们回家继续涂原来的药,七天之内没有好转复查。蛋疼。七天以后不仅没有好转,还严重了。宝宝伴随发烧。这次家庭医生知道严重性,马上加号让我们进去。觉得她自己搞定不了,马上开介绍信要我们去儿童医院急诊。我们拿着信,到了急诊,分诊台看了信以后做了引导。大概等了一小时看到儿科医生。初步诊断为湿疹导致病毒感染,无法判断是何种病毒。取了病理,结果四个工作日以后出,当时简直要崩溃了。儿科医生给了一种抗病毒药,但不确定是否有用,因为没有检查结果就无法判断是何种病毒,然后叫我们回家等结果。四天以后告诉我们可以看结果了,当时宝宝情况好转,目测儿科医生大概蒙对了,所以不是很着急看家庭医生。被告知下一次家庭医生在三天后。去了以后结果和儿科医生蒙的一样,持续服用抗病毒药后康复。从发病到确诊,总计用时17天。
2.各地医疗水平对等。终于说到2了。这点和国内比真是可圈可点。在澳大利亚,每一个州的首府城市都有协和那个级别的医院。每一个郡都有一个大型综合医院,每一个镇都有家庭医生诊所。而且,澳大利亚有royal flying doctor, 皇家飞行医生。坐着飞机到偏远地区诊疗或者从偏远地区直接飞来首府医院诊疗。这大大缩减了农村,偏远地区看病难得问题。没有什么是飞机解决不了的,而且澳大利亚农村的路也是很好的,可以满足小型固定翼飞机起降。如果有重病,royal flying doctor会接上你,送到首都城市的机场,然后转直升机,直接送到医院(你离首府城市近的话,直升机一小时就到的话,就没法享受固定翼了,直升机会直接来拉你)那救护车呢?那是给市区的,不是跨城市或者农村偏远地区的。而且澳大利亚保证了各州首府城市医疗水平,资源对等(会因人口比例多少,人口多的城市会多一些这样的医院)。大大减少了像中国那样,农村或偏远地区看病难,看好医院难得情况。这大概算得上是好的地方。


最后说点题外话。文里提的那个潘那多。学名叫扑热息痛。其实就是个镇静剂效果的退烧药。没啥实际效果,小感冒啥的ha一颗,镇静效果会让你很舒适。澳大利亚对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管理严格。能被自己免疫系统搞好的话,就不用吃抗生素。所以潘那多这玩意就成了神药。无论你等了四天去看家庭医生,还是你头痛脑热排了四五个小时去看急诊,初步检查都会让你吃这个。
顺便一提,medicare是不包含药费的。是需要自己买保险才包,但是澳大利亚药很便宜,大概十块钱澳元两百片那样子。。不会像中国那样,随便给你开四五盒药,就要你一百来块钱,你打开一看里面还只有六片。这大概也是国外医疗系统好的地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被雨包围的飞鱼 发表于 2020-11-26 02:14:33 | 只看该作者
 
坐标俄罗斯,看着那些所谓俄罗斯全民医疗免费就想笑
我现在有什么回家严重的也是回国看
虽然俄罗斯医疗的确免费,但是那个效率和水平,简直dan疼
我怕被医死,所以大部分小打小闹,比如发烧重感冒急性肠胃炎,要是碰上回国那就做好回国看。我感受过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美国和台湾的医疗,除了日本台湾还不错,其他都不行,等到他们医生过来看我我估计已经挂了
虽然国内医疗环境感人(一二线城市大医院难民营体验),但效率快啊,哪怕和看牲口似的,大部分医生那个经验水平看一下就开药了,而且中国人给药用量猛,一下猛药一般的发烧一两天就好了(别给老外吃那个,就中国人那个猛量消炎药给老外要死人的)
所以一般这种年度疾病有条件我就回中国看,省事儿。大病就算了,排队排死
当然你入了俄籍可以回国看外国人门诊,外国人门诊的水平、医疗条件和环境都不是本地土著门诊能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心照明月 发表于 2020-11-26 02:15:08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多年了部分劳动力依旧在卖血赚外汇,
你那么兴奋干什么…
也就比在国内赚美金去美国看医生好一点点。
有朝一日,你赚人民币去美国看医生,
这才是为国争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8 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