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到英国留学后如何处理对英国失望的心态?

[复制链接]
35999 20
【塞巴斯】蒂安 发表于 2020-12-9 11:48:2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留学后如何处理对英国失望的心态?


上一篇:英国穷疯了?公知叫嚣派军舰威胁中国,要中国为疫情损失赔款
下一篇:英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往事再浮现 发表于 2020-12-9 11:49:17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留学的成本,算上学费+生活费,大概是至少1000元RMB/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当然是昂贵的。伦敦这里物价很高,服务又贵又辣鸡。
英国可是从来没有“美食”或者“宜居”这种称号的,这点我当初来之前就有心理准备。
题主要调整好心态,换个思路。首先你可以学习英语,在国内报个普通的雅思班也是二三百元一节课(一小时)。理论上说每天英语听说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回本”了。在英国的一年里你可以有极好的机会提高英语。其次学会使用学校资源,尤其是英文资源。多和老师探讨问题,学会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学校举办的知名讲座可以多去参加,因为很多都是诺贝尔奖级别大佬的场子,国内花钱也看不到的。
还有趁着在英国,可以到处穷游。要知道专程从国内过来旅游一趟怎么着也得三五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欧阳DD 发表于 2020-12-9 11:49:3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几个回答,有答主说是因为学校不够好,氛围温水煮青蛙,让人安于平庸,而留学生这个年纪又是大多不愿安于平庸的心态,所以才会失望。
诚然选择一个优秀的学校很重要,但是,即使是对自己学校非常满意的留学生,在国外依然会有失望的感觉:对自己,对环境,对人际关系……所以失望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千万不要因此对自我怀疑和厌弃。
我就现身说法一下,我的本科在国内也算知名985,也经常拿奖学金,同时我并没有牺牲太多自己的娱乐时间,可以说是学有余力,比较顺遂;master的时候我是在剑桥读的房地产金融,作为英国的top大学,学习环境氛围都是没的说,并且去剑桥读书也是完成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同学关系一般般吧,君子之交淡如水,该帮忙的时候都会帮一把,歧视是从来没碰到过的,导师也都很快回复我的每一次Email,都让我非常满意,我要是站出来说我依然会失望,估计大家不是以为我装就是觉得我鸡蛋里挑骨头吧。
并非无事生非,我读研的一年,经常焦虑,经常失眠,经常无力,于是我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就是为了,避免那些见缝插针的失望。平淡生活里的刺,虽然已算幸事,然亦伤人。


首先,是英语能力的挑战,即便我考到了雅思7.5的成绩,非英语母语在起初的听说读写上是非常吃亏的,尤其是用英文去理解很多专业上的概念。偏理论的课程直接让我学出了哲学的感觉,而剑桥作为一个学术上非常包容的学校,有非常多欧洲其它国家的老师(口音较重时会比较难懂)。


一心想如大学那样在异国大展拳脚的我,在语言上就被当头一棒,从未想过国内高数/概率论/统计学都难不倒的我,被语言摆了一道。怀疑自己,上课时看其他同学的脸,一副interesting的样子,我觉得大家是不是考的不是同一个雅思。


 第1张图片

方法总比办法多,那就用录音笔,在帝国理工交换时,遇到个印度裔的教授,相当宝莱坞的口音,我们当时就是一个小组全部用录音笔,这样回去之后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听,以此挺过他的课。所以在剑桥,我就这么操作,最初语言磨合期就被我安全度过了。
还是蛮多留学生会因为语言问题,产生厌学的想法,或干脆不听课自学。毕竟讲得是专业上的问题,又不是相声,肯定枯燥,虽然教授为了显示他的幽默风趣会讲一些笑话,呵呵,这笑话就和英国刮风的温度一样,我们假笑就完事儿。自学能力好确实是挺好的一个技能,但是我们不是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数嘛,课堂上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会成为拨云见日之物的,最好不要放过。


第二,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巨大冲突。


以往在国内的学习中,大部分朋友较为适应知识填鸭型的授课,到了期末考时大多就是划重点,背多分。
而在英国,一门课程成绩的评分是分成很多不同板块的考核的,包括你的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的大essay(论文)小组作业等等。
因此会需要我们对于这门学科有更深度的了解和思考,体现在没有固定的课本,但是针对每一周的topic会有大量大量大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reading要看,很多人因为reading看不完焦虑到吃褪黑素安眠,但是呢,你觉得reading多反而是好事,第一是因为可以证明你确实读的是个正经学校正经专业,第二可以证明你确实是个正常人。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自己的思考,导师想要的是新的东西,哪怕做不出个所以然,但新的问题新的思考新的见解你尽管提,导师会给你做出它的路子(建议)。
很多人一开始不明白reading的目的,一味想看完,忘记思考,让阅读这个过程非常煎熬,像我一开始,自动带入国内被布置家庭作业的学生思维,觉得就是老师布置,我就做。无聊,机械,老师上课交流的时候,别人都侃侃而谈观点看法,还好我国内时养成了无论什么内容,都会在脑子里自动合并同类项然后分析比较的能力,才不至于到我这里垮掉。


第三,蠢蠢欲动的孤独感


我觉得在剑桥的大家总给我一种孤独风中一匹狼的感觉,就是大家个人界限蛮重的,加上各自专业任务都挺多的,没人把心思放在和别人的相处上,独来独往;就算social,一般也去隔壁市或进城找老同学。平常交往还好,毕竟平常也不熟,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人际关系简单,你可以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坏处是,从小体验中国式人情社会的你真的没办法很好适应,我一直觉得身边的人都很nice,就是少了一点什么。


再有,由于大家都非常优秀,给了我一种peer pussure,没有办法不把大家当作对手,竞争比较的心理很重,这就让我很焦虑,有时候觉得只有呆在图书馆很有安全感,不敢闲下来,怕自己对不起几十万的花费,然后就看论文,想问题,和教授摩擦火花,教授的一个肯定我可以短暂的放松一下绷着的弦。这其实是一种很亚健康的心态,真的建议大家每天做计划,完成计划就好,不要逼自己,我当时每天都列好待做tips,然后做完就褪黑素来俩,强制待机,然后这样一个月后,才终于找到了自己学习的节奏。


最后,和国内好友的渐行渐远也是正常的,毕竟短期内你们的生活环境不在一样,所以没有共同话题。我当时身边的工作的朋友毕业后的薪资待遇不错,正逢网上一片唱衰英硕的声音,让我一度陷入怀疑;国内读研的朋友节奏比我慢些,人文社科的研究生感觉他们周末也挺多姿多彩,三五成群,也聊不到一块去,再说了,谁和你倒时差聊天啊,在男女朋友好多都因为这分手呢。我一度十分伤感,因为我是一个很念旧的人。
 第2张图片

后来毕业后,我考虑要不要加入admit write这个留学平台,成为合伙人做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这些国内朋友都第一时间帮我分析行情的分析行情,帮我做前景预算的做预算等等,感觉大家分别的一年只是各自前行,目光都是同样看向前方,以前以为的失去和来不及都是杞人忧天,朋友应该共同成长。所以,我的建议是,自己必须要独自前行一段路程,不要像林黛玉一样伤春悲秋,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一年后,微信列表的各位再做姐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Ulysess 发表于 2020-12-9 11:50: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赞,时差党要好好照顾自己,回国的也要努力生活,“不辜负曾去过的远方”。

----------------------

以下内容比较长,答主思维混乱,慎看。

----------------------
【情怀】


从标题看出,出国的主要目的是去留学的,但是问题描述中,产生失望的部分基本源自于吃喝玩乐。不可否认,除了学习,衣食住行同样占据了很重要的比重,但是可以回头想一下,在学习上,可否尽了全力,找到乐趣或者同样失望?

描述中的大部分失望都是源自于和国内的比较,这种落差情绪仿佛是思念男神和面对备胎,其实你不知道,也许某日当你回国后,这些你觉得不好的、看不上的却成了最稀缺的,那时也是同样的不适。(后面有详细)

这里少有高楼大厦,但是有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
这里没有宽阔的大街,有的古朴不平整容易崴脚的石头小径。
大城市晚上也很冷清,小城市更没有霓虹闪耀,习惯了烟火气旺盛的热闹天朝,最初来到这里,安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心里空空的。
如果遇上了生活上的难题或是孤单情绪袭来,那时候再坚强的女汉子也秒变软妹了。

既然身在其中,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学会适应,而且能把握自己生活的强者也都会主动适用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对于大多数的留学生,烦恼都是在这些方面:
    天气:阴冷多雨总觉得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甚至会让人产生自闭、抑郁。对于我自己一直喜欢晴天,面对多雨到屋顶可以长苔藓的英格兰那真心的无比忧伤。 我留学的时候,雾霾还不像现在这般严重,但是国内的重重的雾霾和污染,阴雨算什么,换个角度想这是正是英伦的忧郁诗意气质的来源。不妨可以在宿舍开着暖气, 或者在图书馆找一个舒适的角落,冲泡一杯伯爵或咖啡,把坏天气带来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论文上,天气好的时候尽情沐浴阳光。
    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作为留学生的你将来一定会感激留学经历。大部分的留学生在独立生活过一段时间后,都变成了大半个厨子,超市很多半成品,学会用烤箱事半功倍,慢慢学会自己做饭。不得不说英国超市里的食材真的不贵,学校如果有蔬菜市场那更便宜、新鲜而且种类繁多,当然我指的便宜是比较同等品质的食材放在国内。很多男同学不会做饭,在刚到英国的时候会出现大幅度的体重变化,我身边的汉子们要么找了会做饭的同学一起搭伙做饭,或者干脆速食、在冰箱屯了大量的pizza和水饺之类的东西,偶尔联系朋友一起聚餐改善。当全国各地的伙伴聚集到一起,各自拿出看家菜,甚至是一起学习发面蒸包子,都是很愉快的经历。当然找个会做饭的男、女朋友也不错,做饭蛮辛苦,记得犒劳人家。物价:照国内物价来说,国外物价已经算是友善,当然在国外还用原国货币乘以汇率换算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下意识动作。超市总有打折和低价,比如Tesco、Sainsbury,自有品牌系列真的很便宜很超值。一般商品打折经常3for2 或者 buy1 get 1 free,晚上22:00以后,很多超市会有很多当日必须要销售掉的食物打折,只要你细心。商场购物的话,注意你的留学生身份,不少的购物商店甚至是大部分的网站都有student discount,简单注册、邮箱验证就可以拿到折扣了。打折村自不必说,每半年去一趟,虽然outlets的品质不如专卖店,但是买买买的过程还是很感人的,一些本土品牌,比如Ted Baker,便宜的不要不要的,带回国做礼物很划算。学习,重头戏,很多不了解国外学习方式的同学会很头大。面对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和突如其来的assignment、essay、group project 确实是很崩溃的。国外的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的方式需要很强的自主性和时间管理能力。有的同学会特别头疼论文查重、以及引用reference,不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学校寻求帮助,经过这些训练后,也帮助我们获得了非常宝贵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严谨性。人际交往,初来乍到尤其是独自来的同学会有体会。孤零零的抱着学校发的一系列东西回到安静的宿舍,看着周围语言不通的各色人种,一方面想要积极努力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却难免有淡淡的惶恐,不过貌似最近几年英国的本科尤其是研究生已经被天朝攻占,相信很快大家就可以找到臭味相投的伙伴抱团取暖了。
    其他:我偷懒,你们来补充。
如果你想呆下去,就必须强迫自己习惯以上变化。

Work hard, play hard.充实的生活可以挤走负面情绪。
天气好的时候就去短途旅游,欣赏建筑、文化、免费的博物馆、世界一流的学校和各种公园。
加入学校的旅行活动,学校会组织很多的活动,可以认识很多同学,扩充人脉、锻炼口语。
接触当地的NGO、教会也行吧,做公益,接触当地人。
敞开心扉的话他们其实很nice,很享受和他们讨论他们不曾见过,我们却习以为常的问题。
哪怕去附近的湖边坐一会儿,拿面包片去喂喂鸽子鸭子小松鼠。

唯一很难办的其实是孤独,希望你尽快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出国注定是孤独的事,我有点后悔当时自己的状态不是最好,也一度因为很多事情处理不当而陷入轻度抑郁,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错失了很多原本可以成为美好记忆的事情。

异国他乡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幸福由心不由境。我现在很想念英国,那段经常独处的日子,让我更加认识自己,能把孤独的日子过得充实有滋味,将是后半生都可以受益的。

我记得,我度过一段难熬的日子后突然理解了林夕这段词:

原来过得很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 衣裳薄
无论于什么角落 不假设你或会在旁
我也可畅游异国 放心吃喝


—————学术的分界线————

【学术部分】

既然来了,唠完了情怀,我们也补充点学术知识,这也是在英国学到的,关于我们的留学期间表现出的不适应,可以套用cross-culture 方面的知识。通过理性的学习,能够帮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低潮期。

人们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时候,会有culture shock,这个是很正常的。culture shock,顾名思义就是文化的冲击,大部分人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之后,表现出的一些列不适应的反应。这些不适表现在各种方面。总之就是很不爽,无论是衣、食、住、行或是人际交往都不能按老套路来了,遇到问题会经常陷入茫然和不知所措,甚至是焦虑和恐慌。

学者们的经过大量的论证,大部分的人在经历急速的失落后就又很快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寻找到了“否极泰来”的感觉。整个文化适应过程的心理状态(满意度/新文化环境的接受程度)形成了一条U型曲线(图一)。下图,在刚刚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会有短暂的honeymoon period(蜜月期),大概是被新鲜事物冲昏头脑,之后幸福感会出现急剧的下降经历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的不适,直到这种不适达到顶峰,来到低点,就迎来了微妙的拐点,迎来幸福度不断走高的adjustment(调整期),最终适应了新环境,进入adaption(适应期)。
图一:
 第5张图片


举个例子:
    汉子们初来乍到,看着满街美丽的金发妹子激动不已忘了饥饿。
    不久发现妹子都差不多,注意力拉回到自己,发现好吃煎饼果子鸡蛋灌饼撸串小龙虾都没了,感到抓心挠肝。
    遇到了学习的困难的人际交往的瓶颈,再叠加上不会照顾自己起居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
    这种不满和沮丧在汉子花了30多磅剃了一个其丑无比的的头发之后发展极端值。
    接下来的日子,汉子觉得不能更糟了,于是会自行调整进入3-4个月的调整期。
    硬着头皮在尝试做饭、找个会做饭的女票、或继续忍受吃难吃的食物。
    一段时间后会做饭的习惯了自己的黑暗料理了,有女票的还能吃的花样翻新,坚持忍受的也慢慢在难吃的东西里找到了稍微不那么难吃的……
    通过结交同学、有了丰富的娱乐生活、或者成绩进步了……
    汉子的生活满意度恢复到了舒适的水平。
    至此,一个跨文化生活的人,完成了从文化冲击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变为新文化环境里如鱼得水的一员。而这一切只需要六个月!


理解
    人在面对陌生环境之下会有应激反应,很有可能自主开始接纳或有意识尝试。
    短暂的蜜月期是建立在新鲜事物的刺激与好奇上的,比如我们对很多东西都没见过,很多方式觉得新鲜和不同,在diversity中感受到差异的乐趣。
    心理满足在6个月后,往往恢复到和在母文化中的幸福程度,所以同学们,再难受你用好奇心撑到第六个月再说。
    在网上找到的图二以新文化的接纳程度时间做维度的图表来看,在完成了文化冲击的过程之后对新文化环境的接纳程度变得更没“底限”了,居然有继续走高的趋势。
    你们都看过芒果台的《变形记》吗,其实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环境。看到那些城里孩子到乡下的种种不适,和你们到国外是不是似曾相识?

图二:
 第6张图片


有趣的是,当人们习惯了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再回到母文化或者再次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就会重复这一过程,所以学术上有了double U (W)curve 也就是图三所示:
(暂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文献,图来自google)
去袋鼠国——调整适应——回到祖国——调整适应
图三:
 第7张图片


----------吐槽的分割线-------------

【吐槽部分】

好了,到了英国之后,我也经历了很难过的时光,甚至轻度抑郁和精神衰弱,我也经历了生病和自己看病的过程,现在想想都佩服自己。
这部分吐槽,是想让你们感受下,我回国后的不适,也就是学术中的W-curve中的后半部分,回到母文化后需要重新适应。

以下是刚刚回国的我在那个时候内心的OS:

大街小巷乌央乌央都是人和垃圾。地铁公交车时刻拥挤、脏的不行的公共卫生间。经常被动吸入浓重的体味汗味。
进出门前面的人不会扶门等你;街上从来没有车让人只有车撞人。
狠狠的被踹被撞,你也不会收到任何道歉;超市排长队没有自助结算机。
不管上什么交通工具都是抢、挤、争。自助餐点一堆,吃不了剩下很多浪费。
屋子里没有随时可以开的暖气冻成狗。健身房设施差卫生差人多价格却是原来学校gym的一倍
没有好喝的咖啡下午茶,蛋糕点心太多防不胜防的反式脂肪。
走在街上全是传单小广告和各种不怀好意想骗你的人。
超市没有好吃的沙拉菜、烘焙区、午夜折扣………
………一万个省略号

然而当我度过一两年时间,

一是忘记了uk的种种细节,二是也发现了回国的好:
曾经好山好水好寂寞,现在好脏好乱好快活。
餐厅里可以大喊一声服务员 !
小龙虾!撸串!麻辣烫!煎饼!大鸡排!牛肉拉面!卤煮!偶尔必须来点垃圾食品。
小伙伴好盆友遍地都是,稍微孤单就可以约饭约电影。
餐厅点菜菜单上有图了!再也不用查字典或者this one了
公交车可以放心睡觉,不用担心听不懂报站或坐过站了
逛街!!18:00可以逛到high了,(留学韩国的同学,商店营业到5:00am,膝盖给你们)
各种玩乐项目。
冷热水终于不会从两个水龙头出来了,也不担心脱发了
方便的支付、万能的某宝和某某宝。

习惯了之后,可以放松,慢慢找到欢乐。

我算是完整经历了W Curve,两次的转换让我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我有了下一代,我也要让他去去感受一下这种不同文化碰撞之中产生的种种乐趣和危机感。我经历的也不完全是好的,关于对抗抑郁、在英国生病看病的经历,也是十分难忘的,有机会再写。

对于大家的评论,会偶尔回复,挑毛病的就自动忽略了,反正我又不会听你的,大笑着走开……

嗯,就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danny7 发表于 2020-12-9 11:51:1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是接受他的价格,我刚到英国的时候,我学长就跟我说,别什么东西都乘10,你就想一镑的东西那就是一块。虽然我刚开始也觉得做不到,不过现在也自我催眠成功了。我其实特别心疼钱,但是不要因为钱受委屈,吃好喝好穿好照顾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快递还是找有写着几日就能到达的那种,不到有时候还返钱呢。旅游资源的话,和祖国和美国地大物博当然不能比了,不过离得欧洲很近,办好申根签以后就可以去欧洲大陆嗨皮了。食物的话真的不说了,那咱们就自己做饭吧。

其实你说的英国的这些不好,我刚去的时候也深有体会,也是这么一步步逼着让自己看见它的优点。

英国的10月底11月很美的,到时候一定要去苏格兰那边转转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短缺商品泛甲 发表于 2020-12-9 11:51:42 | 只看该作者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在英国将近四年,每一年都越发对这个国家失望,所以很理解这种感受。本人住在格拉斯哥,在英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但论繁华和中国的二线省会城市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甚至和欧盟大国(欧猪除外)同级别的城市(杜塞尔多夫,汉堡,里昂,马赛)相比也是差了一个等第。有些同学回答说英国如何如何美好,英国人如何如何优越,我只想说大学和金融区真的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大部分英国人生活的地方犯罪率爆表,基础设施垃圾,交通不便(在格拉喝酒认识的许多穷哥们儿一辈子没出过苏格兰,工资全拿去买大麻和酒了,火车票机票太贵,买不起,,),信息闭塞(后门的流浪汉对我说好想去中国,中国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乞丐,话说西苏格兰也是左的过分,,,),教育落后(对于英语这种表音文字,做一个彻底的文盲是困难的,但大量英国本地人几乎可以用半文盲来形容,盲到看不懂稍微复杂的小说那种),种族歧视严重(本人长得略像新疆穆斯林同胞,有些白人吃不准所以基本没有受到歧视,但标准汉族长相的同学几乎个个受害)。这些环境下培养出的英国普通工人素质极差,效率极低(不是每个)。格拉斯哥作为英国唯二有地铁的城市(如果那也能叫地铁),地铁更新慢到令人发指,计划出来都一年了还没个影子(不是再修一条线,只是换车)。学校施工旷日持久,还有挖断一栋教学楼电源导致教室图书馆电脑全部当机的记录。

类似的槽点还有很多,不再赘述。说了那么多,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对英国有过于美好的映像的人,你们可能真的不了解英国。困在学校里不是认识一个社会的最好方式。我也是因为专业原因以及教授比较逗逼,鼓励以及带学生下馆子喝酒聊天,才改变了对这个国家无限光明的想法。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更多的普通人(不只是同学),也许会发现英国的阴暗面和内部问题被掩饰的多么的完美,但又多么严重。少部分精英真的无法改变整体的衰落。你会发现这个渐渐失去灵魂的国家有多么令人失望。

另外,由于我是学社会史的,英国科技上的优势我可能并不清楚,但至少在生活中我完全没有体会到(和国内比)。我继续在英国留学的原因是这是个很典型的衰落帝国,研究他的衰落也是非常有趣的。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腾宝123 发表于 2020-12-9 11:51:55 | 只看该作者
 
这很容易啊。
你可以按我说的:

你现在想一件你觉得特别高大上的事物。
比如(留学哈佛,做CEO,当总统)等等。
但事实是:
这些事情,
当你做的时候,
也就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多少苦难 发表于 2020-12-9 11:52:1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经历过三次跨国的搬家,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也跑了好几趟,先说结论: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英国是三个欧洲大国加上美国中最适宜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国家。
    整个社会运转上它比法国德国更讲究金钱效率,没有那么多大锅饭,更像美国;但是比起美国它又多了很多传统“老欧洲”的社会关爱和工作生活平衡。
    社会文化上有欧洲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但是又比法国德国更开放,更愿意接受外来文化,更容易让外国人有归属感。这个和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有关系,也和英语环境有直接联系。举个例子,在英国我们公司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员工,高层不乏中国人。反观法国德国,法国公司基本就是法国人+北非人的圈子,德国就是德国人+土耳其人的圈子,其他人想要融入他们的圈子会难很多。

至于题主的问题,对留学的和来欧洲生活的人有个人的几个经验:
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生活,然后再来讨论这个国家是不是适合自己。以个人跨国搬家几次的经验来看,是需要一年的时间来融入每个国家的当地生活的,融入当地生活是指 :
    可以像地道的当地人一样生活。
    可以融入当地人,知道各种生活中的技巧。
    可以说得出这个国家适合自己的优点,和不适合自己的缺点。

出国前要有心理准备: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国内圆,虽然雨过天晴的时候是比国内大:))
    什么各种奢侈品都是白菜价在美国和欧洲并不是广泛事实,当然一般生活开销也并不比国内高多少,尤其是对比北京上海。
    免费的医疗最终都是来自纳税人的贡献,且医疗资源往往都比国内紧张。
    还有什么吃的差距,各种廉价的服务行业的缺失,公共交通的落后就更不用说了。

看任何国内或者国外的缺点,都应该看到它的两面性,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要在你真的融入当地生活后再来看它是不是缺点。
举几个例子:
1. 抱怨英国下雨的,呆久了发现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岛国天气多变而已。仔细想想,欧洲大陆的春天一样是总在下雨,这不巴黎最近还被淹了。而且岛国的冬天也没有德国那么寒冷。
2. 英国不在申根区,就是欧盟公民每次入境都要过关,外国人更是不像在申根区可以随意往来。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烦,但是呆久了你就会发现,正因为英国不在申根区以及严格的边境控制,非法移民和难民的问题比欧洲大陆要少很多。
3. 英国的免费医疗比起法国的医疗要保守,一般不必须的检查和不必须的药品英国医生都不会用。刚来的时候你会感觉这里医疗资源匮乏,但是呆久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靠自身修复,而很多时候其实是法国过度医疗了。面对极小的风险,过度医疗带来的副作用往往更大,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资源国家财政的极大浪费。

So, 不要过度先入为主,呆久了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好。另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缺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鑫儿666 发表于 2020-12-9 11:52:5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哪个地方都有优缺点。
和北上广比,英国的物价并不会贵太多。

每天去超市烧钱,我不知道题主去的什么超市。
Waitrose确实就是贵啊。
Tesco,Sainsbury,是有大量低价和折扣的食物的。每天晚上大Sainsbury会把当天没有卖掉的冷藏肉和蔬菜打折低价出售,打折也不意味着不新鲜,我至今还记得和同学逛超市大家都会直奔折扣区。我并不喜欢做饭,所以多靠宿舍门口那家Tesco的蛋糕度日,一镑多很大一块。
牛奶果汁甜食和冰激凌之类比中国好吃太多又便宜,一个超大桶哈根达斯三镑,在中国连最小的都买不了。

水果和中国比很单一,好吃的只有草莓,略贵一些。菠萝都是没有削的,我有一次和爸妈视频直播削菠萝,get新技能。
依云的大瓶水85p,小瓶水一镑多,我都买大瓶,算过来不比农夫山泉贵多少。
中国超市肯定比国内的普通超市贵一些,但自己做饭的话成本也没有大幅提高。
和国内BHG比还是划算多了。

理发这个事,国内好的也20镑,英国但凡涉及人工就好贵,我当初的应对办法是不理发,自然脱落(微笑脸)男生的话可以带个推子啊使用方便互相推一推。

美国的公交也不咋地,一个地方并不能事事都最好。英国好在地方小,小镇走走路十分钟都到了,还有学生用的多次卡和季卡。伦敦可以多骑自行车。

奢侈品推荐去Bicester看看,正价英国税也很高,然而比中国还是便宜很多,其他牌子建议区分看待,也多注意打折信息,Boxing day折扣实打实的,我屯了一大堆护肤品化妆品。

没有地方是天堂。题主不妨多研究研究社会发展和构成,比较一下英国和中国的差异。

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英国,虽然当年上学开始几个月很抑郁。但人生就是要接受不同的生活和体验,时至今日依然会怀念伦敦的雨和巴斯山顶环绕的云,还有学校池塘里硕大的鱼,成群结队的鸭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最男人剑哥 发表于 2020-12-9 11:53:16 | 只看该作者
 
让老爸再给点钱。一般来说没有奖学金的时候,一年含学费50万是差不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0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