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没有安置华人一说,不存在的。
首先说明一下,13区并不是华人区,华人在13区不是绝对多数人口。更何况,Belleville(20区), République(3区)也有很多华人啊。
题主所谓的13区华人街,其实只是Porte de Choisy(标志建筑麦当劳), Porte d'Ivry(标志建筑五洲超市), Tolbiac街口(标志建筑Pho 14)连出来的三角形,地方很小的。其它13区的街区华人并不见得很多。
当然,这块儿地方的确是最大的华人区,这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首先是13区本身的改造。
历史上13区是个工业区,有很多工厂,后来工业外迁,逐渐改造成现在的生活区。譬如,巴黎七大的盆友们,你们的两幢大楼分别叫Grands Moulins(大磨坊)和Hall aux Farines(面粉堂)。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因为原址是个面粉厂。七大图书馆走楼梯的话,还能看到留作文物的磨坊机器。时至今日,你从七大出来沿河往南走,还有很多工厂的。
70年代改造Masséna街区成为生活区。如图所示,都是高高的塔楼,与巴黎标志性的奥斯曼建筑相比,low B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好处是廉价啊!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平民住宅,一个大楼能住好几百户,便宜。
第二个原因就是70年代恰好赶上华人难民来法潮。
其实70年代之前在法华人数量非常有限,3区Arts et Métiers才是真正的集中地。70年代中,中南半岛各种战乱,大波难民前往法国。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是东南亚各国国籍,但仍属于华人。最典型的就是陈氏超市,陈氏,就是老挝华人。
这波难民潮与上述的工业区改生活区运动结合起来,voilà!新一波华人就在13区扎根了。这波亚裔数量庞大,且生意做得不错。于是乎,Choisy三角就这么诞生了。
如需转载先交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