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历史上外交时有哪些尴尬场面?

[复制链接]
75703 20
yyy1205姚 发表于 2021-1-3 16:41: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外交时有哪些尴尬场面?


上一篇:黄秋生入籍台湾疑似被拒,无戏可拍沦落到卖叉烧包、做陪酒老爷
下一篇:三亚超详细旅游攻略(内含行程与酒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鬼神共舞 发表于 2021-1-3 16:41:48 | 只看该作者
 
更新一个新的


玻利维亚总统送了教皇一个造型特殊的十字架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下为原答案


前几天的
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美国,在白宫的留言簿留言时把“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写成了“大韩美国总统文在寅”
 第3张图片 대한민국:大韓民國
대한미국:大韓米國(米国=美国)


美国是韩国的23333




同类型的回答: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成为了日本国王~
有哪些有趣的外交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exgetjpg 发表于 2021-1-3 16:42:44 | 只看该作者
 
更新:在知乎潜水那么多年,没想到因为中二青年奥巴马而第一次获得这么多赞,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支持,所有的关注都回了,感谢!
读书那会儿,收集了不少关于各国政要的比较有意思的视频,有时间找一找大家还没有回答的继续更新,再次感谢!

~~~~~~~~~以下原回答~~~~~~~~~

当然还是我们的奥观海同志喽!

2013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追悼会。当人们沉浸在缅怀曼德拉的肃穆气氛中时,美国、英国和丹麦三国领导人面带笑容,自拍合影,被媒体记者捕捉到这一罕见瞬间。
 第7张图片
奥巴马一个劲的撩丹麦首相施密特,米歇尔的表情亮了,眼睛里要喷火啊!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蠢萌的卡梅伦首相也加入到了欢乐的互动中,米歇尔全程黑脸

喂,有人拍照,严肃点!
 第10张图片


可以看到,施密特估计是没留意到有人在拍照,还在想跟奥巴马聊。
于是……
米歇尔起身换座位将奥巴马与施密特隔离
 第11张图片

(感谢评论区好友提醒,最后这张图找到了)

奥巴马……   ̄へ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芋仙 发表于 2021-1-3 16:43:34 | 只看该作者
 
1971 年 10 月 26 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送基辛格去机场的路上,故意问:「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合国大会,我们能恢复席位吗?」
那个时候,基辛格还没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消息,但北京方面已经知道了。
而尼克松是想在 1972 年再考虑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基辛格的回答秉承尼克松的意图:「今年恐怕不行,明年有可能,等我们总统访华后。」
乔冠华没有点破。
基辛格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起飞后,他便立刻收到了一份电讯稿,得知了消息。
后来,基辛格在日记中记录下了他当时的心情:
「我的话应验了,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对此连我自己也认识不足。」
1

说到中国和联合国的故事,必须先从罗斯福说起。
1943 年,尽管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心里知道,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同盟国。
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开始为二战后的格局操心了。
按照罗斯福的想法: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保持团结一致,决心维持世界和平,就不会再发生世界大战。
这就是他的「四警察」构想,也是后来「联合国」的雏形。
但是斯大林不同意这个想法。
斯大林认为,孱弱的中国没有这样的资格,世界的格局,由苏联、美国和英国控制就可以了。
在这一点上,丘吉尔倒是罕见地与斯大林保持一致:他也完全不理解为何中国要掺和进来,世界的格局由英美苏共管就行了。
但在这一点上,罗斯福却非常坚定,甚至对斯大林表示:要么让中国进来,要么索性就别搞什么联合国了。
罗斯福的理由是,中国现在确实很弱,但它毕竟是一个拥有 4 亿人口的国家,未来肯定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稳定力量,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而另一个可以推断的理由是,当时的中国处在依靠美援的蒋介石统治之下,把中国加进来,在四个拥有最高权力的国家里,美国可以多一个自己的可靠盟友。
1945 年 10 月 24 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加上后来吸收进来的法国,联合国最终拥有了美、苏、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
虽然 1945 年,共产党派出董必武作为代表参加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但那时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自然是中华民国。
而罗斯福当时坚持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两个理由,也成了日后联合国因为「谁代表中国」这个问题产生无数幕后较量的背景:
第一,美国需要一个作为盟友的中国;
第二,那么大一个中国,联合国不可能忽视。
2

然后,出场人物轮到了乔治·H. W.布什。
又是一位美国总统,以及另一位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爹。
不过,1970 年的乔治·H. W.布什,刚刚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第17张图片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乔治·H. W.布什
布什上任之前,自然要翻一翻之前美国在联合国的表现记录,于是他很快就发现,为了阻止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美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真的挺辛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 1949 年成立后不久,就向联合国提出:驱逐台湾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首先采用了一个办法:拖。
从 1951 年第六届联合国大会到 1960 年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整整 10 届,因美国在幕后操纵,每年大会都「暂缓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
美国制造阻力的原因,无非就是之前说到的罗斯福的其中一个理由:虽然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代表,但不是美国的盟友,正相反,还是苏联的盟友。
但是到了 1960 年,美国有些扛不住了。
因为 1945 年联合国成立,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只有 4 个席位,而随着非洲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1960 年时,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席位达到了 26 个。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60 年,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虽然「暂缓讨论」的提案又一次得到了通过,但出现了 22 张弃权票和 34 张反对票,赞成票下降到了 42 张。
这个时候,罗斯福当年的另一个理由就显现出来了:没有人能忽视几亿人口的中国。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在勒紧裤腰带支援非洲兄弟。
受中国支持最多的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一直是发起「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席位」提案的主力军。
怎么办?美国人想出了第二个办法:转。
1961 年 11 月 15 日,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意大利和日本联合发起了 1668 号方案,把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升为「重要问题」——一旦成为「重要问题」,就必须在联合国大会上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国家同意才能生效。
但这一招,也没能持续多久。
1965 年的第二十届联合国大会,在表决中国的「重要问题」提案时,居然出现了 47 票赞成和 47 票反对的平局——多数非洲国家都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这让美国一下子感受到了失去主导权的威胁。
于是,美国只能想到第三个办法:分。
「分」这个办法,就由布什来执行了。
1971 年 8 月,布什向联合国秘书长吴丹递交了一封书信及备忘录,强调「双重代表权」。
按照布什的解释,美国主张「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拥有代表权,即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有一票。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张选票」。
这个方案遭到北京的反对,布什早有预料。
但出乎布什意料的是,台湾居然也反对。
3

反对这个方案的人,是宋美龄。
当时的台湾,其实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窘境:从 1949 年到 1971 年,和台湾「中华民国」维持「邦交」的国家越来越少,相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却越来越多。
20 世纪 60 年代,台湾还通过农业技术输出,专门去帮助非洲国家,以求能「以援助换选票」,但效果一年比一年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还是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双重代表权」传达到台湾「外交部」,「外交部」其实是默认的。
但就在台湾当局的最高层会议上,一直是「亲美派」代表的宋美龄却拍案而起,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宋美龄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接受这个方案,那就等于承认「一中一台」,也就是承认了「两个中国」。
当时宋美龄说了这样一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当时的蒋介石就坐在宋美龄的身边,一言不发。
4

镜头给到毛泽东。
在中南海的毛泽东,其实一直很关心能否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年,毛泽东还专门为此询问了当时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年有没有把握。
章文晋就开始帮毛泽东算投票。他把截至 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算了一遍,一共 61 个,换句话说,就算它们全部投票给中国,也只有 61 张选票,无法达到「重要问题」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
听到这个答案,毛泽东倒也不急。他对罗斯福当初的第二个理由,同样抱有信心——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如果不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何在?
所以,毛泽东的重点主要放在拒绝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上,指出总之就是不能上美国人「两个中国」的贼船:「不管乌鸦叫还是喜鹊叫,今年不进联合国!」
当时的毛泽东,低估了乐观的「革命形势」,但是北京对于进联合国「无所谓」的态度,却急坏了一个印度尼西亚人。
5

这个印度尼西亚人,叫马立克。
马立克当时的身份,是印度尼西亚的外交部长,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 1971 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主席。
最关键的是,他非常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进入联合国。
为此,他还专门委托自己的中国朋友打听,北京对于在 1971 年——自己的主席任期内——恢复联合国席位有何想法。
马立克觉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可能就在 1971 年。因为就在 1970 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赞成票第一次达到了 51 票,超过了反对票的 47 票,只是没有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而已。
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
可惜,直到 1971 年 9 月,北京方面迟迟没有消息过来,马立克等到的,是印尼当时的总统苏哈托的指示:
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席位」的提案投弃权票,对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投赞成票。
无法违抗总统命令的马立克,决定在投票当天,做一个「技术上的处理」。
6

1971 年 10 月 25 日,历史性的一天终于来临。
在此之前,除了场外,联合国内部也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幕后较量: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保存 发表于 2021-1-3 16:43:53 | 只看该作者
 
缅甸曾经的内政部长

 第19张图片


他的名字居然叫……

哥哥!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哥哥
 第20张图片
这是当时和我国官员就湄公河安全进行会面时的新闻报道。。。部长先生从外貌来看也确实有大哥风范。

“部长哥哥~我们来谈一谈湄公河反恐的事好不好呀?”
总感觉低人一等似的……

参加会面的中方人员和新闻记者的内心估计是崩溃的,场面也一定很尴尬…

然鹅新华社表示这个翻译没有任何问题!

 第21张图片

喜欢历史地理旅游的小伙伴,欢迎关注公众号“要啥自行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睿睿的成长记 发表于 2021-1-3 16:44:32 | 只看该作者
 
伊朗领袖哈梅内伊见外国领导人喜欢座谈。席地而坐的那种座谈。
1991年10月底,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也被要求“座谈”。当时,杨主席已经86岁了,让他席地而坐,他的身体吃得消吗?
于是,我们向伊朗方面提出,我们主席年纪大了,席地而坐有困难,希望会见时你们能够提供一把椅子,让我们主席坐着。
会见那天,当杨主席等一行进入大厅时,发现只有一块地毯,四周没有椅子。
尽管哈梅内伊很热情好客,请中国领导人坐下来谈,但是杨主席说:“对不起了,我年纪大了,坐在地上很困难,这次来拜访你,向你表示敬意和问候。我们两国关系很好,希望双方努力,继续发展这种友好关系,以后有机会再谈吧!”
然后,杨主席就走了…厉害了,我的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512178536 发表于 2021-1-3 16:45:32 | 只看该作者
 
莫迪的手劲
 第25张图片

 第26张图片
 第27张图片
 第28张图片
可能在印度,用力握手是一种友好的表现吧233
但若说莫迪握遍世界无敌手,奥巴马表示不服
 第29张图片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
 第30张图片

论掰手腕,他们两个谁比较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wqi004 发表于 2021-1-3 16:46:04 | 只看该作者
 
蒙古国总统:“我有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37张图片
 第38张图片
 第39张图片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蚊杉腿逞 发表于 2021-1-3 16:46:46 | 只看该作者
 
爱尔兰总理曾与奥巴马互相误念了对方演讲稿。爱尔兰总理访问美国时,奥巴马一本正经地说:“首先,我要感谢奥巴马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无事0305 发表于 2021-1-3 16:47:14 | 只看该作者
 
1981 年,中国在联合国决议中连投 16 轮反对票,当时的议题是选举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1
当 1981 年到来的时候,库尔特·瓦尔德海姆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
此时的瓦尔德海姆,是在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而 1981 年,正是他第二个五年任期结束的日子。
这位出生在奥地利的著名外交家,在自己十年的联合国秘书长任上做得相当不错。他在 1972 年上任之后,首先解决了联合国 6500 万美元的财政危机,随后在「慕尼黑奥运惨案」「第四次中东战争」「伊朗人质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中表现得可圈可点,获得了绝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认可。
也正是因此,瓦尔德海姆经过再三考虑,在 1981 年 9 月 10 宣布:将参加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争取再一次连任——如果连任成功,他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参加连任竞选是有底气的:第一,他才 63 岁,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第二,他在任内确实口碑不错,不少成员国也支持他连任;最重要的是第三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也都对他的连任表示同意——这是最关键的。
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在 5 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投票中至少获得 9 票;第二,5 个常任理事国不能出现一票反对,不然就要重新推选。
 第43张图片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从以往的经验看,只要美国和苏联都同意的联合国秘书长人选,还从来没有被否决过。
但是,瓦尔德海姆却完全没有想到,他的连任计划遭到了另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坚决反对。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2
按理说,瓦尔德海姆其实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1 年,当瓦尔德海姆以「黑马」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行列中时,与芬兰代表雅克布森最终对决的关键一票,是中国投给他的。当时中国才刚刚重返联合国没多久,瓦尔德海姆对此也心存感激。他原先就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奥地利当时投的也是赞成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令人不可思议了:一个仅控制了 1600 万人口、位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岛上政府,竟试图代表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 10 亿中国人讲话。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的争论已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当时作为奥地利常驻联合国的代表,瓦尔德海姆也做过欢迎致辞:「我们相信,中国参加联合国的生活将加强这个组织,并且大大改进它促进和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目的的能力。……我曾在这个讲坛上说过,人们普遍认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充分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我们就不可能期望这个组织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取得显著进展,这些问题是同联合国的基本目标即保持国际和平和安全有关的。」
瓦尔德海姆当选后不久就访问了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与周恩来总理会面。1977 年他连任之后,再度访问中国,当时和他会面的是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当然,关于瓦尔德海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也出现过一些段子。
最著名的是在周恩来总理逝世时,瓦尔德海姆下令「破例」在联合国总部降半旗哀悼,并且发表「著名演说」,大致意思是如果谁能够像周总理那样做到没有存款、没有孩子,也可以享受降半旗待遇!然后「全场外交官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掌声」。
虽然瓦尔德海姆确实很尊敬周恩来,但 1947 年联合国就颁布了一个条例:成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都要降半旗致哀一天,所以为周总理降半旗并非「破例」。至于那段发言,很多当时在联合国的中外外交官都表示从没听到过。
所以,似乎中国并没有反对瓦尔德海姆连任的动机。
但是,中国也确实有自己的理由,无关瓦尔德海姆个人——联合国秘书长不能总是由来自发达国家的欧洲人担任。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第一任秘书长是挪威的特里格韦·赖伊,第二任是瑞典的达格·哈马舍尔德,第三任好不容易是来自缅甸的吴丹,还是因为达格·哈马舍尔德在刚果出差飞机失事后,作为副秘书长转正的(后连任一届)。到了第四任瓦尔德海姆,做了两任之后还要再做一任的话,联合国的四任秘书长中三任都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声音实在太微弱了。
那么,中国有没有自己中意的候选人呢?
有。这个人,就是来自坦桑尼亚的代表萨利姆。
萨利姆在 20 世纪 60 年代担任过驻中国兼朝鲜大使,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一个非洲代表在投票结果公布后,在现场激动地当场跳舞,这个人就是萨利姆。萨利姆担任过近十年的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当时是坦桑尼亚的外交部长。在 1981 年 6 月,由 50 多个国家组成的非洲统一组织一致同意,推举萨利姆代表非洲大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而中国也希望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推举萨利姆担任新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
 第44张图片
萨利姆当时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时才 39 岁
毫无疑问,新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之争,最终将在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之间展开。
而这两人背后站的最大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
3
1981 年 10 月 27 日,较量正式展开。
在安理会的一个小会议厅,代表们都拿到了选票,中国代表和美国代表几乎都没什么犹豫,迅速勾上了候选人的名字。
第一轮投票结果:萨利姆 11 票,瓦尔德海姆 10 票。
两人都过了「至少 9 票」这个第一要求,但都没达到第二个要求——因为各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
虽然投票采用的是无记名方式,但常任理事国投出的票会被特别标记,所以大家都知道萨利姆和瓦尔德海姆各自遭到了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而且这两个国家都非常明显:
中国对瓦尔德海姆投了反对票,而美国对萨利姆投了反对票。
于是,投票只能宣布无效,重新开始第二轮投票。
由于美国代表开始在各个代表间运作,第二、三、四轮中,萨利姆的得票数直线下降,第四轮仅仅得到了 6 票,已经不符合「最低投票数」的规定。而瓦尔德海姆的票数一直稳定在 10 票。
但是,瓦尔德海姆却始终无法当选,因为中国在这四轮投票里每轮都投出反对票。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票只能暂停。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再次进行了两轮投票,萨利姆两轮都得了 8 票,瓦尔德海姆两轮都得了 11 票。
虽然瓦尔德海姆依旧领先萨利姆 3 票,但还是没用——中国又在两轮投票中投出了反对票。
投票再次暂停。
11 月 4 日,在经过 6 天的磋商、呼吁和各种幕后沟通之后,安理会再次进行了第七轮和第八轮投票,但结果还是一样:萨利姆先后获得 9 票和 8 票,瓦尔德海姆两轮都获得 10 票,但依旧没人能当选——中国和美国在总共 8 轮的投票中,每轮都互相投了对方推举的候选人的反对票。
在 1981 年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过程中,由于号称「非洲国家天然盟友」的苏联一直投的是弃权票,所以坚持投反对票的中国在非洲人气急剧上升。尤其是坦桑尼亚的工作人员,在看到中国的工作人员时,都要用斯瓦希里语说一句:「萨利姆!其纳(中国)!拉菲克(朋友)!」
这时候,中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受到的压力明显增大,有部分国家开始指责中国在「故意制造麻烦」,而一种说法开始在联合国各个角落流传开来:中国只是做做样子,在投了 8 轮反对票之后,已经在非洲兄弟们面前做足姿态,接下来就会妥协。
这样的传言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之前的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中,中国就是在前两轮都投了反对票,但在看到自己支持的非洲国家候选人竞选无望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妥协了——拿到中国选票的那个人,就是瓦尔德海姆。
但是,中国很快再次表明立场。联合国的成员国已达 157 个,其中不结盟国家几乎占 2/3,非洲国家占 1/3。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担任过秘书长的四人当中,仅有一人来自亚洲,其他三人都来自欧洲。这同联合国的组成和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所起的作用相比,极不相称。
投票还将继续。
也就是在这时候,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接到了国内邓小平发来的指示,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
一否到底。
4
11 月 17 日,在投票暂停了近两周之后,战幕再度拉开。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