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海外华人导师的口碑一般比较差?

[复制链接]
47978 20
张晓力工控 发表于 2021-1-20 14:08:0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海外华人导师的口碑一般比较差?


上一篇:有哪些对华人友好的国家?
下一篇:在中国以外,以华人为主的城市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huohw 发表于 2021-1-20 14:08:25 | 只看该作者
 
未婚这事不常提,而且其实很少见。
但华人,女,AP是选老板时广为流传的三个坑要素,三个扁平化标签,三个政治不正确,三个刻板印象,三个受压迫的弱势群体。

至于为什么这3个要素会被认作坑要素, 江湖上有太多血泪凝成的段子,品尝起来各有各的酸爽。这种不上台面的政治不正确往往有台面下的事实因素作为基础。但因为政治不正确,在这个公开场合,我一句都不会解释给你们听。

我就点到为止的说一下,这三个标签,都反应出了一种弱势。在海外学术圈,华人相对于很多其它族裔其实是弱势的,女性强势还是弱势这点政治特别不正确我不会说,AP相对于tenured教授是弱势的。一个处于弱势的人,是辛苦的。而成为这样弱势的人的学生,也就是弱势中的弱势,体会到辛苦中的辛苦的也不奇怪。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最后,还有集三者于一身的华人女AP,一半的成功海外华人学者都不得不经历这个过程。想象一下,这事公平么? 真TMD不公平。但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糟。
----
惊讶的发现知乎没有“华人女AP ” 这个话题条目
PS. 很多朋友一定敏锐的发现,题主提到的未婚并不是一个“弱势群体”的特征,这和其它三条有质的不同。所以嘛我也不认为这是个坑属性 。思维活跃一点的话,未婚不是坑要素哦,在有些情况下反而是大大的利好消息。Ph.D/Postdoc潜心科研努力工作转职老板娘的故事并不罕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薰衣玥 发表于 2021-1-20 14:09:2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成功找到教职的话,我的职业生涯前五年将是中国未婚女副教授。哭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金秋梦短 发表于 2021-1-20 14:09:46 | 只看该作者
 
不找黑人 印度 女ap貌似是很多phd的cliche
也许在某些领域 这个东西有统计意义上的结论
但不可否定的事 我遇到了很nice 学术水平一流的华人女ap和印度ap。。。。

也许有人会说 你遇到的只是个例啊 是正态分布的边缘啊
的确 我遇到的也就那么几个~
那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

首先,那些说“***”类导师要远离的,自己水平也不高~

为什么呢,对于出色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在本科阶段就做了不少科研,读了不少paper,参加不少会议,结识了很多同行。
所以他们出国选择导师,不需要用这些简单粗暴,simple naive的东西来分类。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领域有很大的了解,那些是真大牛,那些是灌水的,那些是push学生灌水的,都已经很清楚。认真读读paper,就知道哪些老板真的有新idea,哪些老板造势但文章没新意。。。。再不济,参加过那么多会议,听过那么多外请的seminar,都是认识不少国外同行的好机会。多和他们私下交流,哪些是大牛同行认可的,哪些是paper制造厂只会灌水的,听听同行的大致意见就有底了。
此外,如果实验室出国的师兄多的话,问问他们也可以~

对于phd,在找postdoc的,phd都读了那么些年了,同行其他老板的风格 人品 就算你们没亲自接触过 总该接触过他的同行合作者吧 旁敲侧击的问问不就知道了。
很多博士在小木虫上抱怨找postdoc,结果老板是个极品。我想你老板的极品不是突然养成的吧。 你phd读了5年,连这点判断力都没,这点信息搜集能力都没,轻易去了人家组,你怪谁呢。同学们,努力找各种机会认识同行很重要啊,不仅是多了个可以讨论/合作的人,也是你信息的有效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881314 发表于 2021-1-20 14:10:11 | 只看该作者
 
总体上两极分化:好得极好,一手负责找工作;差的极差,是个paper就要一作

细节上,尽量避开“华人女AP”

但这种“回避”也仅是统计印象。

若是想通过接触来判断,旁敲侧击地了解意向教授对中国的看法,是个非常高效的判断途径:虽然反过来不一定成真,但有“自恨中”倾向的中国教授,是大坑的几率极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诗音021115 发表于 2021-1-20 14:10:23 | 只看该作者
 
不算打击面很大,描述非常正确。
在欧美发达国家,导师优先选择来自自己族群的学生,和学生优先选择来自自己族群的导师,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原因很简单,大家的文化、语言、思维习惯比较相似,合作起来障碍更少。而跨族群的合作,仍然需要导师和学生双方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包容性、语言能力、开放的心态等等。当然,华人学生如此憎恶华人导师,甚至不惜在知乎、MITBBS、小木虫上把华人导师黑成狗,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政治不正确一定程度上也有大量的血泪事实作为基础,反映了一些被大家诟病已久的一些现象。我在拜在现在的PhD导师门下的时候,前后也跟过几个老板干过,也跟一些华人同行有过合作,家里也有一些亲戚和兄弟在国外大学任教,有些体会。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拿到外籍身份的华人学者会对本土华人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源于很早以前国内的落后和欧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如今知乎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河殇一代”,就是描述这些人的。当他们从昔日较为落后的中国,历经了艰苦的努力拿到了飞往欧美的机票,看到了欧美的花花世界以后,瞬间就自卑了。于是,怀揣着借来的”几十块钱“的他们,经过自己近乎变态的努力后得以当地立足,这种自卑就会转为”自己非常勤奋、聪明和优秀“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衍生到极致,就是对初来乍到的大陆留学生的歧视和压榨。
但事实上,熟悉中国当代社会环境的人都知道,这些华人导师,或者说80-90年代出国的老留,大都有一种背水一战,“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悲情。同时,正是这种悲情的思想,催生了一些不择手段,一度发展得几乎类似邪教的民间教育机构。老留们在这种机构的洗脑下,怀着范进中举的狂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扭曲心理来到欧美。经过自己的近乎变态的努力之后,他们得以在欧美站稳脚跟。他们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优秀“,但是可能忘记了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拿着欧美国家政府的研究补助完成学业,并在当地立足,更多是得益于当时欧美社会白左思潮的盛行,以及白左们那种带有施舍优越感的宽容和种族多元政策。正如一些头脑清醒的人指出,当年的老留更像等待欧美施舍的乞丐,和如今作为留学市场消费者的大陆留学生来讲差了十万八千里。当时的他们没有所在国的国籍,也不能带来资本或者其他一些所在国需要的资源,欧美国家本没有义务要照顾这些人的死活。而如果搁在如今集体右倾的欧美社会中,纵使他们再勤奋、聪明、优秀,再怎么深入接受欧美的价值观,但是华人的面孔只会带给他们排挤,甚至是危险。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当年不如他们而留在国内的人,不少赶上了90年代以后国内的发展机遇,结果现在混得比这些华人导师好。现在出去的大陆留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牛奶里面,经历了国家的快速崛起,很少有那种面对欧美的盲目崇拜。于是乎,海外华人学者的优越感在慢慢丧失。这种优越感的丧失最初可以靠装逼去弥补,比如跟着西方反华媒体黑中国教育、科研体制的方方面面。这种心理在海外华人学者群体里还是挺常见的。但是,现在关于国内学术和社会风气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了。于是乎,因为没有地方继续找优越感了,一些华人学者则萌生了嫉妒、自恨的心态,并将这些个负面情绪发泄到弱势的大陆留学生群体上,借此来平衡自己的心理。比如说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吹毛求疵、刁难大陆留学生,比如压学生的文章、逼迫延期毕业,毕业的时候在推荐信里写负面评价等等。如果有学生稍有反抗,这些华人导师就会抱怨现在的大陆留学生依靠父母,觉得他们仗着家里的财力或者父母的社会地位,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工作不够勤勉、忍耐力不行,然后炫耀当年”揣着几十块到国外“,如何刷盘子奋斗到今天这个地步,自己的孩子怎么爬进藤校云云。我想现在出去留学的很多学生都被一些华人导师用自己的经历训导过吧。在一些地区的学校里,近几年出国留学的大陆学生也被戏称为”小留“,这个名词一定程度上带有贬义,也客观反映了老一辈华人学者和现在的大陆留学生之间的某种矛盾。但是,华人导师越是如此,越是容易被看不起。平心而论,这些原先在欧美毫无根基的“精英”们,想要在欧美过上富足的生活,很大可能需要压制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断逢场作戏去迎合社会的需求,以避免回到那个他们心目里的“落后祖国”。换句话说,在自然选择的机制下,投机、势利和冷漠早已成为海外华人导师骨子里的东西,是他们难以改变的。当二十多年以后,他们中很多人看到国内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又开始患得患失,觉得自己错过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更好的机会。但是,这种强烈扭曲的心理,原因恰恰和“身揣几十块”下飞机,没有底气和恒心,很容易妥协和随波逐流有重要关系。
这里有人提到华人导师异常push,我这里也分析一下原因。以前去欧美留学的华人长久以来以勤奋著称,也比较聪明,可以依靠勤奋迅速学习已有的知识。但是,这些人的劣势是创造力较弱、知识面狭窄。这些劣势可能和东亚地区长久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体系和保守的社会文化有关,也和当时国内基础教育落后有关。一个后果是,多数在欧美发展的东亚人无法通过创新和开辟新赛道形成差异竞争优势,只能在已有的赛道里和他人比拼灌水,跟同行内卷。当然,能在这种较为困难的情形下能出人头地的华人,必然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有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和判断形势的能力,但同时也会衍生成以上的一些不良性格,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同行 ,为生存而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等等,由此引致缺乏安全感,自私自利,为利益不择手段等等不良的心态。加之华人的创新力弱,只能在有限的赛道上和别人赛跑,所以华人也会非常害怕别人比自己强。于是,打压有才华的弟子、排斥强于自己的同行、甚至抢别人饭碗,成了华人导师的固定标签。当然,push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华人导师普遍性地不太会做人。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这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而是说,平日里广结善缘,多帮助别人达成自己的心愿,等到自己碰到麻烦时也可以有人去支持帮助自己。这是搁在全世界都通用的真理。但很可惜,一些华人导师压根没有这样的意识,为了一点点短期利益或者优越感,坑害或者排挤原本可以成为自己伙伴、甚至可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人。因为把人都得罪光了,所以没人帮自己搭把手,只能自己闷头干。忙不过来了,就只能靠push学生去获得工作业绩。当然,他们还对此颇有优越感,认为是自己“很有能力”的表现,鄙视那些跟各路同行关系处得很很好的人。
女性这个问题倒不是最关键的,但相比于性别而言,未婚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坑。到了拿教职的年龄仍未婚,在一定程度上约等于“情商不高”,不太会照顾学生的情绪。其次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已婚导师(尤其是自己有孩子的导师)相对而言会更为通情达理、有耐心、有责任心(不分国籍种族性别);而未婚导师因为常年孤身一人,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碰到具体事务的时候会有些自私自利、没担当。加之社会对未婚人群的偏见,可能心理会变得比较扭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千代未来 发表于 2021-1-20 14:10:36 | 只看该作者
 
说说自己的经历,今天实在忍无可忍跟导师吵了一架。虽然不是华裔未婚女AP,但确实是个华裔教授。我是国内的博士生,生物学,在第二年到美国这边做交流,而美国这个教授跟国内的博导是师兄妹的关系。到美国之前在忙着投自己的博士课题的文章,那个时候就各种发paper给我让我看,还说课题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来做实验了。然后我来了,计划周五早上落地,当天就准备了实验给我做。结果飞机耽搁了,换了航班,周五晚上到的,一顿埋怨,说我耽误了计划。好吧,耽误航班的原因是因为学校人员忘记更新ds表的信息,入关的时候被带小黑屋等了4个小时,怪我咯。。然后周一就开始做实验了,强行倒时差。。
中间换了三次课题带过不说,到这8个月了,什么都没做出来,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漏洞百出,你还得变做实验边补坑,而且天天push你!每天4点临近下班了来给你安排活!工作时间早九晚五,我每天都得六七点才能完事,回宿舍做饭吃饭之后都到八九点。
至于今天吵架的原因,今天周六,早上洗个澡吃个饭大概11点到实验室做实验,他12点多来了,问我昨天结果有没有重复一遍(因为昨天下午做到7点多,结果有一点奇怪,想再确认一遍),我说没有,我要等手头这个做完一起做,反正是一样的实验,干嘛非做两遍呢。然后就不乐意了,说我是他带过的中国学生里最难带的,吧啦吧啦的,说我做实验不是给他做,是给我自己做,我应该早上来第一件事就是重复昨天的实验,早出结果早做下一步,还说他周末来实验室都是为了我。OMG,敢情我周末来实验室做实验还做错了!然后人家说,你周末就应该来做实验,你不做实验干嘛呢,你又没有家周末也没事干。我说我觉得周末是额外的,哎人家就说了,你别和美国学生比,我不用给美国学生发工资。所以,因为给我工资了,我就得一天到晚一周七天到实验室做实验,还得按他规定的顺序做!我简直受不了了,直接背包回宿舍了。。哭完了看见这个问题就直接答了。感觉博士要延期了,明年毕不了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河源徐其修凉茶 发表于 2021-1-20 14:11:03 | 只看该作者
 
从个人经历来说,这种现象我觉得应该还是中美不同的文化造成的。

之前我在物理系,有三位中国教授(两位来自台湾省),指导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各种不敢放手,师兄称之为micromanaging,基本上是一天去好几次实验室,而且特别爱插手实验,而几位美国老板就很少这样。我觉得这很大程度跟我们亚洲的教育和文化有关,相比美国,我们更强调刻苦学习,更强调服从师长。而相比之下美国更强调自由发展,也比较在意对他人交流时的尊重。

至于女老师,身边几个华人女老师表现反而比华人男老师要强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来格来格来格通 发表于 2021-1-20 14:11:54 | 只看该作者
 
我听说过这种说法。

每次听到都暗自得瑟,兄弟我 rp 就是好啊就是好,为啥我的老板就那么楷模呢?可惜兄弟不争气,只学到了老板刷碗的功夫,灌水的修为完全没入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antorini 发表于 2021-1-20 14:12: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女教授的问题。我发现女教授被学生吐槽的几率更大,不管国内国外。因为女人做到教授这一步,肯定从小就是非常优秀的,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可能也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其次,没拿到tenure的青教会很拼命,所以push也就正常了,拿到tenure了,也差不多到更年期了,脾气通常不好,而且尤其是女教授还要顾家庭,相对而言,文献就会看得少。一个对研究领域最近动态了解不够的,还要对你的研究指手画脚,多么蛋疼的事。最后,相比之下,女人善变和气量小的概率更大。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就是RA给得不痛快,经常性的换课题。

关于华人教授的问题。我觉得华人教授之所以坑,还在于社会问题。他们作为外来者,必须付出比local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同样的成就,尽管华人通常很聪明。而且华人没有印度人团结,正是因为华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协作差很多,情商会弱一点。另外,如果不是美国本土出来的,人脉上可能会更狭窄,拉项目、搞经费没那么容易。所以,这种学术、经济和社会的压力也会被转到学生头上去。

       说一个真实案例,我同学在某州立大学跟了一个女华人fellow,真是各种坑。一年只给八个月的ra,经常让学生换项目。以学校名义拉来项目,扔给自己公司做,而且还经常贬低学生,总觉得自己学生不行,半途劝学生退学去工作。已经有好几个博士从她那里退学了。另外,她自己是学院的大牛,说话在学院很管用,她一个毕业的博士,希望得到她的推荐回校任教,她都不给推荐,就是怕别人起来以后压过她,心胸狭隘得不行。我挺为我同学感到不平的,他做事认真踏实,得到这样的待遇,实在是不应该。

       在这里,我想要给的忠告是,先不管学校多屌,一定要选对老板,除了老板的名气外,人品也是要重点考虑的,毕竟你要在他手下待至少两年。人品不好的,哪怕是牛校,你也得慎重,尤其是老板有如下几条缺点:爱贬低学生、抠门(如果你做不了TA)、小气。当你选的老板有华人、女这两个关键字时,你就要注意了,很可能就带有上述缺点,最好找她下面的博士问问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8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