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古代南北方粮食不同,如何实现赈灾救济?

[复制链接]
68853 6
z雪夜c 发表于 2021-1-27 12:24:3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北方发生旱涝灾害或者战争需要调粮时,一般都会从南方江浙之地调粮。但是,南方粮食多水稻,北方多小麦,南北方粮食不同,粮食如何实现赈灾救济,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吗?


上一篇:如何看待贵州一女子在群内骂社区支书是「草包」,对方报警后,她被跨市铐走拘留 3 日?
下一篇:读博?年薪40万?这个23岁少年留学归来,选择当兵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路飞君 发表于 2021-1-27 12:24:45 | 只看该作者
 
古时候自然灾害多发生于干旱,没有充足的水分。地里的庄稼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百姓们没有收成自然就要挨饿,根本没有力气顾忌其他的事情,这个时候为了帮助百姓渡过难关。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开仓放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开仓放粮呢?开仓放粮这一举措,实在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们的饥饿,体现了国家对百姓们的关心和体恤。但是国家也得考虑,倘若哪天军中需要粮食,却供应不上,这确实不是个妥当的办法,毕竟在古代还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仅要顾及百姓面的安全,还要守护国家的和平。
在乾隆时期开仓放粮的事情也发生过,百姓们收成不好。皇帝决定开仓放粮,和珅领出来很多大米分给需要的,救济百姓,受到灾难的百姓们在城门外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前钦米,但是眼看着米都要分完了。依旧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待,这可怎么办呢?全部把粮释放出来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这时候和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这样一来,只要是真正的经历过灾难的人。他一定能够吃得下,毕竟挨饿这么久,最主要还是想解决温饱问题。百姓们都觉得和珅做的很好,这样下来不少别的地区冒充灾民的人。他们是忍受不了的,便离开了。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jinxi5220 发表于 2021-1-27 12:25:44 | 只看该作者
 
不用考虑南北粮食差别,灾荒之年,连树皮和土都吃。
如何赈济灾荒,对于古代官府而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民变,酿成动乱。
赈灾的粮食基本上源于本府,除了府库实在不够,才会从富庶之地调入。
赈灾也不是放粮,而是统一调配,主要是粗食和稀粥,由不得民众选择,一般少量米或者粗食会想办法增量。
民间力量,大部分本地富商士绅,会处于府衙的压力以及道德层面,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配给民众,其提供的粮食,自然也是本地的。
清朝时,中国的赈济灾荒措施达到一个大成阶段。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充分继承过去朝代的救荒政策,并且有一些新的措施。
在过去,如果发生灾荒,情节较轻的,一般由地方官吏自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会上报朝廷,由皇帝亲自督办。


 第1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zhongwei 发表于 2021-1-27 12:25:51 | 只看该作者
 
你好,不用考虑南北差别,灾荒之年,连树皮和土都吃,只求不死。
如何赈济灾荒,对于古代官府而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民变,酿成动乱。放眼整个中国历史,灾荒的历史又是极为漫长的。所以,历朝历代都提出了自己赈济灾荒的办法,并不断加以完善。
到南宋时,出现了中国第一本较为全面、系统讲解救荒的《救荒活民书》。这本书总结了过往朝代的经验。之后的朝代,仍在完善。
清朝时,中国的赈济灾荒措施达到一个大成阶段。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充分继承过去朝代的救荒政策,并且有一些新的措施。
在过去,如果发生灾荒,情节较轻的,一般由地方官吏自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会上报朝廷,由皇帝亲自督办。过去采取的赈灾方式较多,粮食赈灾是一个常用办法。
仓储有常平仓、义仓和社仓。常平仓跟义仓都由官府创办,两者的不同在于,常平仓由官府出钱买粮,义仓有官府征收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平湖秋月e 发表于 2021-1-27 12:26:30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发生灾害,都是南粮北调,至于什么东西都可以的。
行的,米饭和面食都可以吃,不用想那么多,没有时面食也是不错的 大米东北人更爱吃,是北方首选,这样都能让不爱吃的变成爱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水蒸汽 发表于 2021-1-27 12:27:28 | 只看该作者
 
古时运输不利,南北粮食品种不一样,封建王朝不会给百姓调剂,让他们南北互换吃鲜。旧地给点粮食,算是一步登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眼里有柔情千种 发表于 2021-1-27 12:27:51 | 只看该作者
 
时至如今,南北很多主食和粮食需求也不相同,古代也是一样,从赈济百姓的角度来看,南北粮食不同,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

 第15张图片

第一,闹灾害了,饭都吃不上,谁还挑食?!有吃就不错了,有吃的,大家都不会在意习惯问题。
第二,赈灾的粮食基本上源于本府,也就是说,除了府库实在不够,一般都是从本地府衙先开始,才会从富庶之地调入。
第三,赈灾也不是放粮,而是统一调配,主要是粗食和稀粥,由不得民众选择,一般少量米或者粗食会想办法增量,由少变多。
第四,民间力量,大部分本地富商士绅,会处于府衙的压力以及道德层面,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配给民众,其提供的粮食,自然也是本地的。

 第16张图片

那么古代是如何赈灾的?流程是什么了?

古时救灾主要有报告灾情、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赈灾三个流程。
首先是报告灾情。
以清朝为例,清朝按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把受灾分为十个等级,一级最轻,十级最严重。
以地震来说,一旦某地发生地震,当地群众应立刻报告县官,县官要及时把消息汇报给府台道台,由他们报告督抚,再由督抚上报户部。

 第17张图片

第二步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
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也叫做“勘灾”,目的是摸清情况,为以后发放救灾物资和减免赋税提供依据。
清朝规定,灾害发生地的督抚一面向户部报告情况,一面要组织一个勘灾小组。勘灾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当地的知府、同知、通判和受灾地县令,任务是亲自赶赴受灾地视察灾情,并且为灾情造册。
法律法规要求他们在核实受灾人户时,必须亲自上门落实情况,区分应当赈济的受灾户和受影响较小的灾民,特别要注明那些极度窘困的受灾户,以便为日后赈济时能够区别对待。

 第18张图片

第三步赈灾
古代的赈灾措施不尽相同,最常见的抚恤措施是减免受灾地区的徭役、赋税。
有的皇帝也直接赐钱,比如汉宣帝时关东四十九镇同日地震,6000多人丧生,宣帝下令赐给死者棺木钱。顺帝时,京师和汉阳发生大地震,顺帝赐给7岁以上的灾民每人2000钱。
皇帝下诏赐物也很常见,比如唐高宗时河东地震压死5000余人,高宗赐给每个死者3匹绢作为丧葬费用。

 第19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4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