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评价 Netflix 原创纪录片《美国工厂》?

[复制链接]
54241 20
xytqzmb 发表于 2021-3-6 19:53:5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片由奥巴马投资的公司制作,讲述2014年福耀集团接手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改为玻璃制作工厂并雇请上千位蓝领美国人员工,起步的蜜月期很快就变调,后续如何管理美国工人,并逐步实现盈利的过程。


上一篇:中国-美国淘宝集货集运 国际物流
下一篇:店铺助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静宣 发表于 2021-3-6 19:54:47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相信奥巴马是原教旨地下党了。多年来对企业家人格的神化毁于一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无敌小柠檬╯ 发表于 2021-3-6 19:55:47 | 只看该作者
 
有的朋友以为意识形态是这个故事里的第一鸿沟,其实,也是也不是。
三十年多年前,美国人就对这番比较非常熟悉了。只是那时候拿来对比的是「买下美国」的日本人。
如果你看过迈克尔 · 基顿(蝙蝠侠/鸟人/秃鹫)在 1986 年演的那部《工合》,一定早就熟悉这种对比了。
《美国工厂》里,美国员工不服中国员工的指导,领导解读说美国人习惯了「从小就是鼓励为主」。
 第1张图片 《工合》里,美国员工不服日本员工的指导,迈克尔 · 基顿向日本员工解释说「Americans really like to feel special」。
 第2张图片 结论当然都一样,就是,对待美国人,不能对待东亚人一样简单粗暴。
因为美国人懒散,因为美国人矫情,因为美国人没有凝聚力,因为美国人不把企业当成家。
不像中国人,也不像日本人。
所以,《美国工厂》里的一些图景,恍如三十年后重拍《工合》。
 第3张图片 中方领导驾到
 第4张图片 日方领导驾到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对「类军事化管理」企业文化软硬不吃的美国人
 第10张图片 对「类军事化管理」企业文化软硬不吃的美国人
 第11张图片 中国员工负责指导与监工
 第12张图片 日本员工负责指导与监工
 第13张图片 扎堆在水里度过闲暇时光的中国员工
 第14张图片 扎堆在水里度过闲暇时光的日本员工
 第15张图片 充满干劲的中国员工在夜深时落寞
 第16张图片 充满干劲的日本员工在夜深时落寞
《工合》在我看来,其实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尤其影片中迈克尔 · 基顿的几场演讲说服戏,非常考编剧功力,也完成得非常出色。但它在 IMDB 和豆瓣上,都只有六点几分。
它当然有很多毛病。比如对日本文化的描写非常肤浅幼稚,依某些标准来说甚至是「辱日」的。
从片名也可以看出来,「gung ho」,源自「工业合作社」的简称「工合」,这样一个被美国人误读成「卖力」「充满干劲」一类含义的中文词汇,用来给一部描述美日文化冲突的电影当标题,实在不伦不类至极。
但我相信它给观众的最大失望,还是在于结局。
这些基于社会现实的、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文化冲突摆出来以后,在观众已经完全意识到其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我不知道要多么天才的编剧,才能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大团圆结局。
而《工合》,为了大团圆,只能编造一段牵强的「感人」情节来结束故事。
观众并不感动,因为观众知道那些问题依然存在于现实里,依然存在于他们身边。
就像,美国人不会真的像《工合》里一样,最后跟日本人一起跳起操来。
 第17张图片 而《美国工厂》作为一部纪录片,做到了把这些问题足够客观地呈现出来,而不需要强行编写一个结局。
当然,它也给了我们一个像是结局的模糊的影子。当我们为了文化差异喋喋不休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坐等我们争出胜负,只会不休不眠,滚滚向前。
 第18张图片 (官方中文字幕疑似漏掉了「2030年」这个关键字没译出来)
所以,2019年的在美中资,和1986年的在美日资,可能和片中员工闲时趟过的河一样,只是水深水浅的区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天堂哑哑 发表于 2021-3-6 19:55:56 | 只看该作者
 
摘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美国管理来中国考察感想(第四句是美国人说的)
 第37张图片

 第38张图片

 第39张图片

 第40张图片 应为懒


 第41张图片

 第42张图片 这个片里还是能看到中美教东西的区别的,比如中国人教美国人烧玻璃,好比说加热到几百度如何如何。中国人教中国人,徒弟肯定是“记住了,我下回就这么烧”。而美国人却常常要你给他解释清楚到底为啥烧到几百度,不然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2.中国部分,工会主席、支部书记、曹董事长的小舅子三位一体
 第43张图片 3.曹董事长的话
 第44张图片 4.文 化 输 出
 第45张图片

 第46张图片 5.按照“中国方式”处理工伤病假后(就是不给算工资了),产生了工会运动后,资方的反工会作战(……)
 第47张图片

 第48张图片

 第49张图片

 第50张图片

 第51张图片

 第52张图片

 第53张图片

 第54张图片

 第55张图片 6.美国人反工会者的两个角度
 第56张图片

 第57张图片

 第58张图片

 第59张图片

 第60张图片

 第61张图片

 第62张图片

 第63张图片 我这里必须说一下,现在美国的工会也并非大家想的那样真的很那啥。首先你也得交会费,交了会费保障你不被随便开,这对于一些被侵权的人确实是好事,保障了他们的权益。但是到了一些人手里,一番操作,最后搞成了大锅饭养懒人,这个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并且优秀员工上不去(比如纪录片里面的王,他十八岁从基本工人干起,到纪录片里已经是福耀的一个车间小头目了,这在美国很少见的)。但是曹德旺这种操作说是解药还不如说是毒药(
7.五分钟前虔诚礼佛,反思自己是否破坏环境的曹董事长,五分钟后听到厂里开了新的机械化流水线可以又多裁四五个人了而高兴
 第64张图片 感慨良多。
谁能想到,这片最后落点居然在赛博朋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河北13456 发表于 2021-3-6 19:56:39 | 只看该作者
 
事实就是,在美国,工会在走向失败。福耀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Fuyao did not start this.
 第92张图片 从美国劳工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近二十年来,美国的工会成员人数(橙色实线)始终在衰减。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8 年美国工会成员人数占劳工人数比例,已经下降到了 10.5% 。
工会仍然在承担自己的使命:为劳工争取更好的待遇。2018 年的数据表明,加入工会的工人,每周薪水中位数为 1,051 美元,而未加入工会的工人,每周薪水中位数为 860 美元,比前者大概缩水了两成。(数据来源: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union2.nr0.htm)
但客观事实摆在面前:工会在走向消亡。
 第93张图片 《美国工厂》纪录片中提到,福耀玻璃有计划地解雇工会的支持者,但这一招其实并不新鲜。基于 1951 - 2007 年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自从 80 年代以来,20% 以上关于是否组建工会的投票,都伴随着同期发生的非法解雇行为。[1] 上图即表明了非法解雇和工会投票的相关性。
 第94张图片 在美国,拆散工会是一门专门的生意,被称为 union busting,这一行为在美国可以是完全合法的 - 如果你有高人支招的话。不说远的,明尼阿波利斯就有一名擅长拆散工会的律师,Doug Seaton。由他担任合伙人的律所,Seaton, Peters & Revnew,在官网上宣称自己是「为雇主服务的律所」,而在 Seaton 的个人简介中,特别强调了自己擅长解决「工会成员(对非工会成员)的暴力行为」。说白了,就是通过法律手段,防止工会支持者游说他人加入工会。
纪录片对于工会的描述,说得像是福耀「坏了规矩」。如果只看纪录片,或许会觉得给工会支持者「穿小鞋」是中国式的街头智慧,但其实这一点并不是中国投资者的「创新」。片中也提到了,福耀玻璃支付了上百万美元,用于聘请咨询公司防止工人组成工会。纪录片没有提到的是,撮合工人组成工会,同样是一门报酬丰厚的生意。
Union,non-union,whatever. 最后赚得盆满钵满的,难道真的是每小时工资提升了两美元的工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峩最亲爱旳 发表于 2021-3-6 19:57:3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由奥巴马夫妇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火了。该纪录片于8月21日在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平台全球上映,在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首映时大获好评。
该片官方推特的宣传语这样描述这部片子,“当一位中国亿万富翁重新开了一家工厂,雇佣了2000名美国蓝领工人时,早期的希望和乐观被挫折所取代,因为高科技的中国公司与美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冲突”。
这个记录片不仅讲述了中国资本与美国工人的故事,更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变革的缩影。
中国资本家与美国工人

有时候,万千数据、道理都敌不过一个丝丝入扣的好故事。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这部片子将中美冲突、劳资冲突、人工与自动化的冲突的图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工厂》的故事。
 第98张图片 2016年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郊区莫雷恩,由福耀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竣工投产。
代顿是莱特兄弟的故乡,曾是风光无限的汽车工业城市,出产的雪佛兰S-10型汽车是当地的骄傲。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通用公司遭受重创,代顿市的汽车工厂倒闭了,留下两千多个失业家庭,而7年后,中国的企业家让一千多个家庭重新获得了工作。
当地人对工厂的到来感到无比振奋,称它给衰败的城市带来生机,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项目之一”。当地为了促进就业,亦承诺给福耀提供补贴和减税福利。
 第99张图片 老鲍比在通用的工厂里工作了大半辈子,工厂关闭后,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几乎一无所有。当终于在福耀获得一个工作时,他热泪盈眶,“感谢上帝,又有事做了”。
叉车操作员吉莉说,自从通用倒闭之后,她的房子就被收回,努力着想回到中产生活,但失败了,无家可归的她住在了姐姐的地下室里,房间杂乱阴暗。
中国员工小王成年之后就一直在福耀工作,他在这个岗位坚持了20年,因为他喜欢这个工作,他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但却只能远离亲人。工厂的生活还是艰辛的,他经常没有时间吃饭,就带一包夹心饼干,每次吃两块。
随着纪录片诙谐的配乐,美国的工厂一点一点地建设,两国的员工也成了朋友。这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美国资本引进来的故事在一片希冀中展开。
文化差异下的劳资冲突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缓缓走下飞机,受到了隆重的欢迎,甚至工厂前路的名字就被命名为福耀大街(Fuyao Ave)。
和福建的许多商人一样,曹德旺看重风水,在考察工厂时,他似乎是觉得门的朝向不吉利,执意要求改掉,美方主管非常纳闷儿,尽管会浪费35,000美金,但他还是无奈照做了。
在办公室的大厅,当地的中国负责人说我们要不要挂一个中国的象征画,例如长城,曹德旺连忙摆手说,“就挂美国的吧,入乡随俗。不要去刺激他们。”
 第100张图片 曹德旺来到俄亥俄州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控制成本、占领市场。“中国天然气2块2一立方,美国只要7毛钱,美国的电价也只有中国的一半,才3毛钱。”汽车玻璃运输成本高,为了留住美国车企这些大客户,在美国办厂是最佳选择。
当然,他也有更大的算盘,“中国到美国来办企业,最关键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美国人改变对中国的看法。”
然而,愉快的合作氛围并没有持续多久。阴影从竣工开业的典礼就已经投下。
俄亥俄州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Brown)出席,讲了一番鼓舞人心的场面话,紧接着画风一转,提起俄亥俄州引以为傲的工会传统,并且提醒福耀重视这一传统。
活动后接受采访,记者提到工会问题,曹德旺面露难色。
“工会进来,我就关门不做了。”曹德旺斩钉截铁。
 第101张图片 按照美国法律,在没有工会的工厂,如果工人有意见,可以直接向工厂的管理层提意见。但一旦工会介入,工人维权就只能通过工会,谈判、抗议、罢工都由工会组织。
专机上的曹德旺,眉头微皱,忧思重重。他看得一针见血,美国工人效率低,产出低,不服管,一管就找工会闹事。
曹德旺深知,工会介入工厂的管理,会降低生产效率,钝刀割肉的慢亏,损失会远超过初期投入的五亿美金。
怎么能让美国人接受中国在美国投资办厂,这是曹德旺面临的难题。
玻璃生产车间温度很高,生产线布置得非常密。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工人怨言写在脸上。他们对着镜头,“为啥我要干这个?”
 第102张图片 老鲍比在通用工厂工作了15年,从没受过工伤,但是在福耀工作之后却受了非常严重的工伤。接连而至的11起工伤引起了媒体关注。
压抑的工作氛围和强度使得支持工会介入的声音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在工厂门口示威。
“入乡随俗”

企业风格的张力不仅体现在代顿,也体现在福清。
福清是福耀玻璃的大本营,美方的管理层和技术主管来访问,大屏幕上写着“欢迎美国客人莅临参观指导”,但其实他们是来学习“先进生产经验”的。
每天生产7000片玻璃的流水线上,看着中国工人毫不停歇,美方的主管忍不住拿出了手机录下视频,“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这么厉害”。
但中国工厂的秘诀美国人一时间难以消化。
 第103张图片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矗立在集团总部门口。在工厂的角落,他们发现,收拾玻璃碎片的中国工人没有戴防护眼镜,甚至不戴防割手套。
看着中国工人列队、报数,整齐划一,接受训话,集体喊,“下午好”“谢谢”“对不起”的口号,拍手鼓掌,相互鞠躬。美国人面面相觑。
中文流利的美方总监说,美国工人就是太烂了,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拿工资,不是为了做玻璃。
中方的接待人员宽慰他,一个月放8天的假,每天工作8小时已经很爽了,还由衷建议“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形成一种团结力”。
在福清,除了技术和管理上的差异,价值观上的差别也很值得玩味。
 第104张图片  第105张图片 新春晚会上,伴舞的小朋友穿着小鸡的服饰,表情呆萌,楚楚可怜。紧接着是一群身穿亮黄色裙子的女员工打着快板说唱,内容是企业的智能转型。
晚会的另一环节是,集团内部几对新人举行的集体婚礼,展示他们以工厂为家的生活。
当美国员工开火车在台上表演节目,随着音乐扭动身体,中国员工也兴奋了。
这种和谐多少令人感动,有位美方员工情绪激动,走出了场地,他缓慢哽咽着对镜头说,“我们是一个大星球,一个有些分裂的世界,不过却是一体的,今晚就是一个例子。”
围绕工会的斗争

圣诞节到了,在俄亥俄州的大雪中,玻璃碎渣,或者说晶莹的碎片,窸窣响着。制造业的工作无疑是辛苦的。但中美工人却各有各的盘算。
中国员工小王在宿舍做着菜。一天最享受的就是,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坐在桌前抽一支烟,让心沉下来。他对工作认同感很高,将其比作“铺设导轨,为了让火车顺利开起来”。
美国东北部的冬天萧索而寂寥。工作的艰辛,漂泊的疲惫写在他的脸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格外想家,他只能默默流泪。
吉莉住在了员工宿舍,480美金一个月,她又有了自己的家,她在房间里面挂上了圣诞节的装饰,房间瞬间温馨起来。但她也加入了支持工会阵营。
中方的管理层强调,需要智慧引导美国人。甚至有人问,可不可以强制美国人加班?大家一筹莫展。
 第106张图片 从70年代起,美国的反工会咨询行业稳步发展,福耀雇他们来说服员工投反对票。胡萝卜加大棒,一边用提高时薪的方式利诱,一边有目标的淘汰了很多工会的员工“要招一些优秀的、年轻的员工进来培养一种企业文化”。
美国员工也在抱怨,他们想得到的,不仅是薪水,还有鼓励。一个流程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中国的主管告诉他只管照做就好。
工人的态度很纠结,他们担心失去工作,也担心引入工会后会助长员工的懒散。
摩擦不断升级,在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鼓动下,工会的呼声日渐强大,集会上一番激情的演讲之后,冲突被形容为工会和福耀的“战争”。
 第107张图片 从1月到10月的亏损接近4000万美金,曹德旺焦头烂额。
公司开始整改,希望快速实现盈利。美方的经理被撤职,继任者是中国人刘道川,1963年生的他在美国待了27年,在中国干了26年,英文流利。
在他的逻辑里,优秀的员工要勤劳肯吃苦,最重要的是听话。而美国工会觉得。他们还要追求“人的价值”。
一山不容二虎,最终福耀“赢了”,以868反对,444支持,否决了工会的介入。
新的“敌人”

美国汽车工业一直是出了名的高利润行业,福利待遇好不说,企业荣誉感还特别强。然而,时过境迁,新的“敌人”出现了。
干了两年半之后,罗伯还是被解雇了,理由是操作电脑系统的动作太慢。被辞退之前,他还对他的中国同事小王十分感激,称是小王教会了自己生产玻璃,“我们是兄弟”。
 第108张图片 而老鲍比也因为工伤离开了工厂,通用曾给了他很好的生活,但当工厂关门时,他的好日子也戛然而止,“我们再也赚不了那种钱了”。
在技术变革面前,中国老板和美国工会的矛盾不再突出,“敌人”成了自动化。《美国工厂》是美国制造业衰落的挽歌,但这挽歌,不仅为代顿的工人而鸣。
影片最后,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国工人走在上班的路上,而地球那端的同一场景,美国工人穿得五颜六色,举止放松,甚至散漫。中美两国的蓝领层一同走向那模糊不确定的未来。
 第109张图片 看到这,五味杂陈,我脑中蹦出了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主人公引述父亲对自己告诫。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美国的制造业还能复兴吗?中国的民营企业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吗?那些和曾经曹德旺和奥巴马一样的年轻人,还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吗?《美国工厂》无声地叩问着我们。
曹德旺与奥巴马

看完这部片子,我佩服的是两个人,一个人在片中,一个人在幕后,片中的那个人是曹德旺,中国知名的企业家,制造业的代表性人物。
而幕后的那个人是奥巴马,美国的前总统。“退休”的奥巴马两鬓斑白,但在社交媒体上还在捍卫着一个美国政治家的基本体面。
曹德旺与奥巴马,时代变革的两个缩影,因为这部片子,又被联系到一起。
 第110张图片 奥巴马与《美国工厂》导演夫妇
1961年,奥巴马出生在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童年在印尼、夏威夷之间奔波,1979年随母迁居美国本土。
奥巴马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黑人、平民阶层、边缘地区,然后读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一出道就成为政治明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2013年,奥巴马提出要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2014年,奥巴马亲自组织了一场“选择美国”论坛。“奥巴马到场讲话,国务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国税总局局长全部到场,福耀就是那时候进入美国的”,曹德旺在接受《南风窗》记者专访时回忆道。
而曹德旺则是中国改革开放孕育出的时代企业家。
 第111张图片 1946年生人的曹德旺,父亲曹河仁曾是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一岁多跟着父母从上海转移到老家福清,但船沉了,家底散尽,他从“富二代”沦为了“穷二代”,9岁上学,14岁失学,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
第一次创业,他从福建收购白木耳去江西卖,赚差价。结果被出卖,亏光了所有本钱,搭进了妻子嫁妆,还欠了一屁股债。
1983年开始,曹德旺承包下亏损的乡镇小厂。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逐渐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
曹德旺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类”,他有很多标签,乡土企业家、玻璃大王、首善、反倾销胜诉第一人。但他的低调经常令人忘记,他是中国少数真正懂国际化经营的顶级企业家之一。
他很早就带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2001年到2005年福耀对美国反倾销官司中,曹德旺花费一亿多元,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
目前,除了在国内16个省市有生产基地之外,福耀集团在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工厂和设计中心,全球员工约2.7万人。
 第112张图片 刚开始在美国投资的时候,不少国内媒体惊呼““曹德旺跑了”。
奥巴马卸任后,他的继任者将重振美国经济的矛头对准了全球化、自由贸易,中国企业亦成为其打击对象。国际社会对美国的认知也开始转向,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令世界经济蒙上阴影。
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俄亥俄州与密歇根州的选举人票被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斩获,成为了其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的关键两州。而此前,两州曾一度是民主党的票仓。
特朗普曾承诺给当地工人带来再就业机会,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却导致中国对美国投资骤减,片中的这家美国工厂反而成为当地仅存不多的“重要生命线”。
有趣的是,奥巴马的演讲结尾每次都有一句,“May God bless you.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而福耀两个字凝聚着曹德旺的人生追求,“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福耀之歌《透明的世界》中唱道“春满中华,福耀人间”。
他们都爱自己的国家,各自追求着自己的“中国梦”和“美国梦”。他们懂得对话和合作远胜于冲突和对抗,这让两人彼此间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

有评论认为,福耀的美国工厂并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意义,还有批评认为该片用戏剧张力掩盖了产业转型的痛楚。但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想讲的远不止经济上的问题。
全片的格调克制而包容,没有旁白,逻辑线的展开基本靠受访者的同期录音和背景信息。主创团队申明,不想“用镜头写一篇社论”。中国人没有被丑化,美国人也没有被美化,展现的是必然但无可奈何的冲突。
 第113张图片 奥巴马表示拍摄这部影片初衷是“如果能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好故事解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恐惧,缓解人们的焦虑,那么就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团结”。
福耀最初是想请外国团队做一部宣传片,但深入沟通后,索性决定“让他们拍一部他们想拍的影片,怎么拍都可以”。所以,如此原生态的企业内部故事才有机会被国际观众熟知。
为什么要佩服他俩?可以说,奥巴马的用心良苦,曹德旺的务实胸襟,促成了《美国工厂》这一全球化时代耐人寻味的注脚。
人往高处走,而资本必然往集聚成本低的地方流动,《美国工厂》的故事是全球化深化的必然结果。
对中国而言,从改革开放中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中国如果不继续开放,下一步的现代化是不可能找出一条关起门来自己发展的路的。
曹德旺和福耀玻璃是幸运的,虽然波折不断,但还算落地生根,实现盈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韬光养晦,埋头搞发展,很少抬头去看中国崛起阴影下的世界,也不太理解自己的进步给全球其他地方带来的变化。
覆巢之下无完卵,《美国工厂》提醒我们,要想理解全球化的复杂图景,就得平心静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球化,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曹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走在远方 发表于 2021-3-6 19:57:42 | 只看该作者
 
在劳动安全导致的生产事故方面,美国员工的抱怨和弹幕很有意思
 第130张图片 美国叉车司机对于超载现象非常不满,认为是在拿安全生产开玩笑
 第131张图片 弹幕中的社会精英认为中国的方法才是对的而且效率高
那我们看看中国工厂叉车超载都造成怎样的事故吧
 第132张图片 叉车严重超载,导致需要在车尾后面再站一个人加以平衡,但还是翘尾,这时附近的女工看见了
 第133张图片 然而这位工人对大柴油叉车的有效载荷和超载过于低估,直接被带到空中
 第134张图片 然后直接被小坦克般的叉车当场砸死,并在司机倒车调整时反复被碾压
 第135张图片

 第136张图片 高清点的图,可以清楚看到超载的情况。是台州的一个厂子。
 第137张图片

 第138张图片

 第139张图片

 第140张图片 这位美国工人最起码腿脚受伤了还可以不上班,吃苦耐劳的中国同行可就不一定了
 第141张图片 我在某大型国企的最好的自动化车间,看见过叉车师傅开着柴油叉车吊10升机直接升高到遮挡视线的位置,接近全速行驶,期间来回移动脑袋试图从吊臂吊链吊耳的缝隙中看路。
如果你去过欧美制造业的车间,映入眼帘的必然是连续多少年没有安全事故,连续多少年没有人员伤亡,技术中心也是如此,然后再往里走才是专利墙座右铭价值观员工墙。
我去过那么多的国内车间,第一部要么是董事长训话要么是高产多少多少,安全信息也有,可能要在大看板下面。
就安全而言,国内制造业还任重道远。需要什么才能让那些“民族良心企业家”们意识到,同胞的生命是可贵的呢?
毕竟,忽悠干活前一口一个“我们”,加班不让放假时一口一个“你们”,优化裁员时一口一个“他们”。
————————————————————————
评论区有些网友对安全生产有些其他的见解
的确,欧美那种大型制造企业的安全框架是一个科学的系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维护。可是中国工人需要的只是不再超载,买副手套、眼镜,那些低限度的要求都没能充分满足。一句话的事,一个花不了多少钱的采购流程的事。枪弹受潮了,就是维护不到位。你非说像美军那样打造航母编队,花钱费力太复杂。那是不做好眼下最低限度安全防护的理由吗?
什么是难以杜绝的百万分之一的生产事故(公差),什么是明知有问题,但仍漠不关心草菅人命(误差),哪怕是制造业以外的人士也能看出来。
————————————————————————
 第142张图片 出现了,看来叉车叉两次的活非得一次超载干,福耀捡玻璃员工不戴防割手套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看来在某些民(纳)族(脆)主义份子眼中,资本家的草菅人命是和基本国情挂钩的。
嗯……
 第143张图片 ————————————————————————
还出现了期望中国劳动力越来越便宜实现伟大复兴,然而身体很诚实跑到美国的。
 第144张图片

 第145张图片

 第146张图片 毕竟美国人最喜欢廉价便宜的中国打火机了~
 第147张图片 饭圈女孩也来辣~~~
 第148张图片 看来右翼社达言论和精资身份高度重合
 第149张图片 牛鬼蛇神.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l5523332 发表于 2021-3-6 19:58:12 | 只看该作者
 
曹德旺才是“不忘初心”的资本家。
美国资本家犯了“修正主义”错误。
曹德旺的工厂里都是纯粹的无产阶级工人,而美国人的工厂里都是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小熊毛衣 发表于 2021-3-6 19:58:47 | 只看该作者
 
 第170张图片 纪录片中,曹德旺询问CEO工会进展时,CEO是这样回答的。虽然很多美国公司也会有类似的行为,但是这些话永远不会放到明面上来说。纪录片播放后,这句话在代顿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那段时期被解雇的员工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
不知道福耀有没有后悔拍这个纪录片,并被如此深入的记录高层私下谈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0762zs 发表于 2021-3-6 19:59:2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资本主义”(或者相对而言,“非真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只有一种。
问题在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自然而然地分成了这样三个部分:
1、欧美发达国家,负责用相对良好的生活水平软化阶级矛盾;
2、中国、东南亚、印度,负责提供血汗工厂;
3、非洲、不发达国家,负责提供产业后备军。
在这其中,发达国家利用血汗工厂提供的廉价产品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血汗工厂利用发达国家的市场满足就业;反过来,发达国家的工人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血汗工厂生产成本的冲击;而血汗工厂的工人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必然受到产业后备军的冲击。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开,缺一不可的。那么,怎么能说其中某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而另一种却不是呢?
不——分隔本身才是资本主义的全貌。资本主义掌握世界之后,不止把世界修改一新,甚至连度量世界的尺度——距离、方向、角度——也修改了。就像人们倾向于认为从时间尺度上(19世纪vs21世纪)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分割了的、残酷的、“原教旨”的资本主义,其实只是从地理上(欧美vs亚非拉)被分割了一样,资本主义使用这种尺度的变换,在把世界资产阶级团结起来的同时,把世界无产阶级事实上分开了。
无产阶级被分开了,就要挨打。往死里打。
这部纪录片就是在得意洋洋地展示无产阶级是怎么挨打的。
另外这一模型的对象同样是可以转移的,因为中国本身也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小世界:
1、在这里,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上广深;
2、在这里,有东南沿海的血汗工厂;
3、在这里,有来自中西部的庞大的产业后备军。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北上广的程序猿抗议996的时候,东南沿海的轻工业厂在以禁止加班作为对员工的惩罚,而无数农村青年漂泊于异地他乡,正处于“欲被剥削而不得”的阶段。而任何因这部片子而鄙夷中国/美国工人或者产业后备军的人,都不如将语境代换到中国本身,这样就很容易归谬相当一部分论点。想想看吧:
——是不是北上广的程序猿天生就懒?拿着血汗工厂工人想象不了的工资,享受着血汗工厂工人想象不了的工作条件,每周才工作66个小时,就要抱怨,要抗争?
——是不是东南血汗工厂的工人天生就贱?遭到工厂空前的剥削,却仍然如同老黄牛,任劳任怨,做不动了,哪怕换家厂子,也不说一个不字?
——是不是西部人民天生就如同猴子?守着一亩三分地不好好种,每天虚度时光,不思上进,没有进取和拼搏精神?
同样,这会让一些神话变得容易戳穿:
——是不是欧美国家发达起来之后,就能主动或自然地带动落后的亚非拉地区共同富裕?
→如果不存在生产成本低廉的中印东南亚,怎么可能保证欧美人民的良好生活?
→如果不存在欠发达国家的产业后备军,又怎么限制血汗工厂的生产成本不至于上升?
资本主义的美梦就是全人类的最可怖的噩梦。
而在这梦中,无产阶级就是这么生活的。相互分隔,相互鄙夷,相互仇视,相互遭到利用。最后的受益人只有一个——资本。
不是他们自己希望这么生活,而是资本主义让他们认为自己希望这么生活。
不要上了资本主义的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7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