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你存钱是为了什么?

[复制链接]
38370 20
真理天下行 发表于 2021-3-19 11:00:4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多大了,出来工作多久了,有多少存款,存钱是为了什么 ?


上一篇:瘦死骆驼比马大!国乒省队选手归化进奥运,劲敌连续4届用中国人
下一篇:“分级上调”,2021年退休金调整出现新提法!企退人怎么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紫伊霖儿 发表于 2021-3-19 11:01:22 | 只看该作者
 
22。
半工半读好几年了,
存款不多不少。
感觉差不多够自己用。




存钱是因为某一天发现一个事情,
就是原来把钱存下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我不是因为主动选择存钱,
而是因为欲望不太多,
所以被动地把钱存下来。




关于储蓄,
我从来不会苛刻自己。
比如挣了2000元。
我会花一百多去美甲。
二三百买衣服。
如果有心仪的皮肤再买款皮肤之类的。
大概花销在500左右。
剩下的都存起来。
说实话,
我存钱基本上是漫无目的的。




我没什么欲望,
房子觉得租的也可以,
每天叫车打滴滴坐地铁也不是不行,
我没有觉得必须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子。




关于穿衣服,
我觉得衣服特别无辜,
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身材还有品味。
以前我总给自己设置各种条条框框,
比如我必须用苹果手机,
必须搞香薰蜡烛。
必须跟潮流。
必须去学很多很多东西。
包括我觉得衣服内衣所有的一切,
一定要买好牌子要有逼格。
后来我发现地摊货也不是不能穿。
重要的不是一个东西有多贵价值有多高,
而是它适不适合我自己。




再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部分欲望都是商家洗脑,
朋友洗脑,
父母洗脑。
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
做个会挣钱的废物也很快乐。




我可以是一个没有一点生活情趣和情调的人。
不点那根蜡烛不会死,
外卖方便面剩下的盒子也能吃饭。




我骨子里其实没有那么关注和喜欢北欧风。
床单基本能用就ok。
我不要地毯也能活。
我很讨厌宠物,特别讨厌。
我这辈子都不希望跟谁同居。




有三千的吸尘器,
可两百块的也不是不能用啊。
知乎天天推送
很多提升幸福感的家电让我觉得无感。
比如我一个根本就不爱喝咖啡的人,
有必要去买一个咖啡机吗?
我基本天天都不吃早餐,
有必要去买什么面包机吗?
撕开自己伪精致的外壳后,
我发现做一个loser不要太爽的呀。




要什么睡衣?
在家不能裸着吗?
非搞什么香薰,
六神花露水它不香吗?
关注p的家具,
这出租屋能买吗?
爆改个屁啊,
能住就行了。
我又不爱宠物,不喜欢花草。
非要跟风不是脑壳有泡?




以前我时常觉得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或许对自己未来会好很多,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地球太大,人太多。
你每个人的意见都听自己的脑壳都要炸掉。




有很多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对你而言那就是砒霜。
比如说,你父母他就是一个工薪阶层,或者是他自己本身就活得很不怎么样,那你觉得他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给你描述的世界观一定是正确的吗?
就算你的父母很成功,难道他就不会有缺点吗?难道他这一生就会很快乐,很开心很自由,然后觉得自己实现了自己的终极理想吗?




所以说我觉得不要去听别人讲你应该怎么做。
你只要不偷不抢不犯法。
做一个合法的公民,
就按自己的想法走不就好了吗?




不要做一个非常愚昧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可以活着的方式了。
你不能因为没有见过所以就去否定。
没有必要非要把存钱这个事情灌溉上一定的意义。
它可以是没有意义的,
仅仅是因为我现在没有什么其他的欲望,
挣钱让我觉得快乐。
仅此而已。




我戒糖少吃一口饭,
并不是因为我想瘦成80斤的胖子。
而是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对我没有什么坏处,那我就做了。
不要思考太多,
仅仅就做了就好。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
思考这些干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唯美。 发表于 2021-3-19 11:01:28 | 只看该作者
 
存钱的目的是为了不为钱而工作。
我个人的目标是45岁前存满1000万,之后每一年用4%的利息(一年40万)生活
不是说40岁之后不工作,而是凭着自己的意愿工作和生活。
其实我说的模式在国外流行很久了叫做FIRE
“Fire运动”,全称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意思就是财务独立提早退休。
该运动的主旨是逃离费时费力的工作和消费主义。
奉行极简生活,快速储蓄到25倍的生活费用,在30岁出头的年纪退休,用4%的理财收益来渡过余生。


 第1张图片

“Fire运动”的理念出自于美国财经兼人生导师Vicki Robin在畅销书《富足人生:要钱还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中提出了一个看法:
“她说,如果你一天能赚200美金,那么当你要去买一双100美金的鞋子时,你要问自己:“这双鞋值得我半天的生命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有多贵。
那些消费品,真的值得用“命”去换吗?“
它的基本逻辑是:无论赚多少钱,都要过极简的生活,以求储蓄率达到50%甚至更高。根据「4%原则(4% rule)」,当你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后,你就可以退休了。
「4%原则」是在199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的。他分析了美国过去75年来的股市和退休案例后,归纳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从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过4.2%,之后每年根据通货膨胀率微调,即使到过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Fire运动」是打破常规的规划生活的方式,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工作到60-65岁然后退休不同。
「Fire运动」更希望你能够从工作和消费主义中释放出来更好的去生活。
在美国Fire运动有几个流派
瘦Fire

就是对自己狠一点,一切极简,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砍掉所有的支出,以获得足够的储蓄。
肥Fire

在保持生活品质的同时,控制消费和欲望,靠多元收入和投资理财获得足额储蓄。
咖啡师Fire

就是在退休之后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去获得持续的收入,而不为钱来工作,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来做一份职业。
谈谈我的想法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Fire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重审自己生活的规划方式,我也会非常建议我们都可以开源节流,提早的过上用被动收入覆盖所有生活开支的生活。
不过从我的角度而言,提早规划一笔长期的被动收入是一种给我们生活稳定感的方式,现代都市中有太多的人活在焦虑之中,其核心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份通过金融工具获得的长期被动收入,他们的所有支出只建立在他们的主动工作的收入之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一旦我们不工作了,我们的生活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我希望我可以在45岁前安排好我之后的被动现金流,这个现金流通过长期的金融工具来达成,比如年金保险、股票与指数基金。而我可以在不受金钱的驱动下做我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终身职业。
我的终身职业是写作、保险科普及培养更多专业的保险人才,这几项是我终身想去做同时也想做好的事情,我认为生命的峰值应该就是终值,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中慢慢衰老。做保险行业的YC:我们要孕育新一代的保险明星
最后

我想说的是存钱的目的是不被钱束缚,有了足够的钱的目的是还你自由,让你无时不刻可以对你不想要的生活说Fuck off,想想为什么我们老是委曲求全,为什么老是在工作中受尽委屈却不敢去做一点点反击,因为你穷,你害怕我一旦反抗了连这一份工作都会失去。
而钱就是底气,存钱本身的意义就是让你可以对你不想要的生活说不。
以上为原答案。
感谢大家对于回答的赞同,真的没有想到短短几天获得了800多个赞,上百条评论,说明大家真的也是非常对fire特别感兴趣的,
 第2张图片 看到评论区有小伙伴想要深入交流,可以看评论区第一条入群一起交流。
当然评论区也是有非常多的一个质疑我非常可以理解,那我们就重点对一些质疑的问题来进行一个回复。
 第3张图片 最关键的几个反对问题
1.通货膨胀
2.负利率
其实这些问题我在一开始的公众号文章中都提到了,因为篇幅原因本文中删掉了,我放出来
35岁就退休Fire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1.巨额的负债——房贷

在上海北京买一套像样的房子要花1000多万,意味着我们要背上巨额的贷款,这个负债可能会导致我们失去fire的机会,因为如果1000多万,按照4%的利率来看,我们每个月的被动收入都将达到3万多这还是没有计算复利的情况。
如果我们贸然去买一套房子,在这个“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中,如果房子不升值我们的失去的机会成本可是每个月3万多的被动收入啊。
所以买房需谨慎,虽然在很多现实的情形下我们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不得不买房,但请千万考虑清楚。
2.夸张的通胀率

假设我们遇到夸张的通胀率,比如超过10%的恶性通胀,那4%的复利是没意义的,但按照现在的cpi来看,如果去掉猪肉这一项还极有可能通缩,再加上整个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严重,通胀率再次飙升的可能性不大。


 第4张图片

对于学金融的我来说,我也很想和大家普及一个观念就是,不要对过去二十年,三十年的高通胀有执念,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可能面临的是全球的通货紧缩,而紧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萧条,经济的是否通胀和经济的繁荣度是正相关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比如日本、欧洲都是0通胀,因为经济停滞了,中国其实是一直一直在去避免一个经济的通缩的,而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日本和中国的GDP、通货膨胀和利率的走势就可以略知一二了,还担心通胀呢,我们该担心通缩了。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3.负利率

这是一个可怕的话题,也是最有可能把老年人甩下公交车的原因,我们之前的文章负利率大逃杀:附生存指南有深度探讨过,如果我们进入了负利率的情况,那意味着短期的4%的理财收入会打水漂,如何去保持一个长期的4%复利,
如何去配置长期锁定利率的产品就会变得格外关键。
目前最最最最最能解决负利率问题的工具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两个——年金和指数基金,我先挖一个坑,如果有兴趣可以详细聊一下这块。

否则,老年人们可能就会被市场甩下公交车。
4.黑天鹅风险

意外、疾病、医疗、家庭支柱离世这些巨大变故和黑天鹅风险也会导致计划的中断。
所以家庭的基础保障,这些其实是基础。
一小时建立受用终身的家庭保障系统(文字版)想了解的话看看这篇。


我发这篇文章之前真的不知道有那么多小伙伴会和我感同身受,真的,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给我点一个赞,如果点赞过万,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这些年FIRE的真实经历还有理财存钱相关的干货,和大家更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霞浦海钓船 发表于 2021-3-19 11:01:40 | 只看该作者
 
我跟闺蜜说:爱马仕不是我的品位,我只要一个环保袋——里面装满房产证。
话虽这么说,但买了房的那晚,我趴在闺蜜怀里哭了很久。


2000 年是我妈和我爸前半辈子最兴奋的一年,那年我有了上海户口,完成了他们一辈子的心愿。
我的父母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两代人的命运。作为子女,我没有在上海长大,我的童年记忆里没有上海的老弄堂,没有法租界的梧桐树,也没有上海的小吃。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上海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当年知识青年的未婚子女最多可以有一个人回到上海,并根据政策,开始全面落实知青子女的户籍问题。父母在外漂泊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叶落归根,回到上海安度晚年。在他们那代人心中,上海户口就像是一本落叶归根的证书,身为独生女的我,成了他们达成这个心愿的唯一希望。
就这样,我的命运又一次出现了转折,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亲情的枷锁绑架到了上海。爸妈一度逢人就炫耀:「阿拉女儿好回上海了,有上海户口了!」邻居们也很捧场,羡慕他们真是好福气,等退休了就可以回上海享清福。
临行前,我妈特意去扯了几块布料,厚的薄的都有,找裁缝按《上海服饰》杂志最新的流行款式给我做了几件漂亮的裙子,还有冬天的昵子大衣。
「囡囡,到上海去了,不好塌台的,穿得洋派些,侬就是个上海姑娘了,再讲了,阿拉本来就是上海姑娘!」「住在姑奶奶家里,要懂事点,上海人住的房子都老小的,不像我们家地方这么大,你要学乖点!」我妈自顾自地唠叨。
其实我不想去上海,也不明白为什么。对我而言,上海不过是户口本里籍贯一栏的词汇。我的父母从上海到了北方这个小城,我在这里降生、长大,这个北方三线小城市才是我的故乡。
当火车缓缓的驶入上海站,我带的随身听里播放着陈楚声的歌曲《有没有人告诉你》,「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我知道,接下来在这里的生存,我就只能靠自己了。


初到上海,我要熬过 1 年实习期,父母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外面,加上那时我每个月只领 500 元工资,租不起房,妈妈就安排我住在她的姑妈,也就是我的姑奶奶家。
姑奶奶和姨妈姨父一家同住在长宁区北新泾的一处房子里。房子面积不大,两室一厅一共 50 多平方米。我没来之前,姑奶奶自己住一间房,姨妈姨父带着表弟住在另一个房间。家里实在没有地方再放下一张床,我被安排在姑奶奶的房间里打地铺。这个待遇对于寄人篱下的我来说,已经是相当高规格了,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就是我的表弟也只能在爸妈房间打地铺。
姑奶奶一家人对我很好,不要我交伙食费、水电费,我在这里就是白吃白住的。实习期 500 元的工资按当年的物价水平也只够我买买自己的服饰、日用品,承担自己的交通费等,偶尔我也会给表弟买些零食和给姑奶奶买些老人爱吃的点心,基本上是存不到钱的月光族。
姑奶奶年近 90 岁,睡得早。为了不影响她的睡眠,每天晚上 9 点前,家里就会把大灯关了,之后就不能再开灯。每天,我都赶在熄灯前,在姑奶奶的床边铺好我的地铺,然后摸索着到客厅、餐厅,就着小台灯昏黄的灯光看一会书,处理些隔天上班要准备的事,最后,蹑手蹑脚地走回房间。踩着一双软底拖鞋,我得注意放轻脚,免得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响声,吵醒姑奶奶。黑暗中隐约见着了地铺的轮廓,我跪下身轻轻揭开地铺的被子、躺了进去。
每天晚上睡在地板上,我不免会想象离开这床地铺,睡到一张属于自己的床上,那生活会是什么滋味。这算是我来上海的第一个梦想,关于生存。
一天下班,我路过一家家居店。从橱窗外望进去,那里总是变换摆放着款式不同的一张床。看着橱窗里展示的那张床,我常常出神地幻想着我拥有自己的房间、睡在那张床上的模样。那是当时的我最接近梦的时刻,我们之间只有一面玻璃的距离。


半年之后,姑奶生了场病,家里请了个人护工来住家陪护。我再住下去实在不方便了,于是在妈妈的协调下,让我去外公外婆家住。
外公和外婆住在在杨浦区的五角场,从长宁区的北新泾到五⾓场,那时还没通地铁,我拖着行李箱,转了三趟公交车才到。小区在复旦大学旁,是一些老式的公寓群。家里统共三十五平方米大,只有一个房间。尽管我再住进去,房子显得不宽敞,他们还是接纳了我。
外婆给我准备了一张折叠床,晚上睡觉时,我把床铺出来。每天早上,我定一个六点半的闹钟,闹钟响了,就必须起床——我没有任何睡懒觉的条件,我的折叠床铺在屋内要道中间,铺了床,外公外婆就没法在屋里走路。因此我每天起了床,就得赶紧把折叠床收起来,放到门外的公共过道上——我的床榻宛如一堆杂物,静静地嘲笑着我,从姑奶奶家到外公外婆家,继续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我的到来引起了舅舅和舅妈的猜忌。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moskom 发表于 2021-3-19 11:02:10 | 只看该作者
 
存钱是为了有更多钱投资,我也是FIRE理念的人,不断地存钱,不断地购买稳定的资产,获得利息和股息来支撑自己日常开支,接着有条件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
类似与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说的:
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以下是个人经历,可以从小学开始说起。
我从小学就开始喜欢存钱,当时每个月小学每个月零花钱大概20元,当时小学毕业就存了1000多元,把当时所有的玩具(宠物小精灵模型)卖给了同学赚了好几百块,当时这1000元一直都没花,我妈给我弄了张附属银行卡,之后每年的零花钱都会往银行卡里存,包括每年的压岁钱也存到里面,从来没花过。
所以到了高中的时候,卡里已经有几万了,接着上大学期间,开始看到《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之后就开始投资生涯,不仅仅是存钱,开始投资股票,不是炒股哦,当时一开始买的是港股,有些当时买的,一直持有到了现在,而且有钱还在不断地买,例如腾讯和港交所是一直拿着,当中还买过金山软件、新鸿基等,接着最近阿里巴巴上市了开始吞阿里,当然,也有踩过坑,一开始想玩技术分析,买了国泰航空,接着亏的不行,从此再也不碰短线,也就是一般人所认为的炒股,在股市的长期投资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回报,7年来翻倍应该有的,大概年化10%这样。
后期,投资都决定了我选择专业的方向,本科是经济学和硕士是金融,一开始以为经济学是和投资相关的,发现屁关系都没有,后来发现金融才和投资有点关系,所以必须要在读研搞个金融,发现这才是我想要的!因为当时最让我有启发的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我读研的王牌课程《财务分析》,相当于就是这本书的详细版本。
不得不提的是,我在当时别人看了有一个很冒险的举动,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找信任我的亲朋好友来借他们的闲钱,帮助他们投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都把钱放在银行里,拿着2-3%可怜的利息,我绝对拿他们的钱,给予他们4%最低的利息,盈亏我自己承担,如果我能赚超过10%,我就会给予他们一半,那就是5%的利息。
为什么别人看来借钱很冒险呢?因为他不懂投资,其实你光是长期定投一个宽基指数,只要能够投个5年以上,6%回报是非常稳和保守的估计了,当然,中间最难的就是坚持,这个我是比别人做得更好的,我做很多事情只要做了起码都是3年以上,就像我当时玩游戏,别人一直在换各种游戏,我则只玩一个游戏梦幻西游,一玩就玩了5年以上,还拿过69级状元。
目前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过去5年我都给他们6%的回报,我本身的投资风格也是非常保守,一般都是蓝筹和指数为主。我借的金钱也不会超过已有资产的50%,也就是说,我有50万,最多借25万,所以,后来在杠杆的加持下,我回报率保守估计可以达到15%以上的。
这个也是我灵机一动的,本身就是一个金融手段,有钱没知识和没钱有知识的人,他们互相交换资源,就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他们相当于投资人,我就相当有创造价值的人,风险肯定是有的。
接着在大学做过兼职,暑假期间比较夸张,因为当时失恋,所以只要待在家就会胡思乱想,结果暑假2个月都在打工,白天全职一份工作,晚上又找了一份兼职,这个过程也让我赚了上万,同样赚来的也没花过,统统丢到股市里。
不过这段工作经验,是我更加下定决心要疯狂存钱和投资的催化剂,原因就是我太讨论朝九晚五的工作,而且当时的老板喜欢对我冷嘲热讽,我讨厌这种被别人控制着的感觉。
大学期间还卖过东西,当时我在英国留学,我发现很多中国人想要买一种零食,但在国外特别贵,当时我发现国内卖的特别便宜,利润率高达80%,接着,我就装备了一个空箱子,里面全都装满零食,到了英国后,全卖了,也小赚一笔。
当时我的心态就是,就算卖不出去也没关系,我就是想体验一把,商人赚差价的感觉。
大学后半段和读研期间开始玩自媒体,一开始只是单纯地写作,后来发现这玩意原来能赚钱,读研期间自媒体的收入就满足了我日常开支。
毕业的时候发现,我自媒体和投资所带来的的收入,远远覆盖了我去找一份普通月薪过万的工作,所以干脆就全职自己搞自媒体和投资。
重点来了,我是95年,工作2年,净资产大概80万。
如果觉得以上写得不错,给我点个赞呀,这样我就有动力下一次净资产过百万再来更新,再来写写我的心得。
上面写得看起来轻轻松松,实际上都是走了不少弯路,我平时也喜欢把这些想法和经历都写出来,当作是一个复盘,如果你想看更多,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阿猫读书」,菜单栏有我更详细关于理财投资的分享,手把手分享给你,愿我们早日都能赚到第一桶金!。
知乎营销平台我的家庭条件总体还算可以,不过,我在前期也体验过比较贫穷的感觉,我在香港生活过,还住过《穷富翁大作战》里面的屋子,只有十几平方米,厨房和卫生间要和别人共用的生活,后期家庭经济开始改善,也让我有条件出国,这是最幸运的事情~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穷爸爸富爸爸》,过去5年,起码看了5次,每年一定重温一次。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谈到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这个概念理清后闹记于心,在经济条件方面都不会过得太差。
他在书中说了3个「增加资产」的典型方法:打工、创业、投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打工是普遍的道路,也是必须的道路,就算是创业者一开始也免不了打工,只不过是为自己打工而已。
一开始提升打工的能力是「增加资产」最有效的方法,所谓的原始积累,提升打工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提升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职业素养等等,
我个人的规划是这样的:
在25-30岁的阶段,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打工的能力」,我现在是自由职业,也是属于为自己打工的一种,但还是少不了专业能力,我目前定位于专业能力是财务分析和自媒体的运营。
在业余的时间就可以开发投资的能力,把小部分精力放在了提升投资的能力,例如指数定投、理财技巧、资产配置等。
所以这个年龄阶段,「增加资产」的主要方式一定是「打工的能力」,少部分的方式就是「投资的收益」。
接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30-35的阶段,「打工的能力」已经逐渐成熟,资金也得到一定的累积,我会把这部分的精力慢慢减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投资的收益」。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增加资产」中透过「投资的收益」的比例会慢慢提升。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我主要有两种方式「增加资产」,那就是「打工」和「投资」。
接着到了35岁-40岁,我希望自己的「投资的收益」完全能够覆盖自己的「日常开支」,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状态。
终极状态就是,「投资的收益」不仅仅超过「日常开支」,还能远远超过「打工的收益」。
以上就是「增加资产」简单的一部分。
接着再到「减少负债」。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负债,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定义中,不能给你带来现金流入的都是负债,例如你买了一套房子,你每个月都需要还房贷,那就是属于负债。
当然不是说不能有负债,而是要「减少负债」,如果我有足够多「增加资产」的方式,那我自然也可以「增加负债」。
那还有什么典型的负债呢?
车子,对于大部分人在起步来说,车子对于金钱的损耗是极大的,例如保险、停车费、养车等,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对于金钱的损耗还是不对等的,况且现在还有地铁、巴士、滴滴打车,生活出行已经足够便利了。
所以,「减少负债」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不买车子」,除了车子,还有生活中其他很多东西,例如奢侈品、昂贵的鞋子、米其林等,这些随着你「增加资产」,你必定会忍不住剁手,同时开始「提升负债」,很多人就会掉入这个陷阱中,一边疯狂「提升资产」,一边疯狂「提升负债」,永远都达不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生活中有一种普遍人会认为是「负债」,但我认为是「资产」,例如我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他们不用的闲钱进行投资,我每年给予他们6%的利息回报,而我过去5年自己稳定能够获得10%左右的投资回报,那我就能每年净赚4%的利息回报,这个看似是「负债」,对我来说其实是「资产」,因为每年给我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没有物质消费,那生活不是很无趣吗?
「减少负债」不代表「没有负债」,像我个人最近的负债就是投影仪、养两只猫、喝好的咖啡,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负债」,但一定是我承担起的负债,占我收入比重不多的负债。
最重要还是要理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要买了房子就以为是资产,也不要借钱就以为是负债,当然借钱投资失败就是一种负债。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湛的投资技巧,或冒多大的风险创业,只要理清生活中这些概念,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在职场道路上稳定发展,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都能过上不错的小资生活。
最后,《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到致富的核心技能有会计、投资、营销、法律,说这本书没用的人,先问问自己有没掌握了这4项技能。
推荐一些从入门到终极书籍给你吧,其实把入门的书籍都看了,全都是我看过的书,对我影响非常大。
1.入门篇
《富爸爸穷爸爸》
《小狗钱钱》
《财务自由之路》
《邻家的百万富翁》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2.初级篇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3.进阶篇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的护城河》
《学习估值,轻松投资》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4.高级篇
《穷查理宝典》
《怎样选择成长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5.终极篇
《证券分析》
《聪明的投资者》
《估值》
《价值评估》
以后我看了新的书籍也会再次更新,以上的书籍都非常经典,值得反复阅读和消化。关注我的公众号「阿猫读书」,就能领取从入门到终极的理财投资书单,让你效率倍增!
知乎营销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东方亮 发表于 2021-3-19 11:02:20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假如你有200万,要买一套100平的房子,均价是2万。
你可以首付是100万,贷款100万,月还4700。
 第13张图片 但是,你可以手里余钱的80万用来做理财,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年收益率6个点。
余下的20万放余额宝类似的货币基金,收益率0.025应该没问题。
这样,一年的收益是80×0.06+20×0.025=5.3
而房贷一年需要4700×12=56400元。
剩下的三千元,完全可以在公积金或者后期收入的收益来补平。
30年后,你有了一套没有贷款的房子,还有一百万存款,花了一百万买了一套200万的房子。
既买了房子,而且房子对你得生活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假如你每个月收入八千,8000×12×30=2880000。
如果每个月存款4000,这样30年后,你就有244000元。
这还未算时间成本,要知道140万的时间成本一年怎么也得八万多。
算上时间成本,妥妥的过350万。
这就是存钱的魅力。

如果你没有这200万,只有一百万,这一百万也可能是你父母东拼西凑的,你可能每个月省吃俭用,也还完房贷,估计存1000也够呛。
这样你30年后,你最多有40万。
当然,如果你没钱,想买房子,你至少需要借60万或者父母给你60万,作为最低首付。
这样,你每个月还款6600元
剩下的1400元,够生存吗,30年后,是什么样子呢,你自己也能算明白。
如果钱的时间收益,没有覆盖你的生活成本,你永远不会富贵起来,你会发现这个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不巧,你就是贫的一员,因为你的资产被无形剥削了。
努力存钱,趁着年轻去打拼,攒下人生第一桶金,然后与这个世界博弈,而不是趁着年轻去享受生活。
这就是我存钱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掠影月魂 发表于 2021-3-19 11:03:02 | 只看该作者
 
存钱对我来说的意义很简单,就是:
生活不慌张,遇事少求人。
没有存款,甚至负债累累的人其实某种程度跟几十年没碰过女人的单身汉是类似的。
前者很容易满脑子想着钱,后者很容易满脑子想着女人。
而生活除了钱和性,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追求。
我不希望我在考虑要不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思考半天:
“这件事能不能让我挣钱?不能那就算了。”
我希望我做这件事只是因为我喜欢而已。
我也不希望我在考虑要不要跟一个人交朋友的时候思考半天:
“这个人能给我带来多大利益,今天请他吃这餐饭以后啥时候能收回好处?”
我希望我跟一个人交往只是因为我乐意而已。
换句话说,我存钱是为了让我能够不慌张,不计较地生活,让我能够沉浸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而不用神经紧绷,因为生活中突然来了点小意外就慌张不已,到处求人。


 第15张图片 这是我坚持回答的第182天,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城— 发表于 2021-3-19 11:03:40 | 只看该作者
 
存钱是为了什么?
我22。
让我来告诉你。
年轻人刚开始接触社会如果不是家里条件特别好的话,一般都是身上没有多少钱的。
租房,吃饭,坐车,朋友聚会。这些都要花钱 。
每个月你会感觉到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所以你就要学会存钱了。
不是为了花钱而存钱,而是为了在你现在的阶段能多积累一些社会知识。
等到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遇到一个风口,或者一个机遇的时候。你能够有钱去做这些事情。
翻身不是那么好翻的,但是你要在你翻身之前多积累一些东西。
多积累一些你以后碰到风口或者机遇的时候能用到的东西。
等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要用你存的钱去做,哪怕做不成,你也是做了!
而不是因为身上没有钱在一边干看着。
错过了这一个风口或者机遇。
而这些风口或者机遇在你遇到的时候都是需要花钱的。
所以这就是你存钱的原因。
存钱是为了以后更有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大叔级别 发表于 2021-3-19 11:04:03 | 只看该作者
 
之前都是月光族。
前一年存钱是因为想买基金玩。学习理财,不知不觉的就存下来了一万多。
这两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就让我发现作为女生,要独立先要经济方面自立一点。所以现在开始了有目标的存钱,而且是很强制的那种。
以下两件事是我身边的例子:
1.我阿姨的癌症。其实从他们家来说并不缺钱二线城市三套房,女儿和女婿还有老公一年收入都是上百万吧。可是肺癌啊没办法医,到了最后想医她也说不出来话,只能看着我流泪。她老公呢,趁着她还没走就已经卖了房子,转赠给了女儿啊。所以最后只能被拉到破医院等死了。心里很寒,第一感觉是阿姨遇人不淑,第二感觉就是如果能对自己好一点买个重疾险或者能为自己多留一些钱最后也不至于这么惨吧。还有提醒大家吧,真的夫妻也要留个后手一定要看好男生的人品,太渣了请离开不要相信什么为你改变,他们都快四十年的夫妻了,阿姨临死了,种种待遇真的好差。
2.一对拉拉,分手了。被分手的是年纪比较大的三十多岁的叫她C吧,在一起两年多给这个女生买这买那还给她付房贷(其实女生不缺钱,钱比她多)。前段时间分手了,结果人走了感情也没了,钱自然也没有了。为了女生还辞了工作,疫情之前辞的职,后来工作一直不顺利,和她前任又分手了,又是北漂,存款也没多少。就一边难受一边找工作,状态特别差。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30岁的时候也是这样,没房没工作分手了很难过,我肯定会去花钱,大吃大喝到处旅游。然后再想想我现在龟速般的储蓄速度。。。。开始制定目标了。
其实说这么多,存钱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有需要本金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上车。最终的目标是不想让钱完全强迫住自己的步伐,让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自由一点。我希望自己想治病的时候可以有钱决定救治水平,希望可以分手崩溃的时候大吃大喝出去玩,希望在工作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说放弃吧。
——2020.9.3更新——
看的人越来越多,我快把这里当树洞了,今天心情特别不好,就谈一下后续吧。
十点过的时候阿姨走了,说实话最后这段时间我不敢去看,在那个破医院,每天吸痰口腔完全溃烂,我本来说今天下班去医院看她,她还是没有等到我。最后这段时间,我姑爷的做法更让我无法理解吧,态度非常反复而且不愿意给阿姨换地方积极治疗也不给让她潇洒地走。如果大家有看过《血观音》,我想大家会很清楚最后病床上无能为力不能自主的感受吧,像极了古时候的“人彘”,我一直不明白明明阿姨生前有说过想体面干净的走(说了不要插管也不要做其他的)可是为什么几十年的感情都学不会尊重她的想法和意愿呢。很生气吧,很生气。可是除了生气好像也做不了,心情很不好。
我其实觉得阿姨还是很爱我的(从小就很疼我),可能是觉得自己熬不过今天把,知道我昨天没办法赶去怕我太难过吧,还让我昨天的可转债中签了。开户第一个月就中了第一次可转债,真感觉是天意。
这个回答留作纪念吧,希望大家对自己好一些,找一个能尊重自己的爱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cn770444162 发表于 2021-3-19 11:04:27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财务自由。
实现财务自由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可能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在哪儿?
对于我们来说,积累本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赚钱,认真存钱。最有效、最普遍的获得本金的方法就是储蓄。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就已经失去兴趣了,因为储蓄常常被和降低生活质量、省吃俭用联系在一起,让人脑海中出现「蹲在角落可怜地吃方便面」的画面。
但是如果说,储蓄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也不意味着省吃俭用,储蓄这件事就会变得容易很多。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问题:用更少的时间一定意味着完成更少的任务吗?不一定吧,因为不同人的工作效率不同。
消费欲低、开支少的人,财务自由的门槛也自然更低,所以说实现财务自由并不仅仅是我们要有多少钱这一个固定的指标。只要积累下足够的本金,再通过合理的投资实现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率,获得可观的被动收入并不难。  
消费这件事也是一样,更少的消费不意味着要降低生活质量、省吃俭用,因为我们还可以选择提升消费效率,让消费创造更多的价值。总而言之,储蓄这件事可行!
针对被动收入的两大要素,本金可以靠储蓄来实现,另一个就是收益率了。我会介绍一套适合大多数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门槛又低的投资策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10% 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还是可以实现的。
用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是可行的,它有一套简单、可重复的内在逻辑。我们只要制订自己的消费储蓄计划,坚持执行,并选择一个相对保守合理的投资渠道,最终就能实现。
财务自由并不遥远

财务自由虽然不可能轻松获得,但也没有大家普遍认为的那般遥遥无期。大部分人用 10 年时间足够踏入财务自由的门槛。如果尽早准备,40 岁以前退休享受生活并不遥远。
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一个人每年 40% 的收入可以积累下来进行投资而不是消费,并且用这些资金实现 10% 的收益率。很多读者会表示 10% 的收益率很难实现,其实不然,后文我会系统地说明。10 年内个人资产、被动收入分别与年收入的比如表 1.1 所示。
表 1.1 10 年内个人资产、被动收入与年收入的比  
 第17张图片
从表 1.1 可以看出,10 年的时间足够让自己的被动收入增长到可以维持生计的水平。如果更加勤俭,只支出收入的 50%,一方面存钱变多、收益增加,另一方面财务自由的门槛也随之降低,7 年后即可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或者再提高收益率,如保持支出水平(60%),收益率提高到 15%,那么这个过程就被大大加速,获得同样水平的被动收入需要 7 年,10 年后将获得 2 倍于目标水平的被动收入,15 年后将获得 6 倍。
实现财务自由并不难,大部分人经过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所需的工具只有书籍、网络、决心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可能有朋友会说,10 年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相比于通常三四十年的工作年限,这 10 年的奋斗其实算不了什么。
考虑到如今人口老龄化、养老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工作至法定年龄再退休,退休金相对工资会大打折扣。以德国为例,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退休金相比于原来的工资水平会有超过 50% 的缺口。相比于普通的退休流程,财务自由要快得多,可靠得多。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样的计划太过理想化,许多人的现状是工资到手时购物车早已「嗷嗷待哺」。想要买的东西太多恨不得工资翻倍还不够,到了月末还能保证正常饮食已是幸运,哪还有 40% 的钱来投资,能留个 4% 就不错了。再说 10% 的投资收益率去哪儿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到 6% 就不错了,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搞不好直接「跑路」了。德国其实更惨,负利率时代,银行勉强维持着 0.1% 的利息,上哪儿去找靠谱的投资呢?好不容易攒了一点儿家底,结果积劳成疾去了一次医院,出院之后一贫如洗,好像过去几年都白干了。
表面看起来确实是这样,但是深入剖析一下呢?一个月的支出减去房租、水电费、饭费等必需开支,还有许多钱就那么不知去向了,买了什么后来自己也想不起来了,家里东西越来越多,可是常用的还是那几样。仔细回忆一下,好像一个月也没有那么多必需开支,再思考一下,省钱好像也不是那么困难。消费开支是非常弹性的,表面看起来都非花不可,实际上压缩空间非常大!
再说医疗问题,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保险的重要性,如果拥有一份商业医疗险,大病小病几乎不用担心,每年自付上限一般为 1 万元,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也不会有因病致贫的担心。
整个财务自由计划可以概括为:开源、节流、加固,分别对应着积累本金、投资和保险。
开源、节流大家耳熟能详,我简单说一下容易被忽视的加固。有资产还要守得住,要能抵御天灾人祸,小概率事件虽然极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往往后果比较严重。明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由于一些意外「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样的情况没有人愿意看到,所以保险是理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国内有几个不应忽视的刚需险种——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和寿险,这部分的内容我会在这本书的后面专门解读。
制订一份属于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

每个人心里都有非常重要和热爱的事物,只是受限于现实,我们不太可能全心全意地为热爱的东西而活。财务和生计问题算得上挡在前面的「拦路虎」,如果我们能够彻底解决财务和生计问题,很多看起来头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个人生活而言,财务自由就是财务问题的高级解。而且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只要做好规划,并且有一定的执行力,通过努力,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财务自由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鉴于大家对财务自由的不同理解,这本书给出一个对财务自由的定义,我们所讨论的、每个人都可能实现的财务自由是指可以不上班,依靠被动收入维持当前甚至略高于当前的生活水平。
财务自由是一条自由之路,但是自由和财富并不直接画等号。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当前生活水平上的财务自由,但是想要实现财富阶层大跨越,我们依然需要非常多的努力和一定的机缘,这不是简单地制订和执行计划就能解决的,但自由至少增加了这种机缘出现的可能性。
财务自由的两个核心要素

实现财务自由靠的是本金和收益率,因为被动收入 = 本金 × 收益率。只要我们积累下足够的本金,再通过简单合理的投资,获得可观的被动收入并不难。只要实现了「被动收入 > 开支 + 通货膨胀」,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是就这两个要素并不足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需要再拆解一下。
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我们其实需要做五件事:
• 制订计划,制作一个可量化的时间表,明确相关里程碑节点。  
• 提升收入,既包括主动收入,也包括被动收入。  
• 开始投资,培养自己的投资意识,使收益最大化。  
• 开始储蓄,理性消费,控制开支是储蓄的第一步。  
• 理性决策,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选」出来的。  
那么这五个要素分别代表着什么?我们来一一拆解。
制订计划

「计划赶不上变化」是永远不变的道理,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计划的意义。在我看来计划最大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执行,而在于帮你准确地梳理目标和行动的关系,帮你检查自己当前的行动是否匹配或者偏离了既定目标,以及量化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制订计划之前,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理由——实现 F.I.R.E 后我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进而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 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被动收入?  
• 需要积累多少本金?  
• 计划用多长的时间来实现?  
这几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还要走多远,所以很容易就会放弃。
答案一定因人而异,这里我提供自己的答案供大家参考。
我对奢侈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追求,简简单单一房、两车就够了。我的目标是积累 500 万元本金,计划用时 10 年,我的预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10%,也就是被动收入约 50 万元。每当提到预期收益率为 10% 的时候,总有朋友质疑我,市面上根本找不到收益率为 10% 的靠谱理财产品。别着急,我会在后面的章节告诉你,实现 10% 的投资收益率并不难。  
明确了本金目标以后,问题来了,如果我从零开始,怎样能够确保在 10 年积累 500 万元呢?我们需要一个计算器,我自己用的是 http://Calculator.net 提供的投资计算器 ①。我输入了 500 万元的储蓄目标,计划 10 年,其间投资收益率 10%。最终计算的结果为——我需要每月储蓄 2.5 万元,即每年 30 万元。
按照这样的估算,10 年以后我的总资产可以达到 525 万元,其中 300 万元来自本金积累,另外的 225 万元来自投资收益。具体如图 1.1 所示。
 第18张图片
图 1.1 本金、投资收益、总资产走势
假如我们对投资收益率预期更高,如 15%,那么最终的结果为每月储蓄 1.9 万元,每年 23 万元。我的收益率目标是 10%~15%,所以我取了一个中间值,储蓄目标为 25 万元每年。这样一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就非常明确了,我需要每年储蓄 25 万元。
我的数据只能供你参考,因为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不一样,我们的收入也不同。但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你不上班也能保持工作时期的生活水平,从而解放生产力,财务自由的目标自然是和当前的收入水平相匹配。请记住,这里是教你如何通过奋斗和用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而不是给你轻轻松松实现百万年收入的捷径。
那么在这个问题下,我继续向下追问,为了实现 25 万元的年储蓄额,我需要什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30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