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二战时日本会击垮中国吗?

[复制链接]
52725 20
wrgln 发表于 2021-3-20 07:17:4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里不单单是援助问题,力量博弈也涵盖。u003Cbru003E主要两方面谈,一是靠着蜀地和华南的委员长会投降吗?u003Cbru003E二是日本打完武汉,会不会加大筹码轰炸重庆,或者更大规模的动员?


上一篇:日本|春・夏・秋・冬
下一篇:为什么感觉日本依附其他国家生存,是个容易背信弃义的国家?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刘晨风 发表于 2021-3-20 07:18:33 | 只看该作者
 
你得看什么叫胜利,如果要清除所有反抗势力才能叫胜利的话……

结局可能是长门号一声炮响,革命的水兵冲上了二重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少女时代张含韵 发表于 2021-3-20 07:18:47 | 只看该作者
 
高票答案难不成是穿越了么?这是活在上世纪30年代的低调俱乐部文人吧?
抗日战争打不下去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正是因为在中国战场不断失血导致的经济崩溃,日本才不得入侵越南抢粮度荒,并进一步引发美国对日制裁,对日制裁则引发日本偷袭珍珠港。

侵华战争打不下去了去入侵越南,入侵越南被制裁就去偷袭珍珠港。这才是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逻辑线。

日本学者纐缬厚在其《何谓中日战争?》一书中说:
可以说,当时的处境是,面临注定的战败,虽然想要撤军,但已深深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最终陷入了持续损兵折将、加剧国力消耗的困境。“中日十五年战争”自以柳条沟事件为起因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卢沟桥事件而发展为全面战争,耗尽了日本的主要战力,国力亦疲惫不堪。在战争之初,中国不堪一击以及压制论弥漫了日本政府和军部,舆论界和媒体也大肆宣扬对中国的战争必胜。在这样的国内舆论形势下发动了侵华战争,陷入了如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一样的泥沼。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当时采取了对东南亚地区武力进攻的对策,并由此引发了对英美的战争。总之,对英美的战争,可以说是作为中日战争的延伸而启动的。
 第1张图片


那么,日本究竟面临怎么样的困境呢?

企划院对经济国力的判断就极为悲观。我国国力于1938年度达到最高水平,1939年开始下降,在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处于严重状态。 不管陆、海军的武器装备生产如何增长,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开始破产。
——《大东亚补给战》

作为工业生产核心的钢:

钢铁工业由于矿石、生铁和废钢铁不足,10-30%的炼钢、轧钢设备停工待料。钢材尤为不足,减产30%。
——《大东亚补给战》

而最要命的粮食,情况最为凄惨:

日本为突然表面化的国力穷困状态而苦恼着。寄以极大希望的扩充生产力计划已正式开始执行,而实际完成情况仅仅为计划数的80%。电力不足、严重的米荒一齐袭来。

在东京各警察署管区内,许多人家的米谷保存量降到平常需要保存量的一半以下。警察署长亲自和粮商一同为买米而奔走,并采取了每次出售限制在二升以下的办法。

39年在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粮荒表现的尤为严重,市民每次的购买量被限制在二升以下。粮食问题造成民心极度不安,发展成为阿部内阁倒台的最大因素,接着组阁的米内内阁任然为此问题而苦恼,直到1940年5月,每次内阁的阁议仍“总是议论米的问题”。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为什么这么惨?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战争需求输入大米(从台湾、东北和朝鲜)大幅度降低。1938年为225万吨,1939年为145万吨,1940年只剩下48万吨。一方面日本本土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1937~1941年间,农村劳力减少了207万人,农业用地减少了237774町。1940年稻米较前5年的平均产量减少了431.5万石;而1941年的产量又较1940年减少了578.6万石。

1941年日本实施的配给制规定,成人每日口粮定量330克。配套颁发的“白米禁止令”,即要求糙米和精米混吃。这个配给量甚至已经低于中国灾荒年时代的标准。很多人宣称日本是为了石油才去打太平洋战争。实际上相对于石油,饥饿才是日本最为迫切的危险。为了解决口粮问题1940年日本花了2亿日元外汇从越南进口大米。

2亿日元外汇对于当时的日本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在回忆录《使日十年》中说,在1941年10月:
可以利用的外汇,总数约为2万德国马克,需要付外汇的契约到期时,日本政府势必拖欠。
你没看错,2万,不是2亿!

因此,对于日本来说,1941年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美国的禁运,而是即使美国不禁运,日本也根本没钱去购买米和油了。这也是日本冒险入侵越南的根本原因。

何况日本要买的仅仅是米和油吗?铁矿、矾土、橡胶、铅、稀有金属乃至硫酸,日本每样都主要或完全依赖进口。而在1941年10月,日本总共只有2万德国马克的外汇用来购买这些。

什么是绝境?这就是绝境。不然你以为鬼子真不知道老美惹不起么?

要继续侵华战争,日本唯一的出路是美国把日本列入租借法案。

好吧,你干脆说东条英机是罗斯福他爹好了。

所以日本选择了一条非常有日本特色,符合日本思维的道路:用一个更大的危机来掩盖现在的危机。

美国历史学家彼得·利伯曼(Peter Liberman)有一本著作叫《征服合算吗?》。书中指出,一个国家征服另一个国家能增加物质资源,进一步增强其经济基础。对占领者来说,这些新增资源的多少是变化不定的,它依赖于被占领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占领者严加管制的意愿。战争期间只能维持生存的农业国是没有什么资源可被占领者榨取的。被占领国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现代经济成分——特别是工业化、有效的运输和信息等基础设施,这样占领者才有利可图,否则,剩余产品太少,汲取费用太高。入侵时的战争破坏程度也影响占领者的获利前景,因为恢复现代工业所需的时间取决于损失的大小,因此也影响着占领者的汲取能力。至于占领者,利伯曼发现,其限制条件是是否打算积极无情地捞回征服成本。“占领政府”的经济汲取率不可避免地低于本国政府控制时期。如果占领国不愿意强迫被占领国服从,那么汲取率将降到零。占领者必须试图通过严厉的镇压迫使被占领国屈服,尤其是被占领国民族主义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

利伯曼研究得出,1937至1945年日本占领中国,维持占领的费用庞大,而从这些支离破碎的占领地区汲取财富和资源的前景暗淡,且贯穿战争之始终。中国当时现代经济部门极其不发达,以至于不能快速产生回报;其通信设施落后,以至于不能执行高压政治;民族主义力量又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日本占领者不支付巨额镇压费用就无法进行经济剥削。而这巨大的消耗仅仅3年时间就压垮了日本经济,迫使日本不得不寻求更加极端的军事冒险。

从历史事实来看,日本是在对亚洲的战争中,尤其是在对中国的战争中战败了。也就是说,日本战败,根本上是由持续不断的所谓“中日十五年战争”(1931年9月---1945年8月)的长期战争所决定的。

——《何谓中日战争?》

最后,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论持久战》。虽然我怀疑知乎有多少人看过《论持久战》。
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

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
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灭亡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集团,这是无可逃避的必然性。

日本在中国的掠夺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资本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

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 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

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那就必然要弄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wangnawoain 发表于 2021-3-20 07:18:52 | 只看该作者
 
出口转内销系列——在这个问题下回答被删,转移到文章备份,而现在嘛……我又回来了!
您在问题「如果不存在美国,二战时日本会击垮中国吗?」中的回答已被删除,原因是:「知乎是你爹」。
 第3张图片 「如果不存在美国,二战时日本会击垮中国吗?」说起美国人在抗战时期,特别是抗战初期的作用,Г·А·德波林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讲30年代的前几卷列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数据。我试着把他们整理了一下。
仅1937年,美国就向日本出口了550万吨以上的石油、价值1.5亿多日元的机床。
1938年,日本进口的34.4%来自美国。
1939年美国对日废钢铁出口比起1938年多出9倍。
1932-1939年,日本年度进口铝的18%、铅的45%、石油与石油产品的75%、铜的90%、废钢铁的70%来自美国。
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的70%以上是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总额达5.1亿美元。
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军事技术装备和陆海军装备占21.7%。
为了不给一些人撒泼打滚,顾左右而言他的余地,冯玉祥的那段话我删掉了——等等,我还不删了,瞧“基督将军”难得说两句美国人的坏话把有些人气的跟死了爹妈似的。
当灌满美国汽油的日本飞机向中国的和平居民投下用美国钢铁制造的炸弹时,苏联给我们运来了武器弹药和志愿飞行员,帮助我们顶住日本侵略者,我亲眼看到一些受伤的苏联飞行员死在中国的野战医院里。是美国人一直把钢铁和汽油卖给日本,而把药品卖给中国,以便医治他们的炸弹所造成的创伤。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谁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
——冯玉祥
 第4张图片 当然,单方面引用苏联说法,确有不公正之嫌。
诺,下面引自日本军方(自卫队)官方史《大东亚补给战》
公职人员也减薪10%。日本现在约有大学1,000所,当时只有50所,但大学毕业生仍找不到工作。中小银行纷纷倒闭,农村农产品跌价,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生丝难以出售。农村贫穷之极,“出卖女儿”比比皆是。铁路货运量减少20%,船舶有10%停泊码头无货可载。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失业者充斥街头。钢铁生产水平很低,年产120万吨,虽进入昭和时期因金融、经济危机而无法增产。这一产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0,德国的1/8。
(日本)石油主要从美国进口,美国向日本提供的石油仅占其供应能力的1/25。
而侵华战争打起来之后呢?
我国(日本)出口棉织品和生丝等物资,进口工作母机、石油和废钢铁等战略物资,以发展作战能力和国力。
石油95%依靠进口。其中,70%从美国进口,15%从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婆罗州进口。其余则从库页岛等地进口。
其次,工作母机是兵器之母,是产业之母,也是我国工业的最大弱点。如图所示,日中战争爆发时,国产与进口的工作母机各占一半。(侵华)战争是在兵器和飞机的核心生产设备——工作母机(机床)如此缺乏的情况下扩大的,当事人为采取对策伤透了脑筋。

那时,我(日本)产业界只能增产有限的工作母机。 因此,我国立即采取紧急进口措施,组成采购团派往美国,并增加驻美技术官员。采购团在美国基本上达到目的以后,于1938年2月2日回国。
政府向增加设备的兵工厂和飞机工厂发放贷款。(“自由贸易”、“自由贸易”)

铁矿石也是88%依靠进口和从海外运进。其中,90%从英属马来亚、海峡殖民地和中国进口,部分则从满洲和朝鲜运进。1928年生铁产量才超过100万吨(现在的钢材年产量约为1.07亿吨,居世界三大产钢国的第二位)。当时我国主要用平炉炼钢,在生铁里掺进50—60%的碎钢进行冶炼。日本的产业史很短,废钢缺乏,70—80%的废钢从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国美国进口。1940年9月,美国对日本实施钢铁禁运。

铜、铅和锌是生产枪、炮弹药必不可少的。昔日产铜国日本在昭和时期也只能一半自给。1940年铜的需要量最大,达23.4万吨,而我国的1943年最高产量仅12.3万吨。半数铜是从美国、加拿大和中南美进口的。
锌1940年的自给率为40%;铅1935年的自给率仅8%,至1940年也只达到20%;其余全部依靠进口,其中一半来自美国。
因此,官民共同努力争取锌、铅自给,所产锌、铅在1941年以后可满足我国的最低需求。
最后,在“大日本帝国”去欺负一个派系林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都要被美国人把持命脉的悲哀现实中,日本人只能在《大东亚补给战》不情不愿的碎碎念:
我国(日本)重要资源都仰仗进口,特别是依靠从美国进口。因此,“国防”也就靠不住了。

而国民政府对于美国人(还有英国人)为日本的战争机器出了多少力,最起码嘴上不说,自己还是心知肚明的,至少有人给他们提过醒。
9月11日,中国国民政府驻国联代表团团长顾维钧会见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通知他中国将在一两天内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并将援引盟约第十条和第十七条。顾维钧向李维诺夫解释第十七条的程序,并说虽然他无意坚持制裁,但要求宣布日本是侵略者。并表示希望苏方能出席行政院有关这个问题的会议,支持中国的申诉,作支持中国的发言。
李维诺夫代表苏联代表团同意了,并说,中国的申诉越快提出越好,宣布日本是侵略者,是国际联盟应当做到的最低限度的事。
但是李维诺夫认为,还有一些事也应该做。 例如,阻止日本从国外得到援助,而中国则应该要求得到具体援助。
李维诺夫建议中国设法停止英国和美国银行对日本的财政援助。

李维诺夫还说:他怕法国和英国再次想法将申诉搁置起来或者任其拖延下去。除非中国代表团催逼行动很紧。
有人可能会存心拖延,以致大会结束时仍毫无结果。
同期美国给了中国什么?以抵押中国全部桐油产量和关税为代价得到的,严格限定用途的几千万美元贷款?
不需要什么美、英参战,就算他们肯按照国联会议上顾维钧和李维诺夫的议案,对日本进行短暂制裁乃至不出口武器、军事技术、军工设备和高标号燃料。不为日本提供战争贷款、不向日本陆海军提供船只。日本人的仗到了1938年就该打不下去了。
而这些涉及到军事和军工的项目,和两国之间正常贸易和平的原材料、商品截·然·不·同,不要扯什么自由贸易,“民间自由贸易”直接以日本陆海军和兵工厂作为“民间交易对象”?


好吧,怎么中国和苏联买东西,哪怕是军民两用/民用设备就要摆起一张“理客中”的臭脸搞“巴黎统筹”、“技术封锁”了?不是“自由贸易”“有钱就卖”吗?
不仅确凿无疑的军事战略武器设备物资大搞双标。(大名鼎鼎的“克里斯蒂悬挂坦克”出口苏联,得交美国国务院审核,还要拆掉所有枪炮武器以使其“只保有拖拉机的能力”)
就连30年代福特在苏联投资的汽车厂,你美都得倒打一耙,硬把福特的苏联汽车厂说成是“福特在帮俄国造坦克工厂”,硬逼得福特等人在1934年撤回所有驻苏美国工程师、中断对苏机器和技术贸易。


然后1938年日本人公开为自己的军工厂采购设备、招兵买马;乃至进口军事技术装备。你美就“自由贸易”,“私人贸易”、也不管“天皇日本”用这些美国设备去侵略了?
双标你X呢?
而在这时,日本帝国继续增强自己在中国的军事实力。由于日本用于从本土向中国运载军事物资的货船吨位不足,它在1938年增加了租用外国船只数量,总吨位达90万吨,其中46.6万吨是英国船只。
美国(在某些具体事项上还得加上英法)在1937-1940年日本全面侵华进攻时期,对日本战时经济、军工生产和军事运输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美国向日本输出大量战略物资与原材料,也不仅仅体现在慷慨到反常地向日本出售军工生产设备和军事技术乃至装备上。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的早期战时工业扩张中,美国起到的是绝对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程度。在日本还没有控制“南洋”,对中国进行的侵略也正是最白热化的时候。如果美国断绝或者仅仅限制出口,所造成的巨大缺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集团都够填补(特别在欧洲紧张局势下,其资源、工业、生产设备连满足欧洲各国自己战备需要还不够用的时候)。更不要说日本继续扩充战争工业、充实军队了。
因此,强行拿历史上其他国家之间正常贸易关系来为“美日联姻”打圆场的人不是蠢就是坏——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重要到一方翻脸,另一方则根本没有替代对象(直接明抢另说),不出几年就要国防瓦解,经济崩盘?
哦,说来好笑,美国在1940年宣布限制对日出口废钢铁和石油后,美国国务院随即“建议”已经流亡他乡的荷兰政府以印度尼西亚产油地满足日本60%的石油需要……
 第5张图片
重巡小妙研究员:
1.不对日禁运实际上就是英美在东亚的绥靖政策(况且美国还不是国联成员),1940-1941年的美日博弈主要就是围绕着日方的所谓“国防资源自主化”展开,而切断对日资源供给作为最后底牌,实际上就意味着战争。(还是把美国扯进来了)

2.美日矛盾的症结就在于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尤其在中国问题上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美国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仅仅从某个时间点切入,抛开中国或者抛开美国单独谈太平洋战争都是无意义的。

3.我不赞同单方面的批判美国。套用赫鲁晓夫的话,“美国又不是你丈母娘,凭什么站在你这边?”美国不可能那么“仗义”,除非中国沦为菲律宾这样的附庸国。

4.蒋不投降并不是说他抵抗意志有多坚定。作为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笃定的是三五年内必有世界大战——英法美大战德日,而中日之间半个世纪以来的恩怨情仇都应趁此作为世界战争的一部分解决。不得不说蒋的判断是正确的,但这也导致他倾向的绝不是拼死抵抗,而是保存实力,拖字诀、抱大腿。所以在40年国际局势逐渐明朗之后,蒋甚至都把军事行动的重心从反击日本侵略者转移到剿共限共上了。如果强行在37年切入,忽略美国的存在,蒋估计就直接和日本人谈条件,签第二个塘沽协定了。
不过本文中这些观点也未必正确和实际可行,美国有美国的国家利益,英国有英国的国家利益,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其利害所在和国家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小妙批评的是,“美国又不是你丈母娘,凭啥帮你?”

再者说,一帮“高贵白人老爷”的奥地利、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都成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多你一个又算啥?于是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各列强连嘴上态度都懒得认真对待的态度便再一次复制到了苦难深重的中国。
每日挤出些许闲暇时间进行原创已实属不易,请各位多多支持理解支持。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她改变了苏联”(SheChangedSoviet)及同名知乎专栏。
http://weixin.qq.com/r/SyndxUvE2xakrQ_m93xZ (二维码自动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御玺 发表于 2021-3-20 07:19:5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高票回答解释了日军打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日军无法有效的收集到战争物资,不能以战养战,导致全面侵华的实际支出远大于收益,最终崩盘。

可是在这里面有很有趣的一些反例,比方说满清和蒙元的入侵,就是越打越强,直至席卷天下。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自从二战以后,即便是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只要是全面入侵某一个国家,最终的结局总是得不偿失而退出,以至于本土反抗势力卷土重来,越南、阿富汗、伊拉克,无不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可能不同的战争有不同的情势,不可一概而论。但是,我认真观察了一下,成功以战养战和不成功陷入泥潭有一条非常明显的分野,那就是伪军的战斗力是否足够。

蒙元灭南宋,基本都是北地汉候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南宋经制之军比起北地汉候军队来讲只是伯仲之间,甚至稍有不如。满清更不消说,投降的军阀打起地方上的卫所那是毫无压力,镇压起南边民间抵抗更是轻车熟路。凡是伪军战斗力与抵抗军相当,甚至高出抵抗军的入侵,都能实现越打越强,以战养战。

而越南、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地方,抵抗军除了打侵略军很费劲打不过之外,对付起伪军来,那真是手到擒来。没有美军的情况下,伊拉克正规军即便拿着算美械也完全不是ISIS的对手,阿富汗政府军战斗力与伊拉克政府军也是半斤八两,而越共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把南边的那些伪军放在眼里,几乎都是都是侵略军一撤伪军政府立即崩盘。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入侵者陷入泥潭,得不偿失最终抽离。

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想要做到战争正收益,伪军反而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要想理解这一点也不难,因为侵略军始终是处于少数,不可能直接与民众打交道征物资,必须依靠伪政府的组织完成战争物资的生产和搜集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如果伪军战斗力不给力,在有游击队的威胁之下,伪政府就不会对民众有威慑力,逼急了老子跑游击队那边去,那就很难组织起民众生产和征集物资,那么想要做到以战养战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侵略军还要负担起伪政府开支,更加难以回本了。另外,伪军战斗力不足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完全不能让伪军充当炮灰,你把他们派上前线一方面要防止他们临阵倒戈,另一方面还要时刻为他们一触即溃导致的战局崩盘而提心吊胆,最后的结果就是侵略军只能自己上阵与反抗军血拼,不断失血。伪军只能看看后勤,征征物资,甚至由于第一种情况,他们连物资都征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以战养战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在伪军不给力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战争收益,只有像台湾东北那样,日军亲自镇压,日本人亲自组织管理,花费很长的时间,实现皇民化才行。

而为什么伪军战斗力会不断下滑,我想恐怕要归罪于二战后的民族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原来只不过是在某些发达列强国家才有的观念,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向全球人民广播了一遍。这就导致了伪军的士气和反抗军的士气完全是两个概念,一方面是有信仰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英雄,另一方确是要上耻辱柱的只好当一天撞一天钟。除非是拿着代差武器,否则基本上不用考虑伪军胜算,而伪军武器是不可能像侵略军一样有代差的,所以伪军战斗力就完全不能依靠,最终侵略军不得不从泥潭抽身。

所以,要看抗战是否能赢,就要看伪军是否能顶得住国共两党。可答案很明显,某些比较强的胡子都能不把伪军放在眼里,那就别怪华北农村都是白皮红心了。所以冈村宁次在华北得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我们要依靠伪军”,也因此给敌后根据地带来了最大的麻烦。当然也只是麻烦,因为民族主义已经在中国兴起,伪军战斗力怎么也比不过国共两党,只要日本人需要依靠伪军统治,那就是在放自己的血,这也是为什么国共两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怕蚕食不怕鲸吞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猛男大锅锅 发表于 2021-3-20 07:20:1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美国具体定义是什么?

1、根本美洲大陆都不存在,哥伦布淹死在浩瀚的大西洋太平洋中或者无功而返,没有美洲的金银,大航海时代历史都要重写,这个变数太多根本无法讨论。

2、美洲大陆如历史,但是美国不存在,例如说,独立战争输了,英国继续统治北美大陆。如加拿大和澳洲案例。果真如此,大英帝国力量会大大加强,统治时间会延长很多,那整个世界史都得重写。

最简单的道理,日本崛起是因为英国面对各国挑战尤其是俄国挑战觉得力不从心,需要太平洋有个走狗来看门遏制俄国大力扶植的结果,如果美国还是英国的,少了美国的挑战,依托整个美洲大陆比历史国力强的多的英国有啥必要扶植日本呢?

对了,我差点忘了,没有美国就不会有黑船来袭,于是日本还继续德川幕府统治了,连明治维新都没有了……

3、在退而求其次,美国还存在,但是国力不如历史一样强大,例如说南北战争南方独立了,于是美国国力大不如历史,搞孤立主义没有参加两次大战,可如此整个世界史也得重写啊。

最简单的道理,果真如此一战没有美国帮忙,那德国很可能在战争中获胜,和英国达成妥协,那当时作为德国的敌国的日本战后会有啥好下场吗?另外,如果没有强大的美国存在,那英国显然没必要弄什么海军假日,那二战前英国海军会比历史强的多,而日本只怕早在海军军备竞赛中破产或者和英国开战中二选一了吧。那日本还谈啥全面侵华……

4、最后假定其他一切不变,就是美国到二战采用彻底孤立主义不干涉世界和东亚,这又大大不同。不干涉世界,那英国1941年就得被迫对德国求和,欧洲战争结束,欧洲继续统治世界,那无论苏联德国英国谁会看着日本独占东亚呢?

5、如果说美国只不干涉东亚,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美国采取彻底的孤立主义,拒绝卖给日本废钢铁和石油,日本怎么继续开动其战争机器?南下抢印尼吗?好吧,太平洋战争提前开打了。

综上所述,提这问题的朋友根本不明白一个道理,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况美国这个存在在近现代史绝不是一发那么简单。

日本能够积累足以侵华的实力,关键是日本比中国提前完成近代化和工业化,而这又是和西方横扫世界以及美国崛起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没有英国和美国对日本的敲打警醒以及帮助,没有西方这个外部因素,日本还老老实实的被幕府统治呢。依靠日本自己,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就是极限了,还谈啥全面侵华?

另外很多人别忘记了,二战中举国沦陷如法国南斯拉夫的案例在所多有,但是二战中你不能成为最终胜利者,那迟早得吃了的得吐出来。日本可能成为最终胜利者吗?绝对不可能,二战无论美国英国德国苏联胜利,谁会容忍日本独霸东亚和东南亚呢?而日本有实力守住他的战利品吗?一个钢产量不过几百万吨的小国扯啥啊。

说白了,日本根本就没有主导整个东方世界的实力,不过是趁西方东来原来的领导者华夏衰败自失其鹿,借着船小好调头和封建机制容易开动快速学习西方工业化取得了局部先手优势而已。

然而,以蛇吞象就是力不从心。

二战前的日本帝国既没有带领广大东方世界10亿人走上工业化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团结广大东方世界的市场。就想靠残酷剥削整个东方世界来骑在几亿人头上当帝国压迫者,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对抗西方保护整个东方世界。

那东方世界凭什么跟着日本走呢?西方内战一结束,无论胜利者是谁,凭什么容忍这个小不点靠着那么微弱的工业霸占这么广大的市场和资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623537515 发表于 2021-3-20 07:20:39 | 只看该作者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政治又是为经济服务的,脱离了经济的大环境单纯的对双方的军事力量进行比较,往往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1.日本侵华的背景
我们把时间定格在1936年。
受“大萧条”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狼藉。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虽然夺取了东北,却并没有缓解国内的危机,反而由于准战时体制而丧失了危机后相对稳定的时期。原有的矛盾和新的矛盾结合,危机更加严重。
 第9张图片
到1936年,日本军费支出接近财政的一半,那么用于民生的部分必然被压缩。受准战时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全面向重工业倾斜:
 第10张图片

与此同时,还有经济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
 第11张图片
农民因为抵御风险的能力差而大规模破产,殖民地对本土的粮食输入压低了粮食的价格,加速了这一过程。农民破产以后不得不进城寻找工作,失业人口上升,工资下降:
 第12张图片
虽然掠夺了大量的殖民地,但中下层并没有从中获取什么好处,反而由于危机的扩大而日渐贫穷。他们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虽然日本共产党在1928年被取缔,但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工人运动仍然此起彼伏。1931年发生工潮2450起,参加者15.4万人,而1937年仅上半年就发生工潮1455起,参加者达18.1万人。
然而由于日本从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在法西斯的压迫之下十分弱小,内部也陷入了分裂和内讧,无法形成一个有力的领导核心,不足以领导工人运动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缓慢。
面对危机,不能诉诸于共产主义,就必然诉诸于法西斯主义。
 第13张图片

法西斯主义要求通过扩大殖民地的方式转移矛盾,而共产主义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所以法西斯主义对共产主义是极端仇视的。对于二战,只有中国有”反法西斯战争“这一说法就源于此。
为什么只有中国采用“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说法? - 马前卒的回答
上层因为获取到了足够的利益而偏向于稳定,但下层却因为需要更多的利益而偏向于激进,日本所谓”下克上“就是这种思想的反应。对于大资产阶级来说,法西斯是同路人,而共产党可就要了亲命了。面对中下层的利益诉求,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下克上“,上层往往予以忍耐。无他,如果处理和镇压,就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结果就是共产主义的全面扩张。在上层的纵容和默许之下,法西斯主义不断的扩张。
二二六兵变是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虽然兵变本身失败了,可是兵变的诉求却实现了,法西斯主义全面上台,日本全面侵华已就进入了倒计时。有些人总是嘲笑日本人战略上的短视,如果如同消化台湾一般消化东北,进而蚕食中国,后来的失败大可避免。然而这些道理日本的上层也都懂,只是国内的矛盾已经等不及了。

2.禁运前敌我情况与战略方针

日本是个工业大国,虽然跟欧洲国家不能比,可在东亚也算是鹤立鸡群。工业国对农业国的战争基本上是毫无悬念的,花式吊打。
但日本是个资源小国,国内所需的战略资源极其依赖进口。欧美对日本禁运以前,日本油料的产量与进口量如下:
 第14张图片
可以看出,日本的石油90%以上依赖进口。而石油除了可以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化肥都依赖于石油。苏联在的时候,朝鲜依靠苏联的石油过的很滋润,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可以说如果断绝了日本的石油进口,日本的工业将全面退化,完全没有能力发动战争。而战争期间石油消耗量上升,对于以来进口的日本人来说财政压力是很大的。日本为了石油简直发了疯,拼了命的玩人造油,然并卵,产量少的可怜。
其他战略资源的自给率也不高:
 第15张图片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十分落后。然而对于农业国来说,城市不过是一个行政中心,战争所需要的资源都分散在农村。所以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说,占领了重要城市并不能消弱其战争潜力,也就不存在一击致命的可能。中国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提供了回旋空间,使得战争可以持续下去。
所以对日本来说,战争的最好方式是速战和决战,短时间内打垮反抗力量,然后从容的消化占领区以缓解国内的矛盾。而对中国来说则要反过来: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 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 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 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所谓的积极抗战,就是摸准敌人的命脉,给敌人的根本之处以打击;所谓的消极抗战,就是等敌人打上门,被动的反抗。所以抗战的主力不是死的人多的一方,而是实现战略方针,给予敌人有效打击的一方。
3.美国无视东亚的情况
美国对日本军需品贸易占全部对日贸易的比例1937年为33.5%,1938年和1939年为34.3%。1940年为38.7%。日本的石油、钢铁、飞机、汽车等重要战略物资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输入的。日本在侵华战争头三年中消耗汽油4000万吨,70%是美国供应的。
 第16张图片
1941年后,美国对日本禁运,日本的油料占有量跌至禁运前的四分之一:
 第17张图片
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几个星期,近卫文磨首相一筹莫展。要维持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看起来他唯一的办法是向美国屈服。于是近卫首相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给罗斯福总统递交了一封信。信上说,如果美国停止武装蒋介石,不再继续修建太平洋的防御工事,并且帮助日本天皇解决能源的输入问题,日本将在解决中国问题之后,从中国撤军,并且保证美属殖民地菲律宾的中立。
可以看出,如果美国无视东亚,不与交战双方通商,日本的工业就会因没米下锅而完全崩溃,侵华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即便是日本强行侵华,也不过是两个农业国的战争,无非是复制万历朝鲜之役,都用不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占领武汉轰炸重庆也都是无稽之谈。
很多人说常公不宣战是怕失去美国的援助,事实上断绝了与美国的贸易,先死的一定不是中国。不宣战,只不过是孙子当习惯了,打我没关系,不打我爹咱们还是朋友,庚子赔款还可以继续。

4.美国持续与日本贸易而不参战的情况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不希望日本独占中国而对日本实施的禁运。日本为了获得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只能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而东南亚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把手伸进东南亚,必然引起英美的反弹,战争依旧不可避免。而如果停止战争,那国内的矛盾必然激化。不打是等死,打是找死。于是日本孤注一掷,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很多人拿这一事件嘲讽日本的战略短视,并认为如果日本不惹美国就不会导致后来的失败,完全是一厢情愿。
就像有很多人不理解古代臣民为什么会听从君主一人一样,我们现在的哪些制度或做法会让后人感觉不理解呢?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如果美国持维持对日本的贸易,那么日本自身的情况就和1941年1月之前类似。(下文数据与上文来源不同,统计口径也不同,有些军费实际上是算在行政费用下面了,不影响问题说明)。
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资源贫乏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为了维持战争,日本对战略资源采取了限制消费和加大进口量等措施:
 第18张图片
巨额的进口造成财政支出飞涨: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可以看出,侵华期间日本的军费是持续膨胀的,至1940年已经达到了中央财政的一半。为了应付膨胀的军费,日本政府不断发行国债。而国债的数量也是一路上扬,1940年时已经接近财政支出的40%。而这些国债几乎都是在国内消化的。战争前后,增发货币50%,可以想象日本本土通货膨胀有多可怕。但这扔不能维持战争的需要,1938年夏,日本运出了价值9500万美元的黄金,而这笔黄金也不过只能支持到过年。
为了填上这个无底洞,日本政府还采取了加税的手段,1938年设置了中国事变特别税,1939年修改了这个特别税,1940年又大规模修改中央和地方税制,对收入地位的人民大众也征收所得税。
为了应对战争,政府大力扶持军需产业,使得军需产业的利润急剧提高。资本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迅速向军需产业转移,成为了经济的支柱。日本发行的《陆军军备的充实及其精神》中说:我们只要想到将陆军年年消费数万万元的军费即时停止,我国的经济将陷于怎样的命运时,就可以了解现在军事费怎样发挥生产的效果吧。
为了保障战争的需要,于是1938年6月起,日本政府对羊毛、棉、人造丝等产品进行出口限制;1938年8月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在金融、产业和国民生活等一切方面强制建立总动员体系。
相应的,轻工业产值迅速下降,中小企业大规模破产:
 第21张图片
中小企业为了苟延残喘,只能不断压榨工人。
而农业也并没有好多少,日本农民承担了大量的兵役和赋税,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失地现象严重。战时化肥厂改为炸药厂导致化肥产量不足不足造,粮食产量也跟着下降。1938年稻米产量较1937年减少了4735000担。为此日本政府于1937年制定米谷应急措施法,38年制定土地调整法,到了三九年终于制定了米谷配给统制法,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日本人民实际上是处于饥饿状态。
企业破产、农民失地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日本工业服务员工人不过1200万,失业人口就达到130万,工资也不断降低:
 第22张图片
日本采取了种种对策应对事业,然并卵。通胀、失业、税收增加、工资降低,使得日本国内矛盾不断激化,工农运动不断爆发,共产主义思想抬头。1938年上半年罢工事件共593起,参加罢工者有35000人,农民与地主的冲突2999起。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上半年,日本罢工事件统计如下:
 第23张图片
以上数据说明:日本为了战争正在逐步压榨国内的潜力,经济进入了恶循环。这种消耗是不可持续的,再庞大的经济体也扛不住这样的持续放血。日本只能越战越弱,不会越战越强。
实际上,1938年底,武汉和广州失守之后日军的攻势已无以为继。这并不是说它不能从军事上打倒常公的政府军,而是打倒了常公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日本人口不过七千万,1945年投降时总兵力720万,其中400万是本土临时武装起来的玉碎军团,并没有什么意义,实际有战斗力的不过300万左右。即便动员了300万士兵,也无力控制广大的农村。而士兵的动员量增加,消耗的战略资源也会增加,别的不说,粮食就不够吃。实际上,1938年底中国战场上只有一百多万兵力时,日军兵源已显疲态。
 第24张图片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表现出来的动员能力实际上是最后的疯狂,实际上是加速了自身的灭亡。而在中国战场上,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它是不敢这样做的。
日本人来中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的,不是来献爱心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强对占领区的控制和掠夺,就是占领一地巩固一地消化一地。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占领区的资源,那么不但占领毫无意义,自己也会被放血而死。
然而敌后游击战却如火如荼:
 第25张图片
 第26张图片
对于占领区,日军只能占领城市。而对于农业国来说占领城市除了消耗兵力驻守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不足以缓解日本的恶劣的经济。只有控制了农村才能获得经济增长所需的原材料和倾销商品的市场,才能增加自身的战争潜力,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常凯申虽然是政府军,但抵抗比较消极,有很强的妥协性,而且对占领区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共党就不一样了,活跃在心腹之内,占领区一天无法巩固消化,本国经济就一天不能走上正循环,长此以往,日本必亡。所以常凯申不过是癣疥之疾,共党实乃心腹大患。
1938年底,日本迅速改变战略,对重庆政府存而不灭,诱降为主,偶尔敲打敲打,主要力量转向敌后的游击区。
那么结论就明确了:
常公作为一个准法西斯政府,在反共方面和日军是天然的同盟。实际上面对日本的诱降,常公表现出了极大的暧昧,只不过陷于国内舆论和美国的压力,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如果没有了美国的压力,常公议和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如果常公不议和,也不过是敲打式的战斗,轰炸不会扩大,因为炸也并没有什么用。
日军限于资源无法扩大军队规模,兵力不足又反过来制约着对华北的控制,无法控制华北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了恶性循环。只要共产党一天存在,这个循环就不会被打破。日军不是亡于国内的矛盾,就是如同太平洋战场一样做大规模的动员,然后殊死一搏,后者的概率也许会大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只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时间会长一些。

相关问题:
八年抗战里,37,38年,国军虽英勇但节节败退。为什么日军没有一鼓作气打下去,而是让战争转为战略相持?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薰衣玥 发表于 2021-3-20 07:20: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美国参战,我们可以取得战争得胜利”日本会在这样一场世界大战中输得几乎一无是处,大概也是这个吧。
以前在山冈庄八所著的《太平洋战争》中,有看到日本人对于以偷袭珍珠港的形式开启太平洋战争的无奈心态。当时美国禁运石油之后,日本最为自豪的海军只有不到三个月的石油储备,日本外相谋求与美国人进行多轮谈判,直到开战前七个月日本才真正确定美国的底线在于恢复东亚1937年之前的格局。
日本早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就曾经发觉到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付出了牺牲,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最大的收益。日俄战争,日本只是得到了一条南满铁路/一个旅顺港口,但是,没有参战的英美诸国,依然在中国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英美没有付出什么,顶多在战争尾声时美国总统老罗斯福进行了调停,但是在战后获得的经济/政治收益却不亚于日本,那些收益并不是像南满铁路的归属一样写在协约上的,而是在国际贸易的商品倾销中,在中国军阀政府的外籍顾问团,在中国地方军阀的军火订单里,在一切与金钱/权力打交道的交易行为中真真实实存在着的。
日本也很苦恼,为何日本在这场“决定东亚地区(或者称为远东地区)最强国”的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却没有像历史上的秦始皇或者成吉思汗那样建立起一个地区性的霸主大国呢,甚至发现,自己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甚至不进反退?
20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带领信徒黑衫军进军罗马,希特勒以德意志民族英雄的身份担任总理誓言带领德国走出战败耻辱,美国从柯立芝繁荣进入大萧条随后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苏联没有被西方支持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复辟反而经过两三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工业大国。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苏联的列宁建立了两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组织形式的新的主义,德国的希特勒和美国的罗斯福在酝酿着改变日不落帝国主导的世界,前者不断以外交施压/军事准备的方式重塑世界中心——欧洲大陆,后者则从不以置身另一大陆便停止把握世界脉搏而是一直积极备战(不然为何在战前从另一个大陆声援同情德国,战争开始形式一边倒之际通过对英国的租借法案+为苏联防御提供军火贷款+禁运日本),连中国的蒋介石都知道412之前先确定美英有大腿抱之后再跟苏联翻脸,还有当时尚在窑洞里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在卢沟桥事变后完成的《论持久战》更是把形式分析得清晰准确。而日本呢,手里拿的,还是一个成吉思汗时代的的剧本——
跟东亚地区的敌人,进行战争,不论敌人多么强大,日本都可以取得胜利,而后占据东亚,从而称霸世界。
日俄战争让日本得到这样的结论,日本乃至没有从日俄战争后的“不公平收益”中意识到日俄战争对其最大的收获是——
东亚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东亚几个国家自己的问题,从来都是世界的问题,或者说,是世界最强大国的问题。
二战之前,美国也想改变旧秩序+称霸世界,可是,美国继续去干翻墨西哥和加拿大,依靠不断鲸吞蚕食邻国土地扩大版图依此增长实力称霸世界吗?
美国没有这么搞,自从美西战争之后,美国都没有依靠自己现有的强大国力抢过一片地,美国的政治家们知道,这个时代的世界游戏规则不在自己眼边的一亩三分地上,而在世界强国林立的欧洲大陆那边。
当时的世界,只有在欧洲,这种依靠领土兼并实现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才是可靠的,只有消灭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之后,才没有国家可以干涉可以阻挠,才可以称霸世界(当然,被美英苏三巨头联手胖揍这种剧情,也非希特勒本意吧)
而当时的日本呢,还是那套“欲称雄世界必先称雄亚洲,欲称雄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里”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全局眼光,自以为“将任务分割得很具体,可以实现从易入难,实现从地区性霸主到世界霸主的迈进”,在世界格局迅速变化的那二十年里,日本呢,一直盯着满洲,吞下满洲之后盯着华北,盯着上海,盯着中国,从1931年至1941年,日本花了十年的时间以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胜利获得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与人口的控制权。
可是,1941年美国禁运之后的几次日美谈判便将其日本这个“称霸世界分步走”的计划击碎得一无是处。
美国没有派一个兵参与日本对华战争,表面上与其毫不相干的战争,但是,对日石油禁运的谈判底线却是,日本从中国撤兵至1937年之前的格局。
真是毫不讲理+多管闲事+愚蠢至极的美国!日本人心里的草泥马在奔腾而过时一定是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美国不讲理吗?美国的理由是日本对中国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而且1931年的柳条湖事件违反了国联裁决。
美国多管闲事吗?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却是第九大陆军国,政治影响力也小于英法,心里想的,不也是跟希特勒一样改变现有世界秩序+主导世界嘛?那么,战争开始前支持被英法欺压的弱小的德日的呼求,战争开始德国不可一世地称雄世界时转而支持英国+打压德国轴心盟友日本,这是其称霸道路上该做的事情,并不是说“我是美洲国家,那欧洲/东亚发生的事情跟我没关系咯”。
美国愚蠢吗?当然不是,珍珠港事变以美国被偷袭这种罗斯福最想要的方式带领美国进入了战争,随后,结束战争时,美国取代战前的日不落帝国和战争中的第三帝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
在《太平洋战争》一书中,作者借对美谈判不利回国的日本外相之自言自语提到,“当今世界,诸国中的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乃至中国的蒋介石,都是具备宏大眼光和坚定意志的人,而当前的日本首脑中,却没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日本的前途真的令人堪忧呀”。
是的,美国的参战,是日本最终战败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可是,“如果美国没有参与到日华战争(中国称其为抗日战争)中来,日本会取胜的吧”这绝非是一个好的战败借口。作为普通人,可以有这样的“意想不到的第三者插手帮了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失败了”的心态,但是,对于将其对待为“国运之赌”的政治家和观察者来说,如果说,美国或任何一个世界大国的插手是未来发展的最大不可控而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为何会在战前没有考虑清楚这个问题反而我行我素地秉持那套“称霸世界分步走”的计划呢?在没有为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准备——而仅仅针对中国可能的抵抗能力进行军事层面的准备——低着头专心准备对华全面战争的那时,日本最终的失败就已命中注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悦子淳 发表于 2021-3-20 07:20:5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美国,日本不会这么丧心病狂地侵略中国,也不会对中国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和损害,甚至没有美国,日本侵略战争能打几年都是个疑问。
……1931年至1940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十年间,美国大卖特卖军用战略物资给日本,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还有哪国能胜任日本侵略中国的优秀后勤部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的东北。
    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
    胡佛总统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他们在1931年入侵满州……他宣称:‘日本方面也有些道理。我们与它的友谊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我们应该友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由于自己的政府表现出这种态度,所以杜邦家族在那一年和日本签订了有利可图的协定并不令人惊奇。在国务卿史汀生谴责日本进攻满州后不久,从三井化学联合企业来的日本经理人员同杜邦公司的经理人员在威尔明顿会晤,并交付了90多万美元,以换取杜邦公司氨炸药的配方,这是一种生产较廉价的军火的制作法。国务院不顾史汀生公开说的漂亮话,私下对杜邦公司的这笔买卖表示完全赞同”〔美〕齐尔格《杜邦在尼龙幕后》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
    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销耗的92%。
    1937年9月14日,美国宣布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出口。美国似乎很中立公平,不用美国船只为交战的任一方的军购服务。这一政策适合拥用强大海军的日本的要求。因为日本海军掌握中日间海域的制诲权时,日本船只从美国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及其它战略物资能畅通无阻。
    1937年11月初,“在布鲁塞尔举行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缔约国会议,讨论远东已经形成的局势。参加会议的有英国、美国、中国、法国……,日本和德国拒绝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团要求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关于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制裁和给予中国援助的决议。……如果国际联盟所有会员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不失为制止侵略者的一种手段,因为日本的原料进口大约四分之三来自英国、美国、中国、荷兰、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支那。日本所需的重要战略原料,如铁砂、铅、锡、锰之类几乎完全依靠从英国、美国、和荷兰输入。
    1937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制造一起极端挑衅性的事件故意:在南京江面击沉美国‘帕内号’,导致美方七十多人死亡,美国仍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平静处之,一如既往地对日本提供贷款和出售战略物资。
    1938 年7日1日,美国国务院通知美国飞机公司说,美国政府不同意把飞机和飞机零件出售给正在进行狂轰滥炸的国家。这就是有名的“道义禁运”。1937年,美国出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为248.4万美元,而在实行所谓‘道义禁运’以后的1938年,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却增加到1745.4万美元
    1938年,苏联提供给中国贷款1亿美元,购买苏联武器。而1938年美国给日本1.25亿美元借款和信贷,以购买美国的机床等战略物资,加强日本侵华的战争机器。
    (1938年5月4日)洛杉矶五千人集会上……在座国会议员司克脱(Scott)先生对大众说:‘请大家记着,日本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帮凶而杀死的。凡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全场一致起立,表示禁运决心。
    ……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做法,早就引起美国民众的不满了。1936年美国西海岸发生过海员罢工,反对把军事物资卖给日本供其侵略中国。但是,民众的决心并不能改变美国政府的态度,于是我们又看到《陶行知日志》有这样的记载:‘(运废钢铁去日本的)挪威货船起航,有十七名海员拒绝去日本,被德克萨斯州行政司法长官拘留。’据《陶行知日志》提供的数字可知,1937年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美国占百分之五十四点四,英国占百分之十七点五,德国占百分之三点八。分类来说,美国所占比例分别是:铜百分之九十二点九,各种油料百分之六十点五,汽车及零件百分之九十一点二,铁(废钢铁?)百分之五十九点七,铸铁百分之四十一点六,各种机械、发动机百分之四十八点五。陶行知先生离开美国的时候,曾经在临别演说中专门说道:‘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四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美国人也知道,“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一半以上的原料,特别是铁、钢和石油,都是从美国获得的”〔美〕林克、卡顿《美国史》
    1939年“美国输至日本军用物资达1.869亿美圆,约占该年美国对日本全部输出额的86%。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的军用物资达1.9亿美圆,约占美国对日本全部输出额84%。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美圆,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7.039亿美圆。
    鉴于日军于1939年2月占领海南岛(这将成为日本向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其它地方推进的基地)
    5月日本政府要求英美承认日本有权管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上海的租界,严重侵犯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利益,美国在1939年6日曾宣布1911年的美日商约从1940年1月26停止生效。但“直到1940年7月……罗斯福才对供应日本的石油和废铁实行许可证制度……事实证明,许可证制并没有起重大的影响。 1940年8月间发给的对日出口的石油产品许可证要比1940年的前6个月所发的总和还要多。在生铁和钢的供应方面情况也与此相似。1940年8月间,有 30多万吨的生铁、废铁等物输往日本,这个数目约与1940年前半年所供应的数目相等。1941年头3个月,美国卖给日本的飞机汽油比1940年同一时期要多131%。”(《现代国际关系史》661、662)
    日本统治集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看到,美英极力推动日本去进攻苏联,是想借别人的手削弱日本,然后给予致命一击。因此,7月2日的日本御前会议宣布了“加速南进”的政策。  
    7月18日,日本首相近卫改组内阁,力主进攻苏联的松岗被免去外相职务。7月24日,日军开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这些,表明日本放弃北攻苏联,而开始南进东南亚。美国这时知道,自己企图通过纵容支持日本侵华使日本北攻苏联的战略失败了。日本没有利用价值之后,美国不用再对日妥协退让了。原来掩饰着的美日矛盾(当初太纠缠这些矛盾,美国担心不宜诱使日本放心北攻苏联)浮上台面而不需掩饰,因此,1941年7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本贸易实施禁运。随之,英国和荷属印尼宣布了类似措施。这时,陈纳德飞虎队才得以成立。“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到达中国。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  
    因此可以说,在1941年中期,也就是二战爆发20个月后,美国才终止了从9.18后一直实施的纵容支持日本侵华的政策,开始对日经济制裁,并进行对日作战准备。9.18后近10年里,美国对日本侵华奉行纵容支持的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蓝色寂寞部落 发表于 2021-3-20 07:21:1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美国,我不知道日本该去哪里进口造船用的钢铁……

当美国议会通过议案制裁日本,不再向日本出售废钢铁之后,日本政府绝望地发现,自己国内的工业只能再运转3个月就会全面停产——这恰恰是日本对美宣战的决定性原因——日本要么通过对美战争,让美国回到谈判桌上来,重新给自己提供资源(这很快被证明是痴心妄想)——否则自己的大陆侵略军很快就会后勤断绝,沦落到用枪托和刺刀和中国军队作战的地步,要么就只能屈服于美国的要求,全面从其军事扩张的势力范围撤军——这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实。

美国,只要这个世界超级工业强国存在于地球上,它即使不向海外派一兵一卒,单单只是决定向哪个国家提供贸易,向哪个国家提供借贷,就能决定性地影响二战的走势——这恰恰也是为什么德国潜艇要袭击美国商船——不是因为希特勒杀平民很过瘾,而是因为,只要美国对英国的贸易继续持续,德国人就永远看不到让大不列颠屈服的希望。

所以我当然知道题主的意思是想问,美国保持原状,不干涉亚太局势,那么亚洲战场走势会如何——然而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美国长期一直是太平洋和亚洲最重要的玩家力量之一,它没有办法置身事外,或者保持中立,因为在当时情形下,它所谓“保持中立”就等于在事实上继续对日本的战争机器提供绝大部分支持。美国没有保持中立的选择,哪怕它完全无视自身利益,无脑地对全世界进行一视同仁的禁运或者一视同仁的自由贸易,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不可避免地影响整个二战走向,造成对某股势力的事实支持,或事实对抗。

所以,要么美国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存在过,独立战争没有成功,北美十三州继续作为英联邦成员,干些买卖羊毛、棉布、茶叶之类的低端没出息生意,否则,一旦它作为一个工业巨人在太平洋对岸崛起了,就不可能不对亚太,以及世界局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就如我前面所说——哪怕它不出一兵一卒,美国只要决定卖不卖工业垃圾给你,就能控制日本工业的生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0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