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一个人出国留学是什么体验?

[复制链接]
5493 20
马波之歌 发表于 2021-3-20 16:37:1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刚刚开始留学生活…希望知道一下大家的感受呀


上一篇:特谢拉归化无望!陈戌源昨晚表态:未来高价归化行不通了
下一篇:三十岁左右出国留学可行性?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彼岸魔杰 发表于 2021-3-20 16:37:5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战斗
从上飞机开始
面对臭脸的美联航大妈手足无措
完美错过转机
本来十几个小时的旅程变成30小时
凌晨见到住家
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和未来的“家人”谈笑风生
各种“culture shock”
努力装出镇定的样子
心里早已慌成狗


陌生的同学、住家、老师、学校
每个人都想帮助我
可是不会的东西那么多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寻求帮助
历史课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数学课觉得身边全是傻子
每天玩命读课本,10页,20页,30页


住家越来越苛刻,
矛盾不断累积发酵
终于在某个节点崩溃
然后自己找新住家
拉着箱子头也不回地离开


总还是不断在变好
课程全A,竞赛拿奖
交了更多朋友,美国的,中国的
在社团找到了自己的组织
终于不再害怕上台presentation


可我最怕的,还是寂寞


那种慢慢侵蚀着自己的恐慌感
仿佛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了解自己
满肚子的苦水化成眼泪湿了枕巾
太阳升起,又是能量满满的一一天


我曾无数次畅想
自己能够在某天遇到一个人
我可以向他倾诉自己的全世界
那些美好的,和不忍直视的
他会懂我所有的苦与乐
在我疲惫时给我一个拥抱
我们可以在严冬将近之际
窝在火炉旁边,给彼此一点温暖


一个人留学的第三年
我遇到了我的那个他
一个人的日子,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舞风123 发表于 2021-3-20 16:38:45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香港科技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 张学长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前言

大家好,我是张学长。
本人本科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机械工程系,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ENAC)合作办学的国际航空运营管理专业。
之前的文章我分别介绍过我的申请经历及在外求学的一些经历,如果没有看过,可点击下面的文章直达。
【留学生活】留学8年时光 西北小城青年一步步走向浪漫之都【留学分享】留学对人有改变吗?看看这位学长的经历你就明了!这次我就来和大家谈谈我在这两个专业修读的体验,看法与感悟。
本科的我

大一
2011年九月,我开始了在理大的第一个学期。
由于香港与内地中学教育体制的差别(香港学生的初中加高中一共要读七年,而内地一共六年),香港本地学生在中学第七年已开始修读内地大一学生要修读的基础课程。对于选读科学工程类的学生,在入大学前便已经掌握基础的高数,大学物理等科目的内容。
因此,内地赴港留学的学生要加读一年Foundation year,以补上欠缺的知识。
理大在选专业方面的优点在于,允许部分学生在Foundation year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今后要修读的专业。
由于在Foundation year需要修读的课程大部分都为工程科基础课程,所以有很多课程都是和工程学院所有的内地生一起上课,这样也使得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在初入香港时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
理大为了使内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在港的学习与生活,除了工程基础课,还开办了英文提高课程令内地生更快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也有由社会人文学院开办的香港社会讲解。
导师会从不同方面向我们介绍香港社会的优点与问题,更会组织内地生在周末参观一些有香港文化特色的展览,体验基地等等。
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广东话入门课程,这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听广东话如听外语的内地生来说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扩宽学生们的视野,学校亦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我当年修读了经济学基础,虽然与自己的专业基本不相关,但完成了这个课程后感觉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很好地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因此,我强烈建议在港校修读的同学们不要仅专注于自己领域的学习,一些其他学科或是通识教育的学习更有利于全人培养及今后事业的发展。
大二
从大二开始,每个专业便开始上自己的专业课,对于机械工程学系,我们最主要学习的专业课是各种力学课,如静力学,动力学,振动学,热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等。
除此之外,各类工业设计的课程也有许多,例如CAD软件(Solidworks, AutoCAD, Catia…)制图,设计项目的管理,工业加工方法等等。
当然对于工程学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
为了让工程学院的学生不出校门便能得到实际动手操练的机会,理大投巨资修建了工业中心(类似于一个拥有各种高精尖加工设备,用于教学的大工厂),全港所有大学的工程系学生都需要在理大工业中心完成一些工业加工的培训课程,也由此可见理大在香港工程学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中心里配置的设备并非简易教具,而是真正由最著名的那些机械设备生产商制造的仪器。除了日常本科生在此进行培训外,工业中心亦为许多超精密加工科研提供支持。
比如我国著名的玉兔号登月车的成像系统结构便由理大工业中心进行零件加工。
从大二暑期开始,我们机械系的学生便需要进行工业中心培训课,体验与操作各种各样的机械加工方法,如die casting, injection molding, electroplating, sheet metal, lathing, milling, laser cutting…
对于一个当代的工程师,只拥有专业技能也是不够的,所以理大也为工程系学生开办了许多管理学课程,为培养今后工程界的管理者打下基础。
十分高的国际化程度助力了港校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的耀眼表现,其中国际学生交换项目大大提高了港校在这方面的分数。
由于内地生在成绩方面一般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大部分内地生都有参加一学期国际交换的机会,并享有学校以及香港政府的驻外生活补贴。交换生项目由各个学院与科系负责人员选拔去目的地学校的对应学系进行交流学习。
当时我选择了韩国第一学府,世界排名前五十的首尔国立大学作为交换目的地,并成功获得邀请。
大三第一学期,我便离开香港,开始了在首尔大工程学院航天与机械学系的交换学习。
暑期实习
除了在校学习,港理工亦十分重视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方式。
机械工程学系积极寻找本港以及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去做实习。
以我自己为例,仅在本科期间我就在三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拥有三段实习经历,我想这在其他院校的本科教育中并不常见。
我的第一个暑期实习是去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铁路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一职。这是我第一次走出亚洲,踏上如童话故事般景象的欧洲街道。
从英国回来之后,我便选择了参加专为工程系学生设置的Sandwich学制,之所以叫Sandwich,是因为这种学制如同制作三明治一般让学生在大三与大四之间加一年在企业的实习,将四年学制延长至五年。虽然毕业时间会晚一年,但一年在企业的工作经历使毕业生刚一毕业就很容易找到称心的工作机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在完成这一年实习后便取得了实习公司的return offer)。
在选择了这种学制后,学校会提供有意向招聘实习生公司的信息,但是否能被公司录用还得看学生自己面试的表现。
我当时经过两轮面试后,很幸运被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录用为测试实习工程师。
本科最后一年
一年实习生活后便来到本科最后一年的学习。
港理工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在最后一年选择一个想要以后深造的方向去选择对应的专业课。当年可供选择的方向有三个:飞机工程,工业设计和环境工程。
从小就对飞行器很着迷的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飞机工程方向,开始了我觉得大学五年中最开心的一年,因为所有课程自己都很感兴趣,修读了飞机结构,飞机系统,适航性等课程。
对于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每人都必须在本科最后一年选择一个小组毕业设计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项任务。鉴于理大有实力雄厚的无人机研究实验室以及我对飞行器的兴趣,当时就和小组成员一道选择了一个垂直升降无人机的设计,制作与测试项目。
在历经许多技术困难,又一次次在导师与博士生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我们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后来我又将该毕业设计报告撰写成为学术论文,成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同年11月,我以优异的学术成绩拿到理大机械工程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研究生的我

对于航空器痴迷的我决定研究生继续修读航空相关课程。
2017年的夏天,我拿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和法国民航大学的通取通知书,被录取的专业为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Operations Management。
我很兴奋自己能真正走上这条期待已久的道路。
港科大是一所长期排名世界前50(参考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前五的顶尖大学。校园依山傍海,教学设施先进,也拥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力量。
我的这个项目时长四学期,第一学期全部课程在港科大修读,第二第三学期在法国民航大学修读,最后一学期需要自己找到一家航空企业做六个月实习,完成实习报告,通过答辩方可毕业。
两所大学发挥自己的强项培养学生。
港科大以全球顶尖的工程学教育著称,因此我在港科大的一学期主要修读基础工程学科,例如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复合材料等等。
法国民航大学以培养民航管理人才著称,所以我修读了飞机运营管理,航空器适航性及取证以及飞机维修管理的相关课程。
港科大高手云集,学习压力非常大。一学期除了上述工程学科课程,还有航空经济学,质量管理,以及工作量巨大的飞机整体设计project,除了上课还有多次考试,presentation,以及总共多达二百多页的报告要完成。
在港科大的那一个学期,我第一次尝试了通宵学习,并不止一次如此。在如魔鬼训练般的一学期结束后,我再次背井离乡,踏上前往欧洲大陆的飞机,来到了我魂牵梦绕的图卢兹。
法国民航大学的学习压力依然很重,一学期所上课程有十余门。但与香港高校不同的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会持续一学期,有些课程可能会连续上两周后就结课,结课之后不久就进行考试。因此,整个学期都需要不断努力复习所学知识,而不能把所有复习工作都拖到学期末。
不过这里所有课程都十分贴近民航业的真实需求,所学航空知识覆盖航空器整个生命周期。比如飞行器设计阶段要用到的初始适航性及取证,民用飞机运营阶段要用到的航空气象学,导航系统,航电设备,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器维修管理,航线规划,运营成本估算,到飞机退役后的部件回收等等。
如同理大提供广东话课程一样,学校也会为我们提供一周两次的法语入门课程,以便让我们在法国生活得更容易一些。
在ENAC,过半老师并不是学校全职教师,而是来自民航业的各个领域,比如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集团,ATR…),航空设备供应商(Safran,Rockwell Collins…),航空运营及服务公司(法航,Air France Industries…)以及民航管理局(欧洲航空安全局,法国民航总局)等等。
因此,我获得了一次次与众多航空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而图卢兹也不愧是欧洲航空航天中心,在那里读书的一年里,我观看了航展,参观了空客生产线及博物馆,体验了无动力滑翔机等等。似乎这座城市的一切都与航空业相关。
快结束一年课程的时候,找实习便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半年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是毕业的必要条件。学校对此只会提供有限的协助,学生需要靠自己的实力去拿到实习offer。
从九月到来年一月,投了不下50个职位后,终于被一家位于巴黎的飞艇制造商录取。
实习的公司位于巴黎,为一家初创企业,实习生被视为和正式员工一样,需要担任起公司项目的负责人。
我当时负责了飞艇的持续性适航取证项目,便有机会代表公司参加与民航管理局的正式会谈。这期间,我作为公司代表团之一赴位于德国科隆的欧洲航空安全局总部,以及位于巴黎的法国民航总局参加会议商讨飞艇项目的持续性适航取证方案。
法国工程企业十分注重对合作院校学生的联合培养。在实习期间,实习生被指定的导师培训,积累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公司导师也会协助学生完成学校要求的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
这使我能很顺利地通过学校的所有考核,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因为我实习期间的良好表现,我在实习结束后成功拿到公司的return offer,签下永久工作合同,在这座浪漫之都开启了我全新的职业生涯。
由此可见这个专业十分强调知识服务工作的特点,这也与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相吻合。
所以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志成为一名同时拥有渊博知识与实战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港校与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着实为十分合适的选择。
最后,祝你们在留学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并顺利完成学业!
导师背景
香港科技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航空运营管理双硕士学位(GPA专业第一),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甲等荣誉学士学位(First ClassHonours Degree)。
DIY完成本科及研究生申请,方向为民航管理,航空工程,机械工程。
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
本科期间曾于英国,波兰的研究机构与公司实习,本科毕业后于香港一家上市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任职,目前在法国一家飞艇设计及制造商工作,拥有丰富的工程,民航业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
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关注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汝先考 发表于 2021-3-20 16:39:27 | 只看该作者
 
谢邀。
曾经的加拿大留学生一枚,16岁开始一个人的征战。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作。当中有很多奇妙的际遇,认识到了更多的世界,也认识到更多的自己。当然,也有无数个心酸想哭,但是没人能说的时刻,最后这些秘密都被枕头偷偷知道了吧。
成长

那是一种撕裂式的成长,每遇到一件事情就把你向大人逼近一点点。
生活像只看不见的大手,连拉带拽,全然不管你是否愿意,径直把你从孩童的美梦里拉醒,告诉你,今天该交房租水电了,明天预约了来修网,之后还要去超市采购。如果每件事都是一个音符,那出国前的你是一首悠扬的曲子,一个人留学之后,尤其是刚刚接手自己的生活,就只剩下密集且恼人的乒乒乓乓。
但这种成长会让你在未来的某一天背带金光,你开始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迅速想出不止一条解决办法,在生活和学习中游刃有余。你会发现,好像自己比很多国内的同龄人更加成熟沉稳。你吃的苦终于换成了你的奖章。
沉默

有些事情,不如不说。
生活里会有很多很多小事,这些小事加起来可以轻轻松松把人击垮,你甚至分不清哪一件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这些小事哪一件拿出来都无足轻重,你所倾诉的对象都不理解,这些事情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曾在掏心的倾诉后,收到这样的反馈:“哎呀这么小的事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或者“你都出国了,这点小事还不能办好”再或者“我现在的生活更烦,你就别不知足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生活是我一个人的,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没办法懂得。所以我也不再期望他们懂得。于是我只保持沉默。但是每解决一件小事,或者在把繁杂的生活捋顺之后,我会奖励自己一个“鸡腿”   后来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鸡腿,然后我。。。肉眼可见的胖了起来  
总之,一个人出国留学是个很酷的体验,尽管个中心酸你知我知。既来之则安之啦,祝你一切顺利哦,我愿意做你的树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来格来格来格通 发表于 2021-3-20 16:40:12 | 只看该作者
 
是从挥金如土的派对中看清许多人虚假的嘴脸,也是在一个个平淡的日子里感受快乐。是在家人打来的电话里没心没肺,也是在午夜的时候枕着孤独入睡。
 第1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黄来添11 发表于 2021-3-20 16:40:36 | 只看该作者
 
不用掐指 在美国也快五年了,从青葱好奇的16岁到丰盈成熟的21岁,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五年时光。我在这片没有一个亲人的土地上形成了我的人生价值观,养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两性有了第一次认识。在这片土地上,我是我自己的亲人,依靠的肩膀可能就是歪过头 自己那日渐强壮却始终不够宽厚的肩膀。

我还记得我出国前的最后一个学期,15岁的我和同学一起坐在学校的露天“礼堂”里,周围都是人,每个人提着自己的椅子,望过去黑压压的一片。演讲者的脸在近视的我眼中连个点都不是。那时候,每个人摩肩接踵。没有哪一个人是认真在听演讲的,起码我是这样觉得的。有的人在做作业,有的人拿着宝典在背古诗词,我只是在庆幸可以有个可以冷风嗖嗖、闹哄哄的地方。也许是出生于每个人讲话都特别大声的小乡镇的特点,拥挤给我安全感。挤在一起,让我觉得连时间流过的空隙也变得窄了一些。

那时的演讲人貌似是科学界很有名的一个人,老爷爷。说自己会讲英语和俄语,但我只听得出他连中文都是讲的不标准不好听的。那时候还有报社的人站在台边拍照,这也是我知道为什么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不是学校报社,是地方报社,省报社。他们不只有照相机还有摄影机。那时候已经暗暗决定出国留学的我 全然记不得他讲了什么,只记得他说,“你们很幸运,因为你们没有出国留学。” 我当时在学校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读古诗词能读得我心潮澎湃,最喜欢躺在我家书房冰冷的木凳上看书读杂志。我觉得自己确实很幸运,可又是我对语文的喜爱和我的年少轻狂让我对他说的话不屑一顾,甚至有些鄙夷。“那你自己为甚出国留学,说着一口俄语和英语 还在这里炫耀?” 也是归于我的语文的热爱 让我有一种想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浪漫情怀。但是我不想垂垂老矣再去观光客般的看看,我想在我青春的时候被这个世界抱在怀里,我想被揉进她的心里。我庆幸自己在中国出生成长,但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的孩子。

在美国我经历了很多,好的不好的。我知道 其实这个世界就不是简单的,我幸运的是我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冲动”。那种一股脑的没有理由的热血 也是我让自己熬过无数次困境的动力。我想象着自己“成功”的那一天,我幻想着到时候我和别人说着当时我经历的这些酸溜溜的故事。

出国后,我有了个怀旧的习惯。我喜欢看老剧,我爱我家 武林外传 家有儿女 蜡笔小新。我发现我身边很多留学生和我一样,看着只有十多年的小学生才看到电视剧和动画片。严重的时候,我会开着剧睡觉。我喜欢闹哄哄的感觉。而有的地方 只对家人和自己敞开。

过年因为时差再也不看春晚了。想去看的时候扫一眼留言 再也没有激情去一个人熬完这几个小时的春晚。五年没摸过红包上那或光滑或粗糙的质感,一踏踏把它们压在枕头底下,睡前拿出来一遍遍数了。兴起时就在群里面抢几个微信红包。

我变成了世界的孩子,有了说不同语言的朋友,说实话,却很孤单。

最近我又开始一遍遍看零几年的春晚。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每一届春晚都是和家人守着看完的。我还记得那时候 离春晚开始还很早我们家就把电视开着,声音特别大,整个屋子都闹哄哄的。贪玩的我有时候会顾着玩电脑,春晚开始时,我爸或我妈就会在客厅大喊“春晚开始啦!还不出来看!”不管情愿不情愿,我们一家会在电视面前安安稳稳地坐几个小时,直到把屁股都坐热。有时会来几个串门的人,桌上摆的都是嗑完的瓜子壳和拆开的糖果纸。我记不得当时我家用的是什么灯,百分之八十是白织灯。但我每次回忆起这些画面时,它们在我脑海中都是橘黄色的。

我是在外留学五年的留学生。我陷入了一个怪圈,我不想回国,但我特别想回家。

 第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zhuyafang 发表于 2021-3-20 16:40:5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十多年前提溜着两个32公斤的箱子背着一把小提琴提,坐着维珍航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下飞机后既是我的学长也是我从小玩到大的family friend来接我,他比我大一岁,也早我一年来到这个国家,我俩就坐着火车从伦敦希斯罗机场抵达了剑桥。抵达的时候剑桥已经是夜晚,他把我送到学校后,我就被学校管理人员送到了住宿的地点。住宿点有一对和蔼的爷爷奶奶,与我简单交流之后,就留我自己休息了。
说实话,现在我仔细回想,我真的不记得我第二天是怎么去的学校、怎么知道的路线了,但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个住宿地址,在多年后,虽然屋主早已换人,我每次回剑桥,还是会去那里看看。我在搬离那个住处之后,仍有持续给奶奶写信,后来得知爷爷去世,奶奶做了白内障手术,信中手写的字也因为视力不佳而变得歪歪扭扭。直到最后一次联络奶奶,爷爷奶奶的儿子给我回的信,说奶奶也已经去世,感谢我一直以来的联络。真的好想念当时照顾我的他们。
奶奶的回信
 第5张图片 刚开学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情就是学习评级和开银行账户。
学习评级的时候,有各个科目的试题,我记得我连蒙带猜的做着一道数学题(主要是字不认识),边上一个华人男生问我:“诶,这道题算什么呀?”我回答说:“我觉得应该就是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他问我:“周长是什么啊?”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为什么会有中国人都要上大学了不知道周长是什么?但我还是耐心地跟他解释应该就是四个边的长度相加。在那之后的两个星期,我才知道,他是个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父母是华人所以会说中文罢了,突然就明白他不解“周长”是什么的原因了。
开银行账户就更搞笑了,当时各家银行都来学校摆个摊子,可以直接在学校里开户,很是方便。我也不认识英国别的银行,就觉得HSBC汇丰还算是听过,于是乎就很快找摊位填了一张单子交了上去。结果一周后,寄到家的银行卡是一家叫Natwest银行的,我就有点蒙圈,再回去看我填的申请单,确实是Natwest的…...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在汇丰银行的摊子上,填了Natwest的申请表。
现在想来,我留学生涯的开始,完全就是蒙的啊!但是体验上来说,我真的是很开心的,虽然现在很多事情记忆都很模糊了,但依然记得没有父母每天逼着写作业和课外补课,下课了就和小伙伴相约串门的那份喜悦;记得在当年剑桥还没有正宗中餐,偶尔和小伙伴打电话用英文点一次chinese takeaway(是的,摊主不会说中文);记得在mill road上去港人超市买出前一丁,现在来留学的小伙伴应该很难想象那时候方便面只能买到出前一丁吧;记得当年拿着一个我爸淘汰下来的三星滑盖手机,用Lebara的电话卡给家里打电话(当年好像就是Lebara的国际电话费最便宜了吧,印象中是4p一分钟打回中国,但我爸妈要从国内座机给我拨电话要一两块钱一分钟),是的,那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跟家里的交流还是用真实的电话啊,偶尔周末用电脑Skype一下,那是奢侈呀!哈哈~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体会最深的还是遇到任何事情,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怎么自己解决,不懂就上网搜索解决办法,自己真的解决不了,就寻求朋友的帮忙。事情在发生的当下绝不会是想到和父母哭诉,一般父母知道的时候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在外真的是靠朋友,特别是在异国他乡,父母家人不可能一张火车票来帮你的时候,交到两三个有事时能互相帮忙的好友真的很重要。
一人在外留学,孤独肯定有,但希望现在即将要出国留学的你或是已经在国外的你也能交到一两个知心好友,在外的小伙伴疫情之下一定要stay sa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颐世倾心外交 发表于 2021-3-20 16:41:11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布朗大学 许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
就读专业相关体验

作为一个在北美留学了7年的老阿姨,我穿梭于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在这里可以给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推荐一下三个完全不同的专业和学校就读感想。
 第7张图片 在pwc去中国各地出差,一个月20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在酒店上或者高处拿单反拍一张照片。
    本科UCSD
Major: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Minor: Psychology / Management
我本科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当时入学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读biology的决心,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大理工学校的理科学生。
在美国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基础学科的专业在大一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原因则有两个:
第一是普遍在参加完美国大学申请并在拿到offer之后,还没开始留学生活的我们开始了一段非常长的假期,假期漫漫同时也不能去打扰还没有高考的高三同学,于是那段时间,基本上所有的留学生都会选择考AP或者A-LEVEL的选择。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AP 和 A-LEVEL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在我那个久远的年代大家还是普遍选择了AP Test。
所谓AP test在美国高中的意义有一点像是大学预科学科,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将基础理科作为自己的入学专业的话,AP test的数学统计化学物理经济学都可以考虑一下。
AP的总体难度并不难,相当于美国大一很多课程的难度,所以如果你完成了AP考试,并且拿到3分以上的成绩(不同的大学可能有不同标准,3分为及格分数,5分则是A的标准)可以在入学的时候向学校申请transfer credit,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跳级”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打算,所以大一的时候往往大家的课程表是很松的,有些学生比较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就会开始上大二的课程,比如说我;
而另外一些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话,一般会体验不同学院的介绍课程,以便在大二下学期决定自己的major。
不同于AP test, A-Level 的整体难度会更大一点,考试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所拓展,同时涉及到的科目也会更多。
A-LEVEL的好处就在这是一门全球都认证,可以四处换学分的考试,并且如果大家对自己有更加高的要求,希望在大学一开始就可以上到后面honor的课程的话,A-LEVEL的难度和学习范围会让大家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所以我自己其实当时确定是去美国,也没有想很多,默默地就考了AP的math,chem,physics,biology,stats这五门考试,然后入学的时候,根据专业要求就成功跳过了数学,化学和物理的基础课要求。
在这里强调一下,其实基础课程不跳过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也有见过同专业的朋友一门课都没有跳过默默读完了所有的基础课,这样做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初来乍到,其实我们的英文水平说好不好说差不差,足够生活,但是当你选择了一门基础科学作为专业的时候,很多时候教授万一带一点口音上课还是会时常懵逼。
特别是,当时我们生物系的词汇要求都是那种你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的词,每一个词都还能长达20多个以上的字母时,课程的难度就变成了语言难度。
所以一旦你选择了高阶课程和大二大三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时候,GPA就变成了非常难维持的事情,相比之下,基础课程更容易维持一个高GPA,然后让你有更多的缓冲时间可以进入后期学习。
 第8张图片 NEW YORK 最有名的sleep no more,五小时狂奔,真的,麦克白到最后才看懂,不过很特别!!!
生物学,大多数都是在记忆,是真正的理科当中的文科。
基本上所有的人体生物,细胞生物,动物生物,神经生物,你都在背原理,单词。所以作为生物学生我们的考试周是非常非常非常累的,当时时常是一个同学在final week早上八九点去library占位子,其他人陆续赶到,然后陆陆续续奋战到凌晨。
我们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拿一个白色的板子,开始默写各种生物反应的过程。几个人手舞足蹈,各种编段子,真的是能想的方法都想出来了。
其次如果你的兴趣点是healthcare,虽然你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数学物理上,但是这项专业对于化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当时开始上organic   chemistry的时候还挑战了自己一把,选择了20个人的honor课程,导致一开始完全听不懂,不理解,midterm怒拿全班倒数第一。当然后来就是狂刷题,和我美国的小伙伴日夜泡在图书馆里谈论各种官能团的特性,又在final的时候怒拿A+,后来就变成了同专业中的“化学小天才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想强调的就是,读生物化学,或者其他的基础理科型专业真的很苦很苦很苦。
我们不像cs或者ee那种专业又project要写,但是所有的压力基本都在考试上。也就是一考定一门课,所以考试周真的到处都能看见生物学生,无论是学人体的还是学神经学的,各种熬夜和咆哮。
当然生物学考试中还有一处最难的就是所谓,病例分析诊断。所有美国大学的教授在本科的时候,对待biological专业的学生都像是对待pre-med的学生一样(当然我也是qualified   pre-med录取的,但真的太苦了),所以他们的卷子时常喜欢出的和真实病例一模一样,或者直接拿真是的案例过来当作我们的考试题目。要判断一个病人是什么情况,可能因素,还有后续治疗,这种题目大概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令人头秃的题目了,一写错还可能被教授说成是不负责的未来医生。
当然我们专业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做实验。大多数的生物学生到了大三都必须要找一个实验室开始自己的实验生涯。
我开始的比较早,在大二就开始了,但是当时找的实验室也不是很好,第一是我自己其实还什么都不会,第二也的确是那个教授的实验室不是很适合我。
但是大三开始我就阴差阳错地换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室,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一下这个实验室,叫做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作为实验机构,在biochemistry和organic chemistry的世界排名实际都是第一名,但是因为它过于高冷,每年只招收个位数的人数,所以不参与一切大学排名。
好的吹嘘完我的实验室之后,就要说一下本专业最苦但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了。
记住,基础科学在美国大学GPA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那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千万学生都想要要的就是发表paper了!
没错一篇一等级别的专业paper,如果你是第一作者或者是共同作者,基本上可以把你送进同方向同专业的名校。
我就是有幸在老板和PhD的各种提携下发表了nature的文章,然后后面大学的申请变得简单了很多。但是那段日子是非常惨的。
基本开始做实验了,你一天八个小时都是在实验室待着的,毕竟你需要培养细胞,分析数据,等待实验完成,同时最辛苦的事情莫过于,细胞什么时候需要你了你就需要什么时候出现在实验室,无论白天黑夜。
所以当时整整一年我没有时间外出旅行,更不要说是回国看爸妈了,每天早上就去实验室上班,中途怒开车飞回学校上课,一下课又马上飞回实验室,到晚上七八点再回图书馆完成作业,凌晨一两点回家睡觉,这种生活我持续过了一年半。
总体来说就是,忙,充实,很累,但是做出成绩来又真的很开心。
实验室是一个帮助你确定未来研究方向,或者再进一步说,帮助你确认一下你是不是真的适合做实验的地方。在实验室里面你会真正体会到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种感受还是非常美妙的。
 第9张图片 UCSD学校旁边的海滩!!是不是很美,当时的学习环境真的是一级棒
    研究生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ajor: Computational Biology
大家可能会有点奇怪为什么我从一个生物狗就变成了一个码农狗,这个问题可能等你预约我后我和你絮絮叨唠,但是结局就是,我在本科三年多毕业之后去了全美压力排名第二名的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就读的专业虽然还是和生物有一定的关系吧,但是因为隶属于世界著名(压力大的)SCS底下,我也成功变成了一只每天打码八小时以上的cs狗。
有一说一,CMU是真的压力很大,课程很难,但是同时教育质量很高,特别是在各种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上,一学期你能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别的学校一年你才能学到的。
在cmu最著名的一个帖子就是,有人问,到“到final了请问哪里我能去安静地哭一哭?“。
当时我们的课程安排基本上就是基础编程,算法科学,到后期的machine learning, c programming, deep learning, automation, visual computation等等,基本上现在市面上你能听到的关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最高级的课程都在cmu有提供。
我的专业其实也就是主要在用这些计算机技巧解决很多的生物问题,例如基因排序,蛋白质结构等等。每一节课的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基本上一节课一周你需要花20个小时在复习和写作业上面。
有一些课程没有考试,但是要求你final做一个大的project出来,这时候你一般都会有几个组员和你一起讨论,其实也就是你和你的资源要么在Gate,俗称我们的计算机工厂,或者学校的library,hunt进行通宵达旦的讨论和学习。
我们专业的设置中有一部分是需要自己去调控的,比如自己觉得自己在某些地方有缺失的话,就可以选择相对的selective课程去补课,当然这个数量也是有限的,每学期一节。
我当时就是从数学开始补,果然本科没有好好学的,研究生都是要补回来的。
总之cmu给所有人的感受就是课程压力很大,我们当时很多课的final一考就是4,5个小时手写code,然后个别课程为了激励你好好读书,会把作业提交的时间和成绩公布并且排名,当然都是有昵称的,但当时就会感觉压力很大。
不过,在这之后,我真的觉得自己别说编程水平吧,就打字速度都快了很多,哈哈哈哈哈。所以还是学有所值的。
 第10张图片 CMU有茅以升先生的雕塑哦,还是中文的哦,非常自豪了
    研究生2: Brown University
Major: PRIME
好吧,然后我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大家一直说的最快乐的IVY School, Brown!
此时此刻我正坐在我们学校的science library里面冻的瑟瑟发抖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神奇的专业和这个传说“要划船进来的神秘的常青藤”。
我就读的专业简称叫做PRIME,其实我自己也忘记了它的全称是什么,哈哈哈,但是其实就是一个加速MBA的项目。也就是说MBA做什么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从finance,economy,econometrics,consulting,management,是的基本就是金融民工需要的东西我们都要学习。
班级非常小只有20个人左右,大家的背景普遍是理工科,也有少量的金融学背景的。
PRIME在我们这一届改革了,于是变得非常selective,我也没想到进来之后遇到了一群大佬。
专业的课程分为两学期,每学期四节课,三节必修课和一节选修课,选修课必要要从理工科专业当中选取。
必修课呢,要么就是在做business case study要么就在用各种你不知道的软件制作着project manager要做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学business的可能都在划水,当然我一开始入学的时候也是那么认为的,还以为自己来度假,没想到又赶上一年改革期。
本专业还是属于stem范围,所以其实课程一点都不轻松。每周都要写assignment,每周都要看100页的reading,了解各种现实生活中的case,观察股市变化,看各种公司不仅仅是大型企业也包括很多startup的财报和新闻,然后往往都是要就这些数据和资讯,给出我们之后自己的plan,然后就要在各种人面前做presentation。
非常考验你的交流能力和勇气了。这是一个非常多元,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说有点杂的项目。
你不仅仅阅读速度要快,理解力要快,对数学感觉敏感,要会编程,还要时刻保持微笑。但也是一个可以帮助你快速成长的项目吧,晚上还要开会的我坚强地笑着。
 第11张图片 在brown的上学日常
校园生活体验

    UCSD
好吧可能是因为我在加州待了四年,所以我一直坚称自己是Cali,我爱Cali.
UCSD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建校于1960s吧,所以要说整个学校的建筑风格呢其实就是没有什么主要风格,很现代。
我们拥有六个不同的学院,学院不是根据专业所分的,而是当时有谁投资或者捐赠或者用来纪念。
每个学院有不同的毕业要求,在申请的时候学校也会问你想要去哪个学院,不过你的生活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啦,除了写作课不同,其余的其实基本差不多。
六个学院会要求大一新生在第一年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面,六个学院分开,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吐槽一下,有些学院学校的住宿就很好,有些学院就很sucks,但是住宿费还是一样的。如果有同学对住宿非常在意可以来具体问我,其实各个学院中间也是可以调整的。
不过大一和所有人生活在一起的经历还是让我很快地融入了当地,并且很适应美国的生活。当然大二你就可以搬出去啦!所以大一就当成是磨练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六个学院还有一个让大家比较容易吐槽的地方就是,食堂不一样,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菜色可以说是非常不一样了。有些食堂由于太过于难吃,导致我们翻山越岭(我们学校非常非常大,是uc系统中最大的学校)也要爬去另外一个食堂吃饭。
这时候有些人就要问了,为什么要在食堂吃呢,因为大衣住学校你是要交meal plan的,除非你选择一学期结束去小商店把锅铲这些都买了否则你是永远用不完自己当时存的钱的。
当然你还有别的选择,就是去student center吃饭,其实现在看看当时student center的选择真的很多了,从墨西哥菜到日料,除了不是很正宗,还要自己花钱,但是比起之后我经历的学校,真的是非常方便了。
 第12张图片 本科周末大家一起做饭
UCSD的fraternity和sorority不是很多,运动队伍也不是很多,所以相比较UCLA的每年都要和USC打橄榄球赛,或者会有一些NBA明星回学校表演比赛,或者说是UCB每年和Stanford名誉战争,我们真的是实名羡慕但是又很无奈了。
不过我们有游泳比赛!!还有赛艇!!毕竟我们叫做Triton 除了海可能也没啥别的了。
但是学校内部的club文化还是可以的,每个不同的international group会有自己的活动在不同的节日,中国人当然是春节啦,然后日本会有樱花节之类的,校园内的文化氛围和包容度还是很高的,至少在我就读的时间里面没有遭遇任何歧视事件。
不过请记住我们不是social school(甚至大家开玩笑的时候会说UCSD的全称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ocially Dead),所以想要party hard的话可能就不是很好的选择了。
但是学校每年还是会有sun god节,类似于电音节,那个时候大家都会很high,然后教授都会提前一两天放假,所以其实还是算有一点的吧哈哈。
因为学校太大了,所以很多人都是用滑板上下学的,当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过很酷就对了。
我作为运动细胞没有特别好的人,还是一直选择双腿。
当然学校内部也会提供shuttle从每一个不同的学院把学生放到其他学院去,如果你的课程是back to back的,那你可以下载一个calendar然后默默关注一下shuttle情况了。
图书馆在周五和周六都是下午六点关门,其他时间除了个别楼层是24小时的,其他在晚上12点都会关门,当然final week另说。
 第13张图片 本科最常见的,在家里part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的话,说实话我是真的没有非常喜欢他们的校园文化。
首先和我本科学校非常不同的是,它学校非常小然后基本上没有什么club可以参加,唯独有的可能就是大一新生的一两个fraternity和sorority吧。
毕竟cmu内部大家忙于学业和找工作,可能没什么心情和时间去参加别的事情。
CMU内部的设施比较新,充分满足了各路码农在各个地方打码的需求,到处都是座位和插头,十分方便你随时打盹然后再起来工作了。
大多数的地方刷卡进去就是可以24小时待着的所以安全性也很高。
唯一值得让人疯狂吐槽的点就是,买食物和咖啡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每天都是靠着中国餐厅中午和晚饭时间开来的餐车救命的,一顿8,9刀还是挺划算的并且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哦。
CMU也有一年一度的carnival活动,但是比较像游乐园,然后设施好多都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搭建,不过可能在那么繁忙的时候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第14张图片 哈哈哈我在cmu无聊的时候自己画画做了一个小画室丰富生活。
    Brown University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Brown。
Brown首先真的很小很小很小,但同时建筑又非常好看!终于完成了我想要去一个欧洲古堡式建筑学校的梦想。
校园气氛非常好了,每年开学的时候都会有各路club在main green上拉人进入,只要你能想到的主题基本上都有club,我甚至看见了摔跤俱乐部直接在草地上上演了摔跤,日本剑道俱乐部直接在教室门口开始比赛的。
学校大家的学习气氛也相对比较chill,熬夜的人很少,除了final week,基本上都处在一个working study life的balance当中。
你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和教授聊天,聊天内容可以是之后的发展,也可以随便谈天说地。
当然brown因为学校比较古老,再加上我们在新英格兰这一个中国人不是很多的地方,饮食就是没那么好了。中餐馆很少,学校里面吧能吃的就几家店,学校食堂传说是你吃了一次就会后悔的地方,所以我基本上就只在engineer department里面买咖啡和水果,生活朴实而简单。
但是小村庄就很适合学习了,没有太多外界感染,brown的文化包容度也很高,很容易就可以交到朋友,校友资源其实也很不错(我们真的除了艾玛,还有别的校友的),学校也相对比较有钱,设置也比较完备,可以给你提供到你想要的基本上所有东西了。
 第15张图片 我在brown的group work,这的确是在上课没错了
校外生活体验

校外生活体验就有很多了,我觉得之后我可以单独写一篇关于北美生活的介绍帖子。
租房,搬家,考驾照,买车,办ssn,卖车,办工作,办保险,所有这一切其实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的。
大致说一下就是住在学校很方便,虽然可能要和别人share一些东西,设备没那么新,价格高一点以外,你基本自己不需要负责任何东西。
但是人总是要走向社会的!于是你总有一天要搬去校外,开始自己去IKEA买家具,搬家具,装家具,安排自己的水电费网费,处理各种合同。
 第16张图片 搬家真的是太苦了。。。全部要自己打包。
这里和大家简单说一点就是,如果你在加州,也就是西部,请一定要买车。
买车的门道有很多学问,之后会慢慢喝大家说,但是买车真的会让你的生活方便很多,同时成本其实会很低。
但是如果你在东部的话,基本上uber 和lyft就可以解决你所有需求,东部城市分布相对较为密集,所以你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时间和金钱,打车都比开车要方便。再加上买车要买保险,还要付停车位,找停车位,在东部买车看起来就不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第17张图片 著名的trump大厦啦,也在芝加哥。
关于很多人关心的驾照问题,相信我,作为一个驾照考了三次才考到,中途被警察阿姨拿走驾照导致驾照过期,啥都没有又重新在新的周补办了的我,绝对可以给你提供专业全方位的介绍,当然这里对付dmv恐怕又是一万字的内容哈哈哈,所以在此省略。
当然校外生活的另一方面就是旅游啦!!
此处建议,大家旅行的时候,如果你初来乍到,不要随便在airbnb上定房子,有时候真的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大型酒店安全性更加好,不该省钱的地方不要省,以免造成大麻烦。
 第18张图片 芝加哥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真的强推,非常喜欢芝加哥,除了天气
求职经验

最后,让我简单说一下我的求职经验。
我的本科是一个研究员,其实算是从本科开始就有了一点工作经验。
在我的研究所中我是有正式title和工资的assistant,这一点可能和很多别的本科生在实验室的不太一样,没错,我是正式面试了好几轮,实习适用之后录取的。
但是其中也有一定运气成分吧,但重要的事情就是,其实对于本科生而言找实验室并不难,老板都希望可以有几个免费劳动力帮他们洗器皿,但是你要从一个不是contract signed的人员到一个正式员工,这中间就需要你和老板还有整个实验室搞好关系。
请主动提出自己希望有正式合同的要求,没有老板会主动给你钱的,机会都是自己抓住的。
 第19张图片 我在实验室处理的蛋白质结构数据,熬夜到天亮
我后面的一些职场经验,其实也是从一个小白开始。
职业方向确认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千万不要心急,当你大致确认完方向的时候,除了目标公司,请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和余地,广撒网多捕鱼。
一定一定把心态摆平,因为相信我,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最开始就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一次两次跌倒爬起来之后(其实是无数次)才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不要将就也不要随便放弃。
 第20张图片 离开德勤工作的时候拍了一下大门,在德勤咨询工作了一年左右。
关于cs进大厂的故事,如果大家很明确自己想要去FLAG的话,leetCode请刷至少两次,大厂主要讲究你的tech技术,所以练习打码和算法真本事才是重点。
相比较而言consulting或者venture capital或者其他的finance工作,往往只需要你基础的data背景(大多数可以进去学习的),但是他们很看重你的problem solving logic和你的communication能力。
如果目标是这些的同学,可能在大学期间,注意一下在大公司intern的机会,还有就是不要小瞧了和教授对话的机会。
教授都是一个领域最聪明的一批人,你能忽悠的了他,还有谁你忽悠不了的呢:)
 第21张图片 在brown的同学闺蜜合照
导师背景
目前就读于Brown University, 18岁之前就来美留学。
拥有三次不同的申请经历,涵盖了完全不同的领域申请,有paper有startup公司有大公司实习,有DIY申请也有咨询过导师协助申请。
学习方向涵盖基础科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人体生物,犯罪心理学,统计学,宏观微观经济,公司财政,公司管理学,计算机工程,算法工程。
申请结果收到Columbia university三个项目全录取,Yale,duke, UPenn, CMU, Brown合计十多所学校的录取,同一时间收到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PHD.
所有录取项目分别得到数量级不同的奖学金。
目前收到几家consulting公司的offer。
拥有丰富的申请和工作经历。
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洲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我亦有泪 发表于 2021-3-20 16:41:27 | 只看该作者
 
坐标悉尼 两年留学刚毕业 正在gap工作一年后计划明年读phd。
第一感觉是自在,什么都是新鲜的。因为留学前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辐射圈,留学算是第一次独立生活吧。自己做饭,叫同学来家里吃,上学时间自由(考试周除外 那时候还是会要死要活的,除了恐惧没有任何情绪)上学以外的时间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想几点起几点起,想蹦迪就蹦迪,想喝酒就喝酒,没有门禁,没有道德约束,没有人觉得你怎样怎样就是坏女孩了。只要你自己觉得ojbk,那就是ojbk。无用社交就推掉,在家整体不说话也没人说你摆臭脸。如果有独立卫浴就更好了,洗完澡忘带衣服也不怕,裸着就裸着吧。没有对象也不着急,反正大家都没有,有人约吃饭就去,没人约就自己去晒晒太阳喝喝咖啡,悉尼海滩这么多博物馆这么多cafe和bar这么多,单身主义万岁。
就这么一直乐呵呵的,觉得留学真好啊,半年后突然有一天,和往常一样开了酒看剧,喝的正开心看了一眼镜子中的自己:一个脸红红的穿着睡衣头发乱七八糟的胖子对着镜子正在傻笑。可能就是一瞬间,突然就哭了。那种哭的感觉很奇怪,就像笑出眼泪一样,一个是哭自己为什么胖这么快阿mmp,另一个是哭到底有没有人知道我真的很开心啊。在租的公寓里,所有家具都是极简且轻的,通通透露着流浪者的气息。行李箱就在视野可见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租期即将结束。双人床,两个枕头,睡觉的时候只有我和一只毛绒兔子。这种时候也无法打电话给父母,打了说什么呢?我长胖了我好绝望啊?微信名单滑着,却谁也无法点开。那一瞬间,真是被孤独彻头彻尾的打倒了。然而一点都无能为力。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大城市,社交圈很多都是随着你的活动轨迹变化的。作为学生你的社交来源都是同学,且不是高中一起上厕所的那种同学,都只是一面之交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成长背景不用,能合得来说上几句的少之又少。而在一起大家都是寻开心,你又怎好意思开口将负面情绪示人?又或者,无论你好歹 who cares?
这样情绪与悉尼的雨季一起断断续续地持续着,直到夏天来时才略微有好转。


再后来便是有一天突然就坦然了,就是买茶具时就算打折也只买一个杯子加茶壶的坦然;周五一人买酒回家被sales调侃就自我嘲讽两句的坦然;一个人去也愿意海边晒太阳看书或者去cafe吃brunch的坦然,看到国内同学结婚生小孩了也开心的点赞的坦然。饿了就吃,胖就减肥,要考试就学,想恋爱就去撩汉。国外的生活就是这样好山好水好孤独,甚至不仅仅是国外,成人的世界就是孤独的,你接受不接受它都是这样。与其哭着不接受,还不如享受你能享受的。
目前状况还是单身,刚刚硕士毕业,找到了工作能够自立,学了做咖啡调鸡尾酒,煎牛排技术一流对红酒有鉴赏能力,每周五天坐办公室周末做室外活动去海边或者徒步,下雨就在家呆着打扫卫生看书看电影听歌。体验了国外工作生活后还是觉得读phd比较适合我,只有学习才会让我觉得生活每天还是在有变化的(其实明明自己是个学渣)。正在和长辈介绍的一个phd交往,有些心动却又摸不清对方心思,似乎互相有好感又似乎谁都不肯多往前走一点。
扯远了。anyway,一人留学的体验,大概就是你总要接受一个事实:这辈子总有那么一个阶段,你有的只有自己。运气好点是一个阶段,运气不好 那就是一辈子了。能笑的时候就笑吧,毕竟要哭的时候多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11020300 发表于 2021-3-20 16:41:4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去的是非亚洲文化为主的国家,那最大的体验是“孤独”。
在一个以白人文化为主的国家,亚裔真的很难融入。横隔两个地域的,是彼此的文化,语言。其中,语言是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惯性的中文思维只能让你在和外籍友人的课业内容游刃有余,一旦牵涉到私底下的生活,你会发现你的语言实在不足,这时候会感到挫败感。
如果住在学校宿舍还好,你能交到身份和你一样也是“独自一人留学”的其它国家好友(通常母语不只是英文,更多的是其他外语国家)。万一你费用紧张,只能大一就租学校外面的房子,每天上完课回到家就烦恼今天吃什么,肉类还够吗。面对着买好的肉类,看着手机的下厨房食谱,却不知道怎么处理食材,只能自己google或者微信语音妈妈,这时候会非常想念家乡的一切,同时会不自觉对比中学和大学的生活。
自己在外面住宿,没有参加社团,大部分的结果是交际圈窄。有些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往往会有些抑郁倾向。同时也会很想说中文,看到一个亚裔长相的人会主动上前聊天,然后得知她是从小在那个国家长大的香港人,不会说中文。
上课也是一个人走去上学,路上看到什么新鲜事,第一反应是找个人分享,结果却发现无人诉说,只能自己拍下来放去instagram story给中学时的朋友看。
很多人羡慕留学生,但只有留学生身边的好朋友知道,“他过得真的很幸苦”
所以请对你身边的留学生友好些,假期时找个时间见面聊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1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