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有没有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复制链接]
69873 20
吉泽玉绪K 发表于 2021-4-10 10:37:5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逻辑学在生活中能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有时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不讲逻辑?


上一篇:如何评价 22 岁 MIT 博士生曹原获评 Nature 2018 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居榜单首位?
下一篇:如何看待留学生日报洗稿波士顿圆脸批评LexBurner?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闹市求静 发表于 2021-4-10 10:38:1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逻辑思维能力只是基础

如果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在思维模式这条路上,可以说还没有入门,它就像造房子用的「砖瓦」,如果砖瓦的质量不行,你是造不出摩天大楼的,就算碰巧造出来了,也会是个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的!
那如果你已经能够锻造出坚实耐用的砖瓦后,下一步,该如何建造摩天大楼呢?
如果把逻辑思维比作是一维的线性思维,那么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考方式有两种:
    二维/三维的结构化思维:用立体视角,360°观测一件事的全貌,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四维的系统性思维:一种加入了时间轴的动态思考,除了能拆解问题的当下,还能预测到它的过去与未来...
这里,我先来说一下「结构化思维」

请你花10秒钟的时间,记住以下的20个数字: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好,我们再来试一组数字,还是花10秒钟来记住它: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其实这2组的20个数字是一样的,但是不是觉得第二组一下子就记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第二组数据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有2个规律:
    太多的信息记不住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口若悬河的和你讲了半天,他说的每个字你都听得懂,然而组合在一起,你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内容没有逻辑,语句没有重点,就像刚才那一串杂乱的数字...
听他说话时间一长,你甚至开始头疼,变得焦躁,心里骂到:“你TM到底想说什么...?”
你别觉得听着难受,讲的人,他自己也许更难受!
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页的PPT,但就是讲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思维没有结构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有很多,却杂乱无章,就像是衣橱里的一堆没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缠绕,互相堆砌在一起。
 第5张图片 当有人问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衣服吗?
    “嗯....我有很多衣服(想法)...”能详细点说吗?“我有一条蓝裤子,一条橘黄色裙子,一件白衬衫,还有件灰白条纹衬衫,一条牛仔裤,一条蓝色竖条纹的裤子,还有顶黑色的帽子,哦对了,还有一条蓝色裤子(这个刚才好像说过了)…”¥#%@#¥%@… 你到底有些啥?“我刚才说的都是我有的啊…”
语言是思维的传声筒

如果你的思维没有经过整理,就会像这堆乱糟糟的衣服,你拥有他们,却无法理解他们!
自己看着难受,别人听着难懂!
那怎么办?如何让思维变得既全面又有序呢?


你需要结构化思维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像是把衣橱里的这些衣服,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比如按季节分类,按穿着场合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等等..
 第6张图片 这时候,别人再问你:你有些什么衣服呢?
你回答:我一共有208件装备,分为:
    夏季、春秋季、冬季三大类;每个季节的衣服又分为工作装、休闲装、宴会装、运动装四大系列;其中,休闲装里有田园、淑女、简约三种风格;每种风格的衣服,拥有深色、浅色各3套搭配;另外配了4双运动鞋,5双皮鞋,6双休闲鞋,7个包包,8顶帽子来应对不同需要..
是不是听着清楚多了?


并且,当你需要使用这些整理好的衣服时,也会变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个party,那么你不需要再从所有的衣服里翻来覆去的寻找,一件件试穿...
而是直接在已经分类好的衣橱中,找到宴会装区域,从里面拿起一套适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的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个,就称之为「结构化思维」
 第7张图片 学会结构化的思维,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能够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线下门店,生意突然下滑,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说...
 第8张图片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再比如,你们公司近期要举办一场大型的相亲活动,你是项目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召开项目工作会议,老板请你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表达...
 第9张图片 是不是感觉整个表达逻辑非常的有序,层次分明?
除了表达和思考,结构化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问你:过去一年,你都学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回答...
 第10张图片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呢?
好,说了那么多结构化思维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能力呢?
接下来,我就带你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说起,帮助你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有一天,你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在路上游荡,汽车突然停下,发生哄哄的巨响,无法行驶,怎么办?
是哪里出了问题?轮胎?轴承?发动机?油箱?还是有只猫在车里作怪?
一辆汽车,拥有上万个零件,当你发现汽车的行驶功能出现故障时,如果你不是专业修汽车的,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个零件可能出了问题,你能想到的也是这上万零件里的一小部分...
 第11张图片 那怎么办?
你一通乱试后,最终无果,只得叫来拖车,将汽车送入了修理厂...
师傅一看,说:小问题,你稍等片刻…
然后咔咔咔,不到一局王者荣耀的时间,就把车给修好了!
为什么能那么快?
不是有上万个零件吗?
如果逐个检查一遍,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啊,这还不算更换和维修的时间!
师傅为什么能那么快?
因为:结构!
在维修师傅的眼中,汽车并不是由上万个零件拼接而成的,而是「结构化」的:
 第12张图片
    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局部到整体,快速判断可能导致问题的所有区域。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混乱到有序,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块整组的排查。有了结构,师傅就能由复杂到简单,将大问题切成多个小问题逐个击破。


透过结构看世界,你就拥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关键就在于「结构」二字,如果你能找到复杂问题背后的结构,就能像修车师傅那样,将问题化繁为简,变成若干个小问题,从而更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一个问题结构化呢?


☆ 结构化思考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的,找到分解角度

所谓的结构化,是不是就是把问题拆散、切碎,然后再分类汇总就行了?
比如刚才整理衣服的的例子、汽车零件的例子,就是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根据小零件的属性,进行了分类汇总。
真的是这样吗?
并没有那么简单...
将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要素」,再将一个个「要素」组合成的结构,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
    比如刚才的汽车零件,你也可以把它们按材质分类,方便垃圾回收;或者按生产零件的厂家分类,方便返厂维修;或者按头部、身体、四肢的构造分类,就能组合成一个大黄蜂….
 第13张图片 同样的要素,组合成不同的结构,就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因此,结构化思维,并不是简单的做个分类汇总,而是分解后,以什么方式组合,要达成什么目的?
所以,我们得在问题分解之前,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进行拆解与结构化。比如说,对于一个项目:
    如果目标是分析进度:那就按时间进度,过程阶段来分解;如果目标是分析成本:那就按工作项来分解;如果目标是分析客户:那就按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来分解。


第二步:按MECE原则,组成结构

确定了分解目的,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搭建结构了,先说一种最基本的结构形态:金字塔结构。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认目标问题,再根据分解的目的,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下再放入对应的不同要素,这样逐层分解,最终的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结构。
 第14张图片 并且,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必须牢固,不能少一块砖,也不能多一块砖,不然整个结构就会垮塌,这个就称为MECE原则。
什么是MECE原则?
MECE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
 第15张图片 比如,你把衣服分类为:
    春秋季服饰职业套装
这个就有重叠的部分:有些衣服既是职业装,也是春秋季服饰;
 第16张图片 也有遗漏的部分:夏天穿的休闲服应该归到哪一类?
 第17张图片 那么,什么才是不重叠,不遗漏,符合MECE原则的呢?
你可以按季节分:春秋装,冬装,夏装。
 第18张图片 除了这3类之外,没有其他季节了,这个就是「不遗漏」;春秋的衣服差不多,所以归为一类,夏天的衣服,春秋冬穿不了;冬天的衣服,也不能归类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里,因此「不重叠」,符合MECE原则。
是不是有点听晕了?
不着急,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问题: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构建金字塔结构:


✏️ 方式 1:自上而下「使用演绎法」设计结构。

要完成100万的业绩,关键是客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类别进行划分,对不同客户类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完成业绩。
根据MECE原则我们发现,客户无非来源于三类:
    陌生的新客户;正在跟进中的准客户;已经购买过的老客户;
因此,我们可以在金字塔的第一层,划分为:新客户、跟进中的客户、老客户这三类。
 第19张图片 这样一划分,大致的思路已经清楚了:
    开拓更多获取新客户的渠道;提高跟进中客户的付款转化率;促进老客户的复购;


根据这个策略,我们再继续往每个子分类中添加要素,比如:
    在新客户下,添加可拓展的新渠道列表;在准客户下,添加促销方案;在老客户下,添加老客户回访计划等等...
如此这般,一层层演化细分,最终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其中,第一层的分类最重要,它决定了你整个结构的整体功能。
不过,这个分解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你在运用的过程中,得根据实际问题,找到对问题的解决最直接有效切分方式,比如:
    侧重于分而治之的,可以按空间维度进行分类:新客户、跟进中客户、老客户;或者业务A、业务B、业务C;侧重于进度把控的,可以按时间维度进行分类: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侧重于战略聚焦的,可以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机构客户、普通客户;侧重于目标达成的,可以按演绎逻辑进行分类: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 方式 2自下而上「使用归纳法」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演绎法的好处是效率高,可以很快速的就把问题结构化。
可是,这种方式有个前提,就是你得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快速找到恰当的分解角度,或者大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构可以直接使用,比如:销售额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如果没有现成的结构,或者找不到分解的角度怎么办?
你可以尝试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的提炼结构。具体怎么做?


1. 针对问题目标,穷尽所有能想到的内容
我们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
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然后你需要开始头脑风暴,把能想到的所有相关信息,不管是建议方法、关键人物、还是重要事项、截止时间等等...总之,只要和问题相关,有多少写多少,完全穷尽。
你也可以找来一些帮手,把大伙儿关在会议室里一起讨论,运用群体智慧,通过各种唇枪舌战,各种奇思妙想,将想法、建议、点子铺满整个白板...
 第20张图片 头脑风暴结束,你发现真的是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果然是人多智商低.....
是不是看着很头大?
还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别急,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


2. 用归纳法中的「求同、求异、剩余法」对内容进行分组
注:关于归纳法这几个方法可以回看上节课的内容。


在分组过程中,你需要对内容进行一些增减修补,比如:
    把一些有明显上下层次关系的先连接起来,看起来比较方便;把同一分组中明显缺少的项目补上,比如客户分类中缺少「老客户」这一类;再把一些重复的内容删除,不恰当的内容进行修正;
经过一番调整,凌乱的内容很快被分成了5个大组:渠道、获客方法、产品活动、客户分类、沟通方式,这里的分组名称不要求太精确,因为后期可能还需要调整。
 第21张图片 是不是感觉整体结构清晰很多了?
不过,这5类之间的逻辑,看上去还是比较混乱,内容之间也不MECE,而且也不是金字塔结构…
怎么办?
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


3. 梳理逻辑层次,构建金字塔结构
接着,你需要开始梳理这5组的逻辑关系。我们发现,「客户分类」这个组和其他几组明显不同,渠道、获客方式、沟通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的不同的拉新、促销的手段。
因此,我们把客户分类这组拎出来,作为金字塔的上一层,把渠道、获客方法、沟通方式,根据客户的类别不同,重新组合,放在金字塔的下层。
在调整的过程中,继续修改归类错误,结构不MECE的部分,比如:
    「客户分类」中目前的内容是: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机构客户。而机构客户和其他三类有重叠部分,不符合MECE原则,应剔除;之前的类别命名不精确,其实应该分为「渠道、营销」这2部分,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渠道对应不同的营销方式;头脑风暴时只考虑了新客户的渠道,没有考虑准客户和老客户的渠道,要补上...
 第22张图片 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又清晰很多了?
咦?「产品活动」去哪了?
不管是新客户、准客户还是老客户,我们采取的产品活动都是同一个,因此可以把产品活动放在他们的上方,作为金字塔的顶端,这也因此成为了本次3个月业绩冲刺的核心活动。
 第23张图片 现在是不是看到金字塔结构了?


✏️ 第三步:调整结构,给出方案

目前这个方案看上去还不太完善,因为内容基本都是通过头脑风暴得来的,比较零碎,但是结构已经出来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先检查整个结构是否MECE,逻辑层次是否有混淆的部分,调整一下。然后,根据这个结构,再往里面继续增减要素,不断完善整个方案。
注:篇幅原因,就不再继续做深一步的完善工作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


最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个金字塔结构,给出未来3个月业绩冲刺的完整方案了:
 第24张图片 你看,这样一步步梳理,我们就从一堆凌乱、没有规则的想法中,提炼出了一套有结构,有逻辑,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力量!
不过,结构化思维的过程,就是将问题分解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吗?
当然不是。
金字塔结构只是结构化思维中最基本的一种形态,是结构化思维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带你进入结构化思维的进阶技巧...


☆ 结构化思维的进阶技巧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化思维,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整体,分解成多个小部分来逐个分析,让思维可以细致又不失整体;也可以将零碎的信息分类归档,组合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让思考可以发散又井然有序。
但是,整个过程既要头脑风暴穷尽想法,又得不断调整逻辑找出恰当的结构,还需要每一层都符合MECE原则...
这样下来,耗时就会比较长。而且,万一有些该考虑的部分,因为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没有出现,后来也没想到,导致缺少一整个思考维度,怎么办?
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可以让你把问题快速结构化,又保证每一步都符合MECE原则呢?
下面,我就给你说一下结构化思维中的进阶技巧:平面切割法


什么是平面切割法?

你拿出一张白纸放在面前,想象在白纸上即将填满的内容,将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案。
 第25张图片 然后怎么办?
念个咒语,答案就会自动出现?
当然不是。
你需要拿起一支笔,开始对这个完整的方案,用横、竖线进行切割。只要你画的线是贯穿、封闭的,那么切出来的结构一定是MECE的。
 第26张图片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肯定是无遗漏的;用线条把彼此分开,一定是相互独立不重叠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个线怎么画?
当然不能随便画,就像我们中国的汉字,一共有10万个左右,每个字都不一样,但所有的汉字,都是通过「点、横、竖、撇、捺、折、弯、钩」这八个基本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切割平面的线也一样,也有两个基本手法,所有的结构都来源于这两个手法的单独或组合使用:


平面切割的基本手法

第一个画线手法: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彼此对立,加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比如:有无、是非、黑白、阴阳、虚实、因果….
 第27张图片 因此,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件事情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我们就能用一条线,将他们彼此分开,组合成一个对立统一体,而他们两者也一定是MECE的。


比如,你们公司最近想招募新员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招聘策略?
然后我们就开始思考,这张白纸上就是你所要面对的所有招募对象,是否可以用两分法,将他们分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呢?
我们想到了一个要素:能力。
我们可以把他们先分成:能力强、能力弱的两类,彼此对立,结合在一起又是统一的整体,符合MECE。
 第28张图片 不过这个分类还是太宽泛,还有没有能组成对立统一体的其他要素?
我们又想到了第二个要素:态度。
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态度好、态度差这两类,彼此对立,又能融合统一。
可是,纸上已经被切割成能力强弱的两部分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横向再画一条线,把纸切成上下两部分,上面的代表态度好,下面的代表态度差。
这样,纸张就被我们切成了一个二维四象限,4个部分彼此MECE,面试者也因此被我们分成了四类,他们分别是:
    能力强/态度好能力强/态度差能力弱/态度差能力弱/态度好
 第29张图片 有了这个结构,我们就能很方便的制定出对应的招聘策略了:
 第30张图片
注:结构化思考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至于分析完之后又应该如何给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还得看你的背景知识量,上面这个案例省略了具体策略的制定过程,有心的同学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


当然,遇到问题,你不用每次都自己切割
有一些已经成熟的模型,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切分方法之上的,你可以根据问题,直接拿现成的结构模型使用,不要自己重新发明轮子。


比如,基于两分法的管理理论:
 第31张图片 比如,将两次两分法,组合成一个二维四象限的各种管理理论:
 第32张图片 当然,还可以找到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都是基于MECE原则,使用了两分法切割出来的结构模型,非常好用。学会了这个切割方法后,你自己也能原创出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构,说不定还能出本书啥的。


第二个画线手法:三分法

三分法,就是在二分法的中间添加一个「过渡」的状态,让分类变的更加的细致,也避免非此即彼的绝对论断。比如:
    黑、、白;好、一般、差;事前、事中、事后;陌生客户、准客户、老客户;
你也能将两个三分法,组合成一个九宫格,比如:
 第33张图片 通用电气矩阵,就是把波士顿矩阵的二分法改成了三分法的变形,分析结构变得更加的细致,战略选择也更加的精准。
不过,三分法带来结构更细致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构的更加复杂,很多人看到这个九宫格就已经蒙圈了。因此,当你还没有熟练掌握结构化思维的前提下,如无必要,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三分法。


结合这两种画线技巧,你可以设计出更复杂的结构模型

比如,让你思维更缜密的「5W2H结构」
 第34张图片 比如,让你快速理清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画布」
 第35张图片 比如,让你能全面分析企业发展问题的「麦肯锡7S」
 第36张图片 也许,你曾经看到过这些结构模型,也学习过他们的含义,以及使用方法。而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是否能看到他们是如何被一步步切割出来的呢?
如果你能看到这些结构的演化过程,你是否对他们的理解和使用又更深了一个层次?
作为思考题,课后你可以自己试着拿张纸推演一遍


回到前面头脑风暴的案例

我们试着用平面切割法,看看可以把刚才这个问题切成什么样的结构:
问题: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100万销售业绩?


1.用两分法,找到第一条切割线

客户?产品?活动方案?营销?渠道?
好像这些都不太适合,要么范围太小,无法包含所有相关的信息;要么无法切分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那应该怎么切?
通过思考后发现,要完成100万销售业绩,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思考,无非就分为公司的外部因素和公司的内部因素,这既包含了所有的相关要素,又对立统一。
因此,我们第一条线可以先把结构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这两部分。
 第37张图片 继续用两分法、三分法切割结构。


2.第二条线怎么画?

要完成100万销售,无非就2个环节:
    把产品生产出来;把产品卖掉;
因此,第二条线可以是「生产与销售」这对对立统一体。
切割后,出现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彼此符合MECE原则。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这4部分进行重新命名:
 第38张图片
    外部销售问题:那就是「营销渠道」的问题外部生产问题:那就是「市场需求」的问题内部销售问题:那就是「销售团队」的问题内部生产问题:那就是「产品设计与供应链」的问题
3.然后,再看一下每个部分是否还可以继续切割:

比如,在「营销渠道」这个分类中,不同的用户类别适用于不同的渠道和营销方式,因此,可以用三分法,切成:新客户、准客户、老客户三类;再横向切成营销和渠道两部分;
 第39张图片 比如,在「销售团队」这个分类中,使用X-Y结构,设置业绩目标,施加外部压力;设置业务奖励,提供内在激励;
 第40张图片 比如,在「市场需求」这个分类中,用两分法,切分为用户需求和市场热点,用于搜集信息,协助设计部门做出更受欢迎的产品或者活动;
 第41张图片 比如,在「产品设计/供应」这个分类中,用两分法,切分为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针对用户的需求和未来这3个月可能出现的销售高峰,调整产品设计,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等…
 第42张图片
如果说,前面金字塔结构是一名业务主管的视角,那么当你通过平面切割,你便拥有了CEO的全局视野。
除了看到前面金字塔结构中的所有和营销相关的内容,你还能看到之前未考虑到的公司内部视角和产品生产视角:
 第43张图片
    有了这个结构,你就可以从用户需求、市场热点的部分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然后,用这些信息指导你的产品设计,活动设置,优化产品供应链;接着,设定销售团队的业绩目标,制定团队的激励方案;最后,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销售渠道,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
通过平面切割来进行结构化思维,你的整个解决方案,将变得更加的完整和系统!


还没结束...

当方案开始执行,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市场反馈,视图中右下角的「市场需求」部分的信息就会被更新;
这将进一步帮助你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以满足市场的增长;
紧接着,调整团队业绩目标,优化激励方案;
然后,继续改善渠道的营销方式…
随后,又进入下一波优化循环,如此往复...
 第44张图片 你有没有发现,整个方案动起来了!

它不再是固定的方案,在纸上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调整、自我演化的!这种加入了时间轴的动态思考,将我们的思维从三维上升到了四维,进化到了另一种方式...
这就是问题分析的究极奥义:系统性思维


不过,篇幅有限,如果你对这种思维方式感兴趣,欢迎移步阅读我的专栏第20课:
注:今天这篇内容只是专栏中的一篇文章,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没看过之前的内容,建议从第一篇开始阅读。
已经有6000多万小伙伴看过这个专栏了,内容是免费的哦,我们专栏见~


❤️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点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关注我和专栏, 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第一时间阅读我专栏的最新课程。
谢谢你的支持!
 第45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酥什么 发表于 2021-4-10 10:39:03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最底层的思维方式其实只有4种:发散思维、水平思维、收敛思维和系统思维。(所谓的逻辑思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某一具体的思考方式)


其它各种什么互联网思维、营销思维、产品思维等,其实都是具体的策略方法而已,就如同“孙子兵法”里的36计一样。(如果你看到最后的话,会发现我们有一个职场群,群是免费的,但是谢绝广告和r干扰)


第一种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天马行空,四处发散的一种思维模式,你胡思乱想时的状态基本就是发散思维。


所谓思维导图、创新思维、发散联想等等都属于发散思维。


比如当我们用发散思维来考虑“两年赚100W”这个问题时,我们的思考出来的内容可能是这样的:


 第91张图片

第二种收敛思维,是一种类似漩涡,将四周零散的点聚焦起来的思维方式,归纳和演绎是收敛思考仅有的两种思考方式。提及比较多的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等等就属于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对于上面“两年赚100W”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收敛思维对发散思维思考出来的内容举行聚拢:


 第92张图片

第三种水平思维,是指从多个方面看待同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一件事情,我们既要看到好的地方,又要看到不好的地方,这就是水平思维的一种典型方式。6顶思考帽、批判性思维、逆向思考等等其实都属于水平思维。


水平思维强调的天马行空的思考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弱联系,它可以对收敛思维的强联系进行很好的补充。


比如“打工收入”中,既然我们可以写文章赚稿费,那是不是也可以开抖音赚广告费、开滴滴、做代驾呢?有了以上内容的补充,你的思路就又会开阔开阔一些了:


 第93张图片

第四种是系统思维。上面“两年赚100W”的思考示例,采用的就是系统思维的思考方式,在它构建框架的过程中其实涵盖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水平思维”中的所有思考方法,因此你可以理解系统思维完全包含了这三种思维。


那么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思维呢?


系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并且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即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构成元素、更要考虑元素之间的联系。


例如,房子系统就是由屋顶、四壁和地板组成的,但是仅仅识别出这6个元素是构不成一间房子的,你至少还需要清楚这6个元素之间的联系——屋顶在最上面呈现出一个伞状、四壁作为长方体的四边在屋顶下面支撑、地板是长方体的底。
 第94张图片 最简单的房子系统的“框架”


系统思维的特点主要是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综合性、动态性。但是除动态性外,无论是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还是综合性,其实都是基于“框架”(比如房子框架是由屋顶、四壁和地板组成的)产生的,而动态性则是通过框架构成元素之间联系的动态变化体现的。


所以系统思维其实就是选择、改善或构建“框架”,以用于更快速、更全面、更深入地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


这也是我在《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中将它简化为,系统思维就是用“框架”来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的原因。


如果你想深入地了解系统思维的话,推荐3本书给你:
第一本:《系统之美》
 第95张图片

不论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理。只有理解了系统的各种行为特征,我们才能顺势而为,正确地引领系统产生持续的变革,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上。


这本书就是一本循序渐进的系统思考入门指南,也是认识动态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


第二本:《创建系统学》
 第96张图片 强烈推荐!钱老的这本书阅读人数实在太少了。


关于系统学的研究,这本书不知道比中信出版社引进的那些国外书好多少倍!!


读完这本书那你会发现,系统思维是如何贯穿在哲学、科学、技术、军事,甚至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钦佩于钱老先生作为上一辈科学家代表的深厚功力!


内容从系统工程、讲到各种系统理论,再到系统学、哲学,而且举的例子覆盖4个层面,融会贯通。


哲学层面从中国古代哲学一直讲到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讲了系统思维如何从经验到哲学,再从哲学到科学。内容还涵盖物理学最新的超弦理论、宏巨系统,并且还有社会主义社会系统应用的思考。


第三本:《系统思考》
 第97张图片

系统思维的这三本建议按顺序看,第一本入门、第二本建立完整体系、第三本再复习应用。


-------
我们有一个职场思维、职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社群,深入探讨更多人际沟通相关的心得。


群是免费的,但是谢绝广告和水聊。这个是企业微信号,添加起来会复杂些,你如果能够添加成功的话,就说明很棒哦。微信号15012848645,添加方式可以参考下面的截图
(因为个人微信号有被添加人数的限制,前段时间有不少想进群的朋友都没有添加上,所以就换成了企业号)


 第9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皮甲可 发表于 2021-4-10 10:39:39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问题要「看本质」。
在我们咨询公司,高手一出马,其实十分钟内,就能看出对方公司问题。剩下让我们这些虾兵蟹将做大量调研,更多是确认这些结论。
这好比有些老医生,一伸手就知道你身体有什么毛病。剩下抽血、拍片,很多时候也只是验证了判断。
「看本质」这项绝技,肯定是真实存在的。
哪怕我只有两三成功力,但在 2017 年开始写作,开始一年思考 100 个问题,这也足够让我纯靠「思考」这个手艺就能混口饭了。
顺便也把其中 36 个问题,出了本畅销书。
我就尝试把我每次思考问题的核心核心套路,用一篇文章分享出来。
5 分钟你就看完整个原理,10 分钟就能知道怎么操作。
但就像极致的武功,如《辟邪剑谱》是需要挥刀自宫,独孤九剑需要极致天赋。
这套看本质的方法,也有致命缺陷。很可能导致你就算知道它简单易懂,但就是不用。
01「看本质」 的绝技是什么?

首先,为了展现这套绝技超高武力值。我用自杀式的态度,提出两个人生最难的问题作为分析:
· 为什么多数人挣不了什么钱,但有些人却能挣很多钱?
· 孩子太难教育了,怎么办?
这好比一开始就树立两个终极大 Boss,东方不败或西毒欧阳锋。看你能不能稍加修炼,就能击垮他们。
这需要你回答:
· 「挣钱」的本质是什么?
·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很难,对吧?但大象放冰箱还记得,三步就可以搞定。
而我想分享的「看本质」的全套核心也就三步:
1、找支点
2、立杠杆
3、看边界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翘起地球。
每分析一个案例,后来我每写一篇文章,必定会思考这三个步。
这门绝技,正是「杠杆法则」。
02  找支点

什么叫找支点?
当年我们咨询公司也有一句口号:要想法力无边,一定找到支点。
「支点」,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恒定不变的点。
「挣钱」永远不变的点是什么?
画个图你就明白了:
 第107张图片
左边是赚不了太多钱的情况,越往右是能赚更多钱的情况。
普通人不是挣不了大钱,而是往往有机会挣大钱时,承受不住其中巨大的风险。
比如我让你现在给我的投 50 万,20 年后说不定能赚 20 亿。你砸锅卖铁,钱是能拿出来的,但你肯定不会投我。因为风险为 99.99%。
但是穿越会 1995 年,有个叫马云的年轻人让你这样投他,你毫不犹豫就会投过去。
因为你是穿越去的,清楚未来一切信息,确定可以赚大钱。
当然,由于提供对方需求,马云也是确实给大家满足很多需求。
所以(风险-需求),其实可以得出四个象限:
 第108张图片
因为你是创业的,清楚未来一切信息,确定可以赚大钱。
所以,赚钱稳定不变的点,就是「跑到高风险领域,然后通过信息降低其风险的不确定性。」
看看这个聪明人是不是就是选择最右上角那个想象。
1994 年,一个年轻人在一张纸巾上,写下了消费电商中,永恒不变的三个点:
· 顾客永远想买到最便宜的商品
· 想要对商品无限选择
· 在购买过程的顶级体验
这个人你认识他,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
「教育」中永恒不变的点是什么?
让小孩拥有更高成绩,去更好的学校吗?
这真不一定。
北大经济学家何帆在《变量》一书中,讲了一个留守儿童学校的故事。
那就是四川省广元市的一个偏远村落的范家小学。
国内 99% 的学校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但由于升学对于偏远的范家小学是奢侈的,反而让老师还是学生都卸下了包袱。
孩子们经常组织去山上采蘑菇、拾柴火、参观附近水电站、询问各村老人调查童谣的出处、跟着老草药先生认识草药...
几乎所有范家小学的孩子,都是一群自信、乐观、阳光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都不差。
他们也许没有像城里孩子那样的起跑线,但不妨碍他们长到后拥有独立人格,敢于担当,并敢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的支点,其实下面四样: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段良」 发表于 2021-4-10 10:40:14 | 只看该作者
 
复盘思维。
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自我迭代更新的能力,复盘思维就是在强调你的迭代更新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所以知识框架是不一样的。而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外界的知识会和你本身的知识产生融合,你融合得越多,你结构体系就越大。
自然而然,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厉害。
所以我们常说:学习能改变命运。说透一点,就是你不断地迭代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啊。
 第111张图片 1
「人谁无错」,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每人都应该有试错成本的思维,怕犯错永远都做不了大事。但是,我们不能每次做错事情的时候,都拿「人谁无错」来当挡箭牌。那这样「人谁无错」反而是大家非常讨厌的一句话。
「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就像一念天堂和一念地狱,到底是由谁决定着的呢?
是你是否有反思的能力。
在我第一次听复盘这两个字的时候,我认为复盘就是反思。的确,你可以先这么认为,但包括且不限于。
如果这件事情是成功的,复盘会让你有迁移的能力。从0到1的复盘,在下次新项目启动,迁移能力能让我们迅速复制发展起来。
三流赚钱产品,二流赚钱靠服务,一流赚钱靠模式,你想做大,就得靠商业模式。
如果这件事情是失败的,复盘会让你下次不再犯错。犯错成本不高,但再犯成本是致命的。互联网上有句话:你永远都赚不了你认知外的钱。我觉得不够精准,因为你会遇上风口。但我觉得可以改成:
你要是连错在哪都不知道,哪怕你遇上了风口,你都会被摔死。
复盘思维允许你犯错,每次犯错都是宝贵的经验。但复盘思维不会让你再错,再错是没人可怜的。
 第112张图片 2
关于北辰青年,知乎账号的故事。
半年前,我还在为公司负责公众号领域,公司知乎的账号还处于0阶段,只有几十个粉丝。我发现知乎完全可以作为公司的新阵地,因为知乎聚集了大量青年人群体,符合我们北辰青年的服务对象。于是我向老板提出,我要做公司的知乎机构号。
刚开始是兴致勃勃的,以为自己一两个月就能成为知乎小v。但现实却痛痛地打了我一脸,北辰的账号,第一个月只涨了200个粉丝。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做得最重要的决定,除了是在外报课学习,请教同行,最重要的就是做了大量的复盘。
我拆解了大量的千赞优秀回答,看看他们的答题思路和写作框架是怎么样的。同时每天我都抽出半小时复盘总结,到底我和他差距在哪里,以及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这篇回答是否能给读者赋能?
后来,我终于有一篇回答上了千赞了!
按照以往的行为习惯,我肯定会点份全家桶,开着空调,盖着棉被,独自一人享受碳酸饮料的快乐,薯条汉堡汉的脆爽。但那一刻,我没有这样做。
因为公司当时正履行复盘的行动文化。
我沉下心来,思考回答为什么破千赞,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拐点。我不停地反问自己,为什么这篇回答爆了?我是不是能够复制?以后是不是也按照这样的答法,写作思路?
后来的后来,也感谢大家的厚爱,这个账号我已经有4万的粉丝量了。同时我还在公司做了实习生分享演说,教大家怎么复盘。
通过复盘的沉淀,让我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3张图片 3
究竟怎么去做复盘?
复盘的关键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践。知道不等于做到,能做到你才能真正学到。
但我们发现很多人会把复盘误以为是写日记或者是写总结,其实都不是。复盘的真正魅力一定是自我迭代更新的能力,来看我为你准备的五大复盘规则。
 第114张图片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代表你内心是非常渴望学习,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目前的环境。我希望你花上一秒的时间为本文点个赞,因为你的点赞行为系统会推送更多类似选题给你。同时我这篇回答也是花了2天的时间整理出来,你认真看完并坚持练习,你一定会收获到你想要的结果!
①回顾目标
回顾你今天要复盘的事项,要从0到1,真实的发生情况。在回顾之前,其实你要先定一个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项目的时候,都要先设立好目标。有了目标,就能在接下来的第二步骤,去评估到底你是否成功完成任务。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我们发现,大部分成功的人士,他们都会定制好自己的目标,无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往目标的结果作为导向。
如果一开始没定目标,那就重新梳理你的目标。
②评估结果
用目标作为基准,用量化的形式,打分评估自己今天完成的任务是否满意。
比如今天的目标是是5点前要写完一篇稿件发给领导,但最终发稿件的时间是6点。如果要对该行为进行打分,10分满分我会打6分。
因为我没有按时间要求完成目标,其次我在写的过程思路还是不太清晰,所以耽误了交稿时间。在评估结果的时候,一定要有这样的目标,目标是作为评估结果的锚点,逐条的去进行。
所以目标设定越详细越好,当然,你在评估结果的时候,也会反推上一步,知道下一次应该怎么让复盘做得更好。
③分析原因
一定要还原事情发生的过程,一定要是真实性。当然,在分析的时候避免不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没关系,我们接纳自己发出来的声音。主观和客观都非常重要,记录下来。
通过事情的真实性回顾,加上主观和客观的分析,我们就要找到寻找关键要素。这关键要素是推动整件事情的发展,同时也是阻碍整件事情的发展。
关键词先标记出来,这是需要多次讨论的要点。
④总结经验
分析完原因后,我们的总结经验就更像是对未来的指导。
我一直强调的是,复盘的核心能力就是自我迭代更新的能力,所以总结经验就是犯错亦或是成功的要素。
我们可以每次复盘的时候用一个文件档,总结经验的时候用另外一个文件档。每次我们翻看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的时候,可以先看总结经验文档。再找出最原始的复盘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下次再犯错,亦或是下次可以成功复制案例。
⑤下一步行动
这一步是复盘区分于写日记、写总结的最大区别。
很多人记载一件事情,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记的阶段。所有的知识,一定是运用到,才能算为自己所服务,复盘也是一样。任何不指向下一步的行动的复盘,都毫无意义价值。
比如很多人上台演讲会紧张,在自我复盘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可以给自己来一个口诀,也是一些关于演讲培训的技巧。每次上台之前,都默念一遍:我一上台,我就兴奋,我一拿起麦克风,我就张开手。
经过自我暗示的调整,每次都反复练习,肌肉记忆就会让你摆脱紧张感。
下一步行动就是找到问题后,下达明确的指令。而这种指令习惯的养成,就是加强自己迭代更新的能力。
 第115张图片 万物皆可盘。
其实每次复盘都是更新自己的框架性思维,也是深度思考的自我对话。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复盘一步步去养成的。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于《论语》,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是最好的进步方式。
纯手工码子,这篇回答我花了2天的时间整理,可以说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秘密武器,也是我收获最大的技能!希望你能花上一秒的时间为本文点个赞,顺带在mark一下。相信我,只要你坚持练习,一定能收获到你想要的结果!
同时也希望你能关注@北辰青年 ,北辰青年未来大学希望为青年人建立一所无边界的、线上下融合的大学,去帮助每一个青年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加油,在未来我们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爱我河源99 发表于 2021-4-10 10:41:07 | 只看该作者
 
超验思维



逻辑思维是经验世界的最高级模式,毋庸置疑。
但说到底,它毕竟是经验主义的,打败它的唯一可能是超越经验世界。
判定高级与否,首先要有维度,最实际的维度就是两个:
1.易操作

2.效用大



操作性即是否适合人类大脑特性,
有效性即看思维是否更能达到目的。




那思维的目的是什么呢?
认识事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改造事物。
先说逻辑思维。



理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逻辑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高级形式。


它依赖“关系”而生,先进行概念界定,然后通过“关系”把孤立、混乱的事物进行整合和梳理,组织到一起,形成大脑容易接受的结构,以便于认识和存储事物。


 第121张图片

 第122张图片 结构可能是线性的、发散的,甚至是网状的、金字塔型的、多维的......
但无论采取什么结构,无论正反向,其核心都是中间的连接---关系。   
高票谈的什么“结构化思维”,还有什么“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说到底还是逻辑思维,具体表现形式而已,把概念越玩越窄了
“关系式”可以被重复操作,便形成了“经验”;当经验可以从特殊性上升到一般性,在不同的事物群中进行迁移并用的时候,经验就变成了“规律”


逻辑思维以“关系”为生命,因为如果没有“关系”,便不能将事物联结起来,更不能顺着“关系”从已知探索未知。(这里的未知指可以通过经验规律认识但暂时没有认识)
关系,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命门。



优点体现在操作维度上。
不得不说,逻辑思维,是最适合人类大脑的,起码最适合大部分人大脑。
(其实说反了,正因为人类更喜欢这种模式,才开发了这种模式,物质在前)
人类大脑极度依赖规则,对不确定性本能恐慌,而逻辑思维以“关系”为抓手,更容易把握。
“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是马克思描述的“人类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此言不虚。


逻辑思维的典型性大佬-牛顿

对宏观、低速的经验世界的“关系”认知极快,把握非常到位,从苹果落地即可推演地心引力,举一反千、触类旁通,只要事物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迁移是瞬间的事,但一旦超越了宏观、低速世界,到了什么时空啊、量子啊的超验世界,便捉襟见肘、茫然失措。
因为没有关系搭桥,纵有天生神力也是有劲使不出(逻辑思维的核心是“关系”,而不是“逻辑”,模糊的、不确定的、暂时无法定义的、超越逻辑的“关系”都包含在内,理解这点非常重要)。路再难走也没事,但必须要有路。
我个人认为牛顿去搞神学,并不是迷信,而是看到了自己在超验的局限性,试图进行突破。奈何局限就是局限,连突破都被局限,到底还是没有挣脱经验世界的思维方式。
操作性说完,再说效用。



是否存在一种思维可以比逻辑思维更有效地认识事物呢?
有的。



可正因为它太高级了,你我抓不住它,更也不能主动使用它,甚至无法描述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暂时是无意义的。
但它确实存在。

不妨这样想:

既然逻辑思维依赖关系而生,那么它的有效范围就受“关系”约束:
1.“关系”必须存在;
2.“关系”可以被现有的知识认识


但是,当“关系”超过了经验认知方法,请问如何到达未知的彼岸?

答案是:先过去。

(只是现象描述,因为我也不知道大佬怎么过去的)
比马克思描述的“认识飞跃”还要厉害,飞跃尚有轨迹可言。
这种思维不依赖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抽象化,而是在抽象的维度上超越经验,并先于经验,直接认识真理。


更玄乎的说是:
是先到达未来,

然后才知道怎么到的。

或许,
到达了未来,

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的。

 第123张图片 想想以下案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薛定谔的猫,
霍金的黑洞理论........


他们与牛顿以及达尔文依靠大量总结经验并进行抽象化是截然不同的,
可以不依赖“关系”直接跳跃,
虽然依然需要大量理性思维“助跑”
但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在无法认识关系的情况下直接过去的。
这就是“超验”

不是在“关系”的基础上演绎,
而是靠某种超验的东西直接到达,比如灵感、直觉。


超验思维的典型性大佬-爱因斯坦

这一类直觉思维是在超越人的感性经验的背景下运行的,我们将其称为“超验直觉”。超验直觉包括原始直觉以及它的各种衍生形态。它是一种非逻辑的(亦非形象的)思维方式,包容了多种具体思维形态,远不是灵感思维这一种具体形态可以囊括的。[1]


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从逻辑上来证明外在世界的存在,正如你不能从逻辑上证明我现在是在同你谈话,或者证明我是在这里一样。但是,你是知道我是在这里的,而且没有一个主观唯心论者能够使你相信同这相反的命题”[2]
他的思考方式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暂称为超验),他的成果实际正是他的超验世界和凡人经验世界的交集,不过冰山一角
比如洛伦兹变换,当其他大佬无法用经验思维解释它的时候,爱因斯坦就觉得很好解释。
似乎他提前知道了什么其他大佬不知道的一些东西(先到达了),而这些东西解释洛伦兹变换并不难。而洛伦兹变换也给他把相对论提出并完善出来的机会(让他思考自己知道了什么,并将其系统描述出来) 。洛伦兹变换对他来说更像是站在未来去解释过去。


而交集之外,还有更宏大的超验世界。

光电效应、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什么的真的很难拿经验思维去理解。“爱因斯坦奇迹”也仅仅是他思维导出的成果,至于他的思维本身,谁能理解?
 第124张图片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超验思维本身了。它的操作性比较差,或者说不太适合现阶段人类大脑。
人类的大脑基本是经验的,灵感、直觉的确存在,但无处可抓,都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思考基础上自行迸发出来的,可遇不可求,根本不在大脑的控制范围……厉害的确厉害,可你不能主动使用……极少数大佬可以主动使用,但无法普及,告诉你你也学不会。。。
至于在未来人类会不会再进化的强一点就不好说了。
其实也有人在这方面做过努力,比如冥想、内观等等试图突破经验思维获取灵感和能量的方式,但效果都不大好。我个人也认为完全误入歧途了,超验唯物论也是唯物的,超验直觉也不是幻觉。。。
不过不用灰心,毕竟,虽然人类目前不能进行主动超验,但大脑的确是可以超验的,起码是有先验基础的,哪怕智商12分的傻小子估计都产生过灵感吧。
结论:

1.逻辑思维是现阶段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2.存在比它更高级的思维形式,出现过,但极少,现阶段无法普及;
3.这种思维形式是超验的,可能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也可能根本不需要,至少逻辑思维不是关键;
4.超验的思维形式可能有很多种;
5.超验的思维形式暂时无法后天习得;
6.希望人类大脑依然在进化;
7.我写的这坨东西依旧是经验的......


PS
无意谈论爱因斯坦和牛顿的高低优劣,事实上爱因斯坦在逻辑思维上是远弱于牛顿的,这一点估计他自己也是承认的,学微积分时候他是感觉到了复杂,但数学对牛顿来说就没有障碍。只能说大脑各有天赋吧,牛顿是经验世界金字塔顶尖的高手,无可比肩;而爱因斯坦是超验世界的高手,根本就没有同行者,比无可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fairly 发表于 2021-4-10 10:41:45 | 只看该作者
 
谢邀,我个人认为,更为有效的思维,是第一性原理+元知识。
亚马逊的CEO杰夫·贝索斯曾说:“在未来十年什么将会发生改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在未来十年内,什么将保持不变?这第二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亚里士多德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关键判断: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一定有,而且只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理,它支配着整个系统中的所有因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底层规律。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找出第一性原理,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问题?
很遗憾,不是的。
如果在百度搜索“第一性原理”,我们会发现,它不是First principle,而是First principles,这个“s”正说明了它是一个复数。


 第129张图片

我们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系统。系统有层级之分,大系统由小系统组成,小系统又由更小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有它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比如,对亚马逊来说,它的第一性原理可能是——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物流。再比如,对光学世界来说,它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三原色。
因此,第一性原理能够支撑一个系统的全部要素,但任何的第一性原理,都有它的适用边界,只能针对每个特定的系统去分析。
那么,这些“第一性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一、决定个人能力的关键维度——思维深度

李善友最近出了一本《第一性原理》中,在书中,李善友指出:
“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
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中,增加再多的内容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只有提升思维模型的水平,才能让我们接纳更多高维的信息和知识。”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思维模型水平,就必须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培养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130张图片

李善友写道:某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往往来自这个系统之外。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突破、创新,正是因为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系统内部打转,小修小补,而对于系统的前提——系统之外的“第一性原理”视若无睹,在潜意识中固守着这个基石,即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脱系统,创造颠覆性的改变。
李善友在书中举例,“从众”心理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枷锁:因为当我们“服从”大多数观点时,也就默认了其他人所认同的前提条件,陷入了思维禁锢。


 第131张图片

打个比方,当父母们讨论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时:
可能会有人建议:增加孩子的练习量、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如果你也认同,其实就默认了“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关键在于孩子的学习时长够不够”的前提,这是一个低层次的小系统;(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呼吁家长们控制补课界限的文<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toutiao.com/i6923094914540929539/%3Fgroup_id%3D692309491454092953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寒暑假,不是“第三学期”:救救“空心”的孩子们》,两天时间内有500多位家长和我留言讨论,有支持有反对有疑惑,实际上我希望表达的,是家长们应该更积极地寻求高效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做“苦力”,搭上快乐的童年时光)
如果大家的建议是:通过学习笔记法、记忆法、思维导图法等方法来提高孩子成绩,那么默认前提就变成了“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关键在于学习方法是否高效”,系统上升了一个层次;
也有人可能会建议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毅力,甚至提升孩子的体能,从更深层次的“行为素质”入手,再把系统提升一级;
甚至,还会有人可能提出: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家长的自身影响力等环境纬度的意见,这又是更深入一层的思维,它的默认前提是“孩子的学习,不仅和孩子有关,也和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就又扩大了这个系统的涵盖范围,成为了更大的系统。
如果你参与讨论,你会有怎样的观点?


 第132张图片

是否具备“从根本上思考问题”的意识,就决定了你会直接“从众”,还是会有意识地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得到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
有人可能会问,我也希望学会用“第一性原理”深度思考,可是“第一性原理”具体到底是什么?我要怎么用?
让我们继续跟着李善友的讲述走下去。
二、哪些知识属于“第一性原理”——人类的元知识

“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最近一次引起全球各大媒体的关注,是源于伊隆·马斯克,这位被誉为现实版“钢铁侠”的超级企业家在接受TED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他说道,他最推崇的是“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他认为:“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到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其中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因此,从伊隆·马斯克的角度来看,物理学是产出“第一性原理”的关键学科。


 第133张图片

从“第一性原理”的百度百科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目前的解释和物理密不可分。


 第134张图片

然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更具有普世意义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李善友指出的,融合了“哲科思维”(哲学+科学)之后的“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在书中提到: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教授曾经列举过8条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除了物理学,还包括了其他几大关键领域,比如哲学领域中的原子论;数学领域中的欧式几何;生物学领域中的自然选择;经济学领域中“看不见的手”;政治学领域中“人人,生而平等”,表明“第一性原理”不仅存在于物理学,也广泛存在于各大基础学科。
而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查理·芒格更是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


 第135张图片

查理·芒格说,他热爱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学习,他搜集了100多种思维模型(其中非常重要的不超过10个),并且通过这些模型来制定他的“生态”投资策略。比如,他指出,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化学是四门最重要的硬科学,而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则是比较重要的软科学,这些重要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包括: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中的临界质量模型、工程学中的备份模型等,每个学科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当不同的几种思维模型组合起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更能产生极强的效果。
查理·芒格甚至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向你保证,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你已经是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那一个人了。”
那么,这么多的“第一性原理”,我们要怎么学?李善友提出:
“大多数人可能会产生顾虑,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么多的学科......
实际上,在每个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可能只占全部内容的5%,但它却代表着95%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掌握重要学科中这5%的重要理论,也就是人类的元知识。


 第136张图片

很多人问,为什么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所学的,都不是关键的元知识,而只是不断衍生出来的次级知识,这些细枝末节对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正如要盖高楼,没找到钢筋,只拼命找到了一堆又一堆的螺丝,再多的螺丝也无法直接替代钢筋的作用,反而把一片好好的空地堆成了垃圾场,正如我们不断往大脑里“塞”的各种“技能”一样。
那么,学习元知识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利用元知识,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把钢筋真正建成楼房?
三、构建思维体系的逻辑工具——“演绎法”

李善友在多年创业创新领域的研究中发现,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会发现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使用“归纳法”来认识世界。
比如,打雷后下雨了,第二次打雷后又下雨了,第三第四第五次后,我们就把“打雷”和“下雨”归纳成一种因果关系,以便于再下一次打雷时提前准备好雨伞。


 第137张图片

归纳法很直观而且常常是有效的,因此成为了人类的主流思考方式,然而,我们怎么能够保证我们归纳的结果,能够穷尽一切呢?
即便世界上有一亿只白天鹅,我们也不能说“天鹅就是白的”,因为,黑天鹅的发现,正说明了归纳法的局限性。
哲学家休谟更是指出:“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明显的事实是,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


 第138张图片

世界在不断变化,过去归纳的结果,根本无法被用作未来的依据。
当年,移动和电信的竞争极度白热化,却从未想过,最后败给了横空出世的微信语音。
因此,虽然归纳法常常有效,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阻碍,因为归纳法属于感性认知。
要构建深度思维体系,我们必须掌握一个关键的逻辑工具,那就是建立在理性逻辑上的——“演绎法”,这是一种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至下而上推导全过程的方法。
在埃隆·马斯克马传记中,他的一位下属曾说:
“对待任何事情,马斯克都持有一种全然相信的态度。他说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哪怕暂时还没有想到如何实现的路径。”


 第139张图片

无论是超级电池工厂,还是实际成本只有预估成本1/10的地下隧道,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发送和收回火箭,马斯克看似典型的多元化经营,实际上一直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来架构他的商业帝国。因为他始终在思考一个终极问题:这个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哪些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从这里出发,他至下而上,进入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空间探索这三个领域,并依次扔下了Paypal,Tesla Motors和SpaceX这三个重磅炸弹。
说了这么多,我想回到刚才关于如何提高孩子成绩的问题上(请原谅我的职业习惯),我认为,从任何单一的前提出发,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希望提高孩子的成绩,本质上是希望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让孩子脱颖而出,因此,真正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话,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步,帮助和引导孩子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去涉猎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建立自己的元知识体系;
第二步,帮助孩子刻意练习“演绎法”这种关键的思维习惯,让孩子具备从“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整体认知的颠覆性升级。
这一整个过程,才是解决孩子“成绩”背后的真正关键。


 第140张图片

 第141张图片 最后,借李善友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如果能找到不变的,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不变的事物上,其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与大家共勉。
欢迎留言和我讨论,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筱晨12 发表于 2021-4-10 10:42:33 | 只看该作者
 
有。作为品牌营销顾问人员,结构化思维才是核心竞争力。


先举个例子:拼多多凭什么能够成功
回答无非如下:
    “还不是因为拿到了腾讯的投资”“不就是裂变嘛,靠补贴吸引流量,早晚得挂...”“他们靠的不就是把山寨货卖给很low的人群吗”……
如果是各位看官来回答这个问题,又会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呢?
任何答案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回答或分析问题,并不是为了找到真相。而是为了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们时常会不自觉地陷入理所当然的“内在视角”。
那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你会“首先……其次……然后……再者……最后……”
“emmmm,很有道理……但是,你刚才第一点说的是啥来着?”

被称为中关村第一才女的 梁宁 是这么分析的:
What:产品背景
回顾这3年,拼多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点。
Who:目标人群
拼多多用户和商户分别是谁?它头2个月不靠广告积累出的1200万用户有什么特征?
Why:核心价值
为什么已经有了淘宝、京东以及各种团购,拼多多还能跑出来?它有什么差异化竞争优势
Where:使用场景
用户在什么场景下触发的购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转化、复购?
When:需求节点
拼多多爆发的时机是什么,这个机会意味着哪些红利?
How:如何验证
拼多多的数据如何,是否能够验证上述论点?
很显然,梁宁的回答就显得逻辑明了、结构清晰一些。

那么被称为“逻辑思客”的咨询顾问一般怎么思考问题的呢?
从宏观环境层面分析?从企业内外部情况分析?从竞争领域分析?从营销组合策略层面分析?从消费者购买心理过程角度分析?从优劣势分析?
例如这样:

 第155张图片 但是,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没有既定的框架时我们该如何思考?
给大家分享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结构化思维
找到一个套路:就是一些由前人大师总结出的、又经过一定实践考验的固定理论与方法。
用这个套路的方法答题:如:波特五力、波士顿矩阵、STP、4P、4C等等。他们遵循着“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即:各要素直接要保证不重不漏。
当我们找不到完全可以用的套路时可以进阶到“结构化思维·Pro”来思考:
找到一个合适的半套路:就是虽没有确切模型或理论,但却可以按照我们的常识、经验、知识对大的问题进行拆解。如:流程、层次、关系等。他们同样遵循着“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半套路的实施路径:常用的有:九宫格、六顶思考帽、鱼骨图、矩阵图、思维导图、因果关系图、5W2H等。

工具一:九宫格

 第156张图片 工具二:六顶思考帽
•人们在思考一件事情时,经常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既要关照事实,又要考虑其中的逻辑关系,还不能忽略感情因素,最终却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思考帽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思考逻辑混乱时,使人们做出正确决策。

 第157张图片 工具三:鱼骨图
•鱼骨图可以帮助人们理清问题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找出直指问题核心的解决方案。

 第158张图片 主因主要包括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
“人”指的是造成问题产生人为的因素有哪些;
“机”通俗一点就象战斗的武器,通指软、硬件条件对于事件的影响;
“料”就如武器所用的子弹,指基础的准备以及物料;
“法”与事件相关的方式与方法问题是否正确有效;
“环”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工具四:矩阵图
•矩阵图可以将问题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并从每个维度找出成对因素,排列成矩阵图。
•然后标出行和列中交叉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确定问题的关键点。

 第159张图片  第160张图片 工具五:思维导图。这个xmind大家已经经常在用了,此处不再阐述。
•思维导图将各级主题的联系用相互隶属或其他相关关系的层级图清晰展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应确定自己所选取的关键词或绘制的图像能被他人所理解。

工具六:因果关系图
•利用因果关系图思考是指列出问题产生的所有可能存在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最终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果关系图的基本步骤:
1.确定问题,并找出所有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列出来
2.分析每个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及各原因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箭头标出相互关系
3.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用着重号标出
4.结合问题本身和所有原因,重点分析用着重号标出的主要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切入点
5.在上一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161张图片
客观的来说,“结构化思维”也绝不是一种“包打天下”的思考力,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会严重限制我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但它也绝对是一种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能力,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学习、练习并终身使用的能力,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清晰的思路、逻辑的表达以及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受益终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燃冰冻炎 发表于 2021-4-10 10:42:49 | 只看该作者
 
从我上初中时,我爱上了电影,立志要当一名电影导演;二十年来,我一直在研究电影。一直在思考一些现象。例如,为什么以“狄仁杰”为主角、标题的电影电视剧会多达数十部[1][2]?
其实我对这个现象的关注,已经好几年了。我特意买了一套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来学习。
 第169张图片 可是看了之后,我就更迷惑了:因为目前已知的、已公映的大多数狄仁杰影视剧,都不是根据高罗佩的小说改编的。
也就是说,大多数有关狄仁杰的故事是原创的。
那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不直接改编高罗佩的小说,而要重新写新故事呢?
首先,从无到有当然更费劲了;其次,高罗佩已于1967年9月24日去世,作品超过了五十年保护期,现成的、免费的资源,为何不用呢?
如果我用惯性思维来想这件事,便是:人通常会选择更省力的方法。
反之,这件事之所以没有被多数人选择,则说明它要么不省力,要么不讨好。
但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狄仁杰影视剧这么多,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不去采取省力的方法。
所以我决定做表格;这是我常用的思维方式,归纳法。
通过对所有已知的狄仁杰影视剧的梳理,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挂名“狄仁杰”的这些故事,女一号都不是狄仁杰的妻子,而是武则天。这是少有的、女主角不是男主角的恋爱对象的电影。但“狄仁杰故事”里,却不乏男女爱情;而这个爱情故事,往往都不发生在狄仁杰身上。比如《神都龙王》里,爱情故事发生在杨颖演的妓女和异化成“龙王”的书生身上,跟我们的男一号没有任何关系,顶多就是一点倾慕、欣赏的意思;可是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又不可能存在爱情的关系,尤其在《四大天王》里,着重表现了李治对武后的痴心。
可见,狄仁杰故事的核心人物居然不是狄仁杰,而是武则天。因为我看了众多狄仁杰影视后,我发现这个IP有个规律,就是铁打的武则天,流水的狄仁杰。
狄仁杰是可以经常换演员的,梁冠华可以变成富大龙,刘德华换成赵又廷,但刘嘉玲就永远是武则天;还有在网大那里也是这样,我整理了十几部网大,发现徐冬冬、杨恭如、潘彦妃等女演员,都会演两次或以上武则天,和不同的狄仁杰对戏。从咖位、知名度看,这些剧组似乎更看重武则天,而对于狄仁杰的人选则非常随意,只要戴上那种帽子、粘上那两撇胡须就行了,其他的胖瘦老嫩似乎都是很随意的。
而高罗佩的小说里,大部分故事里没有武则天的戏份,缺少了这个元素,那就是一个古人断案的、挺普通的故事,类似的包青天、宋慈,乃至宋世杰,我们其实不太缺这样的公案小说,反倒是狄仁杰身处的“女皇帝当政”时代,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于是高罗佩的小说没有形成改编的热潮。
以上是我通过归纳法得出的一个结论。
随后,我需要用逆推法来研究,为什么武则天时代的狄仁杰故事那么吸引人?
因为根据数量,相同类型的影视剧多见,则说明该题材有广泛受众。比如“海瑞”的故事少,则说明海瑞IP能吸引的观众数量较少。
我猜测,喜欢看带有狄仁杰标签的观众,主要是男性打工人。“武则天”这个人物的存在,可以让这些观众联想到“女上司”。


以“女强人”为主角的影视剧、尤其都市剧,非常多。这种剧给予观众的心理补偿,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大女主”戏,这种题材主要用来满足女观众“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指一种适度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形式,注意力不再诉诸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是转向对内在刺激的反应。思维报告反映出注意偏离于现时要求的任务,不指向任何现时的外部刺激。一般来说,白日梦是人独处和放松休息时普通的一种活动,在人们入睡之前的短暂时刻里最多见,清醒时,就餐时,性生活时最少见。”
白日梦是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的产物,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创作的观点。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始祖弗洛伊德对艺术本质的一种解释。
 第170张图片



但是,从“男打工人”的视角去讲述“女上司”的故事,则是相对少见的。
 第171张图片 现象级剧集《男亲女爱》


而狄仁杰系列,恰好符合了这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
打工人和上司的关系,往往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异性的上下级之间,通常也不该发展成情侣、婚姻对象——当然,这种“狗血”的故事在“霸道总裁爱上我”“霸道女总裁爱上我”里也有,也有其特定的受众。但是绝大多数成熟、理智的中年男观众,不会幻想把女上司娶回家;也不想“打倒”女上司,更多的时候,我们希望和平相处,做好本分工作,赚钱养家的同时,如有余力,把女上司小惩大诫,轻微戏弄一番,就可以满足了。
这种“心理”,从《通天帝国》开始就初露端倪。刘德华出场时胡子拉碴,在武则天面前表现得桀骜不驯;随后,明知李冰冰是武则天派来监视他的,他就故意把李冰冰调戏了一番,大概表达的是“我不敢直接动你,但是我敢动你的人”。
而到了《神都龙王》,狄仁杰戏弄上级的方法是让他们喝尿;在《四大天王》里,“女上司”则表现出了“更年期症状”,多疑、易怒、幻听幻觉——当男观众看到以上情节时,情不自禁就会联想到单位里的女上司,心中窃喜。
对于狄仁杰系列的思考,使我得到一个新的构思故事的方法,就是反向构思法。也可以说“先立靶子”,不是先去想怎么塑造主人公,而是先选好反派,只要把反派塑造好了,那么主角则是应劫而生的。
这是我在剧作思维上的逆向创作法。
我们有很多不够精彩的故事,主要的“病因”是反派不够坏、不够狠。我们来看看最近上映的《沐浴之王》[3],这两个主角就属于逆向创作法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他这个片子,没有把笔墨浪费在金世佳饰演的表哥身上,而是从电影一开始,就把失忆前的彭昱畅,他那种嚣张跋扈、对搓澡师傅的不尊敬,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172张图片 所以你以为这部电影的反派是金世佳演的表哥吗?不是的。金世佳不但不是反派,他还是主角乔杉(周东海)的盟友。
设想,假如不是表哥不管反派(肖翔),主角乔杉怎么会得逞呢?
在电影里,有一条简单粗暴又实用的人物法则叫: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你们仔细看电影,会发现乔杉和金世佳全程没有发生过正面冲突。
记住,但凡对于主角实现目的起到正面积极作用的,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是于公还是于私,这个人物就属于主角的盟友。
而一切和主角的意愿背道而驰的,哪怕他是出于一番好意,那这个人物也应该归入反派的阵营。
比如帮乔杉卖店的那个大叔,他干得最坏的一桩事就是向媒体公布了一段手机视频,但总的来说他不算是一个“坏人”,可是他所做的事,却对于本片的主题、主人公的终极目标——沐浴之王——形成最强大的阻力。
这个故事的反派是以肖翔为首的大集团。其实就是一个收购与反收购的老套故事。但彭昱畅在失忆前表现得够坏,所以后来乔杉对他的欺诈也就合情合理了。而且乔杉对于彭昱畅并非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关系,而是利用、愚弄,就像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在目前已见的影视作品里,狄仁杰和武则天都是相对友好、同时又不卑不亢的(所以徐克设计的“亢龙锏”才别有深意)。
《沐浴之王》里的故事背景,换成别的,也能说通。比如说彭昱畅演晋愍帝,他要求御厨顿顿给他做牛肉,要宰杀耕牛,乔杉演的御厨无奈,把牛放了,做了素肉骗他。
 第173张图片 你们根本无法想象答主多么热爱吃素(肉)


后来晋愍帝失忆了,落在御厨手里,御厨就想尽办法让他吃苦头……


萨莎·拜伦·科恩主演的《独裁者》,就是和我举例的这个有点相似的故事;有兴趣你们可以去看看,我非常喜欢《独裁者》,真是把我给笑死了!!


只要把“反派”塑造得足够坏,那么主角的身份反而显得次要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讲的故事,主要的反派是武则天,那么主角人选除了狄仁杰,还可以是武则天的面首,可以是她的女婿等等。
 第174张图片 赵文瑄演的这个帅哥,本来有幸福的婚姻,却因为偶然被武则天的女儿看上了,妻子就惨遭杀害;所以《大明宫词》这个剧,首先是归亚蕾演的武则天够坏、够狠,这个故事就好看。
而范冰冰演的武大头,却像只小白兔一样,胸前又每人各有两只小白兔,那这样一个白兔成精的故事,就不是很有看头。
 第175张图片

第二,反派必须由主人公亲手解决,或者,主人公必须是反派伤害得最深的那个人。
刚刚说了,《沐浴之王》里的乔杉是被彭昱畅直接伤害导致手伤、误工的,所以故事主要就围绕着乔杉和彭昱畅两个人,而不去讲金世佳怎么作恶。总之,彭昱畅是在乔杉这里受教育的,“反派”的成长、转变,都是靠“正面主角”来亲手完成的。
 第176张图片 而有的电影则没有做好这一点。比如《黎明踏浪号》。这是《纳尼亚传奇》的第三部,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后一部;因为第三部没拍好,这个系列可能和观众永别了,再见时也是翻拍重启了。
那么《黎明踏浪号》有哪些踏马的太浪的地方呢?就是小老鼠和“反派”尤斯塔斯之间的关系。
 第177张图片 在本片中,尤斯塔斯是足够讨厌了,但他最直接伤害的对象,是露西兄妹,而不是那只小老鼠。
在《黎明踏浪号》里,小老鼠教训了尤斯塔斯、改变了他的性情,虽然有趣,但着力点错了。
 第178张图片 要么是露西兄妹亲手去“打败”尤斯塔斯,要么是改编小老鼠的戏份。就是说,这个故事是可以改得更精彩的。如果尤斯塔斯可以像汤姆一样去戏弄杰瑞,那他后来受到的“惩罚”才足够大快人心。
 第179张图片

这就是我在剧作中的一些思维方式。
谈不上“更”高级,但是对我有用;使我不拘于既有。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城— 发表于 2021-4-10 10:43:35 | 只看该作者
 
逆向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我们从正面来思考,比如「如何升职加薪」,「如何成为学霸」,「如何身材苗条」,得到的解决方案往往很空洞无聊,很容易得出「正确的废话」,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如果你从反面来思考,就变得更加有趣,而且更容易产生实质性内容。
再讲干货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个题外话:如何才能长生不老?
 第191张图片
「如果不会死,就有大把的时间精力供我们浪费了,效率低一些也无所谓了。」
「长生不老」是永恒的主题,秦始皇的时候就开始了,派出了徐福和数千童男童女,苦苦寻觅却得不到。这里我要介绍一个「乡巴佬」给出的长生不老解决方案。
1. 一个乡巴佬的故事
 第192张图片
巴菲特的老朋友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在演讲中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个乡巴佬的故事:
从前,有个乡巴佬,美国典型的那种乡巴佬,每天都喝得醉醺醺。他一直想搞明白一个问题,他想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为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是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就好了,这样的话我就绕着那个地方走,只要不去那个地方我就不会死啦,我就长生不老啦!
 第193张图片
其他人都笑了,
「果然是个乡巴佬,啥都不懂」。
然而,在芒格看来,这个乡巴佬是有大智慧的。我们嘲笑别人,「这个乡巴佬真是太傻了,简直就是美国版刻舟求剑嘛」,但是在嘲笑别人的时候,我们却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总是重复犯那些关键错误,重复掉坑,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自己曾经犯过,但是觉得不会再犯的常见错误。同一个坑不停地往里面跳,这就是人性,每个人都在不断地重复自己。
 第194张图片
2. 逆向思维
今天,我和你用前所未有的角度来看自我管理。芒格认为,只要你做到不重复自己的错误,你就会变得极其厉害。这就是芒格的逆向思维(Inversion)。
 第195张图片
简单说,用人话说,思考任何问题,除了要从正面想(think forwards),用 SMART 原则帮助自己确立正面积极的目标,这还不够,还要从反面想(think backwards),想一想自己可能在哪些关键点栽跟头,栽过哪些跟头,如何避免自己重复犯错。用芒格的原话,
生活和商业中,很多成功都来自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避免什么情况:英年早逝,糟糕的婚姻……
要努力不成为重复犯错的傻子,而不是努力让自己显得很聪明,是这一点,帮助我们获得惊人的长期优势。
 第196张图片
查理·芒格所说的乡巴佬,实际上就是应用了逆向思维来进行思考。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每一步都非常完美,但是只要每一步都能避免一些低级错误,不重复犯一些关键错误,就能超越太多的人。
 第197张图片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从正面来思考,比如「如何升职加薪」,「如何成为学霸」,「如何身材苗条」,得到的解决方案往往很空洞无聊,很容易得出「正确的废话」,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如果你从反面来思考,就变得更加有趣,而且更容易产生实质性内容。
2.1 如何运用逆向思维?
老规矩,不讲正确的废话、没用的道理,我们举几个活生生的例子。
 第198张图片
比如说,现在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市值上亿的企业?你可以不从正面去思考,只要从反面想,如何高效地搞砸一个有前途的创业项目?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随便举个例子。你可以同时做两个有前途的项目,这样就可以搞砸每一个项目了,千万不要穷其一生,只想死磕那个你自己沉迷的难题。就这么简单。
对比之下,如果你说,「创业做产品一定要专注!」,往往成为飘在空中、「说的都对但是没用」的道理,行动很难真的发生变化。而如果你多总结自己的错误,有效改正,不重复犯错误,你可能走得更快更远。
再比如说,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很难的,但是,培养一个熊孩子很容易啊。只要做到:
● 孩子在超市不给买想要的东西就坐地上哭闹,为了省事,就给买了;
●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学习,撒谎、吵架、满口脏话;
● 总觉得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为理由,容忍孩子的原则性错误;
再比如,我们或许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学霸,但是如何成为一名学渣呢?这方面我经验丰富,因为我是曾经大学挂科 10 多门的学渣啊:
● 认为学习好坏是智商决定的,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 天天忙于做题,题海战术,从来不关注学习方法,不总结学习方法;
● ……
也正是从学渣的逆向思维,我发现要成为学霸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学习」,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6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