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博士最惨能惨到什么程度?

[复制链接]
12342 20
boyz 发表于 2021-4-21 12:23:5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从读博期间和毕业后的发展两方面回答。


上一篇:黑人和穆斯林对全世界掀起子宫战争:100年后我们俩要同化全世界!
下一篇:国与国之间“召回大使”意味着什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kjatyw872 发表于 2021-4-21 12:24:5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
前两年做了个项目,快做完了,导师转校(没提前告诉任何人),带走了项目,说到时候发了给你coauthor,至今没发(四年了)。
第二个导师,业内很厉害的大师,也教了我很多新东西,像个慈爱的爷爷,不到一年,生病了,我因为不愿放弃这个项目,一直没换。直到两年后,才又找了一个副导师。
不到一年,副导师退休,又过了几个月,我主导师病逝了。
我受到打击,萎靡不振,重度抑郁,一度自杀入院。抢救回来后休了半年学。
现在又换了导师(好心收留了我),项目成果也整理的差不多了,正要发出去毕业,然后遇到了新冠。
加油吧,很快就能不辜负我前导师的遗志把这个项目发表了,再坚持一下!
(今年第六年了)
——————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真的没想到在知乎的第一个火了的回答,居然是因为我太惨了????
其实我并没有感觉自己特别惨,真的就是稍微有点儿不那么幸运而已。我一直觉得主要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所以才会混得这么惨,如果自己勤奋一点,把很多东西做好的话,就不会混成这样了。
其实我也是有机会选择其他老师的,但是我一直想要坚持做这个项目,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的。包括第一个老师走的时候,虽然很突然没有告知我吧,但也是帮我去联系了另一个老师的。但是我不太想去那个方向,所以拒绝了,于是才找到了我的上一任导师。所以其中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后来坚持没有提前去找别的老师,是因为我是真的希望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出来。
顺便讲一下,我虽然写的是复旦,但是那是我的本科院校, 我旦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院里会关照的。
谢谢大家关心我的头发,头发还是挺多的,不过焦虑的时候,会有不少变白。
而且好在我的年纪还不是很大,才20多,还有机会的。


最后我特别想吐槽的一点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默认我是个男孩子呢????
——————
哦,对了。
因为大家都说我有点克导师,所以能不能请大家帮我祈祷一下:在这个疫情比较严重的状态下保佑我导师身体健康。我是真的挺怕的  ,毕竟光我们郡都几千了。


——————————
2020.11.12更新
刚答辩结束,拿了个A,毕业了!
 第1张图片 噢对了,我导师下个月退休。我又陪走一个老师。不过,还是恭喜他退休。




——————————————————
期刊论文被接收了,但是我导师前几天退休了,求问大家有知道publication fee在这种情况下找谁付吗?(通讯作者也是我本人。)
论文发出来了,不是什么nb的杂志,但还是希望前导师在天有灵能得到安慰。今天上午小秘还在和我沟通publication fee怎么付,下午才付成,想不到就赶上了今天1月6号这一期,我居然也有这么幸运的时候,感动地哭了
 第2张图片 最后一次更新,终于上岸了:
 第3张图片 导师人特别好,是个年轻有为的大神,知道我的“体质”都没嫌弃我。真心祝愿他一切平安顺遂!一定会的!
我的故事就分享到这儿吧,谢谢这么多人关心鼓励我,我现在真的很好!复诊医生也说我病情基本好了,也和我爱人结束了长达六载的异地,在疫情的居家工作中团聚了(虽然在这几天的暴风雪中的断水断电中瑟瑟发抖 ,好在大家互帮互助),也终于能继续在生命科学中探索开拓,我相信一切都会在我们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好的,也希望每一个挣扎在苦海中的人,永不放弃希望,不放弃自己,尊重生命求存的本能,把自己的人生照顾好。这个世界很好,你也很好。
最后,引一句古剑三的话与诸君共勉:
愿我人族,星火相传,奋飞不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撒旦哦世 发表于 2021-4-21 12:25:13 | 只看该作者
 
Update一下,已经回国来到一所高校新开设的博士专业继续读博生涯。
蒙老天眷顾,在无路可走之时,面前有了一扇门。
程浩先生的写的文字,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候,挺了过来。心理上的坎过了,接受了现实,后面无非是理性压倒感性的过程。跟学校argue,暂时休学,整理学术资料,做计划表买票回家。大半年的时间如梦似幻,当自己落在祖国的土地上的时候,百感交集。回头看,不过是“幸运”与“机缘凑巧”。
之后,国内选学校的时候,朋友圈有人转发了一篇某院校新开设某专业的通知。凑巧被我看到,又侥幸申请成功。新的研究领域在学术上可以视为过去专业理论延伸后与新技术的结合体。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伯爵在城堡,2013)
此生虽从未与程浩先生谋面,但是我期待某个时空中,我们能相遇,向你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祝所有生活在不凡岁月中的平凡人,一生平安。


分割线
人在北美,文科博一,疫情后转online课程,在家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学校通知导师国际学生的funding大幅缩水,下学期没钱给我了。不光没钱,本来的ta工作也取消了。还没难过几天,导师就开始发烧加咳嗽,疑似肺炎。她在本地封城后,坚持每周四晚上去上瑜伽课。上周送到本地一个小医院去急救,到这周一点消息都没有……系里发了通知给所有她的博士生,说她情况不大好…系里其他的教授也请了至少一年的假…我这个专业在九月开始的这一年系里没有教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还美好i 发表于 2021-4-21 12:25:38 | 只看该作者
 
我清华本科的室友,对科研是发自肺腑的爱,但留学回国一段时间后他告诉我,从研究院辞职了,从此告别科研圈。
知道他的过去,会觉得特别可惜。他从大一考试不及格冲到专业总成绩全年级第二,在国外读博士期间发了 7 篇 SCI,标准的顶级学霸,还一心立志回国献身科研。
回国之后,他进了一个央企的总部研究院。其实得知他的工作单位时我就有点隐忧,又不忍心泼他冷水。
他跟我说他想明白了,搞科研光靠天赋是不够的,还得家里三代有资本积累。
(全篇均为真人真事,谨以此致念求学时光。)
01
第一次见到周行远,我并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
那时刚刚考进清华,又被顺利录取进了自己喜欢的工科专业,我心里自然是豪情澎湃。报名那天,我和我妈从二校门经过,看着旅游团带着一堆孩子在那里照相,一股主人翁的感觉油然而生——阳光打在我的脸上,这座美丽深邃的神圣殿堂所蕴含的荣耀也照在我脸上。
本科宿舍里住 4 个人,上床下桌,我床位对面那个家伙又黑又瘦,正弓着身子铺床,他像一只营养不良的猴子,看我进来,朝我露出一个木讷的微笑。
我拖着个超大号的行李箱,那家伙却只有一个发旧的黑色背包,有气无力地靠在桌子上。我妈问他:「孩子,你家里人呢?」
他轻轻说:「我爸陪我来的,他把我安顿下来就走了,要搭今天晚上的火车回去。」
我妈看出了端倪,她抱着两个肯德基全家桶,招呼那家伙从床上下来吃点东西再收拾。他推辞了一下,觉得盛情难却,便不好意思地从床上溜了下来,伸出黑乎乎的手抓了一只鸡块。
我妈问他叫啥,他说自己叫周行远。
我妈笑着盯着他:「孩子呀,你这个名字好,一听就是家里有文化的,以后你们俩住在一起,大家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他抬起眼睛看了一眼我妈,眼里闪了一下。
后来彼此熟悉了后,我知道了周行远家在山区,爸妈都是村镇上的教师,虽然都算是有公职的,但山村里教师待遇很差,有时候还拿不到工资,他的家境其实不好。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他老家的整个县城都争相传颂,他的高中班主任还联系了市里的一家企业,赞助了他 4 年学费。
那时面对周行远,我还是有点优越感的。我生在大城市,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好歹也是小康之家,平时生活花费很自在。更重要的是,我高中就读于一所教学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的重点中学,还获过学科竞赛的省级奖——相比之下,周行远虽然在他们那个小县城是学霸,但一到清华,底子薄的劣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第一学期期中考线性代数,因为是上机考试,现场就能看成绩。考完后我优哉游哉地哼着小曲晃悠回宿舍。过了一会儿,周行远也回来了,他爬上床,失神地坐着,好半天才可怜巴巴地问我:「你考了多少?」那语气就像落水的人乞求旁边的人拉他一把。
「95 啊。」我心想,这次题简单,大家不都考 90 多分嘛。
周行远垂下头,两手托着腮,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他窸窸窣窣地收拾好书包出了门,晚上到熄灯点了还没见回来。我给他发了条短信问他在哪里,他简单回道:「上自习,你先睡。」
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隐约看见一道黑影蹑手蹑脚地爬上了对面床位——是周行远回来了,也不洗漱,倒头便睡,我一看闹钟,3 点了。第二天早上 6 点,他准时从床上爬下来,背起书包又出门了。
周行远这样每天只睡 3 个小时的生活,一坚持就是半学期,我觉得这哥们儿学魔怔了,都不太敢跟他说话。有一个周末早上,我醒来时意外发现他居然没去上自习,而是呆呆地坐在桌前,看了一会儿镜子,他忽然回过头来对我们平静而严肃地说:「我从我的眼里看到了真理的光芒。」
我们一宿舍的人笑到绝倒,从此以后就开玩笑叫他「真人」。
02
真人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到期末线性代数考了 93,这时我才敢问他:「你期中究竟考了多少啊?」
他挺不好意思地晃了晃脑袋:「57。」
「你小子可以啊。」我虽然还是觉得他有点土里傻气,心里却多了一丝刮目相看。
真人像一条生来就羡慕大海的鱼,终于找到门道,游入了专业学习的汪洋,以至于对学习之外的事情浑然不觉:衣服穿脏了就扔到床脚,等到身上的衣服穿脏了,他也记不清床脚的衣服哪件洗了哪件没洗,随手捡起一件就接着穿——更甚的是,他经常连续几天不洗脚,一脱鞋,寝室里就散发出一股臭气。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朝他怒吼:「你大爷的,臭死了,能不能去洗个澡?」
他「腾」地一声站起来:「啊,对不起,我没注意,我马上就去!」说着脱了袜子穿上拖鞋,抱着盆嗖嗖地冲出去了。
我瞟了一眼他扔下来的袜子,虽然我也不算多爱干净,可那袜子也太恶心了:脚趾和后跟的地方被磨得黢黑,估计至少半个月没换了。此刻他人虽然走了,可袜子还源源不断地散发出咸鱼的气味,我怒从心头起,抄起扫帚把它们扫进了垃圾堆。
真人洗完澡回来,耳朵上还挂着一点泡沫,他探头探脑地转了两圈:「诶,我的袜子呢?」
我说扫出去了,他哭丧着脸:「我就那一双袜子!」
两个室友哈哈大笑起来,真人气呼呼地从书包里掏了点零钱向外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过分了:「你上哪儿去啊?」
他又气恼又忍不住笑:「你大爷的,去紫荆超市买袜子啊!」
其实,那时真人已经没有生计上的困难了——家乡的老板赞助了学费,加上奖学金和平时勤工俭学,供他生活绰绰有余——但他非常节俭,经常往家里寄钱,我们每两间宿舍之间都有一个活动室,里面可以打长途 IP 电话,我们经常往家里一打就是半个小时,还有跟女朋友煲电话粥的哥们儿,聊一两个小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而真人,每次说上三五分钟便挂了。
大二的时候,「校内网」刚开始流行,我们觉得很新鲜,都去注册了账户。各路才子骚人在上面吟诗作赋,激扬文字,我也会去记录一些生活的流水账。此外,「校内网」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撩妹,同寝的帅哥经常会一脸得意向我们透露有多少「美女」来主动加好友。
真人跑到那时还没关门的中关村海龙大厦淘了一批零件,自己 DIY 了个台式机。可他的「校内日志」却是《国际油价波动对 XX 工程行业的影响》《页岩气与新能源发展》《XX 工程最新学术动态之我见》之类的文章。
光看这些题目,我还以为他是从哪个专业媒体上转载的。可点开一看,不由得暗暗吃惊:真人对本专业国际前沿的最新动态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时时思考如何在这个领域突破,将技术创新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最难得的是,这种关注和思考对他来说真的就是发自肺腑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热情和激动表明,他完全以此为乐,他就像一个痴迷游戏的孩子,目不转睛地沉浸其中。
我之前一直以为真人只是靠一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蛮力在学习,看了这些文章才知道,这条鱼已经远远游在了我们的前面,游到了大海深处又幽微又迷人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真人在食堂吃鸡腿饭,聊到系里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师兄。那个师兄在本专业从本科到博士读了 9 年,毕业却一脚迈进了银行的大门。我觉得惋惜,也有点不是滋味。
干我们专业这一行刚开始是很苦的,哪里有项目人就要去哪里,项目还往往是在些老少边穷地区,钱也不多,要是一个项目几年没干出来,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所以一些人拿到硕士、博士文凭后就转行了,顶着清华这块金字招牌,去金融行业的比较多,挣快钱更容易,考公务员的也有。
聊着聊着,真人突然问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我妈说我长得丑,学点实在的技术比较踏实。」
真人像老鼠一样「嘿嘿」地笑:「快,好好说,严肃点。」
我怒目而视:「这不是想着『实业救国』嘛!」
话说出口,心里有点发虚,觉得自己太矫情了,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既然收不回来,只得硬着头皮说下去:「小时候,东北那边好多工厂倒闭了,我爸有朋友在沈阳,老家还有人在哈尔滨,跳楼的都有。那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啊,以后你们要是能整点工业技术创新,把厂子救活,那该多好』——他妈的,好像还是体育老师。」
真人趁我说话不注意,抢了我一块鸡腿肉:「我就知道你跟我一样,我也是。你知道我老家赞助我学费的那家公司干嘛的吗?——做挂面的!我们县效益最好的企业,有点技术含量的工厂,一家都没有!」
他说,高考后,他爬到家附近最高的山丘上,从黄昏坐到满天星斗,看着远远近近的村落、乡道上一弹一跳的摩托车、落满灰尘的沉默的树,忽然觉得「万物皆备于我」,仿佛其他所有的山丘、大地上的房屋与河流都朝他脚下汇聚而来。第二天,他就填了清华工科专业,第二志愿的学校,压根就没填,都空着。「来学校后,更觉得我那时的选择是对的,你看咱们实验室,重要的精密实验器材,都得靠国外进口」。
真人开始侃侃而谈他对本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我俩越说越投机,真人眼里的光越来越亮,我在一刹那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洗澡、换袜子、打电话这些事对他而言就像尘埃轻轻落在身上、几乎是没有感觉的——他已经完全被科学的极致大美迷住了,那种美产生的强烈快感占据了他的身心,调动了他所有的感官而无暇他顾。
到大二下学期,他的专业总成绩排到了全年级第二,我虽然也一直在努力,却也只是考到了十名开外。
高中 3 年,我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我享受着同学们的仰视,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具有超越常人的天赋。但在清华的第一年,我开始痛苦地感受到,在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自己真的就是一个普通智商的人而已。爱迪生说:「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但后面还有半句话:「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没有这天赋灵感的人,也许毕其一生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科研工作者,可以获得不少荣誉,但永远无法为人类的视线打开一片新的天空。
而极少数上天的宠儿,他们在年少的时候就能隐约感受到那片天空的微光,这种光诱惑他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渐渐相信,真人就是那幸运的一员。
03
本科毕业后,我继续留在学校硕博连读,而真人申请到美国读博深造,师从一名在业界颇有名气的学者。
博四那年,我们专业的行业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这是业界盛事,全球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都不会错过这次与顶尖同行交流的机会,我也有幸申请到了参会名额,在那里见到了阔别 3 年的真人。
真人变得更成熟了,举手投足也更自信了。他换了一副黑框眼镜,穿着白衬衫,远远走来,有了一丝美式精英的味道。我俩紧紧拥抱了一下,那种熟悉的感觉立刻又回来了——衣服里面的真人,没变!
会议设立了冷餐会,让大家自取少许食品,自由交流。看似随意聊天,实际是分享见解、扩充人脉的好机会,真人时不时会和一些参会者打招呼,这些人的名头都颇有分量,在美国学术圈有一席之地。按照我以往的参会经验,这些「大牛」们骨子里是相当傲慢的,尤其是对待非欧美的面孔,一旦他们觉得你学术水平不行,研究的都是欧美玩儿剩下的东西,他们就会以礼貌而客气的方式迅速结束谈话。
但他们看到真人时,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亲切的热情。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此人我早有耳闻,他早年就在美国大学里取得了终身教职,是华裔学术圈里的「大牛」——他走过来不住地拍着真人的肩膀,用纯正的美式英语连连赞叹:「你上个月发的文章我看了,非常有创见,你的天赋让我赞叹!」真人则用依然带着一丝家乡口音的英语应答,非常从容。
当天会议结束后,天色尚早,我俩一起去渔人码头玩,他来美国 4 年,也还没有去过那里。码头上各式酒馆和纪念品商店鳞次栉比,街头艺术家们吹奏着萨克斯和风琴,或表演吉他弹唱,一片令人沉醉的繁华。我们从商业中心一直走到栈桥,夕阳如金箔般洒在海面上,海水一边变成深邃的蓝黑色,一边映透着夕阳的余晖而流光溢彩。
我们交流了一下彼此研究的课题,真人依然非常关心新旧能源转化的途径,并预测了 5 年后的行业发展方向。彼时,国内领域内的所有人都在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对他的预测将信将疑。真人说:「我们打赌吧,看看 5 年后是不是这样,要是我赢了,你请我吃四川火锅,要最辣的、加青花椒、香油碟的那种。」
「好啊,但 5 年后不知道你在哪里呢。」我说。
他望着大海:「应该要回国的。」
他告诉我,他刚刚和一个来他们学校读研的中国留学生谈恋爱,那个姑娘很单纯,很可爱,她爸妈舍不得女儿在国外待着,希望女孩毕业后回国发展,所以他自己大概率也会回去。「而且,学了这么多年,总还是想回去做点事情——有时候我恨不能早点毕业,早点回去」。
我提醒他,这几年虽然国家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我在国内还是目睹了科研界不少弊端,以他现在的能力,毕业后在美国找个工作不是什么难事,回国后也许会有各种掣肘,不会像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
他点点头:「我知道,我知道……但一想到自己回去后,也许能做一些改变和推动,还是非常激动。」
临别时,他忽然很关心地问:「你妈妈还好吗?身体怎么样?」
我笑笑:「还不错,精力充沛,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在中厅给她打电话,按了免提,她骂我是死猪,被你们听到了,笑话了一个星期。现在她还这么骂。」
他哈哈一笑,认真地说:「阿姨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一直都记得开学那天,她请我吃肯德基——」他顿了顿,「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吃肯德基。」
04
博士毕业后,我如愿去了一家科研机构,这家机构属于半研究半应用性质,特别重视把理论创新研究转化成工业成果,非常符合我的发展预期。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甚至内疚的是,毕业那年,我妈把半生积蓄全部拿出来,作为我在北京买房的首付。
从我考上清华到博士毕业,已经过去 9 年时间。在漫长的岁月里,除了给我妈带来一些面子上的荣耀,我并未给家里做出什么物质上的贡献,想到现在还得掏空她的养老钱买房,实在是心中有愧。我也考虑过要不也去挣两年快钱、自己攒首付,但我深知,科研这一行需要长期、连续的投入,即便之前的表现再优秀,如果中断两三年,也相当于自掘坟墓——行业瞬息万变,一旦离开,自己对科研的感觉也会迅速钝化,要想再回来,就难于上青天了。
说到要不要去赚快钱的纠结时,我妈瞅了我一眼:「长成这样了,就老老实实干科研吧。」见我气得吹胡子瞪眼,她得意地笑,像哲学家似的说:「我从来不相信那些容易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踏踏实实的钱,挺好。」
工作一年后,有一天忽然收到真人的邮件,他说他已于上月回国,马上就要入职一家大型央企的北京总部研究院,刚回国的时候心里没谱,所以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了才告诉我的。
他在邮件里写道:「老婆的父母出钱为我们在北京出了首付,虽然老婆非常理解,总是劝慰我,既然已经是一家人,便要彼此分担,但我心里那种时不我待的焦灼感却变得更加迫切,在积蓄多年、等待多年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做出成绩,改变生活的困顿面貌……」
看到这里,我心中五味陈杂。既是同道中人,我当然能理解真人在漫长的读博过程中内心的焦虑和落差。我们本科的一位室友,读硕士时转了个比较容易的方向,毕业后进入与本专业无关的「独角兽」公司,现在已经年薪五六十万了。我接受老妈的首付尚且如此不安,真人又要如何面对懂事的妻子、原生家庭的期待和内心的重负呢?
同时,看到真人的工作单位,我又有点隐忧——我读博期间一位关系要好的师兄就是去了这家研究院,听他说,那里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但沾染了不少垄断国企的不良风气:内部派系林立,论资排辈,老人总要强压新人一头,有能力突出的,但也有混吃等死的。我猜真人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大约对这些情况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
此外,这个研究院是「组长领导制」,也就是一个组里,所有组员的研究方向、内容都是由组长来决定,如果组长认为组员的研究方向不对,或者与组内的实际需求不符,那么就不会给他配备相应的实验资源,这种资源包括时间、资金、人员等各个方面。如果新人被分到了一个好的组,资金充足,组长也有眼光有胸怀,那么日子就比较好过;相反,如果去了一个差的组,组长心胸褊狭,不容许新人挑战权威,那么新人能力再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面对真人这封闪耀着激动的邮件,我实在不忍心当头一棒击碎他的憧憬。也许一切只是我想得太多,也许那道听途说不足为信,也许真人运气会很好遇到一个好领导……我回复了邮件,祝他一切好运。
05
真人刚入职时,虽然履历光鲜,但他在国内的人脉几乎为零,于是被分到了一个比较边缘的岗位。他也不甚在意,觉得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嘛。
但很快,他就嗅到一种不安的气息。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喊衫甘油 发表于 2021-4-21 12:26:32 | 只看该作者
 
要说惨,谁能有张益唐惨?

张益唐9岁时就知道了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从此迷上数论,小学3年级时甚至独立证明了勾股定理。
他被公认是北大数学系78级最强的存在,在读完硕士后,还留校任教了一个学期。
据他自己说,在北大读书期间,他独立证明过一个数学猜想,后来发现国外已经发表了相关证明论文才作罢。
1985年,在北大丁石孙校长推荐下,张益唐作为公派自费生来美留学,在普渡大学跟台湾导师莫宗坚读博读了7年。


悲剧的事情是,张益唐的博士期间在做Jacobian Conjecture,本来是做出来了的,但是他使用了莫宗坚的一个重要结果作为引理,最后投给期刊审稿时发现莫宗坚的那个结果有问题,所以他自己的论文也不成立。虽然后来还是因为文章里做了很多工作被授予了博士学位,但是莫宗坚觉得他让自己在整个学术界丢人了,所以就没给他写推荐信,搞得张益唐连博士后的工作也没申请到。外加当时苏联解体,大量苏联数学家涌入美国,张益唐毕业后即告失业。
然后没什么成就的他就去打工,卖汉堡,做收银员什么的。很难想象一代名校数学才子为生活所迫流落市井,数年间沦落到在餐饮店打杂,甚至在车里过夜的窘境。
我看到一些介绍张益唐的新闻里说成什么“他在地铁三明治店里工作”......那叫赛百味(Subway) 好不好。
“他(莫宗坚)没有为我写推荐信,我因此很多年没找到工作,最后差不多沦落街头……后来帮人做餐饮”。张益唐说。
此后,张益唐一面自己坚持数学研究,一面努力维持生计。
北大那帮同学们说起他都觉得遗憾不已,于是1999年两位学弟推荐他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找了个临时教师的职位,去教微积分。2005年他才转为正式讲师。直到58岁,张益唐一直安于做这个讲师,甚至从未试过主动去争讨什么。数学界大概已经把他忘记了,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没有丢掉数学。有太多问题可以想。历史上那些从来没有攻破的数学猜想,每一个都可以去尝试。他得慢慢筛选出那些很有意思,而且还有希望做出来的问题。
 第7张图片 2012年7月3日,也就是美国国庆节的前一天,张益唐当时正在科罗拉多州拜访朋友齐光(Jacob Chi)。几个月前,因为儿子即将要上高中,齐光就请张益唐辅导他家儿子微积分。
张益唐教书之余都会小憩一番,他常常喜欢沿着住所的后院漫步,正如齐光说的那样:“我们住在山里,不时地会有小鹿跑出来,他便抽着烟瞅着鹿,而没有鹿的时候,他就那样静静地走着、思考着。” 7月3日这天,他茫然地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来来回回兜转间突发灵感,忽然获得了解决“素数有界性”问题的思路。在那一刻张益唐意识到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其后,他完成了他那篇旷世之作《素数间的有界距离》(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的撰写,又花了几个月时间补充一些细节, 系统地检验论证过程的每一步。
张益唐研究的是素数有界性,和著名的“孪生素数猜想”密切相关。素数有界性是说有无穷多个素数对,它们大小之差不超过一个给定的常数。张益唐证明了这个常数可以小于7000万,而孪生素数猜想是说这个常数最小可以是2。尽管相比于2,7000万是个很大的数字,但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这么一个上限。从无穷大到7000万,这是从无限到有限的突破。


早在2005年,GPY方法的横空出世使人们意识到离孪生素数猜想的第一次突破仿佛近在眼前,离最终迈出历史性的一大步看似只有“一根头发丝”一样的距离。
2008年,美国数学研究所把研究“孪生素数猜想”的数学家请来,包括张老师后来那篇论文的审稿人伊万尼克,召开了为期一星期的“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的研讨会。会上数学家们经过反复讨论尝试,悲观地认为现有条件下孪生素数猜想不可能有什么突破。
所幸,张益唐当时没资格获邀参加,并不知情
2013年4月17日,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默默地就将这篇论文提交给了学界最具声望的期刊《数学年刊》。


一般这本期刊从投稿到发表要一年,但这次在短短三周时间里这篇文章就过审了,创下了《数学年刊》130年来审核通过的最快纪录。当张益唐听说文章被接收时,他打电话让妻子留心最近的媒体报道,说“你会在那上面看到我的名字”,然后他妻子就回复说“你是不是喝醉了”
文章被接收的消息传到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告诉张益唐,他不用教书了,因为各种邀请会纷至沓来,他也不会再有时间教书。他的薪水会涨,职位也会变更。只有系里的秘书老太太问,张益唐还会替系里的饮水器换水吗?
论文发表后,张益唐对找到比7000万更小的上限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这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一种体力劳动。但是在张益唐公布一周之后,全球的数学家开始争相寻找最小的数字。其中之一便是我们的陶神陶哲轩( Terence Tao),他搞了一个“Polymath8”项目专门来刷这个下限,听说目前这个下限已经被刷到了246。说句题外话,陶哲轩可能确实花了太多精力在这种搬砖问题上,很多人都感觉这对他的天才头脑而言是种浪费,唉,只能说他高兴就好。


据其他数学家透露,张益唐现在正在研究Landau-Siegel零点猜想。“很多人尝试过那个问题。”伊万尼克说,“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做事情不紧不慢。如果Landau-Siegel零点猜想需要再花上十年时间,他也会乐意。除非你解决一个已经被解决了的问题,或者从一开始解决方法就很明晰,否则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卡壳。但是张益唐不在乎卡壳时间的长短。”
像张益唐这样喜欢挑战难题的数学家是不多见的。追求终身教职,需要一个学者频繁地发表论文,这通常意味着将研究缩窄到某个特定领域,对此,张益唐没有兴趣。他似乎不想和其他数学家竞争,也不因数年来只是一名普通老师而不满,要知道和他同辈的数学家都是教授了。
了解他的人中,没有人认为他适合做终身教授。“我认为他的做法很聪明。”纽约大学的杨鼎表示,“如果你成为一名优秀的微积分老师,学校就会非常倚重你。你很廉价,也很可靠,学校没有理由解雇你。在这个职位上做了几年之后,你会驾轻就熟,有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其他问题,只要你在生活水准上没什么大要求。当然有人尝试担任非终身教职,但是通常这些人都资质平平,个性古怪,生活糟糕,而且不喜欢解决问题,但张益唐不是。”
被问及哈代关于“数学家和年龄”的定论时,张益唐说,“那话可能不适用于我。我仍然有直觉,我仍然很自信,我仍然有其他的愿景。




PS:这是张老师2018年来南科大开讲座时的照片。当时我正打算午休,忽然发现有关他讲座的信息。于是在距离开始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时从寝室冲出,跑了1.5公里,及时赶到,成为”坐无虚席“的一员。好像忘记合影了,emmmm……
开讲前:
 第8张图片 后来人太多,张老师让大家干脆直接坐台沿和地上:
 第9张图片



参考资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7%9B%8A%E5%94%90
张益唐南科大讲堂解析孪生素数奥妙
谢丁:《隐者张益唐》
http://ppwwyyxx.com/2013/Yitang-Zhang/
张益唐传奇:逆境中的数学人生(图)
Zhang, Y. (2014). 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 Annals of Mathematics, 179(3), second series, 1121-1174.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24522787
《纽约客》专访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这个牛人取得了什么成就?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5/02/02/pursuit-beaut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中国本溪 发表于 2021-4-21 12:26:56 | 只看该作者
 
强答
点背喝水都塞牙。
妈妈从前的一个同事在美国读博,她英语很好,人也善钻研,按说没什么悬念...
可人算不如天算,导师年纪大了,导着一半死翘翘了。
第二个导师,也是个老头子,和她在研究方案上死活不统一,她只好推翻之前的方案从零开始。听她说她和第二个导师恨不得一见面就呛呛...
论文终于眼看要步入正轨,第二个导师竟然步第一个导师的后尘,也死翘翘了!你能想象女博士再次听到导师死讯时候的心情么?她自己也开始深深怀疑是不是自己给他们克死的...
我只知道她这博士读了七年多,也不知道最后完没完成。
据说她后来信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老三届 发表于 2021-4-21 12:27:21 | 只看该作者
 
有些日子没上知乎了。偶然看见有小伙伴问近况,心里呼地热了一下,来更新。
怕帖子又臭又长,大家按需求找编号吧。


v1:按题目来看“惨的”(原贴)-2019.7.7
v2:旧老板来犯浑,我删掉了对他的祝福-2019. 11.1
v3:最想和大家说的话-2019.8.24




===================================================================
v: 原帖
在读博士生强答。
我也很绝望,但我还是想要大家相信,生活中有更值得留恋的东西。先推荐一首歌吧 sign of the times.分享视频 Harry Styles《Sign Of The Times》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MEVvF4z @QQ音乐
 第13张图片 距离上次离家,整整两年。2017 本科毕业top 10的 985,四年都是top 1, 各种奖拿到手软。本科进实验室也被很多导师夸,性格沉稳,适合科研。那个时候真是个心高气傲的小姑娘呢,觉得自己就是被上天派来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天不怕地不怕地踏上北美大地,殊不知那是个陨石坑。
2019 夏,明知自己专业敏感,中美关系恶化,还硬着头皮回家,没敢告诉爹妈,是想回家检查身体。心脏会痛,之前有过心肌炎。便血严重,伴随腹痛,我怕自己是肠癌,接下来几天会预约肠镜。当然学校的衣柜里,还躺着我的抑郁诊断。我会有意识停止自己自我怀疑的想法,因为师兄们告诉我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可我也绝对说不出我可以,因为深入骨髓的不自信。
—“没关系 你什么时候做都行,哪怕你在实验室做到凌晨四点呢,我明早见到就行,不急”
—2017圣诞节当天,实验室,公寓,大街小巷空无一人,我在实验室透过窗户看见茫茫白雪,零下27度。意大利度假的老板远程问我,code怎么样了。对的,他默认我们全年无休,没有周末的。
—“我希望你还活着” 当我埋头赶他给的任务四个小时没有切窗口给他回复,没吃饭一口气到晚上八点,我看到了这句话。
—一次meeting里,“我是你的advisor”...我以为后半句是“我会给你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果你想要我高兴的话.....”  呵呵,我选择科研,原来是要你高兴的么...
—他的公司刚成立时,见到他邮件里的title,CEO头衔是在assistant professor之上的,真为他感到羞耻。
不提他对欧美学生的偏袒和对亚洲学生的欺凌了,不提他把我的project转给别人再对外说是我不喜欢这个课题了,不提他一心扑在自己公司上对利益无关课题不管不顾了,不提他学术草包却把你按死在手心了,不提了,不提了...
他耗尽了我的全部学术热情和自信。那个一心探索未知的小姑娘也一去不返。从一开始的激动欣喜,到迷茫,到恐慌,到纠结,到走投无路。
师兄们一开始想要拽我出来,没成想自己越来越偏执,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躁狂成性。室友的话点醒了我,她说我没办法拿一个自己厌恶的人当导师。 我一面不相信他的学术能力,一方面又渴求他的指导。我痛恨他的人格,却也在朝夕相处中变得越来越像他—我开始痛恨自己。
最偏执的那段时间,也是自己最混蛋的时期,在实验室呆的越来越晚,因为不甘心东西做不出来。最后连着一星期凌晨三四点回家,早上照常早起。 便血的时期只告诉了学医的表姐,她说可能有溃疡,但慢性的,可以回家再看病。后面心脏突然开始不舒服,我真的怕了,没忍住告诉了印度师兄,我说如果是心肌炎复发我妈一定让我退学,我真的不想一辈子当图书管理员,我才24。 印度师兄哭了。那时我真的怕了,下桥的时候脑子溜号闯了红灯,凌晨一点半,第一次被警察pull在路边,看我带着泪眼,警察小哥只说要安全驾驶,给了口头警告...
现在在准备转导师了,20天后的飞机,到了就和老板摊牌,希望自己一切顺利吧。两年之后,我会回来看这个答案。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真的很感谢身边的师兄和未来的师姐。
我对生活还有希望。
希望你们也是。
抱抱。
2019.7.7
===================================================================
v2 近况:
谢谢大家关心。生活和科研一切都好。
心脏没有仔细检查,但是肠镜必须先做心电图,显示心律正常,就没有特地就医了。
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回学校的药已经差不多吃完了。受激的时候还是会出血。比如来自旧老板的不平等条约。
新老板人很好,科研也很开心。三个月,新的课题已经有一些不错的结果了。这样的进度大概是转租之前,不敢奢求的。
如果说唯一的,我不知道是好是坏的,大概是自己性格的改变吧。我能感觉得到,很深层面的一些东西变了。变得不再软弱,但是好像,也掺进去了一些不善良的东西。大概就是那种,”你要跟我玩,我奉陪到底“ , 鱼死网破的心态。
性格上突变,是被旧老板逼急了。转组之后的一个月里,还会时不时去想,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8.28的时候(转组一个月后)收到旧老板的邮件,是个三方协议,我,新老板,旧老板。内容是这样的:1. Ms.Y暴露在了源代码下,Ms.Y之前的项目是个军方的项目,并且Ms.Y转组的决定是在中国做的(泼脏水) 2. Ms.Y对代码minmal to no contribution(”小于等于零的贡献“),所有的代码Ms.Y都不能带走(抢credit)3. Ms.Y将来不可以做方向A,方向B,方向C,Ms.Y不能做,Ms.Y新老板不能做,新老板的所有学生不能做(限制发展方向)。
事实是,那个项目是基础研究,没什么保密的。而且为什么在国内做决定,肠镜照片是给他看了的。代码,请让git log 说话。方向,NS方程是你家的么?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个真真正正的傻逼。。。这个人存心陷你于不义。我除了fight back,无路可走。我能感觉到自己捏紧拳头对自己说,你想怎么玩,我陪你玩到底。
接着就是和院系,学校一层又一层的交涉。在那两个星期里,我一直很强硬,很冷静。前师兄们一直都在暗地里帮我。他们看到我的邮件惊呆了,说从来没见过我这么硬核的一面。系里一个chair有点逼我签字的意思,我邮件说,我需要和我的法律顾问进一步商议。邮件发出去的瞬间情绪就崩了,我知道自己是个纸老虎,强硬都是装的,我没有法律顾问,就像刺猬炸起毛来并不想攻击谁,我只想把坏人吓走。好在后面,head知道旧老板的底细,head站在我这边,也真的帮我联系了学校的法律顾问,旧老板才没能为非作歹。
但是性格,就真的这样变了。之前觉得自己是个很和善的人吧。现在呢。就是,如果你想fight,我也不会惜命的。我从来没有想要一个人过的不好,旧老板是第一个,我希望他,过得差。我以为都过去了,我试着不再记起那段日子,试着结交新的朋友。白天真的很开心,科研也很开心,可是旧老板那张阴险的脸还是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就算我已经离开他整整三个月了。。。慢慢来吧。。我应该是属兔子的。。三岁的时候被狗咬过一次,怕狗怕了二十多年。现在回想起来,算是一种心理创伤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旧老板也是一条狗。咬的好疼。我要多抱抱那只受惊的兔子。
===============================================
v3 想说的话
会点开这个题目的,想必多是  正在/要开始/已经经历  挣扎的同僚。
0.先写给看客,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或者没有到这么个地步,请不要批评说,不坚强/太柔弱。我不愿拿抑郁说事儿,但是在那个心理情景下, 坚持活着就是他/她们最大的坚强。我最极端的时候,会不理解,生活这么难,麦当劳里的残疾老太太为什么坚持活着,是什么给了她这样的支撑,死掉,不会很轻松么。。。我会开始厌食,觉得自己无能,觉得自己配不上吃这口饭,只是在为人类浪费能量。。。那个时候脑子大概是瓦掉了,现在冷静下来会后怕,因为“轻生”在当时,是个很reasonable的选择。
1.请大胆求助。国外高校心理咨询应该很完备,一定确保你知道这些求助渠道。没什么丢人的,要正视 博士生心理问题高发的事实,并且照顾好自己的精神健康。我一月份的时候拿到抑郁的报告同时开始接收治疗,三月的时候向一些中国老师求助过,他们都给过我一些心理疏导和建议。心理咨询部门,德高望重的教授,系里的head或者小秘,都是你可以求助的对象。
2.走到人群中。这次如果不是师兄们,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怎样了。一整个学期,他们像盯着定时炸弹一样盯着我,一看到我情绪波动,就跑去安抚。一次去师兄家喝酒,他说,你可以mess up一时,但是你不能mess up一辈子,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呀,不是老板的; 以及前面提到的,最终是室友说服了我,我不能拿自己厌恶的人当导师; 第一次找小师姐聊,她很热心地给我介绍了新组的topic; 印度师兄毕业了,老妈嘱咐我不能忘了朋友,我说当然,这些是都是救过我命的人。。。如果说我在这边两年,最大的财富,大概就是这些愿意救我于水火的挚友吧。
3.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只要你没放弃自己,怎都不算放弃。转组之后,把故事讲给一个学弟,他说,他一直都会警醒自己,不要太在意什么东西,因为这种在乎,往往会被有心人利用。这对我是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所发生的一切。但也是自己真正释怀的原因。我说服自己,我对科研还有兴趣,那就去学啊。或许我的天赋不够我在学术圈混,或许我的理论不会给我工业界的一席之地,但是都无所谓了。我不求这个phd给自己什么回报了。或许我毕业之后还是想当个糕点师,很好啊。我一定是厨师界代码最溜的女孩砸~。都好。想到这些,我就还是很享受这些安静推方程的日子。但是无论是博士毕业当厨师,还是中途转硕士,中途quit,只要我们没放弃自己,日子怎都是崭新的。
4. 20-30之间,好多人都会经历那么拦腰的一下子。22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还不敢相信自己成年那么久了,觉的一年又一年大家都还是屁孩子。而这次暑假回家,老妈说我突然长大了。我能感觉到,我也经常开玩笑,读博真实年龄=+10. 对,这件事对我,就是那么拦腰一下子,挺过去了我在这里给小伙伴们更新帖子,挺不过去人就废了。说20-30, 因为身边很多人正在经历,有的在职场无所适从,有的原生家庭重病,有的在刚刚组建的小家庭破裂。。。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把这个警醒说给上面那个小学弟时,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说他已经在经历了。。。成长的一部分。加油。共勉。挺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一条胖鱼 发表于 2021-4-21 12:27:53 | 只看该作者
 
高中一女同学,读博士的时候,硬生生把导师读成了后妈。
我觉得很少有人能比她惨!
补充:我高中同学的姓氏以T开头,所以简称T。
读硕士的时候,她母亲突然病逝,父亲内疚不已,觉得自己多年来忙于生意,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对家人疏于照顾。妻子去世,女儿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决心后半生要好好陪伴女儿。于是T爹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退出公司管理职务,只保留了一个股东的身份。很快,T爹在T读书的学校家属区买了一套房子,自己每天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
因为父女二人同一个专业,而且T的父亲原本也是学界大佬,八十年代公派留学德国,30出头就当上了副教授的选手,只是后来投身企业界,中断了学术生涯,否则也该是博导了。所以T爹隔三差五也可以给T一些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
T读博士的时候,科研压力太大导致神经衰弱,父亲看了心疼,于是和女儿约定每天晚上七点半父女俩一起在学校里散步一小时。结果散步的时候偶遇了T的导师,两人就此相识。过了不久,T出国交流,一年之后T回来的时候,发现父亲晚饭后不再和她一起散步,而是和她导师一起散步。
原来T走之后,父亲思女心切,于是每天都要到和女儿一起走过的地方溜达溜达。走着走着就遇到了T的导师,T导师当年四十多岁,但是天生丽质加上会打扮看起来像是三十多岁,早年离异,一直没有再婚;T爹当年五十多岁,身材高大,气质儒雅、谈吐不俗,模样可以参考韩国总统文在寅。两人相遇很自然的聊到了T的学业,又很自然的聊到了专业。T爹专业基础扎实,又有多年的企业从业经历,和T的导师有了许多共同话题,二人相互引为知己。紧接着T爹又利用自己在企业界的资源,帮T的导师解决了几个棘手的的问题,令导师对T爹刮目相看。此时二人所讨论的话题已经不仅限于学术问题,开始讨论三观了。二人惊喜的发现,彼此三观甚合,于是爱慕之心油然而生。等到T回国的那会儿,导师和他爹就等着她回国和她当面说明情况,然后领证办婚礼了。
T得知此事后,也乐得父亲晚年能得一知己,有个人照顾,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导师和她爹结婚后,他爹就成了她导师组里的义工,甚至学生发论文的审稿工作都由他爹代劳。
而T最后却被延期毕业了,原因据说是她爹觉得她的论文做的不太好,让她毕业会砸了她爹和她后妈在业界的招牌。
时至今日,已经身为人师的T,依然时常在学术上遭遇爹和后妈的男女混合双打,这是我觉得她比较惨的原因。
评论区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质疑,我在此集中回答。
1、T是不是答主本人?
真的不是,答主是公的。我也不是他们家女婿,我老婆虽然也是博士,但是比我小了近十岁(八岁)。哈哈,不要脸的自豪一下——老牛吃嫩草哦!
2、 T和答主什么关系?
高中同桌,属于铁哥们儿那一路吧。家里是世交。
3、为什么T的父亲离开学校多年之后还能指导博士?
T爹也是有博士学位的人,而且还是当年牛上天的德国名校,专业是药物化学,下海也是在药企的研发部门。
T爹还有一个比较神奇的地方,T妈是T爹硕士导师的女儿,于是我爹作为多年老友,对T爹的婚姻史有一句精彩的描述:年轻时娶导师的女儿,年老时娶女儿的导师。
4、后续如何?
后续就是T现在在她读书的城市成家立业了,老公是后妈学校的海归青年教师。她本人毕业后被导师(后妈)推荐到一所高校工作,生活很美满,孩子交给了她爹和后妈带,一家其乐融融。
后妈在学校是严师,在家是虎妈。她爹和后妈刚结婚的时候,后妈的儿子还在上初中。有一次她回家一进门就听见后妈在书房教训儿子——你学习怎么这么不上心。“啪”!能不能跟你姐姐(T)好好学学。“啪!”现在我们一家除了你,三个博士,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估计连XX附中都考不上,你还有什么脸在这个家里生活?“啪”!你要是再不求上进我就真的不管你了!“啪啪!”然后,T就看到了她那个身高一米八,长得白皙帅气的弟弟,顶着一脸手指印从书房出来……
但是,据T说现在只要她女儿甜甜的叫上一声:“外婆!”后妈立即丧失所有原则。
5、弟弟现在也读大学了,估计不出意外也会继续深造。而弟弟的专业则是生物制药。如果说T当年遭受的是父母的学术混合双打的话,估计T弟弟接受的将是来自爸爸妈妈姐姐姐夫的家族式学术群殴。
我也觉得弟弟的将来可能比她更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早已落遍世间 发表于 2021-4-21 12:28:30 | 只看该作者
 
我同学,做了三年的课题推翻了她导师二十年前用来评教授发的一篇大paper,她导师始终认为是她做错了,求她心里阴影面积!
我同学的课题,是基于她导师在二十年前做那个课题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首先我同学花了二年时间,完全按照二十年前的技术,重复了她导师当年的实验。然后,当她获得转基因材料并进行观察和鉴定时,发现她导师当年得出的结论是错的。她导师认为是她做错了,于是又让她用现在全新的技术重复了一遍,她重新验证,发现结果还是与她导师当年做的不一致。我同学又读了一些文献,发现也有其他实验室证明她导师当年的结论是错的。但是,她导师可能并不想面对这个问题,于是一直搁置问题,并且始终认为是我同学做错了。还好同学的导师同意只要写完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没有发文章要求。毕业答辩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导师终于在答辩那天给她道歉了,说自己当年不应该让她来做这个stupid project。
我同学用了五年时间,本来期望来美国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却一直在使用二十年前的技术来重复这个实验,没有学到任何新的技术,所以后期很抑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博士课题选择很重要。如果没有辨别课题的能力,至少要多准备几个backup projects。
Dr.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LLX3132 发表于 2021-4-21 12:28:5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博士延期一年状态,2018年做完所有的实验,将所有结果整理好后,文章写好,投了cell的一个子刊.  Reviewer结果回来后,2019年补实验,到2019年8月,补完所有的实验,同年9月份,整理完后,给老板,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家,多次问老板怎么还不投,竟然被告知疫情期间,美国人因为疫情,厌恶中国人,所以不适合投文章,Fxxx ,这什么逻辑,2020年8月回到学校,继续催老板,一直到今天,还没投,无奈,申请延期一年,多次问老板,总是各种推,因为所在学校毕业需要一篇SCI,所以老板最近让我写一篇综述,说今年6月毕业,然后让我转他博后。我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逼我转博后,问题是,我们学校,没有大文章,博后一个月工资还不到1万,我这是在北京啊,租个60平的房子,房租就得6000多啊,我爱人已经工作4年了,她留北京工作等着我,等了这么多年了,一直盼望着我毕了业,一起努力工作挣钱,就能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如今却是这么个情况。有些人真的不配当老师,自己享受着生活,却无情的压榨着学生,对于家境一般的孩子,读博真的得慎重考虑,现在大家流传一句话,读博干的太认真的和瞎晃悠的都很难毕业,前者是因为老板舍不得让你一个廉价劳动力走,后者是你不配毕业。好,就让我转博后,廉价劳动力,我都认了,但是,就在3周前,我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我的文章让人抢发了,我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老板却轻描淡写的来了句,training才是读博最重要的,我想问问他,我告诉别人我得到了很好的training但是没有文章,别人愿意给我offer吗?Fxxx  如今,我只想赶快逃离这个鬼地方,我相信不走科研道路,我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道路努力过上好日子,那一段时间,我每天脑子想的都是拿到毕业证后,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痛痛快快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现如今,我想开了,我只想赶快毕业,头都不回的逃离这个地方。
滑稽的是,我师妹和别人合作的文章,就是在疫情期间投,补实验,然后,2020年8月在子刊发表了,不是说疫情期间不适合投文章嘛,那师妹这文章又是怎么说呢,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师妹和别人合作的工作,我老板不是leader,啥时候投文章,他说了不算,所以他控制不了,而我,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6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