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热门] 审视“中国冲击”:与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有“错”吗?

[复制链接]
44145 0
刀刀小浆糊 发表于 2021-4-23 03:21:3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文标题:Testing the “China Shock” Was Normalizing Trade with China a Mistake?
文章来源:CATO Institute
原文作者:Scott Lincicome

审视“中国冲击”:与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有“错”吗? 第1张图片

摘要

自唐纳德·川普在2016年意外赢得总统大选以来,保守派和激进派人士一直在讨论美国“华盛顿精英”的政策选择是否损害了美国工薪阶层的利益。饱受批评的政策包括2000年提出的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简称PNTR)和2001年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有人认为,这两个政策与今天的“中国冲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上述观点有一些致命性漏洞,必须在今天重新审视美国的经济发展。文章发现,PNTR和与中国的贸易是更加复杂的过程,并没有批评者所描述的那般可怕。
正文

被夸大的成本和被低估的利益

首先,本文引用近年来多位学者的研究,客观分析了中美贸易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些事实,尤其是中美贸易被低估的利益。对消费者而言,中国进口的产品物美价廉,许多产品通常进入沃尔玛等商家平台,这对穷人及中产阶级来说是一大福音;有的研究发现,仅在2002年至2007年间,中国进口商品就为美国消费者带来了超过2020亿美元的好处。对企业而言,中国进口带来了有利于竞争的效果(pro-competitive effect),许多美国的制造企业因此加大了创新和投资力度。对美国工人和农民而言,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发现,2019年出口至中国的产品为美国制造业、物流及服务业带来了超过110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有研究表明中美贸易给美国带来的损失并没有批评者鼓吹得那么大。例如,有证据表明,许多美国的制造企业能够适应“中国冲击”,并最终雇佣了更多美国人、提高了生产力。即便是在没有受到“中国冲击”的地方,也出现了制造业工作流失的情况,其原因包括劳动技术需求不匹配、跨区域人口流动下降等。此外,中国进口的商品具有可替代性,如果中国进口的产品换为其他国家的产品,就无从谈起“中国冲击”了。但是,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PNTR和中国加入世贸两个政策对美国完全没有负面影响,只能说批评者倾向于夸大这些政策的负面影响,低估了政策背后更大的利益。
中国加入世贸和中国的出口优势

本文同时指出,批评者扭曲了中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条件和PNTR的真实作用。一方面,虽然PNTR确实加快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速度,但中美贸易的进程早在PNTR之前就已经开启。中国自1980年开始获得了美国“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地位,在PNTR出台之前,中国对美出口就已经超过六倍。而且,“中国冲击”的形成并不能完全归咎于PNTR。中国在国内实行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又大幅削减关税,这些都促成了“中国冲击”。
另一方面,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并非拍脑门的决策。主观上来说,美国是最后一个同意中国入世的工业国家,并且对中国给予的贸易优惠提出了很多要求。客观上而言,美国无法说服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拒绝中国加入,因为中国彼时不存在核问题(中国早在几十年前已经拥有了核武器),而且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已经在国内大力推动改革,美国没有理由要求其他世贸成员拒绝中国入世。
中国入世后的退步行为不应归咎于PNTR或世界贸易组织

许多批评者忽略了一个问题:由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美国完全可以借用世贸规则迫使中国遵循贸易规范。实际上,在2002年至2018年间,美国基于世贸组织对中国提起的诉讼均无败绩,中国也选择遵从世贸组织的裁判。虽然中国做得并不完美,但相比美国经常绕开世贸规则的做法,中国明显更加遵守相关规定。此外,美国采取的其他政策决定也值得深入研究,例如退出旨在制衡中国发展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未能改革国内税收、贸易和移民制度等。显然,除了PNTR和允许中国入世,美国的其他政策仍值得充分的讨论。
失败的美国市场干预措施

美国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采取了大量的政府干预措施,这包括对中国进口的“敏感”商品(sensitive products)征税、针对知识产权问题出台“337法案”、禁止技术出口、给予本国企业财政支持、通过《贸易调整援助计划》(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TAA)对工人进行培训等。虽然上述措施未能达到帮助美国适应“冲击”的目的,但这些措施已实行了几十年之久,这是不争的事实。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措施的效果不佳,亟待改革。
贸易和全球化可带来明确好处

一方面,有众多学者认为“中国冲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停止,因此对过去中美贸易的分析和研究将无法给未来的贸易政策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如果PNTR一类措施能指导未来美国贸易和全球化,那么当前的讨论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大量研究表明,进口自由化和多边贸易可带来极大经济利益
·进口的竞争可为美国经济带来诸多隐形福利,包括廉价商品服务、更好的工作、更优质的企业和更高品质的生活
·考虑自由贸易的道义,考虑政府将企业的利益置于消费者利益之上的做法
·大部分“全球化”现象不是政府人为创造的,而是由于发生了沟通、技术的巨大变革
·大量研究表明,与单边主义相比,通过世贸组织提出贸易投诉更有利于贸易改革
·贸易可带来长期地缘政治利益,包括预防世界大战等
·来自生产力的冲击与来自贸易的冲击一样会导致制造业工作流失
·贸易经济学家已认识到,适应贸易冲击的过程“既不可能是迅速的,也不可能是轻松的”
保护主义难以成功

本文指出,如果批评者认为“正常化的贸易”是精英政策的“选择”,这就意味着这些批评者支持的是某种贸易保护主义,虽然他们从未明说这一点。然而,贸易保护主义鲜有成功。有研究发现,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给工人带来的好处。此外,保护主义既难以保证美国的企业和员工获得长期利益,还会滋生腐败、有损公平,带来政治失调。例如,奥巴马政府曾于2009年对中国企业生产的轮胎加征35%的关税,这导致平均每保住一个工作,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每年90万美元的损失。然而,美国本土的商品生产并没有因此上升,来自中国以外的进口商品数量反而大大增加。
批评者还应认识到,自由贸易不仅出于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考虑,还是一种能减少不平等现象的道义选择。这是因为保护主义通常只针对某一具体行业,但却以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自由贸易能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因此自由贸易才是正确的选择。
某些地区成功应对“中国冲击”的原因

最后,PNTR的批评者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的许多地区通过贸易和外国投资,成功应对了“中国冲击”。“中国冲击”对美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这更像一个需要各地区采取措施解决的“地区适应能力的问题”,而不是需要采取国家保护主义来解决的“国家贸易问题”。许多依靠低技能制造业发展的美国城镇能迅速适应“中国冲击”,并继续蓬勃发展。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报告发现,185个在70年代拥有大量制造业工作的城市中,有115个在2016年时已经“成功转型”。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进口带来的竞争,而是各地面对巨大经济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恐怕那些指责中国贸易的人不应该再问“为什么政府在90年代选择与中国的贸易正常化”,而应该问“面对来势汹汹的进口商品,美国各地、企业和工人做对了什么?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又该如何鼓励正确的做法?”


本文编译:
闫艺林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审校:葛健豪 海国图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由海图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获取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


上一篇:白宫头号泄密者原来是她?
下一篇:想围堵中国太难,拜登又拿川普用烂招数,帮世界找一个共同敌人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1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