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美食]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复制链接]
31636 0
lisa032822 发表于 2021-5-11 18:37: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家好,欢迎关注萌蒂美食说。我们每天为大家分享关于美食的知识,如何选购食材、制作精致美食,让你的生活因美食而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导语: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李鸿章杂烩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道很地道的名菜,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这道美食在当地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李鸿章大杂烩,说起这个名字,我想到了咱北方的一锅乱炖大杂烩,名字有点相似,但是做出来的美食是不一样的。北方的大杂烩一般是白菜粉条还有土豆等,炖一锅,全家一起吃。而李鸿章杂烩是一道合肥菜,相传在光绪年间就有了。
李鸿章杂烩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第1张图片


这道美食选用的食材主要是鸡肉,再加上高蛋白的海参以及鱿鱼等海产品等烹饪加工而成,是一道大补的美食。

这道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很多种食材搭配在一起,以炖为主,里面的味道有很多,口感上鲜咸,在当时还被评为安徽十大经典名菜。可见这道美食有多出名。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第2张图片


制作方法:准备海参(海参可以是干的,需要提前2天泡发,如果为了省事可以买即食海参,就是真空包装好的,这样的回家洗干净就可以吃了)鱼肚、还有其余的食材,像腐竹、火腿、鸡肉等都切成片或者丝备用,如果想吃其余的食材也可以一并都处理好,比如说春天当季的蔬菜,芹菜以及春笋等。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第3张图片


在当地做这道汤的时候,鸡肉一般是提前煮熟的,可以是卤味的,做出来好吃又下饭,火腿和鸡肉都切成丝,吃的时候不仔细吃根本吃不出来。还需要提前煮一些小鹌鹑蛋,开锅以后煮2分钟就可以了,煮熟以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将皮去掉,等熟了以后直接放入汤中就行。

将所有的食材都放入锅中,加入炖好的鸡汤大火煮开,调料一定不要少,葱姜等着快出锅的时候给挑出来,直接扔掉就行,有葱姜的味道在汤里就可以了。

另外准备一个干净的大碗,我们将所有的食材都挑出来,均匀摆放在盆子底部,喜欢造型的可以摆放花样造型,上面浇上卤汁,放入蒸馒头的蒸锅中,开锅以后大火蒸10分钟左右,就可以关火了。

蒸熟以后,将大碗中的食材倒扣在盘子中,建议选一个深一些的盘子,里面有汤汁,然后周围摆好食材,将绿色的油菜放在中间,看着就很有食欲。用猪油勾芡一下汤汁,浇在上面,就可以吃了。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第4张图片


另外,家里人如果有喜欢吃别的口味的,可以自己另外煮一些食材,熟了以后直接放在上面就行,蘸着汤汁也不会淡,春天夏天吃还减肥预防上火。
菜品特色:这道美食是一道混合口味的大杂烩,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有原味的,还可以做辣的,里面荤素搭配,鲜味可口,常吃还可以补身体,老少皆宜;
左宗棠鸡

制作方法:准备新鲜的鸡腿,将鸡腿骨头弄干净,鸡肉切块,加入蛋清料酒和生抽以及淀粉腌制一下,一般是20分钟左右就可以入味儿。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第5张图片


为了避免这道菜油腻,我们还准备了胡萝卜,一根就行,切成片状,葱姜蒜多准备一些,自己用淀粉搭配一碗勾芡汁。另外,再用番茄酱以及白醋白糖等勾兑半碗糖醋汁。

锅中预热,先炸鸡腿,再放入胡萝卜翻炒至熟。

舌尖上的美食之李鸿章杂烩和左宗棠鸡,爱吃大肉的有口福了,香 第6张图片


小贴士:在炸鸡腿的时候,油锅中先用大火烧一下,油热了以后再换成中小火慢慢炸,在往锅里放的时候稍微慢一点,炸至鸡腿外皮酥脆,先捞出来,等着都炸完的时候,再回锅炸一遍,炸至鸡肉软烂,就可以关火了。如果有喜欢吃老一些酥脆一些的鸡肉的人,可以炸时间稍微长一点。

鸡肉要想好吃,应该先放入熬好的酱汁中腌着,一直在里面浸泡,啥时候吃啥时候再拿出来,这样鸡肉还可以保鲜。


上一篇:芒果五小花差距越拉越大,梁田成“晚会一姐”,李莎一手好牌打烂
下一篇:最全汇总!武汉各大名初食宿条件、费用一览!哪家性价比更高?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 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