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坊发文「名校生焦虑几率更高:天之骄子的价值困境」,反映了哪些问题?该如何走出困境?

[复制链接]
11#
你妈 发表于 2021-5-17 13:20:54 | 只看该作者
 
文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反应的问题就是唯分数论,与社会现实脱轨严重。
线性化、格式化的教育,让每个人无法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只能在同一条跑道互相竞争内卷,分数几乎是唯一的目标。
但是,这是为什么呢?存在即是合理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文中有段话说的其实特别好:
“内在没有力量,外在没有目标”是他给这类年轻人总结出的共性特征。“很多人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你喜欢什么?未来想要做什么?”。
我停不下来,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停下来。停下来让人害怕,走下去让人恐惧。
他们之所以这样,正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社会带给家长焦虑,家长又把阶层跃升和巩固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带着这样的沉重使命,学生和学习只能被异化,而这其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不少都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在哪,只能在高期望中迷茫的向前走。
那么如何拜托这个困境呢?那就是找到你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想要什么,摆脱懒人思维,变被动为主动,适度摆脱外界的束缚。俗话说得好,思想上的变革是最深刻,最稳定,最持久的变革。
那么第一步,就是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
很多时候,正是外界的过多干预和同化,才让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么这时候,如果你可以多思考,想想当前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才有可能获得支持,如果你自己放弃思考和沟通,父母又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呢?
第二步,就是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
如果你不独立思考,就会和很多人一样在文化课上并没有什么天赋,却只能拼尽全力取得一个平庸的成绩,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难道不可悲吗?又或者和有的人一样一心只学习文化课,考个好学校毕业后却发现自己啥也不会,不知道想要干啥,找不到想要的工作,这不可悲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你拼命学的意义又在哪呢?
所以我说,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难的,是进行独立的思考,思考是一种习惯,用的好了受益终生。这也是为什么差不多岁数的两人,有的随着新闻的更新而左右摇摆,而有的人从一开始就看穿了本质,这就是思考的力量。
做事要有意义,不能总做无用功。有的人学习努力,但不动脑,就是无用功。而只有开始思考,才会思考意义,只有找到意义,一切行动才会更加积极而有效率,目标明确才有方向,也只有拥有方向,才可能到达终点。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接触社会,学会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毕竟,学历高的人最终也要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社会,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极少数人才能脱颖而出,做出非凡的成绩,学习并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指标,至多算是其中一个。
其实,人生也远不只有自己的荣耀,还有我们的小家庭,有孩子。又或者,大家庭。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很多名牌大学出身依旧投身偏远乡村支教,基层岗位,又或者参与扶贫,去非洲工作等等,甘于吃苦与奉献。
眼界宽广一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写的人,即是对自己学历的最大负责。
最后,愿你我未来都是一片美好。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绘梨衣囡囡 发表于 2021-5-17 13:21:20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焦虑,就是你内心隐隐明白,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可是又不甘心。
名校生更焦虑,是因为身边的优秀同学让自己更明显地看到了这个落差。
在大学第一年,刚开始是无比的激动和兴奋,儿时的梦想成真,还沉浸在喜悦当中。学期到一半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跟更优秀同学的差距。
比如在图书馆自习,我的专注力大概能支撑40分钟,然后就得奖励自己一个小小的休息。离我不远处坐着一个湖南来的女同学,她像一个雕像一样,稳稳地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专心学习。我第3次休息回来的时候,看到她依然保持同样的姿势,安静地学习,我的内心是无比的崩溃。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某门课我只有85,而这位女同学是100。我的焦虑值突然就暴涨了。
身边的同学有人去了学生会,有人去了话剧团,还有人去了舞蹈队,我心里觉得自己也应该参加一些课外团体,培养自己的能力,而我对这些都没有兴趣,怎么办?这些压力也变成了持续的焦虑。
焦虑到了一定程度,我必须得去看心理医生了。每周去跟医生沟通交流一个小时,把自己的压力都说出来。前后大概花了一年时间才走出来。
等毕业工作了,事业的焦虑又开始了。大家对名校毕业生都有高期望,初见时,感觉他们谈吐非凡,浑身是光。等到熟悉了,发现他们居然不是科学家,教授,或者高管,有的人甚至为生活所迫,做一些不入流的工作。
我当年的导师也是业界大拿,他手把手教我做科研,指导我读文献,教育我要耐住寂寞。我的确努力了,去试着做了几年的科研,可惜发现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最后也是为生活所迫转行了。
这么些年过去了,看到当年的同学们,有的坚持不懈,在科研上成就非凡;也有人转行管理,做到了大型公司高管的位置。而我,平平淡淡,不好不坏,心里多少有些许的不甘,也有些许的无奈,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大家都是在添砖加瓦,只是有人的砖大一点。
去年流行的一个段子说的很到位:人生可以分为三阶段,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认识到孩子是普通人。
这每一步都走得好不容易啊。
李雪琴在今年的一个访谈中说过,”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没那么大的本事“。这句话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心底的软肋。
是啊,何止是北大,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承载了家人和朋友太多的期许和光环,然后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沉重吗?
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能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学会跟自己和解,活得通透一些。
有人问李雪琴离开北京回铁岭遗憾不?她说我为北京奋斗,为它攒钱,为它付出青春,我走的时候说,北京再见,北京说你谁呀?
是啊,你谁呀?
踏踏实实地做事就好,其它的要学会放下。
冯唐有一段话说的很精彩,虽然是说对于挣钱的态度,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挣钱的目的可以简单概括成三种:一、为了近期衣食无忧;二、为了有生之年衣食无忧;三、为了金钱带来的成就感和权力感。

如果目的是前两种,需要进一步问的是:你要的是什么样的衣食无忧?穿老头衫、懒汉鞋,喝普通燕京啤酒,住大杂院,蹬自行车,想念胡同口四十出头的李寡妇,是一种衣食无忧。飞到意大利量身定制,穿绣了自己名字缩写的衬衫,喝上好年份的波尔多红酒,住进前卫艺术家设计的水景豪宅,开兰博基尼的跑车,想念穿红裙子的金喜善,是另一种衣食无忧。

如果是第三种目的,你希望呼风唤雨,管辖无数的人,每次上厕所用无数个马桶。你没救了,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成社会精英,上富豪榜或是进班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我只能读着伤害 发表于 2021-5-17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焦虑多来自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的错位。
之前李雪琴说要允许北大毕业生没那么厉害,原话忘了,反正就这个意思。
事实上,除了高考出分的那一小段时间的光辉之外,即便强如清北的学霸,大多数也是平庸的过这一生:
找一个差不多体面的工作,谈一个差不多条件的对象,攒一个差不多够数的首付,还一个差不多水平的贷款,求一个差不多没戏的理想。
然后在人生中的某些寡淡如水的时刻,偶然想起十多年前,在“学习考试”这一细分领域位列仙班。
那一刻,是否觉得,只需一个支点,就能撬动闪闪发光的未来。那个支点,终究是数量有限,学霸们拿着号码牌,多数人终究是等白了头。
名校生的困境,从高考结束那一刻,或者说,从中学时代一次次“别人家的孩子”光环加身的时候,就被默默埋好了伏笔。
都是做题家出身,眼前这道题,该如何解?
要从根上找寻救赎之道。既然是不切实际的光环惹的祸,那就把这光环掰开揉碎付流水一去不返吧。
管他名校生不名校生,先让自己舒坦了再说。放下身段,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毕竟这一纸学历,还是能在某些时候垫一垫脚。
要允许北大毕业生没那么厉害,名校生自己,更要允许自己没那么厉害。如果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安顿好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就好,过去的种种浮名,就忘了吧。
我是 @纸谈风月,考研话题下获得20w+赞同,30w+收藏。
更多实用内容:
考研小捷径⬇️
对于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你有哪些被考生忽视的细节想告诉要考研的人?
数学复习全攻略⬇️
考研数学要上 140 分,课本要熟悉到什么程度?有什么特别好的学习方法吗?具体要怎么做?
英语复习全攻略⬇️
考研英语真的要看网课吗,背单词硬刚真题是否可行?
如何查找目标院校报录比⬇️
哪里可以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报录比?
考研择校避坑专题:千万不要忽视⬇️
22 考研择校避免的误区有哪些?应该如何科学地选择学校和专业?
联系导师的技巧⬇️
纸谈风月: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应当给导师发邮件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健康每一天 发表于 2021-5-17 13:22: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感触非常深,找我咨询职业规划的顶级名校生,大多数都有极强的焦虑感,觉得一不小心把学历优势浪费了,自己人生前几十年就浪费了……
另外就是还有一种被网上炒作名校生不值钱的信息搞得特别妄自菲薄的,明明是名校生,但是觉得搞一个很垃圾的工作就很满足了……
当然有过度焦虑和妄自菲薄的,就有过度自信的:明明是末流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甚至二本毕业,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优越感要溢出屏幕,大谈仕途发展,学生会主席都没当过的孩子,却连毕业后当县长还是当市长都想好了,混个一级主任科员都觉得没前途……
整体来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上名校可能就是更会做题罢了,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人生规划上,大家都差不多迷茫……
高中模式到大学失灵后,有人能调整的过来,有人根本调整不过来,网瘾、抑郁症其实还好,治好了就能重头再来。
还有一些读完硕士博士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全都是父母安排或者自己想当然在靠惯性往前走,科研能力又不足以应付非升即走的大环境,这时候进退维谷然后自暴自弃的不是一般多……
唉……
案例就不举了,涉及隐私。
目前我的咨询页面有不少咨询人主动公开的咨询内容,大家可以旁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噶啦22 发表于 2021-5-17 13:23:16 | 只看该作者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再讲一个底层人“谁敢去死”的故事:
我曾与一个服装厂的跟单师傅聊天,说起我们这每天八小时,一周上五天,他激动地说,“你们这就是天堂!”然后给我讲述了他们厂子里每月336小时的基础工作时间,每个人必须干够这么多工时,而且这是实打实的。
他说服装厂工人每天最少工作12小时,每周六天而且还要加班,每个月只能保证一天休息,最近拼多多的事情甚嚣尘上,拼多多的“本分”据说是300小时,与它比起来,那些不发达地区的工人可不生活在地狱嘛,你以为工资很高?师傅白了我一眼,说:“三四千块钱。”
我当场陷入沉思,想象那些面无表情十分疲乏的工人走到自己的机位上开始忙碌着,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熬过去,中间很快的吃了午餐和晚餐,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下班,疲惫的回到家倒头就睡,然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
“他们哪有自己的生活?都成机器人了!”
老师傅头发都白了,这个年纪还在出差,只是因为后悔“生了个儿子”还要买房子,儿子大学的女朋友因为他买不起房子就吹了,他说自己拼命也要帮儿子买房子,那样才能抱孙子。
他说自己比厂子里的工人好多了,好人闷在那也憋坏了。
想想富士康的七连跳。。。
想想拼多多女员工的猝死。。。
他很气愤地说,“那些自杀的就是文化人,太自私了。”
我告诉他,“抑郁不是那么一回事,他很难改变。”
他瞪了我一眼,“哪那么多事?我们厂子就没有自杀的,还要赚钱养家,谁敢去死?”
谁敢去死。。。。
名校生的焦虑或许就是如此,或许平凡的简单活着就很好。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bin52029 发表于 2021-5-17 13:23:49 | 只看该作者
 
谢瑶。
看到这题被 @知乎校园 关注了,厉害厉害。




首先,谁的焦虑几率更高,这个确实不好说。


但是这里面讲得价值困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很多的名校生在自己身边的环境里,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
只认定了学分,排名这种评价标准。
想一想其实是一个挺可怕的事。
大家都走同一条路,过同一个桥。
能挤上名校的,多少也有点儿心气儿,咋努力看到排名还不增反降,落差这么大,看到焦虑。
这内部竞争,还不跟养蛊似的?
困在这种价值困境里,要么慢慢磨没了心气儿,要么慢慢磨没了健康。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吧,
天天上网看,妹子都说要求180+
出来晒照片的,也都是180+,8块腹肌。
失败了,失败了
 第1张图片

出门一趟,
你确定这帮犊子有180+?


跳出圈外,「好家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沙雕哈?」
拓宽价值体系,「你卷任你卷,我甚至都不看一眼。」
降低期望,「这样儿就挺好的了,老子巴适得板,莫挨老子蛤!」
自嘲与解构,「只要我是废物,就没有人能利用我。」




 第2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iyaliu39 发表于 2021-5-17 13:24:43 | 只看该作者
 
名校生享受更好条件却要更焦虑,有人不信,有人说这是对资源的浪费,有人说这是幸存者偏差,是其他人的心理健康没被关注到……
先说态度,我信。
我一直觉得,人世间绝大多数苦恼,都跟人的预期有关。
而所有的焦虑,都往往来自于,我们想要的东西自己得不到。
我高中是省top3高中重点班的中等生,由于某些事情,我的心态出现过几次巨变,优等生和差等生算是都当过。
我发现的一个真相就是,我当优等生的时候,对成绩的焦虑反而会更大。
尤其是考试之后,成绩发布,哪怕已经很不错了,但只要觉得不够理想,那种沮丧感便是难以消散的。
我仔细观察过下班级的顶级学霸,包括后来考上北大光华的一姐,其对学习的态度确实堪称痴狂,每当出现一道自己不会的题,就要逮住老师猛问,对于自己会的题,也不敢错过每一遍老师的讲解。
下课铃响,任课老师根本走不出教室,被一圈人死死围住,提问简直是拿出了审讯一样的细致,有时候害得下节有课的老师都上不了厕所。
优等生的焦虑来自于何处?
一句话概括的话,是:
我已经尽力了
这话往深了追究,甚至是很容易让人绝望乃至于崩溃的,因为在你竭尽所能还无法达到理想彼岸时,留给你的就只是无边的焦虑。
相当一部分中等生,所用只有八九分力,大多数差等生,所用只有六七分力,这里就有两个余地:
其一是,这些人能把自己成绩不如何的缘由,部分归结为我还没尽力,虽然尽力了也不一定能改变什么。
其二是,不尽力这个行为,其实来自于这些人对成绩预期没有那么严苛,可以接受自己的现状,干脆就没抱那么高追求,清北复交?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说另外一部分中等生和极少数差等生呢?
这些人比较惨,他们哪怕尽力也只能留在眼前这个位置,所以也会享受无边的焦虑。
我后来总结了一下,人在什么时候会尽力?
在自身不懒惰的情况下,期望值高于现实,形成对现状的不满意。
后来,这些优等生进了985、211,中等生进了一本,差等生进了再差一些的学校。
名校生焦虑几率更高的调查,就此问世。
我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这些焦虑正确与否。
毕竟人只能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我庆幸的是,自己在原本通往优等生的路上,有那么一段时间沉醉到差等生的生活里,每天上课睡觉,老师讲什么我都不用在意,等待考试成绩更是与我无关。
那个时候身处高三,我反而读了很多书,至今印象仍然清晰的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
从那之后,我告诉自己,不要被那些线性的生活纷扰了全部视野,留一分余地,看到的风景大多值得。
当然,我不建议任何人做我这种“关键时期”的放纵尝试,后来从全校一千名爬回到高考去吉大,也算拼了哥们半条老命,挺不容易。
该努力一定要努力的。
哦对,最后应该上一点点的价值。
有句话是我很喜欢:
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这话的原出处并非流传甚广的《月亮与六便士》,整本书并没有这句话,原出处应该为穆旦的《冥想》)
能做到这点的人,我个人认为很有能耐。
我见过了太多人,为了过不平凡的一生而用尽全力,或者既然过上了平凡的一生,那就干脆不要用力
对于很多985、211的优等生而言,他们往往先后经历了上述那句话的两个阶段,自命不凡的时候步入社会,遍遭打击之后全失朝气与傲骨。
但生活终归是自己的,平不平凡,尽不尽力,你过的都是自己的生活。
诚然,这年头,越是优秀的人,对未来的预期大概率就越高。
可也麻烦大家记住,不是你对未来的预期越高,你就越优秀。
真的,没有什么人生流程是理所应当,没考研、没在一线买房子、没功成名就被历史记录的人多了去,还不是该吃吃该睡睡。
所以,假如你活得很累,不妨把对未来的预期调低一点点,
你损失的是,一大块盖在头顶的压力。
你收获的是,诸多你不曾看到的风景。
 第5张图片

名校生焦虑几率反而更高?我见过了太多人,为了过不平凡的一生而用尽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囖瞳 发表于 2021-5-17 13:25:24 | 只看该作者
 
反映了大学生价值观单一 容易走进死胡同里。
我都不知道天天卷 做奋斗逼是为了什么目的,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起码有动机吧,精神上你要么做这件事能让你精神舒爽 净化心灵 物质上要么能帮你搞钱。
众所周知 大学教育学到的东西和职场上用到的东西是脱节的,也就是说绩点高没什么用啊 又不能搞钱 。所以乱卷什么?
而且大学上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学习吧 任何你想要学习的领域 感兴趣的领域都可以去尝试 比如答主是学软工的 我对计算机咩有那么大的兴趣,但我对心理 教育这方面很感兴趣。我学习心理学知识我就不算学习了吗?
今天这篇文章主人公抑郁还有去年一年因为学业压力而自杀的大学生们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价值观太单一了,认定分数就是一切,我分数低=我是个loser。然而这并不是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分数教育强行灌输给我们的价值观。把一个人的价值完全系于一个标准上太过于绝对化。
高中是线性竞争,你争我赶。但大学是一个多元化赛道,我们并不需要和别人去比赛 去争个输赢 那是幼稚的 也是毫无价值的。
如何走出这种价值困境呢?
一 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从小到大,我们不管是被老师同学还是家长灌输的都是 好好学习啊 将来考个好大学。
在大学以前 学习好=牛逼=老师父母的夸奖=高人一等 学习差=菜=老师父母的批评=低人一等甚至能推到道德素质上去(在某些老师口中)。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心理上早被这样的价值观取向同化了。特别是那些学生时代就学习特别好的人,他们受了太多的夸奖,可以说在大学以前 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来到大学,发现优秀的人太多了,感觉自己即学不过别人还没有别人多才多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自我价值感弱化甚至产生自卑
我大一上学期的时候特别的迷茫 很“空心” 我不晓得到底要做些什么?我不晓得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我不晓得我活着为了什么?
在我上大学以前,我就是读书做题。从来没想过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只是跟着别人的脚步 一步步走 听课 写作业 泡图书馆 考试 参加活动 亦步亦趋 我生怕我落后了 我掉队了 我不优秀了 。整个人在上学期都特别的焦虑 甚至一门两学分的水课中只占百分之十的小组讨论成绩比别人低了五六分我就会特别的焦虑 甚至心情不好一晚上。没事我就在图书馆泡图 我怕落后 我想证明自己。
但听我说 Nobody can judge you!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酷,你要建立起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我们不应该从与他人的比较或者外界的评价中获得认同感。我们应该从心里面自我认可,认可自己的优点缺点,认同自己的一切。好的坏的 发生过的没发生过的或者将要发生过的。自己接纳自己,才有养成真正的自信。
二 想清楚你大学是来干什么的
如果你不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会陷入高中时的“赛跑游戏”也就是内卷。机械的听课 写作业 考试 。希望能够得到好的绩点 高的综测和奖学金 保研名额。但我们扪心自问 这些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这是外界所期许的还是自己内心真的想做的?
高中有标准答案,而大学没有。
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第一 确立你的基本盘
你是想考研 保研还是就业创业?
读研你是否想清楚了?
就业该如何准备呢?
第二挖掘自己的兴趣 成就独特的自己
你到底喜欢什么呢?
你这辈子最热爱的方向是什么呢?
关于具体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大家可以参考我这个快要三百赞的答案。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26780924
还是那句话Only you can judge youtself!
不过还是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 毕竟熬到两点了谢谢大家~
我是十九 一个曾经迷茫过很久的大学生希望分享我的故事能够帮你走出迷茫,活出真正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樱桃妹妹 发表于 2021-5-17 13:25:32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在大部分人类社会存在的形态中,决定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家庭状况。原生家庭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可以继承的资源和可以发展的上限。财富、地位和资源可以世袭,而知识和能力很难世袭。这是承认私有产权和继承权社会的通例。
其次是运气好坏,因为不论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个人,在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社会,个人成功和财富增长都是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的,最终注定有一部分人赌输了。这句话可能实质上是个同义反复,但它可以被定义为是正确的: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运气好,而运气差的人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如果运气差还成功,那一定是因为运气还不够差。
除此之外,还有健康状况、社会文化、政策等因素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
健康状况极差的人基本上缺乏在世俗社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社会文化,比如对于性别、年龄、地域、相貌等因素的歧视,会直接剥夺或者彻底消除一个人成功的机会,或者让一个人失去进入某些高回报领域的可能性,或者可能还没生下来就死了。
政策因素也会影响人的财富水平、社会整体的资源投入或者行业准入,比如户籍制度,这是个人不可控的。
当然,产业政策和社会整体的资金投入也会直接影响一个行业领域的就业规模和待遇情况,这个外部因素是个人不可控的。
然后才是教育背景。
而教育本身包括学位教育和非学位教育。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高等教育入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足以反映长期尺度上人的能力水平。此外,高考或者高中的升学考试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标准化考试制度,只是对人特定能力和知识领域的考察,其信度和效度都是有限的。其本身的筛选能力也是有限的。各种名额分配、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对升学结果的影响更不用说。
所以,进入名校本身只是一个人整体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因素的很小一部分,它本身对人的财富总量的预测能力就是有限的,只是众多因子中的一个。况且,前面的一些因子本身还对受教育机会有影响。

只不过在文化观念中,它一般被认为是公平性和个人努力可控性较强的因素而已。认清教育对人社会经济地位本身的影响能力,就没什么可焦虑的了,因为有的东西本来就轮不到你,所以也就没什么可焦虑的。

当然,讨论名校学生焦虑不焦虑,就和讨论富二代焦虑不焦虑,一线城市居民焦虑不焦虑一样。当我们探讨一个人在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的成功时,作为单一变量,它们本身的贡献都是有限的。
原文要探讨目的感缺失,不过,这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本身就是个很奢侈的东西,获得社会经济地位的成功,在百分位数里爬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本身就是个默认的目的了。
要有勇气活下去,也得认清现实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魅兒 发表于 2021-5-17 13:25:37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我和朋友讲:“有的时候觉得,如果现在告诉我自己得了大病,除了觉得对不起父母朋友,我好像也不会很难过。”
换言之,走了就走了。
她告诉我:“我早就这么想了。”


你以为这单纯只是因为我们对这世界已经没什么留恋了吗?不是,还因为我想不出我还有什么价值。
归根结底,两个原因:
    我感受不到世界对我的价值; 我不知道自己对这世界有什么价值。


而这两个想法的源头,在于我们思考了两个问题:
    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能力和其对应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注意注意这个矫情的高考用词又出来了),大家都被「成功论」洗脑,无需自省和思考自己心中真正向往的「成功」的世界,好像不需要思考这两个问题。
当你住上大房子,当你有了自己的名片,那种自身温饱有了保障,自己又有了存在感的感觉就够了。然而,这是生物最基本的需求。
但凡你再往深层挖掘一些更高的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你将发现无穷无尽无解的问题。


就如问题描述中阮东灵同学的困扰:
然而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期末后,他突然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规划,发现自己对经济学专业说不上热爱,甚至以后也不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直的目标似乎只是一份执念


这就是我现在的问题。
可父母只会告诉我:“你错就错在不该天天想自己喜不喜欢专业。能做好,能挣到钱,那你就是喜欢。”


所以,名校生会困惑的第一重原因,就是在于他们对自身价值和兴趣的思考更多,多到挖掘出了很多无解的问题,为自身造成了困扰。
简单点儿说,就是想得多。




另外,是什么加剧了这种对自身不乐观的认识呢?
以下是我昨天和大学同学聊天的截图。


 第7张图片 刚毕业一年的大学同学




有很多人问十二年,乃至十六年教育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分流和分层。
一次次的筛选后,当你欣喜于自己终于站上了优秀的一层中,会发现,周围也只剩下了优秀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名校学生提「卷」次数更多,并且更为自己的未来发展焦虑的原因。因为,你的学长学姐都是成功人士,你的同辈都是潜力股。
那么,你也必须优秀吧?
这对于社会发展来讲,是好事。优秀的人彼此督促,通过对对方施加压力形成良性竞争。结果是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收益。
但对于卷心菜中的我们呢?
压力大是必然的,焦虑是必然的。




除了Peer Pressure,压力的来源还有太多。
如何面对对你期望满满的老师和父母?
如何回馈十几年苦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金光闪闪的成就?
然而,当你发现,你如此拼,依然和一些混过来的孩子一样,买不起房,又如何给自己一个交代?
写到这里,我都快哭了哈哈哈哈......




所以,我想说,名校生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而且,我觉得非常合理。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社会有更多的责任,又基于简单数学,认为社会应该回馈以更多的认同,但在这个初出茅庐的年纪,没有资历去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同僚的另眼相看,所以郁闷。


这个时候,如何缓解呢?
现实一些吧,少想一些让自己苦恼的问题,少想一些难解的问题。
先低头好好干,放下你心里的那个数学公式。也许在我们这个年纪,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另外,有关自我追求。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麻木地变成一个「吃饭-挣钱-吃饭」的机器没有价值。这难道不是动物的生活吗?
作为一个人,你有更高的追求。
但首先,你是个动物。




所以,此题无解。但也只是在这个年纪无解。
无论是社会认同,还是追求所愿的机会,都需要时间赋予你积累资历和物质基础的过程。
也就是说,少想一些,好好工作和成长。
把这个难解的问题,交给时间和有选择权利的未来的自己吧。




 第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29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9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