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两岸] 大亚湾霞涌下沙河重见水清岸绿鱼群畅游 两岸成散步好去处

[复制链接]
89489 0
摔死你的冰 发表于 2021-7-26 18:11:1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

盛夏,大亚湾区霞涌黄金海岸清风徐徐、碧波万顷,引无数游人魂牵梦萦。沙滩边,漂亮的滨海度假公寓鳞次栉比,渔家民居、民宿别有风情。从沙滩一路向北,穿过霞光二路、石化大道东便进入村庄,村庄向上则是连绵山脉。

镜头慢慢拉近:在上角村地界、鱿鱼湾水库东部的牛牯秃山岭间,一涧溪水从杂草石缝间汩汩而出,一路向下形成愈来愈宽的河道,河流经霞涌上角村、义联村,然后汇入大海。数百年来,这条河流被人们称为“下沙河”。

下沙河滋养了沿河世代居民,也孕育了厚重而神秘的村庄文化。进入新时代,河流正在“一河一策”精准治理中焕发新生,沿河村庄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其中,位于下沙河上游的上角村正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抢抓道路建设机遇发展产业振兴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河上老桥

已有100多年历史,见证道路交通发展

炎热夏季,加上山林茂密、杂草丛生,要根据资料记载的“发源于鱿鱼湾水库东部牛牯秃山岭”来寻找下沙河的发源地,变得很困难。

但要寻找下沙河上游河道,到上角村呈田坑就没错了。惠深沿海高速公路从呈田坑穿过,在这条高速路桥下,一条小溪流潺潺流过,这就是下沙河了。一股细小的水流顺着山势而下,流经农田耕地,在这里被拦水坝截流,然后沿着固定的河道蜿蜒而下。

拦水坝旁的村道边有一棵古榕树。村民说,该树已有200多年树龄,被大亚湾区列入古树保护名录。古榕树的树干由粗壮的几股扭结着向上而生,枝叶茂盛葱翠,庞大的枝叶向四周散开来,遮天蔽日。村民说,古榕树在数十年前曾一度枯死。正当村民以为其没有生命时,怎料来年树根部又冒出新枝,且一年比一年粗壮、茂盛,如今已有“独树成林”之势,村民皆叹为观止,认为古榕树生命力顽强。

下沙河从北向南,流经呈田坑桥、上角桥、义联桥、下沙田村水闸、霞光二路桥,经修邦海月半岛商住区之后与青龙河汇合,再汇入大海。

这些桥,都是近些年来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宽阔而坚固的桥,连通一条条大道,串起沿河村庄,大大便利了人车通行,也见证了大亚湾霞涌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比如,上角桥是石化大道东从下沙河穿过的一座桥,石化大道是大亚湾区东接惠东县、西连深圳的一条枢纽大道;霞光二路桥是霞光二路上的一座桥,霞光二路是游客去霞涌黄金海岸常走的主要道路之一。

而在科技还不发达的过去,修桥筑路靠手挖肩挑。在下沙河上,人工修筑的桥梁还有存留。在石化大道上角桥北端河面上,有一座老石桥,造型古朴坚实。老石桥桥面由3条青石板并列搭建而成,桥下只有一个由石头垒砌而成的桥墩。老石桥所在的河道两岸杂草肆意生长,郁郁葱葱,桥头已被杂草封堵,无从下脚,这座老桥大概多年前就已荒废,但桥体仍然坚固。

随着河流上的现代化桥梁多起来,这座老石桥已丧失交通功能,但只要提起它,附近村民还记忆犹新。上角村党支部书记谭伟军介绍,听老一辈村民说,这座老石桥有100多年历史。过去,下沙河东面的上东村民小组村民到河西面耕种,都要经过这座桥。

大亚湾霞涌下沙河重见水清岸绿鱼群畅游 两岸成散步好去处 第1张图片


河边老围承载着不少村民的回忆。

河边老围

投资商欲开发修缮打造民宿村

下沙河以东不到百米处,是上角村上东村民小组。

从宽阔笔直的石化大道东进入霞涌街道上角村,很容易就被村委会大楼左边的一个半月形大水塘吸引,立刻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来。只不过,这个水塘足有数亩之宽阔。

半月形水塘后方是一大片村居,正中间是上东村民小组谭氏家族的“谭氏宗祠”。谭伟军是上东村民小组人。他告诉记者,上东村民小组是一个全部姓谭的单一姓氏自然村。在谭氏宗祠墙上,有该家族于1998年重建宗祠时梳理的宗祠简介。据介绍,明朝洪武七年,敦孟公之后六世祖瑞、宗二公从惠城区横沥迁居河南岸。兄弟二人后来分居,兄留居河南岸,弟迁居惠州碧甲司霞涌约上角,为今上角村上东村民小组谭氏支派始祖。

谭氏宗祠约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十三世祖凯如翁所建。凯如翁精通地理堪與,亲自测定格局并请名师勘定。清咸丰十一年,御赠“玉振金声”榜眼及第之牌匾,之后谭氏家族将帅贤才辈出。

如此可见,上东村民小组谭氏家族迁徙至此已200多年。

在谭伟军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宗祠后面,发现别有洞天:这里是一大片荒废的老旧村居,时光仿佛一下子倒退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走到村落中心,便可看出它精巧的整体格局: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井然有序,一栋栋房屋均为石墙青瓦,每一栋房屋里面的厅、卫、厨房等格局也基本一致。房间面积颇为狭窄,屋顶也比较矮,足以可见过去那个年代当地农村房屋的建筑特点和农民生活方式。

精妙的是,村落中由青石铺就的巷陌相交,房前屋后有水渠环绕。如今这些房屋虽已无人居住,水渠干涸,但可以想象,这个村落当年人丁兴旺时,定是一派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渠水潺潺、人声鼎沸、鸡犬相闻的热闹景象。

谭伟军说,这个老围大抵就是上东村民小组的前身。他在该村出生长大,但村庄具体从何时建起,他也无从确定。在他的记忆和了解中,老围里原居住有谭、罗、古、伍、李五大姓氏族人,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氏族人便迁居惠东县;随着谭氏族人的强盛,其他姓氏族人也逐渐迁居围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石化大道东修建时,村落中的谭氏村民也陆续搬到石化大道东以南发展,老围从此荒废。

“我的童年和青春是在老围中度过的。”谭伟军犹记,老围原有一个大门,前几年才被拆除。过去,村民外出耕种等均从大门出入。每日午后,村民们最喜欢围聚在大门边闲聊。老围前后左右共有4口老水井,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均取自水井。老围前的大水塘原有10来亩,村民围绕水塘种植丝瓜、苦瓜。

如今,老围已成了村民追忆过去的场所。谭伟军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里十分珍惜并保存好这片老围。近年来,有投资商对这片老围产生兴趣,表示想承租下来进行开发修缮,打造成民宿村,但村民对此意见不一,因而老围开发计划暂时搁浅。

大亚湾霞涌下沙河重见水清岸绿鱼群畅游 两岸成散步好去处 第2张图片


下沙河经过整治后,河岸修建了栏杆,成了村民散步好去处。

河流整治

精准治水重见水清岸绿

沿河走下来,下沙田村水闸是一个分界点。这处水闸以北河道基本为原生态,正被打造为生态沟渠,河道里建设有多个生态浮岛,河岸设置有尾菜回收发酵罐,俨然一套完整的农业污水处理系统。水闸以南河道临近海边,河道两岸已修筑人工护堤和碧道,河岸整洁靓丽。水闸旁是霞涌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从这里排放。

水闸以北,有一片较为开阔的水面,两岸绿树葱葱,水里可见鱼群游来游去。在高大的水泥水坝一丈远处,可见一条仅露出水面的石头水坝。

沙田村村民阿云对下沙河的印象停留在童年时曾在这里游泳嬉戏。“那时水很清澈,两岸也没这么多杂草,村里的孩子一到夏天都在河里泡,妇女们则在石坝上洗衣服。”阿云说,后来,河道里的垃圾多起来,两岸杂草也没人清理,孩子们也不能在河里游泳了,这条河流似乎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下沙河经过整治,河道变干净了,河水也清了起来,碧水蓝天的景象正在回归。记者现场走访时,几位村民在河道边散步,欣赏风景;一位青年男子拿着鱼竿去水闸处钓鱼。

据了解,2017年开始,大亚湾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部署,实施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开展科学精准治水。全区16条河流、8座水库均设立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和区、街道、村三级河湖警长体系,因地制宜设立“民间河长”、护河志愿队伍,形成了“河长+河湖警长+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的全方位管河护水工作体系,“河长领衔、齐抓共管”治水实践已蔚然成风。2017年,大亚湾区河长制获得惠州市河长制考核验收第一名;2019年、2020年又以第一名成绩获得了惠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考核“优秀”等次。

推行河长制以来,大亚湾区全面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农村雨污管网改造,全面启动河道社会化管养新机制。2019年,霞涌街道办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整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下沙河在这次整治中,不仅河道、河堤得到了整治,两岸也进行了美化绿化。河道整治后,该街道各河长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时间巡河,在重点区域竖立教育警示牌。同时,加强非法养殖场巡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巡河一趟,深感大亚湾为整治河流、保护生态是花了重金、下了真功夫的。”日前,参与巡河的志愿者曾先生感慨道。

乡村振兴

“1号公路”穿村而过,村庄发展迎来新机遇

下沙河流经上角村几个村民小组。据村民介绍,上角村,顾名思义,是因其位于霞涌圩镇一角,闻名遐迩的清泉古寺就位于上角村。

过去,上角村交通闭塞。但随着石化大道、惠深沿海高速的修通,上角村交通四通八达,打开了通往外界的通道。随着霞涌滨海旅游的兴起,临近黄金海岸的上角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村民开起了民宿、办起了餐饮业。村里优良的农田耕地和自然风光吸引民间资本前来投资,开发现代农业观光产业。

距离清泉古寺不到1公里处的圆岭岗民宿村,就是一个由废旧多年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生态民宿村。近年来,这个民宿村已成为霞涌滨海旅游线路上“网红”打卡点之一;与圆岭岗民宿村毗邻的大亚湾野趣童行亲子研学教育基地,也是近年来投资商在上角村利用当地优良环境打造的一个适合亲子游玩的基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上角村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清理、河流整治、村道硬底化、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如今,上角村各村民小组村道都已实现硬底化,房前屋后是“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村庄环境更加美丽,引得不少游客前来游览。

谭伟军介绍,今年以来,村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为村民办好一批“急难愁盼”的实事。“过去,村里靠从鱿鱼湾水库引水,水量及水质不能正常保障。为了保障村民饮水安全,村里去年开始实施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今年春节后,上东村民小组和上西村民小组已先喝上东江水。目前其他村民小组正实施自来水管网铺设,今年将全部通上东江水。

此外,村里还计划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文化兴村,如开设篮球培训、广场舞培训,为青少年开设课后辅导班等,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而令上角村村民更为期待和振奋的是,我市“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的“1号公路”将从该村穿过,终于石化大道。“路通财通,‘1号公路’的修建,将给我们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谭伟军表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1号公路”的修建,上角村的交通优势将更加明显,地段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河流名片

下沙河

在大亚湾区水系分布图中,下沙河只是沿海诸小河水系众多河流中的一条小河。它发源于鱿鱼湾水库东部牛牯秃山岭,上游与青龙河基本平行,自北向南流经霞涌上角村旱塘、呈田坑等村民小组以及义联村东莞寮、沙田等村民小组,在距离大亚湾霞涌港口600米左右处与青龙河汇合流入大亚湾霞涌港出海,河流全长7.03公里。

下沙河,顾名思义,与沙有关。

200多年前,当第一批村民从远方迁徙至这条河流的下游流域(霞涌街道义联村境内)时,这里是一片由河流冲积而成的广阔的泥沙平原,人们将此地称为“沙田”,而河流则被叫作“下沙河”。如今,在下沙河流经的义联村境内,上沙田村民小组、下沙田村民小组和沙排村民小组等,都与下沙河以及那片“沙田”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欧阳德辉 实习生彭依

本文来自【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民进党不讲“武德”!利用马英九的“完美主义者”,成全“台独”
下一篇:社保能“断缴”吗?什么原因导致断缴呢?是因为延迟退休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7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