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复制链接]
87836 1
willy 发表于 2021-11-23 17:59:0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考虑政治目的,任何战略观念都不能被认为是完整的。
——克劳塞维茨

在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战略——使用武装力量来维持或改变外部现状和维护内部稳定,是军方的事情。俾斯麦之后的文职官员和帝国议会都不能够影响战略上的规划或决策。在帝国内,支配战略思想的不是国务家或学者,而是毛奇、施利芬、提尔皮茨和鲁登道夫。之后随着战争的工业化和1918年的战败,军方对国家战略的控制遭到削弱,政治逐渐恢复了对战略的控制。然而,从鲁登道夫到布洛姆贝格,从贝特曼·霍尔维克到希特勒,没有任何一个德国军事或政治领导人将自己的战略依附于理性基础之上,结果当然是一连串的更加致命的灾难!


  • 战败的后果

“我们必须正视眼前的现实:在某种意义上反对我们的是一个世界性联盟;我们决不能无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试图深入地探知这个世界性联盟的基本缘由,我们就会反复碰到害怕德国世界霸权的心理……对德国专制主义的恐惧是我们不得不加以考虑的最重要事实之一,也是构成敌人力量的最强劲因素之一。”
——德尔布吕克,1917年
1918年春季德军在西线孤注一掷的进攻遭到失败,但直至10月26日德皇才解除了鲁登道夫的职位,继位者为威廉·格罗埃内尔将军。这位新的军方领导人面临着德国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灾难,俾斯麦缔造的“准霸权”地位已经丧失,“革命”的影子在随着战败愈发真实。罕见的形势压力迫使格罗埃内尔不同于之前的军方领导人,第一次基于对德国现实环境的理性评估进行战略缔造。他在军事失败和国内革命的环境下构造的战略是:在国内,将军队作为保证稳定的一种工具予以维持;在国外,维护德国领土完整。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1张图片

十一月革命

为了避免革命(十一月革命)后脆弱的新政治秩序再次颠覆,他不仅拒绝了皇帝进军柏林镇压革命的想法,而且迫使威廉皇帝退位,这个声名扫地的皇帝作为最高统帅已经成为实现战略的最大障碍。在军方内部,他压制了所有继续进行战争的冒险计划,他很清楚德国已经被打败,再打下去只会进一步恶化德国的地位。1918年10月至1919年6月,格罗埃内尔在极端混乱的环境下,实现了自身战略。尽管德国损失了少量领土并担负起巨大赔款,但这个仅仅统一不足半个世纪的统一体得以保存,经历四年半战争后物资、人力和精神普遍耗竭的德国也终于得以喘息。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让这个新政治秩序从一开始便声名扫地,凡尔赛条约的初衷便是剥夺德国的“准霸权”地位,并限制其实现这种地位的各种手段。因此,魏玛共和国的领导人面临着三项压倒一切任务:处理战争的经济后果;对付凡尔赛条约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为共和国确立一个坚实有力的基础。而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军队的严苛限制,也使德国在俾斯麦离职国家战略的主导权第一次掌握在政治家手中,而军人第一次被局限于军事的专业领域。


  •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战略
总体战不单单是军队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参战国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
——鲁登道夫《总体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军事力量本身不再能够决定战争,这场欧洲历史上的第一场工业化战争表明了国家的物资和精神资源的潜在和实在动员所起的重要作用。战后德国的将军和学者们开始对一战进行评估,这些各种形态的军事思想构成了未来战略规划的基础。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2张图片

一战时坦克和飞机的广泛使用为闪电战提供了作战工具

这些军事家们关于未来战争的讨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新锐武器技术,坦克和军用飞机成为了解决上次大战阵地战和物资战难题的工具,这些武器的使用预示着战争向运动战和决战的回归;第二部分为强调国民生活的广泛领域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在总体战中经济资源和动员经济资源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决定因素。1930年退休中将马克斯·施瓦特断定,战争的工业化已将工人的武器生产置于同军人的武器使用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三部分为心理战,这些人认为心理战同武装冲突和经济战一样必要,这也反映了革命使德国军事领导人意识到自身权威崩溃的危险。
当然有些军事思想的研究也构成了致命的危险,库尔特·黑塞的《统帅心理学》中希望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统摄人心者”的无限权力来解决所有问题,他们要求和支持和平时期社会的完全军事化。而1935年鲁登道夫出版的《总体战》一书则强调了“全国的情感统一”已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而国家的统一则基于民族和种族上的一致。他直接点出了军事化“国家种族共同体”的国内敌人:犹太人、罗马天主教会和社会主义者。
当然以上为适应下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规划并不适用于刚刚从战败和革命中建立起来的魏玛共和国,随着威廉·格罗埃内尔将军在军方内部的再次掌权,他和他的副手库尔特·冯·施莱歇尔提出了基于国内巩固、经济复兴和重建大国地位的三阶段纲领,而且其前提为将德国安全置于国际机构和大国集体安全制度之内。而格罗埃内尔一方的对手——以塞克特将军为代表的一方,却将国际地位视为国家重建和经济复兴的基础,把后两者当作“必然而然”的事情。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3张图片

凡尔赛体系在1933年全球经济后遭到严重冲击

1932年12月11日《日内瓦五国宣言》承认了德国在军备方面的“平等权利”原则,但德国军方渴求的那种军力扩充却远远没有实现。随后,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世界,德国损失尤为惨重。这两件事标志着德国在战后集体安全框架内重建大国地位这一战略终告失败。


  • 重新武装与军方:战略的衰落
“德国人民受到太阳(希特勒)的指引和领导,这一切或许是天注定的。”
——隆美尔
兴登堡总统于1934年去世后,德国原先相互竞争的权力中心全都从属于元首——希特勒。希特勒就任元首和纳粹掌权巩固了政治领导在战略问题上的首要地位。
此时德国对外战略的目标:重新确立军事主权和大国地位与魏玛共和国时期一样,但方法却大不相同。1933年10月德国决定退出国联和裁军会议,摆脱了1918年以后的集体安全体系。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普遍征兵制。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与此相对的是,德国大规模的“重新军事化”,尽管希特勒和纳粹党侵犯了军方在国防事务上的垄断权和组织权威,但由于双方目标相同,而且经过一战的失败和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磨砺,军事战略服从于政治领导的原则已经根深蒂固,德国重新军事化的主导权也掌握在希特勒和纳粹党手中,军官团们则只能提供专业的建议并沦为官僚组织。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4张图片

德国建造的齐柏林号航母 但未投入使用

1936年德国陆军重新武装计划设想创立36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3个轻型师、1个山地师和1个骑兵旅。计划中陆军平时兵力为83万人,战时将有462万人。1939年海军Z计划则提出建立包括10艘战列舰、4艘航母在内的庞大舰队。但与德国的军队扩张史无前例地速度和规模相伴随着的则是混乱无章,三个军种都根据其自身的方法、轻重缓急的次序和目的来规划和实施重新武装,甚至三个军种主要潜在作战目标都不尽相同。最为致命的是德国政治目的持续含混不明,德国军队作战效能往往并不能完全符合下一个战场环境,空军从未考虑到对英作战,未能研发出远程轰炸机;海军针对英国的庞大的Z计划直至1939年1月才提出,而八个月后战争便随即打响,更别说考虑之后加入的美国海军了;陆军在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后,作战目标在英国和东欧平原平原之间游离不定,并分布在从挪威到北非的广袤战场。
除了政治目的含混不明导致的各军种建设的混乱无章之外,纳粹德国庞大的重新军事化还面临着资源不足的最大难题,经济资源的不足没能迫使希特勒放弃或减缓军事化的脚步,反而激化了他对外扩张掠夺资源的野心,这就使德国陷入了这样一个战略怪圈,即只有征服才能维持重新武装的步伐。德国为了实现军事主权、大国地位以及更重要的帝国野心,需要建立一支可以进行多线欧洲战争的军队,但德国本身的资源又不具备维持这样一支军队,只能靠兼并邻国来攫取资源。但这样反而激化与强大邻国的敌意,德国便需要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并且只能孤注一掷地发动下一场进攻。德国的国家战略与其资源重未相符,结果在1936年以后形成了一连串的瓶颈状态,它征服的国家越多,它面对的敌人也越强大。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5张图片

德国的战略缔造完全掌握在希特勒一人手中

此外,与德意志帝国时期面临的局面相同,没有任何一个战略计划支配这样一个巨大复杂的重新军事化过程,德国的军事战略缔造呈现出分散化和不协调的特征。按照制度设计,战争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应该具有权威,但其却无法向三军总司令施加自身意志,在军备领域尤其如此。戈林和雷德尔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严重妨碍了纳粹德国军队整体形成一种全面计划的努力。而且,与德意志帝国时期军人掌控国家战略相比,纳粹德国时期的军队领导人则完全从战略领域完全退出,他们一如既往地与其他军种以邻为壑地相互竞争,并且持这样的信念,即政治领导坚实地把握了同战争操作有关的所有问题,除了“纯军事”问题。这些导致了“纯工具性、技术性思维”,导致了对作战艺术的全神贯注。纳粹德国军队及其领导人既未产生也不寻求战略思想,纳粹德国的国家战略成为希特勒的个人战略。


  • 希特勒的战略
在这些权力艺术家之中,有两个人——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具有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他们敢向经济人(Economic Man)的神话挑战,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基本因素,而想用“英雄人”(Heroic Man)的神话来代替它。……从希特勒眼中看来,国际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一样的东西。他认为它们都缺乏牺牲精神,是违反自然的,足以毁灭人类。所以他提出了他的教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方面相信雅利安人和条顿族是优秀的,另一方面又对犹太人表示强烈的仇恨,在他的“圣经”《我的奋斗》一书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是与坎东的理论极为接近……
——富勒《西洋军事史 第三卷》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几天后在对德国高级军官们的一次演讲中,希特勒部分地透露出他的政治目的和战略观念。他在演讲的末尾宣布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修改凡尔赛条约,在恢复大国地位后,他“或许要为新的出口通道而战….征服在东方的心生存空间,并将其无情希特勒的战略就此明了,即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首强地位,并且使用德国的力量在东方进行征服。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6张图片

希特勒的战略规划从来都未基于理性

希特勒的世界观基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类“生存斗争”观和伪生物学的种族观。前者形成了这样的政治观点,即政治“事实上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斗争”。德意志民族或雅利安民族只有征服东方才能获取足够的生存空间。后者形成了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所谓北欧日耳曼或雅利安种族品质高贵,生来优越。而犹太人则被假定成为一个邪恶的民族,而纳粹的责任便是与世界犹太人做殊死斗争。前种观点让希特勒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后种观点则导致了遍布欧洲的大屠杀和集中营。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7张图片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陷入僵局

显而易见,希特勒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导致其无法将国家战略置于理性估算之下,教条而又残酷的意识形态将主导战略的缔造。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这标志着德国彻底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决裂,如同1914年,德国的安全现在只能依靠德国的力量。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后,英国对德宣战,希特勒却在很长时间内一厢情愿地认为英德将达成妥协,英国将承认德国的霸权,进而放弃对英国的关注,将资源全部都倾注于东方。当1941年,希特勒征服东方生存空间的战争业已开始时,这场看似十字军似的东征却没有得到任何大国的支持,包括作为盟友的日本,在通往莫斯科的漫长征服之旅中希特勒和他的帝国也走向了穷途末路。
在这场战争中,决定战略的是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信条,而不是理性的谋算;其结果既不符合他的意识形态目标,也不符合理性的经济或军事目的。


  • 战争与毁灭

“这场新的战争之于德国,要么意味着全胜,要么意味着彻底的毁灭。”
——希特勒
1941年12月随着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和希特勒对美宣战,纳粹德国已然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并节节败退,但与上次战争不同,德国仍然维持了“内部统一”并将战争从他国领土一直持续至首都柏林。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8张图片

1945年5月1日欧洲形势图

在经历了并不久远的一战“饥饿封锁”后,纳粹德国力图通过给德国民众提供可靠的食品供应来保障国内稳定,并且避免在工资、物价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让德国民众做过多牺牲。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得德国民众默许了纳粹政权将“非德意志分子”从军事化的“民族共同体”中铲除出去,并在经历了盟军大轰炸和一连串的军事溃败后这个“民族共同体”仍然保持了“内部统一”并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但另一方面德国只能在占领区剥夺资源,导致了诸如大规模饥荒、统治秩序不稳、难以动员占领区工业资源等灾难性后果。而且,这也导致了德国迟迟未能进行彻底的经济动员。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9张图片

德国未能及早进行工业动员 输掉了“工厂战争”

在德国那种多头的元首制国家,德国领导人对战时生产从未达成最佳控制,也未能达到一种界定清晰的战略要求,更何况这种战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经济混乱状况直至1942年极具天才的阿尔贝·施佩尔出任军备部长后才得以改善,但此时德国已失去战争主动权,而德国的军备生产在濒临失败的1944年达到最高峰,可就在这一年德国在各条战线都已发生了致命的军事灾难。未能把握经济动员的种种难题,意味着到1941年夏天德国就已经输掉了对英美两国的“工厂战争”。而上一次大战表明,“工厂战争”就长期而言是决定性的。
1940年春德国在北欧和西欧惊人成功决定性地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地位,但希特勒对英德妥协的期望和北欧战役中海军遭到损耗使得希特勒无限期推迟“海狮战役”,这无疑是一项战略失败。征服英国需要强大的海军、盟友的配合和美国的不干预政策,这些因素德国一项都不具备。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10张图片

德军屠杀苏联犹太人

1940年7月,希特勒指示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审视“俄国问题”,希特勒的意识形态目的——夺取在东方的生存空间和反对“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再次呈现出来,并同一项战略结为一体,那就是创立一个堪与英美对抗的、自给自足的大陆性世界强国地位。但在这场战争中,德国领导层严重低估了苏联的资源和能力,就像它严重高估本身的资源和能力那样。而且这场战争还被规划成了种族主义灭绝战,军方不仅没有反对战争的意识形态野蛮化,反而不同程度参与其中。德国在东方的战争方式服务于“雅利安优等种族”征服生存空间的种族主义目的,并将数千万苏联民众成为它的祭品。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11张图片

1941年德国对美宣战

1941年12月5日苏军冬季攻势开始,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12月11日希特勒对美国宣战,德国彻底陷入了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夹击之中。1942年年末,德军在北非针对苏伊士运河和东欧针对苏联油田的作战均宣告失败,德国永远地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但如同1914年一般,希特勒拒绝考虑这场战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继续坚持“要么全有,要么全无”,从而杜绝了形成一种成功防御战略的可能性。事实上,希特勒是强迫国防军继续打一场它无法打赢的战争。战争本身成为了目的。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12张图片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希特勒战时政策中的其它方面也加速了德国的失败进程。首先,德国重未建立一个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军事联盟,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没能就对方军事行动作任何有意义的配合。其次,纳粹意识形态的种族主义政策使其对占领地区极尽所能的盘剥,驱使当地民众反抗而非合作,德国没能有效动员整个欧洲的工业力量。最后,希特勒的社会主义达尔文信念进一步降低了理性在德国战时政策中的作用。尽管各个战场都失去了主动权,希特勒仍然拒绝任何和平试探,仍然决心将战争进行到野蛮的终点。他冷酷无情地坚信“最强者的权利”——消灭弱小民族,并将自己的民族当作这一法则的祭品。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13张图片

一片废墟的柏林

从鲁登道夫到希特勒,从军事专家的支配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绝对优先地位,德国的战略思想和战略行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克劳塞维茨曾写道:“国务家和统帅必须做出最初、最高也最深远的判断行为,是依据那一检验,确定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何种战争;既不将它误解成也不试图将它转变成某种与其性质格格不入的东西。这就是第一号的战略问题,也是最全面的战略问题。”希特勒很明白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何种战争,然而德国军方领导人根本漠视了这个核心的战略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战争始终局限于实际的战斗,工业化战争的政治和战略方面引不起多少兴趣。他们精细的作战技巧和高超的战术技艺只是帮助延长了德意志的民族启示和欧洲的毁灭。

抱歉,好长时间没更新了。
————————————
以上只是本人对《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The Making of Strategy:Rulers , States and war》第十二章(作者 威廉·戴斯特)所做的笔记与添加的一些感悟。
配图来自网络,为使读者更直观的了解西方学者的思路,部分选取英文图片。
封面图是希特勒在国会向美国宣战。

通往意识形态战争之路:德国(1918年至1945年) 第14张图片

书籍信息

不出意外的话,会陆续在知乎上发布以下几章的笔记。
因之后章节涉及到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方面,需要查阅资料更多,需多些时日才能完成。

第一章 导言:论战略
论战略
第四章 14至17世纪的中国战略
14至17世纪的中国战略
第五章 哈布斯堡西班牙的战略缔造:腓力二世的“霸权图谋”(1556——1598年)
哈布斯堡西班牙的战略缔造:腓力二世的“霸权图谋”(1556——1598年)
第六章 全球战略的起源:英国(1558——1713年)
全球战略的起源:英国(1558——1713年)
第七章 追逐荣誉:路易十四治下的战略缔造(1661——1715年)
追逐荣誉:路易十四治下的战略缔造
第九章 一个民族国家的战略无常:普鲁士/德国(1871——1918年)
一个民族的战略无常:普鲁士/德国
第十二章 通往意识形态的战争之路:德国(1918——1945年)
第十五章 安全幻觉:法国(1919——1940年)
第十六章 阶级战争的战略:苏联(1917——1941年)
第十七章 以色列战略的演变:不安全心理与绝对安全追求
第十九章 结论:缔造战略方面的连续性和变革


上一篇:去德国留学的体验?
下一篇:德国未来最具发展前景城市排行榜揭晓!看看哪个城市发展的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虚空虹辉S 发表于 2021-11-23 17:59:59 | 只看该作者
 
德国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战略层面的角度分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2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