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深圳挨着广州,医疗水平却如此差劲?

[复制链接]
28004 20
爱志龙的疯子 发表于 2021-12-5 12:40:2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说。
一 天时
医院和医学院是相辅相成的,医院提供大量临样本来帮助医学院学习研究,医学院则为医院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中国的医学院格局基本是在两波浪潮中形成的:
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这是打基础的时候,那时深圳还是小渔村,自然没份。
2000年前后的学校合并潮,然而连基础都没有,高等教育一片荒漠,更没深圳的份。
就和买房一样,两波大涨都没赶上,那就只能看着房价上天。

二 地利
如果两波上涨都没赶上,靠着自己创业挣上几个亿,买个汤臣一品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而这10年来,正好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这家医院从08年开始改革,两任院长接力,先后从不知名医院,到“中国最大县医院”,到“宇宙第一医院”,再到如今正儿八经在复旦医院排行榜杀到35名的位置,号称拥有全河南60%的医学博士,堪称医学界衡水中学。
然而郑大一附院能这么肆无忌惮的野蛮发展,除了领导英明和银根充足外,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地利。
坐落于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有充足病人来源,同时郑州距离周围的几大医疗中心(武汉、南京、西安、济南、北京、天津)都有足够地理距离,地利壁垒能够留下足够的病人,同时吸引本地人才。

为什么深圳挨着广州,医疗水平却如此差劲? 第1张图片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深圳:

为什么深圳挨着广州,医疗水平却如此差劲? 第2张图片
相同比例尺之下,深圳都显示不出,实际上位于香港的“香”字上。
对于老百姓来说,半小时高铁直达广州,对于有钱人,过个海关直达香港。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学人才,流失都注定是极其严重的。

三 人和
医学领域,想要有大的发展,砸钱仅仅是一方面,良好的政策平台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砸钱,深圳三名工程一出,独领全国风骚。
然而论平台,可能就差点意思了。
河南可以举全省之力打造郑大一附院,安徽可以毫不犹豫把省立医院送给中科大当附属医院,然而到了深圳这边,就比较麻烦了。
众所周知,深圳和广东省政府一向不太对路,无论其人事还是财政权都牢牢把控在中央手中,更像是北京的飞地,事实上的直辖市。
那么,很难指望在省级层面,广东省放着全国医疗第三的广州不管,来全力支持深圳建设。
而国内非省会/直辖市医院的上限在哪呢?复旦排行榜里,前100名仅有两家:
排名45的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75的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而这两家医院都是吃足了前面说的两波福利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深圳在“人”上的劣势,另外一点在于,它是个非常年轻的城市。
在深圳,2017年,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近30万,占比户籍总人口约6.6%。同样的数据,北京是24.5%,上海是33.2%,广州是18.03%。
平均年龄全国最低的城市,意味着本地病源会极其缺乏,周边病源又被广州全盘截流,想要发展就比较难了。

四 房价
无论如何,作为一线城市,房价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必须要明确一点,深圳在抢人才方面,对标的部分有两个:
1.在地理上,对标的是广州,但是在房价收入类似的情况下,医院平台差太远;
2.在医院实力上,对标的是广大二三线城市的非顶级医院,尤其是中西部人才。然而,房价会让绝大多数拿不到三名工程奖励的“非顶级专家”们望而却步。

五 未来
无论如何,这年头,钱就是硬道理。三名工程这几年,深圳挖到了一大堆杰青长江院士(虽然大多是兼职捞钱),钱到位,一切都好说。
我相信,在十年内,深圳就能涌现出一家杀入全国TOP100排行榜的医院。但是,整体来说,广东前5(综合医院),全国前100,差不多就是深圳医疗界的上限。
深圳医疗近年来最大的卫星,港大医院,我在四年前曾经写过一个预测。
很不幸,四年过去了,从业内消息看,很多都被我说中了。
希望深圳市政府能好好反思,不要再重蹈覆辙吧,作为千万人口的一线城市,终究还是需要一家拿得出手的医院的。


上一篇:华侨、韩侨、黑帮片、山口组,聊聊《如龙》里一些鲜为人知 ...
下一篇:直击|今天九位华人出战英国大选!选民到底选什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爱如风过无踪迹 发表于 2021-12-5 12:41:0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说。
一 天时
医院和医学院是相辅相成的,医院提供大量临床样本来帮助医学院学习研究,医学院则为医院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中国的医学院格局基本是在两波浪潮中形成的:
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这是打基础的时候,那时深圳还是小渔村,自然没份。
2000年前后的学校合并潮,然而连基础都没有,高等教育一片荒漠,更没深圳的份。
就和买房一样,两波大涨都没赶上,那就只能看着房价上天。

二 地利
如果两波上涨都没赶上,靠着自己创业挣上几个亿,买个汤臣一品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而这10年来,正好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这家医院从08年开始改革,两任院长接力,先后从不知名医院,到“中国最大县医院”,到“宇宙第一医院”,再到如今正儿八经在复旦医院排行榜杀到35名的位置,号称拥有全河南60%的医学博士,堪称医学界衡水中学。
然而郑大一附院能这么肆无忌惮的野蛮发展,除了领导英明和银根充足外,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地利。
坐落于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有充足病人来源,同时郑州距离周围的几大医疗中心(武汉、南京、西安、济南、北京、天津)都有足够地理距离,地利壁垒能够留下足够的病人,同时吸引本地人才。

 第5张图片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深圳:

 第6张图片
相同比例尺之下,深圳都显示不出,实际上位于香港的“香”字上。
对于老百姓来说,半小时高铁直达广州,对于有钱人,过个海关直达香港。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学人才,流失都注定是极其严重的。

三 人和
医学领域,想要有大的发展,砸钱仅仅是一方面,良好的政策平台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砸钱,深圳三名工程一出,独领全国风骚。
然而论平台,可能就差点意思了。
河南可以举全省之力打造郑大一附院,安徽可以毫不犹豫把省立医院送给中科大当附属医院,然而到了深圳这边,就比较麻烦了。
众所周知,深圳和广东省政府一向不太对路,无论其人事还是财政权都牢牢把控在中央手中,更像是北京的飞地,事实上的直辖市。
那么,很难指望在省级层面,广东省放着全国医疗第三的广州不管,来全力支持深圳建设。
而国内非省会/直辖市医院的上限在哪呢?复旦排行榜里,前100名仅有两家:
排名45的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75的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而这两家医院都是吃足了前面说的两波福利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深圳在“人”上的劣势,另外一点在于,它是个非常年轻的城市。
在深圳,2017年,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近30万,占比户籍总人口约6.6%。同样的数据,北京是24.5%,上海是33.2%,广州是18.03%。
平均年龄全国最低的城市,意味着本地病源会极其缺乏,周边病源又被广州全盘截流,想要发展就比较难了。

四 房价
无论如何,作为一线城市,房价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必须要明确一点,深圳在抢人才方面,对标的部分有两个:
1.在地理上,对标的是广州,但是在房价收入类似的情况下,医院平台差太远;
2.在医院实力上,对标的是广大二三线城市的非顶级医院,尤其是中西部人才。然而,房价会让绝大多数拿不到三名工程奖励的“非顶级专家”们望而却步。


五 未来
无论如何,这年头,钱就是硬道理。三名工程这几年,深圳挖到了一大堆杰青长江院士(虽然大多是兼职捞钱),钱到位,一切都好说。
我相信,在十年内,深圳就能涌现出一家杀入全国TOP100排行榜的医院。但是,整体来说,广东前5(综合医院),全国前100,差不多就是深圳医疗界的上限。
深圳医疗近年来最大的卫星,港大医院,我在四年前曾经写过一个预测。
咖喱鸡:幻灭的乌托邦?乱弹深圳港大医院很不幸,四年过去了,从业内消息看,很多都被我说中了。
希望深圳市政府能好好反思,不要再重蹈覆辙吧,作为千万人口的一线城市,终究还是需要一家拿得出手的医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律师名将 发表于 2021-12-5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先说结论:
尽管深圳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跟广州相近,但是医疗机构的含金量太低,医疗发展底子太弱!
很多人说深圳的医院也不少,医疗水平不应该比广州差,我们先来看看数据:

 第9张图片
以深圳略少于广州的人口来说,深圳的医疗机构数、医师数并没有比广州差太多。
但深圳医院的含金量如何?
先看广州的三甲医院比深圳多多少家?

 第10张图片
这是某媒体做的柱状图,广州62家,深圳只有16家,广州是深圳的4倍,数量直逼上海,与第四名的天津有明显的级差,论城市总体医疗实力来说,北上广仍然碾压其它二线城市。
-------
(未经本ID黄海禺君同意,禁止转载本回答。)

那为什么广州会有这么多三甲医院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广州这么多的三甲医院是怎么来的。现在网络上能查找到的三甲医院数量排名五花八门,有些说广州60多家,有些是很老的数据说广州30多家(比如大象公会)。因为三甲医院基本上是省级主管部门评定的,我们就以广东省卫健委的官网上发布的消息为准,如今广深两市的三甲医院分别如下: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差距一目了然。广州40家,深圳15家,按这个数据广州的三甲数量是深圳的2.5倍以上。
就乍眼看看表格,都能看出,深圳的15家,绝大多数是“深圳市”三字打头的,而广州方面以“广州市”打头的也只有11家,那剩下的是什么呢?我们且来看看广州40多家三甲医院分别是来自什么门派。
占最大头的其实是各大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中山医派:中山一院、二院、三院、六院,加上肿瘤、眼科、口腔三家,一共7家;中山一院实力全国前十,中山二院(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西医院,中山医的实力可谓华南一霸。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黄洁夫就出自中山医系统。中山医本就是1953年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三院合并而来,可谓华南医学之荟萃。
南方医派:南方医院、珠江医院是广州人耳熟能详的老医院,另外还有南医三院、南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五院,共5家。南方医科大学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实力不容小觑,在全国医药类大学里排前5没问题。(软科2018年排第4、泰晤士2019排第3)
广医派:广医一院、二院、三院,分别在越秀、海珠和荔湾三个老城区,广州人分别俗称“工人医院”、“河南医院”、“市二”,一院和三院都是历史相当悠久的医院,广医一院有钟南山院士坐镇,另外还有广医肿瘤医院。
广中医派:附一有邓铁涛等大师级老教授,附二就是省中医院,全国接诊量第一名的医院,两所医院都是全国综合排名前十的中医院。
另外还有暨大的华侨医院、广药的附一。
以上各大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已经占了超过20所三甲医院。
-------
(未经本ID黄海禺君同意,禁止转载本回答。)
除此以外,华南理工大学最近几年开始与广东省人民医院联手,成立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除了把省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华工的附属医院,还正在天河区建一所三甲医院,叫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天河医院。
各大医科院校在广州一城里竞争多年,一来导致医疗资源十分集中,二来也给省内外很多城市输送医科人才。

 第14张图片
有媒体统计了广州各大医院发表SCI论文数的情况,前两名的超过700篇,第二第三名超过400篇,全市平均每家发表101篇,可见广州医学科研力量不可小觑。
除了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还有一系列的省卫生厅(现在叫卫健委)下属的省级医院,除了上面提到的省人民、省中医,还有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第二中医院和省妇幼保健院。
即使广州市的市属医院、区属医院跟深圳市的市属区属医院实力差不多,作为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的广州还有隶属军方的部队医院,比如广州人十分熟悉的“陆军医院”(原广州军区总医院,现在改名南部战区总医院),还有空军医院、武警医院、421医院、157医院。
因为这几层关系,广州集中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其中最为集中的是越秀区,广州40所三甲医院中,有15所在越秀区:

 第15张图片
也就是说,一个越秀区的三甲医院数,就跟整个1300万人口的深圳市一样多。更可怕的是,越秀区三甲医院的含金量远比深圳的医院高得多。
在2016年复旦出的全国百强医院排行榜,广州有10家上榜,其中在越秀区的有6家,中山一院排名全国第7,南方医大南方医院排第15,而前100强里深圳一家没有:

 第16张图片
-------
(未经本ID黄海禺君同意,禁止转载本回答。)

在今年3月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了《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在中国顶级医院100强里:

 第17张图片

这个榜单中,中山一院排第6,南方医大南方医院排第12,省人民医院排第23。
各城市百强医院数量排名:

 第18张图片
广州的数量直逼上海,是第4第5名加起来都比不上的。其中位于越秀区的有6家,深圳上榜的是1家。
看下面这个广州发表SCI论文的医院分布图就知道,广州的医疗资源是多么集中在越秀区(红框范围内),可以说整个华南地区很多人得了大病都会到这里来求医。

 第19张图片
广州的好医院不仅多,而且长期高强度运作,接诊量相当多,病例量多了,医疗水平自然容易上升(不是说必然会上升)。

 第20张图片
年门诊急诊量前20里,广州的医院占了4家,前100里也占了9家,可见广州的大医院不仅水平高,接诊量也高,同时每天有大量来自外地的病人前来求医(肯定包括不少深圳居民)。
-------
(未经本ID黄海禺君同意,禁止转载本回答。)
为什么深圳好的大医院少?
其实还是因为太年轻。

 第21张图片
中国的第一家西医院就是在广州诞生的,是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建立了,至今已经180多年,可见上百年的一口通商让广州最早接触到先进的西方医疗技术。

 第22张图片

 第23张图片

 第24张图片

 第25张图片
看这个百强医院院史排行榜就知道,到今天为止中国百强的医院,有65所是在1949年及之前建立起来的(其中广州有7家),1949年之后建院的只有35家,而1978年之后建院的,更是只有2家。对于1979年才建市的深圳来说,医疗水平的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积累。
近年来砸钱引入中山大学在深圳建新校区、建医学院、建中山七院、中山八院,就是很好的举措!


参考资料:
2017年全省及各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情况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牛!全国42城PK这份“医疗实力”榜单!上海完胜!
中国哪里人上三甲医院最容易|大象公会
中国医学院校在世界四大排行榜上的名次_数据中心 -中国医学教育信息网
最新 | 中国大医院门诊量前100强大公开(附床位数)
2017中国大医院门诊量100强榜出炉!
复旦-医院排行榜
《医院蓝皮书》2017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
修正!2017年广州市医院SCI论文发表情况排行
中国百强医院院史排行榜出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未经本ID黄海禺君同意,禁止转载本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那末慢 发表于 2021-12-5 12:41:51 | 只看该作者
 
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用实例说明了一个事实:
教育、文化、医疗等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不是短期用GDP就能买回来的。
走得快,你就得身轻如燕;
身轻如燕,意味着就不能背负太多东西。
而教育、文化、医疗等,都是很重负担的开支,并且需要很长的积累期。
深圳很努力,但是确实在教育文化医疗这块上,还差得远。

=======10.28更新补充=======
有些朋友对我提出深圳的教育发展有不同意见,我能开放接受讨论。
但是在开展讨论之前,我想先引用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副主任《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的思路、指标与方法:以副省级城市为例》文中的部分观点作为基本讨论共识:
一是教育的普及水平
二是教育的公平状况
三是教育的发展状况
四是教育的服务贡献
五是教育的条件保障
六是教育的科学治理

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这六个方面是进行城市教育现代化评价的总体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确立了由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教育普及水平指数、教育公平指数、教育质量指数、教育服务贡献指数、教育条件保障指数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数。
我们在讨论城市教育发展的时候,应当全面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甚至是本土教授的培养等体系,还有人才对城市的发展共享等状况评价,这里面有复杂的事宜需要参考。而不是抛出一句一本率,然后觉得自己很懂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yamaningning 发表于 2021-12-5 12:42:46 | 只看该作者
 
医学是学阀的典型代表,在这种制度下,想出人头地的医生从一开始就被医学院绑定了,砸钱挖一两个人没用,除非能一锅端,问题是,还有你用钱挖不来的名和地位。

首先说泰斗级别的,这个咖位的,你一搜,基本都在著书立说,做到这个位置的,基本都是十来年没动过刀的了,也许时不时会有一些疑难杂症的会诊,但总体来说,看病已经不是主业了,你没有医学院伺候的话,挖来何用?人家都是快退休的年龄了,留名身后才是第一需求,你花多少钱满足人家?

再说主刀级别的,首先,跟着导师已经快混出头了,老板退休以后自己可是几十年的亲传,放弃这几十年的接班人地位跑到外地医院去从头开始么?人家也四十多了,早就安家立业了,靠着主任医师身份房子也买了,到深圳去图啥?
何况,他的人生轨迹,少不了上面泰斗的抬举,发文章没有泰斗的面子,期刊还认?没有泰斗的推荐,还想去参加国家级的会议?离开了泰斗,少一半威风。

最后说新人,哦,挖新人可以,你会挖么?

最后的最后,那几大医学院不光是名校的光,那些附属医院有个无与伦比的身份,就是卫生部/卫健委直属医院,等于说华山论剑的时候人家自己参赛还有裁判员的身份,有前途的新人不去名门正派去你那落草,给自己添堵呢?
学阀学阀,上级依赖下级干活,下级依附于上级跃升,没有这个人身关系你就是圈外人,你挖谁去?

国家卫健委党建工作会议:44家委属委管医院要做党建表率(附名单)
 第4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丶人生就是悲剧 发表于 2021-12-5 12:43:46 | 只看该作者
 
我表哥,在南方医科大毕业后在广州的医院当麻醉科医师,然后因为钱跳槽到深圳,最后在深圳还是回到佛山的一个小城镇做麻醉医师,我问他为什么回来,深圳工资这么高,回到镇属医院干嘛,他说深圳虽然钱多,但手术量真的很少,没什么技能提升,且医德不好,有钱万万岁,无钱的真的很随便,至于为什么不回广州是离开太久,会去难竞争,且我们镇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合作了,有一些项目愿意放在这里开展,有点前途。
深圳的医院怎样我不清楚,因为不在那边生活,但广州的医院就真的常去,尤其省人民医院,那边的学术氛围本人觉得还真的是很好的,我爸两次大手术都是那里做的,经常看到一个主任医师带着4-5个实习生去学习,我爸做胃肠镜,有两次都被人拿来当教材了,本来一阵就做完的检查,硬做了1个多小时,主任医师一边做一边教,虽然对患者可能不太友好,但真的可以培养出很多后续优秀的医生。
还有一次是我妈,严重的耳水不平衡,省人民有一个医生,不用手术,不用吃药,单靠物理治疗就可以调整好耳水,那个医生在帮我妈调整好以后,因为特别严重,有个实习生在征求我妈同意以后再帮她做一次,耳水又歪了,那个主任医师也没有对这个实习生发脾气,在重新帮我妈调整的时候一直在讲解,这是一个他研究出来的物理治疗手法,他都愿意开成公布地教给别人。
医疗不讲收益是假的,但对比深圳,广州的医学氛围应该真的好好,铜臭味少了,自然优秀的人才就会一直在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haiaihai2010 发表于 2021-12-5 12:44:33 | 只看该作者
 
恰好,我在广州高校毕业,在广州、深圳的三甲医院都呆过,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深圳医疗,如果说普及的话,是不比广州差的。但是,医学那么多学科的高尖水平来说,深圳总体上是比不上广州,而且差距不小,甚至不如佛山(不好意思,亲戚在佛山市一,去过那边很多次)。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短期解决的。
一、历史厚度,文化传承。这点是新兴城市的缺陷,医学是文化人的事,老一辈对下一辈的传帮带极为重要,文化氛围不是你想有就能凭空有的。广州几大医科大学、医院,均有院士坐镇,社会资源、科研资源远超深圳。
二、医学是个系统工程,你请某科大佬来一时也解决不了问题。比如你这科专家来了,发现辅助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电生理、介入科……甚至护士、供应的耗材……并不是顶尖的,总是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要解决没那么容易。就别说人才了,就说材料,你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要进深圳市医保、进医院……那是层层难关,而且深圳不够级别的科主任,想进个耗材是进不了的。水深。
三、在我来深圳之前,一直以为深圳现代、敢于改革,来了以后才发现至少在医学上不是这回事。我感受更多的是:保守、顽固、程序。举个例子,深圳信息产业发达,但医院的电子系统普遍不如广州佛山,里面的原因就不说了,免得被人猜到是哪个医院。又比如,医院的流行文化是:安利!平安地拿钱,反正待遇不差,干嘛要冒风险?干嘛要开展新技术?开展新技术领导反复劝说,就是怕出风险影响他仕途。本来可以努力救一把的,全科室人反对,就怕出事了影响大家,自己想想:能拿个差不多的收入,图什么?做什么都不是能确保病人受益的,还让别人不爽,算了。
于是就这样了……深圳医疗大而不强,很多东西不是钱能短时间解决的,当然,长时间投钱应该是能解决,比如现在不是在搞大南方科技大学吗?但愿二、三十年能改变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vegetassj 发表于 2021-12-5 12:45:17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医疗资源的分布非常有特色,跟几个因素挂钩: 首先是所处位置的政治地位,再者是辐射人口,第三是有没有教学能力强的附属医学院持续输血。
不算北京上海的巨无霸 ,现在国内地方一流的华西 湘雅 中山 同济 无不是地处省会,坐拥亿级以上辐射人口,作为地区的医疗中心。简单来说,本省/邻近省份的病人,这几个医院看不好病,只能去北京上海了。
深圳的问题是,确实够富,然而并没有一贯高的政治地位,深圳位列中国第四个一线城市,然而绝大多数是青壮年流动人口,人口分布过于年轻,没有那么多慢性病人和易感人群,喂不饱医生的熟练度,而本省地方上的病人,一定是去行政规格更高的广州。
另一个问题是,离香港太近,高端人群看病过个关口就到了。见多了香港的高水平医疗,深圳政府对香港实行的英美医学模式处于心向往之,然而养不起的状态,多说一句,按这个模式来培养医生,国内真的玩不起...
最后的结果是深圳的医疗服务价格高而水平欠缺,会出现中部地区的医院去中国沿海改革开放热土对口支援的魔幻现象……

————————————————
加一段。
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真是要刷熟练度的。现实中经常有成绩和悟性差不多的两个医学生,一个去高平台,一个去地方医院,最后前者成名成家而后者技术荒废的例子。
病人的疾病谱和专科水平也有很大关系。中原地区多吃咸菜腌菜,所以郑大一附院食管癌手术和肝移植手术水平高。湖南喜食槟榔,所以湘雅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水平高。四川重庆天天吃火锅,胃癌发病率全国排名前列,华西的胃肠很不错。广东的电子厂多,那边医院手外科断指再植水平不遑多让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jiodl005 发表于 2021-12-5 12:45:42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因為挨著廣州啊,省內知名醫學院基本都在廣州,能怎麼辦...
鴨大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暨大醫學院、華工醫學院。
深圳有啥?南科大醫學院?深大醫學部?成立都沒多少年,更別提別的了。
至於醫療單位數量,廣州無論從級別還是數量都數倍於深圳,更何況一個三甲醫院50+,一個三甲醫院10+,怎麼比?省屬、部屬、軍區醫學、醫療單位都集中在廣州,深圳一個都沒有。即便深圳2017年一般公共支出決算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開支要比廣州多近20億(深圳94.5億、廣州75.5億。見深圳市財政委員會公開資料、廣州市財政局公開資料),廣州仍能在國家政策佈局的支持下維持一整套在全國數一數二龐大的醫療體系,不僅整體排名非常靠前,而且專科排名非常靠前。
而深圳,本土除了深大醫學部&深大總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深大第一附院)、寶安人民醫院(深大第二附院)、羅湖區人民醫院(深大第三附院),南科大醫學院&深圳市人民醫院(南科大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科大第二附屬醫院),除了這五所以外,全都是別的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分支醫院,從層級上就比別人低,而且寄人籬下不可能獲得多少重視,在對方體系中也落於下游。深圳在醫學資源方面的話語權太低,和廣州完全就是天壤之別。城市醫療差別本質是不同醫學學術體系在該城市範圍內博弈結果,終究脫不開學術研究發展的客觀規律
醫療、高等院校,那可是政治佈局,普通人怎麼可能跟國家拗?別說普通人,深圳市政府爭取的一堆建設項目才到省府就gg了,何況國家級佈局?說到底還不是老老實實服從國家戰略佈局,安安心心建設家鄉全面小康。你說了能算麼?不能那就安心支持現階段佈局吧。
這是一個集中效應極強的行業,基本佈局從1952年院系調整就已經定下了(其實最早在廣州國民政府時就已經把廣州作為科教醫療研究中心的底子定下了),深圳遠不如廣州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
深圳是一直在引進相關人才的,給的待遇也不低。但問題是,醫學研究是一個高端的領域,集中產生的發展效益更大,資源集中對集中人才的作用也更大,當然很難搜羅到在重疾方面資深人才。固然作為深圳人我也希望深圳各方面都能做到最好,但基於現實佈局來說,我支持集中在廣州。關鍵詞:三名工程。
兩市市中心就隔一百多公里,圈內資源天壤之別,如果你是從業者你去哪,不用我說了吧?
旁邊還是香港,如果你是醫學圈內大牛,你不選省府和香港選深圳,我都覺得奇怪了。
只有從業者能夠得到更好的待遇和上升空間才能更好的為行業做出貢獻,從這一點來說,我也支持佈局集中於廣州。深圳多點北大醫院、港大醫院、中山七院這種重鎮分支便是了。
但很多人忘記了一個事實,就是廣州、深圳、香港之間太近了,深圳想引進的人才是會被廣州、香港吸走的。另一個事實是,深圳人去廣州看病,其實很簡單,網上掛號預約之後買張車票,一個小時過去就完事了,相當於深圳關外民眾去關內最好醫院的時間,其實也沒有多麻煩。麻煩的只是報銷手續,但急病當前這點麻煩算不了什麼,甚至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舉一個例子吧,大三的時候,同班同學腦中長瘤,進了寶安人民醫院,市內醫院可能是風險會比廣州更大,轉到了廣州治療,雖然前前後後經過一年的治療最終沒有搞定,但整個過程來說也不算不方便,不方便只是因為他的大學生醫保有問題,其他的不方便倒是沒有,跟地域因素沒關係。有的人可能會說看護麻煩,但即便在深圳治療,家屬也得在醫院附近訂房or租房看護,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重疾在深圳治療的例子也有,我一個親戚癌症但存活率前景還不錯,在深圳市人民醫院(翠竹)治療,家屬們在翠竹租了房子照顧這位親戚前前後後一年多最後治療完畢康復回家。
重疾的情況下去廣州與在深圳,哪裡更好就去哪裡。如果廣州做不到,那就去北京,租個房子請個護工好好照顧便是了,這點小錢比起親人健康來說還是出得起的。

 第45张图片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精通的領域和雄厚的資源,沒什麼好奇怪的,如果深圳跟廣州、香港醫學水平差不多,那反而是有問題了。
就深圳人角度而言,醫學中心,不管它在廣州也好,在深圳也好,在香港也好,都無所謂,深圳去這幾個地方不超過一個半小時。
醫學這東西,日常病症廣州深圳都能夠解決,大病去廣州也問題不大。廣州的醫院並不會因為你是深圳人而拒診,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已經能夠支撐一個家庭能夠更好的照顧病人,請一個合適的護工照顧病人也不是大問題。兩城之間往來速度,比很多縣城進市、地市進省都要近太多太多了,130公里根本就不是問題。
醫療、高水平大學(包括醫科大學)集中在省城就行了,深圳需要的是普及性、基礎性的資源,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普通水平的醫療、教育,也就是正常的醫療水平和普及的基礎教育(最近幾年的深圳高考一本率也是很不錯,高額投入有了回報)和面向二本水平的大學、合作辦學及職業教育。高精尖給廣州就好了,也不遠,病人去廣州很方便,學生們每週回家都是很正常的。深圳就多開些醫學重鎮的直屬醫院和分院分支,給頂尖打雜就可以了,自己的兩所醫學院再良性發展,基本上是夠用的了。集中效應能夠產生更好的發展效果。廣州的醫院不會因為你是深圳人拒診,廣州的大學不會因為你是深圳人而拒絕你入學(何況廣州深圳都是共用的廣東省學籍名額),那集中在哪裡又有什麼所謂呢?珠三角是一個整體的珠三角,是七千萬珠三角人的珠三角,你廣州也好,深圳也好,珠海也好,東莞也好,都是一個整體的,相互之間也非常近,城市建成區也是連成一片,沒有必要強行拆分高端資源去自宮,這對珠三角的發展反而是不利的。
那些一直糾結深圳醫療、教育不夠精尖的,大多都是來工作的外地人,或者所謂的「新深圳人」及所謂的「新廣州人」。他們要的並不是真正高精尖的醫療和教育,而是他們所謂「作為深圳人的臉面」和「作為廣州人的臉面」,這些人,基本上跟叫囂深圳直轄是同一批人。這東西從來就不是分散能做成事的,能集中發展才是最好的。既然已經有一百公里外的廣州和五十公里外特殊的香港城區,何必多一個深圳呢?你讓專家們經常到處跑到處開會,你自己忍心嗎?
深圳醫療不如廣州到底好不好,真不需要你外地人來擔心。
真心希望深圳好的人,從來都會是立足實際談發展,而不是成天玩中華城市吧那套鬥獸玩法,簡直讓人感到可悲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我是小丸子4 发表于 2021-12-5 12:46:30 | 只看该作者
 
才从深圳拜访客户回来,也算是刚下飞机吧
医疗是需要传承和沉淀的,深圳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
深圳本身历史很短,又是个移民城市,人口和疾病谱都不够反哺临床。加上深圳没有自己的医学院,科研无法开展,医教研里后两条直接被卸膀子
即使全国排名前十的医院都来深圳开分院,定期派人接力带教培养人才梯队
也扭转不了这个局面
举个例子,阜外把孙逸仙医院纳进自己的系统托管阜(改名叫深圳阜外医院),阜外和深圳zf都想把这个事搞好,阜外赚钱,深圳的医疗能提升一点,各取所需,双方共赢
阜外拼命往深圳输血,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一是地理位置,深阜在南山,朗山路12号,我一个外地人,对深圳不熟,从我住的地方打车半个小时左右到医院
深圳本地朋友说深阜这个地址在深圳有点尴尬
相当于北京四环五环之间的定位吧
在北京上海这个打车时间算是非常正常
但是在京沪之外,半个小时在当地人眼里算很远的距离了
医疗是就近原则
深阜还是个孩子,人才梯队还没培养出来
在群众眼里,和别的医院没什么区别
哦那基~
第二,群众不懂医疗,只认头牌专家,对于年富力强的副高们一无所知

 第47张图片

 第48张图片
阜外拼命往深圳输血的,就是这批年富力强的副高正高
我的医生,雅培和强生的术者,消融起搏器双冠王,在北京一年一千多台手术
跟我吐槽说在深圳一天就看不到十个病人,手都要闲的长蘑菇了
那段时间疫情起伏,被医院摁在深圳不许离开
而病人是什么状况呢?
我一客户,婆婆心动过缓,在家附近的南方医的深圳分院找所谓的专家看病,开了Holter动态心电不给开彩超,检查完了一句没事儿打发完了再不说一个字
我说让他们上深阜过来找我医生看看,老人家不用来,孩子带着报告来就行
半个小时的车程嫌远,不愿意来
最后还是因为我要来深圳,加好友多年但没见过,网友面基请吃饭
才被我骗来门诊会合,顺便找医生解读报告
医生很仔细的一页一页翻看报告,给家属讲解病人的病情,回答了家属的各种疑问
并让家属回去带病人在家附近的医院做个彩超,报告结果微信给我,转发医生就行
离开诊室以后客户表示再也不找专家了,最会干活的人跟职称无关
不是像我这样天天在一线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

第三,深圳的医生吧,普遍迷之自信
搞不搞钱不清楚,无心向学是真的
比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医生还差劲
人家至少还知道出去进修,学点新技术回去,挣钱也是站着挣
深圳倒好,国家来输血都不学的那种
我一个病友,女孩子,小我几岁,糖尿病八九年
身高体重bmi均在正常范围内,腰围也控制的不错
在市二医被处方一天三片卡格列净加一针胰岛素
我不知道一天三片SGLT-2的处方依据是从哪个指南上来的
就不怕病人尿路感染吗
进口SGLT-2被集采压到40多块钱一盒估计也没什么返点了您这图啥??
实在是匪夷所思,无话可说

医疗是需要情怀的
深圳只有钱
情怀是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这就是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7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