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透视教育改革的已来和未来

[复制链接]
42709 19
huangyang1 发表于 2022-1-29 07:07:0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政策正有力地推动并深刻地影响学校的内涵发展,不妨从已来、将来、未来说起。

已来的是“双减”,有四个关键词:一是治理,“双减”的直接效用是治理教育乱象,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样子,使学生能够舒展地成长。其力度之大、动作之快,已是有目共睹。二是质量,减负不是根本目的,“双减”是为了增效,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当然这种质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是“一个不能少”的全体学生的质量。三是绿色,即“绿色”的观念、方式,从学生的长远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切切实实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是拼时间、拼身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学生的发展亦是,健康、活泼的发展就是高质量的重要表征。四是创新,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很重要的是创新。从现在各地提供的先进经验看,创新主要在技术赋能、教学模式重构、作业优化设计、学段衔接、教师专业提升等方面。在这些经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别是注意总结提炼自己长期以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转化成“双减”的改革举措,有力促进“双减”取得切实效果。

将要来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按照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案和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教材也会投入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后若干年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新方案,用好新课标、新教材。这一轮高中课改在2017年已率先启动,基础教育也将整体进入新一轮课改。这一轮义务教育课改新意迭出,应当重点关注六个方面。

其一,课程核心素养。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淡化学科界限,并提出课程核心素养,但其价值定位与高中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相似的。其特点是具有完整性,是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机整合;统摄性,核心素养包容、拉动一般素养;生长性,核心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的。

其二,学习内容更新。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是国家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知识新的审视、选择、重组,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对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以及科技、社会的新发展。就语文学科来看,高中课改提出学习任务群,构建了语文的课程内容,必然会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带来深刻的影响。

其三,学科实践。学科实践不仅关注实践,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主动参与中学习;还关注学科,引导学生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此外,学科实践也会包括情境、任务、探究、成果等基本要素,并含有新的意蕴。例如,情境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模拟性的,都贯通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

其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体现超越学科中心的基本思想,更强调学科内部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性课程。综合学习倡导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联结,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将来,教材可能会要求安排一定课时用于综合学习,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其五,因材施教。在课程中体现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在学段上注重衔接性,合理设计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以柔性方式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在教学方式上,把面向主体的观念落实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促进所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其六,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标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沿用高中课程标准的做法,按照学段描述了核心素质应达成的标准,为素养性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在一定意义上,把新课改的这些基本精神落实到位了,“双减”对学校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就体现出来了,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未来会来的是两个重要文件精神的落实。一个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并为之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为之落实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些都为我们走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我们还应注意到,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组织第41届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从以往经验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带有风向标意义,会深刻影响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份报告,重新构想教育的公共目的,倡导把教育看作一种社会契约并作为共享愿景;明确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强化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并将其作为两条基本原则;提出直面现实挑战和不确定未来,要以不同方式思考学习;提出在继承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发挥广大行动者的作用,推动重新构想成为现实。这份报告不仅在宏观上,还在方向性和具体要点上,对我们现在讨论的课程教学改革、综合性学习、学段衔接、育人共同体都有深刻阐述。

未来已来,我们应该有面向未来的胸怀和胆识,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部署,借鉴“社会契约”的思想资源,通盘筹划改革行动,创造性地推进事业的发展,真正体现出未来学家们所说的“未来正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把美丽的蓝图变成辉煌的现实。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杨九俊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2022年,这些教育新规来了
下一篇: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培养思维的最好场所是课堂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9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xiaai124 发表于 2022-1-29 07:07:12 | 只看该作者
 
减负先把校长减了,先换掉那些不合格的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旧丶人旧城旧梦 发表于 2022-1-29 07:08:11 | 只看该作者
 
减负不能太减负!
该学该验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小飞123 发表于 2022-1-29 07:08:3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自主权下放到学校,教育方案报备开教。
参考《三字经》理念编制教材。
语文教育从句篇为原点教起,教依话写话,要求学生练熟依话写话,并从会依话写话基础上引导向会写各种体载实用文章,并作为其个人的文章范文。
教念熟诗歌文,教会作顺口溜查字识字“表”用。
“生字”集中练写,教育目的主要是教会写字兼识字。
能说就是语,写成文字就是文。语文教材应该是综合各学科的文章,数学课本其实也可以做语文课本用!
写话无需先识字,教会一音一格写一个字,遇到不识留空格,待到识字再填写。多写多练便会识。精简教育应该主要教写话写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wz150 发表于 2022-1-29 07:09:1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真的需要多看现实,事实求是办教育,脚踏实地培育人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寂寞I90 发表于 2022-1-29 07:09:2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顽疾,不是几个文件就能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萍姐w 发表于 2022-1-29 07:10:05 | 只看该作者
 
未来觉得人脑挑战机器人电脑谁赢?如果一个国家机器人发展成熟将是一个什么景象?大家想过吗?
1)机器人取代绝大多数的高精专行业
2)机器人取代不那么精细的服务业(简单的家务保姆、清洁工、物管、城管、仓管等等
3)机器人能取代精算师、律师、会计师、保险从业人员、银行营业员、证券交易员、消防员、警察、驾驶员(司机)、
4)绝大多数工厂里的低级拼装工人(整条流水线)
所以到了那时候可能真的只剩下个别的人类服务工作需要人类去执行 ,如果中国能实现以上这些,那么中国人民就能只剩下好好享受生活,好好每天想想如何消费、如何实现更多梦想,国家经济会形成良好的内循环,因为所以能赚大钱的都交给机器人(电脑)去完成,机器人负责赚钱养人类[呲牙][呲牙][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猪哒超级飞侠 发表于 2022-1-29 07:10:2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就是专家,理论高度很高,建议专家下乡实地考察调研三年,这样就能理论联系实际了,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做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去现场就不会感同身受,象牙塔里适合的是做学术研究,如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大政方针,还是要深入基层的,东北地区的县,乡镇的中小学,欢迎专家住校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彪记人生 发表于 2022-1-29 07:10:33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真的应该去基层好好看看,一点没减,双减任务后各种杂事更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烟舞荡 发表于 2022-1-29 07:11:2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一股清流,教育环境要生态覆盖,而非强硬化的改革,更不能商业化,应该建立标准化的社会,家庭,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
《光量空间》进校园,创建的护眼教室标准化,也是健康生态环境化标准化系统建立的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6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