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抑郁的本质是资本对人的异化(初稿)

[复制链接]
15272 4
你说啥行不 发表于 2022-1-31 05:21:4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的本质是资本对人的异化(初稿)
        2020年11月11日,北航一名大二学生在图书馆猝死。
        2020年11月25日,哈工大一名大二学生在自习室猝死。
        媒体只会唏嘘985高校学生压力大,没做好压力管理,把目标设得太高,而没有能力也基于立场不想去关注这背后的根本原因。
        我作为一个亲历者,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快要猝死了,但我各种生理指标都很正常。还好我现在醒悟过来,自己差点步了他们的老路。我想替猝死的他们发声,尽管我的声音很渺小,但我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发言权的。
        我不想用“压力”、“高期望值”这种具有掩人耳目意味的词语去解释学生猝死现象,这种词语是资产阶级为了蒙蔽广大人民群众而制造出来的。
        学生猝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社会下的社会分工。越是来自农村、越是贫穷家庭的学生越易受资本的蛊惑而盲目地服从于社会分工。具体来说,社会分工要求学生去做哪些事呢?庞杂繁琐的学习科目、数不尽的考试、各种项目作业的deadline、各种竞赛、还有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尤其是高校,这些任务中的每一件都异常繁重,导致学生对承担起“学生”这个社会分工都十分吃力。这就导致在高强度竞争的氛围里,部分学生竞争到最后,就只能去拼自己的身体,甚至猝死了。
        在高强度竞争环境下,部分学生会服从资产阶级社会对人的异化,把自己“人”的属性逐渐抛弃,让自己不断地变得像一台“机器”。学生会因为自己不是一台考高分的机器而苦恼,为了解决苦恼,他们会不想睡觉,不想吃饭,不想交朋友,不想有兴趣爱好、不想去谈恋爱——因为一台机器不需要这些事物。所以他们失眠了、他们食欲不振了、他们内向了、他们抑郁了,这还没有结束,他们为了解决苦恼,去网上查阅如何提高自制力、去查如何变得自信起来、去培养兴趣爱好、去找睡眠类书籍、去找中医、去找心理医生。而那些睡眠书籍作者、中医、心理医生便从这些想尝试成为“机器”而又不断失败的人手里赚钱。
        这像极了《共产党宣言》里的一段话“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主、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便向他们扑来”。然而现实是,他们不放弃成为一台“机器”的幻想,一切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他们可能暂时缓解了躯体和心理症状,可能暂时培养出了兴趣爱好,但是想成为“机器”的幻想迟早会让抑郁症复发。
        举个例子,一款昂贵的抗抑郁药,伏硫西汀,一盒500元人民币,一盒只有14片,每片只有10毫克。一个月收入3000元到6000元的工薪阶层,刨去衣食住行的开销,一个月真正能动用的钱只有1000元到3000元。手头比较紧的人,这一款药的药钱就让他(她)成了月光族。钱花出去了,但效果还是个未知数,那是什么感觉?请注意,这是抑郁症,抑郁症加上没有钱,一定是更深的抑郁。因为,抑郁的本质是资本对人的异化,是被剥削的程度太深以至于出现了身体和心理症状。
        有些鸡汤听起来令人作呕,比如说“要学会和抑郁好好相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凡是不能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变强”。在此,我就不列举了,因为抑郁的人对这些话肯定有细致的体验。说这些话的人本身被资本异化,而又成为了资本异化别人的工具,而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本身却不知情。这是因为资本对人的生活的异化是潜移默化的。
        我不否认很多心理医生初心是好的,帮助病人分担痛苦,也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只是我认为一切心理问题是有其根本原因的。我在此只是对学生猝死现象的根本原因作出我自己的一种尝试性解释。我的依据是我多年来对学生这个社会分工的体验以及本人抑郁症恢复的经历。
        学生是我们大多数人人生最先遇到的社会分工,可是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在为这份社会分工而劳动的时候,社会并没有向学生支付任何报酬,反而还要学生交学费。学生越是把自己的社会分工聚焦于那些难以直接获得报酬的任务,比如考高分、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上,他(她)所受的剥削就越深。家庭本来应该是心灵的港湾,可是有些学生的家庭关系完全依赖于孩子作为学生的社会分工,学生所受的便是更深的剥削。后者的情况下,家庭只是社会剥削学生的代行机关罢了。
        雨果曾说,“多件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马克•吐温曾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社会开设学校是为了减少社会的治理成本,这便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即学校从开办理由来看,是为社会负责的,而并非为学生负责。“减少治理成本”源于资本的意志,毕竟在一个高犯罪率的社会中,资本是不太好去快速增殖的。因此,学校本身是资产阶级社会对学生进行社会分工的场所,这就导致社会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剥削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Q&A
Q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你这么说话很危险。
A1:提这种问题的人,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且对于向资产阶级作斗争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忌。他们看了一眼纸老虎,受到了恫吓,便以为是真理了,还妄图把这种恫吓传递给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人,让后者的信念产生动摇。
        我首先回答何为社会主义。
        “我们这里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
                        ——《宪法·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总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变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然后我想回答我说这些话并不惧怕“纸老虎”。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的。而我国宪法也正是这么规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从完成三大改造(1956年)到今年(2022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才建立66年,因此我国的社会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甚至还有封建社会的痕迹。
        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我认为,阶级斗争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便是宪法中写的“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作斗争”;另一方面,是同我们自己、同身边人身上的资产阶级道德、精神和价值观残余作斗争,我们甚至还要和封建思想的残留作斗争。我写这篇文章意在提醒读者,阶级斗争存在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第二方面。而且根据我的生活实践和观察,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第二方面。
        在生活中,在大街上我经常看到国旗,五星红旗时刻提醒着我阶级斗争仍未结束,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共产党仍然需要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我不觉得纸老虎的恫吓是危险的,因为无产阶级必将取得最后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人类的未来。所有的反动派、纸老虎,所有的资产阶级道德、资产阶级价值观,都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所研究、被后人当作笑柄、被后人唾弃。

Q2:①说了这么多,你是想说读书无用吗?我不认同“读书无用”。
②既然你说社会在通过学校剥削学生,那为什么越是贫穷、越是来自农村的家庭,越是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呢?难道是送去被剥削吗?
③照你这么说,学生都是傻子呗,交了学费还要去学校接受社会的剥削。

A2:说出这些想法的人存在着典型的二极管思维,往往不具有辩证地看待一件事物的能力。

        ①简单地把“读书”这种丰富而又生动的人生实践活动 装进一块两极名为“读书无用”和“读书有用”的棒状磁铁当中,还总是沿着磁铁的一极的方向去观察它。他们不懂得把棒状磁铁横过来仔细观察。

        ②反问的语气本身就体现了他们的惶恐与不解,然而事实却是他们不敢预料到的那种情况:贫穷家庭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确实是去接受资本对人的异化、去接受剥削了。电影《决裂》有这样一个片段:农村的母亲来大学看望儿子,这时候儿子已经穿起了衬衫皮鞋,戴上了眼镜。儿子对母亲做的衣服鞋子都看不上眼,还放弃了上完大学回去改变家乡山山水水的承诺。最后,儿子以要听欧阳教授的课不能迟到为理由,结束了和母亲短暂而又难得的谈话。
        列宁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工农青年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即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

        ③只会以静态的眼光,而不会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学生去学校上学,固然有被社会剥削的部分,但学生同时也在生活实践中习得了谋生的技能,培养了自己进行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的教育本身具有资产阶级意志和无产阶级意志,即具有双重性。对内来说,社会开设学校是为了减少社会的治理成本;对外来说,国家兴办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与别的国家进行竞争。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主导的世界中,建设以无产阶级利益为导向的学校,是共产党人要认真思考且必须落实的内容。电影《决裂》引人深思,坚持为无产阶级办学只能依靠共产党人、无产阶级的不懈斗争而争取得到。

Q3: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在说自己压力大,真矫情,90后、00后真是垮掉的一代。
A3:“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就在于:用延长劳动日的办法,或者用提高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更加紧张的办法等等,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因此,雇佣劳动制度是奴隶制度,而且社会劳动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奴隶制度就愈残酷,不管工人得到的报酬较好或是较坏。”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因为劳动分先后,先劳动完成资本积累的人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护自己的生产资料,去增殖自己的资本,去打压、剥削后来的劳动者。这些办法与手段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金融、法律、道德、教育、合同、乃至不惜使用暴力。因此,不劳而获的人不断改进增殖自己资本的手段;劳而不获的人互相竞争,形成内卷社会。这导致越后来的劳动者获取生产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进而到最后,劳动者只能互相拼自己的身体,以健康为代价来获取生产资料了。
        60后、70后嘲笑90后、00后要看开点,压力哪有这么大。之所以有年代的隔阂,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时候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很多行业的竞争都非常地弱,劳动可以获得较多的报酬。而且他们不懂共产主义理论,不知道也没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社会劳动生产力愈发展,雇佣劳动制度就会越残酷。这不以谁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是马克思预言的,而且被验证过多次的客观规律。那些嚷嚷的老一辈人,把他们放在我们这个时代,怕是连大学都考不上,怕是连话语权都被剥夺了。

Q4:我身边就有抑郁的人,我该如何帮助他(她)?或者问 你这篇文章都是在批判,有什么实践意义吗?
A4:了解抑郁的本质是资本对人的异化以后,剩下的事情便是以它为指导原则,去做、去实践便好了。没有一定能行的办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关键。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共产主义理论会帮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指导原则。
        简而言之,就是教会抑郁的人不要像“机器”一样活着,人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权利。
        陪伴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你的一言一行有可能包含了资本对人的异化而不自知。
        对于高校中过度竞争而导致的抑郁(现在或将来可能在中学中出现),我们可以利用象牙塔里的竞争 脱离了 社会生产中工作岗位的竞争 这一点切入,让他(她)从事一些简单的有报酬的社会工作,来培养他(她)对生活的热爱。家里有田地的,可以让他(她)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来培养他(她)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我相信每个抑郁患者恢复都是有切入点的,而且就存在于他(她)的生活实践当中。你可以去尝试发现并告诉他(她)的生活实践与普通人生活实践的不同之处,他(她)如果放弃了成为机器的幻想的话,一定会重视这些不同之处并作出改变的。
        当然,你用其它的原则,其它的方法成功地帮助抑郁症患者走了出来,我也真地为你高兴。我只算个理论家,只会说大话,而你是实践家,对抑郁者有切实的帮助。只是我看到许多人抑郁症有复发的情况,又要重新吃药、重新抗争,我感到十分同情。所以我对抑郁的根本原因做出了自己尝试性的解释:抑郁的本质是资本对人的异化。希望此理论能够根除抑郁症,防止复发。于是我对自己进行实践,感觉自己在身体和心情方面确实有了很多的好转,也渐渐培养起了对生活的热爱。我以后遇到抑郁的朋友,也会用我的理论去实践的,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去帮助更多的人。

Q5:我是抑郁症患者,也没太接触过共产主义理论,我该怎么做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呢?
A5:你想一想,你的一天24小时,你的精神是不是都花在一件事上了?不管你做什么,你的脑袋是不是一直在想一件事,一直在绷着一根弦?你对学习、工作或者恋爱是否过于上心了?是否对于家人、老师、领导的话过于惦记了?以至于睡前、早起后、玩游戏甚至吃饭时都在想着某人的批评与责骂了?
        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话,你就有可能是想变成一台机器了。咱不用接受那种剥削,用不着一天24小时服务于别人说的话、服务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这绝不是你身边的人、你的心理医生说的“做人要自私一点”。相反,这是为自己而活。不去受别人剥削的同时,不去剥削别人,这是最大的无私。也只有在无私的条件下,才能实现马克思描述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状态,便是抑郁的相反面,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人的解放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说,PUA(精神控制)的本质就是一种剥削,只是一种隐性的剥削方式而已。反PUA的实质是反剥削。“原生家庭”、“心里创伤”、“娱乐至死”、“自制力”、“自律”、“标准太高了”、“高期望值”、“延时满足”、“压力”、“自信”、“熬夜”、“情绪”、“性格”“高敏感是缺点”、“爱钻牛角尖是缺点”。以上这些词语和话术,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资产阶级为了奴役广大人民群众而制造出来的,第二类是封建社会时期已存在的词语,资产阶级对它们进行改造,赋予新的具有资产阶级精神的含义。无论是哪类词语,都只是资产阶级为他们的剥削找的借口而已,是用来转移人民的注意力的。举个例子,为什么说爱钻牛角尖是缺点?因为资产阶级害怕有人深度思考,看穿了他们不劳而获的真实面目,这会惊扰到资产阶级的安宁与悠闲。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具有资产阶级精神的话语,人们往往利用这些话语去引起别人的情绪,从而达到剥削别人的目的。内向的人并不内向,他们只是不屑于使用这些充满资产阶级精神的话语去剥削别人罢了;抑郁的人并不抑郁,他们只是不屑于用充满资产阶级精神的话语和行为去剥削别人罢了。关于资产阶级精神的词语和话术,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这是撬动生产关系的杠杆。
        抑郁患者恢复的共同点是,从一个被剥削程度高的环境进入了一个被剥削程度低的环境,他(她)做同样的劳动付出,报酬和回报更多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抑郁患者谈一场恋爱,抑郁就消失了;而另一些人谈恋爱,抑郁却加深了。因为后者遭到了更严重的PUA,即受到了更严重的剥削。

Q6:你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但人的生活还是应该去追求美好的事物的,去找个高薪工作、去赚钱、去交朋友、去恋爱、去结婚生子、去坚持自己的事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拼搏,这样他(她)年老时便不会后悔。总之,加油吧,后浪!
A6:当资本对人的异化渗入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人就比较容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接受资本对人的异化。最令人深思的是,他们会成为资本的傀儡,掉过头去异化他们身边的人,异化他们的子女。这些人只是活成了资本对人异化的工具,他们也需要被解放,需要剔除他们思想上资产阶级精神的那一部分。换句话说,他们需要被改造。
        他们认为去找个高薪工作、去交朋友、去恋爱、去结婚生子 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美好”的事物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还把这种追求的过程命名为“努力”、命名为“奋斗”、命名为“拼搏”。可是,事实却是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资本对人异化的成分。那些未受深刻剥削的人是体会不到资本对人的异化的,或者不敢去承认这种体会是资本对人的异化带来的。
        在此,我举三个例子,希望同志们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去思考,举一反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资产阶级宣传的那些“快乐”。
        ①一位工人因工作突出而获取奖金时,同事便会以此为要挟,要求获奖的人请客吃饭,工人考虑到长期的同事关系,一般也不会拒绝。这之后,当别的工人获取奖金时,原先的那位工人便会加入要挟的队伍,因为他(她)觉得自己请过客了,没有蹭到饭对自己“不公平”,心里不是滋味。就这样,贪图小便宜的资产阶级交友观便在人群中蔓延开来了。
        ②钻石与爱情本身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钻石的历史:
        钻石起源于古印度,当时的印度人被分为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古印度人也将钻石按颜色分成了四个等级,用来对应社会地位,最高的是无色的钻石,其次是浅红色,然后是浅绿色,最后是灰色。印度的钻石产量起初很高,在十七世纪年产量达到了5-10万克拉,虽然只有少部分达到了宝石级,但也挺多的,但好景不长,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
        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个远离欧洲的大陆,南美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很快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到了1861年,巴西的钻石年产量下降到17万克拉,而在1880年,巴西钻石年产量只有5000克拉了。随后在1867年,南非发现了大量钻石矿,如果这些新发现的钻石矿大量生产从而充斥市场,那么钻石的价格很可能会因为供需而大幅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888年,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联合了其他几家珠宝商,倾尽所有买下了南非的钻石矿,成立了一家珠宝公司——戴比尔斯。戴比尔斯成立后,垄断了超过90%的钻石开采,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规模削减产量,严格控制对钻石市场的投放量。并在1947年设计了一种方法来防止人们转售他们已经拥有的钻石;那就是把它与婚姻和爱情联系起来,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女生是不会把象征爱情的钻石卖掉的,从而减少了二手钻石的流通。
        那么他们是怎么把钻石和爱情结合到一起的呢?首先广告公司聘请了一大批小说作家和写手,让他们编各种浪漫故事,剧情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故事中一定要有一个情节:男女主角终成眷属,男主角把钻石戒指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女主。
        其次,戴比尔斯赞助给美国的明星名媛们钻戒,只有一个要求:用钻戒来求婚,或者当众展示钻戒。然后被戴比尔斯收买的媒体们开始长篇大论地报道某某名人用了钻戒求婚如何如何,或者在杂志上长篇报道描述某个明星佩戴的钻石,用钻石的照片轰炸读者的眼球。
        最后,他们派遣了数量众多的讲师们,深入美国各大高中和学生团体(尤其女生团体),进行宣讲,内容只围绕一条——钻石是爱情的象征,钻石是不可或缺的定情信物!这一系列的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钻石从单纯的珠宝变成爱情的必需品,变成爱情的见证者,让女孩们认为:没有钻石的爱情是不完整的。
        戴比尔斯和Ayer的宣传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38年戴比尔斯在美国开始营销攻势以后,在短短三年间,美国的钻石销量大涨了55%,也就是在这期间,Ayer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A Diamond is forever”,关于这句话的中文翻译,是由香港的文学鬼才黄霑翻译的,成为了中国人尽皆知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由此可见,求婚时买的钻戒本质上是钻石相关资本家利用爱情对年轻恋人的剥削。其实,爱情也是经过资产阶级改造,用来剥削广大人民的一个概念而已,按事物的发展本质来说,爱情并不存在,当然在此我不做过多论述。
        理解了钻石与爱情本身是没有联系的事实之后,那么这就意味着男生不该给未婚妻买钻戒、女生被求婚时就不应该得到钻戒吗?我倾向于应该买(应该得到),但更好的回答是,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具体的生活实践罢了。
        一个女生很容易从小就幻想被求婚的场景:其中必然是有钻石存在的。而男生笃定钻石与爱情没有联系,或者因为经济因素考虑,向这位女生求婚时没有用钻戒。女生即使接受了,这也是伴随她一生的痛。除非她敢于反抗资本对人的异化,敢于承认从小的幻想是资本对她的剥削产生的。
        ③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个时代的人更倾向于不愿意结婚生子,本质上是年轻人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剥削,对剥削制度的一种反抗而已。至于这个话题总是被人们讨论,只是人们对这种反抗形式比较好奇,却只能雾里看花,看不透事情的本质,于是反复讨论罢了。换句话说,年轻人做出了老一辈人不敢做的反抗。

        我们要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下一代又会对资本对人的异化做出新的反抗。我们不应固守成见,而应在他们新的反抗中找到进步的因素,找到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不断进行自我批评,朝着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而奋斗。

Q7:谁指使你说的这些话?你代表谁的利益?
A7:已经不言自明了。我不受任何人指使,我在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发声,我在为全人类的利益发声。

        人与资本对人的异化进行斗争的历史,是人与自然界斗争史的一部分。正如达尔文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在不断地适应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 和 其它物种与自然界斗争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衍生出来的人类社会内部的斗争已经演化发展到一个相当复杂的阶段,这种复杂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不像思想家马克思这样的人、没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就算穷其一生进行思考,也是想不透彻的。
        我更倾向于用树与啄木鸟的关系来形容人类与资本的关系。人类不是完美的,就像树洞里长满了虫子一样。而资本正是瞄准了人类本性中的这些不完美之处,进行对人的异化的。人与资本对人的异化进行斗争,其本质是人类在向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发出挑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更加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桃源般和平的,这个过程中必定有人牺牲。以前有人牺牲了,但现在仍然有人牺牲,比如说开篇提到的两位猝死的大学生。人类一向是如此的,总是需要同类的牺牲,才能发现自身原来还有不完美之处,才能对此进行完善。这还算是有进步性的人,而更多的人在资本对人的异化下选择了麻木、无视、推卸责任。我期盼我们所建设的世界是人类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有人牺牲的世界。
(本人原创,禁止任何人转载)


上一篇:都知道抗焦虑抗抑郁可以吃谷维素,这真的可以长期服用吗 ...
下一篇:很严重的容貌焦虑怎么办?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snow是谁 发表于 2022-1-31 05:22:17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忘情追恨 发表于 2022-1-31 05:23:10 | 只看该作者
 
同志们包括我还是要努力去实践啊,才能让抑郁彻底从我们的社会里消失[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小小好友 发表于 2022-1-31 05:23:53 | 只看该作者
 
资本在把人异化成金钱的奴隶,赚钱的机器时,也逐渐的把人的属性异化了,从此人的真性情不能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必然要得心理疾病的,最后也只能委委屈屈地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殉葬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1125075773 发表于 2022-1-31 05:24:28 | 只看该作者
 
马尔库塞:“晚期资本主义人人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6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