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005期

[复制链接]
67192 0
医界散人 发表于 2022-4-8 11:35:3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作为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古希腊人看来,幸福是在与他人分享中获得的,富人将自己的财富分予穷人是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
古罗马时期,富人对穷人的帮助被看作宗教责任,并且帮助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穷人获得尊严,这样富人才能显出自己的尊贵
古希伯来人强调公正的分配社会财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公正”就是大同与分配,大同是指每个人按贡献享有财富,分配是指每个人都公平地享有财富。
基督教宣扬地“博爱”观念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思想根源。《圣经》宣扬“明爱”和“意志之爱”,前者是指“献身于他人的福利”或是“聆听、回应、转化之爱;后者强调无条件的爱。
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流行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想主义强调人类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的来源,理性高于感官并独立于感官。
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的思想根源。
拉蒙特《人道主义哲学》概括了人道主义的十个核心命题:
1.人道主义信奉一种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或宇宙观,这种宇宙观把一切形成的超自然的东西都看作无稽之谈,而认为自然是存在的总和;
2.人道主义特别注意吸收科学的定律和事实,相信人是它所属的自然界进化的产物;
3.人道主义对人抱有最终的信心,相信人有能力和潜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4.人道主义反对一切普遍决定论、宿命论或命定论的理论;
5.人道主义信奉这样一种道德观或伦理观,即把人的全部价值置于现世的经验和关系的基础上,并且把全部人类(部分民族、种族、宗教)在现世的幸福和自由,以及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进步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6.人道主义相信,个人可以将自我满足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同有助于社会幸福的有意义的工作和其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一种美好的生活
7.人道主义相信,个人可以将自我满足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同有助于社会幸福的有意义的工作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一种美好的生活;
8.人道主义确认一种意义深远的社会纲领,这一纲领主张在能够促使繁荣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上,确立全世界范围的民主、和平和高水平生活;
9.人道主义主张全面实行理性和科学方法的社会作用,因为主张民主程序和议会制政府,主张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领域里实现言论自由和各项公民自由权;
10.人道主义遵循科学的方法,认为对各种基本假设和论证的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包括它自己在内。)人道主义首先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相信人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美好生活,而非依赖外在力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理性和独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目标。其次,人道主义也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的支持,科学、理性以及通过社会改革实现美好生活成为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直接基础。
直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
二、社会工作的出现

(一)英国的济贫立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1934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劳工法》规定所有有劳动能力而没有资产的劳工必须接受任何雇主的雇佣,以防止劳工离开教区。同时规定国民不得提供任何救济给有工作能力的乞丐。
英国真正济贫立法从1531年和1536年制定的两部济贫立法开始,基本原则是只救助无劳动能力的乞丐,对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则强迫他们通过工作换取救济。《帕里石济贫税》首次提出通过征收“一般税”作为济贫基金救济贫民,意味着政府开始正式承担救济贫民的责任。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最完备、执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第一部成文的济贫法}一方面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则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发展。
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置监察人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这是最早的工赈法。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学艺,教区亦义务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其进行工作自救;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分救济工作为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
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救助对象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这种以居留权利作为接受公共救助的条件,即所谓“亲属责任”或家属责任,到今天还是公共救济中的争论问题;
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1)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2)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病患者、老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3)失去依靠的儿童,包括弃儿、孤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1834年英国议会对济贫法案进行三点修改:1.救济设施必须全国一致、各区应分别联合成立协会,每个协会最少设立一所济贫所,由驻伦敦的委员下乡进行监督,负责拟定章程规则和监督审核账目2.济贫所内给予被收容者的待遇应较一般工作低3.原则上只进行院内救济,废除院外救济。
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1.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合法性前提;
2.从立法的角度承袭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对不同情况的贫民施以不同的救助,使社会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一些人的“懒汉”思想;
3.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门化视作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4.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美国早期的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专业的渊源关系

1865年召开关于建立全国联合会的会议,以科学思想管理慈善事业,出现“科学慈善”,并将经济学“效能原则”引入慈善事业【历史学家詹姆斯·雷比将“科学慈善”概括为世俗、理性和经验,而不是宗派、情感、教条】
(三)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

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施的一种有特色的救济制度。它规定在该市设一中央办理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
其工作内容或方式包括: A 为失业者介绍工作;B 将贫困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C 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D 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
汉堡制施行了13年,后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救济人员不足,趋于衰微。
爱尔伯福制:1852年,德国的另一小市爱尔伯福(Elberfeld)仿效“汉堡制”并加以改良,史称“爱尔伯福制”。
其具体内容为:A 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居民300人B 每段设赈济员一人,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C 赈济员的工作有二:发放赈济款(包括经济调查);从事段内贫穷的预防工作。D 全市每14段设一赈济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成立赈济委员会E 全市设立由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作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统一管理,每两星期开会一次。爱尔伯福制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慈善组织会社于19C末20世纪初盛行于欧美:
该会接受托马斯·查墨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和道德观念,终将致使他们依赖救济维持生计,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慈善组织会社的基本工作方法是:1.成立一个中央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分成若干区,每个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每区有支援委员会,主持救济物资的分配工作;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案件的总登记,另设咨询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申请救济者的资料,以使救济资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各区派人对提出申请的人进行调查;4.提高救济款物的配额,使之足够申请人生活所需
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A.“会社”创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
B.“会社”促进救济机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协调合作,为社区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美国,19C70年代的经济萧条成为推动慈善组织发展的直接因素,促使慈善组织在理念、组织及特征上的变化:1.慈善组织会社开始避免直接发放救济物资,以避免贫民产生依赖以致摧毁他们的道德;2.通过对救济物资和申领者进行登记,避免穷人重复申领救济物资;3.引入治疗方法【里程碑式创新】
(四)友善访问员与友善访问

社会工作成为一个专业和学科是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
友善访问员在慈善组织会社中的实践,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友善访问员的工作方式促进社会工作者的专门化进程。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基础。
慈善组织会社运用统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和统一概念范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这种组织形式使社会救济工作能够在一个更加完善的工作系统上得以实施,使社会工作实现专业化的重要实践基础。
(五)睦邻组织运动(社区睦邻运动/社区改良运动)

以汤恩比馆为开端的睦邻组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它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它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来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睦邻组织运动,要求救助者具有强烈的爱心,对受助人的处境进行亲身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救助热情。
汤恩比馆的特点:
1.设立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其口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的实际需要而开展工作;
3.尽量发挥当地人力,培养自动自发合作精神为地方服务;
4.使各地的社区睦邻中心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尽力将本国和外国文化向当地人介绍,使之亦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睦邻组织运动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进一步扩展到对受助人的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社会工作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受助人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物质资源的缺乏,精神方面的不满足也是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慈善组织会社为个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睦邻组织运动则为有关案主及其环境的知识的增长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A 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社区工作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B 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
C 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三、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1.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的建设。1898年,里士满出版《贫民中的友善访问》;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里程碑事件);
1922年,里士满出版《什么是个案工作》,后来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式”等概念。】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社工专业化的制度性前提1893年,英国创建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
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组织会新举办为期六星期的夏季训练课程,1904年扩展为一年,1910年增至2年,即纽约慈善学院;1919年,美国建立了17所社会工作学院,并成立专门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1927年改为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提出了课程标准,于1944年提出8门核心课程。
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在美国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主要是两股力量。
一是社会工作教育组织。1953年美国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
第二股力量是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1918年成立“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英国:1962年  社会工作者训练委员会1969年  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70年代初,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1956年在55个国家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社会工作联盟。


上一篇: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怎么样?
下一篇: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多少? 一趟下来能赚到钱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1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