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军事]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复制链接]
90283 13
潺潺5316930 发表于 2022-4-9 22:46:5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2022年4月5日,美国媒体公开对于外界表示,其于三月中旬进行的空基高超音速武器试射已经取得成功,只不过由于顾忌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尤其是俄罗斯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而选择了暂时隐瞒。应该来说,美国近期公开的这次成功试射,预示着其高超音速武器在2021年接连发射失败后,艰难地获得了一次成功。再加上美国还在近日表示,将为澳大利亚英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提供支援,预示着自3月18日,俄军正式将其“匕首”高超音速武器应用到实战以来,全球高超音速武器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而对于曾装备全球第一款真正高超音速武器——东风-17的中国火箭军部队来说,这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已经来临。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1张图片


▲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

根据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此次成功试射的高超音速武器,使用的是超燃发动机,与近年来俄罗斯多次试射的舰载“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大体上是一个方向。相比之下,我国发展的东风-17,以及近期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中大展身手的“匕首”,则可以归入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技术路线。而更有意思的是,三个国家发展的这4款先进高超音速武器,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三个国家未来发展和应用高超音速武器的主要方向。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2张图片


▲外界猜测的美国高超音速武器外形

首先来看看,因将“匕首”投入实战而名声大噪的俄制高超音速武器。从表面上来看,俄军不仅成规模列装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还与米格-31重型战斗机形成了合理搭配,而且还在开发海基“锆石”超音速导弹,形成了两款先进导弹并行发展,分别走超燃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发动机两条路线的大致格局。如果再考虑到“匕首”绝无仅有的实战经验,目前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在高超音速领域的建树应该是居于全球首位的。事实上,这种说法也确实没什么错误,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现在的辉煌是存在限制的,其未来想继续保持这种高度的可能性非常小。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3张图片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近期表现出色

以近期名声大噪的“匕首”为例,从表面上来看,其与我国发展的东风-17,都是通过固定燃料发动机推进。然而,“匕首”是俄罗斯航空工业在“伊斯坎德尔”近程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空基型号,其与米格-31的充分结合,证明了俄罗斯航空工业“变废为宝”的传统并未丢失。事实上,“匕首”与米格-31的配合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在全球范围内,能与“匕首”改造相提并论的,大概也就只有我国在东风-21基础上,改造出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可以说,俄罗斯这种在偏落后的装备基础上,凭借强悍工业设计、组合能力,成功打造出“匕首”的经典做法,堪称是现代版“米格-25”。然而,这种做法也使得“匕首”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匕首”属于一种“诞生即巅峰”,严重缺乏后续发展潜力的武器。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4张图片


▲“匕首”的未来是有限的

相比之下,我国发展的东风-17,虽然与“匕首”都是使用固定火箭发动机推进,但两者最明显也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使用了不同弹头。“匕首”继承了供普通弹道导弹使用的经典弹头,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并且造价不高。但缺点就是“匕首”其实并不具备机动能力,这在3月18日“匕首”实战中,被外界拍到的影像资料中也能看得出来。而东风-17则完全不同,乘波体弹头的应用,使得弹头在滑翔阶段,能够以“打水漂”的方向飞向目标,其拦截难度其实是远远超过“匕首”的。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5张图片


▲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堪称独步全球

因此,虽然目前“匕首”由于能搭载在米格-31上,拥有了更灵活的部署方式,以及更大的作战半径,表现出明显优于东风-17的作战性能,但两者未来的前途其实是完全颠倒过来的。举个例子,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制造的米格-25曾凭借优秀的工业设计,拥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西方国家的梦魇。甚至当美国新一代F-15重型战斗机现身后,其最初始型F-15A也由于战术发展有限、发动机存在问题等因素,而表现出于米格-25旗鼓相当,甚至是在某些方面明显不如的情况,但随着F-15系列的性能不断完善,最终还是将米格-25远远甩开。如果将现在的“匕首”视为新时代的“米格-25”,那么东风-17正相当于“F-15”。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6张图片


▲未来东风-17的发展不可限量

当然,俄罗斯也意识到了“匕首”存在的这个问题,因此在近年花费大量资源开发 “锆石”,作为一款通过超燃发动机推进的型号,“锆石”前景是要远远强于“匕首”的。而问题在于,超燃发动机是公认的超燃领域,需要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完成燃料混合,以支持高超音速飞行,稍有不慎就是失败爆炸的结局。鉴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缓慢的理论研究,以及严重缺乏的大型地面设施,目前外界普遍不看好“锆石”的未来发展。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7张图片


▲俄罗斯为发展“锆石”投入了大量资源

相比之下,美国在近期虽然也选择难度巨大的超燃发动机为主要路线,以满足其能挂载到轰炸机上的装备需求,并且在近年来呈现出屡屡失败,至今仍然没有一款量产高超音速导弹装备服役,明显落后中国与俄罗斯的态势。但美国航空工业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美国才是真正第一个研究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最终的落后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关注较少所致。随着美国近年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日益增长,恐怕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新的挑战!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试射成功,性能远超俄制“匕首”导弹 第8张图片


▲美国航空工业发展的X-51A高超音速验证机

因此,我国虽然率先装备了全球第一款,真正实用的高超音速武器——东风-17,获得了一定的先手优势,但在美国的迅速追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先手优势的作用。尤其是在性能最出众、应用范围最广、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超燃发动机领域取得突破,以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对决中,保证领先或至少不落后,是需要仔细思量的问题。


上一篇:五菱膨胀了?新款宏光MINIEV售价5.58万起,年轻人:这回真买不起
下一篇:我国研制“载人月面移动实验室”,航天员们快有“月球房车”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3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黎明来临 发表于 2022-4-9 22:47:23 | 只看该作者
 
东风17实在是太大了,不适合飞机搭载,甚至不适合军舰搭载。超燃发动机优势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彰艺 发表于 2022-4-9 22:48:15 | 只看该作者
 
东风17也没有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用的是火箭发动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心中唯一的辰 发表于 2022-4-9 22:49:10 | 只看该作者
 
匕首只是入门级的高超导弹。更厉害的俄罗斯那个导弹应该是锆石,这个导弹才算是真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往来萧瑟 发表于 2022-4-9 22:49:56 | 只看该作者
 
东风17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导弹,不是凭借发动机获得的高超音速,而是利用对弹体的气动优势和弹道的方式获得的,所以不算高超音速导弹,只能算是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米哪 发表于 2022-4-9 22:50:12 | 只看该作者
 
所有弹道导弹落地时,都能达到高超音速。所以DF17跟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不是一码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ying雨 发表于 2022-4-9 22:50:49 | 只看该作者
 
俄军高超音速飞行器存在两个致命伤……1准确率,2载弹重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xiangling0610 发表于 2022-4-9 22:51:20 | 只看该作者
 
这玩意主要是突防用的 你要是能拦截 那确实你牛逼 否则性能优越点 也就那样 就好比1000枚核弹和300枚核弹的区别 都能毁灭地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kjgitqi9 发表于 2022-4-9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先锋是20马赫以上的速度,弹道飘忽不定,除非强激光有革命性突破,在此之前唯快不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燕姿姐 发表于 2022-4-9 22:52:29 | 只看该作者
 
东风17和美俄的技术路线不是一样的,东风17的特点是几乎可以全程机动变轨而且变轨的能力要比别的导弹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反而高超音速能力不过是辅助让它更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9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