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复制链接]
77543 1
DT123 发表于 2022-4-11 01:34:3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1张图片



《红楼梦》第八回写宝玉在薛姨妈处吃糟鹅掌鸭信,然后又要吃冷酒,结果被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俩轮番劝阻。


薛姨妈说,吃了冷酒,写字手就要打颤。博学的宝钗,更是从病理学角度,来一番详细论证:


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这母女俩一唱一和劝阻宝玉吃冷酒,还有宝钗说的那一套理论,其实并非胡扯,当然,这也不是她们的研究成果。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2张图片



薛姨妈说的吃了冷酒,手写字会打颤,出自于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


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宜少不宜多。饮冷酒成手战。


宝钗口中的热酒发散理论,则涉及到酒中成分在加热后发生的物理变化。


酒有白酒、黄酒、葡萄酒、果子酒等多种之分。《红楼梦》里直接写饮酒的共有60余处,饮的酒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有绍兴黄酒、惠泉酒、屠苏酒、合欢酒、西洋葡萄酒、果子酒等等。


这其中,在贾府颇为盛行的酒是黄酒,在小说第38、41、63、75回均明确提及。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3张图片



我国黄酒酿造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一带就已出现酿造酒,其后绍兴酒更是名闻全国。


小说第63回写宝玉过生日,特意点明说,“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这里提及的绍兴酒就是大名鼎鼎的绍兴黄酒,在清代,这酒曾是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饮宴佳品。因为是上等好酒,所以小说里下文又写众嬷嬷们才会“一面明吃,一面暗偷”。


第16回写凤姐请贾琏乳母赵嬷嬷吃的惠泉酒,还有第62回,芳官和宝玉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这两回里出现的惠泉酒,芳官一次就要吃个二三斤的,当然不可能是白酒,其实也是黄酒。


惠泉黄酒产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以清澈纯净的惠泉水酿制而成,其酒甘润醇美,清初便是皇家贡品。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4张图片



黄酒是用谷物做原料制成的酿造酒,酒精度低,营养价值又高,富含20多种氨基酸,正适宜于贾府的公子小姐们饮用。


此外,黄酒加姜片煮后饮用,既可将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质挥发掉,还可活血驱寒、开胃健脾,且口感更为醇厚香甜,所以黄酒最宜热饮、温饮。当然,亦不可太热过烫,否则,酒中的乙醇同样会大部分或全部挥发掉,饮之淡而无味;且过热,饮之亦伤肺。


温酒而饮的故事,在我国古代非常之多,我们最熟悉的大概要数三国时曹操青梅煮酒,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典故了。关于温饮黄酒,最著名又最温暖的画面当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最凄惨最冷酷的场面,则是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那一句一句哀哀乞怜般的低语:“温一碗酒”。


以上说的是黄酒,白酒亦可温之。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5张图片



《红楼梦》第38回写螃蟹宴,黛玉吃了一点子螃蟹,要喝烧酒。



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


第8回宝钗说酒要热饮,从小体弱多病的黛玉,自然更懂的这个道理。


实际上,吃螃蟹最宜配黄酒,但因为螃蟹是寒凉之物,黛玉体质又太过虚弱,所以只好饮白酒,以压住寒凉之气,因为烧酒即白酒的特性是,味甘辛,性大热。


烧酒是指用蒸馏法制成的透明无色高度酒,也称白酒。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6张图片



烧酒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白居易写诗说,“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但此诗中的烧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尚待考证。


有人认为我国在宋代时,应该已经出现了通过蒸馏技术得到的高度白酒,证据是小说人物武松三碗不过岗,所喝的酒,绝不会是低度的黄酒,应是高度数的白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则认为,“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


与黄酒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相比,白酒在我国古代的酿造技术不够成熟,酒精度高且有杂质,另外,人们饮用高度数的烧酒后,更容易醉酒及酒后滋事生非,所以乾隆帝还曾下过谕旨要“永禁烧酒”。


烧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次,还含有少量甲醇、乙醛、杂醇油等有害物质。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7张图片



当烧酒被加热后,沸点只有21摄氏度的乙醛最先被挥发,然后被挥发的是沸点为64摄氏度的甲醇,最后是沸点为78.3摄氏度的乙醇。


这其中,乙醛会增加酒的辛辣味,且引起人头晕、头痛等诸多不适症状。人饮酒后头疼,都是乙醛在作怪。甲醇则对人的视觉神经造成损害。


所以,烧酒加热后饮用,当然对人的健康有益。不过,烧酒同样不可加热太过,否则,沸点为78.3摄氏度的乙醇也会随之大部分挥发掉,然后喝酒便只能喝个寂寞了。


烧酒温至不冷不热时饮用最佳,既有效去除了酒中的有害成分,还最大程度保留住了酒中的主要成分。


所以,在我国古代,温酒绝对是个技术活。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8张图片



元代的《南村辍耕录》里记载了奚奴温酒的故事。这奚奴姿色甚佳,还会温酒。这奚奴温酒,“初甚热,次略寒,三次微温,公方饮。既而每日并如初之第三次”,因而甚得故事中这个官员的喜爱,被纳为小妾。后来这官员死后,奚奴继承了他的大笔遗产,摇身一变成了富婆。最后,作者在文末大发感叹说:



一事精至,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由此可见,温酒温至恰到好处,绝不是人人皆可轻易为之,亦需千锤百炼的功夫。


至迟在五代时,我国就已出现专门用于温酒的温酒壶。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



止两人对座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


这里的注碗,就是温酒壶的一种,由酒壶和注碗组成,温酒时将酒壶置于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即可,有点类似于我们我们在冬天给孩子烫个酸奶、牛奶喝。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9张图片



除了温酒壶,在我国汉代,还出现过温酒炉,上面是酒壶,下面是炭炉,既能分开使用,又能合而用之,外表还浑然一体,设计非常巧妙。


可是,从古便传下来的温而饮酒的习惯,现在却再也看不到了。


上世纪八九十代,在我们农村,还依然保留着温酒的古风。


记得小时候,正月里和父亲去姨夫家拜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灶台前忙活的姨娘,当她开始下锅炒最后一盘菜时,总是要同时拿出一个白色的大瓷盘,往里面倒上热水,然后再取出一瓶高粱酒,放入热水中,待最后一个菜起锅时,那酒恰好温至最佳时,然后待那十二或十个碟子的菜肴上桌,那瓶满溢的水气和酒香的高粱酒,也细细斟到姨夫、舅舅和父亲面前小小的白色酒杯里。


二十多年不见人们喝温温的白酒了。


今人饮酒,多是在热热的空调房里,面前是煮得滚热的牛肉锅羊肉锅猪腿锅,一派烟熏火燎,酒酣耳热,他们再也不需要用温过的白酒,去温暖那本就燥热难耐的身体了。



古人为何要喝温酒,有没有科学依据? 第10张图片



桂花树下,脉脉立着一排青砖黛瓦房,袅袅炊烟升起时,屋檐上,依稀可见早春洁白的雪,如一朵一朵白色的蔷薇,这儿那儿,静静绽放。屋檐下,是其乐融融的亲戚朋友,喝着温温的酒,吃着荤素搭配的菜肴,闲闲说着去年的收成,今年的打算。孩子们早已潜至桂花树畔的高高屋檐处,偷偷用青竹竿去打落那檐下的冰凌。


这样的场景,除了在梦里,在童年的记忆里,是再也见不到了。


故事里极擅温酒的奚奴,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小说里,殷殷叮咛的宝钗,终落得独守空房;现实里,我那亦擅温酒还做得一桌子好菜的姨娘,也早已去世整整十年了。


世间再无温酒人。


青砖黛瓦房内,那腾腾的热气里,那氤氲的酒香里,说不尽的世事沧桑,人世变迁,到头来,无非死别与生离。
不说也罢。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梦堂主
参考资料:贾铭《饮食须知》、曹雪芹《红楼梦》、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上一篇:庞俊旭轰最高144分,雷佩凡3破百爆冷,丁俊晖率中国15人冲决胜轮
下一篇:如何发展花期旅游经济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残雪之峰 发表于 2022-4-11 01:35:09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7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