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感到焦虑?找不到人生意义?开始你的灵性修炼吧

[复制链接]
29179 1
royd 发表于 2022-4-26 07:05:1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到焦虑?找不到人生意义?开始你的灵性修炼吧 第1张图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5313350561443840
首先,这不是一片鸡汤文,这是某事件历史进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前言

同学们好,对于现代人来说,焦虑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了。但凡你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很多文章和视频去告诉你和试图教育你什么是焦虑,怎么摆脱焦虑。并且最近很流行精神内耗这一词汇。我就先取一些其他课代表总结的段落给大家快速预览一下。
说法一:
内耗原因:
1.偷换概念,灾难化思考;
2.过度刺激,多巴胺一直分泌,游戏,短视频;
3.潜意识作比较,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解决方法:
1.每天抽一段时间,远离一切电子设备,放空大脑,找回注意力;
2.灾难化思考时,立刻拿纸列出所有想法,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通过写理由反驳想象。这是典型的认识行为疗法;
3.减少和人的比较;
4.摆脱完美主义,把目标从做好变成做完,开始会变得简单。
座右铭:永远不要因为害怕,收回想要触碰的手。
精神内耗的表现:
外在: 1.犹豫不决 2.容易被影响(别人的话)3.行动力降低(50%精力)4.注意力分散(想法一个接一个)5.累(挣扎纠结)
内在: 紧张、焦虑、自卑、情绪低落
说法二:
精神内耗的底层原因:
1.偏向于用右脑思考(艺术思维、感性)
2.威胁识别引起的恐惧(没经历过、陌生、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恐惧): 过度思考——恐惧感——延伸记忆薄弱——拖延逃避——延伸记忆更少——焦虑自卑
精神内耗的四个方法:
一、聚焦注意力
1.关注自身能控制的方面,不要把精力放在不可控的方面
2.把注意力聚焦在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影响的事,找到核心要务,以此为中心,有条理地多向思考
3.可借助思维导图,列出那些可以改变,重点关注,哪些不能改变,不再纠结
二、提高行动力
1.马上行动是降低内耗的有效方法
2.提高行动力的方法: 1.启动越简单越好,最好控制在两分钟内(看一页书、记两个单词、做五个俯卧撑)2.好好犒劳自己
三、右脑训练术
1.脑电波放松训练: 1.闭上眼睛听轻松的音乐,想象宁静的场景 2.冥想深呼吸
2.思维图像训练: 发散思维,在大脑里形成二维或三维图像的能力(几个不相关的词通过想象串一句话,形成一个故事或图像)
3.观察训练: 比如看快速行驶的汽车牌号,回想具体号码,增强右脑处理信息能力
四、消除负面情绪
转换思维,把消极负面的信念转变成积极乐观的信念,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象
希望大家都能减少精神内耗。
空谈主义

其实这些道理和方法,说的都没错。但是就像乔丹教你打球一样,比如说你要提升专注力,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面,可你就是做不到啊,你每天就想刷刷短视频,看看朋友圈,逛逛社交平台。

感到焦虑?找不到人生意义?开始你的灵性修炼吧 第2张图片
再比如说你确实立即行动起来了,你还是沉不下心,进入不了状态,脑中仍是七杂八杂的八卦啊,未来啊,看下手机有没有人找我啊,有什么新闻发生啊。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还不一定是乔丹。他们也许只是为了恰饭的自媒体,找了些经典书籍的理论,整理一下,做个视频,就发了出来。他们自己是否做到了?她们自己是否没有焦虑?他们是否通过教你的方法获得了幸福?

感到焦虑?找不到人生意义?开始你的灵性修炼吧 第3张图片
知道我为什么会发出这种质疑吗?是因为他们总是讲不透彻,我以前也爱看这类视频,前半段就是:“这说的太准了,这不就是我吗,把摄像头从我身上拿开”,后半段就是:“有道理,说得好,我要改变了。”然后呢,基本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成体系的理论,没有方法论。
而真正的方法论以及所谓精神内耗、焦虑对应的解释和解决办法,很多书都有详细的解释。同样,我们的佛教,道教,心学等教义,也都阐述了类似的理论,可以理解为殊途同归。
我给你们几个关键词:“临在状态”、“开悟”、“知行合一”、“”安住当下”“不随外缘动心的境界”、“心流”、“zone状态”。如果感兴趣的朋友,你们了解后,一定会开启新世界的大门,会回来感谢我的。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解释这些词汇的含义,我就做个课代表,以我的个人经历,讲述这种状态。我为什么用自己的个人经历?是因为某些理论确实晦涩难懂,要么是时代跨域了,要么是语言文化跨越了,总之就是太遥远很难与现在的我们产生共鸣从而去理解他们的理论。我的故事内容仅仅尽量是服务于把这个故事讲生动,讲易懂。
而我的另一个视频:“每天给自己5分钟,找到真我”则是具体的实操方式,它其实有点类似于催眠、瑜伽亦或冥想,听那段视频的时候是将你排除思维干扰,外界干扰,与自己对话,辅助你不断地强化、修炼,找到真我,达到平和的状态,它不仅仅会解决你的焦虑问题,还有很多命题比如人生意义。
我的故事

我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较为优异,三年的期末考试分别位列年级第2、第5、第7。并且我是从来不参加课外补习和做额外作业的,从来都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而很多老师和亲朋好友都会认为我是个天才型的学生,未来至少一定能在考大学方面给出满意的答卷。
但是到了高中,我的成绩就一落千丈。在班级里都只能勉强10-20名,直到高考可能也在30名左右,进了一所普通一本。要知道我是以班级第3进来的。
大学基本是玩了4年。临毕业的时候,最终决定要考研,国庆节放假后才正式进入备考状态,制定了备考计划,考研是在当年的12月月底,也就是不到三个月,就顺利上岸。
故事先截止到这里。
首先,你们一定想问为什么我初中和高中会有那么大的反差呢?可能有人认为就是伤仲永的故事,或者是飘了,或者就是高中竞争大了,我之前的初中高手不够多。
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是我自己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开始思考了。我开始思考我学的这些东西对我到底有什么用,我开始思考高考是否是我唯一的出路,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在别人的期许下或者规划下生活,最终引发了一个困扰了我10多年的究极问题:“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我高中时的精神内耗,我晚自习经常都会偷溜出去以进行思考,哪怕没有机会偷溜出去,我的心思也根本没在学习上,因为我在抗拒它,怀疑它。
我甚至还想用自己去挑战这个社会,我故意不考大学,并且最后取得成功,来挑战当时对于我灌输的读书唯一论。
而初中呢,我就是没心没肺的,该学习就学习,学完了就可以玩了。玩也就是很单纯地为了沉浸在娱乐之中。无论是玩还是学习,我都很专注,也就是进入了心流模式
但是备战考研呢,我仍然觉得英语和政治对于我的未来没什么用,并且那时网络、智能手机早已经异军突起,会侵占我很多时间和注意力。可是这时候我先放弃了所有的幻想和杂念。我只告诉自己:“这就是现在的规则,如果你想读研,你就要遵守规则,好好备考,其他的都没用。”去自习室我不带手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全力输出。可能刚开始有点困难,但是随着信念的强化,这个我不情愿做的事情也变成了我那时短暂的全部,我甚至会因为每天的充实而感到幸福。我完全不会为考不考得上而焦虑,因为我压根就不怎么会去考虑它。我吃饭睡前想得都是考研知识的具体内容。
到这里,我想你们大概也明白了,就是进入了一种临在状态,或是心流模式。我想你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什么是心流模式

它不仅仅出现在学习或工作中。娱乐活动比如打游戏、打球更容易触发。因为在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很专注,不会去看手机或者想别的。不妨回想一下你超神的时刻,你的操作完全超出你本来的水平,你就像先知一样能预测对手的行动,他们就好像慢动作,你从而可以做出更好的反应,甚至能知道这球必进,这把我能操作。这就是心流模式。
以下这段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心流(英语: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百度百科)
为什么工作会痛苦

我知道大部分人不会愿意听这么长的说教,但是你们如果从第一句看到现在,应该就像我现在的感觉一样,必须还要讲个透彻。
刚说的是学习,其实工作中大家也会焦虑,也会痛苦,一点都感觉不到幸福。要知道生产力如此之高的今天,我们能比古代皇帝享受得多得多的情况下,还是会不觉得幸福。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其实马克思在关于劳动异化的描述中进行了详尽解释。因为某些原因,我还是只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尽量做这个课代表。同样,如果对这感兴趣的同学,关键词仍然是提供给你们了。
还记得我的那个究极问题吗?“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在我的公司、我的行业成为一个优秀的存在。对应到的是马斯洛的第二层需求—尊重需求。但是我一直不得劲,不是因为我实现不了,是因为这层需求没法解决我的究极问题,即假设我哪怕真的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我仍然不觉得幸福。

感到焦虑?找不到人生意义?开始你的灵性修炼吧 第4张图片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喜欢的是艺术,我喜欢音乐,我喜欢写作,如果我能创造出能让大家为之触动的艺术形式的东西,我会很幸福。大家和谐共处,我会很幸福。社会欣欣向荣,我会很幸福。
这就是实际工作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异化了。也就是你的工作,并不是你内心真正热爱和愿意付出的东西,你自然不会从工作中感觉到幸福。
那么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呢?我也试着像考研一样,强迫自己爱上自己的工作,可是还是不得劲,为什么?因为我的工作,我工作的产出,不是我的,它仅仅是我换“钱”的工具而已,我的自我实现需求,掉到了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成为了我交换生存资料的手段。
这样我还怎么能够幸福?我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唯一的高级的追求,能让我幸福的追求,都被拿掉了多余的价值,只留给我足够生存的价值,并且他们还创造了许多的消费主义陷阱,妄图再把这点价值从我手中拿走。
最可怕的还不只是我完全沦为工具人,而是我甚至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成为了工具人,我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幸福,我以为住上豪宅穿上名牌获得很多钱就是“我”的幸福,这才是最可怕的。
同学们,课代表今天只能讲到这了,下课。


上一篇:抗疲劳眼镜原理与应用
下一篇:吐纳的生理学原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张翼飞009 发表于 2022-4-26 07:05:38 | 只看该作者
 
[赞同][赞同]深入浅出,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