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日耳曼、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复制链接]
39973 10
kuiwt78 发表于 2022-5-1 11:34:4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耳曼、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日耳曼、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第1张图片



上一篇:走走停停——德国
下一篇:俄乌战争引发欧洲局势剧变——德意志再武装恐不可避免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ggx2015 发表于 2022-5-1 11:35:06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恩格斯的考证,在塔西佗时代,日耳曼人有二、三十支,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五大支,即哥特人、印格伏南人、易斯卡伏南人、和米诺南人、斯堪得纳维亚人等。这些日耳曼人各部落历经战乱迁徙,和克尔特人以及西罗马帝国的当地居民融合以后,这个被称之为古代蛮人的日耳曼人分别成为了今天德意志、奥地利、法兰西、卢森堡、荷兰、英吉利、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西班牙等民族的祖先。所以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的后裔不只是德意志人。
日耳曼人原来住在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公元58年罗马的凯撒远征高卢时,已有几支日耳曼人渡过莱茵河下游侵入高卢人地区。高卢人被罗马征服后,莱茵河下游岸的日耳曼人也臣服于罗马,其所占的狭长地带被分为“上日耳曼尼亚”和'下日耳曼尼亚”两郡。至于莱茵河东岸未归属罗马的日耳曼尼亚则称“大日耳曼尼亚”。这些地区就是当时日耳曼人各部落定居地区。

 第2张图片


公元37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约在455年,法兰克人被允许移居罗马帝国境内,定居于高卢东北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这时居住在易北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等部落,因匈奴人和其他外族入侵涌向西罗马帝国。最终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大举入侵和境内奴隶起义的双重压迫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日耳曼王国。
公元486年由克洛维统一高卢东北部各部落,建立法兰克王国。那时候日耳曼人各部落正如上述都有自己的专名,但无日耳曼人这个总名。根据记载,日耳曼人这个称呼来自当时临近的高卢人,因为他们发现这些部落的语言和习俗大同小异;后来罗马人经过高卢与日耳曼人各部落接触,也接受了这一称呼,这个词最先出现在拉丁文里,至于高卢人当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迄今为止任为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德意志这个词呢?
公元814年,法兰克帝国查理大帝死于今天德国的亚琛后,帝国四分五裂。他的三个孙子于840年各据一方,互相征伐。843年他们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魏三,老大罗退尔分得北起莱茵河河口,向南经洛林直到意大利北部的帝国领土,后来发展成为被了意大利国家;老二查理分得“中部王国”以西地区,建立“西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为法兰西国家;老三路易分得“中部王国”以东地区,建立“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
也就是在东法兰克王国定居的日耳曼人的一些部落,在九世纪时开始感觉到他们的语言与东方的斯拉夫系统和西方的拉丁系统的语言不同,于是称他们自己的语言为Deutsch,补救称操这种语言的人为Deutsche,这部分部落便成为Deutsche Stamme,德语、德意志人、德意志部族就是这样出现的。但直到德意志民族正式形成又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时期。
当时的东法兰克王国包括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土瓦本和图灵根五个公国。在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和农村开始阶级分化的过程中,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的政权,建立德意志帝国,随后又由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侵入意大利,让教皇约翰十二世给他在罗马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第3张图片


根据记载,从公元911年统称“旧德意志帝国”。11世纪时,官方称“罗马帝国”。直到15世纪后,改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字词,德意志作为语言、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概念已经相当成熟。
那么普鲁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今天德意志的北部。在12世纪的时候,德意志人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ni9an,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
1226年波兰王国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遭到古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字词普鲁士成为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德意志人、波兰人、立宛淘人和欧洲其他种族纷纷前来移民,条顿骑士团迫使这些人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到16世纪后,普鲁士人同化于德意志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
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1466年条顿骑士团战败与十三年战争,之后被迫小众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第4张图片


那么普鲁士公国和德意志又有什么关系呢?

旧德意志帝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东周一般的存在,国内存在上百个公国、自由邦、独立城市,而神罗的皇帝由选帝侯制度决定,而普鲁士到了腓特烈大帝的时代,成为了大选帝侯,并且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的承认,一步一步扩张成为了与奥地利在神罗内唯二强大的自由邦。

 第5张图片


普鲁士最终把奥地利从神罗内部剔除,到了1871你那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xiaoxiaojiea 发表于 2022-5-1 11:35:21 | 只看该作者
 
日耳曼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日耳曼人是指以德语为母语的民族,包括如今的德国、奥地利、瑞士;而广义的日耳曼人正是“日耳曼”一词最初的定义——指的是罗马帝国口中的三大蛮族之一。当时罗马帝国称生活在罗马疆域之外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为欧洲三大蛮族,其中日耳曼人是对生活在莱茵河、易北河一带的民族的统称。他们之间有共同的金发碧眼、体型高大等特征,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语言基本可通,然而他们在迁徙中形成了不同的部落和联盟,一般来说他们的自我定位会首先强调本部族的身份认同,而不是自称日耳曼人。所谓日耳曼人的概念是后世对这些语言风俗相近的部族的统称。古代的日耳曼人一个非常庞大的族群概念——正如斯拉夫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罗斯人、波兰人等不同民族一样:在日耳曼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法兰克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等等。公元前1世纪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同时出现了两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中国的汉武帝刘彻和罗马的凯撒大帝,他们都对开疆拓土具有浓厚的兴趣——汉武帝派兵远征匈奴,遣张骞出使西域;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和不列颠。这两次开疆拓土的远征分别被记载在《史记》和《高卢战记》中,与此同时这两部著作都记载了作为对手的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的剽悍善战。在人类文明的古典时代像匈奴和日耳曼这种游牧渔猎部族出于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往往会以劫掠相对富庶的农耕民族维持生计,当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处于全盛时期自然有实力应对偶发性的劫掠行为。但在公元3世纪之后东西方两大帝国同时出现中衰的迹象,之后两大帝国都不同程度受到蛮族的侵袭——在中国这被称之为“五胡乱华”,在罗马被称之为“蛮族入侵”。

 第10张图片


在西迁的匈奴人的冲击之下日耳曼各部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亚得里亚堡大败罗马军队并将率兵亲征的罗马皇帝瓦伦斯杀死。公元410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众攻破了号称永不陷落的罗马城,随后西哥特人又向高卢和西班牙进军并在这里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406年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阿兰人一道涌入高卢,经过数年的劫掠后又进入西班牙。苏维汇人占据了今天的葡萄牙以及西班牙西北部;汪达尔人则和阿兰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439年汪达尔人占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首府迦太基,455年更是渡过地中海攻陷罗马城。而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意大利本土则被东哥特雇佣军控制,正是以公元476年东哥特雇佣军首领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为标志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此后东哥特人在公元493年建立了统治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东哥特王国。除此之外勃艮第人、伦巴德人也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则渡过英吉利海峡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七个王国。不过这些日耳曼国家大多如昙花一现,很快又归于沉寂,相比之下法兰克王国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舞台的主角。

 第11张图片


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家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直到58岁时已统一西欧的查理曼仍不满足于自己的功业——他写信给当时50岁但据说还风韵犹存的拜占庭女皇依伦娜,建议两人结婚,以统一全欧洲。然而不久之后依伦娜就在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放逐,查理曼通过联姻统一欧洲的计划就此泡汤。查理曼不仅没能实现他统一欧洲的夙愿,他也终究没能摆脱欧洲中世纪封建采邑制度下王国分崩离析的命运:为避免自己死后帝国被瓜分的命运查理曼在生前明确指定自己的长子“虔诚者”路易一世继承整个帝国,然而路易去世后路易的3个儿子于843年8月在凡尔登签订条约,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根据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日后的德意志正由东法兰克王国演化而来:东法兰克王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许多公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萨克森、士瓦本、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等,其中最大的就是萨克森。正是这些公国共同构成了日后的德意志地区,而由于这些公国彼此之间的牵制,德意志形成了特殊的选帝制度——德意志皇帝是由各公国共同选举出来的,而首开这一先例的正是萨克森公国的亨利一世公爵。这位亨利一世有一个“捕鸟者”的绰号,据说是因为他当选时还在专心致志地捕鸟。不知他究竟是心大呢,还是故意以此掩饰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就不得而知了。然而亨利一世冕时拒绝了涂油礼,因此他的王位一直没能得到教会的承认。而且严格意义上此时的德意志还只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帝国,所以亨利一世终其一生的头衔不过是德意志国王(king),而且还是未获教会承认的king,而不是德意志皇帝(emperor)。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戴上德意志皇帝这一桂冠的是他的儿子奥托一世。

 第12张图片


公元936年奥托继承了亨利一世的萨克森公爵之位,与此同时他作为德意志最大公国的君主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德意志国王。在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可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神圣君主,充其量就是各路公爵在实力势均力敌之时推出来充门面的人物。就在奥托继位的第二年他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就联合巴伐利亚、洛林等地的贵族造反作乱,这时奥托异常清醒地意识到:贵族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巴伐利亚、洛林这些大贵族们上架空王权,下有心吞并其他中小贵族的封地,这就给王室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提供了良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奥托同中小贵族结成了反对大贵族的同盟,尽管这些中小贵族实力有限,可加起来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更何况背后还有身为国王的奥托的鼎力支持,于是他们很快就镇压了反对国王的大贵族叛乱:唐克马尔在部众向奥托投降后自杀,法兰克公爵被迫求和,奥托从容收拾巴伐利亚,赶走了阿诺尔夫公爵,任命其弟贝特霍尔特既位,但同时收回了巴伐利亚公爵相当一部分权力,944 年贝特霍尔特死后奥托任命自己的弟弟亨利为巴伐利亚公爵。然而这样做仅仅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紧接着奥托由出台了从根源上打击地方贵族的政策:937年奥托一世改传统的公爵世袭制为国王任命制——这意味着德意志境内的任何公爵贵族死后其爵位的继承归属都必须获得王室的认可才能作数。与此同时奥托禁止公爵同教会势力接触,一面地方公爵同教会势力勾结起来反对自己。之后奥托综合运用武力征伐和政治联姻等手段把各公国的公爵都换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洛林公爵是他女婿,士瓦本公爵是他儿子,巴伐利亚归他弟弟,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由他亲自领导,德意志的局势看起来一切都掌握在奥托手中。然而在公元953年奥托的儿子和女婿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心生不满,于是联合大主教反对国王。在镇压了这一事件后奥托对自己的家人也不再相信,他于954年召开帝国会议重新分配土地,将各公国的实权直接掌控在自己手中。从此奥托的权威在德意志境内再也没有受到过挑战。

 第13张图片

奥托在成功解决内忧之后开始着手应对外患:东面的马扎尔人是这一时期德意志面临的最大外患,而这一时期奥托也致力于向东欧扩张,两股势力之间注定将会发生冲突。公元950 年奥托迫使波希米亚(今捷克)公爵对自己称臣纳贡,这样一来奥托的领地就和马扎尔人的地盘直接接壤了。954 年马扎尔人主动发起入侵,奥托御挂亲征在955年的莱西费尔德战役中由他率领的德意志和波希米亚联军几乎完全歼灭了马扎尔骑兵,因为此战他被尊称为“伟大的奥托”、“祖国之父”。奥托还为后世的德意志开创了一项传统:每个有作为的德意志国王都要进军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这一传统肇始于公元961 年——这一年罗马教皇受到意大利城市贵族的威胁,于是教皇约翰十二世向奥托求援。后者闻讯之后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很快敉平了罗马的叛乱,吞并伦巴底国家,扶正了教皇的位子。962年2月2日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奥托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意志由王国正式升级为帝国——德国历史上也称神圣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奥地利、瑞士、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大利北部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地,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欧陆秩序的主导者,然而德意志第一帝国始终未能解决国内诸侯权力过大的问题。1356年德意志第一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发表的黄金诏书进一步确认了地方诸侯的自主权,德意志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到了1618年德意志境内出现了390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割据一方的现象,各路诸侯领地在当时欧洲宗教改革的大环境下各自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教派,也就是在这一年有史以来第一场几乎将整个欧洲卷入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沦为了主战场,战后欧洲列强制定了旨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被固定下来。分裂的德意志自然无法与新兴的英、法等国抗衡——尽管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正式国名是神圣罗马帝国,然而伏尔泰却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帝国”。这时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尽管保留着帝国的名号,实际上已彻底沦为各路诸侯势力的松散联盟,虽有帝国之名而无帝国之实,而德意志皇帝的头衔也逐渐落入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德意志诸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同时身兼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帝,180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迫于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压力而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至此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历史彻底画上句号,从此德意志各邦国连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

 第14张图片


历史上的德意志长期以来只是一个地理文化上概念,而非同一的政治实体。严格意义上当时是没德国这一概念,所谓德意志指的是德意志人们的土地而不是统一的国家。对此歌德曾在1830年评价道:“没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么问,那么答案是这是奥地利;如果在柏林,那么答案是这是普鲁士”。那么歌德所提到的普鲁士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事实上古代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语族的一支,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在血缘上其实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更为接近,这时的普鲁士其实和德意志民族压根没半毛钱关系。从12世纪开始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打击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运动: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就是位于如今的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但在1224年该修道院被古普鲁士人焚毁。此后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地区发起了长达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到16世纪时大量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纷纷涌入普鲁士,条顿骑士团迫使当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此后古普鲁士人被同化于德意志人,古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定居于此的德意志人沿用了普鲁士之名,但其实他们和古代的普鲁士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于是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这就是历史上普鲁士称臣于波兰以及日后波兰和德国领土争端的最初由来。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改为世俗化的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事实上目前通常所说的普鲁士就是指的这个作为德意志诸侯的普鲁士公国,而不是古代普鲁士人建立的国家。

 第15张图片


普鲁士公国的首任公爵阿尔伯特死后由他的儿子阿尔伯特·腓特烈继承了公爵之位,然而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却没男丁继位,于是普鲁士公国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公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从此普鲁士和勃兰登堡被置于约翰·西吉斯蒙德的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之下,合并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在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主权的承认,并且压制国内的等级会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当时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德意志分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名义上各诸侯尊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德意志诸侯的盟主,因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除了是奥地利本国的君主之外还兼任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其他诸侯国的君主则不能称帝,只能按各自的爵位称国王、大公爵、选帝侯、伯爵等等。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则以允许普鲁士称王作为回报,于是在当年的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正式晋升为普鲁士王国。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王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策划下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最终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诸邦国的统一:1871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建国17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加冕登基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严格意义上真正统一的德国历史就是从此时拉开帷幕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普鲁士正是德意志国家发展起源之地。同时这也意味着普鲁士其实是德意志的构成部分之一,在覆盖范围上小于德意志。

 第16张图片


一战后德国合计丧失了13.5%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经公投后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取自波兰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归还波兰;东上西里西亚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交给立陶宛;萨尔煤矿区交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其合并;莱茵兰地区划为非军事区;承认卢森堡的独立。但对柯尼斯堡所在的东普鲁士地区的主权在各国之间并无任何质疑,然而随着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就此成为被波兰领土隔绝的一块德国飞地,而隔绝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之间的是一小块瞎唱的走廊状波兰领土,这被称之为波兰走廊(又名但泽走廊)。此时德国已失去了普鲁士西部地区,而普鲁士东部地区则成为被波兰领土所隔绝的飞地。然而在一战结束后二十年左右德国又迫不及待地将世界卷入又一次世界大战中。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如何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进行了多次探讨,最后同盟国方面认定:作为德意志国家兴起之地的普鲁士历史上尚武好战的悠久传统正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滥觞——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谈话时指出“普鲁士是万恶之源!”罗斯福随即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1945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根据同盟国方面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上的决议: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都不再为德国所有,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波兰。与此同时苏联通过《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获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使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至此德意志国家的起源之地——普鲁士几乎完全被划归波兰和苏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羽灵血蝶 发表于 2022-5-1 11:35:5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普鲁士,你完全可以认为是普鲁士地区或曾经的普鲁士王国。所谓普鲁士人,实际是普鲁士那个地区、那个王国或那个邦国的人。
历史上曾经有过古普鲁士人,居住在波罗的海东南沿岸,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同属一个种族。但是,到了16世纪,古普鲁士作为民族就消失了。这主要是因为中世纪欧洲的向东殖民。所以,为了减轻认知负担,现在就把普鲁士当成一个地区就好。

 第24张图片

对于德意志,稍微复杂一点儿。因为它既可认为是地区,又可认为是民族。
没办法,这就是语言的模糊性。“使用语言就像用脏抹布擦桌子”,只能越擦越“脏”,内涵越来越丰富、意义越来越模糊、指代越来越不清楚。
当德意志指代地区的时候,又要模糊一点儿。
广义上说或历史上说,是指今天的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和意大利的一部分。而狭义上说或现在来说,则是今天德国的别称。
如果被搞晕了,那就类比蒙古。
作为一个地区概念,蒙古要包括今天的蒙古国以及中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的一部分,还要再加上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但是,作为国家呢?就指今天的蒙古国。
当指代某种人的时候,就要更复杂一点儿。因为它又跟日耳曼撞上了。
了解德国历史,一定会撞上日耳曼和德意志这两个名词。具体到民族或某种人,则是德意志人和日耳曼人。
现在来说,这两个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一致,都是同一种人。“日耳曼”主要是英语发音,即German,“德意志”主要是德语发音,即deutsch。所以,只是翻译来源的不同,意思一样。
但是,今天基本一致,不代表一直基本一致。
在历史上,日耳曼是一个更大的族群范围,德意志人仅仅是日耳曼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日耳曼人包含了德意志人。除此之外,历史上的日耳曼人,还包括西哥特人、勃艮第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等。

 第25张图片

这就有点儿像中国的草原世界。宋金时期,蒙古人崛起而统一草原。然后,南宋和女真就认为整个草原全是蒙古人。实际上,蒙古人仅是蒙古草原上的一个部落,其他还有塔塔儿、蔑儿乞,等等。等蒙古大元被打废了,就又有了鞑靼、瓦剌,等等。
那蒙古是什么?用族群这个概念最合适。匈奴人崛起的时候,草原就是匈奴族群;柔然人崛起了,草原就是柔然族群;突厥人崛起了,草原就是突厥族群,然后一直传到蒙古人。
但是,到了今天,也就基本明确了。日耳曼人与德意志人,基本一致;蒙古人与蒙古族人,基本一致。
为什么会这么乱?
因为文化低、起步晚,所以只能让别人给自己取名字。在东亚的草原人,只能由中原人给他们取名字;而在欧洲的日耳曼人,则只能由罗马人给他们取名字。
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在今天的中欧平原,已经定居了很多部落。这些人的体貌特征,与当时的罗马人完全不同。罗马人大多数是黑头发、矮个头,但北边的这伙人却金发碧眼、身材高大。
为了区分敌我,罗马人就把这伙人称作日耳曼人。
日耳曼的意思是没有开化、自然状态的部落。说得直白点儿,就是蛮族。
文化低、起步晚,就这个待遇。名字只能由别人来取。即便这个名字不好听,那也得听着。到后来,即便自己开化了、文明了,那也得用这个带有贬义渊源的名字。
那再之后,等自己文化繁荣、文明反超呢?也不用改名字,因为你会丰富内涵、去除贬义。今天再说德意志人,就不会联系野蛮色彩了。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我们总会疑问:历史上,为什么一直是落后民族征服了文明民族?
实际上,这是幸存者偏差。因为你只看到落后民族征服了文明民族,却忽略了文明民族征服、消灭甚至同化了多少落后民族。
日耳曼人,属于幸存者。否则,他们或许就是北边儿的迦太基人,被罗马人灭得连渣渣都不剩。

 第26张图片

那么,这样一伙不文明、不开化的野蛮人是怎么幸存下来的?而且,他们又是怎么取代罗马的?
幸运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但老用幸运解释问题,那幸运就成了上帝。一旦遭遇上帝,思考就要停止。因为上帝无所不能、解释一切。
所以,我们总要刨根问底,寻求某种确定性答案。而这种答案一定要落实到某种底层精神上来,也就是形而上。日耳曼人的底层精神,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尚武精神。
这基本是野蛮民族的标配。为什么野蛮民族都尚武?因为不尚武的全被干死了。别说去征服罗马,就是做罗马的餐后甜点都不够格。
日耳曼的男子,只要到了能拿武器的年龄,那就武器不离身。“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于是,尚武这种外在行为,也就内化于心,成为日耳曼人的价值观。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中的一句话,特别能体现日耳曼人的尚武精神:能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用流汗的方式来获得,那就未免太文弱无能了。
而且,这种尚武精神不仅体现在男人身上,同时还体现在女人身上。丈夫外出征战,妻子加油激励。男子征战归来,妻子会数清他身上的伤口。
在跟罗马交战的时候,日耳曼经常打到军队集体战死的情况。而这之后,剩下的老弱妇孺会全部自杀,不做罗马人的奴隶。
所以,罗马人的扩张始终难以冲破莱茵河。继续打,不是打不过,而是代价太高。征服一个日耳曼部落,就会死好多人。

 第27张图片

但是,罗马这个文明帝国还是征服了日耳曼这个野蛮部族,逼着他们纳贡臣服。在绝对实力面前,精神尚武的形而上,也得屈服。
然而,打着打着,日耳曼人也发现问题了:自己不是打不过,而是不团结。一个又一个的日耳曼部落,肯定打不过罗马帝国。但是,如果全部日耳曼部落结成一个日耳曼联盟呢?不仅能抵御罗马,甚至还能征服罗马。
在公元9年的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日耳曼联盟歼灭了罗马三个军团。此战之后,日耳曼正式独立,不再附庸罗马。而罗马也停止了继续扩张的步伐,帝国边界止步莱茵河。
第二是集体意识。
野蛮民族可以征服文明民族,或者说尚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能够征服文化发达的先进民族。但并不是所有落后民族都能征服先进民族。这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区分。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自东向西依次是东胡系、草原系和羌人系。但是,入主中原最多的,是东胡系。纯正的草原系,如匈奴、柔然、突厥以及后来的蒙古,只有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大元帝国。但大元帝国和大蒙古国的崛起过程,太过戏剧性。它们不只征服了中原,而且吊打欧亚大陆。入主中原最多的,是东边的东胡系,也就是鲜卑、契丹、女真以及后来的满清这伙人。至于羌人系,赶上五胡乱华这个风口,建立了几个政权。再之后,就要等到党项人建立西夏了。
为什么入主中原的总是东胡系?
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机遇恰逢其时,等等这些都是原因。而如果从形而上的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那就是集体意识。东胡系这伙人长期是各自为战的部落形态。然而,这伙人一旦合而为一,那就坚不可摧。
宋金海上之盟,一同举兵灭辽。燕京之战,北宋都统刘延庆临战不敌,一走了之。女真国主阿骨打,质问宋使马扩:你们对那个“一走了之”的将领有何惩罚、行不行军法?
不等宋使回话,阿骨打就用马鞭指着自家军队说:等过两天,到了居庸关,你看我家兵将战斗,有敢走的么?
能不能打,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集体意识,充其量就是草寇、土匪、雇佣军。中国的东胡系和野蛮时代的日耳曼人,都具有某种强烈的集体意识。而日耳曼人的集体意识,可能更为变态。
日耳曼的年轻男子,以成为首领的侍从为荣。一旦当上侍从,这些人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死在首领前面。一旦首领战死而侍从还活着,那就是最大耻辱。(PS:春秋时代的中国军队,也是如此。后来还形成了军法,而一旦形成法律,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第28张图片

同时,日耳曼人比中国的游牧民族更为落后。在尚未脱离原始公社制的时候,他们就要与罗马人竞争生存空间。所以,这伙人对私有财产毫不在意,更关心部族生存,集体意识更强。匈奴人可以“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但日耳曼人则会集体战死。
公元496年,日耳曼国王克洛维接受洗礼,正式皈依基督教。等他洗礼结束,教堂外3000名顶盔掼甲的日耳曼战士,集体卸甲、一起跪下,要求洗礼。信仰到底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在日耳曼人看来,就没有什么个人与集体的区分,大家就是一个人。国王皈依基督教,亲兵就要皈依基督教。
落后民族只有具备集体意识,其尚武精神才能转化成为战斗力,也才能竞争中胜出。
第三是独特意识。
这里所谓的独特意识,简单说就是自恋。
但这种自恋,要做一个升级,不是自己对自己的自恋,而是自己对所属部落、部族或群体的自恋。
换个说法,也可以简单等同为现在的民族自豪感。即: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价值取向、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等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情感。
但是,我不爱用民族自豪感这个概念。因为容易走向极端,一旦极端,就会自我设限。而一旦自我设限,就难以超越、成了负担。所以,我更倾向于钱穆的说法,即: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为什么到“温情和敬意”就行了?
因为你总要开眼看世界、总要博采众长、总要包容发展,而不能一直自恋、自我独特到封闭僵化。前者是唐朝人、后者是明清人,孰优孰劣、自见高下。多一个选项,才更伟大。
相比罗马,日耳曼人的文明水平要多低有多低,而且都不是一般的低。横向比较中国同时期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日耳曼还要低。但是,这伙人却相当自恋,自恋到偏执。他们对于罗马人和罗马制度的抵制,非常强烈,而一定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匈奴人凡是内迁的,基本都汉化了。鲜卑人更是如此。孝文帝改革不仅要改服饰、改语言、改姓氏,甚至还要与汉人豪门联姻,连血统都要改。
但日耳曼人,你就是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这么干。
在中国人看来,德国当然是西方的。而在欧洲,德国就另类了。西方的源头要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是,日耳曼人和德意志人一直拒绝罗马。所以,西方的这个文化源头,就很难说被日耳曼或德意志继承了。
德国统一后,保守派的俾斯麦、革命派的恩格斯,虽然立场对立,但都强调德国对西方文化的抵制。条顿堡森立之战,日耳曼人全歼了罗马的三个军团。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叫阿米尼乌斯。他一直是德意志人抵抗罗马的英雄象征,相当于他们的岳飞了。统一后的德国,立即给阿米尼乌斯这位英雄立了塑像。

 第29张图片

西班牙崛起,欧洲无所谓;法国崛起,欧洲也无所谓。甚至,拿破仑都打遍欧洲了,欧洲历史还是“仍旧贯”。但是,德国崛起呢?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欧洲都恐惧了。原因就是这家伙不一样。
这种独特性,有好处吗?当然有好处。尤其是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自己要能生存下去,就必须在独特的自恋中抱团取暖。这是最坚实的避风港。
即便没有,也要想方设法地打造这种“部落文化”。比如清朝吸取金人的教训说:凡我满人以金人为前车之鉴,勿蹈覆辙,如能保持原有风气,始免为人破灭。
要能生存、必须独特,这就是独特的好处。
但强调过分了,则成了一种自我设限。一个团队的“部落文化”,从低到高依次是:生活烂透了、我的生活烂透了、我很棒所以我成功、我们很棒但别人不行、我们要和世界一起创造历史。
日耳曼人是自带的独特意识,即:我们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们很棒但别人不行。满清人是一种悲观现实主义的独特意识,即:我们就是要成功,所以我们很棒但别人不行。然后,到此为止,怎么也上升不到改变历史这个层面。
但是,一直自恋的日耳曼人,就这么一直独特下去吗?
西方文明的两大支柱,一个是雅典的理性、一个是耶路撒冷的宗教。而犹太教或基督教自带理性底色,所以后来也就合二为一了。日耳曼人拒绝了雅典,却并没有拒绝耶路撒冷。
正是因为基督教改造了蛮族日耳曼人,所以日耳曼人才取代罗马人,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日耳曼人继承了基督教神学中的思辨的和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理性的东西。这是后来德国哲学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耳曼人通过基督教掌握了文字。没有文字的历史是模糊的。没有文字的民族早晚都会被有文字的民族所取代。
这些都是长远的影响。而当时的影响则是基督教帮助日耳曼人统治了欧洲。你可以打倒罗马,但建立不了统治,最后还是取代不了罗马。

 第30张图片

国家可以没有官僚制,用军事贵族搞分封,也一样。但是,国家必须要有法律制度和财政安排。没有诗词歌赋,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总要有法律吧?可以不去收税养活官僚和政府,但国王和军队总要有钱来养吧?
法律制度和财政安排,日耳曼人统统干不了。既然干不了,那就站不住,早晚会被赶回老家。但是,教会可以帮忙。
在罗马帝国之后,欧洲的法律和财政就掌握在教会手中。因此,中世纪的一个重要矛盾,是王权与教权之争。到底谁说了算,这是法律问题;到底谁收税,这是财政问题。你可以说硬币的一面是凯撒、一面是上帝,但一枚硬币到底给教会还是给国王,就不是怎么说的问题,而是怎么斗争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中国,法律制度和财政安排这些事,跟宗教、跟教会没一毛钱关系。
那么,教会为什么要帮助蛮族日耳曼人呢?西罗马虽然被灭,但教会不抛弃、不放弃,也不忘记,始终忠于罗马帝国,日盼夜盼,就盼着东罗马能够收复故土。
但是,东罗马太不争气。教会盼了好几百年也没能盼到王师西定罗马日。所以,教会变节了,承认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整个罗马的皇帝(PS:法兰克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在当时都是一回事,但后来分道扬镳了)。
但是,坚持传统的日耳曼人,一定要搞家产平分。老百姓要平分家产,贵族也要平分家产,甚至国王也得这么干。所以,几近统一的欧洲,就再次分裂了。
公元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分了爷爷的家产:秃头查理分到了西法兰克亡国,大体认为是后来法国;路易分到了东法兰克王国,大体认为是后来的德国;洛泰尔分到了中间的一块,大体认为是后来的意大利。

 第31张图片

随着国家分裂,语言也殊途了,逐渐形成了法语、德语和其他欧洲国家语言。
公元911年,东法兰克的君主、孩童路易,无子而终。没了国王,贵族们只能重新选一个,选出来的这个人就是康拉德一世。但这个康拉德一世已经跟加洛林王朝没啥关系了。于是,加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的统治到此为止。
所谓加洛林王朝,以及前身墨洛温王朝,都是法兰克王国。这就相当于中国的夏朝、商朝和秦朝。虽然换个家族,就换个朝代,但都是中国。就这么简单类比吧,因为欧洲的王朝特别乱。
这个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崛起了,所以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就相当于匈奴崛起了,草原都叫匈奴;柔然崛起了,草原都叫柔然。等草原分得七零八落了,就各种部落、各种人全出来了。
为什么我们只讲东法兰克?因为这一系就是后来的德意志。
公元911年,东法兰克就算与加洛林王朝脱钩了。然后,东法兰克就自己发展:国王死了有继承人,那就父传子,然后这算某一系王朝;国王死了但没继承人,那就大家选,然后这又算一系王朝。总之就是特别乱,以后有机会再讲欧洲的各个王朝。
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法兰克王国变为德意志王国了。而公元911年,一般也被认为法兰克王国的崩溃和德意志的开端。
对于王国、公国、王朝以及帝国这些概念,我们中国人一般不敏感,很难区分。帝国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没有这么乱。搞什么帝国、王国、公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朝代就行了。出现三个,那叫三国;出现一堆,数一数,然后那叫十六国;打剩下两个,更好办,那叫南北朝。再多再乱,还可以用战国、用诸侯、用军阀割据命名。但无论怎么乱,都能梳理出一个正统王朝来。这个正统王朝是主线,其他全是辅线。然而,欧洲就只能这么乱了。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皇帝,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从公元962年到公元1157年,其官方名就叫罗马帝国了。
公元1157年,又在罗马帝国前面加了神圣二字。为啥要改名?原因也简单,就是没底气,然后打肿脸充胖子,不仅要罗马,而且还要神圣。

 第32张图片

公元1512年,又改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为啥又改名了?原因更简单,就是罩不住,这次不仅神圣不起来,而且连罗马也罩不住了。
帝国要有超越性。但你神圣罗马帝国有什么超越性?
超越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但说欧洲历史又不得不用。这里不多说。简单说就是讲一个形而上的故事,对内凝聚自己人,对外招揽别人。亚历山大输出希腊文明、罗马输出自己的法律、穆罕默德二世输出古兰经。希腊文明、罗马法律、古兰经这些东西,就超越了什么德意志人、日耳曼人,甚至罗马人的部族或族群认同。然后,这种超越性就成为一种新的基本共识。有了这个基本共识,才会有帝国,而帝国也才能凝聚起来。在东方,就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甚至中国这个词自带超越性。
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没有超越性,所以这个帝国就如伏尔泰所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然后,也就罩不住了。索性不如强调德意志人的民族共识,这是我们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但是,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官方称谓一直存在,简单说就是野心依然在。非但神圣罗马帝国如此,整个欧洲大陆,包括进入欧洲的奥斯曼帝国以及东边的沙俄,都有继承罗马帝国的雄心壮志。
公元1806年,拿破仑吊打欧洲,然后逼着神圣罗马帝国解体。你可野心依然在,但法兰西不让你外化于形。一是因为强者定章程,我们法国人说了算,让你解体、你就得解体;二是因为我们法国人也有野心、也要罗马啊,你叫罗马帝国,那我们还怎么罗马。
公元1815年,拿破仑虽然战败放逐,但神圣罗马帝国仍旧没能恢复。因为欧洲列强集体不同意。你继续你的罗马野心,那就阻挡了我们的罗马野心。

 第33张图片

于是,神圣罗马帝国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德意志地区。这个地区大概由38个邦国构成,勉强形成了一个德意志联邦。之所以能够成为联邦,一是因为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老爹死了,但兄弟还是兄弟;二是因为主要是德意志人,历史上、血统上,主要是语言上,都成了德意志人。
这个联邦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基本盘的奥地利帝国;一个是后起之秀的普鲁士王国。
所以,我们才说普鲁士就是一个地区或曾经的一个王国。它跟奥地利是并列的。老爹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被人搞死了,但“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便不考虑孝与不孝的问题,普鲁士和奥地利总该考虑未来德意志人的出路吧。
于是,出现分歧了。
以神圣罗马帝国为标准,普鲁士属于左派,神圣罗马帝国属于右派。
在普鲁士看来,什么罗马、什么帝国、还有什么神圣,老爹死了就死了,我们要与民更始,就建立一个纯粹的德意志国家,甚至就建立一个普鲁士国家。南德四个中等邦国,虽然也是德意志人,但他们太难缠,干脆不要了。老大奥地利,也就那么回事,干脆咱们分家另过。
在奥地利看来,罗马得要、帝国也得要,至于是不是神圣,可以无所谓。因为天主教跟新教打得一塌糊涂。所以,普鲁士你得跟着大哥走,南德的四个邦国也得跟着大哥走,咱们重建帝国辉煌。不仅德意志人要在这个新帝国里续写往日荣光,而且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也可以在这个新帝国里追求幸福。
但,以日耳曼人的独特性来说,普鲁士才是右派,而且是纯粹的原教旨主义者,而奥地利已经罗马了、已经帝国了。
最终,算是底色胜出。日耳曼讲求独特性的底层精神,普鲁士一以贯之。而其尚武精神和集体意识,在普鲁士也更为强烈。至于普鲁士与奥地利怎么爱恨情仇、怎么相爱相杀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怎么崛起的,其他文章有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总结:
一个民族发展,最初离不开尚武,也就是武化。罗马人如此,日耳曼人也如此。凡是太过文弱的,第一集就被淘汰。
接着是文化和文明。一种走向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个人意识、个人觉醒、个人理性,然后在个人中发现集体,“人是城邦的动物”;一种走向是日耳曼的,还在原始公社时期就遭遇了罗马人的竞争,一出手就是集体意识,在集体中再去发现个人。
“群体中的自私打败无私,无私的群体打败自私的群体。除此之外全是注解而已”。最后能够生出的,一定是集体加尚武的。
“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演员要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学会让别人配合自己演出,也要学会让自己配合别人演出。但关键是要本色出演。你要有自己的独特性,邯郸学步,要么学成了赵国人,要么忘记了自己是哪国人。
但是,你总还是要学的。日耳曼人学习了文化、学习了宗教、学习了理性,然后创造了更具自身特色、也更有魅力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陈小霞 发表于 2022-5-1 11:36:17 | 只看该作者
 
日耳曼是一个民族,德国的主要民族就是日耳曼人。普鲁士是德国分裂的时候,其中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德国最终统一也是由普鲁士发起并完成的。普鲁士最终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地区。而德意志则是德国统一后的名称。

 第44张图片



 第45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悦送健康 发表于 2022-5-1 11:36:27 | 只看该作者
 
日耳曼、普鲁士、德意志的概念。

1、日耳曼(日耳曼的:Germanic)


这个概念是最让人混淆的,

首先,英文Germanic这个词正确对应的是日耳曼。

Germanic people——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北欧中欧的多个民族,包括瑞典丹麦冰岛英国(盎格鲁撒克逊)德国挪威卢森堡等等。

Germanic languages操从属于日耳曼语族(Germanic language)大伞之下各种语言的各种民族。日耳曼语族时候印欧语系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分支。所有的荷兰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英语(盎格鲁撒克逊)都是从原始日耳曼语(proto-Germanic language)。

所以日耳曼人是一个大的概念,荷兰人、英国人、冰岛人,和德意志人一样,都是日耳曼人。

我理解,对中文读者来说,混淆主要来自于,“日耳曼”不光被用来翻译Germanic,而且有时会错误地被用来翻译German。这两个词看上去如此之像,甚至Germanic好像只是German的另一个形容词而已,因此,人们以为德国人、德意志人、日耳曼人是一回事。这个问题大概在“日耳曼”这三个字眼在中文中出现后就已经存在了。

原来看俄国小说中经常会提到“日耳曼人”——那个锁匠是日耳曼人,德语说得好……其实指的应该是这个锁匠是德意志人(Deutshce),能说德语(Deutsch)。我不知道这个错译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翻译家翻的其实是英文本,而非俄文本。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只是试图说明“日耳曼”这个词是怎么用差的。

再重复一次,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一种。(见后面对德意志的概念的介绍)


2、  普鲁士

普鲁士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意志国家。可以理解他们为北方或东北德意志人,和巴伐利亚等南部德意志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普鲁士有非常强的军事传统,在俾斯麦领导的一系列战争中击败了奥地利(主要的德意志国家竞争对手)和法国,建成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连忙,并将奥地利驱逐出这个新的民族国家。

普鲁士的政治和军事建制是德国后来的强大的基础(现代化权威主义 + 军国主义),是后来发动一战乃至塑造纳粹及二战的基石。

二战战败后,普鲁士发端的大部分地方(东普鲁士)都已经划给波兰和苏联(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原来的人口被消灭或强制迁移。所有普鲁士现在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了。


3、  德意志

这个词可以是描述德意志的语言(Deutsch),或者德意志的人(Deutsche),等等。

英语使用的Germany这个词是罗马帝国时期用来称呼莱茵河以东的人口(Germania)。这些人自我描述用的词是deutsch.。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英语是Germany,德国人自称deutsch,以及后面汉语翻译过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德意志是使用德语的民族的自称。所谓的德意志的语言(Deutsch)就是我们说的“德语”,所谓的德意志的人(Deutshce)就是我们说的“德国人”。

对于德意志这个概念的认同在历史上是有过变化的。自第三帝国时期,纳粹将欧洲所有操德语的人口都视为同一个种族和民族的,即Volksdeutsche——最广泛含义的德意志人。那时从奥地利人到苏联共和国内操德语的“日耳曼人”,都是Volksdeutsche。其实这个对应的英语就是“ethnic Germans”——德意志民族。

有一各群体比较特殊,就是奥地利人,奥地利是操德语的民族,当然应该算德意志人,但在和和普鲁士竞争中落败的,被踢出了新建成的德国,而是自己有一个独立的国家。在一战后开始,奥地利和德国就在大德意志主义的影响下有融合趋势,到纳粹时期,完成了统一(1938年的Anschluss)。请注意,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他当然认为自己是代表德意志民族的。当时德奥一家,都是大德意志人。

战后,因为清算纳粹,奥地利人非常避讳大德意志、泛德意志主义,就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德国(Germany)的民族认同。但他们的官方语言还是德语(Deutsch),在学术意义上的民族学上也可以界定为ethnic Germans,但国民不一定认为自己是Deutsche。他们是奥地利人:Oesterreichische。

除此之外还有列支敦士登等操德语的小国。以及瑞士的操德语的人口。

总之,从更长一个历史维度看,这些德语人口都可以被视为德意志人,但他们在历史不同的阶段可能不一定会把自己的认同绑定为德意志人。但他们说的话,甚至官方拟定的语言,都是德意志语。

另外,语言的界定时候比较主观的,譬如德意志土地西边和荷兰交界的地方,从古代看的话就不一定有什么特别明确的边界。两边的话更加接近。荷兰语和德语本来就是很接近的日耳曼语。民族、语言这些东西都是在历史上被主观划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565639128 发表于 2022-5-1 11:37:18 | 只看该作者
 
日耳曼这个称呼,其实是个百分之百的汉名。说它是由German音译而来,纯属扯淡。G开头的单词,无论如何跟日这个读音(R开头)无关啊。
其实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日耳曼人的写法是日尔蛮人。尔即你,尔等就是你们,略带贬意。后来随着东欧罗巴人的进步以及中外交往的需要,才改成日耳曼这个表述的。
日耳曼既然对应的是German这个词,那么它和德意志就是一个意思了。对了,German这个词的读音跟德意志三字也是差之千里啊,真搞不懂晚清的文人翻译家们是吃什么翔长大的,译名如此之乱。还有那个Russian,R打头,怎么翻译成俄罗斯的?
普鲁士人则是波罗的海边上的一个蛮族,应该是连日耳曼人都算不上的吧。早先它被日耳曼人征服后,变成了德意志帝国没落后的一个公国,后来这个公国发愤图强统一的现在的德意志地区,并且公国也变成了王国。于是很长时间里普鲁士就成了德国的国名,一直到19世纪下叶。
 第48张图片


 第49张图片

(上图为油画中的普法战争场面,下图为普鲁士王国疆域)
日耳曼、德意志、普鲁士,有点类似于汉、华夏、秦,或者中国、中华、支那什么的。这样一类比,你该大致明白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了吧。
关注巨蟹朱达志,心有灵犀一点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xe1pc0 发表于 2022-5-1 11:38:11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大致比照中国的情况如下:
德意志:对应我们“中国”,既是国家名,又是中华民族的简称;德意志既是德国的国名,又是德国民族的简称;
日尔曼:对应于中国的“汉族”,是中国人的主要民族;日尔曼是德国人的主要民族;
普鲁士:可以大约对应中国的湖南省,湖南人英勇善战、民风彪悍,自近代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中,湖南成为中国不屈精神的代表,有“若中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之说。普鲁士也是德意志精神的代表。


 第52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枕边的寂寞_ 发表于 2022-5-1 11:38:41 | 只看该作者
 
日耳曼,德国通用语言,主要人种。
普鲁士,德意志诸邦中最强的邦。
因此常被用来代表强大的德国!
德意志意为老百姓,德国的自称!
上述内容以德国的历史为依据,
历史作为社会科学往往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ruoshui188 发表于 2022-5-1 11:39: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也很好理解,日耳曼人就相当于我们几千年前开始形成的华夏民族,然后呢,汉族成为华夏民族中的一支,而德意志人成为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而德意志人的地区又分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邦国,最后由普鲁士人胜出,统一了大部分德意志地区。而汉族好比不同地方的人,最后终有强势的一方统一汉族乃至更大的华夏地区之类。
 第54张图片


在欧洲,日耳曼人的区域大致在北欧、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英国等地,覆盖了一半左右的中西欧洲。
 第55张图片


说到德意志,不能不提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称谓—条顿人,只不过它一般是中欧一带日耳曼人的泛称,诸如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带的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德意志王国的拉丁名就是条顿王国,普鲁士的前身就叫条顿骑士团。
直到19世纪中期,德意志地区依然是个几百个邦国、贵族领地、自由市等组成的地理概念,其中,实力比较大的就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最后排除了奥地利,单独组织大部分邦国组成了德意志帝国,就是历史上的第二帝国。
 第56张图片


帝国建立后,普鲁士王国依旧存在,普鲁士国王兼任帝国皇帝,德意志地区各个邦国也依旧存在(只要是普法战争前还没被普鲁士吞并的),整个帝国,除了这个皇帝,还有3个国王和及其它二十几个统治者。他们甚至彼此间还互派大使,比较强的巴伐利亚邦甚至在罗马、维也纳和彼得堡都派驻大使。
在德国统一之前,只能用德意志在称呼这个地区,指土地和祖国,属于民族融合范畴,在德国统一之后,世界才称这个后起的民族国家为国家,这就是政治上的国家形态。
当然,随着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连续失败,普鲁士的西边划给了波兰,东边成了俄国和波兰的地盘,在德国本土已经没有一丁点的普鲁士发源地了,所谓普鲁士精神到了二战结束也就完了。
 第57张图片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2个国家,分属两大阵营进行对峙,40多年的冷战结束后,德国才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此时的德国,虽然经济上依旧很强,但是领土面积相对其辉煌期,早已缩水太多太多了,一个曾经的欧洲陆权军事强国,被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一番“神操作”之后,彻底被玩残了了,也只剩一个经济能在欧洲继续发号施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9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