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复制链接]
55384 0
hailong9916 发表于 2022-5-17 17:01:3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平宁战役,中欧突击,布朗基行动

1943年5月1日,第三国际代表大会再次召开,来自法国和伊比利亚等西欧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在大战爆发后第一次出席第三国际的国际活动,代表大会首先批判了南欧指挥部1943年初在亚平宁半岛上的犹疑和妥协,并做出了发动对亚平宁半岛进攻并解放整个南欧的决议。除此以外,第三国际大会重申了国际联军总指挥部的最高战时指挥权,并号召“将大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5月5日,在第三国际代表大会责成下,设在米兰的国际联军南欧指挥部最终下定决心继续向南,翻越亚平宁山脉,跨越波河,从意大利王国手中解放整个亚平宁半岛,结束南欧的战役——此时,持续三年的巴黎保卫战终于以勒克莱尔解放鲁昂,塔西尼在兰斯城下战胜蒙哥马利,光复兰斯而结束——来自中欧和东欧的物资和支援源源不断地输入法国,而东线国际联军也正缓缓朝着柏林推进,各条战线上获得的突破同时也在催促着斯沃博达展开对亚平宁半岛的攻势,但来自第三国际的压力也使斯沃博达和柯尼希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在所有物资与准备就绪之后才敢发动决定性的攻势,而这一天很快到来。
1943年6月22日的夏至日,亚平宁战役正式以国际联军向博洛尼亚和热那亚发动全面进攻而展开,而热那亚方面的炮声由其嘹亮——早在伦巴第战役结束之后,布莱德雷便力主在波河-亚平宁山脉的防线上进行大规模工事建设以防备国际联军下一步大规模进攻——他的行动是正确的,随着国际联军的全面攻势展开,美意联军在先前的战线上所修筑的攻势便派上极大的用场——6月27日,在四天激战后国际联军近逼至帕尔马,但很快被局部优势兵力的美军所击退,7月1日,国际联军攻入费拉拉——7月13日,在直布罗陀陷落的同时,国际联军跨过了费拉拉城的焦土,继续艰难地向前推进。
对于斯沃博达和柯尼希而言,亚平宁战役可谓艰难且痛苦,布莱德雷所修筑的防线和格拉齐亚尼在乌迪内时积累的经验给了协约国联军前所未有的抵御南欧国际联军的能力,使得亚平宁战线上的每一寸突破都在消耗着国际联军士兵鲜活的生命——第三国际的战争机器很快把意大利战场与东欧战场和西线战场同等对待,而国际联军在东欧新组建的三个集团军全部划归意大利战场更是展现了国际联军总指挥部解决意大利问题的决心。
1943年7月28日帕尔马宣告陷落,国际联军在亚平宁山脉东侧的战线继续向博洛尼亚这一意大利中部最大的铁路枢纽推进,而热那亚巷战也最终在八月初落下帷幕——8月5日热那亚解放,但很快被美军突然的登陆而重新在热那亚城内陷入混战。
1943年8月15日,国际联军强攻拉文纳,损失惨重后不得不暂时撤退寻求修整,三天后的8月18日,在重兵支援下国际联军再次强攻拉文纳的协约国联军阵地,在长达十天的拉锯中最终夺取拉文纳外围,于9月初展开对拉文纳城内的攻势。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第1张图片

博洛尼亚战役

时至1943年9月10日,国际联军终于艰难地推进至博洛尼亚城下,西线也终于占领热那亚全城并继续向南推进,而介于此时东欧前线的严峻局势,使得国际联军不得不暂缓了对意大利前线的增员,即便如此,在亚平宁半岛上的狭窄战线上,斯沃博达还是决定继续对博洛尼亚进攻的计划——在他看来,在亚平宁半岛占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国际联军拥有突破在三个月的高强度战斗后仍不得不作战的协约国联军战线的机会。
事实证明,在1943年的秋季,亚平宁半岛上的协约国联军的确已经疲惫不堪,行将崩溃——10月初,博洛尼亚这一重要铁路枢纽的解放使得协约国亚平宁战线被沿着亚平宁山脉分成两段——失去铁路后的补给已然变得困难,而这则换来了战线的节节后退——1943年10月16日,国际联军解放佛罗伦萨,23日解放里米尼,意大利战场的崩溃已经在四个月的高强度攻势下发生,而意大利稍显稳定的政局再一次由此激烈动荡。
1943年11月2日,加莱亚佐·齐亚诺被迫辞职,国家法西斯党持续十余年的专政宣告破碎,彼得罗·巴多格里奥时隔十年以军人之身主持战争状态的意大利政府,但对于目睹了博洛尼亚战役中堪称地狱般的战场后他并不希望这场战争继续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继续——但这并非由他做主,1943年11月15日,格罗塞托陷落,聚集在里窝那附近的意大利王国陆军数十万残兵被迫向国际联军投降——罗马的大门已经向斯沃博达敞开,而东线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安科纳在11月16日陷落,意大利社会党和共产党已经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王国政府发现,甚至不少民主派也投入了北方的怀抱——时至1943年12月1日,奇维塔韦基亚陷落,彼得罗·巴多格里奥最终决定向伊曼纽尔国王发出投降的建言,而同时来自奥地利的卡尔·哈布斯堡的劝降信也通过意大利地下党人送到了国王的手中。
1943年12月13日,亚平宁山脉东翼的国际联军解放佩斯卡拉,布莱德雷和美国意大利远征军被迫从拿波里和塔兰托向西西里撤退——顺便重新摧毁了南意大利的政府组织,放任其陷入黑手党和寡头控制的混乱。
但对于投降一事,伊曼纽尔思考了很久——但当前些日子失踪的奥斯塔的埃蒙内由于接到了意大利投降的假消息而在东非宣布登基为“意大利王国国王”,甚至受到了爱德华八世的祝贺时,失望而愤怒的伊曼纽尔最终找来巴多格里奥要求他立即与国际联军展开谈判商谈意大利王国政府投降事宜——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很快以宽大的态度与王室展开谈判——条约很快达成,维克托·伊曼纽尔国王宣布退位,国际联军于1944年1月1日开入罗马。而根据随后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与教皇庇护十二世达成的协定,庇护十二世将史无前例地退位并等待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选出一任“社会主义教皇”。
亚平宁前线战火初息时,东欧前线则战火正盛——早在1943年秋季,国际联军旨在将战线推回易北河的“爱森纳赫突击”便已经在国际联军和美德联军之间爆发:1943年10月1日,从斯德丁的朱可夫集群沿波罗的海发动对施特拉尔松德的攻势宣告了爱森纳赫突击的正式开始——紧接着,罗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率领中央集群从施韦泽和法兰克福在大规模炮击和空袭后发动对勃兰登堡地区的大纵深攻势,在南线,由古德里安,莫德尔和戈沃罗夫从苏台德山地和西里西亚发动对德累斯顿和开姆尼茨的进攻行动,国际联军在东线的数百万大军第一次在同一条战线上发动如此骇人的攻势:1943年10月3日——协约国联军美军和德军混编的战略被证实全面失败,美军的参战除了拖延西德军队的作战被曼施坦因形容为“毫无作用”——普伦茨劳解放,三天后包岑在国际联军的包抄中解放,而真正激烈的抵抗发生在中部战线,直到10月7日,国际联军的战线堪堪向前推进三十千米——而甚至在埃伯斯瓦尔德附近进行了小规模反攻——身在华沙指挥全局的列昂·托洛茨基很快做出了全力加强东线的决定并叫停了前往亚平宁前线的增援。
1943年10月25日,国际联军解放德累斯顿,古德里安坐在一辆坦克上接受了来自德累斯顿人民的欢呼,而国际联军继续向弗赖贝格和开姆尼茨继续推进,而协约国联军此时对美军和德军混编的再次分离又拉低了协约国军队的战斗力——11月12日,埃伯斯瓦尔德解放,次日菲尔斯滕瓦尔德解放,国际联军已经对柏林产生决定性威胁。
11月14日,当亚平宁战线战果辉煌时,新勃兰登堡也在朱可夫北线集群的猛攻下解放,国际联军继续踏过波美拉尼亚的废墟向施特拉尔松德推进,16日,联军解放处于围困状态数周的科特布斯,向吕伯瑙推进。
但经过了突然换编和重组的西德国防军很快度过了行动开始后的溃败,重新焕发出战斗的生机——12月1日,曼施坦因发动贝尔瑙反击战,在两天时间内向前推进十千米——在1943年末的欧洲战场,这已然是名副其实的奇迹,作战双方在战线上投入的数万门重炮,数千辆辆坦克和装甲车,数百万士兵的庞大资源使得每前进一步都极为困难——1943年12月14日,国际联军在艰难的战斗后占领柏林以北的菲尔斯滕贝格,三天后,吕本解放,国际联军从东向西对柏林的围攻态势已经形成。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第2张图片

柏林战役

1944年1月10日,国际联军中央集群从诺因哈根突入柏林城内,柏林会战爆发,1月12日国际联军突破米里茨湖的防线,向南北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在柏林以南,法尔肯贝格在15日解放,国际联军继续沿易北河向北推进。
柏林会战持续了一个月,1944年2月12日,约恩·雪尔带领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回到柏林——虽说柏林城已然一片废墟,且枪炮声不断从西面传来,但约恩·雪尔仍自豪的宣布:“革命者回到了革命的土地,我们终将完全解放马克思的故乡!”——柏林陷落后,国际联军很快突破了协约国联军已经过于薄弱的战线,直到曼施坦因在勃兰登堡成功的反击才稳住了协约国联军步步撤退的战线——最终,战线在施特拉尔松德-新施特霍利茨-勃兰登堡-维滕贝格-开姆尼茨一线,而西德在爱森纳赫突击结束后也最终放弃了一直以来对打开苏台德山脉的尝试——越来越严峻的战争态势不得不让西德总参谋部和施莱歇尔决定将尽可能多的力量投入到东线,并彻底将西线的战役转交给协约国联军。随着意大利王国向国际联军投降,以及直布罗陀的陷落,无论是罗斯福还是施莱歇尔,都隐隐感到战争结束的号角即将在地平线上吹响,但丘吉尔和爱德华八世的固执也不得不使战争继续下去——而所有人都这样相信,最终的决战即将到来。
在法国,随着国际联军在南线的大规模突破以及意大利彻底宣布退出战争,西线自米兰会师以来大为好转的局势变得更加有利于国际联军——以甘末林元帅为首的西线总指挥部迅速判断出协约国联军在西线发动大规模反攻的时机已经到来,勒克莱尔和罗尔·坦居伊将军联合制定出一份关于在巴黎解围后迅速利用游击队和联邦军队在北法兰西展开反攻的作战计划并正式通过公共安全委员会表决,以“奥古斯特·布朗基”计划为名展开战争准备。
1943年12月15日,法军收复鲁昂,并调集从南欧战线开来的国际联军直指勒阿弗尔,在巴黎以东,勒克莱尔所率领的装甲兵团在得到增兵的同时对兰斯-沙隆一线展开进攻,并很快击退了过于疲惫的协约国联军,于1944年1月初解放兰斯,三天后解放沙隆——稳定了巴黎侧翼的局势,确保了由法国内部前往巴黎的交通要道。而协约国联军,也在1944年2月17日最后一次展开对巴黎东侧工人区的进攻的失败后不得不选择在奥金莱克指挥下向后退却——1944年3月1日,国际联军解放博邦,在1939-1940的巷战后持续三年的巴黎围城战随着协约国联军从塞纳河前线的全面退却而结束,而从东线和南线获得大批军队的勒克莱尔,已经无法按耐住发动对全面反攻的渴望——
1944年3月20日,春分,伴随着凌晨贝桑松前线的第一声炮响,“奥古斯特·布朗基”行动正式展开——国际联军西线指挥部在从贝桑松至兰斯五百千米的战线上再次复刻了由东线战场在1941到1944年已经炉火纯青的大纵深突击战略,集中了超过万门火炮,数千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对协约国联军的阵地发动全面突击,3月31日,国际联军解放贝尔福,以阿尔萨斯-洛林人为主的阿尔萨斯军团作为国际联军的前锋马不停蹄地向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发动进攻——4月12日,国际联军突破默兹河,抵进至凡尔登城下,16日,埃佩那勒解放,4月23日突破孚日山脉解放米卢斯——只需要再前进一步,拿下半个孚日山脉甚至控制整个阿尔萨斯-洛林,那么协约国联军南锡集群便必将被重创甚至全歼,那么全面光复法国的可能便就此出现。
但无论是国际联军总指挥部,还是西线指挥部,都低估了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难度——在科尔马尔战役中,阿尔萨斯军团遭到德军迎头痛击,不得不撤退至米卢斯修整,而协约国联军驻守的凡尔登更是久攻不下,直到1944年4月26日才通过调集重炮和空中支援将凡尔登彻底解放,而与此同时,东线战役的结束和美军大规模从东线转向西线使得西线指挥部不得不在部分达成目标的情况下暂停布朗基行动的继续进行。而法国公共安全委员会也决定将战争的重心调整到敦刻尔克和加来——这片已经被1939-1940的战火重创的土地。
大陆上的最后战役

1944年春季,布朗基攻势结束之前的东线,国际联军已经在四年的战斗后在战场上渐渐扳回劣势,随着西线渐渐收复失地,以及葡萄牙-伊比利亚前线的战役在几周前以国际联军解放里斯本,伊比利亚宣布一个统一的联邦建立而告终后,协约国的颓势渐渐显露,即便是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1942年的加入也未能挽救协约国在南欧,东欧,西欧,北欧渐渐失败的境地更是让全世界无产阶级对大革命战争的结果充满振奋——而1944年春,无论是华沙的国际联军总指挥部,还是第三国际,均认可在东线发动一场决定性攻势,在尽可能摧毁西德战斗力和战争机器的同达成更有利的战略态势。
1944年初春,随着布朗基攻势的推进,国际联军北欧指挥部在联军空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下大张旗鼓登陆日德兰半岛,并于1944年3月16日解放哥本哈根,丹麦王国政府正式向国际联军投降,霍姆厄尔德的北方方面军司令部进驻哥本哈根代表着国际联军北方侧翼最后的威胁被正式解除,而随着华沙总指挥部内关于作战方向的争论渐渐达成共识,国际联军在从阿尔卑斯到石勒苏益格的宽大战线上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势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战云笼罩,沐浴在炮火下超过四年的欧洲在1944年春天这短短的一瞬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但战线两边作战的双方都明白——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1944年5月4日,随着柏林指挥部的信号,以无产阶级的伟大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命名的史无前例的攻势正式在中欧平原展开,第一波攻势首先从北部开始,负责佯攻的15个集团军发动全面进攻,在两天内推进十余千米,吸引了西德军队注意力并迫使其将预备队集团军调往北方——而此时,真正的攻势才在南线展开。
1944年5月7日,国际联军的主力部队正式展开进攻,其前锋由莱茵哈特和卡图科夫带领,在5月9日包围马格德堡,快速突入哈雷。10日,里哈德·特萨日克的突击集群从南线发动攻势并占领耶拿。
此时,国际联军在南线的猛烈攻势才令汉堡总参谋部意识到国际联军真正的总攻方向乃是南方——但预备队集团军的北上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超过4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突击阵容让此时德军方才认识到国际联军的真正进攻方向是重兵云集的南方集团军群,然而此时预备队集团军北移刚刚完成,短期内快速部署已不再可能,于是德军总参谋部立即抽调两个装甲师向南支援,同时命令南方集团军群从易北河防线撤退,防守穆德河这一条更短而更易于坚守的防线。与此同时,曼施坦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集中几乎所有装甲部队进行反向突击,以夺取战争的局部主动权——这一计划很快展开实施,西德南方集群手中几乎所有的步兵被调遣至穆德河前线以遏制国际联军的攻势,为装甲集群的反攻留取时间,但无疑,装甲集群的缺席使国际联军疑惑,而瞬息万变的战场也逼迫国际联军尽在做出行动。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第3张图片

转移中的西德军队

最终1944年5月17日,罗科索夫斯基下令部分地区做出全面防御姿态,并调集大批援军继续加入战场增援部队——而曼施坦因的计划也在罗科索夫斯基做出判断的下一天发动——1944年5月18日,曼施坦因的反向突击开始,史上绝无仅有的装甲攻势在中欧平原上展开,曼施坦因的十五个装甲师并三个机械化师和三个摩托化步兵师向国际联军阵地发动全面反扑——无论是国际联军还是西德军队,无一不认识到此乃是决定卡尔·马克思攻势胜负的战场而全力投入,而战况之激烈难以令人想象,西方军队自进入火器时代以来鲜少发生的白刃战在战斗中屡见不鲜,双方的装甲部队从坦克互冲打到了贴身肉搏,国际联军和西德军队都拼上了最后一丝力气。
5月25日拂晓,西德军终于无力再战,渐渐向后退却。次日,国际联军便马不停蹄,继续展开攻势,对德国西部展开全面扫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率领的奥地利方面军和舍尔纳指挥的南苏台德方面军发动进攻,不久巴伐利亚正式全境解放巴伐利亚公社的第六步兵师解放了慕尼黑,破事西德军队后撤到奥格斯堡和纽伦堡一线。而在北线,国际联军在海军的掩护和支援下,在5月28日解放吕贝克,彻底光复了梅克伦堡。
6月6日,古德里安进入莱比锡,曼施坦因带领南方集团军群宣告投降,曼陀菲尔集群后撤至图林根林山山脉一线,卡尔·马克思攻势正式结束。西德战斗力最强,规模最大南方集群正式在战场上被消灭,战略主动权尽失而正式进入兵败如山倒的命运。而国际联军同样前进到了吕贝克-马格德堡-纽伦堡-奥格斯堡一线的新阵地——在直接威胁到西德首都汉堡和莱茵兰的同时,彻底击碎西德军队的主要重兵集团,而第二次大革命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也能在地平线上见到隐隐的曙光。
而在卡尔·马克思攻势结束以后,国际联军东线已经几乎全部收复了第二次大革命战争初期的失地并将战线向前扩张数百千米,南线的战役也随着意大利的投降早已结束,而青年土耳其党人在黎凡特和两河的胜利也有力地缓解了欧洲的压力——而青年土耳其趁保加利亚主力军队抗击塞尔维亚人之际的成功登陆和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也伴随着多瑙河前线国际联军重新展开攻势击溃了保加利亚人的战斗意志——季米特洛夫和保加利亚共产党开始频繁地与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联络以结束巴尔干半岛的战争。与此同时,西面的铁托也从国际联军那里得到了更多支援,于1944年5月23日解放波德戈里察,一周后便拿下瓦列沃和鲁马,距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仅一步之遥。
而随着卡尔·马克思攻势结束和曼施坦因投降的消息传来,保加利亚政府也在希腊共产党在萨洛尼卡举起义旗之时与国际联军南欧统帅部联络谈判事宜,并在1944年6月14日,沙皇鲍里斯三世退位,保加利亚共产党主席季米特洛夫受邀出任临时政府主席并在与青年土耳其签订关于放弃阿德里安堡和君士坦丁堡的和平条约后宣布加入第三国际——几乎与铁托解放贝尔格莱德,在国际联军的帮助下摧毁了肆虐巴尔干半岛两年的切特尼克塞尔维亚——彼得·日科夫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吞枪自尽,而时隔多年,已是南斯拉夫联盟共产党一部分的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也终于回到了贝尔格莱德——劳动节起义中塞尔维亚无产阶级的鲜血,最终由反动派的鲜血来偿还!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第4张图片

贝尔格莱德解放日

而另一边,协约国面对着战场上的全面败局,已经不得不向第三国际通过中立国瑞士向第三国际联络,暗示谈判的可能——鉴于长达五年的战争早已使欧洲筋疲力尽,而国际联军的队伍也在卡尔·马克思攻势后需要进一步修整,国际联军和第三国际也最终同意了协约国官方在1944年6月7日提出的和谈请求——代表团很快组建完毕,以鲍德温和科德尔·赫尔为首的代表团在6月10日抵达莫斯科,但长达五天的谈判无果也使得其不得不暂停进行,而此时美利坚合众国却忽然向第三国际伸出了橄榄枝——美利坚合众国希望与第三国际进行一场私下谈判。
在雅尔塔,来自第三国际的代表与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就欧洲问题和世界和平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但这并未能阻止在莫斯科谈判的彻底破裂——1944年6月15日,题为《关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的最终草案》的和平方案被呈送到汉堡,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国际联军总指挥部也制定出了一份题为“红旗攻势”的在法国和德国同时发动攻势一举将协约国力量赶出欧洲大陆上的计划。6月1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称这是无法接受的条件并称将会把与赤匪的战争进行到最后一刻,6月20日威廉三世的汉堡国会和伦敦由保守党掌控的下院和上院同时否决了《关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的最终草案》,莫斯科谈判的结果已经全部破裂,而新世界与旧世界之间的较量也在战场上再度开始——1944年6月22日,国际联军总指挥部和第三国际战时主席团发布联合命令《向敌人的心脏进军》,宣布了红旗攻势的正式开始。
在巴黎的国际联军西线总指挥部,代号为“瓦尔密行动”的红旗攻势西线进攻在6月22日第三国际战时主席团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开始,在勒克莱尔和罗尔_坦居伊等人的指挥下,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总数均优于正对的协约国联军的国际联军在新锐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掩护下发动全面攻势——顺带一提,早在1944年初,国际联军便开始动用新锐的图-4轰炸机对不列颠岛实施战略轰炸——6月25日,勒阿弗尔在围攻下解放,29日国际联军对亚眠前线发动全面进攻,仅仅在第一天联军便突进超过十公里,7月12日,国际联军解放阿布维尔,成半包围之姿突入皮卡第,13日国际联军继续从兰斯-圣康坦交通线向皮卡第海岸持续推进——国际联军对于敦刻尔克和加来海峡地区的重点进攻起到了效果,蒙哥马利将军匆忙将部署在阿尔萨斯-洛林前线和卢森堡的数个集团军向西增援——而这,也恰巧落入了国际联军的圈套——7月18日,国际联军在西线的总攻此时才在勒克莱尔的指挥下正式开始,以精锐的法国军队和久经战阵的伊比利亚军队为主的国际联军从凡尔登-南锡-科尔马尔一线,集中超过万门火炮和上千辆装甲车和坦克,在数千架战机的支援下以斯特拉斯堡和梅斯为目标发起强大的冲击,7月22日,阿尔萨斯军团解放奥贝奈,继续向斯特拉斯堡前进,24日联军相继解放埃坦,塔穆松,在装甲师的快递穿插下包围梅斯并展开围攻,25日国际联军突破斯特拉斯堡外围防线,以阿尔萨斯军团为前锋突入斯特拉斯堡市内——代表着法国的三色旗时隔七十多年再次飘扬在斯特拉斯堡上空。协约国部署在法国西部香槟-洛林区的战役集群被正式击溃,向弗兰德斯-瓦隆和莱茵兰方向逃窜。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第5张图片

法军收复斯特拉斯堡

而在北部,亚眠战役也进入了最关键的决胜时刻。1944年7月20日,随着阿尔萨斯洛林战役的胜利,蒙哥马利与亚历山大的处境骤然危险起来,在塔西尼率领下,国际联军一个集团军已经直插皮卡第海岸,解放贝尔克,埃丹,威胁布洛涅以及协约国亚眠集群的西侧;而罗尔-坦居伊所指挥的主力集团军群,则已经前进至圣康坦,两支重兵集群成钳形攻势对蒙哥马利的亚眠集群以半包围之威胁态势。
7月27日,在一周的交涉和商议后,蒙哥马利下令协约国联军缓慢从亚眠撤退以保全战役集群,但时间之神已不再站在他们这一方——塔西尼麾下的三个装甲师已经在7月25日解放布洛涅港,而罗尔-坦居伊所指挥的来自南线的精锐装甲部队也在7月26日突入协约国联军的防线,夺取了阿拉斯的前线阵地——协约国亚眠集群的后方阵地也被国际联军夺取,而留给蒙哥马利的,只有圣皮勒附近一条约50千米宽的战线以保证以亚眠为中心的协约国联军免于合围。而蒙哥马利也当机立断下令全军以圣皮勒-阿拉斯一线为目标发动突击,冲出国际联军的包围圈。
但1944年,经历了五年战火消耗的协约国联军已经筋疲力尽,和谈的失败与东线战场的不利更是让军心动荡,即便美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在卡尔·马克思攻势结束以来的全力支援也未能挽救亚眠前线的败局,7月29日,国际联军解放圣皮勒,并击退了前来增援的美军第一骑兵师和内线英国军队绝望的突击,到8月初,随着亚眠前线协约国联军大规模哗变和抗命的发生,亚眠前线的总崩溃也随之来临,高级军官仓皇赶往亚眠登上逃出包围圈的飞机,8月4日,亚眠解放,数十万协约国联军向国际联军分散投降,8月5日,里尔解放,8日沙勒罗瓦解放,红旗攻势“瓦尔密行动”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即告完成——法兰西公社全境即告光复!
而此时,德国境内的攻势也在迅速进行——同样在1944年6月22日,国际联军东线指挥部与西线一同展开了名为“拉施塔特行动”的作战计划,在卡尔·马克思行动中取得胜利的国际联军在短短半个月的修整后便再一次向协约国联军的阵地发动强大的进攻。
6月26日,国际联军突破西德图林根山脉一线匆忙布置的防线,曼陀菲尔的败兵在补充了来自南欧和东欧精锐兵力后的国际联军装甲部队重压之下不断溃败,7月2日,北方方面军包围基尔,突破西德基尔运河防线后在新明斯特与朱可夫的梅克伦堡方面军胜利会师——基尔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而西德的心脏汉堡也时隔五年再次遥遥在望。
1944年7月6日,国际联军解放维尔茨堡,攻入巴登,8日进入乌尔茨堡,对汉堡展开大规模空袭和炮轰——施莱歇尔随即将西德政府迁往法兰克福,并将德意志帝国为数不多的舰队在赫尔曼·戈林的率领下驶向不列颠岛。7月10日威廉三世在法兰克福圣保罗大教堂宣布“保卫德意志民族的时刻已至!”并下令西德目前领土展开焦土抗战,“抵抗至最后一人”。
同月12日,基尔在围攻下向国际联军投降,国际联军向汉堡发动总攻,而在柏林,约恩·雪尔和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向西德全域发布《告德国人民书》,号召全体有良心和责任心的德意志人起来反抗施莱歇尔,威廉三世和极权主义法兰克福政府的暴政,西德境内的社民党游击队旋即对法兰克福政府发动总攻,1944年7月15日,在缺乏指挥和统一领导的情况下,埃森,杜塞尔多夫和多特蒙德等鲁尔区城市开始出现大规模反政府暴动,并最终在7月18日西德调集大军准备镇压时转化为一场全面起义。7月20日,托洛茨基电令古德里安和阿尔萨斯的勒克莱尔不惜一切代价进军莱茵兰,并命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等人的方面军全力配合旨在支援莱茵兰起义者的攻势。
到7月25日,德国境内国际联军已经向前推进数百千米,南线解放阿莎芬堡,乌尔姆,在扫荡西德溃兵的同时向斯特加特全速推进,北线,古德里安集群已经解放不伦瑞克,汉堡在朱可夫指挥下被重重包围。7月23日国际联军已渡过易北河,解放吕纳堡并沿北海海岸线向前推进,8月3日,莱茵兰起义者控制了埃森全城,4日,结束了阿尔萨斯-洛林战役的法军勒克莱尔集群正式展开莱茵兰攻势,于8月5日下午突破莱茵河,10日解放萨尔布吕肯,13日解放奥芬堡和弗莱堡,此时勒克莱尔与东线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巴伐利亚方面军仅两百余千米距离,而阻拦在国际联军东西两线之间的,也不过是寥寥十余万名在拉施塔特攻势和瓦尔密攻势前期便损失了大量技术装备和人员的残兵败将——西德在巴登-符腾堡地区的统治已然全面崩溃,官僚和资本家纷纷向北逃亡,各大城市陷入骚动和混乱,短短一周后,即1944年8月21日,利斯特率巴登-符腾堡集团军向国际联军投降。
但莱茵兰的起义者情况却不容乐观,威廉三世和施莱歇尔于利斯特投降的次日便在法兰克福下令,要求主持围剿莱茵兰起义者的曼陀菲尔不惜一切代价向埃森发动进攻,8月10日至21日,英美空军应施莱歇尔的要求对起义者控制的鲁尔区进行了一连十二天的大规模轰炸,22日,曼陀菲尔对埃森发动总攻,而缺乏重武器和掩护的起义者在曼陀菲尔的坦克和重炮面前几乎毫无抵抗能力——23日,国际联军解放卡尔斯鲁厄和汉诺威,但无论是马格德堡方面军还是阿尔萨斯-洛林集群,在两个月的战斗后补给线已经太长而急需暂停攻势和修整,而英美空军的支援使得国际联军向莱茵兰投送补给异常困难——起义者们现在只能依靠他们自己了,在莱茵兰,在埃森,波鸿和杜伊斯堡,起义者们凭借着仓促搭建的街垒,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数十万协约国联军又周旋了整整半个月,莱茵兰流血漂橹,西德国防军将最先进的武备全部投入莱茵兰的镇压行动中,直到1944年9月5日,埃森城头代表起义者的红色旗帜才在西德国防军的狂轰滥炸下飘落——起义失败了,施莱歇尔亲自赶到鲁尔区,监督曼陀菲尔的国防军士兵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狂暴报复了鲁尔区的工人——数千人获刑入狱,还有更多起义者在国防军进入城市时牺牲于德军的机枪和炮弹之下。

Séparation Des Pouvoirs世界线:第二次大革命战争(PART-3 ... 第6张图片

莱茵兰起义

1944年9月15日,国际联军的攻势再度展开——旨在解放巴登-符腾堡和将战线推进至汉诺威的“拉施塔特攻势”宣告结束,而已经在法国-比利时边境和德国战线准备就绪的数百万国际联军将进入红旗攻势的最后阶段——“郁金香行动”,即从协约国和反革命手中解放汉诺威,莱茵兰,尼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将协约国联军赶出欧洲大陆。
国际联军在欧洲战场的最后行动于1944年9月30日拉开大幕——勒克莱尔的阿尔萨斯-洛林方面军在数千架战机的支援下于当日凌晨五时再次发动对克鲁格曼海姆防线的攻势,朱可夫的梅克伦堡方面军在一小时后对汉堡发动总攻,古德里安马格德堡-汉诺威方面军于朱可夫同时向莱茵-威斯特法伦展开全面攻势,在法国,塔西尼敦刻尔克集群跨过法比边境解放图尔奈,罗尔-坦居伊率香槟集群向卢森堡和那慕尔发起全面进攻——而攻势首日,在拉施塔特攻势和莱茵兰军事行动前后疲惫不堪的协约国联军便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败的境地——至10月12日,国际联军在横扫大半个汉诺威的同时攻入那慕尔和根特,克鲁格和奥金莱克被迫全面收缩协约国联军的战线,艾森豪威尔也开始全力协调美国海陆军支援欧洲前线的局势。
国际联军的步伐继续向前,到10月中旬,克鲁格的曼海姆防线被突破,德意志帝国的临时首都法兰克福直接面临着国际联军的威胁——在北线,威廉港在10月20日解放,国际联军也在10月21日踏入布鲁塞尔,也正因如此,持重的哈罗德·亚历山大被召回不列颠本土负责本土防御,由蒙哥马利全面接管比利时地区的防务。1944年10月24日,国际联军解放奥尔登堡和比勒菲尔德,勒克莱尔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抵进至法兰克福郊外,国际联军在1944年十月的进攻速度令人难以置信,25日,国际联军便包围法兰克福,开始围攻这座施莱歇尔所选择的最终要塞城市。
10月29日,施莱歇尔引以为傲的防御便在城内军民的大规模兵变和混乱下土崩瓦解了,当日下午,当国际联军攻入法兰克福,他们在圣保罗大教堂内发现了施莱歇尔的尸体,威廉三世仓皇化装逃亡不列颠,后转道前往美国——西德政府完全崩溃,克莱伯斯、隆美尔、邓尼茨和凯塞琳代表西德最高统帅部、陆海空三郡投降。克鲁格在得知施莱歇尔的死讯和投降的消息后决定向国际联军投降,而曼陀菲尔在焦急之下选择抛弃军队飞往不列颠,加入由赫尔曼·戈林和鲁道夫·赫斯主持的“流亡政府”,西德国防军一部分一部分地溃散了,这支第二次大革命战争前期叱咤风云的大军已经士气崩溃,装备缺乏,随着国际联军的推进,溃败也从有序撤退发展到溃退和成建制投降,到1944年11月8日,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内,国际联军便解放了科布伦茨,科隆 多特蒙德,波鸿,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和亚琛,同日,列日要塞陷落,协约国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的建议下不得不展开对从荷兰撤退计划的讨论和考虑。
11月10日,奥斯纳布吕克解放,国际联军华沙总指挥部在迁到维尔茨堡的同时向国际联军各条战线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旨在解放低地的郁金香攻势最终被证明过度乐观而止步于荷兰国境线前。虽说许多人无法理解国际联军突然停止前进的原因,但也事实上给予了艾森豪威尔关键的时间以协调海军支援,实施他的撤退计划。


上一篇:王冠,空王冠:莎翁笔下权力的游戏(五)
下一篇:新西兰二类投资移民的新变化,将更适合小额投资者!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3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