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特征

[复制链接]
19677 20
紫漠 发表于 2022-5-28 14:59:0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要:日本虽为岛国,且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但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对立而又统一的民族性格以及拥有独立的文化体系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例如,长期受集体生活影响下产生的集团、趋同意识和耻感文化;强调忠诚无畏的武士道精神;受中国儒家、禅佛思想影响下融合自身形成的物哀、侘寂、幽玄的美学特质以及对恬静淡雅精神生活的追求;独特的樱花文化以及生死观等。
关键词:菊与刀;集团意识;耻感文化;武士道;哀、寂、幽;樱花文化

一、大和民族性格中的“二重性”以及成因分析

1、日本民族性格的特征

正如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作的《菊与刀》一书的标题:菊象征着柔美,而刀则是勇武刚强的代表。这正好体现了日本民族性格以及文化中的矛盾性与双重性,具体表现为书中说的“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据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在民族性格上表现为柔美与刚强的完美契合,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开放性与保守性的对立统一。虽然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这刚好与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中庸之道却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走两个极端的表现。

一方面,日本人能够静下心来享受平和恬淡的生活,善于培养高雅的情趣,追求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生活状态。例如,日本传统的茶道、花道艺术以及对礼仪的强调等都体现了日本人性格中柔和、内敛、细腻的一面;另一方面,却又一心追求荣誉,注重培养忠诚无畏的精神品质和尚武精神。最能表现出这方面特质的便是武士道精神,因此也体现了日本人性格中好斗、勇武的一面。
2、矛盾性格的成因分析
一个民族的性格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地理环境、文化、文明程度以及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等。

从地理环境上来说,日本四面环海,多山地,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且多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和频繁性,再加上日本气候的相对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日本人性格的反复无常性和敏感特质以及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

从文化上来说,日本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从本土文化上看,日本文化较为原始,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日本人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因此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例如本土宗教神道教中的泛神论思想就是日本人对于自然的原始崇拜的体现,而泛神论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共存的理念。另外,日本自古以来就吸收借鉴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和禅佛文化。而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体系,强调三纲五常、忠孝礼义等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到了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中西方欧美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西方文化便与作为日本传统思想中的以儒家思想精髓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加剧了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冲突性。以集体利益至上的集体主义与强调个体价值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对等级秩序的遵循与自由平等观念的冲突;以忠君爱国思想为主的君主专制制度与强调民主法治思想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冲突;以仁义思想为主的德性论和西方功利主义之间的冲突等。在这些具有巨大差异的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下,使得日本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进一步加深。

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日本人表现出宽容的开放心态。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大化改新时对于隋唐文化的吸收;第二阶段,明治维新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在政治体制上主要借鉴了德意志帝国;第三阶段,二战结束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人却又很好地保留继承了本土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一种保守性。例如在明治维新时期,虽然推行全盘西化,但是仍然有残余武士阶层秉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处事风格,严格遵循着传统武士道精神理念。因此他们也遭到了明治政府的严厉打击。而电影《最后的武士》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那个时期武士阶层反抗权威的抗争精神以及对武士道精神的尊崇与信奉。除此之外,日本传统茶道、花道、剑道艺术以及对灵魂宁静与超脱、高雅的审美情趣的追求中体现的禅宗思想一直传承至今。因此,日本文化是开放性与保守性的统一。

二、集团意识和耻感文化

1、集团意识的成因及特点

受多自然灾害的脆弱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认识到作为人个体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因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繁衍的日本人心中就自然产生了一种对集体、国家的强烈归属感。长期以来他们都过着集体生活,奉行集体利益至上的集体主义。而集体主义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集团意识的思想渊源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由于很早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忠孝礼义等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对日本文化中思想道德建设和伦理体系的构筑起到了奠基作用。而这些强调等级秩序和集体主义的观念则进一步催生了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坚决反对个体凌驾于集体之上,无条件服从集体与权威,严格遵循等级秩序等。例如,集团意识用一个客观物象——樱花来形容的话就是:一朵樱花很难显现出自身的美,但是如果同一棵树上的樱花一起开放的话,那个瞬间便是灿烂美好的。

2、集团意识催生下的“耻感文化”

集团意识强调集体高于个人,因此长期在集体中生活的日本人便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同意识,担心个人影响力过大会导致他人对自身的关注以及产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宁愿千篇一律,和身边人保持一致也不愿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日本人趋同意识的产生进一步地便催生了耻感文化。因为过分担心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和个人对名誉的高度重视,甚至将他人的看法当作自己行为的依据和标准。耻感文化培养了日本人极端的自尊心,因此当自己在公开场合受到了他人的嘲笑、批评等其他看法的时候,会觉得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对于日本人来说,“洗刷污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嘲笑作为原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另一种是轻视自己或者欺负他人。自杀是轻视自己的最高表现,而欺负他人包括了报复嘲笑他的人和欺负第三者,以宣泄自己的仇恨。

自杀是耻感文化在武士道精神中的典型表现。当武士蒙受耻辱之时,为了给自己正名,往往采用剖腹自杀的极端方式来洗刷污名。同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对自杀行为的强烈批判不同,前者认为自杀是懦夫的表现,而后者却认为自杀体现了武士毫不犹豫、毫无留恋地迎接死亡的大无畏的勇气,能够使蒙受耻辱之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与超脱。日本人认为灵魂存在于人的肚腹之中,因此切腹自杀能够使人的灵魂得到释放与升华。
耻感文化作为个体道德约束力的来源,有助于自身的反省和不断完善。但同时,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使得个性化的倾向被压制,往往不喜欢发表与他人不一致的意见,说话方式往往委婉含蓄,不直接不张扬。因此大多数日本人都尽量让自己的行为靠近公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人人千篇一律,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创新意识的缺乏,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
三、武士道精神
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武士道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国的孔孟之道和神道教、佛教。其中,对于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理念的吸收,加上对勇气、忠诚、武力的强调,形成了以义、勇、仁、礼、诚、名、忠、克为核心的武士道精神。由此可见,与我国儒家思想不同,武士道精神将义理与道德以及勇气放在首要位置,可以体现出日本民族中的尚武精神。然而,武士道原本的思想精髓却在明治维新时期被异化,其中有关于仁、礼等方面的仁爱理念被无情抛弃,仅仅强调忠君爱国以及崇尚武力的思想,从而彻底沦为军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许多人对于武士道精神产生误解的原因。
凡事都有两面性,武士道精神的积极影响在于树立了为人正直不屈、勇敢无畏,关爱他人、诚实守信,讲求义理与道德的人生理念。仁爱与勇气兼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精神典范。但是,武士道精神所存在的缺陷则是对于爱国忠君思想的推崇以及发展到后期一味对武力的强调,显得冷血无情。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中“孝”为第一性的观念,武士道中将“忠”放在第一位,这样导致的后果便是盲目愚忠,缺乏理性。才会出现后来侵华战争中日军普遍忠于天皇、为天皇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现象。同时,虽然被俘虏,但也会毫不犹豫地剖腹自杀,本质上就是武士道精神和耻感文化的体现。从这些方面可以证明,日本人对于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极其重视。
四、物哀、幽玄、侘寂的美学特质
1、日本人多愁善感的性格和超脱生死的观念

由于地理气候因素的不稳定性,日本人往往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同时,受到我国佛道、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对人生往往有着一定的参悟与理解,追求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强调对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培养与陶冶。除此之外,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的淡然和对生命的尊敬与珍惜。于是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物哀、幽玄、侘寂的美学特质。

2、物哀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物哀,是触景生情时心为之所动产生的一种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死观。其主体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像樱花凋谢之时,大片樱花从枝头散落的瞬间,那种体现出浓浓哀意的景象是无比美好的。正如武士道精神中武士剖腹自杀的行为同樱花凋谢的瞬间一样,毫不犹豫、毫无留恋。正是在这种瞬间的美好之中,人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与超脱。所以日本人用樱花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来比喻武士道精神,说:“花为樱木,人则武士”。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也曾在《武士道》一书开章写道:“所谓武士道,就是如同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的事物。”

平安时期形成的“物哀”成为日本美学的源头,川端康成也多次强调:“悲与美是相通的。”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他们认为这其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美感。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3、幽玄
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在著作《幽玄·物哀·寂》中认为“幽玄”包含七层意味:被掩藏、被遮蔽的;微暗、朦胧、薄明、寂静;深远感;充实相;神秘性或超自然性;非合理的、不可言说的。可以看出,“幽玄”实际上是以老庄、禅宗等哲学思想为背景的、并且强调美之“深”,达到心灵深处的或者精神深处的主观与客观融合的审美体验。
4、侘寂
大西克礼总结了“寂”的三层意味:“寂寥”;“宿”“老”“古”;“然带”。正如“寂”常用于茶道,其中含有一些“禅”的意味。而研究“寂”涉及的两个根本问题,同样含有辨证的哲学思想。
五、结语
日本民族是一个国民性格复杂矛盾、具有双重性特质的民族,文化上的多元性、包容性与保守性并存,使其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始终绽放着其独有的光辉。在文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应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树立文化自信,振兴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备注:受自身理解能力影响 第四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引用自其他回答 已标记 请谅解


上一篇:中国人在日本买房可以贷款吗?
下一篇:日本留学| 赴日留学之后回国就业,这些专业最“吃香”!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wwnjm 发表于 2022-5-28 14:59:2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双重性,等级制度,耻感文化,武士道,日本原生文化和外来文化,所有这些的内在联系和成因以前一直十分模糊,直到看了作者的文字才似醍醐灌顶,有了大致概念,受教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泉源小卦哥 发表于 2022-5-28 14:59:42 | 只看该作者
 
过奖了过奖了  我也只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眼里有柔情千种 发表于 2022-5-28 14:59:5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作者写的,才发现自己写的感想多烂[大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smile万宝路 发表于 2022-5-28 15:00:29 | 只看该作者
 
你好,请问你收集的资料来自哪里呀?有日文文献吗?我也在写这方面的论文,但不太好找日文文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swjlezhi 发表于 2022-5-28 15:01:05 | 只看该作者
 
EMMMMM日文的话倒是没有[捂脸]来源没怎么注意  有书上的 也有网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英纳格 发表于 2022-5-28 15: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ye5962010 发表于 2022-5-28 15:02:27 | 只看该作者
 
棒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joannaaaa 发表于 2022-5-28 15:0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DE易水寒 发表于 2022-5-28 15:03:22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7 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