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如何应对焦虑情绪,打败消极情绪?

[复制链接]
65041 5
_我是王强_ 发表于 2022-6-12 21:23:5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生活中,你是否曾深陷焦虑无法自拔?你的工作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焦虑?


上一篇: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强烈不建议做的17件事
下一篇:抑郁症的定义是增加了抑郁症人群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llkk 发表于 2022-6-12 21:24:33 | 只看该作者
 
行走于世间,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挫折和困难,难免会产生挫败、失落、懊恼、悔恨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这些消极的情绪让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抱怨。
我们不仅会抱怨环境,抱怨体制,抱怨与自己合作的人,甚至会抱怨我们自己。
当我们浑然不觉地开始抱怨时,就已经走在了消极的道路上,我们只会感到更痛苦、更愤怒、更失败。因为,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的痛苦,面对抱怨,大概率人们会选择远离和逃避。
就像著名橄榄球教练卢·霍尔茨所说:“不要抱怨,你的抱怨有80%的人不在乎,另外20%的人会觉得你有问题。”
《不抱怨的规则》里说:每个抱怨都有一个反面。如果有你不喜欢的东西,那么就有你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正确使用抱怨,其实也可以是一种天赋。
满腹抱怨无益于任何糟糕情况的改善,但是如果把抱怨当作一个机会来看,我们会发现,抱怨的背后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和不开心。
如果清晰地明确了自己不喜欢和不开心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容易找出让自己喜欢和开心的事情。
当专注于自己想要和喜欢的事物时,我们就走向了让自己变得快乐和幸福的积极道路。
情绪的背后是礼物,认真看待自己的情绪,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每一次抱怨都是由消极变成积极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凡尘恋君 发表于 2022-6-12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教你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对抗焦虑的策略。
——不思考,只行动。dont think,action。
我们人的焦虑反应,本质并不是“痛苦”,真的不是,焦虑反应是脊椎动物共有的(连鱼都有),对环境的基础实别。也就是我感觉环境不太顺利,有一些威胁,这个时候脊椎动物就会出现焦虑反应。严格来说它也不是焦虑。
它是一种“非常混沌的,说不清的,总之我就是不舒服,无法放松”的感觉。
那就对了,因为消极感觉本来就是动物大脑在智力不足的时候,通过生理活动直接驱使动物去行动的反应。
举个例子,你是一只兔子,你走在路上,突然下冰雹了,你被砸了一下。这个时候“为什么兔子会马上找个洞躲起来”,你们想过吗?是因为焦虑。
人脑也是一样的。
你要释放焦虑,你就需要“立刻行动”,脊椎动物的大脑就是这么长的。你行动了,大脑察觉到你在针对焦虑反应进行“动作”,那么焦虑就会自然释放掉——说个好玩的,其实“强迫症”就是这么形成的,患者无意中做了一件事,大脑错误的认为这件事是在对焦虑进行反应,于是把 焦虑释放了。从此患者就养成了一些怪癖(用来释放焦虑,一般叫做强迫仪式)。

我们现代人之所以会那么“痛苦”,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在“不停的想”,而根本不动。
你既然提到工作,那比如——你有点担心同事关系,办公室政治——那你就做点什么。结果整整一个月,你什么决策,什么行动都没做。一直在原地紧张的思考各种问题。
这会导致你的大脑“疑惑”——明明我刺激你了,你怎么不动呢,你怎么还在原地挨冰雹砸呢?
这个时候你猜猜你的大脑会做什么。
它会说:“既然一点小小的刺激你不动,那我给你点大的刺激,看看你动不动”。
这个时候,您就抑郁了。有些人更不动了,生活就完了。

所以,海军陆战队才会跟士兵要求“遇到任何情绪压力的时候——行动,行动,行动”,不要坐在原地烦,不要坐在原地抱怨,不要坐在原地谈你的各种想法。
行动,行动,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丁清乾 发表于 2022-6-12 21:25:31 | 只看该作者
 
做事吧。
人应该以事为中心,也就是为,争分夺秒地为,不辞辛苦地为,无怨无悔无忧无惧地为,对于结果淡然视之。为而不争,则这一生可以成事,可以心安。
坏情绪是人生活的恶魔,它在人这个容器中横冲直撞,撕裂一切。
一切的源头在于得,在于争。不得,不争则无求,无求则心平气和,气定神闲。
有些消极情绪是不能够被打败的,只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地把它变薄,把它淡化,然后让它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就像李安拍的那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那个日日陪伴你的猛虎消失时,你还会有点怅然若失呢。
从事情和时间的洪流中你穿透出来,然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心境、环境已经全部都慢慢被自己改变了。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也需要一点点智慧。
解决的秘钥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且积极地去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BIGBEARCAT 发表于 2022-6-12 21:26:22 | 只看该作者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其实也许是你“过度努力”了
   总在不停歇地往前冲刺,无法停止,一停下就感到恐慌……
明明已足够优秀,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永远都无法去麻烦别人,却又不敢拒绝他人的请求……   
如果有上述症状,那你大概率就是一个“过度努力”的人了。“过度努力”,其实是一个我们很少会提到的词。
努力,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但片面地强调努力,也会导致一个恶果。那就是,我们很多人只有一直往前努力达到目标的经验,却从来没有关照自己内心的经验
台湾知名80后心理咨询师周慕姿《过度努力: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书中,就通过8个咨询者的故事,来关照读者的内心。
比如下面这个名叫育仁的年轻人,他撕扯在父母“强权”与自我人生选择中,逐渐失衡、愤怒、情绪失控。
在一次次对谈中,周慕姿帮助他内视自我、找寻原因、顿悟理解、实际行动,最终与自我和解,达到内心的自洽与平和。
他的故事,或许也能够让你找到一些共鸣与慰藉。

“你必须有用”
年轻有为的住院总医师育仁,因为在工作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频繁跟病人、同事、教授发生冲突,被朋友建议来进行心理咨询。
第一次面谈,育仁说自己所在的医院,在当地数一数二,强者如林,这里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家都拼尽全力向前冲,认为只有输的人,才会离开。
同伴的优秀,病人的生死,压得育仁喘不过气来。在这里,甚至连哭都是在给别人造成困扰。
“病人不需要没有用的医生;而在这种环境下,只有一直努力变得很强、很棒,才能生存。”
你必须“有用”,这是为了别人的需求;你必须“很棒”,这是为了在这个环境中找到生存的价值与位置。这两者加在一起时,就成为铺天盖地的压力,也造成育仁无法逃脱的困境和痛苦。
“如果不‘有用’,也不努力,那活在这世界上要干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能够承担的痛苦与压力指数是有限的


 第1张图片

虽然我们可以把很多事暂时压下去,“关掉情绪”。但,这个能力如果长期使用,甚至因为太方便或无奈,成为适应生活的常态,让自己随时都处在情绪隔绝的状态下,就会让人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远,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育仁情绪失控,这就是原因之一。

原生家庭带来的“努力强迫症”
既然如此痛苦,育仁为什么一定要做医生?和周慕姿第二次见面,育仁表示,这是父亲的愿望,在他家里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
育仁有个要求家人必须服从他的强权父亲,和一个无条件服从父亲,只要听说自己想要不当医生,就闹自杀的母亲。他们认为当医生非常有面子,强迫育仁从医,甚至在育仁考上医学系后大摆10桌流水席,宴请街坊邻居。后来也强迫弟弟去复读来选择他们“认可”的专业。
由于沉没成本太高也好,因为已成为旁人眼中的成功者典范也罢。考上医学系后的人生,育仁像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旦离开这条路,就意味着你是失败的,会被钉上耻辱柱,成为他人口中的堕落者
他也曾表达过当医生的痛苦,但父亲只会说:“放弃的人,就是抗压能力太差,所以毁掉了自己的人生。”父亲非常强势,他的情绪就像个不定时炸弹,时常会炸向自己。“爆炸”时,他会乱扔东西、大吼大叫、也曾动手将育仁整个人摔向墙壁,可母亲只会哭泣……
周慕姿告诉育仁,当熟悉了这个模式,在日常中感受到一样的情况,进而焦虑、害怕时,也可能会去模仿父亲的处理方式——用“愤怒”来控制,让事情重回轨道,变得符合自己的心意。这就是育仁会跟同事、病人、教授发脾气、暴怒的原因。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变得跟我爸一样?”
面对妈妈的无能,爸爸的暴虐,曾经的育仁只能忍耐。他曾许愿,长大后一定不要成为自己父母一样的人。可如今,育仁发现从镜子里看,那个发怒的自己简直跟父亲一模一样。有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父母身上的某种特质,却还是延续进了我们的骨血、成为自我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努力了许久,自己却还是和父亲一样,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这给育仁造成了很深的“无力感”


 第2张图片

同时,习惯用“自己”去努力满足别人的育仁,发觉在工作中无法一一完成和满足大家的需求,又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失望和无力。这些自我怀疑、自我厌恶,觉得自己没有用、没有能力,又会勾起更深的“羞愧感”,进一步让育仁情绪失控,去责怪别人。但他心里又很清楚,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所造成的……
“原来我是对自己生气,发现我做不到这件事,让我很难过。”
周慕姿告诉育仁,承认自己“没用”“不行”,对他来说很难,因为“自己要有用”就是他自小的生存策略。
在医院这个强者如林的残酷环境中,育仁的失控和失能感,会让他进一步焦虑、自我厌恶、自卑,进而愤怒。
“愤怒”是一种有力,甚至是可以“控制全场”的情绪,用“愤怒”把事情怪到环境或是别人身上,像是一种有用的“防卫”。因为这让人不用处理自己的羞愧感,可以转而责怪别人、要求别人,这样自己的感觉就会好一些。
因此,育仁在“责怪自己”与“责怪别人”之间摇摆。不管是哪一边,他都不觉得自己是好的,也都无法接纳这样的自己。
明白这些后,育仁在周慕姿面前,释放地哭了很久。

承认自己的选择,更是承认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次面谈,育仁表示最近轻松很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发脾气,也会更加积极、认真看待这份职业和工作。
因为在自我回顾时,他发现虽然很痛恨父亲的专制,让他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业和人生,但在整个过程中,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抉择权。
如今的结果,当一个医生,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其实是育仁在有能力摆脱父亲的控制后,权衡利弊后,顺势而为自己做下的决定。
当育仁理解到这是自己的生存策略,他彻底与自己和解了。
承认自己的选择,不只是负起自己的责任,也是承认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选择
我们只有不再努力做到别人标准的“正确答案”,而是慢慢建立自己的标准,才能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答案


 第3张图片

当我们开始抱怨自己被生活和现实所迫,无法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只能痛苦地坚持现状,开始抑郁、失衡、发脾气时,不妨回想育仁与周慕姿的对话,内窥自问:这样的现状,自己是否完全无能为力?
也许,你会有新的答案和勇气产生。
最后,也要提醒大家,上文的故事和相关图书只是他人经验的分享,起到参考作用。如果你真的察觉到自己精神或心理有异样,请一定要及时去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希望我们都能在2022年,做一个关照自我,内心自洽的人。

*以上内容整理自《过度努力: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周慕姿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出版),版权归本书及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来源及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桃李携宇争春 发表于 2022-6-12 21:27:22 | 只看该作者
 
被焦虑框住的人,该如何走出来?
你是非常容易焦虑的人吗?焦虑的人,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只要沟通开始模棱两可,他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总是否定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倾向,问题可能来自你的固有思维。你可以学着辨别自己是否带着“焦虑”这一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并且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样才不会被焦虑框住。


 第6张图片

你误解了别人对你的看法
焦虑人群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不喜欢他们或者认为他们没有能力。举个例子,假设有个同事不像对其他人那样热情地跟你打招呼,和你互动交流的时候也总是显得很匆忙,你会认为他不喜欢你。但实际上,可能是他们对熟悉的人更热情,或者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比较随意的,而你则让人觉得太严肃。
因为你觉得自己不被喜欢,所以你会躲着那个同事。然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你冷落,也得出你不喜欢他们的结论。
反而言之,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下,辨别你是否处于焦虑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即使你的同事不喜欢你(从专业角度而言),你仍然可以拥有比较良好的关系。


 第7张图片

你对反馈采取防守态度
焦虑的人往往是成功驱动型人格,所以他们希望得到能有所裨益的反馈。但他们往往会对反馈小题大做,并认为这预示着他们注定要失败。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弄清楚怎样才能让你更容易接受批评。
对我而言,如果建议是来自我相信的人,或者是相信我的综合能力的人,或者说这些批评裹在积极的评价当中,或者是对我的意见建议通过邮件转述(这样我就能慢慢消化),又或者是我在寻求或期待批评(这样我更有把控一点)的时候,我就更容易接受批评建议。
知道自己怎样才更能接受反馈的另一面是,了解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反馈方式,并让自己在这些情况下更舒服。举个例子,我发现自己很难认同新认识的人给予的反馈,但我也发现,新鲜的观点非常有价值,所以我愿意忍受这种情形带给我的焦虑。当反馈让你的焦虑激增,你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时候,准备一些现成的回答也很有帮助。举个例子,你可以说:“这些建议都很棒。让我仔细地思考一下,然后提出一个能实施你建议的方案。“

你的逃避让你觉得更焦虑
我们通常会选择逃避那些让我们焦虑的事情,然后又对自己的逃避感到羞愧,这就导致了不顺畅的沟通。这个问题会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展现出来。比如说,你觉得回邮件是很尴尬的事情,所以拖延了,这就会让人觉得你很不可靠、毫无头绪且混乱不堪。又或者,恐飞症让你拒绝出差。
在许多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诚实面对造成你犹豫的原因。你不可能总是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谅解,但坦诚会降低每个人的压力,增加信任,也通常会被认为是勇敢、可靠的。

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时你表现得很消极
当遇到新想法,你的第一反应是去思考风险、负面影响以及行不通的理由时,其他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你的直觉,但也可能他们会很不欢迎这种消极情绪,这更糟糕。即使这真的只是你的第一反应,这对那些看到前进道路的人而言,也是让人沮丧和十分反感的。


 第8张图片

如果你也是“摇头族”的一员,我建议你可以练习怎么给出“三明治式”的反馈。遇到一个新想法时,确保你的第一回应是关于它的优点的。这种训练能帮助你的大脑思考得更平衡更全面。然后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疑虑,但要以一个积极的回复结束。另一个方法是延迟你的答复,哪怕只是几个小时。这样,当你回应时,你给出的就是深思熟虑。
焦虑也能以积极的方式激励人们。举个例子,害怕被拒绝能让你更努力地工作,更加重视人际关系。而敏感、谨慎、小心能提升你在困难任务中的表现。你越了解自己的焦虑是如何作用的,你能越能发挥这些积极因素,并减少负面影响,从而悦纳自己,并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挑战。
爱丽丝·博伊斯(Alice Boyes)| 文
爱丽丝·博伊斯,博士,前临床心理学家,现为作家,著有《The Healthy Mind Toolkit》和《The Anxiety Toolkit》。
华小鹭 | 译 周强 | 编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3 10:20